西方哲学史txt整理版
(完整word版)西方哲学史(个人整理版)
1.柏拉图①相论⑴两个世界的划分:相和可感事物柏拉图认为,我们感官所感知到的一切事物,都如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那样变动不居、因人而异的,因此都是不真实的;真正存在的东西应该是永恒的、不动不变的(如巴门尼德所主张的存在)。
这种真实的存在就是苏格拉底所主张的普遍性定义(将柏拉图的理念等同于苏格拉底所说的普遍性定义是复旦版哲学史的观点)。
柏拉图认为这种普遍性定义不单单局限于伦理道德,也不只是内在于心灵之中,而是独立存在于事物和人心之外的实在。
柏拉图把这种普遍性定义称为“相”(希腊文idea和eidos,有“理念”和“型相”等译法,赵认为“理念”译法强调它是人的理智所认识的、外在的理智之中的存在,“型相”的译法强调它向人的理智所显示的是普遍的真相。
两种译名是互补的。
其主要的特点是普遍性和分离性,复旦认为这里的“相”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独立存在的,“理念”具有较强的主观意味,这与柏拉图的原意不符,故用“相”)。
因此,在柏拉图这里,相构成了一个客观的独立存在的领域或者说世界,这是唯一真实的,而我们的感官所接触到的具体事物所构成的世界,是不真实的。
这两个世界是对立的。
相是一,具体事物是多,相无生灭,是单一、不可分割的,同一的,而具体事物则是变化无常、变动不居的,既是这个又是那个,不能明确地表达出来的东西;相是不可感知的,只能凭借思想(理性)去把握,而具体的事物则是可感知的。
柏拉图的上述看法与他对数学和道德的研究相关。
⑵两种认识与两种认识能力的划分:知识与意见、理智与感觉与两个世界相对应,柏拉图也区分了两种认识:知识和意见,以及两种认识能力:理智和感觉。
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知识必须是确实可靠且真实的,所谓确实可靠,就是不容许有矛盾、有错误,能明确表达;所谓真实的,就是永恒不变的,而不是变动不居的,按照此标准:感觉对人人都是特殊的,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对此会有不同的感觉,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状态之下,如生病的苏格拉底和健康的苏格拉底,也会有不同的感觉,所以说感觉并不符合柏拉图知识的标准,不能产生真正的知识,而只能产生意见——意见的对象介于存在与非存在(有与无,是与非是)之间,如果是非存在的话,那么就是无知,而不是意见了。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好嘞,以下是为您整理的西方哲学史知识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要说西方哲学啊,那可真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之旅。
就像我之前有一次参加哲学研讨会,遇到一位特别痴迷西方哲学的小伙伴。
当时我们在一个小小的咖啡馆里,他眉飞色舞地跟我讲着古希腊哲学家的那些事儿,我一下子就被他的热情感染了,从此也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咱们先从古希腊哲学说起。
古希腊可是西方哲学的摇篮,这时期出现了好多厉害的人物。
比如泰勒斯,他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
您想想,在那个时候能有这样的想法,得多有开创性!他就像一位勇敢的探险家,在一片未知的领域里迈出了第一步。
接着是赫拉克利特,他提出了“火本原说”,还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意思就是世界一直在变化,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
这让我想起有次我去旅行,看到一条河流在不同的时间呈现出不同的样子,早晨它平静清澈,傍晚却因为光线变得波光粼粼,这不就像赫拉克利特说的那样嘛。
然后是苏格拉底,这位老兄喜欢通过对话来启发别人思考。
他没有留下什么著作,但他的思想却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流传了下来。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和朋友的一场深入交流,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一些看法。
柏拉图可不得了,他提出了“理念论”。
他认为世界上存在着一个理念的世界,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这有点像我们做梦,梦里的世界好像和现实有点相似,但又不完全一样。
亚里士多德更是个全才,他的研究涵盖了好多领域。
他对逻辑、物理、伦理等都有深刻的见解。
就好比我们在学校里,有的同学擅长语文,有的擅长数学,而亚里士多德好像啥都擅长!到了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占据了主导地位。
托马斯·阿奎那试图用哲学来论证神学,这在当时可是个大工程。
近代哲学中,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
就像我们在解决一个难题时,不停地思考,直到找到答案,那种感觉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
休谟对因果关系提出了质疑,让人们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观念。
西方哲学史(北大版)
(四)赫拉克利特
1、火是世界的本原。
从外在形态看,火是万物的本原, 万物是火转化而成。 从内在本性看,万物与火一样,有 着同样永恒的原则。
2、逻各斯学说
逻各斯的含义:位于一切运动变化和
对立背后的规律,是一切事物中的理 性。 逻各斯在“火”中是直接表现的,但 在其他万物中则是内在的,要靠理性 才能发现它。
(二)灵魂回忆说:
认为学习就是回忆
第五章
亚里士多德
一. 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
1. 2. 3.
理论科学:形而上学、数学、物理学、逻辑 学 实践科学:伦理学、政治学 艺术
二. 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主要内容
(一)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1. 物理学的含义:物理学是以“自然”为研究对象 的科学,即自然科学。 “自然”指运动的事物的本原和原因。
(二)“德性就是知识”
1.命题的含义:认得德性是过好生活或做善事 的技艺,是一切技艺中最高尚的技艺,而这种 技艺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掌握和做到的,所以说 德性就是知识。 2.命题的意义:无人有意作恶,如果一个知道 什么是善,他就会去实践它。具有知行合一、 真善一体的教育意义。
(三)苏格拉底方法
1. 认为做的只是要有正当的方法。 2. 苏格拉底方法的前提是“知道自己
三、爱利亚派
(一)克赛诺芬尼
1. 主张“一神论”,反对多神论。 2. “神”是唯一的、绝对的、普遍的和不
变的 3. “神”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领会和把握。
(二)巴门尼德
1.提出“是者”(存在)是世界的本原。 2.对“是者”的认识,重要的是: “所是的东西不能不是”,“不是的东西必定不 是”。 “能够被说的和被想的与是者是同一个东西”。 3.论证了“是者”有如下性质: 不生不灭 连续性 完满性 4.区分了“真理”和“意见”以及相对应的两种认识能 力。
张志伟《西方哲学史》(第2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254
目 录导言0.1 复习笔记0.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编 古代哲学引言第1章 早期希腊自然哲学1.1 复习笔记1.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2.1 复习笔记2.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 晚期希腊哲学3.1 复习笔记3.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编 中古哲学引言第4章 教父哲学4.1 复习笔记4.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 经院哲学5.1 复习笔记5.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6.1 复习笔记6.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编 近代哲学引言第7章 经验论和唯理论7.1 复习笔记7.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 法国启蒙哲学8.1 复习笔记8.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 德国古典哲学9.1 复习笔记9.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 黑格尔之后的哲学思潮10.1 复习笔记10.2 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导言0.1 复习笔记一、西方哲学史1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讲述的是从公元前6世纪以后到公元20世纪之前的2500多年间,西方哲学产生、形成、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与现代西方哲学相区别,这一历史过程中的西方哲学也被称为“古典哲学”。
2世界哲学的划分世界上的哲学划分为西方哲学、印度哲学和中国哲学三大哲学形态,西方哲学史有时也被称作“欧洲哲学史”。
二、哲学问题1哲学问题哲学史要回答“哲学是什么”或者“什么是哲学”的问题,哲学史可以看作是哲学家们代表人类精神对于永恒无解的哲学问题进行不断地探索的记录,哲学史也可看作问题史。
2什么是哲学从词源上看,哲学在古希腊语中是philosophia,本义是“对智慧的爱”或“爱智慧”;从定义上来说,哲学是“理论化的世界观”。
3哲学、科学与宗教(1)科学源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需要,它诉诸理性而以自然为其认识的对象。
(2)宗教产生于人类精神“终极关怀”的理想,即要求超越自身的有限性而在永恒无限的精神层面上关注人类的来源与归宿,它诉诸情感而以超自然的存在作为其信仰的对象。
罗素西方哲学史pdf
罗素西方哲学史pdf
1.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是指关于西方哲学家们的思想和理论、以及与西方哲学有关的文化发展的史学研究。
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自古希腊开始,许多著名的西方哲学家都给西方哲学史留下了宝贵的贡献。
最早的西方哲学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柏拉图、亚历山大等古希腊哲学家都给西方哲学史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对西方哲学史的影响仍然在当今不断发挥着作用,并受到学者们的广泛重视。
英国哲学家罗素也为西方哲学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在哲学史的研究上非常重视西方哲学的原始出发点,这也是他的著作《西方哲学史》(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的核心。
罗素的著作《西方哲学史》考察了古巴克、里斯提亚、萨特、海德格尔、马尔库塞等西方哲学家的思想,比较了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总结了他们的思想和贡献,把西方哲学史进行了不同时期的系统性研究,使得英国有了一部宏观可视的西方哲学史。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读本之一,它不仅对英国的哲学历史具有科学的价值,而且也受到了国外学者的普遍肯定。
无论在思想内涵或影响力上,罗素的西方哲学史都无可比拟,它为西方哲学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价值,以及浓郁的哲学文化内涵,是当今最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哲学史著作。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整理西方哲学的发展源远流长,从古希腊时期到现代,经历了众多的思潮和流派,产生了无数深邃的思想和伟大的哲学家。
以下是对西方哲学史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其对后来的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泰勒斯泰勒斯被认为是西方哲学的第一位哲学家,他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这一观点,开创了用自然物质来解释世界的先河。
2、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学派强调数的重要性,认为数是宇宙的本质。
他们发现了勾股定理,并将数学与哲学相结合。
3、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提出了“万物皆流,无物常驻”的观点,认为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而变化的背后存在着“逻各斯”这一普遍规律。
4、巴门尼德巴门尼德主张存在是不变的、永恒的、唯一的,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形而上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5、柏拉图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以理念论为核心。
他认为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理念才是真实、永恒的。
他的著作《理想国》探讨了正义、政治等诸多问题。
6、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研究涵盖了逻辑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
他强调通过观察和经验来获取知识,并提出了“实体”的概念。
二、中世纪哲学中世纪哲学主要在基督教的框架内发展,以神学为核心。
1、奥古斯丁奥古斯丁将柏拉图的哲学与基督教教义相结合,强调上帝的至高无上和人类的原罪。
2、托马斯·阿奎那托马斯·阿奎那运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来论证基督教神学,他的著作《神学大全》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经典之作。
三、近代哲学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哲学这一时期的哲学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反对中世纪的神学权威。
代表人物有皮科、蒙田等。
2、经验主义哲学以培根、洛克、休谟等为代表。
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主张通过归纳法获取知识。
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是一块“白板”,知识来源于经验。
休谟则对因果关系提出了怀疑。
3、理性主义哲学笛卡尔是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强调通过理性思考来获取确定性的知识。
西方哲学史第二版1(古希腊自然哲学).pdf
西方哲学史(古代----近代)第一篇:古希腊哲学•第一章: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第二章:古典时期希腊哲学•第三章:晚期希腊罗马哲学第二篇:中世纪哲学•第一章:教父哲学•第二章:经院哲学第三篇:近代哲学•第一章: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第二章:英国经验主义•第三章:欧洲大陆唯理主义•第四章:十八世纪法国哲学•第五章:德国古典哲学西方哲学史阅读文献:•北大哲学系:《西方哲学原著选读》(1-2)•梯利:《西方哲学史》(1-2)•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1-2)•罗素:《西方哲学史》(1-2)导论一哲学与西方哲学史•(一)哲学与西方哲学•(二)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胡适(1891--1962)•西方为科学的文化•印度为宗教的文化•中国为道德的文化梁漱溟(1893--1988)•西方为前进的文化•印度为后退的文化•中国为中庸的文化冯友兰(1895--1990)•中西之分,古今之异。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张载(1020--1077)•“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为什么近代自然科学首先兴起于西欧,而不是首先兴起于古代实用科技更发达的东方(中国)?二李约瑟难题(1900--1995)李约瑟的解答•中国有完备的“封建官僚制度”杨振宁的解答《〈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2004年月3日人民大会堂)• 1 中国传统里面无推演式的思维方法。
• 2 天人合一的观念。
(1922-- )三为什么近代民主首先在西方出现?•(一)古代民主与近代民主•(二)希腊民主与中国民本伯里克利•公元前431年冬,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发表了著名演说:古代希腊民主•“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03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哲学 《西方哲学史》 马工程
二、四因说
• 对亚里士多德而言,思考原因就是在追问“为什么”。对于事物 的运动,可以提出多少个“为什么”,运动就有多少种“原因”。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运动的四个问题,他的回答就是运动的四 种原因。
一、事物为什么在运动中继 续存在?
原因是事物由不变的质料构成,这就是质料因。
二、事物为什么以某一种特定的 方式运动?
• 物理学即自然哲学,亚里士多德对研究对象作了这样的定义: “自然是自身具有运动来源的事物的形态或形式,这些形态或形
式只有在思想中才能与事物相分离。”就是说,自然是运动着的
事物的本性。他认为,毕达哥拉斯的“数”和柏拉图的“理念”
是与事物相分离的形式,不能成为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物理学必 须在事物之中研究运动变化的原因、原则和形态。
(3)自然哲学著作:《物理学》、《论灵魂》、《论生灭》、《动物 史》等。
(4)伦理学著作:《大伦理学》、《尼各马可了伦理学》、《政治学》 和1891年才发现的《城邦政制总汇》等。 (5)美学著作:《修辞学》和《诗学》。
第一节 物理学
01
02
运动的“三本原” 和“双重本质”
四因说
03
04
位置和时间
天界和地界
第四,用“分有”和“摹仿”来解释个别事物与理念的联系,也无济于事。 亚里士多德说:“把理念说成原型,其他的东西分有理念,那只不过是说空话, 带诗意的比喻而已。”
柏拉图的理念论把事物本质与事物分离开来,把普遍概念夸大为客观存在的精神, 反映了唯心主义的一般特征。亚里士多德找到并击中了柏拉图理论的要害,正如 列宁所说的:“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理念’的批判,是对唯心主义,即一般 唯心主义的批判。”
每一事物都占据自己的自然位置时,不会发生位移。当事物受到 外力的推动被迫离开自然位置、进入另一事物的位置时,就会发 生位移。被挤出的事物又进入第三个事物的位置,造成位移的连 锁反应。在连续的位移中,事物彼此交换位置,每一事物都不会 丧失位置,每一位置中也不会没有事物。但因外力位移的事物内 也有朝向自己的自然位置移动的力量。事物在朝向自然位置移动 时作加速运动,如重物下落,空气上升;反之,它们在背离自然 位置时作减速运动,如重物上抛,空气下沉。
西方哲学史(2)
2.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0——公元前500)
毕达哥拉斯出生在爱琴海中的萨摩斯岛(今希腊东部小岛)的贵族家庭,自幼聪 明好学,曾在名师门下学习几何学、自然科学和哲学。 因为向往东方的智慧,经过万水千山,游历了当时世界上两个文化水准极高的文 明古国——巴比伦和印度,以及埃及(有争议),吸收了阿拉伯文明和印度文明 (公元前480年)的文化。 后来他就到意大利的南部传授数学及宣传他的哲学思想,并和他的信徒们组成了 一个所谓「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政治和宗教团体。 毕达哥拉斯是比同时代中一些开坛授课的学者进步一点;因为他容许妇女(当然 是贵族妇女而非奴隶女婢)来听课。他认为妇女也是和男人一样有求知的权利, 因此他的学派中就有十多名女学者。这是其他学派所没有的现象。
(17世纪)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 加尔文
艺术三杰
笛卡尔
理论派(欧 洲大陆)
斯宾诺莎
莱布尼茨
培根
经验派(英 国)
洛克 贝克莱 大卫.休谟 伏尔泰 孟德斯鸠
自然神论
5.启蒙运动时代
(18世纪 法国)
卢梭
狄德罗 拉美特利 爱尔维修
唯物主义(近代形而 上学唯物主义)
赫尔巴赫
西 方 哲 学 史
7.现代哲学 6.德国古典哲学
毕达哥拉斯的哲学观点 • 1.万物皆数,数字是万物的本原,任何量,在任何精确度的范围 内都可以表示成有理数。 • 2.数产生了点,点产生了线,线产生了平面,平面构成立体,立 体化为一切我们能感觉到的物体。
3.爱利亚学派
• (1)色诺芬尼
色诺芬尼(约公元前570年~前480年或470年,或公元前565年~473年)。史籍记载, 古希腊哲学家、诗人、历史学家社会和宗教评论家,埃利亚派的先驱。 色诺芬尼拒绝相信许多标准的神像,而且不认为神的思想和外形像人一样。他一段经 典的嘲笑名句,如果牛能想象神,那它们的神一定像牛。因为他对一神论观念的发展, 认为它是抽象的、普遍的、不变的、固定且总是留在记忆里,色诺芬尼常被视为西方 哲学的宗教信仰方面第一个一神教信徒。 色诺芬尼认为在内陆甚至高山上发现海贝壳是海陆变迁的证据。
《西方哲学史》+第一讲+哲学的史前史
•
c. 第二部分,宙斯如何建立并施行统治(507-1020): 宙斯的统治,如首先受到普罗米修斯的挑战,讲了一段普罗米修斯神话, 表明宙斯的心志和威权不容置疑——诸神的战争,尤其提坦神的反抗——宙斯与 众女神的婚姻(886以下)——然后神人和英雄的出生——最后是奥德修斯与魔 女喀尔刻和女仙卡吕普索的婚姻和生育———全诗结束于对奥林波斯的缪斯的吁 请。选读:
二、赫西俄德《神谱(或诸神的诞生)》 ——世界的开端(arche )问题
• (一)赫西俄德的《神谱》 • (二)《神谱》的结构和内容 • (三)《神谱》中的“哲学问题”
(一)赫西俄德(Hesiod)的《神谱》
• 1、生平:赫西俄德与荷马同为希腊古风时代的大诗人,稍 晚于荷马,生活年代大致在前700年,但生年说法有争议。 • 2、作品:赫西俄德的诗作有两种,一为“教谕诗”,如《劳 作与时日》,指导农人的生产生活以及进行道德训诫;一为 追溯诸神世系的《神谱》。【他的作品没有荷马那般言辞华贵、
(二)《奥德赛》的开篇与主题
《奥德赛》开篇卷一1-10行,概括全书的情节和主题 : [1]这人(Andra)游历多方,缪斯哦,请为我叙说,他如何 历经种种引诱,在攻掠特洛伊神圣的社稷之后, 见识过各类人的城郭,懂得了他们的心思(nous,这个词就是后来前苏哲人 Anaxagoras提出的能动的本原,一般译作“心灵”,也音译译作“努斯”) 在海上凭着那份心力(thumos)承受过好多苦痛, [5]力争保全自己的心魂(psyke),和同伴们的归程。 可他最终未能拉住同伴,尽管自己已拼尽全力, 同伴们自己过于轻狂,终致毁了自己: 这帮家伙太孩子气,竟拿高照的赫利奥斯的牛群来 饱餐,赫利奥斯当然剥夺了他们归返的时日。 [10]就从这儿也给咱们说说罢,女神,宙斯之女哦。
一文概述西方哲学史(附逻辑全景图脉络图)
一文概述西方哲学史(附逻辑全景图脉络图)一文读懂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神话——西方哲学西方思想起源于古希腊。
古老的希腊孕育了西方思想中最为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古希腊哲学。
01.西方哲学起源对原始宗教、古希腊神话幻想的取代古希腊诸神图▽△希腊神话天真美丽的幻想和质朴纯洁清新的风采至今仍吸引着人们,对整个希腊乃至后来欧洲的文学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腊神话是人们对美好事物最初的信仰古希腊神话与宗教信仰是密切相连的。
古希腊宗教是一种多神信仰的宗教,在各城邦的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所有希腊公民都是笃信宗教的。
但是,与其他民族,特别是与东方民族不同的是,希腊世界没有享有特权的祭司阶层,神庙中的男女祭司地位相当于城邦的公务人员,神庙的管理权掌握在城邦委派的公民团体手中。
因此,源于古老的民间信仰形成的希腊宗教观念,在特有的希腊城邦社会条件下产生了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特点,也使希腊神话具有了自己鲜明的特征,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神人同形同性论”。
希腊人是相信命运观念的,这在神话中也有体现,但神话同时也表明他们不是匍匐在命运脚下的奴隶,而是一个珍惜个人荣誉、强调人的抗争、热爱世俗生活、积极进取、崇尚英雄气节的民族。
希腊神话是把人放在中心地位的神话,凸显的是人的精神,回荡着昂扬、乐观、健康的显示气息,对其后的希腊文学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希腊神谱▽公元前20世纪以前,在遥远的地中海东部,美丽的爱琴海边有一片富饶的土地,叫克里特,那里山峦起伏,海岸线曲折,海上岛屿星罗棋布,相传在远古时期,这里由一个叫米诺斯的国王统治。
他修建了富丽堂皇的王宫,里面的通道纵横曲折,任何陌生人进去都走不出来。
爱琴海西面,是美丽的希腊半岛,希腊半岛三面环海,岛上山脉丘陵纵横隔绝,使得古希腊人民往来较少,没有形成统一的王国。
自由文化释放人民的天性和想象力在那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对人的生死、都感到神秘和难解,于是他们不断幻想、沉思。
由于希腊半岛人口过剩,人民不得不向外寻拓生活空间,这时候涌现了许多英雄豪杰,从而产生了许多人神交织的民族英雄故事。
西方哲学史完整版
(1)灵魂轮回说
理念论和灵魂轮回转世说是柏拉图认识论的基础。
(2)回忆说
柏拉图认为认识就是回忆,回忆就是心灵在外部事物的刺激 与影响下,唤醒其所固有的理念的过程。
对于目的论的继承:
理念是具体事物所追求的目的; 理念世界本身也是一个目的论的体系,善是最高的理念,是其它理念所追 求的目的,是宇宙的最高目的, 各种理念在善的统治下,形成一个有条 理的真实的世界。 哲学的任务就是用逻辑思维来把握这个理念世界的本质和内在秩序。
(2)理念的特征
①本原性 ②超感性 ③永恒性 ④绝对性 ⑤客观性 ⑥真实性 ⑦目的性 ⑧单一性和多数性 ⑨等级性
3、理想国
理想国实质是斯巴达奴隶主贵族制在雅典
的理想化。
斯巴达人自古以来酷爱打仗,他们的生活方式举世 闻名,为柏拉图和希特勒所钟爱。生活在斯巴达的 人有三种:希洛人、裴里欧齐、斯巴达人。
斯 巴 达 自 然 景 观
傳說斯巴達妻子送別丈夫上 戰場時,多半會說一句話: 去打勝仗榮耀地凱旋歸來吧! 要不然就讓別人用盾牌抬你 回家。
3、方法论和概念论
苏格拉底批评智者派对真理的相对主义的态度, 确信人们可以达到可靠的知识,他的首要任 务就是澄清一个人是如何达到可靠知识的, 这个方法就是理智的助产术。 理智的助产术是通过揭露对方意见中的矛盾 以求得真理,包括讽刺、助产术、归纳、结 论或定义四个环节,已经触及到人类认识从 个别到一般的过程。 “有两样东西完全可以归功于苏格拉底,这就 是归纳论证和一般定义”——亚里士多德。
西方哲学史重点
西⽅哲学史重点第⼀篇古希腊罗马哲学希腊古风时期(前6-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第⼆阶段是希腊古典时期(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的第三个阶段是希腊化时期(约前3—5世纪)第⼀章古希腊早期哲学(选择题居多)线索:唯物主义:伊奥尼亚派→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哥拉→德谟克利特的原⼦论唯⼼主义:毕达哥拉斯派和爱利亚派为主特点:①哲学家关⼼的中⼼问题是宇宙⽣成问题,即世界是由什么东西构成的。
②哲学与科学不分,许多科学家同时⼜是哲学家,他们常常从哲学的⾓度对⾃⼰⽆法解释的⾃然想象进⾏推测。
③哲学与宗教神话有密切关系。
④带有朴素直观的特点,并逐步向抽象思辨和概念思维的⽅向发展。
认识发展史:早期古希腊哲学家思考的本源问题,有两对⽭盾:⼀和多的⽭盾以及变和不变的⽭盾,这两对⽭盾产⽣四种⽴场:伊奥尼亚派认为本原是“变化的⼀”(或⽓,或⽔,或⽕)毕达哥拉斯派认为数是“不变的多”爱利亚派认为本原为存在,存在是“不变的⼀”元素论者所认作的本原是“变化的多”(或根,或种⼦,或原⼦)⼀、伊奥尼亚派(⽶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组成)伊奥尼亚是古希腊时代对今天⼟⽿其安那托利亚西南海岸地区的称呼,即爱琴海东岸的希腊爱奥⾥亚⼈定居地。
伊奥尼亚重要的城市有以弗所、⽶利都和伊兹密尔。
这些城市靠贸易富强起来,它们结盟为伊奥尼亚联盟。
1、⽶利都派(1)泰勒斯的“⽔本原”说泰勒斯(⿍盛年约公元前585—前584)是⽶利都派创始⼈。
被认为西⽅哲学史上第⼀位哲学家泰勒斯⾸先开始思考“世界本原是什么”这个哲学问题。
他的回答是:⽔是万物的本原。
他提出两⽅⾯的理由:⼀⽅⾯,⽔有滋养万物的作⽤;另⼀⽅⾯,接受了古埃及⼈的⼤地漂浮在⽔上的图⽰⽤⽔的摇晃解释地震现象。
评价:“⽔本原”说看似幼稚,但泰勒斯试图借助经验观察和理性思维来解释世界的做法,表现出哲学思维的本质。
(2)阿那克西曼德的“⽆定”说①看到“⽔本原”说的局限性,他认识到,世界万物及性质的多样性不能被归结为某⼀特定的物质形态和属性,“⽔本原”可以解释事物的湿性,但却不能解释⽕的热性、⼟的⼲性、⽓的冷性;反之亦然。
西方哲学史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马工程版)
西方哲学史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马工程版)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姓名:xx学号:xxxxxx第一编古代哲学第一章: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第二章:古典时期希腊哲学第三章:晚期希腊哲学第一章:古希腊早期哲学题目:古希腊早期哲学时间:2019、09、12地点:授课:内容:一、自然哲学的划分从学派上划分:毕达哥斯拉学派米利都学派爱菲斯学派爱利亚学派原子论从地域上分伊奥尼亚地区各派哲学南意大利地区的哲学XXX地区的原子论哲学哲学思想性质上分{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唯心主义倾向哲学(一)XXX论断:水是世界的本原主要哲学思想:1、关于世界的产生2、关于宇宙的形成与结构形成:汪洋——陆地——世界万物结构:大地浮于水上3、关于灵魂的思想:物活论思想简评:·“水是世界的本原”,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个哲学命题,标记着古希腊哲学的正式诞生古希腊人开始用自然本身去说明万物的存在,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命题古希腊人力图在感性观察基础上,以理性思惟去对自然的起源和同一做出理论上的抽象概括,宣告了人类理性的胜利理论局限: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水这种特殊的,感性的事务,只能勉强说明世界的起源和构成,表现了哲学思考的朴素性2、展现了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这一哲学基本问题不自觉的理解(二)XXX主要哲学思想:世界的本原是“无定”思想简评:“无定”比XXX的“水”更有高度,具有唯物主义倾向无定可分离的思想包含着辩证法的幼芽(三)阿那克西米尼主要哲学思想:气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的生长过程关于灵魂的思想思想简评:稀薄和浓聚两种运动更能说明世界的生成,开辟了用量的不同来解释事务性质差异的新途径关于灵魂的观点表现出用感性物资形态来说明一切的唯物主义思想倾向(四)XXX整体特性:流变主要哲学思想:1、万物变的本体和根基是火(火是万物的始基,一切生于火,一切又都归于火)2、万物变的普遍性3、变的原则和规律(火按一定分寸燃烧,按一定分寸熄灭)4、变的源泉或原因(对立面之间的对立与统一)5、变的整体特性(循环和平衡)思想简评: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在朴素唯物主义基础上系统阐述自发辩证思想的哲学家其辩证法以感性直观为基础,具有朴生性,自觉性,奥秘性,关于世界的循环流变观也是荒谬的名言搜集:一切皆流,无物常往,我们踏进有踏不进同一条河,我们存在又不存在。
西方哲学史笔记【完整版(下)】
西方哲学史笔记【完整版(下)】注:因篇幅过大,故笔记分为上、中、下、续四个部分,分四期连载。
笔记由北京大学哲学系赵敦华教授整理。
第十四章唯理论的发展一、斯宾诺莎哲学(二)斯宾诺莎哲学的基本特征黑格尔说:“斯宾诺莎是近代哲学的重点:要么是斯宾诺莎主义,要么不是哲学。
”“要开始研究哲学,要必须首先做一个斯宾诺莎主义者。
”它说明斯宾诺莎的哲学具有鲜明的个性。
1、把获得最高的幸福(“至善”)作为哲学的目的。
斯宾诺莎继承和发扬了西方哲学从苏格拉底开始提倡的关于“知识就是美德”的强调道德的理性本质的传统,把人生幸福定位于精神幸福和通过对形而上学的对象的思辨而获得的心灵的快乐。
一方面是对道德理解得到升华和更深刻的意义(因为他反对把幸福看作财富、荣誉和感官的快乐),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哲学的实践价值。
因此他将他的一本主要哲学著作命名为“伦理学”。
2、极力推崇几何学方法,用几何学方法来研究和阐述自己的哲学思想。
斯宾诺莎的哲学研究方法明显受到了笛卡儿的影响。
他认为哲学的正确方法是从真观念出发,并且不断地增加真观念的推理过程。
他认为这个方法的步骤是:(1)确认真观念。
(2)从一个真观念推导出其他真观念。
(3)真观念之间的推理要从原因的观念到结果的观念的顺序进行。
(三)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1、论实体的概念2、论实体的属性3、论实体的样式4、论能动的自然与被动的自然的区分1、论实体的概念(1)认为实体的定义是:“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
”或者说“形成实体的概念,可以无需借助于他物的概念”。
(2)认为实体具有以下的特性:实体是自因,他的本质包含存在。
实体是无限的,因为它不受任何东西的限制。
实体是唯一的。
实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实体是永恒的。
(3)认为实体也叫“神”或“自然”,或者说实体、神、自然是等同的、可以相互替换的概念。
斯宾诺莎认为他使用的“神”不同于宗教的“神”,“自然”也不能作具体的自然物来理解。
实体、神、自然都作为万物的基础或本原、原因来理解。
《西方哲学史》赵林等 笔记[精品文档]
希腊哲学一,发展脉络自然哲学形而上学和伦理学早期希腊哲学鼎盛时期希腊哲学人生哲学希腊化时期哲学希腊哲学发展脉络二,早期自然哲学主要研究问题:世界本原是什么?米利都学派无定形之实物毕达哥拉斯学派定形抽象“数”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水无定形之物气赫拉克利特定形和不定形统一之火爱利亚学派不定形之抽象的“一”和“存在”克赛诺芬尼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抽象“一”,即神抽象定形之存在无定形之存在另提出:一,逻各斯。
万物变化法则;二,辩证法。
芝诺早期希腊哲学三,鼎盛时期形而上学和伦理学一,智者学派发挥逻各斯理论探讨威力,为哲学的发展提供强力工具。
普罗泰戈拉著名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相对主义:一切因人而异高尔吉亚无物存在;形式论证上的怀疑主义智者学派代表二,原子论 存在从数量上变为多,性质上变为一。
希腊自然哲学发展之高峰。
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一,基本四元素说;二,动力本原为爱与恨;三,认识论之“同类相知说”(流射说)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之发展一,种子说;二,独立动力之心灵(心物分离)一,原子说(一变多);二,运动为原子固有属性;三,认识论之影像说三,苏格拉底1,认识你自己。
哲学从对自然的关注转向对人本身的关注。
2,神学目的论。
3,真善统一。
“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知识论与道德论至统一。
4,方法论。
归纳推理和普遍定义,通过在具体实例中揭示矛盾,解决矛盾而上升到事物的本质定义的做法。
苏格拉底派的分流1,麦加拉派:普遍东西存在,个别事物非存在。
2,昔尼克派(犬儒学派):生活简单粗陋、随心所欲,鄙视道德规范。
3,昔勒尼派:美德是促进快乐的手段,快乐时生活的目的。
四,柏拉图1,本体论的理念论 理念是普遍本质或共相,具有“一”的统一性和“存在”的实在性。
可感事物具体理念“善”的理念柏拉图的理念论追求目标提供原型追求方向2,认识论的回忆说“绝对本质”知识受肉体遮蔽,经感觉经验的刺激,而被回忆;学习即回忆。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整理打印版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绪论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第一节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梗概一、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二、希腊哲学发展的梗概第二节早期希腊哲学一、米利都学派1.泰勒斯2.阿那克西曼德3.阿那克西美尼二、毕达哥拉斯学派三、赫拉克利特四、爱利亚学派1.克塞诺芬尼2.巴门尼德3.芝诺4.麦里梭第三节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一、智者派1.普罗泰戈拉2.高尔吉亚二、原子论者及其先驱1.恩培多克勒2.阿那克萨戈拉3.留基波4.德谟克利特三、苏格拉底与柏拉图1.苏格拉底2.小苏格拉底学派3.柏拉图四、亚里士多德第四节希腊哲学的衰颓一、伊壁鸠鲁学派二、斯多葛学派1.早期斯多葛学派2.晚期斯多葛学派三、怀疑主义1.早期怀疑主义2.晚期怀疑主义四、新柏拉图主义1.斐洛2.普罗提诺3.波菲利第二章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第一节概论第二节教父哲学一、教父哲学对待理性与信仰的基本态度1.“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2.超理性的信仰3.基督教基本教义的确立二、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第三节经院哲学一、实在论与唯名论1.“共相”问题的由来2.安瑟尔谟3,最初的唯名论者4.阿伯拉尔二、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思想三、反托马斯主义的方济各修会经院哲学家1.罗吉尔·培根2.约翰·邓斯·司各脱3.威廉·奥卡姆第三章16-18世纪西欧哲学第一节概论第二节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二、宗教改革第三节早期经验论哲学一、弗兰西斯·培根二、霍布斯三、洛克四、英国自然神论第四节唯理论哲学一、笛卡尔二、伽桑狄与马勒伯朗士1.伽桑狄2.马勒伯朗士三、斯宾诺莎四、莱布尼茨第五节晚期经验论哲学一、贝克莱二、休谟第四章18世纪法国哲学第一节概论第二节法国自然神论者一、伏尔泰二、孟德斯鸠三、卢梭第三节法国唯物主义者一、狄德罗二、拉美特利三、爱尔维修四、霍尔巴赫第五章德国古典哲学第一节概论第二节康德一、“前批判时期”的自然观及批判哲学的形成1.“前批判时期”的自然观2.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二、批判哲学的认识论:《纯粹理性批判》1.感性2.知性3.理性4.未来形而上学的方法三、批判哲学的道德哲学:《实践理性批判》1.道德问题的提出2.道德律3.自由4.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和道德宗教四、批判哲学的美学和目的论:《判断力批判》1.康德两大批判的对立及调和的努力2.审美判断力批判3.目的论判断力批判第三节费希特和谢林一、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行动哲学1.对康德哲学的批判2.知识学的基本原理3.理论知识的基础4.实践知识的基础二、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同一哲学1.对费希特的批判和“绝对同一性”的提出2.自然哲学3.先验哲学4.艺术哲学第四节黑格尔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总结和开拓二、逻辑学1.存在论2.本质论3.概念论三、应用逻辑学1.自然哲学2.精神哲学第六章近代哲学的终结及向现代哲学的过渡第一节青年黑格尔派与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哲学一、“实体”和“主体”之争二、费尔巴哈的感性的人学和直观的唯物主义第二节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创立一、马克思的感性学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三、马克思的辩证法第三节非理性主义的兴起一、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二、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三、克尔凯郭尔的存在哲学第四节实证主义哲学的滥觞一、孔德的社会学的实证主义二、穆勒的归纳逻辑及其运用三、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后记绪论这里,我们对全书的基本线索作一个总的提示,即指出西方哲学史各个发展阶段的总体特点。
罗素西方哲学史英文原版
罗素西方哲学史英文原版(中英文版)英文文档:Title: Russell"s Western Philosophy HistoryBertrand Russell, a prominent British philosopher, mathematician, and logician, is renowned for his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alytic philosophy.His work,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is a groundbreaking treatise that provides an in-depth examina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Western philosophical thought.Russell"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covers various periods, including ancient philosophy, Catholic philosophy, and modern philosophy.The first volume of Russell"s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delves into ancient philosophy, exploring the seminal ideas and contributions of influential ancient philosophers.Russell highlights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philosophy with social and political aspects of the time, emphasizing that philosophical ideas are not isolated concepts but rather products of their respective societies.Russell"s unique approach to writing philosophical history is evident in his critical analysis of key philosophers and their theories.He weaves in his own insights and interpretations, offering a fresh perspective on the great minds that shaped Western philosophy.Furthermore, Russell"s work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accessibility, making it possible for readers to graspcomplex philosophical ideas with ease.In summary, Russell"s "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is an invaluable resource for anyone seeking to understand the rich tapestry of Western philosophical tradition.Hi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combined with his engaging writing style, offers readers a compelling and enlightening journey through the history of ideas.中文文档:标题: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伯特兰·罗素,一位杰出的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以其对分析哲学的显著贡献而闻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这一切,并不影响柏拉图一亚里士多德著作的“生命力”,它们继续
“存活”,的确是“大命-大年”了。
“哲学”因其“无(小)用”而“命大”,得享“大年”。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
庄子要阐明的意思,这个意思,跟古代希腊对于哲学的态度,基本上
是一致的。“哲学”好像一棵“大树”,在人的精神世界生根成长,因其
“大”而不能、不必一更不舍得“用”,“大材”不能、不必一也不舍得“小
用”。所谓“舍不得”,乃是“珍惜”它的“(大)用处”,不轻易用它。西方
语言很难找到对应“舍得一舍不得”的语词,可用英文的“save”理解。
事后来更是层出不穷。传说一位哲学家渡河,问船主懂不懂得哲学,
听到否定的答复后,喟然叹曰,如不懂哲学,生活的意义去了一半。
霎时间狂风大作,白浪滔天,船夫问哲学家会不会游泳,当听到否定
的答复时,船主大呼,如果不会游泳,生命的意义就全部没有了。种
种讽刺,无非说明“哲学”虽为“智慧”之学,而在实际的利害关头,哲学
“save”有“救”的意思,用在这里,也很恰当。“树”、“牛”因其“大”,而
得“救”——庄子所谓的得(享)“大年”。
我们看到,“哲学”比起其他科学一学科来说,真可谓得(享)“大
年”了。
当然,“科学”都具有跨越时间的特点,某种意义来说,“物理”、“化
学”等学科,竟然可以是“永恒”的,不会有哪一天说“物理学-化学”这
的话一样。庄子也以寓言反驳道,狸猫倒是很小了,东蹿西跳,掉进
了陷阱,“死于网罟”;而大斄牛要它逮耗子固然不行,但是它也中不
了机关,掉不进陷阱里,而那棵大树,因其大而无用,“不天斤斧,物无
害者”,你可以经常在大树底下乘凉,“逍遥乎寝卧其下”,“无所可用,
安所困苦哉”。
大用解决大问题,小用解决小问题;大用持久,小用短暂。这是
家往往并无“智慧”。
对此,我们只能以“大智若愚”来自我解嘲。我们说,日常所谓“智
慧”乃是一些“小计谋”、“小聪明”,而“哲学”关心的是“大事情”,讲的
是“大智慧”、“大聪明”。
就理性的智慧来说,一切从事专门的“科学”问题研究的人,都会
在非其专门领域的“事情”上,显得有些“笨拙”,不那么“精明”,并不只
我们就不能做这种论断。迄今为止没有人敢说他们的著作只有历史
的意义,而没有理论的意义了,也就是说,没有人敢说学哲学的可以
不必读他们的著作了。并不是说他们以后的大哲学家没有作出新贡
献,恰恰相反,每一个称得上真正哲学家的,都是创造性的;也不是说
后辈有些人修养高,特别谦虚,不忘前辈人的劳绩。不是的,我们看
第一章 学习哲学的态度和途径
第一章 第一节 哲学之用途
“哲学”通常认为起源于古代希腊,是欧洲的一门古老的学问。
这样的共识,不等于否定古代其他民族也有“哲学”的问题。凡有人
类的地方,多少都会有“哲学”的问题。“哲学”所提问题,乃是人类精
神的自然的趋向,是人作为有限理智者在理性上所能提出的“终结一最
是“哲学家”就会特别可笑些。
“智慧”游》用各种故事说明“大”和“小”的区别。最后一则,讲惠子讽
刺庄子的话,“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并以大树“樗”作比喻,这种树
“不中绳墨”,连木匠都不会看它一眼,就像大众不会爱听某些哲学家
终”问题,是人类精神力量的一种表现,是人人都具备的,只是表现的
方式和执著的程度有所不同,所以叔本华曾经说,人是形而上学的动
物,就是强调人类精神这种穷根究底、追根寻源的特点。
然而我们应该承认,在世界上众多的古代民族中,只有希腊人把
这些哲学问题推向了“学问-学科”的层面,也就是说,由于古代希腊的
智者们的努力,“哲学”成为一门“科学”。我们说“哲学”为一门“科学”
意味着它不是“宗教”,也不是“艺术”,更不是日常的经验“技术”——
不是处理日常事务的应变能力,在这些方面,“哲学家”有时显得很
“笨拙”。古代希腊的哲学家被讽刺为“望天者”,他们只注意“天体”的
运行,而没有注意眼前的道路,一脚掉进了泥坑里。讽刺哲学家的故
类科学“过时”了,但是“哲学”的情形又有不同。
科学在一般的意义上是持久的,而哲学在具体的意义上也是持
久的。
大概我们可以合理地说,希腊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作为一本
书来说,主要只有“历史”的意义了,做科学史的会重视它,但没有人
再从这本书开始学习平面几何学。但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