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应用题教学反思

数学应用题教学反思
数学应用题教学反思

数学应用题教学反思

纵观本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教学效果较好。试想如果教师走进教室先来一顿严厉地批评,再苦口婆心地把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还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吗?他们还能不怕数学吗?反思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最大原因在于教师进行换位思考,“以学为本,因学论教”,注重学生的感受,想学生所想,把设计教案改成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切合学生实际,挖掘合适的学习素材

再好的教材,也不可能做到将每地、每班、每生的实际情况编为书本的例题。尽管书上的分数应用题大都是学生实际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但毕竟是假设性、想象性的,和学生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作为一线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切合学生实际,挖掘最有利于学习的学生自己身边的素材。本课以学生自己所在班的学生数作为编题素材,由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变,消除了学生对分数应用题的神秘感和恐惧感,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便于学习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

二、根据学生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要上得有趣”。这样才能使课堂上的学生也像生活中一样神采飞扬、充满活力。本课的教学活动根据所学所练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努力营造宽

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的氛围。为学生创造良性竞争机会、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使学生学习由原来的个人竞争变成团体合作,给每位学生创设发表意见的机会,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促进学生发展,奉献自主的空间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奉献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和时间。课堂中学生曾两次通过小组合作,学生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共同提高,解题方法的小结及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也由学生自主分析比较得出,使“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再是一句空话。从而使课堂焕发生命力,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生活化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生活化 宁波市实验小学周静珠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在应用题教学中,通过教学目标的整体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呈现形式的多样化、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以及练习设计的人性化来阐述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作用和途径。 [关键词] 应用题教学生活化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应用性的精彩阐述。然而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们教师想了很多办法,花了很大力气让学生去学习、去研究,而结果学生往往学习得不太令人满意,遇到实际问题也很难通过自己的力量去解决。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应用题题材陈旧、脱离实际、学生不喜欢;方法模 式化,只就题论题、就题解题;教学目标单一,学生所学到的仅仅是机械的、呆 板的解题策略。这种只重视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从数学知识的角度分析应用题的教学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应用题教学必须展示数学建模的全过程,即如何重视在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如何运用数学来满足实际问题中的特殊需求,从而把应用题教学生活化。 把我们的应用题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 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下面笔者就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㈠教学目标整体化 《数学课程标准》不仅提出了知识技能目标,而且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提出了过程性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应用题教学的目标不仅局限于让学生学会解答应用题的一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活动中增强应用意识,获得基本思想方法,了解数学的价值,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新蔡县棠村镇中心学校赵悦红 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多年,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我有诸多体会,与诸位同仁浅谈交流如下:教学改革至今日,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应用题占用大量教学时间,却还是成为导致学生学习分化的主要内容,应用题也仍是学生眼中的“头痛题”。问题出在哪,本人通过大量的听课调研,发现我们大部分教师在应用题教学时采用的模式是:倒入式,即先从问题入手,找出问题所需的条件,根据已知条件,再分析哪些条件还需要解决,如何解决等。 这样“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教学活动封闭,应用题题材内容的组织呈现是定向的,教学活动是定向的,教师仍普遍采用一问一答的讲解;二是教学目标封闭,往往以“会解题”为首要目标,注重解题技能,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应用意识,应用能力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三是题材内容封闭,往往是人为编造,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时代气息,缺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与沟通.学生仅仅是模仿解题,没有选择的权利,没有思考想象的机会,更没有主动探究,创新思维的时间与空间.教学过程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严密性,追求答案的唯一性。 我们大家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人的终身教育的起始站,学习数学不应仅仅是为了获取有限的知识和技能。我们的教学更要注重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本领,获得终身受用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学力,即让学生学会学习,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由此,“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是我们

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基于以上认识,本人在教学指导中,逐步建立“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新模式”,其基本操作流程为: 下面以"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教学为例,对这一操作流程予以阐释。 一、呈现材料,提出问题 这一教学环节包括两方面的任务:一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提供(或师生共同提供),呈现与问题有关的材料,并提出相关问题;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我们知道,教材中的应用题较多的是经过数学处理的“形式化”常规习题,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使得许多学生在它面前自信心受到伤害,长此以往学生不但对应用题产生恐惧心理,也会丧失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所发生的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喜欢充满乐趣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以有必要对教材中应用题的选材,作一下改编。教材的编写是面向各地学生的,但不一定适合当地的实际,我们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书本上的应用题改编成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创设一定的情境呈现给学生。这种情境可以是一幅生活图景,也可以是图表,对话,文字叙述,甚至漫画等形式呈现数量关系.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中感知数学,激发他们对应用题的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教学论文 我从事小学教学工作多年,我的体会是语文教学比数学教学更让学生感兴趣,辅导数学成绩差的学生比辅导语文成绩差的学生更得有耐心。应用题教学,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难学,教师难教,费时费力,收效不大”的现象,多年来,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应用题的核心是它所反映的数量关系。无论多复杂的应用题,都是若干个简单应用题的有机组合,都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基本的数量关系。因而,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好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它们是解答复杂应用题的基础。教学时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熟悉数量关系上,应花时间强化训练,为今后提高理解能力奠定基础;其次,从解答简单应用题到解答两步应用题是一次重要的推进。两步应用题解答时所需的两个条件,其中一个是未知的,问题和条件是一种间接的关系,要培养学生懂得寻找中间问题,让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说说要求出问题必须先求什么;再次,三步及三步以上的应用题,是两步应用题的深化,它的分析推理过程与两步应用题基本相同。 二、加强解题思路训练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 培养学生解答复合应用题的能力,要注意思路的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本结构和变化规律,从而提高解题能力。为了让学生对所解答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透彻,教学复合应用题时,可先准备一些连续的简单的应用题。如: (1)学校买了3个书架,一共75元。每个书架多少元? (2)每个书架25元,学校买了5个,共要用多少钱? 通过简单应用题(1)和(2)的分析、比较,学生很容易看出题(1)的问题“每个书架多少元?”是题(2)的已知条件“每个书架25元”。如果把题(1)中的已知条件“学校买了3个书架,一共75元”代替题(2)中的“每个书架25元”,便可得出“学校买了3个书架,一共7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书架要用多少钱?这样,利用一个个简单应用题组成所求的复合应用题,寻找出中间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中间问题与基本数量关系的联系,从而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复合应用题一般可以从条件上或从问题上分析其数量关系。当学生对找中间问题较熟悉时,可进一步训练学生从问题入手,写出要求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或从条件入手,由已知的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由于解题思路不同,解答的方法也不同,解题的步数也可能不一样,使学生尽量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解答应用题,避免学生盲目地运用加、减、乘、除法,随便去套题中的数字。

例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例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由于应用题与小学数学所有基础知识紧密相关,类型较多,且方法灵活,所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之一。基于以上认识,我将结合一些例题,来谈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一、应用题的来源应具备情感化、生活化和主题化。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在导入或新授环节考虑了题材的生活化,但在练习中体现较少,或者说学习内容的生活化没有很好的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其实从课的导入,新授,练习及发展都可以统一在一个生活化的主题之下。另外,许多老师教学应用题时,将课题命名为“应用题”,这个名称在学生的大脑中并无多少概念,过于空洞,应更为形象与具体。比如,《游动物园中的问题》、《森林探险》等,相对于平均数问题,归一问题,工程问题等课题而言,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与接受,有吸引力,利于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利于其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学习。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对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强调,也利于学生形成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主动得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发展良好的应用意识。 例如,在教学了分数应用题之后,可以设计如下问题:有一天,老师带了600元钱到家具公司买家具,便看见那里的家具都在降价。忽然,老师看见一套家具组合,老师很喜欢。衣柜200元,梳妆柜的价钱是衣柜的4/5,床的价钱比衣柜贵1/5。请你帮老师预算一下,老师带的钱够不够?又例如,在教学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之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思考题让学生想办法由自己调制成一种盐与水的浓度为1:4的溶液。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与其说是在解答应用题,还不如说是在做身边的一件事情,他们不再是为了单纯的解题而解题,而是在尝试用自己的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学生一定会兴趣倍增,积极性提高。 二、应用题的呈现方式应多样。 现实世界千姿百态,蕴含信息的方式也就多种多样,因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问题更多的则是以表格、图文形式出现的,纯文字叙述的问题很少。所以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就势必也需要在教学中创设一个类似于真实的生活的情境。而以前传统的应用题教学中,呈现方式比较单一,大多为文字叙述的结构也比较简单,总是若干个条件加上一个问题,所有的条件都用上后,正好解答出问题; 解题的技巧性强,对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类比、推理等思维能力的帮助则不是很大。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标》中则明确指出:“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的学习需要。”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突破教材在内容呈现方式上的局限性,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将“纯文字化” 的表达模式有机地与表格、漫画、情境图、数据单、情景剧表演等有效地结合起来,广泛地采用于教学之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作者:紫云自治县水塘镇羊场小学邓春版面:第A3版制作:韦明芳时间:2014-08-12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数学教学 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学的难点。现阶段,很多小学数学老师在应用题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不能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解题方法模式化和套路化等问题,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效率较低。为此,要根据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一、教师要充分认识应用题教学的意义 小学应用题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且应该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审题、辨析、整理条件、分析推理、列式解答以及检验等许多环节,日积月累逐步培养起来的。所以,应用题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 二、点燃学生生活中的智慧火花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把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引入到数学教学中来,并且选择学生熟悉的内容,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适当地增减和修改不符合本班教学的应用题,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富有生命力,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例如,教师在讲解“求两数的和应用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首先数数本

班里面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然后让学生计算班级里面总共的人数。又如在“连减应用题”讲解中,教师可以首先设置相应的题目,假如桌子上面有 20 个杯子,之前被同学拿走了5个,又被拿走了10 个,那么现在桌子上还有几个杯子呢?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可以点燃学生生活中的智慧火花,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数学应用题教学需要遵循的基本理念。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了解学生接受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规律,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与水平。要通过建立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应用题教学中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老师要把握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规律 应用题的主要着眼点在于“应用”。为了使学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脱离书本去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题意识,使学生能够把应用题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清楚地了解应用题的教学规律是必要的。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的便是使小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量词,使学生能够用数字正确地把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形容出来,正确地认识数字与现实事物之间的关系。其次,便是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洞悉问题之间的关系,理解题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内容摘要】小学阶段的应用题是培养学生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教育,是整个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知识结构,对应用题教学提出一些方法与见解,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归类训练发散思维 小学数学是实施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发展数学能力的基础教学。小学阶段的应用题,其综合性、逻辑性、应用性之强,形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也在学生心中产生了一种“望题色变”的恐惧心理。因此,导致考试中频频失分。应用题教学已成为许多教师研究的重点对象。但现实中许多教师为此付出了劳动却收不到好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轻松的掌握好应用题呢?现在我简谈几点自己浅陋的看法。 一、重视对简单应用题的教学 小学应用题的知识结构是多方位的。总体上按简繁来分有两种,一种是简单应用题,一种是复合应用题。而简单应用题是复合应用题的组成部分,也是复合应用题的教学基础。任何一道复合应用题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应用题构成的,只是它们隐蔽了题中的问题,没有形成独立的简单应用题。因此,必须抓好简单应用题这个教学基础。抓好简单应用题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训练: 1、从最简单的应用题入手。简单应用题按实际数量关系情况来划分大体有11种,主要集合为“加、减、乘、除”四类。加强对这四类基本应用题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掌握小学应用题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培养基本的解题思维形式,为复合应用题奠定基础。

2、补充条件或问题训练。这种训练可以增强学生了解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懂得什么条件可以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需要哪些条件来解答。如:“树上有30只黑鸟,,飞来的灰鸟有多少只?”这种训练模式形而有效地增强学生对应用题结构的认识,加强对应用题条件和问题搭配的合理性。 3、题意不变,改变叙述方式的训练。如:在教学简单分数加减法应用题时,我选用了这样一道题:“有一堆黄土,上午运走了2/5吨,下午比上午多运走了1/5吨,下午运走了多少吨?”然后改述为:“上午比下午少运了1/5吨。”这样比多、比少就清楚地表示出两个量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应用题中名词、术语、概念的理解,提高理解应用题的能力。 4、线段图的训练。用线段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直观、形象、具体,它是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好帮手。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确定计算方法。在简单应用题中应加强这部分的训练,为今后学习用线段图分析复杂应用题打下基础。 5、自编应用题的训练。可分为看图编题目、看式子编题、交换条件问题编题等。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熟练掌握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加强复合应用题的归类训练 小学复合应用题是在简单应用题中增添条件或转变问题演变而来的,因此,应当在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对复合应用题进行归类训练。 1、做好由简单应用题向复合应用题的过渡训练。也就是教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为了能使整个过渡的教学过程容易些,在教学一步计算应用题的适当机会,可以出现多一个问题的应用训练。例如:“百货商场原有电视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中段学生数学应用题审题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中段学生数学应用题审题能力 发表时间:2018-12-13T15:40:59.1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4期作者:王反宁 [导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题历年都是数学教师开展教学关注度最高的焦点。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王家砭镇王家砭中心小学719208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题历年都是数学教师开展教学关注度最高的焦点。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评价中,应用题常常起着“筛子”的作用,成了最能拉开分值的题型之一。然而虽然知道它的重要性,但老师们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们还是不会做,应用题教学常常陷入困境。 因此,提高小学生应用题的审题能力,成为教师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生应用题审题能力的问题,从四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认真读题 应用题实际上是用精炼的语言文字把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阐述出来,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的学习形式。既然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呈现问题,那么学生的个人的读题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题目的理解程度,由此可见读题对于解决应用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读题时间,也要教给学生读题方法。数学中的读需要用心、用脑,逐字逐句地读。做到读得准:不漏字,不添字,不换字,不破句。前几天,我进行了六年级上学期的摸底考试。考完后,我让学生总结应用题失分的主要原因,学生说的最多的是:读题不准确。如“我扫视了一遍题”,“我看了一眼题”,“我看错了一个字”,“我没有看到那个字”等等。 例如,“我看错了一个字”,“我看了一眼题”和“我扫视了一遍题”的学生,都做错了这样一道题:有一个直径是8米的圆形花坛,在它的外围修一条宽1米的小路,求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他俩都把“直径”看成了“半径”,读题时“换字”。因此,他们的算式列错,本来是(5×5-4×4)×3.14,列成了(9×9-8×8)×3.14,结果失去了本不该失去的5分。 再如,“我没有看到那个字”的学生,读题时“漏字”,造成审题错误,而失分。例如,这次摸底考试中的这样一道题:聪聪家这个月的支出是1600元,食品支出占36%,赡养老人支出占16%,请算算食品和赡养老人共支出多少钱?这位学生读题不准确,漏了一个字“共”,因此,算式没列完整。本来是1600×36%=576(元),1600×16%=256(元),576+256=832(元);而少了一个算式,列成了1600×36%=576(元),1600×16%=256(元),失去了本不该失去的1.6分。 一般来讲每道题目都要读三遍:第一遍,读完后,对题目有整体印象。第二遍读完后,能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字、关键词。第三遍读完后,能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 二、找关键字,关键词 在应用题的叙述中,有一些字、词对准确审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例如,表示数量之间关系的有:共、一共、共有、还剩、余下、同样多、还差、比…多、比…少、相差等;倍数关系的有:“倍”,“占”,行程问题中的“相向而行”、“相背而行”;反映工农业生产方面的亩产量、总产量、月产量、单价、总价、增产、减产、超额、原计划、实际生产、工作效率等。图形方面的词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长、宽、高、半径、直径、内圆、外圆、外围、周长、面积等。代词有:这、他、他们等。这些字、词,如果不理解,就不能正确解答应用题。 三、分析问题 首先,分析透应用题中的关键字、词的具体含义。例如,上题中第一题的关键字、词的具体含义分别是:“直径”,指花坛的直径,它是半径的2倍。“圆形”,指花坛的形状是圆的。“外围”,指这个花坛的外部。“宽”,指这条小路的宽。“这条”,指小路。“面积”,指小路的面积,也就是圆环的面积。再如,上题中第二题的关键字、词的具体含义分别是:“支出”,指花了的钱。“占”,是。“共”,赡养老人和食品支出一共是多少钱。 其次,分析挖掘应用题中的隐含条件。在一些应用题里,有些条件往往不是那么醒目,而是以隐藏的形式存在,学生如果不能从题中分析出隐藏的条件,思维就会受阻,解题就会出问题,因此,要善于挖掘隐含条件,还其庐山真面目。例如,上题中的第二题:聪聪家这个月的支出是1600元,食品支出占36%,赡养老人支出占16%,请算算食品和赡养老人共支出多少钱?题目中“食品支出占36%,赡养老人支出占16%”这句话隐含的条件是:食品支出占(总支出1600元的)36%,赡养老人的支出占(总支出1600元的)16%。隐含的条件对题目进行了有效的补充,使条件更清晰明了。 最后,在充分理解关键字、关键词,充分挖掘隐含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数量关系的分析。例如,上题中第一题、第二题,在充分理解关键字、关键词,充分挖掘隐含条件的情况下,题目的数量关系已经非常明显。第一小题,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就是这条小路的面积。第二题,赡养老人的支出加食品的支出就是两项一共支出的钱。 四、复述题意 复述题意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程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审题能力。复述题意,应该抓重点词语,分析要义。我要求学生,复述的内容,最好不是题目中的原话,提倡用自己的数学语言、简明扼要地进行概括和提炼,不必背诵、记忆题里的数据,但是,题目的意思一定要说清楚。在复述时,我要求学生按照,告诉我什么,让我求什么这样的格式复述。这样做可以拉近学生与题目的距离,增加题目的亲和力,有利于学生对题目的理解。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学生对题目已经理解的很透彻,为正确列算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传授他们审应用题的技巧及方法,才能提高他们审应用题的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e2865949.html,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作者:孟庆赢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06期 【摘要】人们通常将现实生活的很多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用于对日常事物或现象进行数学上的研究。但这种方式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被数学化的問题,变得更加抽象、难懂,不利于对问题的解决。小学数学老师在现阶段教学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即应用题教学一直以来是教学的难点,考虑到小学生学习的特点以及逻辑思维,导致了很多学生存在着无法理解数学问题以及数学解题能力比较薄弱的问题。因此,小学生在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常常比较棘手,这样非常不利于小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还容易使得学生出现厌学的情况。因此,本文笔者结合现实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方法,旨在进一步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应用题 ;教学策略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6-0119-02 相比于语文、英语等学科,数学对于小学生们来说,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在现实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在小学阶段,数学往往是其最不爱学习的科目,数学成绩往往是最容易下降且下降程度最大的一门课程。”出现这种情况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好数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对所认识的事物具有一定的抽象和理解能力,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以及其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往往对很多数学问题不能够准确的理解。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应用题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 一、做好小学应用题教学导入工作,用直观的操作,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抽象的数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最常应用的方法是直观教学法。小学教材中有大量的直观教学的材料可以借鉴,比如模型、挂历以及实际操作,参观等都是直观教学的常用手段[1]。随着 现代多媒体的推广和使用,很多学校开始利用多媒体设备,这样弥补在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思维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有些问题,如果单纯地靠老师讲,很多同学脑海中不能形成对应的画面,甚至还会出现对问题的错误理解,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还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但是现代多媒体技术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帮助学生们更生动地了解数学问题,以便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分析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分析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中的主要学科之一,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教学地位,而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一直都是其中的教学重点,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往往需要寻找不同的教学方法,要从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解决实际生活能力的方向入手,培养学生的个体综合素质和逻辑思维能力,而本文便是基于这两点出发,浅谈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标签: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 一、巧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正确解题步骤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要有规划,同时在教学中要更多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而引申到应用题教学,那么教师就需要首先明白对于一个学生而言,掌握优良的学习习惯对于他们长期的个体发展是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的,所以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要熟练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习惯,要通过进行应用题教学帮助学生打开学习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保证应用题尽可能的贴近生活,让学生明白通过学习应用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向父母,爷爷奶奶展现自己的不同之处,能够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同时在教学的额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解题步骤,让学生明白每一道应用题都有自己的美丽,学习应用题并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是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而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还需要探究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在教学中将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也可以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时间,让他们自己寻找每一道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自己独立完成解题任务,这样不仅能够完成教学目标,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个人品质,真正的将数学教学融入到对学生人格的教学中。 二、构建和谐型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审题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到的在课堂教学中构建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这个课堂中感觉轻松,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活跃,积极发言,敢于创造,勇于发表,这才是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应该出现的教学情况。 在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明白自己的立场,教师作为数学知识的传播着,在教学中担任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是学生们精神的导师,学生才是教学中真正的主体,所以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清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特点,在进行教学时要对学生的个体情况有充分的的了解,才能够在设置应用题题目和题型时能够做到得心应手,同时才能够通过应用题教学锻炼每一个学生的勤于思考和勤于动手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同时也能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 小学应用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学的难点。现阶段,很多小学数学老师在应用题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不能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解题方法模式化和套路化等问题,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效率较低。为此,要根据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一、教师要充分认识应用题教学的意义 小学应用题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而且应该有意识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而这些能力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审题、辨析、整理条件、分析推理、列式解答以及检验等许多环节,日积月累逐步培养起来的。所以,应用题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 二、点燃学生生活中的智慧火花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把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引入到数学教学中来,并且选择学生熟悉的内容,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适当地增减和修改

不符合本班教学的应用题,使教学的内容更加富有生命力,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例如,教师在讲解“求两数的和应用题”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首先数数本班里面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然后让学生计算班级里面总共的人数。又如在“连减应用题”讲解中,教师可以首先设置相应的题目,假如桌子上面有20 个杯子,之前被同学拿走了5个,又被拿走了10 个,那么现在桌子上还有几个杯子呢?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还可以点燃学生生活中的智慧火花,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数学应用题教学需要遵循的基本理念。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了解学生接受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规律,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与水平。要通过建立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应用题教学中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 四、老师要把握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规律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技巧

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技巧 发表时间:2018-05-18T16:24:21.54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5月09期作者:阿衣木沙•阿地里[导读] 应用题教学,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难学,教师难教,费时费力,收效不大”的现象 阿衣木沙?阿地里(新疆喀什疏勒县巴合齐乡斯日勒玛小学新疆喀什 844204)摘要:应用题教学,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难学,教师难教,费时费力,收效不大”的现象,多年来,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我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技巧审题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8)05-0005-01 一、联系生活实际,设计问题。 问题来源于生活,呈现形式多样化。应用题的素材是学生熟悉的,或是自己感受过的、理解的,与他们的生活世界密切相关。生活情境这种呈现方式,对学生来说,具有亲切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呈现方式也打破了以往纯文字的形式,实现图文并茂。这不仅有助于摆脱纯文字的枯燥说教,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例如:教学完长方体表面积之后,出示“粉刷墙壁”这样的生活实例,让学生亲身体会要计算粉刷的成本,就需要解决“粉刷面积”、“所需涂料”及“如何选择涂料合算”这一系列问题。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容易想到粉刷的面积应该不包括底面和门窗面积、所需涂料第一遍和第二遍有所区别以及涂料要够用还要最省钱。这些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放到具体生活中,学生掌握起来就容易很多,而且更有助于他们在生活中灵活运用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二、重视审题方法,分析思考。 所谓审题,就是了解题意,搞清楚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和问题,明确目的要求,它是应用题教学中的重要一步。很多学生一看到文字较多的题目就会产生畏惧情绪,所以一定要教会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抓住关键的语句,简缩问题。审题的一个要点就是要求学生能剔除题目中的“无用成分”,用自己的语言阐明题意的核心,建立相应的数量关系。在应用题教学中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应用题的关键。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过程。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只有对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一清二楚,才有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下面就如何分析等量关系举几个例子加以分析:(一)一般应用题 例如:某公司要生产手机54万部,前10天每天生产1.5万部,余下的要在20天完成,平均每天要生产多少万部?当学生弄清题意后老师就提问要想求平均每天要生产多少万部?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余下要生产多少和需要的时间)用哪个数量关系?(余下要生产的量÷余下的时间=平均每天要生产的),余下要生产的量题里没告诉我们又要怎么求?用哪个数量关系?(一共要生产的—前10天共生产的=余下要生产的量),前10天共生产的又没告诉我们要怎么求?用哪个数量关系?(每天生产1.5万部×10天=前10天共生产的)一个题目分析下来要用到好几个数量关系,只有这样一步一步分析数量关系学生才能找到解应用题的途径,才能列式解答。 (二)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找数量关系更是必不可少的。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可以顺着题意找,找到数量关系后设未知量为X与已知量共同参与列式。例如: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以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多少千克饺子粉?它的数量关系顺着题意,用原有的重量减去卖出的重量就等于剩下的重量即原有的重量-卖出的重量=剩下的重量,根据数量关系就可列出方程(X-5×7=40)。 三、探究解题思路,培养能力。 在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也不可忽视。 (一)注重培养学生对比辨析的能力 对于易混、易错的题目,有意识地设计一些似是而非的变式题组让学生练习、比较,从而掌握解题规律。例如分数应用题中学生非常容易混淆的两道题:(1)一根绳子8米剪去1/4,还剩多少米?(2)一根绳子8米剪去1/4米,还剩多少米?通过对比使学生明白(1)中的1/4是表示分率,而(2)中的1/4米是表示数量不能混淆。 (二)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发散思维是解决问题时沿着各种方向、不同途径去探索和思考。让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联想训练以及一题多解训练,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如: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有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只数的1/5。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可以用四种不同的方法解答(1)方程解:解:设白兔有X只,则黑免有1/5X只,列方程X+1/5X=18。(2)归一法:从分率句中可知白兔有5份,黑兔有1份,共6份,用18÷6×1=3(只)求出黑兔,用18÷6×5=15(只)求出黑兔。还有(3)按比例分配法(4)用分数的方法等。平常教学时多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并对多种解法加以比较,从而使学生懂得,在解应用题时,要尽可能地选用最简捷的方法。 (三)注重培养学生验算的能力 验算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自我评价能力的重要步骤。如:油菜籽的出油率是42%,要榨出2100千克的油,需要油菜籽多少千克?在做这道题时往往有学生出现2100×42%=882(千克)的错误解法。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想一想:要榨2100千克油,只需882千克油菜籽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呢?从而判断答案是错误的。再引导学生重新审题,理解“42%的意义,就是表示油是油菜籽的百分之几的数,得出油菜籽千克数×42%=油的千克数,找到了正确的解法,2100÷42%=5000(千克),这样就能做到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总之,让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走出困境的方法应该还有很多,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共同为之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魏授章.历史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3] 颜移秧.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应用题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应用题 刘英梅 【内容摘要】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的总体目标之一。数学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审题解题策略 一、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这门课一旦失去兴趣,他将出现厌恶的情绪导致厌学这门课,应用题以其生动的语言、灵活多变的题型、灵活多样的思考方法和解题方法吸引学生。让学生不得不参与到学数学、做数学的行列。 二、引导学生仔细审题,真正弄懂题意 不能正确理解把握题意,是错误的主要原因。较为普遍的情况有以下两种:一是小学生由于缺少社会生活经验,认知水平较低,客观情况也确实存在部分习题所取素材与生活不太贴近,使小学生对所描述的内容不能够清晰地理解。另外,小学生由于阅读能力的限制,如“增加”与“增加到”等易混淆的词语不能够准确区分,造成对题意的错误判读,从而影响解题的正确率。教师在布置练习时,不可全盘照搬,要精心筛选习题,或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作适当的改编,对学生可能误解的词语要事先适当引导学生讨论,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准确理解题目中所包含的信息。二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有意注意能力相对较弱,耐心不足,部分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存在求速的心理状态,审题时走马观花,粗心大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解题方法的训练,而应该是把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与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耐心和细心的品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努力。如果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会有明显的提高。 三,重视教学解题的一般策略

探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生活化教学方式

探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生活化教学方式 发表时间:2018-09-26T15:00:18.413Z 来源:《成长读本》2018年9月总第34期作者:邓纪珍 [导读] 作为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的应用题,是日常生活问题的浓缩。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龙窝镇嶂下小学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更需要数学,这一点已逐步被所有人认可。作为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的应用题,是日常生活问题的浓缩。我们追求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学习概括、提炼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力求做到数学教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我教书将近二十年,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生活进行一些探索。 【关键词】生活;应用题 ;小学数学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第14条规定:要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抓紧建立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①。在这里提到了要改变传统教学中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教材内容。 传统应用题有大部分是条件充分,解题策略单一,结论唯一,生活背景高度理想化,人为设计意味很浓,教材中到处可见的是"修一条水渠……"、"加工一批零件……"等严重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的"经典"应用题。学生既不知所学的数学"从何而来",更不知将"走向何处"。这些传统应用题对巩固数学知识固然十分重要,但对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应用能力无疑是非常欠缺的。当然实际生活问题不可能完全取代数学练习题的作用,我们可以对实际问题通过适当的加工,尽可能多的保留问题原型的本来面貌,尽可能地把数学应用题教学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靠拢②。 最新的《标准》在首页就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③。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理论设想,试图通过将现行教材中枯燥、脱离学生实际的应用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并让他们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学习和发展数学。 二.什么是生活化的应用题教学 所谓"生活化",就是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思想。"生活化"的应用题教学包括应用题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包括应用题教学的内容生活化,应用题教学的过程的生活化,应用题的教学方法生活化等。 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点提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即"学生除了能在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以外,还须把这些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会用数学观点和思想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能解答实际问题。每位数学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小学生对一些具有一定生活情景的应用题做起来得心应手。如去商店买几件物品找回多少钱的一般复合应用题,而同样步数的其它应用题,学生做起来并不轻松,这充分说明,只有贴近学生生活,数学知识才会变得有趣、生动、易懂,也只有生活经验浸润过的数学知识才会深深地沉淀在学生的头脑中。 三、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操作策略与实践 1.应用题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我认为对学生进行应用题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传统的应用题教学过于强调思维训练价值,忽略教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忽略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具有高超解题技巧,但对生活中的许多数学总是熟视无睹,不太会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学习与实践,导致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因此我认为: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价值应取向于多元整合,最终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应用题教学内容的重新组合。 传统应用题人为地编造情境,缺乏生动感,有的应用题又显得题材老化,数据过时,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差甚远,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效果,为了让每位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技能,为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把社会生活中的动人素材引入数学课堂。 3.应用题教学方法的重新审视。 (1)引导学生自己探索 在传统的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应用题的数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 教师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上,提倡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就是非常好的尝试。"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好的问题能给学生的思维以方向和动力,学生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切合学生的思维实际,更能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对于在解决问题中学生出现的错误想法,一改以往的批评、纠正,而是由学生自己展示思维过程进行自我否定,这样不仅能加深对数学知识本身的理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省认知能力,另外提倡学生的学习是"做中学",而不是"学了做"。"做中学"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把学生当做了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尝试着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一旦获得成功,将会使学生更加自信。 (2)丰富应用题的呈现方式 应用题是学生学习、应用数学知识的载体,我们不必过分拘泥于形式,要丰富应用题的呈现方式,使呈现方式更为新颖、灵活、现实。 参考文献 [1]吴小燕.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 上海教育科研, 2005(12):62-64. [2]马会平.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若干问题简析[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1(16):200-2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