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课外活动相结合原则
如何将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有机结合
如何将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有机结合科目:语文时间:2012年2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语文的教学工作也越来越迫切地需要走出单一的课堂知识教学的枷锁。
无论从现代大力提倡的教育理念来讲,还是从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讲,语文的教学都必须要求师生在立足课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教学,这种拓展,既包括知识的拓展,也包括学生能力的拓展,既要求学生们探求到轻松有效的学习方式,也要求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些要求对师生来说,既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又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我在语文的教学工作中逐渐做了一些不同的尝试,现做一简单总结和归纳。
学生对知识本身天生就有着一种渴求,无论是人们平常所说的“优生”还是“差生”。
如果一堂45分钟的课,有的学生的注意力只有5分钟,那么这5分钟老师所讲的内容一定不是课本上的。
知识本身有着一种魔力,但有时需要老师像魔术师一样将其魅力释放出来。
语文的魔力,我们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挖掘:一、课堂上补充课外信息。
很多同行认为,过多引入文章之外的信息会脱离课堂目标,不利于学生掌握重点,其实不然。
课堂上适当补充课外信息,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又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如:导入新课时可以适当引入背景资料和作者信息,尤其是文言文和古诗词。
每当我在课堂上像讲故事一样跟同学们讲作家的生平时,很多平时根本不学习的学生也听得很入神,眼里放着异样的光。
比如在讲到《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我既跟学生讲了苏轼巧对试子考题的故事,也讲了他“乌台诗案”遭遇,学生们从故事里领悟到了东坡的才气以及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为更好地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二、适时适当开展语文活动。
语文活动不仅仅限于课外,课内也一样可以让学生们参与起来。
就如读课文,既可以听录音,也可以找同学示范朗读,还可以分角色朗读,还可以配合表演。
我在讲到《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让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的时候很多同学无精打采,但一让同学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和分角色表演时,每个小组都纷纷活跃起来,争先恐后地要求参加。
论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配合的原则
论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配合的原则作者:卢丹娟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6年第05期素质教育的口号虽然叫了很多年,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仍大有“用武之地”:脱离学生思想和生活,教学程式化,刻板化;题海战术学生苦不堪言等。
这些都是教育忽视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的恶果。
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得出:联系生活实际,课内外衔接,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出路。
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配合的原则是语文教学四大重要原则之一。
语文教学是主体,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它的两翼,内外衔接,只有比翼才能齐飞。
课内是课外的理论和基础,课外是课内的实践和检验。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从内容到结构,无不体现着“课内…举一‟,课外…反三‟;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得法于课内,得力于课外”的精神,无不渗透着“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的大语文教育思想。
这个“纲”向语文教育工作者展现了教学必须走课内外衔接的道路,也向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一、教书育人要有新观念教书和育人,从来就密不可分,相互依存。
只教书不育人,就如授鱼而不授之以渔;只育人不教书,就如没水何以为冰,不教又何来育?教书育的是人,而且所育之人应该是整体的人、完整的人,也就是指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高尚的思想情操、崇高的人格风范的人。
那么教育就必须更新观念了,也就更需要丰富语文教学的内涵及扩展其外延了。
上海张孝纯老师搞第二课堂,把语文教学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课堂,二是校园和家庭,三是社会。
因此,教书育人再也不能局限于封闭的课堂、有限的课时和狭隘的内容,而是在立足课内的基础上,放眼课外,变僵化为灵活,变封闭为开放,变平面为立体。
其次,教学要形成素质型、整体性、开放式的新格局,也就是课内外衔接的新出路。
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所在。
2011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它要求语文教师以创造者的新形象面世,教师是自己课程的创造者,是“超越型学习主体”的创造者,教学也更追求创造性。
语文教师要创造“自己的课程”,即在兼顾语文课程共性的前提下自主设计选择、开发、实施和评价个性化课程。
健全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衔接机制
健全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衔接机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的关系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教育,建立健全的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衔接机制至关重要。
首先,应该重视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的互相融合。
课内教育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如参加社团组织、参加志愿者活动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课外教育也应该与课内教育相结合,通过课外活动的形式强化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竞争力。
其次,需要建立健全的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协调机制。
学校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同时,学校也需要与社会组织、企业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教育资源和机会。
最后,要加强对学生的评估和反馈机制。
学校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对学生的课内和课外表现进行评价,并及时向学生反馈成绩和建议。
通过评估和反馈,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方向,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总之,建立健全的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衔接机制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和支持。
- 1 -。
课内课外相结合,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课内课外相结合,提高语文学习能力黄石市马家嘴小学王小英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殿堂,然而课堂学习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如何发挥好课堂学习向课外的辐射作用,则可以使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使学生的双手和大脑得到无限的延伸。
“取决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这句话道出了课外学习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利用课外学习促进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呢?一、重视课外阅读,提高写作能力新课程大张旗鼓地强调文学性,古诗词、成语、名言警句等传统文化内容在新教材中俯首皆是。
课外大量阅读,充分发挥学生阅览室、班级图书角的阵地作用,能让学生漫游书海,广闻博读,积累知识,丰富营养。
班级图书角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由在文学天地里驰骋。
课间休息时徜徉在《中外儿童文学名著》,闲游于唐诗宋词,可以让学生在文学的王国里找回属于他们的青山、绿水、荷塘、榕树、知了……风,让树活了起来;潮汐,让海洋活了起来,是阅读让语文活了起来。
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可以养成勤于笔记,用心积累好词、好句、好篇章的习惯。
历经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相信学生的作文水平能很快提高。
二、重视口语训练,培养交际能力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际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提供了源头活水。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生活,细心捕捉生活中的说话点,抓住一闪即逝的机会,如:利用晨间十分钟讲故事,读报时间谈新闻,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偶像,现场采访获奖同学等及时进行口语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得到快速提高。
三、重视课外活动,培养综合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联系课内外的纽带,是语文服务于生活的体现,是提高综合能力的捷径。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动脑又动手,可以使学生手脑结合,心灵手巧。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早在19世纪就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
他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
是的,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四法
将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有助于拓宽知识面,深化学习体验,提高综合素质。
以下是四条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法则:
1. 知识互补法: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可以结合当前的学习内容,选择相关领域的书籍、文章等进行阅读,这样能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促进知识的深入掌握。
2. 提前预习法:在开始新的学习内容前,可以先进行相关课外阅读,这样可以提前了解学习的内容和主题,有助于加深对知识主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3. 个性选择法: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可以结合个人兴趣、爱好或职业规划的方向等因素,选择符合个人口味和适合自己的书籍或文章,这样可以提高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
4. 反思归纳法:在阅读课外材料之后,可以进行反思归纳,将所学内容融合到课内学习中,分析和比较不同来源的知识,深化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同时可以通过写作、讨论等方式将所学内容分享给其他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总之,将课内外阅读相结合需要注意平衡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并注重学习体验和学习目标的结合,既要深化对知识体系的认识,又要提高个人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求得到学习效果和个人成长的双重收益。
课外学习怎样与课内学习相结合
课外学习怎样与课内学习相结合课外研究是指在课程之外,以自主、自发的方式进行的研究活动。
与课内研究相比,课外研究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主研究能力,拓宽知识面,培养兴趣爱好和实践能力。
为了更好地与课内研究相结合,以下是一些建议和策略:1. 让课外研究与课内研究互为补充:课外研究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例如阅读相关书籍、参加研究班或培训、参观实地考察等。
确保课外研究内容与课程内容相互关联和补充,促进知识的全面发展。
2. 制定研究计划:制定明确的研究计划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安排课外研究时间,并确保与课内研究的时间分配合理。
根据个人情况,可以制定每周的研究目标和计划,将课外研究纳入到整体研究进程中。
3. 培养自主研究能力:课外研究追求的是自主主动的研究方式。
通过课外研究,学生可以培养自主研究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效果。
可以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材料、有计划地进行研究和反思等方式,培养自主研究的惯。
4. 寻找合适的研究资源:在进行课外研究时,可以利用各种研究资源,例如图书馆、网络、研究软件等。
寻找适合自己的研究资源,可以提高研究效果,并与课内研究相结合,实现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提升。
5. 增加互动与合作:课外研究不仅可以独立进行,也可以通过互动和合作来加强研究效果。
可以与同学、老师或社会上的专家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研究心得和体会,激发研究的兴趣和潜力。
总的来说,课外学习与课内学习相结合,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全面和综合。
通过合理的学习计划、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寻找合适的学习资源和增加互动与合作,可以实现课内外学习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学校课外活动指导原则
学校课外活动指导原则学校课外活动是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该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以确保学生能够从中获得积极的收益。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展开回答学校课外活动指导原则的相关问题。
一、选择丰富多样的活动类型学校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类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活动可以包括体育锻炼、艺术表演、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
这样能够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和综合能力。
二、注重活动的实践性活动应该注重实践性,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制作实验器材,亲自设计实验方案,从而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学校课外活动应该鼓励学生形成团队,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和合作,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同时也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
四、注重学习与兴趣相结合学校课外活动要注重学习与兴趣的结合,即使是以兴趣为主导的活动,也要在其中融入学习的元素。
例如,在艺术表演活动中,学生不仅要展示自己的才艺,还要学习相关的舞台表演知识和技巧。
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学校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以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和兴趣。
学生有不同的特长和优势,应该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活动,发展自身的潜能和个性。
同时,学校还应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六、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课外活动应该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避免过度参与和过度压力。
学生在学习之余,也需要适当的休息和放松。
因此,学校应该合理安排活动的时间和频率,让学生能够平衡学习和活动之间的关系,保持身心的健康和平衡。
七、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和环境学校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和环境,以促进课外活动的顺利进行。
高效课堂要让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结合
高效课堂要让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结合作者:李雪兰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2013年第04期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是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高效的语文课堂也应该遵循此原则。
如何才能真正发挥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的积极作用,实现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从而打造更高效的课堂呢?一、课堂教学是打造效课堂的中心环节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环节,对高效课堂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教师,不应该把预习仅仅当成是学生的行为,要对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
在上新课之前,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课前预习提示尽可能多读几遍课文,并记下每次阅读的时候心中的疑问。
对于重要的课文,教师要适当地设计一些预习题带着学生阅读,让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指示学习方法,同时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高效课程形成的关键,对高效课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优化教学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做到这些,必须充分应用学生课前预习的成果,同时在课堂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参与、探究、探索的过程。
第一,趣味导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教育学研究成果表明,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凭着兴趣学习,教师恰当的趣味导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为高效课堂的打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描摹实境,调动激情。
比如,《狼》这一课的导入,可以给学生描述一种独自夜归,走在荒野遇到危险动物的情景,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想象,当学生进入状态的时候,顺势引入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会如何应对呢?”用此法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得到情感共鸣。
恰当引用,激发联想。
比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可先让学生听歌曲《父亲》,用歌声引发学生对生活情节的回顾,感人的歌词能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波澜。
这时顺势引入课文,就显得顺理成章。
此外还可以引用诗词、成语、名言警句、寓言故事、对联、俗语、名人故事等,激发联想,丰富知识。
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
课内课外相结合原则是指学生集中精力学好课内的书本知识,积极参加课外学习活动,并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发展兴趣爱好,增长聪明才智。
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都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能的途径。
但课内学习是主要的,它是课外学习的基础;课外学习也是必要的,它是课内学习的延续和发展,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课外学习范围很广,包括课程以外的一切学习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学科活动、知识竞赛、课外阅读、学工学农、军事训练……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1)要学习好规定的各门功课,牢固掌握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积极参加课外学习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爱好、兴趣,以形成特长。
(3)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保证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和谐发展。
(4)要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培养探索精神,为使自己成才,博学卓识打下基础。
课堂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
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科学素养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是后天培养的修养,普遍认为:科学素养是指个体对日常生活、社会事物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
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具有科学素养的人,会对科学产生兴趣并渴望探究,能发挥质疑、验证的科学精神,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去解答与实践有关的问题,或者能描述、解释和预测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的产生及发展规律。
小学科学课教育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科学精神与人的精神相结合,让科技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科学内容与科学过程相结合。
二是小学科学的定位是科学启蒙,主要是根据小学生的经验,在他们熟悉的周围生活中选取有关的内容,让他们看,玩,做,想,从中学到知识,培养兴趣,为科学学习打好基础。
科学素养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
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长期以来,我把课内课外结合作为全面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突破口,不仅将实践活动深入到学生的科学课堂中,而且将科学活动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谐调发展。
试析开展语文活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试析开展语文活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与知识本位的传统课程观相比较,新课程教学理念提倡我们的教学要与学生的真实生活世界相匹配。
我们要在一些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感到学习是生活的需要而不是额外的负担;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转化为创新能力。
因此,我们要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开展适当的语文活动,使语文教学成为一泓活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轻松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
一、开展探索活动,让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是一门创造性思维颇为活跃的学科。
学生一旦处于主动状态,便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立足于课本,应把课内的知识学习与课外的自主探索相结合,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性思维的因素,开展探索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完课文《第一次抱母亲》后,对于“母爱伟大”这样的话语,学生都能说出来,可是问到自己母亲的伟大之处时,不少学生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在母亲节前夕,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母亲养育自己的不易,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传统的活动——“护蛋行动”。
为了使蛋不被磕破、不被碰撞,学生们想出各种保护蛋的方法:有在蛋周围塞布条的、有织网兜装蛋的、有用小盒子垫上棉花装蛋的,更有甚者,整天将蛋捧在掌心,真怕它化掉……在保护蛋的亲身体验中,学生才真正有了“母爱伟大”的体会。
这一活动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机会,给予他们自由想象的时空,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方面认识、思考、解决问题,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
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语文与传统相结合陶行知先生说:“从前的学校完全是一只鸟笼,改善的学校是放大的鸟笼。
”他提出:“要解放孩子的头脑、眼睛、双手、嘴、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去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接触社会中的农民、工人、商人等不同人士。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我们的许多传统节日是学生学语文的很好素材。
如在端午节来临前,教师可组织学生走进菜场观察,了解粽子是怎么包的,了解粽子形状的含义;为什么要插艾草、菖蒲,戴香囊、系绒线。
课内课外相结合,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课内课外相结合,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方法、社交技能,改革呆板沉闷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师生的负担等,都很有实效。
经过反复的思考研究,我想到了把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法。
这样就可以把受到课堂限制的一些合作放到课后合作。
各小组放学后,可在校园的某一处,或某一同学的家,继续进行合作学习,这时他们解放了约促,不受时间的限制,会全情投入,畅所欲言,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而且课后的合作,使学习懒散的学生受到同学的督促与帮助,学习也勤奋起来,杜绝了欠交作业的坏习惯。
标签:合作学习;课堂改革;课外延伸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是目前国内外的主体性教育理论,它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方法、社交技能,改革呆板沉闷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师生的负担等,都很有实效。
为此,我所在的学校于前年也积极地开展了合作学习的研究工作。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做法:(一)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现在很多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是被动地参与,我们经常能看到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程度好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很好地开展活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与别人交流,胆怯,羞涩或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使学习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所以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首先要保证学生有好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应该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而不是仅仅只有少部分优秀生在活动,其他则在观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很多方法,以下方法我觉得很有效:经常组织一些需要团结合作才能开展的游戏,比如二人三足的游戏、接力跑、拔河……还可以经常举行一些以小组为单位的各项竞赛,以此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按地址分异质小组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地址,自由组合成四到六人的合作小组,然后教师根据实际情況,作适当的调整,使每个小组都是有男有女,成绩有好中差的异质小组,并且要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如总结人(负责重述小组的主要结论和答案)、记录人(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的决议和编写小组报告。
学生课外活动组织原则
学生课外活动组织原则在学生的整体成长过程中,课外活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学校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兴趣爱好、锻炼自我管理等机会。
然而,如何科学合理地组织学生的课外活动,是一项需要认真思考和关注的任务。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学生课外活动组织的原则。
1.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具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因此,学校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可以通过广泛征求学生的建议和意见,让他们参与到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中来,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注重全面发展课外活动的组织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可以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包括实践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等等,满足学生在各个方面的需求。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才能。
3. 注意活动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学校在组织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活动的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符合他们的兴趣和需求。
其次,要考虑活动的可持续性,避免一时的热情过后,活动无法继续开展。
因此,可以制定长期的课外活动计划,定期开展一些长期性活动,例如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
4. 鼓励创新与挑战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应该有机会接触和参与一些创新和挑战性的活动。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一些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类型的活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5. 重视活动与课程的结合学生课外活动的组织应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有机地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安排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拓展知识。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
6. 增加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家长是学生的重要支持者和指导者,在学生课外活动的组织中,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学生课内外活动安排
学生课内外活动安排一、课内活动的重要性学生课内活动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课内活动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二、科学合理的课内活动安排1.均衡发展: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年级、专业、兴趣等情况,合理安排各类课内活动,比如科学实验、竞赛、演讲等,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2.分类管理:根据不同类型的活动,学校可以设立相应的小组或团队负责管理,确保各项活动能够有序进行。
三、学生课外活动的意义课外活动是拓宽学生视野、培养个性特长、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
课外活动不仅能增加学生的社交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成长与进步。
四、课外活动安排的原则1.多元化:课外活动应涵盖体育运动、文化艺术、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适度放松:学校应合理安排课外活动的时间和强度,避免对学生的学业造成过大压力。
五、课内外活动的结合1.相互促进:课内外活动应相互配合,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得以巩固与延伸。
2.互补发展: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将特色课程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六、增强学生参与的意识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参与课内外活动的引导与教育,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并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改善课内外活动的条件1.配套设施:学校应提供与活动相适应的场地、器材等资源,确保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2.教师角色:教师应发挥良好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活动环境。
八、评价课内外活动成果学校应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通过考核、评比等方式对学生的课内外活动成果进行评价,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九、学生课内外活动安排的案例1.小学生:开设科学实验课程,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并组织一些拓展活动如野外尝试、绘画比赛等。
2.初中生:组织辩论赛、数学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鼓励他们主动参与体育运动。
3.高中生:设立科研小组,让学生进行实践课题研究,并组织文化艺术类的活动如话剧表演、摄影比赛等。
小学班会活动与课外活动如何结合
小学班会活动与课外活动如何结合在小学教育中,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将班会活动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能够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有趣、富有教育意义的学习体验。
一、班会活动与课外活动结合的意义1、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班会活动通常在教室内进行,以讨论、分享、主题演讲等形式为主;而课外活动则更侧重于实践、探索和身体活动。
将两者结合,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和方式中学习,避免单一的学习模式带来的枯燥感,使学习过程更加丰富多彩。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会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和团队合作精神;课外活动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结合,能够从多个方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锻炼和提升。
3、增强班级凝聚力共同参与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能够让学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机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营造出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4、提高教育效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课堂内的教育延伸到课堂外,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例如,在班会活动中讨论环保知识,然后在课外活动中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对环保的认识会更加深刻。
二、班会活动与课外活动结合的原则1、目标一致性原则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的结合应围绕共同的教育目标展开,确保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2、学生主体原则在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自主决策,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3、多样性原则结合的方式和内容应多样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设计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4、安全性原则无论是班会活动还是课外活动,都要确保学生的安全。
在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多媒体模块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多媒体模块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多媒体教学在所有选修模块中属于难度比较大的一个模块,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也遇到当堂完成内容太少,时间不够用和效率太低等情况。
针对内容多,难度大这样的问题我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主要实施原则:简单、繁琐的内容安排课外独立完成;难度大、技术含量高的内容课内合作完成;课内课外教师全程指导。
具体步骤如下:
一、布置任务
将整个班级分成几组(一般6-8人为一组),提前一个周将任务布置下去。
并将任务由组长将任务细分落实到每个组员。
目的可以让学生利用更多的课外时间完成相对简单、繁琐的内容。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加。
计算机已经进入大多数家庭。
在这两个条件的前提下应该比较容易实施。
)
二、课内合作
课堂上首先各小组交流本组任务完成情况及还有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
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任务。
教师在课堂上针对每个组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讲解和指导。
三、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在多媒体模块教学中尤为重要。
合理及时的评价可以让学生获得无比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对以后的多媒体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屏幕广播的方法展示学习作品,也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互相交流。
总之,能解决课堂内容多与时间不够用的矛盾就会使多媒体模块教学变的轻松自如。
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相配合(最新)
课外活动计划一、开设音乐课外活动小组的目的和要求21世纪的人才需要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的共同发展。
几年来,我校极大的开展课外活动教育。
音乐课外活动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小组开展了合唱队、舞蹈队、小乐队等等活动小组,并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大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修养。
二、辅导方法:1、乐队:采取集体基础教育和技能辅导。
不同的乐器单独辅导,集体训练。
根据不同的程度,分别辅导。
程度差异不大时开始集体配合,练习合奏,既增强个人的技术能力同时也锻炼集体的配合能力。
2、舞蹈队:以基本功为基础,锻炼形体,加强韵律感。
逐步渗透各种风格和民族舞蹈的基本要领和音乐节奏的特点。
采取集体辅导,个别纠正。
在训练一定时间有了一定的基础后,进入规定动作训练,在进行规定曲目动作练习。
3、合唱队:统一发音位置,练习合理呼吸,咬字吐字清晰,声音独立稳定。
练习曲以简到难,有小到大,循序渐进。
并吸收新成员。
三、小组成员的考核:按小组成员在活动中出勤,练习时的态度,演出成果等进行综合评价,把考核分等记入音乐活动小组的考核记录表。
四、活动预期成果:本学期的音乐小组在期末要达到的标准:乐队要能上学期的基础上掌握多种常用曲调,合奏多首小乐曲。
舞蹈队每个人的基本功要有相对的提高,都能有自己的一个完整舞蹈,有多个完整的全体配合舞蹈。
合唱队能演唱多首合唱曲目。
一、指导思想课外活动是班级活动的重要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能力,通过相互合作,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学生课外活动,是对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补充、发展,具有广泛的、深刻的、生动的教育效能,可以丰富学生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可以使学生学到多种新鲜知识,有助于培养兴趣和爱好,发展学生的智能。
我班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辟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旨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优化及提高。
实践证明,经过课外活动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发展,知识面得到拓宽,动手能力也得到提高,与第一课堂教学相得益彰。
班主任在课外活动中的四结合
班主任在课外活动中的四结合山东滕州市平行路小学徐洪海班主任在课文活动中采取四结合的方式,将有助于活动的开展。
一、实与虚相结合。
务实就是班主任必须从具体的事物做起,扎扎实实搞好班级课外体育活动的落实,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研究学生,随时掌握班级课外活动的动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活动,班主任既要做学生的导师,又要做学生的朋友与助手。
务虚就是班主任要树立终生体育意识,积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研究与探讨体育锻炼的价值,并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符合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规律,精心合理安排运动量和活动项目。
二、管与放相结合。
班主任要管的方面主要包括:制定班级课外体育活动的长期目标,把握班级工作的整体思路;培养一支强而得力的体育骨干,并加以指导监督,做好全班同学尤其是学困生(肥胖型或体质较差)的思想工作,增强班级活动的凝聚力、向心力;协调好与体育教师各方面的关系,形成育人合力。
学生自己能锻炼的,班主任坚决不要干涉,班主任要大胆放手,管大放小,授权负责、分层管理,这样既有利于课外活动的健康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完善和能力的提高。
三、严与宽相结合。
班主任要正确把握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严格管理尺度,严中有宽,应从四个方面做起:一是要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用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言行;二是要公正公平,不要感情用事,对在活动中违纪违规者,无论是体育骨干还是学困生,都应一视同仁;三是注意“首困效应”,认真对待正确处理“第一次”之类的事情;四是持之以恒,避免犯“冷热病”,时紧时松,要抓好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四、堵与疏相结合。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教师由于怕出危险事故,限制学生们的活动范围和练习项目,但仅仅靠“堵”是不行的,过多地应用“堵”的方式,不利于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
教师向学生说明在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让学生知道哪些项目适合自己锻炼,哪些项目暂时不适合自己锻炼。
要做到“堵”与“疏”相结合,以“疏”为主,以“疏”为前提,通过引导让学生提高认识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恩父母
环保调查活动
BACK
2.贯彻课内课外活动相结合原则,可以 2.贯彻课内课外活动相结合原则,可以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课外接触: *社会 *人群 *大自然 获得能力 *积极性 *主动性 *创造性
团队活动:解连环
将班里同学分成若干组,每组偶 数人,每人的右手牵着正对面自 己的同学的右手,每人的左手牵 着既不左紧邻也不右紧邻自己的 同学的左手,全部牵完之后,通 过绕,钻等方式解开连环。
二、意义
实践性
意义
提高能力 有利于
1.贯彻课内课外活动相结合,是由 1.贯彻课内课外活动相结合,是由 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性决定的 思想政治课主要是传授马克思主 义理 对于学生来说,社会实践较少, 接受的都是间接经验和知识,有 些理论知识只凭老师讲授是很难 接受的。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原则
六、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原则
一、含义
主
课堂教学
辅
课外教学
WHY??? WHY???
1.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德育教育。系统 1.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德育教育。系统 的德育理论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 指导作用。但只是灌输理论。 2.德育本身并不具有直接的应用性和 2.德育本身并不具有直接的应用性和 操作性。它只能起指导作用,不能代 替学生去接触社会,接触人群。 3.德育教育理论应用要比其他学科难 3.德育教育理论应用要比其他学科难 的多。
BACK
BACK
花季· 花季·我们
BACK
3.贯彻课内课外活动相结合原则,有利 3.贯彻课内课外活动相结合原则,有利 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提高
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激发热爱祖国、热爱 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激发热爱祖国、热爱 社会主义事业的感情 访问先进模范:从先进人物身上学到好的思 访问先进模范:从先进人物身上学到好的思 想和品德 集体活动: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团结友爱的 集体活动: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团结友爱的 精神和遵守纪律的良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