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罗德住宅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9
施罗德住宅建筑浅析
廖含璐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摘 要:1924年建成的施罗德住宅是里特维德的代表作之一。它具有体现自然材质的白色抹灰墙面、穿插的空
间以及大片拐角玻璃窗,所有这些使它形成横竖错落的塑形建筑,如同一座三维的蒙特里安绘画。别具一格的施罗德住宅可视为现代建筑的重要开端,虽然也有人批评它是严格遵循“风格派”教条设计的形式建筑:过于突出塑性特征忽略而了其实用性。但它却是现代建筑发展的例证和先导。 关键词:施罗德住宅;风格派;现代建筑;建筑解析
1 里特维德与荷兰“风格派”
1.1 关系概述
格里特•托马斯•里特维德(Gerrit Thomas Rietveld )是 20世纪初荷兰“风格派”中最具代表的家具设计师和建筑师。“风格派”艺术家倡导设计艺术的几何构图和原色运用。1924 年建成的施罗德住宅是里特维德的代表作之一。它具有体现自然材质的白色抹灰墙面、穿插的空间以及大片拐角玻璃窗,所有这些使它形成横竖错落的塑形建筑,如同一座三维的蒙特里安绘画。别具一格的施罗德住宅可视为现代建筑的重要开端,虽然也有人批评它是严格遵循“风格派”教条设计的形式建筑:过于突出塑性特征而忽略了其实用性。但它却是现代建筑发展的例证和先导。1.2 建筑的促成
从二维平面发展到三维空间,如果说里特维德的“红蓝椅”是有名的“风格派”画家蒙特里安绘画的三维表现,那么施罗德建筑就是在“红蓝椅”基础上的又一延伸。正如“风格派”核心人物凡•杜斯堡指出的观点:建筑具有“要素性、经济性、功能性、非纪念性、动态性、形式上的反立方性和色彩上的反装饰性。”
2 建筑环境与外观
2.1 周围环境
建筑座位于荷兰乌特勒支市一条街的尽头,后部紧靠一排低层连排住宅的端头。周围建筑大多具有红墙黑瓦、双坡屋顶的特征。建筑正面为宽阔的街道,并无太多遮挡,因此光线能通过条形大窗引入室内。施宅虽建于1924 年,但8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能感受到他的别具一格而给人的“前卫”气息。
2.2 看似支离破碎,实际细节入微、统一规划
细节的处理上,体现在墙面“风格派”的色彩设计:既对比又和谐,体现出统一的设计观。墙面线条虽层次多变,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每部分的组合都有它特定的道理。例如:只在小面积的建筑支架上着颜色规划、门的颜色设计为与白墙形成鲜明对比的黑色使入口醒目。
水平地板与垂直墙面的延伸和退进、色彩的运用让建筑物呈现凹凸有致的外观。虽然这样的处理使得建筑物整体轻盈,具有漂浮感和雕塑性。但过多的追求“风格派”的设计
效果使得建筑显得过于形式化。3 从平面到立面
3.1 一层平面:平面即离心,又向心
一层平面大轮廓为矩形,但室内为区域划分,作了不规则的墙体设计。外墙的封闭性被打破,平面“从承重墙的阻隔和穿孔式开口的限制中解放出来。” 产生动态而通透的效果。楼梯位于偏离平面中心的离心,连通上下建筑物的上下两层。门厅、书房、工作间、储藏间、女仆房、厨房环绕楼梯布置。各空间的联系紧凑有序,浪费较小。3.2 二层平面:开放可变的平面
二层平面为施罗德别墅设计的重点。经过里特维德与委托人的多次沟通,决定把二层作为起居活动的主要空间。此空间最大的特点是流动性强,整个二层平面除洗浴间采用固定墙体,其余三个卧室、一个起居室都采用活动的隔断墙封开,随着隔断墙的开、闭房间的功能也随之改变:白天的大活动空间在夜间变成各自私密的小空间。
3.3 抛弃传统,打破对称——“平面的水平穿插、立面的纵深穿插”
平面并非规制的几何形,承重并没有放在拐角的立柱上,所以墙面能自由布局。加上悬吊阳台、平台的穿插,平面展现出一种不规则的延伸、拼贴、缩减的效果。与平面相同,立面也在纵深方面做了设计:大面积的玻璃、转角窗的利用使房间采光优良,结构墙的突出给立面增添活力。
4 空间解析
4.1 “反立方体”的建筑——建筑空间的穿插
平面和立面的可变性,直接导致了空间的相互渗透:楼梯空间上升突出于平屋顶。玻璃封顶,不仅使空间有层次产生变化,也解决了楼梯间的采光问题。室内卧室延伸出半封闭的阳台,使室内外空间相连接。虚空间与实空间的对比,让人在置身其中的时候感受到空间的节奏和韵律。4.2 建筑投影
建筑外墙延伸出的悬吊阳台、支架不仅拓展二层平面,也为下层形成遮蔽效果。在光线的作用下,在建筑外墙上形成投影,赋予建筑生命力。在功能上,悬挑结构的阴影正好打在建筑入口或窗沿上方,也起到隐藏建筑入口、遮蔽强光的作用。
130
5 结束语
施罗德住宅在 20 世纪初无论是建筑外形还是内部功能都极力彰显着当时前卫的“风格派”设计的特征。它鲜明而极端,标示着建筑开始适应新的审美艺术、社会和政治原则。它的“流动的空间”也给之后的现代建筑师们以启发,在现代建筑史上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三联书
店,2004(3)
[2]布鲁诺•赛维.现代建筑语言.席云平 王虹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5(6)
[3]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4]蔡丽蓉 彭峰.再读里特维尔德的施罗德住宅.科技风,2008(10)139页
[5]薛恩伦.荷兰风格派与施罗德住宅.世界建筑,1989(03)28页作者简介:廖含璐,女,(1988-8),汉族,四川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研究方向为:室内设计。
标识设计一方面要醒目易见性,但是,另一方面如果过于凸显夸张,反而会破坏城市环境的整体性,这样就会使标识不但没有简明易懂的基本性质,而且还会带来语义障碍。标识的醒目性属于影响城市环境的视觉问题;而后者是鬼影响到人们行动上的障碍问题。例如,招牌和广告,如果设计师只考虑标识背后的商业利益,那么,这样的标识在城市环境中就一定是标识障碍,应该被清除掉。不仅要求标识在物理环境上无障碍,而且要求在心理环境的上也要达到无障碍化。
4.3 亲切感
4.3.1 打造传统地方文化氛围
在城市中,已存在的标识在日积月累地打造城市的面貌形象,形成了该城市的历史环境。因此,标识的设计应该被该地域的人们所喜爱并接受,因此这一点设计师在设计时不能被忽视。比如,各城市的站前的环境是整个城市的招牌,是门面,因此在进行标识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带来的文化传播方面的作用,打造不同的城市文化氛围,树立地标性的标识。
4.3.2 诙谐与幽默
未来的城市标识设计,不能只限于标识本身的向导性等基本功能,还应该考虑将标识在精神层面给人们带来的不同
感受,未来标识可以缓解人们的压力,给城市带来活力,增加生活情趣,提供生命的方向。这样标识在提供给人们导向性的信息的同时,也体现出关怀人心,温暖人心的人性化的一面,也具有广泛的精神层面的现实意义。4.4 艺术性
标识大多是作为街头装饰用具的一种而设置的,而且,标识有时也可以积极作为纪念性标识及大门等决定空间构造的质量,今后,不仅需要导向性标识等本身的设计,还要考虑该城市整体环境,包括建筑、构筑物和绿植景观等在内的系统环境,这个观点在未来的标识设计中越来越重要。一次标识必须融入到整个环境中作为环境中的一份子综合考虑,将其变成是城市中的艺术品看待,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发达的城市环境,人们在精神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标识的设计上也不只是限制在基本功能上,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同时还要使其具有艺术感,使其在营造充满艺术的环境必须做出贡献。
5 结语
纵观国内外城市环境的现状,可以发现,当今城市环境标识规划存在问题还很多,如何使标识设计让所有人得到安全的,舒适的,易懂的、有文化的、有艺术美感的信息仍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转变职能,创新管理模式,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要求,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积极引导地方产业集群的优化升级。同时,应鼓励和促进科研院所、高校和国内外大企业的技术研发力量,使之加强与相关产业集群的交流与合作,以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推进实现产业层级的提升,达到信息共享、互相信任及加大双方的技术合作力度,从而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实现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的长期合作和技术交流,推动整个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秉安,罗海成.县域经济发展战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 谢华平,徐菁蔚.富集资源型贫困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M].研究出版社,2011
[3] 康文腾.县域产业集群发展与两型社会建设[J]. 金融经济, 2011(20)
[4] 李伟丽.中国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证研究— 以湖北省仙桃市彭
场镇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09
[5] 惠宁,谢攀.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6)
(上接第127页)
(上接第1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