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企业发展策略及经营计划

2020年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企业发展策略及经营计划
2020年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企业发展策略及经营计划

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企业发展策略及

经营计划

2020年4月

目录

一、行业发展态势 (3)

1、智能物联网行业现状 (3)

2、智能物联网的行业趋势 (3)

二、未来发展策略 (4)

三、2020年经营计划 (4)

1、创新驱动 (4)

2、业务发展策略 (5)

3、人才资源与激励机制 (5)

4、精细化管理提升经营质量 (5)

5、加强品牌形象建设 (6)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和智能工厂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和智能工厂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行业智能制造系统都还处于局部应用阶段,只有少数大企业单项业务信息技术覆盖面较高,关键业务环节应用系统之间实现了一定的协同和集成。从制造企业生产力水平来看,大量企业处于工业2.0要补课,有些企业处于工业3.0待普及,有个别企业处于工业4.0要示范。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发展趋势 据行业专业人士分析,今后国内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将面临三大发展趋势。 第一大趋势:智能制造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系统解决方案领域的合作将更加活跃。 智能制造发展具有复杂性、系统性,涉及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涉及执行设备层、控制层、管理层、企业层、云服务层、网络层等企业系统架构,需要实现横向集成、纵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限于资金投入不足、技术研发周期较长以及工艺壁垒等因素,单个系统解决方案商很难满足各个细分行业的智能制造发展需要,企业间将不断加强协同创新,以强化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能力。 第二大趋势: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将进一步完善,工业软件领域的集成与发展将成为重点。 从企业系统架构来看,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现能够打通整个架构体系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商,但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将不断完善架构体系。智能制造系

统解决方案主要依托于软硬件产品及系统,实现制造要素和资源的相互识别、实时交互、信息集成。从硬件层面来看,基于成本大幅降低的现实需要,硬件中通用性强的部分将日趋模块化、标准化发展。从软件层面来看,工业软件存在于智能制造的每个角落,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将更加倚重于与硬件层关系密切的软件部分(SFC、MES、ERP、PLM)的集成与发展,其中MES是软件层中最核心部分。 我国智能工厂发展趋势分析 当前,智能制造热度高企,石化、钢铁、机械装备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飞机制造等行业纷纷开始探索建设智能工厂。《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这必将加速智能工厂在工业行业领域的应用推广。预计未来3-5年,全国将涌现出一批智能工厂。 智能工厂的内涵及建设重点 智能工厂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主要通过构建智能化生产系统、网络化分布生产设施,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企业基于CPS和工业互联网构建的智能工厂原型,主要包括物理层、信息层、大数据层、工业云层、决策层。其中,物理层包含工厂内不同层级的硬件设备,从最小的嵌入设备和基础元器件开始,到感知设备、制造设备、制造单元和生产线,相互间均实现互联互通。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可测可控、可产可管”的纵向集成环境。信息层涵盖企业经营业务各个环节,包含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物流配送等各类经营管理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众创、个性化定制、电子商务、可视追踪等相关业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企业内部价值链的横向集成环境,实现数据和信息的流通和交换。

园区智能化技术方案

目录 第一部分系统方案 (1) 1. 总则 (1) 1.1 说明 (1) 1.2 所遵循的标准和质量保证 (1) 2. 智能化系统总体要求 (2) 2.1 智能化系统工程围 (2) 2.2 建设目标 (2) 2.3 建设原则 (2) 2.4 依据的标准及规 (3) 3. 各智能化子系统具体要求及设备选型 (4) 3.1 综合布线系统 (4) 3.2 通信网络系统 (6) 3.3 停车库管理系统 (6) 3.4 有线电视系统 (7) 3.5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8) 3.6 电梯控制系统 (16) 第二部分施工现场总体布置 (18) 1. 临时设施规划及设施规模 (18) 1.1 临时设施规划依据和指导思想 (18) 1.2 临时设施规划和实施指导思想 (18) 2. 施工现场总体布置构想 (19) 2.1 布置原则 (19) 2.2 现场临时供电线路 (19) 2.3 现场临时设施布置情况 (19)

2.4 办公区 (19) 2.5 生活居住区 (19) 2.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 (20) 2.7 施工现场平面图(见附表四) (20) 第三部分施工组织方案 (21) 1. 劳动力计划 (21) 1.1 劳动力计划表(见附表二) (21) 1.2 劳动力投入保证措施 (21) 2. 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23) 2.1 流动资金 (23) 2.2 细化控制 (23) 2.3 合理穿插 (23) 2.4 协调统一 (24) 2.5 重点保障 (24) 2.6 施工准备 (25) 2.7 进度计划表(见附表三) (26) 3. 施工工期目标承诺 (27) 3.1 工期目标 (27) 3.2 施工工期保证措施 (27) 4. 拟投入的主要设备施工机械表(见附表一) (29) 5. 施工方法或方案和施工措施 (30) 5.1 施工容 (30) 5.2 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方法 (30) 5.3 有线电视系统的施工方法 (42) 5.4 安防系统的施工方法 (43)

面向制造业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一、前言 目前大多数制造企业的生产线都建立了自动化监控系统,这样的系统通常能很好地解决设备运行和操作的问题,但是通常也会遇到许多挑战,譬如再您企业的生产管理中是否希望:对生产参数(比如产出率、性能、质量等)进行详细的组合比较,从不同方面来评价生产线的性能。 跟踪分析每一个班次的OEE统计和生产绩效,发现并解决和产过程中的瓶颈环节。 设备在线监测,分析历史数据提供设备预警,降低非计划停机率。 在工厂的内部网上发布生产信息并持续更新,授权用户都能方便而且安全地访问,并获得个性化的报表和实时信息。 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将帮助您实现希望,使企事业建立和完善智能工厂系统,更为重要的是您只需少量的投入就可轻松获得收益。

基于力控工业信息化产品和https://www.360docs.net/doc/4e3832253.html,框架的工厂智能系统 二、系统构成 1.综合数据集成平台 结合数据集成平台是基于三维力控pSpace企业实时历史数据库、pFfieldComm通讯网关技术和SQL Server关系型数据库,主要包括统一的生产线数据模型、生产管理业务模型。通过集成在pFfieldComm通讯网关中新一代的DAServer,可以通过工业标准的 OPC/DDE/IOServer 连接包括PLC/PAC/DCS等成百上千的现场控制系统和设备,统一地集成到pSpace企业实时历史数据库中。 2.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生产计划的跟踪管理、实时监控、产量统计、运行记录、物料管理等。从而降低材料损失,改善准时发货能力;通过连续的分析,增强生产能力与订单之间的同步性。 3.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KPI OEE实时计算、SPC实时统计、员工绩效实时统计、停机分析、瓶劲工位优化、历史数据查询、个性化定制图表和报表等。通过这些强大而容易的分析工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从而持续地改进生产工艺流程,提高生产绩效。 4.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管理、设备保养管理、设备状态实时监控管理等。通过对设备的运行状态的监测和数据采集,实现设备的集成管理和可视化管理。并通过分析评估,实现设备的预防性管理,减少停机损失。 三.系统特点 1.统一的数据服务 构建在https://www.360docs.net/doc/4e3832253.html,框架之上,提供统一的数据访问服务,主要包括ERP系统数据支撑和基于WEB服务的统一数据访问。授权用户能以Web方式通过企业网安全地访问不断更新的生产信息,并获得个性化的报表。 2.生产可追溯性 通过实时数据库提供每秒2万个数据点的高速更新和海量的存储,并能支持对数据的各种复杂的查询,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追溯。 3.强大的开放性 通过标准关系数据库接口(ODBC,OLEDB)实现与ERP及其他MIS系统的数据集成。平台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据行业专业人士分析,今后国内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将面临三大发展趋势。 第一大趋势:智能制造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系统解决方案领域的合作将更加活跃。 智能制造发展具有复杂性、系统性,涉及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产品全生命 周期,涉及执行设备层、控制层、管理层、企业层、云服务层、网络层等企业系统架构,需要实现横向集成、纵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限于资金投入不足、技术研发周期较长以及工艺壁垒等因素,单个系统解决方案商很难满足各个细分行业的智能制造发展需要,企业间将不断加强协同创新,以强化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能力。 第二大趋势: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将进一步完善,工业软件领域的集成与发展将成为重点。 从企业系统架构来看,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现能够打通整个架构体系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商,但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将不断完善架构体系。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主要依托于软硬件产品及系统,实现制造要素和资源的相互识别、实时交互、信息集成。从硬件层面来看,基于成本大幅降低的现实需要,硬件中通用性强的部分将日趋模块化、标准化发展。从软件层面来看,工业软件存在于智能制造的每个角落,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将更加倚重于与硬件层关系密切的软件部分(SFC、MES、ERP、PLM)的集成与发展,其 中MES是软件层中最核心部分。 第三大趋势:凭借技术积累和对行业的深刻理解,领先制造企业逐渐将行业系统解决方 案作为新增长点。

近年来,领先制造企业积累了行业内相当程度的专业化知识、技术、能力,同时凭借其 自身对行业工艺的深入理解,自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日趋成熟。面对智能制造巨大的 市场空间,这些领先制造企业趋向于将自用解决方案提供给具有共性需求的同行业其他用户,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当前,已有深圳雷柏科技、陕鼓集团、企业将自身较为成熟的解决 方案作为独立业务对外提供,也有徐工集团、大型制造企业,将内部信息技术部门转型为外 部专业化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智慧工厂解决方案(例)

智慧工厂解决方案(例)

智慧工厂解决方案 制造业园区基础网络解决方案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企业业务的扩张、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得制造企业更多的业务与网络绑定,网络与业务、用户、终端需深度融合协同运作,才能更好的共同支撑企业的运维与业务部署。而传统的制造业园区网络所呈现出的多种业务的分散网络和数据隔离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制造企业全球化的业务拓展和企业总部、分支机构或合作伙伴多元化的业务应用,需要企业通过过网络平台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

云制造、物联网和多媒体业务的应用对制造园区网络的移动性、安全性、业务质量等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复杂度的提升需要更加专业的规划部署和更加精细化的运维策略; 传统安全防护不可避免地成为网络安全防护薄弱环节,无法真正满足目前企业客户信息安全防护需求; 终端的多样化和应用场景的复杂化,制造企业网需要能实现随时随地、任何终端的方便接入; 制造企业网络需要承载关键业务的7×24小时不间断运营,可靠性要求高; 制造业企业网络需要建立高效和简洁的网络,避免冗余设备、链路带来的能耗;

制造业园区网络经常面临覆盖范围、区间、带宽、业务属性的调整,园区网络需要能够平滑地适应这些调整。 在“云制造”和“物联网”时代,为了助力制造业企业应对上述挑战,加速全球化和信息化运营改革,长期致力于企业统一网络解决方案的研究和开发,可以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制造业企业统一网络解决方案和服务,有效解决用户在制造业企业园区网络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方案概述 制造业统一互联解决方案为全IP承载的统一网络架构,在网络汇聚层将办公、安防、通

运营商蜂窝物联网NB-IoT及eMTC的部署策略探讨

运营商蜂窝物联网NB-IoT及eMTC的部署策略探讨 【摘要】蜂窝物联网因其巨大应用前景而收到运营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文介绍了NB-IoT及eMTC技术的发展背景,给出了NB-IoT及eMTC技术方案的亮点与区别,并结合运营商对蜂窝物联网的部署方案研究。 【关键词】NB-LOT eMTC LPWA 运营商物联网 一、引言 移动通信正在从人和人的连接,向人与物以及物与物的连接迈进,万物互联是必然趋势。然而当前的4G网络在物与物连接上能力不足。事实上,相比蓝牙、ZigBee等短距离通信技术,移动蜂窝网络具备广覆盖、可移动以及大连接数等特性,能够带来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理应成为物联网的主要连接技术。作为LTE的演进型技术,4.5G除了具有高达1Gbps的峰值速率,还意味着基于蜂窝物联网的更多连接数,支持海量M2M连接以及更低时延,将助推高清视频、V oLTE以及物联网等应用快速普及。蜂窝物联网正在开启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 二、高、中、低速物联网业务及对应的接入技术 物联网业务按速率可分为高、中、低三类,适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去承载,如下图1所示。

移动运营商现网物联网业务规模尚小,主要利用2G网络提供接入管道,部分采用4G网络。而eMTC和NB-IoT 可以很大程度复用现在FDD-LTE和TDD-LTE的网络基础设施。因此通过做小量设备投资,原有网络就可以对未来的Cat-NB1和Cat-M1进行支持,并不需要重新建一张网,这样可以大量减少网络建设和运维的成本。 三、蜂窝物联网技术NB-IoT及eMTC分析 3.1 NB-IoT及eMTC四大共同亮点 一是广覆盖,将提供改进的室内覆盖,在同样的频段下,NB-IoT及eMTC比现有的网络增益15dB-20dB,极大地提升了LTE网络的深度覆盖能力;二是具备支撑海量连接的能力,一个扇区能够支持10万个连接,支持低延时敏感度、超低的设备成本、低设备功耗和优化的网络架构;三是更低功耗,终端模块的待机时间可长达10年;四是更低的模块成本。 3.2 NB-IoT及eMTC区别 相比而言,同是基于LTE技术的eMTC协议却适应更高的连接速率。eMTC是3GPP很早就制定的一条技术路线,目前eMTC是定义高速率连接应用,从LTE的Cat3到Cat9、Cat12等不同高低速率都会存在应用,这会将与NBIoT的发展成互补之势。 NB-IoT和eMTC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带宽不一样,NBIoT

大型办公园区弱电智能化设计方案

大型办公园区弱电智能化设计方案 摘要:弱电智能化系统作为整个园区正常运转的基本控制系统,它在提供舒适 环境条件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减少管理人力、提高管理 水平,使园区内的各种设备在优化状态下自动运行、无人值守,以取得最佳的舒 适性和经济性。 关键词:智能化、安全防范系统。 一. 规划原则 1. 具有前瞻性:突出管道超前、线路光纤化、设备智能化、功能模块化、管 理集中化、园区一卡通。 2. 兼顾统一布局管理和各自独立。 3. 按办公规模建立云存储IDC机房,可以先规划,逐步实施。 二. 系统模块 1. 管道+弱电井+桥架 弱电地埋管道的建设要按照有关规定从严施工、验收,否则交付使用后因地 表泥土层的自然沉降、后期车辆压力导致管道变形,不但维护麻烦,还可能破环 已建缆线。 2. 综合布线(光纤干线+超5类网线) 包括语音通信系统、网络数据、有线电视系统。弱电中心机房设于地下一层。各栋单体楼在地下层分别设置电信间。各栋建筑的各层电话、网络设备机箱(柜)设于每层电井内。 3网络数据中心机房机房 网络数据中心机房机房是对入驻企业、商户或网站服务器群托管的场所;是 各种模式电子商务赖以安全运作的基础设施,也是支持企业及其商业联盟其分销商、供应商、客户等实施价值链管理的平台。 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由主机房(包括网络交换机、服务器群、存储器、数据输入/输出配线、通信区和网络监控终端等)、基本工作间(包括办公室、缓冲间、走廊、更衣室等)、第一类辅助房间(包括维修室、仪器室、备件间、存储介质存放间、资料室)、第二类辅助房间(包括低压配电、UPS电源室、蓄电 池室、精密空调系统用房、气体灭火器材间等)、第三类辅助房间(包括储藏室、 一般休息室、洗手间等)组成的。 4.公共区域WIFI-覆盖 各建筑内公共区域(首层大厅、地下车库,各层电梯厅等)及室外区域采用WIFI覆盖。 5. 楼宇综合弱电智能化系统 本系统集成了弱电整体解决方案,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使用能耗,并对 异常的警报管理与通报更为确实,子系统模块可由业主自行选择、后期逐步添加。 5.1背景音乐与紧急广播 本项目广播系统采用数字网络广播系统。系统具备分区域、分层播放功能, 并在消防控制室配置插播传声器。在发生火灾及其它紧急事件时,可由火灾自动 报警系统强制切换至火灾报警广播或紧急广播。 5.2空调机组、新风机组、风机盘管控制 空调机组及风机的工作状态显示、报警。 5.3送排风机系统控制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和智能工厂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和智能工厂发展趋势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11万㎡,1100多家展商,超10万观众)”收集整理!更多cnc加工中心、车铣磨钻床、线切割、数控刀具工具、工业机器人、非标自动化、数字化无人工厂、精密测量、3D打印、激光切割、钣金冲压折弯、精密零件加工等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和智能工厂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行业智能制造系统都还处于局部应用阶段,只有少数大企业单项业务信息技术覆盖面较高,关键业务环节应用系统之间实现了一定的协同和集成。从制造企业生产力水平来看,大量企业处于工业2.0要补课,有些企业处于工业3.0待普及,有个别企业处于工业4.0要示范。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发展趋势 据行业专业人士分析,今后国内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将面临三大发展趋势。 第一大趋势:智能制造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系统解决方案领域的合作将更加活跃。 智能制造发展具有复杂性、系统性,涉及设计、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产品全生命周期,涉及执行设备层、控制层、管理层、企业层、云服务层、网络层等企业系统架构,需要实现横向集成、纵向集成和端到端集成。限于资金投入不足、技术研发周期较长以及工艺壁垒等因素,单个系统解决方案商很难满足各个细分行业的智能制造发展需要,企业间将不断加强协同创新,以强化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能力。 第二大趋势:智能制造系统架构将进一步完善,工业软件领域的集成与发展将成为重点。

从企业系统架构来看,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现能够打通整个架构体系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商,但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将不断完善架构体系。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主要依托于软硬件产品及系统,实现制造要素和资源的相互识别、实时交互、信息集成。从硬件层面来看,基于成本大幅降低的现实需要,硬件中通用性强的部分将日趋模块化、标准化发展。从软件层面来看,工业软件存在于智能制造的每个角落,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将更加倚重于与硬件层关系密切的软件部分(SFC、MES、ERP、PLM)的集成与发展,其中MES是软件层中最核心部分。 我国智能工厂发展趋势分析 当前,智能制造热度高企,石化、钢铁、机械装备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飞机制造等行业纷纷开始探索建设智能工厂。《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这必将加速智能工厂在工业行业领域的应用推广。预计未来3-5年,全国将涌现出一批智能工厂。 智能工厂的内涵及建设重点 智能工厂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载体,主要通过构建智能化生产系统、网络化分布生产设施,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企业基于CPS和工业互联网构建的智能工厂原型,主要包括物理层、信息层、大数据层、工业云层、决策层。其中,物理层包含工厂内不同层级的硬件设备,从最小的嵌入设备和基础元器件开始,到感知设备、制造设备、制造单元和生产线,相互间均实现互联互通。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可测可控、可产可管”的纵向集成环境。信息层涵盖企业经营业务各个环节,包含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物流配送等各类经营管理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众创、个性化定制、电子商务、可视追踪等相关业务。在此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一、系统概述 1.智慧园区背景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下,以产业聚焦为手段的园区经济发展迅速。各地园区经济呈现出覆盖区域不断扩大,产值越来越集中,GDP占比越来越大的趋势。 园区企业逐渐向高(高技术)、新(新领域)、专(专业性)行业发展。未来趋势,园区将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集中研发地,高新企业群集的区域,高新产品孵化和生产的基地。 园区规划建设整体性越来越强,更加注重各种基础配套设施,以更好的服务促进高新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注重产业园区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资源网络,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是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内容。各类产业园区发展迅猛,规模扩张也越来越明显,高新企业纷纷入驻,企业对园区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园区服务和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分析,目前各类园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统一专业的园区现代化管理规划,因此园区管理方式落后,主要体现在: ●园区定位及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建设起点不高,没有形成特色。园区运营商只提供基本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园区管理平台和入住企业平台不能交互互动; ●园区信息建设自成体系,信息化水平低,缺乏远程、集中控制方式,同时业务系统封闭运行,软硬件各个系统相对独立,数据库也相对独立,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园区管理局限于园区安防、园区消费等几个方面,没有覆盖到园区节能管理、空间管理、建筑管理等领域。在管理方式上处于被动状态,无法针对园区各类情况调整管理策略。园区服务对象主要面向园区运营商,入驻的中小型企业缺乏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发布、招商引资平台。

物联网产业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综述

物联网产业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综述 "物联网"被称为是下一个万亿美元级的信息技术产业,将大规模普及,因此各国齐头并进,相继推出区域战略规划,并纷纷研究相关技术,制定技术标准。 从国内来看,物联网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 感知中国"中心。2010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 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这代表着中国传感网、物联网的“感知中国”已成为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物联网概述 1.物联网的定义与概念提出 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解释,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 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物联网的概念是美国Auto-ID实验室在1999年首次提出的,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激情豪迈地指出"物联网时代即将到来"。 2.物联网的本质和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物联网产业链可以细分为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三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分别为传感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传感技术通过多种传11 摘抄3snews

用友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1用友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在工业和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用友致力于向制造业客户提供智能制造的整体解决方案,解决方案全景如下: 整体解决方案由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和产业链互联三个层面构成,前两个层面立足 于企业自身,以智能工厂为建设目标,实习企业机体自身的智能化,而产业链互联则是以互 联网技术为基础,将企业融入到产业链的整体生态环境中,逐步实现制造资源的服务化和云 化,并与生态系统中的所有要素协同互动,实现企业的智慧化。 智能制造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本方案以智能工厂为建设目标,特指以物联网、互联 网、大数据等技术为基础,集成各类制造资源,通过对生产制造及物流系统的升级改造,逐步实现制造过程、物流驱动、控制模式、决策方式等方面的智能化,构建起体系化的智能化 的制造系统,打造数字化、透明化的智能工厂。智能工厂解决方案的整体架构如下: 1.1智能数据采集平台 智能数据采集平台是智能制造系统的基础平台,是衔接生产物流现场与智能制造系统的 接口平台,主要功能是利用物联网技术连接产品、设备及控制系统,建立智能制造系统与生 产现场之间的通路,向智能制造系统提供生产现场实时数据并接收智能制造系统发出的指令。同时,通过统一的集成化数据采集平台,可以将不同的现场设备及控制系统的数据信息 整合在一起,从而为生产现场的协同、柔性、高效提供可能。

物料标识 智能数据采集平台依赖于生产现场的智能化, 主要表现在现场生产设备及检测设备的智 能化改造,具体可以采取的手段包括: 用数字化智能化可编程控制设备替换传统设备, CNC 设备及机器人的使用逐步普 及,一方面使生产线更加柔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提供更多的运行状态数据; 传统设备的智能化改造, 通过加装位置、温度、压力、计数等各类传感器改造现有 设备,使现有设备达到一定程度的智能化,满足读取及监控的需求; 在设备及产线旁加装终端电脑(工业平板电脑) ,部署终端应用以方便人工采集设 备运行及加工数据。 让加工检测运输等设备及软件系统能够认识物料是实现智能数据采集的另一项基础工 作,因此,需要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标识物料,标识的载体可以是一维条码、二维条码、 RFID 芯片、IC/ID 卡等,其中,以 RFID 为代表的非接触主动采集技术日益成熟并广泛应用。标 识物料的方式也可以是单品身份证或批次流转卡, 对于课题研制产品、技术验证产品及主体 单位需求的定型量产产品,要实现单品身份证管理,并且达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对于 量产民品,可根据需要选择采用单品身份证或批次流转卡管理。 基础网络构建要求能够覆盖整个生产及物流现场, 采用无线网络及有线网络,物理隔离 涉密网及非涉密网,通过网络总线接入及分布式部署的方式, 将各类设备集成到统一的网络 之中,具体的网络建设规划可参考本规划的专门章节。 设备集成可通过访问设备实时数据库、 PLC 嵌入式系统等方式,通过开放的输出端口 读取所需的设备运行数据。智能设备一般都有开放的对外接口,可通过串口、 USB 端口直接 访问硬件系统,或者通过开放的服务接口访问设备的控制系统, 但这类接口的访问和集成目 前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分别与设备供应商合作完成。 通过数据采集平台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需要存储在服务器上以备其他应用使用, 而数据 采集平台获取数据往往具有大数据量及高并发的特点, 因此,在数据库服务器及数据库系统 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 充分利用目前互联网应用中数据存储的实现技术, 更好的支 撑应用需求。 智能数据采集平台是智能制造系统的基础平台,所有智能制造的应用都依赖于数据采 集,只有对现场情况的充分掌握才能确保各类智能化应用有准确的数据输入和及时准确的信 息反馈,从而实现业务管理的闭环。 1.2智能运营管理平台 智能运营管理平台构建在智能数据采集平台之上, 所有管理都必须以数据为基础, 由数 据来支持管理决策。而智能运营管理的范围涉及企业自身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而且呈现出 设备的智能化改造 基础网络构建 设备集成及 取数接口开发 数据存储

从电信运营商角度看物联网的总体架构和发展

从电信运营商角度看物联网的总体架构和发展 https://www.360docs.net/doc/4e3832253.html, 2010年5月24日14:35 电信科学 作者: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诸瑾文王艺 1引言 2009年IBM智慧地球、欧盟行动计划和温总理“感知中国”的提出将国内对于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的关注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他与之相关的名词,如泛在网(ubiquitousnetwork)、传感网(sensor network)、M2M(machine to machine,即机器到机器的通信)等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和物联网一起成为热门概念。究竟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带来了怎样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从电信运营商角度,分析、探讨对物联网整个体系架构的理解,对物联发展趋势的看法以及在这样的技术和产业背景下,作为电信运营商的发展机会和应对策略。 2物联网概念辨析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当时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这里包含两个重要的观点:一是物联网要以互联网为基础发展起来;二是RFID是实现物品与物品连接的主要手段。然而,从现在来看,射频识别技术只是实现物品与物品连接的手段之一,这种连接具有以单向为主、不具备组网能力等局限性,因此,现在对物品与物品连接的普遍理解需要更多地借助无线传感网技术来实现。 泛在网也被称作无所不在的网络,最早见于施乐首席科学家MarkWeiser在1991年“21世纪的计算”文章中提出的UbiquitousComputing,因此泛在网概念的提出比物联网更早一些,而且国际上研究Ubiquitous的人也更加多一些,已经有一定的积累。2004年,日本提出了U-Japan、韩国提出了U-Korea的国家信息化发展计划。对谁最先提出的泛在网概念目前还有争议,日本学者认为泛在网是他们最先提出的概念。泛在网将4A作为其主要特征,即可以实现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人(Anyone)、任何物(Anything)都能方便地通信,因此其在内涵上更多的是以人为核心,关注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各种信息,几乎包含了目前所有的网络概念和研究范畴。

运营商蜂窝物联网NBIoT及eMTC的部署策略探讨

运营商蜂窝物联网 N B I o T及e M T C的部 署策略探讨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运营商蜂窝物联网N B-I o T及e M T C的部署策略探讨【摘要】蜂窝物联网因其巨大应用前景而收到运营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文介绍了NB-IoT及eMTC技术的发展背景,给出了NB-IoT及eMTC技术方案的亮点与区别,并结合运营商对蜂窝物联网的部署方案研究。 【关键词】 NB-LOT eMTC LPWA 运营商物联网 一、引言 移动通信正在从人和人的连接,向人与物以及物与物的连接迈进,万物互联是必然趋势。然而当前的4G网络在物与物连接上能力不足。事实上,相比蓝牙、ZigBee等短距离通信技术,移动蜂窝网络具备广覆盖、可移动以及大连接数等特性,能够带来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理应成为物联网的主要连接技术。作为LTE 的演进型技术,除了具有高达1Gbps的峰值速率,还意味着基于蜂窝物联网的更多连接数,支持海量M2M连接以及更低时延,将助推高清视频、VoLTE以及物联网等应用快速普及。蜂窝物联网正在开启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 二、高、中、低速物联网业务及对应的接入技术 物联网业务按速率可分为高、中、低三类,适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去承载,如下图1所示。 移动运营商现网物联网业务规模尚小,主要利用2G网络提供接入管道,部分采用4G网络。而eMTC和NB-IoT可以很大程度复用现在FDD-LTE和TDD-LTE的网络基础设施。因此通过做小

量设备投资,原有网络就可以对未来的Cat-NB1和Cat-M1进行支持,并不需要重新建一张网,这样可以大量减少网络建设和运维的成本。 三、蜂窝物联网技术NB-IoT及eMTC分析 NB-IoT及eMTC四大共同亮点 一是广覆盖,将提供改进的室内覆盖,在同样的频段下,NB-IoT及eMTC比现有的网络增益15dB-20dB,极大地提升了LTE网络的深度覆盖能力;二是具备支撑海量连接的能力,一个扇区能够支持10万个连接,支持低延时敏感度、超低的设备成本、低设备功耗和优化的网络架构;三是更低功耗,终端模块的待机时间可长达10年;四是更低的模块成本。 NB-IoT及eMTC区别 相比而言,同是基于LTE技术的eMTC协议却适应更高的连接速率。eMTC是3GPP很早就制定的一条技术路线,目前eMTC 是定义高速率连接应用,从LTE的Cat3到Cat9、Cat12等不同高低速率都会存在应用,这会将与NBIoT的发展成互补之势。 NB-IoT和eMTC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带宽不一样,NBIoT带宽只有200KB,eMTC最低带宽也有。现在物联网市场应用不需要那么高的网络速率,其实有几十KB就够了,类似无线抄表的应用,就是通过无线连接,配上传感器来采集数据,这对连接速率的要求不高,而速率高了,整个应用成本也就上去了,这会对芯

运营商蜂窝物联网NBIoT及eMTC的部署策略探讨

运营商蜂窝物联网N B-I o T及e M T C的部署策略探讨【摘要】蜂窝物联网因其巨大应用前景而收到运营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文介绍了NB-IoT及eMTC技术的发展背景,给出了NB-IoT及eMTC技术方案的亮点与区别,并结合运营商对蜂窝物联网的部署方案研究。 【关键词】 NB-LOT eMTC LPWA 运营商物联网 一、引言 移动通信正在从人和人的连接,向人与物以及物与物的连接迈进,万物互联是必然趋势。然而当前的4G网络在物与物连接上能力不足。事实上,相比蓝牙、ZigBee等短距离通信技术,移动蜂窝网络具备广覆盖、可移动以及大连接数等特性,能够带来更加丰富的应用场景,理应成为物联网的主要连接技术。作为LTE的演进型技术,4.5G除了具有高达1Gbps的峰值速率,还意味着基于蜂窝物联网的更多连接数,支持海量M2M连接以及更低时延,将助推高清视频、VoLTE以及物联网等应用快速普及。蜂窝物联网正在开启一个前所未有的广阔市场。 二、高、中、低速物联网业务及对应的接入技术 物联网业务按速率可分为高、中、低三类,适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去承载,如下图1所示。 移动运营商现网物联网业务规模尚小,主要利用2G网络提供接入管道,部分采用4G网络。而eMTC和NB-IoT可以很大程度复用现在FDD-LTE和TDD-LTE的网络基础设施。因此通过做小量设备

投资,原有网络就可以对未来的Cat-NB1和Cat-M1进行支持,并不需要重新建一张网,这样可以大量减少网络建设和运维的成本。 三、蜂窝物联网技术NB-IoT及eMTC分析 3.1 NB-IoT及eMTC四大共同亮点 一是广覆盖,将提供改进的室内覆盖,在同样的频段下,NB-IoT 及eMTC比现有的网络增益15dB-20dB,极大地提升了LTE网络的深度覆盖能力;二是具备支撑海量连接的能力,一个扇区能够支持10万个连接,支持低延时敏感度、超低的设备成本、低设备功耗和优化的网络架构;三是更低功耗,终端模块的待机时间可长达10年;四是更低的模块成本。 3.2 NB-IoT及eMTC区别 相比而言,同是基于LTE技术的eMTC协议却适应更高的连接速率。eMTC是3GPP很早就制定的一条技术路线,目前eMTC是定义高速率连接应用,从LTE的Cat3到Cat9、Cat12等不同高低速率都会存在应用,这会将与NBIoT的发展成互补之势。 NB-IoT和eMTC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带宽不一样,NBIoT带宽只有200KB,eMTC最低带宽也有1.4M。现在物联网市场应用不需要那么高的网络速率,其实有几十KB就够了,类似无线抄表的应用,就是通过无线连接,配上传感器来采集数据,这对连接速率的要求不高,而速率高了,整个应用成本也就上去了,这会对芯片、模块的设计要求也会增加,NB-IoT在缩减成本的同时,同样可以简化产品设计的难度。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报告书报告书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一、系统概述 1.智慧园区背景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下,以产业聚焦为手段的园区经济发展迅速。各地园区经济呈现出覆盖区域不断扩大,产值越来越集中,GDP占比越来越大的趋势。 园区企业逐渐向高(高技术)、新(新领域)、专(专业性)行业发展。未来趋势,园区将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集中研发地,高新企业群集的区域,高新产品孵化和生产的基地。 园区规划建设整体性越来越强,更加注重各种基础配套设施,以更好的服务促进高新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注重产业园区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资源网络,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是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内容。 各类产业园区发展迅猛,规模扩张也越来越明显,高新企业纷纷入驻,企业对园区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园区服务和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分析,目前各类园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统一专业的园区现代化管理规划,因此园区管理方式落后,主要体现在: ●园区定位及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建设起点不高,没有形成特色。园区运营商只提供基本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园区管理平台和入住企业平台不能交互互动; ●园区信息建设自成体系,信息化水平低,缺乏远程、集中控制方式,同时业务系统封闭运行,软硬件各个系统相对独立,数据库也相对独立,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园区管理局限于园区安防、园区消费等几个方面,没有覆盖到园区节能管理、空间管理、建筑管理等领域。在管理方式上处于被动状态,无法针对园区各类情况调整管理策略。园区服务对象主要面向园区运营商,入驻的中小型企业缺乏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发布、招商引资平台。 2.智慧园区应用前景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伴随着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工业园区投身于智慧园区建设,智慧园区投资规模正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据分析认为“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高达5000亿元,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 在此大形势下,智慧园区建设也取得显著业绩,2011年,各园区根据所在城市及园区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继续加大智慧园区建设投资力度,投资规模达到4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2012年全国智慧园区IT投资规模依然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其总规模达到550亿元。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从更高的公共数据应用、异构网络的共享、多重数据的融合的层面出发,解决了以上面临的问题。 物联网与智能建筑的物理架构具有很多相似性,各个子系统相当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节点,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数据汇集到数据服务平台,由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从而提供更高级的动态数据应用服务,将使得传统智能化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基于物联网数据服务平台提供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解决方案,同时对园区的智能化管理系统进行了整体规划,保证了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实现。 (2)充分发挥物联网开放性的基本特点。传统的园区内楼宇智能化系统是自成一体的独立封闭的系统,而物联网是开放的,具有连通性。采用这一技术,可以在世界上具备互联网接入条件的任一地点,与自己的物联网相连,从根本上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 (3)把各个子系统集成在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上,实现各系统之间实时数据的交流和共享,弥补了传统智能建筑数据采集孤立的缺陷,解决了系统难以联动的问题。

物联网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物联网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03-02T14:47:37.6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总第330期作者:谷征征刘涛 [导读] 在产业链聚焦方面,建议抓住物联网新兴市场进入契机,积极从“管道”向“管道+平台+服务”方向转型。 济南市技师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通过对物联网发展阶段、发展潜力及国际运营商发展经验的研究,提出了适合运营商物联网业务发展的策略,为运营商后续物联网业务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物联网LPWA 发展策略 一、物联网分类 国际组织GSMA对物联网业务分成公共事业、智慧城市、智能楼宇、运输物流、消费医疗、农业&环境、工业应用等七类。结合运营商目前发展业务的分类及自身分类习惯,按使用者归属市场特点将物联网业务进行重新分类,具体详见表1。 表1运营商习惯分类 二、物联网发展趋势分析 1.全球发展趋势。 在连接规模方面,预计2020年全球将会产生500亿的IOT连接,其中60%即300亿连接来自于LPWA市场,远高于中高速率连接市场规模。LPWA将是运营商掌控入口、争夺市场的主战场。从产业链利润方面,IBM分析指出从物联网产业链来看,呈现越往下游利润及发展潜力逾高的态势。其中,解决方案可以达到40%的盈利,而网络部分仅有15%的盈利能力。 2.国内发展趋势。 (1)市场规模空间。根据GSMA预测,2020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空间集中在医疗(智慧城市)和制造(工业互联网)两个领域。 (2)运营商发展策略。 ①中国联通物联网发展策略。中国联通注重从“互联网+”的宏观角度来考虑物联网对制造业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明确了自身物联网业务的总体定位:发挥网络优势,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模组,以快速稳定的网络联网能力来帮助企业转型;面对细分的行业来构建物联网制造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涵盖平台网络、终端订单的定制化、管理化的服务。 ②中国电信物联网发展策略。2014年3月26日,中国电信物联网分公司在无锡成立。物联网公司以打造国内一流、业界领先的物联网服务提供商作为公司的企业愿景,并以提供物联网通道型业务、应用型业务以及参与物联网终端产业链作为三大业务板块,大力推动中国电信物联网业务发展,从而带动整个产业良性发展。 ③中国移动物联网发展策略。中国移动正在积极把握万物互联机遇,实施“大连接”战略,开拓大市场,打造大网络,夯实大能力,构建大生态,努力成为数字化创新的全球领军企业。到2020年,电信网络连接数将实现翻番,实现5亿蜂窝物联网连接。 三、先进经验借鉴 1.国际运营商领域聚焦。 国际各大运营商均已在诸多行业领域布局,交通物流、健康医疗、消费电子、工业制造、零售、公共安全、互联城市、能源等领域各有聚焦,各应用领域中还有重要行业应用领域。 2.国际运营商产业链聚焦。 从国际运营商产业链聚焦来看,管道提供仍然是各大运营商在物联网的重要收入来源,平台是运营商提升产业链话语权的重要手段,行业应用和解决方案的提供是面向客户的切入点。 四、业务发展策略 从物联网业务发展阶段来看,个人可穿戴、智慧家庭、工业互联网处于导入期,车联网处于导入和成长期,智慧城市处于成长期。 从物联网业务发展潜力来看,LPWA将是运营商掌控入口、争夺市场的主战场。具体来说,医疗(智慧城市)、制造(工业互联网)、电力(智慧城市)、交通(智慧城市)等潜力较大。 从国际运营商发展经验来看,国际运营商更聚焦在交通物流(智慧城市)、工业制造(工业互联网)、健康医疗(智慧城市)、能源(智慧城市)、安全(智慧城市)等领域。 综上所示,运营商在物联网业务发展方面,智慧城市(聚焦能源电力、远程医疗/教育、环境监测)、车联网(聚焦智能车载终端)、个人穿戴(智能手环)、智慧家庭(智能家电控制、家庭安防监控)、工业互联网(设备状态监控及远程控制)将依次成为发展重点,且

园区智能化整体运营规划方案

园区智能化整体运营 规 划 方 案

目录 1信息网络 (4) 1.1基础网络 (4) 1.2无线网络:全园区覆盖 (4) 1.3网络服务 (5) 1.4网络安全 (5) 2信息中心 (5) 2.1展厅 (5) 2.2会议室 (6) 2.3IDC机房 (6) 3门禁管理 (7) 3.1一卡通 (7) 3.2访客管理 (7) 3.3可视对讲 (8) 3.4施工方案 (8) 3.5重点备注 (8) 4视频监控 (8) 4.1安全监控 (8) 4.2危化品监控 (8) 4.3交通监控 (8) 4.4控制监控 (9) 4.5联动报警 (9) 4.6辅助功能 (9) 4.7存储及备份 (9) 4.8视频展示 (9) 4.9网络带宽 (9) 4.10施工方案 (9) 4.11其它备注 (9)

5入侵检测 (10) 5.1外围布防 (10) 5.2红外探测 (10) 5.3联动报警 (10) 5.4其它备注 (10) 6电子巡更 (10) 7物业管理 (11) 7.1水电收费 (11) 7.2缴费管理 (12) 7.3租赁管理 (12) 8节能管理 (12) 8.1照明节能 (12) 8.2空调节能 (12) 8.3机房节能 (13) 8.4电子屏节能 (13) 8.5能耗监测 (13) 9电子屏管理 (13) 10停车场管理 (14) 11楼宇自控 (15) 12防火防电 (16) 12.1防火方案 (16) 12.2防电方案 (16) 13系统集成 (17)

园区智能化整体运营规划方案V3.0 1信息网络 1.1基础网络 ?骨干网络 ●中心节点:信息中心,需要与市场、园区、综合楼、电商大楼通过地下铺 设的方式连接 ●运营商:电信、联通两大运营商做主、备 ?分支网络: ●综合布线:光纤到楼层 ?网络服务器 ●核心层:两台路由器互为主备、防火墙 ●汇聚层:三层交换机若干设备 ●接入层:二层交换机若干设备 ●应用层:面板、AP若干设备 ●备货比例是1:1.2、设备间建立全连接 ●网络设备供应商:华为、华3COM 培训及维保 ?建设方案 ●市场、园区、楼宇每层均提供网络接入点 ●预留各种网络管线、通道 ?收费模式: ●虚拟运营商 ●投资代理商 ●分润托管商 1.2无线网络:全园区覆盖 ?网络方案 ●园区、大厦、地下停车场 ●综合布线预留无线网接入 ●无线路由+信号放大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