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练习题答案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心理学(省考)-精选练习题-知识的学习
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心理学(省考)-精选练习题-知识的学习[单选题]1.概念学习的难易程度是概念一般属性中的()。
(江南博哥)A.可学性B.可用性C.明晰性D.一般性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可学性是指概念学习的难易程度。
可观察实例的概念,如鸟、植物的可学性强,小学生容易学习掌握。
不好观察实例的概念,如函数、生产关系等,小学生掌握困难,可学性差。
[单选题]2.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A.7±1组块B.7±2组块C.7±3组块D.7±4组块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有一定的限度,其平均数量为7±2组块。
[单选题]3.关于陈述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B.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C.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D.是一种实践性知识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一般可以用口头或书面言语进行清楚明白的陈述。
它主要用来描述一个事实或陈述一种观点,因此也称描述性知识。
[单选题]4.入学后,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形式是()。
A.概念形成B.概念构建C.概念同化D.概念顺应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概念形成是概念获得的基本形式。
后来,美国的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概念形成只是入学前儿童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而入学后儿童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
[单选题]5.()也称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A.具体知识B.陈述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理性知识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程序性知识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它是一种实践性知识,主要用于实际操作,因此也称操作性知识。
[单选题]6.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模式进行教学。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发现学习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是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划分的。
技能的提升策略练习题答案
技能的提升策略练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技能提升的首要步骤是什么?A. 立即开始实践B. 设定明确的目标C. 寻找导师D. 阅读相关书籍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有效的学习策略?A. 定期复习B. 多任务处理C. 深度学习D. 应用所学知识答案:B3. 技能提升过程中,以下哪个因素最为关键?A. 天赋B. 持续的努力C. 良好的环境D. 充足的资源答案:B4. 根据“刻意练习”理论,以下哪个不是刻意练习的特点?A. 有明确的目标B. 有反馈C. 舒适区外的练习D. 随意练习答案:D5. 以下哪个方法不适合用于技能提升?A. 观看教学视频B. 参与在线课程C. 与他人比较进度D. 定期自我评估答案:C二、填空题6. 技能提升的关键在于_________,即有目的的、系统的、持续的努力。
答案:刻意练习7. 学习者应该设定_________,以确保学习的方向性和目标性。
答案:SMART目标(具体、可衡量、可达成、相关、时限)8. 反馈是技能提升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学习者_________。
答案:识别错误和改进方法9. 技能提升不仅仅是个人的努力,还需要_________的支持。
答案:社会和文化环境10. 学习者应该避免_________,因为这会导致注意力分散,影响学习效率。
答案:多任务处理三、简答题11. 描述刻意练习的四个主要特点。
答案:刻意练习的四个主要特点包括:(1)有明确的目标,即练习应有具体的目的和计划;(2)专注和集中,即在练习过程中保持高度专注;(3)包含反馈,即获取关于练习表现的反馈信息;(4)在舒适区外练习,即不断挑战自己,走出舒适区。
12. 解释为什么设定SMART目标对于技能提升至关重要。
答案:设定SMART目标对于技能提升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帮助学习者量化进步,确保目标的可达成性,与个人或职业发展相关联,并设定了完成目标的具体时间框架。
四、论述题13. 论述在技能提升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反馈进行自我改进。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习题作业-技能及其分类习题作业及其参考答案
1、名词解释1、技能2、练习3、技巧4、动作技能5、内循环技能6、智力技能2、填空题1、按照技能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技能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动作技能一般包括三个成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从难易程度的角度来分,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类型。
4、从反馈条件的维度可以将动作技能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
5、按照智力技能的内容和概括化程度,可将智力技能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判断题1、具有相应的能力就易于掌握相应的技能,技能形成的速度及所形成的技能的难度往往取决于能力的发展水平。
2、学生掌握了知识就掌握了技能。
3、动作就是动作技能。
4、简答题1、技能与能力、知识的关系如何?2、简述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技能:技能是指学习者在特定目标的指引下,通过练习而逐渐熟练的,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运用的操作程序。
2、练习:练习是一种有目的的对某种动作进行多次重复以达到熟练程度的过程,旨在改进动作,使动作趋于完善,达到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3、技巧:技巧是技能的高度发展阶段。
技巧的完善程度和自动化水平比一般技能更高。
技巧是在掌握技能要领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动作系统更精确、更敏捷、更完善。
4、动作技能: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5、内循环技能:是一种自我调节的运动技能,对动作任务完成情况的反馈往往来自个体内部。
6、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二、填空题1、动作技能、智力技能2、动作或动作组、体能、认知能力3、反射动作、基本-基础动作、技巧动作4、内循环技能、外循环技能5、一般智力技能、特殊智力技能三、判断题1、具有相应的能力就易于掌握相应的技能,技能形成的速度及所形成的技能的难度往往取决于能力的发展水平。
(完整word版)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题一3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2、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题二3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32、学生应尽的义务与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5、简答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可以帮助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问题(2)可以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可以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可以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2、简述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3、简述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心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二版)第九章-学习
第九章学习第一节概述一、什么是学习学习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1、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行为是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会的东西在短时间内不会忘记)3、学习是基于经验的过程(学习需要多次重复)二、学习的两种研究取向(一)学习是怎样产生的行为主义将学习看成行为或反应速度、发生频率或形式的改变,这种改变主要是各种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
认知学习论着重研究知识和技能的习得、心理结构的形成、信息加工及信念等。
(二)学习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行为论强调环境的作用,具体而言,注重刺激的安排和呈现、对反应的强化等。
(周围没人学习,自己也不想学习)认知论把学习者的思想、信念、态度和价值观等看得非常重要。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第二节经典条件作用一、巴甫洛夫的实验范式无条件反射:由外界环境刺激导致的不需要学习的自然的生理反应(膝跳反射,眨眼反射)条件反射:外界环境刺激(中性刺激或无关刺激)导致的反应,是一种习得反应(画饼充饥)经典条件作用:在无条件发射的基础上,通过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多次结合,使动物在条件刺激下产生与无条件刺激的相似反应。
二、经典条件作用原理(一)强化:在经典条件作用中,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或者指与条件刺激同时呈现、交替呈现或比条件刺激稍后呈现无条件刺激(二)习得与消退习得:条件的反应首次被诱发出来并随着实验的重复而不断增强其频率的过程。
消退:条件作用习得后由于条件刺激的多次呈现而没有伴随无条件刺激,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结逐渐削弱,从而使个体对条件刺激反应的强度和频率逐渐削弱直至消失的过程。
(太久没用的英语单词会忘记)(三)泛化与分化泛化:在条件作用习得之初,条件刺激本身外,那些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或多或少具有条件刺激的效应(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分化:动物只对经常受到强化的刺激产生条件作用,而对其他近似刺激则产生抑制效应(四)次级条件作用:如果一种条件作用已经巩固,再用另一个新的中性刺激与这个条件刺激相结合形成的作用(五)第一与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以第一信号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作用系统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和文字为条件刺激而建立起来的条件作用系统三、经典条件作用原理的运用(一)情绪学习约翰·华生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通过动物行为研究而创立了心理学行为主义学派,强调心理学是以客观的态度去研究外在可观察的行为。
2018教师资格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专题练习
2018教师资格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专题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学院在驾校学习不同交通标志的含义,这是属于以下哪种学习?()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技能学习2.以下属于学习的有()①孩子学会用筷子吃饭②婴儿会吮吸母亲的乳头③猴子学会骑自行车④U盘的信息拷贝到电脑里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3.秦老师上课的时候,为了更好的理解“透镜”的概念,向大家介绍了双凸镜、平凸镜、凹凸镜,秦老师的这种教学方法使用了()A.变式B.原型C.比较D.命题4.小王对钢琴有极大的兴趣,但是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困难,只能一边看着教学视频一边在纸做的键盘上弹琴,小王现在处于哪个阶段()A.操作定向B.操作熟练C.操作模仿D.操作整合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心智技能的培养需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B.相关类属学习和派生类属学习全都是概念学习C.从任务的复杂程度来讲,命题学习比概念学习复杂D.概念同化是活的概念主要形式二、辨析题1学习是指从不会到会的过程而不是指学习之后所表现的结果。
2知识的表征存储主要表征形式可以分成陈述性知识的命题和命题网络,以及程序性知识的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三、简答题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简述心智技能的培训要求。
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符号学习又称作代表学习,指学习打歌服好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他们代表什么。
题中交通标志的学习是符号学习。
2.答案:C解析:学习是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过程。
动物和机器也是有学习的,本题中,②是本能反应不是学习。
④项没有行为或者潜能的改变。
3.答案:A解析:变式,通过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的表现形式,变更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从而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突出那些隐蔽的本质要素,让学生在变式中思维,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题目中老师没有改变透光这一本质要素,而是改变了透镜的形状。
属于变式。
4.答案:C解析:操作模仿阶段就是学习者透过观察实际再现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
课程与教学论各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第一章绪言一、填空1.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问题与教学问题,其宗旨或任务是(揭示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2.人类早期的课程与教学思想,主要是基于(教育者自身的经验)提炼出来的3.《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专著是《雄辩术原理》。
5.教学论学科的形成,大概在(17——19)世纪。
1632年,捷克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6.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发表,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发展成熟的标志。
7.“传统教学论”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流行于世界各地的(赫尔巴特)教学理论;而“现代教学论”则以(杜威)教学理论为代表。
8.人们常把杜威教学理论的特点概括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与此相对,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特点是(教师中心)、(书本中心)和(课堂中心)。
9.20世纪50、60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人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其中,有代表性的教学论流派有:美国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以及新近流行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苏联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阿莫纳什维利等人的合作教育学;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等等。
10.(20)世纪初期,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课程论应运而生。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博比特)1918年出版(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11. 泰勒总结了“八年研究”的成果,于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基本问题,即(如何确定目标)、(如何选择经验)、(如何组织经验)和(如何评价成果),建立起了著名的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即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1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是(泰勒)。
二、简答题1.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2.简述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题一3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2、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题二3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32、学生应尽的义务与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5、简答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可以帮助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问题(2)可以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可以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可以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2、简述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3、简述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练习题第九章自我药疗与非处方药
第九章自我药疗与非处方药[A型题]1 推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管理制度,方便了A 公众自行治疗、处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轻微病症及身体不适B 大众自我处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轻微病症C 民众治疗自己身体的不适D 群众自我治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轻微病症E 众人自行处理身体的不适答案2 非处方药在我国推行将促进群众A 医疗保健观念的更新B 医疗保健观念的更新,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为在全社会形成对健康自我负责的外部环境提供了物质保障C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D 认识到健康应自我负责E 认识到自我保健的重要性答案3 为提高全体国民的卫生健康,各个国家均采取A 由国家承担医疗保险费用的方式B 由社会承担医疗保险费用的方式C 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分担医疗保险费用的方式D 个人承担医疗保险费用的方式E 由国家、社会二者分担医疗保险费用的方式答案4 为达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除了政府的努力和支持外,更需要广大群众的A 自我负责精神的提高B 自我保健素质的提高C 自我医疗保健的投入D 自我负责精神和自我保健素质的提高E 精神面貌的改善答案5 负责非处方药目录的遴选、审批、发布和调查工作的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贸易部B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C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E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答案6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是依照国家特定的法规和程序控制药品的A 发售的管理制度B 采购的管理制度C 储存和保养的管理制度D 发售和使用的管理制度E 使用和售后服务的管理制度答案7 我国遴选非处方药的指导思想是A 安全有效、慎重从严B 结合国情、中西(药)并重C 安全有效、慎重从严、结合国情、中西(药)并重D 质量稳定、使用方便E 应用安全、疗效确切答案8 在自我药疗中,执业药师对患者提供的用药指导应是A 科学、合理、客观、可靠的B 客观、安全、合理、可靠的C 合理、科学、安全、可靠的D 规范、合法、客观、科学的E 规范、合法、客观、合理的答案9 我国第一批非处方药遴选出中西药品种共A 121个B 325个C 160个D 165个E 315个答案 1 2 3 4 下页。
第九章 强化技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 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影响学生 心灵的工具。”
(一)口头语言强化
口头语言强化指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反
应和表现以口头语言的形式做出针对性的确认、 表扬或批评以达到强化的目的。
1.表扬
课堂口头表扬因其直接、快捷等特点,已 成为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对学生影响 最大的过程性激励方式,也是教师的沟通艺术。
律。
2.手势
手势可以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强烈的鼓励和支持, 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讲课时手势应该随着教学整体发展而适度变 化,并与语言、表情、身姿等有机配合,准确无误, 以加强表达效果,并激发学生的听课情绪。
注意:手势次数不应过于频繁,幅度也不能过大。 切忌不停地挥舞或胡乱地摆动,扭扭捏捏。手舞足蹈会 令人感到轻浮不稳重,过于死板又会使学生感到压抑, 还容易加强学生的无关刺激。 另外,还应注意各种消极的手势,如用中指指人,用 黑板擦不停地敲击桌子,玩弄粉笔或衣扣等。
案例
例如“相对来说,你的方向是正确的”、 “继续努力”、“还差一点就行了”、“很 好,再想想,就快接近正确答案了”等等诸
如此类的话语是教师经常用到的。
3.批评
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或结果进行否定。 教师提出批评意见,指出缺点毛病,无疑会 起到抑制、纠正错误行为的作用,同样具有强化 效果,使之以后不犯或少犯类似错误。
三、标 志 强 化
标志强化是指教师运用一些醒目的符 号,不同的色彩对比等各种标志来强化课 堂的教学活动。
案例
在练习中,书写工整、正确率高或比上一次 有进步,在作业本上盖一朵小红花或写一个“优” 字作为奖励,并加上适当的、鼓励的批语,使学 生的心理因素得到优化,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 学习积极性和上进心。 在讲评重点、关键内容的板书中加入标志符 号,如打“√”、“Ⅹ”或“?”、“!”来突 出强调问题,或加彩色圆点,彩色曲线等,都可 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运动技能的学习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运动技能的学习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判断题 5. 运动生理学论述题 6. 运动生理学案例题单项选择题1.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就是建立( )A.反射的过程B.条件反射的过程C.非条件反射的过程D.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运动技能的学习2.在运动技能形成的分化阶段,运动动力定型( )A.初步建立B.还未建立C.建立得较巩固D.早已建立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运动技能的学习3.动作达到自动化以后,在做整套动作时( )A.是全部无意识地进行B.不是全部无意识地进行C.因人而异D.A、B、C都不对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运动技能的学习4.在体操教学中,先学单杠挂膝上,再学骑上,掌握运动技能( ) A.容易B.不容易C.无区别D.因人而异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运动技能的学习5.大脑皮质建立的运动动力定型越多,改建就越( )A.容易B.不容易C.没区别D.无法完成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运动技能的学习6.运动技能是由几个环节的运动条件反射组成的( )A.单个B.两个C.两个以上D.三个以上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运动技能的学习7.关于运动技能形成的泛化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条件反射暂时联系很不稳定B.大脑皮质内抑制已经建立,但尚不精确C.此时学习者动作不协调,能量消耗多D.练习过程中对正确的动作要予以肯定进行强化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运动技能的学习判断题8.在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中,身体素质得不到发展。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运动技能的学习9.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于大脑皮质上各感觉中枢之间产生了暂时性神经联系。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运动技能的学习10.在运动技能形成的分化阶段,大脑皮质运动中枢的兴奋和抑制逐渐集中,内抑制过程加强。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运动技能的学习11.在形成运动技能的分化阶段,学习者遇到新异刺激时,多余和错误动作不会重新出现。
汽车教练员技能知识练习题库与答案
汽车教练员技能知识练习题库与答案1、教练员自身利用口语,肢体语言,表情等手段,通过解释述说来向学员传递知识的过程称为()。
A、教学管理B、教学讲解C、教学安全D、教学效果答案:B2、驾驶习惯对燃油消耗量的影响最高可达()以上。
A、10%B、20%C、30%D、40%答案:C3、夜间驾驶时,()是第一要素。
A、控制车速B、控制方向C、控制灯光D、控制时间答案:A4、车辆更换轮胎时,应把每个螺母对角均匀地预紧到()的程度。
A、60%B、70%C、80%D、100%答案:B5、驾驶学员在道路上学习机动车驾驶技能时,要使用()。
A、公务车B、教练车C、单位车辆D、社会车辆答案:B6、驾驶培训教学过程中的服务对象是()。
A、教练员B、行人D、学员答案:D7、驾驶人反应时间与速度成正比增加,当车辆行驶速度增加1倍时,制动距离约为原来的()。
A、1倍B、2倍C、3倍D、4倍答案:D8、驶入立交桥时,注意观察交通标志和标线,严禁在立交桥上()。
A、超车B、倒车C、会车D、让超车答案:B9、汽车的()是指汽车在行驶中能够人为地强制地降低行驶速度。
A、行驶平顺性B、制动性C、加速性D、动力性答案:B10、可以保持汽车车速的稳定,减轻驾驶人的操作负担,提高汽车行驶的舒适性的主动安全装置是()。
A、防抱死制动系统B、驱动防滑控制装置C、巡航控制系统D、间距检测系统答案:C11、行驶中的车辆,从驾驶人发现情况,采取制动到车辆完全停止所经过的距离称为()。
A、驾驶反应距离B、制动器反应距离C、制动距离D、制动停车距离12、往往导致车辆侧滑、回转乃至翻车的原因是()的丧失。
A、车辆通过性B、车辆操纵性C、车辆稳定性D、车辆动力性答案:B13、以清洁、润滑、紧固为作业中心的车辆维护作业是()。
A、日常维护B、一级维护C、二级维护D、季节维护答案:B14、注意会车时车速的控制、横向()的掌握以及会车地点的合理选择。
A、制动距离B、停车距离C、反应距离D、安全间距答案:D15、科学有序的()将有助于学员与教练员相互配合开展培训教学。
9第九章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练习题答案
第九章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练习题一、填空题1、现代认知心理学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2、依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3、依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4、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啄”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正例。
5、下位学习包括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两种形式。
6、研究表现,过度学习的次数保持在 50% 时,记忆效果最好。
7、根据技能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将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8、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属于智力技能9、动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10、在直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获得感性知识,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这些感知规律包括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和组合律。
二、单项选择题1、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 C )。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规则学习2、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属于( B )。
A.策略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3、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 C )。
A.形象直观B.实物直观D.言语直观4、学生通过对整数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数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有理数的概念。
这种学习是( B )。
A.派生类属学习B.相关类属学习C.上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5、带领学生深入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的直观教学形式为( D )。
A.形象直观B.言语直观C.模象直观D.实物直观6、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分化所依靠的学习形式是(B )。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发现学习7、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也非括结关系时产生的学习称为( D ) 。
A.同位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8、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问题的知识称为( D )。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教学原则是依据()制定的。
A.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B.教育部颁布的文件C.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规律D.教学目的【答案】 C2、决定受教育权的因素是()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C.科学技术D.文化【答案】 A3、我国学者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A.言语信息的学习B.认知策略的学习C.接受学习D.行为规范的学习【答案】 D4、有关人生观、世界观方面的教育属于德育内容中的( )。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D.心理健康教育【答案】 B5、“心不在焉,则黑自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
A.感知B.记忆C.注意D.思维【答案】 C6、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是()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主观能动性【答案】 B7、冷水刺激皮肤后,微温的水就会感到热;吃苦药之后喝口白开水也觉得有甜味,这些现象为( )。
A.感觉的相互作用B.继时对比C.异时对比D.同时对比【答案】 B8、2012年单项选择:方雨认为社会法制应符合大众权益,当它不符合时就应修改。
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他处于道德发展的哪个阶段()A.服从与惩罚B.社会契约C.维护权威或秩序D.普遍伦理【答案】 B9、2011年单项选择:儿童做事时能遵守规则,但同时有同情心、怜悯心。
这说明他的道德发展到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答案】 D10、“相观而善之谓摩”是指在教学中要()A.互相观察,互相模仿B.互相观摩,取长补短C.互相观摩,从而变得善良D.注重教材教法分析【答案】 B11、智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包括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
其根本任务是()A.向学生系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各方面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B.培养训练学生,使其形成基本技能?C.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热爱科学的精神?D.培育或发展学生的智慧,尤其是智力【答案】 D12、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品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它们属于品德的( )。
执业药师之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练习题附带答案
执业药师之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练习题附带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六应丸主要毒性成分是A.儿茶酚胺B.肾上腺素C.去甲肾上腺素D.蟾酥毒素E.砷化物【答案】 D2. (2018年真题)苍耳子的主要不良反应是()A.导致精子产生和成熟发生障碍,抑制女性患者的卵巢功能B.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可见黄疸、肝肿大、消化道出血C.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甚或因呼吸中枢完全麻痹而致死D.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减少,并可发生急性粒细胞减少E.心律失常,如心率减慢、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答案】 B3. 乌贼骨的正名是A.肉苁蓉B.罂粟壳C.海螵蛸D.威灵仙E.淫羊藿【答案】 C4. 苯巴比妥宜联用A.三黄泻心汤B.大山楂丸C.葛根汤D.钩藤散E.十全大补丸【答案】 B5. (2020年真题)青光眼、前列腺重度肥大患者应避免使用的饮片是()A.华山参B.川楝子C.青风藤D.天仙藤E.五味子【答案】 A6. 患者,男,40岁,长期胸前闷重而心痛微,近日遇阴雨天而加重,伴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咳吐痰涎,平素痰多气短,形体肥胖,肢体沉重。
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脉滑。
根据病例请回答以下问题。
A.理气活血,通脉止痛B.益气活血,通脉止痛C.益气养阴,活血通脉D.辛温散寒,宣通心阳E.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答案】 D7. 小王感冒了,服用感速康胶囊后症状减轻,听说强力感冒片疗效更好,准备同时服用,药店的药师告诉她,这两种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不能联用。
A.生殖系统疾病患者B.肝肾功能不全者C.心肺功能不全者D.甲状腺功能异常者E.造血功能障碍者【答案】 B8. 罂粟壳中毒的典型症状是( )A.精神亢奋B.呼吸急促C.血压升高D.瞳孔急速缩小E.心跳加速【答案】 D9. 治疗药物血浆浓度监测的英文缩写是A.OTCB.TDMC.ADRD.TITRSE.DMF【答案】 B10. 阳气虚衰、气血运行无力的常见面色为A.青色B.赤色C.黄色D.白色E.黑色【答案】 D11. 脉来沉细,应指无力,此脉象是A.虚脉B.细脉C.弱脉D.缓脉E.微脉【答案】 C12. 患者烦热,尿清长,头晕咽干,面浮红如妆,下肢厥冷,舌淡脉弱。
第九章能力
有的人观察力强,有的人记忆力好,有 的人善于思考。 有的人对音乐的节奏更敏感,有的人则 音乐的旋律更敏感。 有“自古英雄出少年”,又有“大器晚 成”。
三、能力的个别差异
(一)一般能力的差异 知觉:综合型、分析型、分析综合型。 记忆:视觉记忆、听觉记忆、动作记忆、混 合记忆 言语和思维:生动形象型、逻辑联系型
二、能力的种类
1.
2.
一般能力(general ability) :在各种活动中 都会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一般能力的综合 也称为智力。 特殊能力(special ability) :在某种专业活 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人要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必须具备一般能 力和该种活动的持殊能力。 一般能力在某种活动中的特别发展,就可能 成为特殊能力。特殊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也 发展了一般能力。
“第十名现象” 成功智力(successful intelligence):用来达到 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与传统的学业智力有 本质的不同。 分析性智力:进行比较、判断、评估等分析性 思维的能力,用来找到问题所在。 创造性智力:进行发现、创造、想像、假设等 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用来发现好的解决方法。 实践性智力: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用来 解决实际问题。
什么?智商等于智 力年龄除以实际年 龄?我的实际年龄 不断地增加,而智 力年龄却不怎么增 加,那我的智商不 是一年比一年低? 我不是越来越笨吗?
3、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离差智商(Deviation IQ),用个人智力测验的
分数在本年龄群体中的位置来表示,
IQ=100+15Z
Z代表标准分数,X代表个体的测验分数,X 代表团体 的平均分数,SD代表团体分数的标准差。
能力、才能和天才
能力(ability):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 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才能(talent):多种能力的有机结合。 天才(genius):才能的高度发展。
2024版教案竖式图形谜加减法
2024版教案竖式图形谜加减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九章《图形谜加减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竖式图形谜加法: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竖式图形谜的规律,掌握加法计算方法。
2. 竖式图形谜减法:运用竖式图形谜加法的方法,推导出减法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竖式图形谜的概念,掌握加减法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竖式图形谜的规律探索,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重点:竖式图形谜的规律,加减法计算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竖式图形谜示例,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竖式图形谜,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激发学习兴趣。
a. 观察竖式图形谜,找出规律。
b.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点评。
3. 例题讲解:讲解两个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加减法计算步骤。
4. 随堂练习:布置两道竖式图形谜加减法题目,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5. 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竖式图形谜加减法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竖式图形谜加减法概念。
2. 竖式图形谜加减法计算步骤。
3. 典型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完成课后练习第1、2题。
b. 尝试编写一道竖式图形谜加减法题目,并解答。
2. 答案:a. 课后练习答案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竖式图形谜加减法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探索更多有趣的竖式图形谜,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竖式图形谜规律的探索。
2. 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掌握。
3. 例题的选取与讲解。
4. 作业的设计与答案的提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练习题答案
————————————————————————————————作者:————————————————————————————————日期:
第九章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现代认知心理学依据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2、依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3、依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4、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啄”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正例。
5、下位学习包括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两种形式。
6、研究表现,过度学习的次数保持在 50% 时,记忆效果最好。
7、根据技能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将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
8、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属于智力技能
9、动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
10、在直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获得感性知识,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这些感知规律包括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和组合律。
二、单项选择题
1、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 C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规则学习
2、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属于( B )。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3、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 C )。
A.形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模象直观
D.言语直观
4、学生通过对整数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数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有理数的概念。
这种学习是( B )。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上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5、带领学生深入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的直观教学形式为( D )。
A.形象直观
B.言语直观
C.模象直观
D.实物直观
6、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分化所依靠的学习形式是(B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发现学习
7、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也非括结关系时产生的学习称为( D ) 。
A.同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8、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问题的知识称为( D )。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描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9、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称为 (C )。
A.同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0、儿童在知道“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 A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归属学习
11、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都是三角形的(C)。
A.反例
B.概括
C.变式
D.抽象
12、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
这是运用了(B)。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变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13、技能形成的前提条件和基本途径是(C)
A.讲解
B.示范
C.练习
D.反馈
14、把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成为( C )
A.动作定向
B.动作模仿
C.动作整合
D.动作熟练
11、高原现象通常出现在动作技能练习过程中的(B)
A.初始阶段
B.中间阶段
C.结束阶段
D.全过程
12、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A)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
C.智力
D.思维程序
三、多项选择题
1、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包括三个阶段(ABD)
A、知识获得
B、知识保持
C、知识反馈D知识应用
2、在知识的学习中根据言语信息的复杂程度,通常把知识分为以下几类(ABD)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心理学习
D、命题学习
3、常用的直观形式有(BCD )
A.知识直观
B.实物直观
C.模象直观
D.言语直观
四、判断题
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
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
3、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反馈三个阶段。
(×)
分析: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应用三个阶段。
4、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
5、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
出本质特征。
(√)
6、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都是三角形的变式(√)
7、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然后再学习“鲸”这种动物。
这种学习属于并列结合学习(×)分析:下位学习
8、对“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属于命题学习(√)
9.“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形象地说明了智力技能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
10、动作技能的形成需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即练习的次数越多越好(√)
五、名词解释
知识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技能
动作技能
智力技能
高原现象
六、简答题
1、在知识的学习中根据知识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复杂程度,通常把知识分为哪几类?
答:符号学习,指的是学习单个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概念学习,指的是获得概念的一般意义,即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命题学习,指的是学习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间的联系。
2、简述学生在运用变式时,经常发生的错误
答;通常有两类错误:一,把共同特征看做本质特征;二,人为的增加或减少事物的本质特征,不合理的缩小或扩大概念。
3、简述如何指导学生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P185
4、如何运用有效复习促进知识的保持?P188
5、智力技能形成要经过哪些阶段? P196
6、技能有哪些基本特点?P190
7、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作技能?P194
七、案例分析
小明是个聪明性急的孩子,他每次背课文如果刚好读十遍的时候就可以背下来,可他到老师跟前就背不过了,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对小明?
答案要点:
(1)用过度学习的原理解释。
(2)根据过度原理,过度学习的次数保持在50%时,记忆效果最好。
可以要小明再读5遍就可以熟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