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还不是是市场经济国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市场经济也被用作资本主义的同义词。

中国经济发展概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犹如一个极度贫弱的巨人,近5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国家,全国主要工业品最高年产量仅为:纱44.5万吨,布27.9亿米,原煤6188万吨,发电量60亿千瓦小时;粮食最高年产量也只有1.5亿吨,棉花84.9万吨。此为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起步点。

通过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50余年后的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国之一,人民生活也整体达到小康水平。从1953年到2000年,中国已陆续完成九个“五年计划”,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而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则使中国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增长。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稳步高速增长,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元,增长速度达8%。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最重要的改革内容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国政府一直推行计划经济体制,由国家专门机构“计划委员会”来规划和制定经济发展各个领域的目标。工厂按照国家计划生产产品,农村按照国家计划种植农作物,商业部门按照国家计划进货和销售,所有的品种、数量和价格都由计划部门统一制定。这种体制使中国经济能够有计划有目标地稳定发展,但也严重地束缚了其本身的活力和发展的速度。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注意到中国经济及其发展速度与世界的差异,作出重大决策:对中国实行了几十年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1978年,改革率先在农村展开。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民重新掌握土地的使用权,可以自主安排农活和处置农产品,由他们自行决定种什么、种多少;在农产品的经营方面也给予农民更多的选择权,取消统购派购的做法,放开大部分农副产品价格;取消过去众多的限制性政策,允许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开办乡镇企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以空前提升。

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1992年,经过十几年改革开放的尝试,中国政府有了更加明确的改革方向,此便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城乡居民提供同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到2002年,各项改革有序推进,成效明显。现在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显著增强,宏观调控体系日趋完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按预定计划,到2010年,中国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现在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中国早就取消了计划经济,也取消了国家定价制度,商品完全是根据市场来制定价格。可是,即使这样中国就是市场经济国家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国还不是市场经济国家。

没有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是土地全盘国有的;没有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占有全社会资产的60%以上;没有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有国企垄断寡头王国;没有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的土地+住宅、汽油+道路、学校+医院等都是政府专卖的;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文件中明确提出中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中国的公有制不仅是指企业的生产资料,最重要的是土地、资源、银行等等由国家掌控,政府随时可以利用所掌控的资源对市场进行干预,这样的市场经济能算是市场经济吗?真正的市场经济是指“自由市场经济”-----即平等的自由交换

我国尚不具备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亚当•斯密早就界定了市场经济必备的两个基本要件:1,所有商品都必须是私人物品;2,一定要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由此可见,私有产权与自由竞争,才是构成市场经济的基本要件;缺了这两个基本要件的经济形态,要么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要么是行政管制的集权经济。都不能定义为市场经济。

对比中国目前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两个明显的问题:首先,“交换”在中国并没有真正完成,“平等和自由”也没有实现。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交换的第一条件是先要拥有,这就是私有制,只有你的财产得到了法律的保护,这才能拥有,这才能交换,否则不是你的财产你怎么去交换?而中国目前的宪法并没有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字眼,而宪法规定的是财产以公有制为基础?所以,中国要成为市场经济国家,首先要实行全面的私有化。第二个问题是平等和自由,平等,就是所有的人和组织都是平等的,不能由谁领导谁。这个问题不能多说,否则贴子发不了。自由,就需要大家不受强迫,而不受强迫的最重要一点是有申述权和思想权。没有

思想权和申述权,怎么能自由?怎么能平等。政府行为要公平、透明,接受公众监督;法院审判要公开、透明、公平,要接受监督。百姓要有言论自由的权利,有自己表达思想的权利。没有这些权力,绝对不是自由。

我国35年来的改革,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其实是在原有体制上到处补漏打补丁的。修修补补的装修裱糊工程,虽然有拆有改,但主框架、基本结构还是原来的。我们的经济制度,沿袭了权力配置资源;我们的政治体制,沿袭了权大法小,官贵民贱;我们的分配制度,沿袭了劳动者供养食利者。

中国根本没有一个独立于政治体制的经济体制,因而,所谓经济体制的改革,只能半途而废。市场不敌官场。原有那个政经一体的体制基本未变,因此,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从未分离,市场仍未取代权力成为配置资源的主角,也因此,市场资源与财富仍旧围绕着权力运转,而不是市场本身。

政府、国企仍旧垄断着几乎所有的民生必需品;水利水电、交通、电信、金融、石油、土地、住房等各方面。垄断专卖,不但导致高价,导致短缺,还导致我国出现悖反市场经济常态的怪异景象:销量最多的商品反倒售价最高,完全颠覆了的市场法则。薄利多销总是制胜的法宝,这个法宝却在中国失灵了:无论是粮油肉菜果,还是水电油气煤,还是电话电视网络,也不论是自产的还是进口的,越是大宗消费品越是不降价的,中国股市就是最好的证明,股市本应该是市场的晴雨表,但是近十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股市确实意外的低迷!国外的专家学者都不理解,其实很简单,因为中国不是市场经济体制,政府是一只干预经济的强大的手,我们的股市不仅是经济的晴雨表,它更加是政策的风向标。这也恰恰证明了中国不是纯粹的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一面对外宣称市场经济体制,一面又对内加强公有制的控制。岂不自相矛盾?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