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波完全消失古登堡面以下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地理试题(上海专用)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地理试题(上海专用)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模拟卷(含解析)(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一、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18分)地球演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地层和化石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叠层石中记录了地球早期的生命之一——蓝细菌(最早的光合放氧菌)生活的“足迹”。

2016年在格陵兰岛发现的叠层石,年龄约37亿年。

1、下列关于地层和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不定项选择)(4分)A.地层中的化石是指沉积物中的生物遗体B.各类地层中均含有化石C.含有软骨鱼化石的地层多形成于古生代D.在新生代地层中容易找到丰富的石油资源2、图1中①②③④四个地层的形成按时间早晚排序正确的是()(单选)(2分)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④①③D.②④③①3、地球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矿产资源,两次主要的成煤时期是,。

(4分)4、叠层石的发现使科学家对生命起源的研究可追溯到的地质年代是()(单选)(2分)A.太古代B.元古代C.中生代D.新生代5、研究显示,距今25亿年为蓝细菌繁盛时期。

由此推测,此后地球的()(单选)(2分)A.海洋面积不断扩大B.大气成分发生变化C.大气温度逐渐升高D.陆地上形成了很多巨型盆地6、图2所示地质年代的海陆演化特征是,该地质年代结束的标志是。

(4分)【答案】1、CD2、D3、古生代后期中生代4、A5、B6、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漂移。

恐龙灭绝【详解】1、化石是岩石形成过程中保存下来的石化的古代生物遗体或遗迹,A错误;地球上生命出现后的地层中才可能有化石,B错误;软骨鱼类的化石在古生代的地层中非常常见,因此可以推断含有软骨鱼化石的地层多形成于古生代,C正确;新生代地层因其特定的地质条件和历史演化过程,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石油资源丰富的主要地质时期,D正确。

自然地理学课后习题第四章

自然地理学课后习题第四章

自然地理第四章作业4-11、地球内部有哪两个不连续面?它们对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有什么意义?①地球内部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莫霍面:在大陆地面以下平均33千米处,1909年由奥地利地震学者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

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面:在地下2900 千米处,1914年由德国地震学者古登堡首先发现。

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②根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可以将地球内部圈层分为三个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莫霍面以上的是地壳,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古登堡面以内的是地核2、地壳结构有哪两个主要特点?地壳厚度的不均与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状态3、地壳与岩石圈有什么不同?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之外,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成为岩石圈4-21、组成地壳的主要化学元素有哪些?根据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自然界存在的化学元素或多或少都能在地壳中找到,其中以氧、硅、铝、铁、钙,纳、镇、钾八种元素的含量最多,共占地壳总重量的97%,其余元素只占3%。

2、什么是矿物?主要造岩矿物有哪些?①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称为矿物。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矿物在地球上的分布十分广泛。

②目前已发现的矿物有三千多种,其中成为岩石主要组成成分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约有几十种。

在造岩矿物中,硅酸盐类矿物和氧化物类矿物合占地壳总重量的90%以上,是构成地壳的主要造岩矿物。

就单种矿物来说,长石是地壳中最大量的矿物,其次是石英,二者都常见于各类岩石中。

其他主要的造岩矿物还有云母、方解石、辉石、角闪石、橄榄石等。

3、什么叫岩石?岩石可分为哪三类?①岩石是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产状的地质体。

主要由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集合而成的。

003地球的圈层结构答案版

003地球的圈层结构答案版

一是▁▁古登堡界面▁▁▁▁,它在地下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降低▁▁,横波▁▁▁完全消失▁▁。

3.地球内部结构: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可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图1.26所示:
4.它们的关系如课本P
22
①地壳的厚度不同,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33千米,大洋地壳薄,平均厚度为6千米,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

②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由和组成的复杂系统,其主要成分为氮和氧,它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水圈:由地表水体构成的的圈层,始终处于之中。

3.生物圈:是地表生物及其的总称。

其范围是指的底部、的全部和岩石圈的。

1.气体悬浮物
2.连续但不规则不间断的循环运动
3.生存环境大气圈水圈上部
【合作探究】
读地球内部的结构图,回答(1)~(3)题。

(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和B是_______,
A和B+C是_______,D是________,C+D+E是_______的
(3)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

(文末附答案)2022届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专项训练

(文末附答案)2022届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专项训练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2022届高中地理宇宙中的地球专项训练选择题1、当地时间2020年5月9日,日本樱岛火山爆发,喷出烟雾距火山口4200米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火山喷发会使大气中含有大量的火山灰,可能会导致()A.周边大范围地区温度升高B.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C.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2)有关岩浆所在圈层与地壳间界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界面为古登堡界面B.该界面的地下深度在海洋上较大C.该界面处只有地震波的纵波能够穿过D.地震波在该界面附近的传播速度自上而下明显加快2、图5为某地层剖面景观照片及相关地质年代资料。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对图中地层形成过程描述正确的是()A.地面沉降—沉积作用一地面抬升一水平挤压B.沉积作用一侵蚀作用一地面抬升—水平挤压C.水平挤压一侵蚀作用一地面沉降—沉积作用D.地面抬升一沉积作用一地面沉降一侵蚀作用(2)图中石炭纪地层()A.可能含有煤B.断层带明显C.火山遗迹多D.大理岩广布3、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升空。

3名航天员进驻天和核心舱,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科研项目。

2021年9月17日13时30分,神舟十二号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安全降落。

下图为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载人飞船发射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2)载人飞船发射时,纽约(西五区)华人观看电视直播的当地时间是()A.6月17日10时22分B.6月16日10时22分C.6月17日20时22分D.6月16日20时22分(3)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A.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南移动B.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变大C.酒泉日出旗杆影子朝向西南D.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逐日提前4、关于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正确叙述有()①地球上有大气,其它行星上没有②地球上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存在③地球上有昼夜交替现象④太阳与地球的距离适中是存在生命物质的重要基础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5、下图是一位驴友在阿根廷别德马(40°30'S,63°W)拍摄的日出景观图。

(新教材)课时分层作业3 地球的圈层结构—2020-2021学年中图版(2019)地理必修1

(新教材)课时分层作业3 地球的圈层结构—2020-2021学年中图版(2019)地理必修1

课时分层作业(三)(建议用时:45分钟)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

据此回答1~2题。

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 900 km深度处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这说明()A.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B.该深度上下层次的温度变化明显C.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D.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A.传递声音信号B.进行地质探矿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D.测量山峰的高度1.D 2.B[第1题,在不同物质组成的介质里,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其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物质,而纵波可通过固、液、气各态物质,因此,根据地下2 900 km处的波速变化可知,该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较大差异,2 900 km以下为非固态物质。

第2题,同理可知,如果地下某处存在矿产资源的话,那么它的物质组成肯定与周围地区有差异,地震波经过该处时,其波速会发生异常变化。

]埃塞俄比亚东北部阿法尔地区,自2005年有两座火山喷发后就形成了不到1千米的裂缝,但迄今裂缝全长已达60千米,最宽处8米,该地已经成为科学家们见证海洋形成的天然实验室。

据此完成3~4题。

3.阿法尔地区的裂缝形成于火山喷发之后,裂缝中的火山组成物质都来自地球内部的()A.地幔B.地核C.地壳D.岩石圈4.裂缝从1千米延长到60千米,非洲大陆也可能一分为二,这些直接改变的是地球圈层中的()A.岩石圈B.大气圈C.生物圈D.水圈3.A 4.A[第3题,火山喷发的物质主要是岩浆,其来自地幔顶部的软流层,且到达地表后温度降低,冷却形成岩石。

第4题,由材料可知,裂缝存在于地壳中,而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

]地球内部的结构,无法直接观察。

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地震波的研究。

图甲为地球内部圈层的部分示意图,图乙为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变化图。

读图,回答5~6题。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A.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B.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C.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答案】C【解析】地震波就是地震时发出的震波,它有横波和纵波两种,横波只能穿过固体物质,纵波却能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任一种物资中自由通行。

通过的物质密度大,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就快,物质密度小,传播速度就慢。

所以我们由地震波的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来划分地球的内部圈层。

故选C。

【考点】地球内部圈层点评: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掌握地震波的传播特点。

2.在地球内部圈层中,莫霍界面划分开的两上圈层是: ()A.岩石圈和地幔B.地壳和地幔C.地幔和地核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答案】B【解析】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界面。

故选B。

【考点】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点评: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界面,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识记地球内部圈层的界面。

3.地球内部三个圈层中,地幔位于:()A.莫霍界面以上,地面以下B.古登堡界面以上,地面以下C.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D.古登堡界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答案】C【解析】地幔与地壳的界面是莫霍界面,地幔和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

故选C。

【考点】地球的内部圈层点评: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位置,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识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4.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变化最大处是:A.莫霍界面B.地下1000千米处C.古登堡界面D.地下5000千米处【答案】C【解析】在古登堡界面处,横波突然消失,纵波波速明显下降,所以古登堡界面是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变化最大处。

故选C。

【考点】地震波点评:本题考查地震波在地球内部波速变化,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掌握纵波和横波在地球内部波速的变化规律。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外部圈层只有水圈和大气圈B.内部圈层有地壳、地幔和地核C.地表以下到地核温度逐渐下降D.地表以上到大气圈顶部温度逐渐上升【解析】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地表以下到地核温度总体是上升的;地表以上到大气圈顶部温度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但是内部圈层有地壳、地幔和地核;故选B。

速度增大纵波变慢横波消失说明莫霍界面和古登

速度增大纵波变慢横波消失说明莫霍界面和古登

水圈
岩石圈
练习题
1.地震发生时,坐在(震中上)湖中小船里的人(B ) A.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左右、前后摇晃 B.只感到上下颠簸 C.先感到左右、前后摇晃,后感到上下颠簸 D.只感到左右、前后摇晃
2.在莫霍界面以下(A ) A.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增加 B.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传播速度增加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下降 D.纵波传播速度增加,横波传播速度下
相 同
横波 (S波)
较 慢
物质性质 推测地球 只有固态 而变化 内部物质
的性质
垂 直
速度 33千米(大陆部分) 增大 处,莫霍界面
纵波变慢 2900千米处,古
横波消失
登堡界面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附近,地震波的波 速发生突然变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上下的物质性质发生了 变化,由此可将地球内部划分出若干个圈层
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
横波在地幔中可以传播,则可肯定地幔物质为固态, 而在地核中不能传播,则其物质可能为液态。
地壳 地幔 外地核(液) 内地核(固)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地壳的厚度与什 么有关? 2.软流层是不是液 态的? 3.岩石圈由哪些部 分组成? 4.岩石圈是不是整 体的一块?是否会 发生运动?
存环境的总称

是地球自然环境 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圈的水处于不间 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大气圈、水圈和岩 石圈互相渗透、互 相影响的结果
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 层 大 气
平流层
对流层
大气共分为哪几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
电 离 层
高 层 大 气
平流层
对流层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 电波,对无线电通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外部圈层由A、B、C、D四部分组成。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2.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包括地壳和地幔。

①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①位于软流层以上。

①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1.C2.B【分析】1.读图可知,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E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F为软流层以下的地幔部分,G为地核,D、E合为岩石圈。

地球外部圈层由A大气圈、B生物圈、C水圈三部分组成,A错误。

地球内部圈层由D地壳、E、F地幔、G地核组成,B错误。

A大气圈、B生物圈、C水圈、D、E岩石圈相互联系相C。

2.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①错误;岩石圈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位于软流层以上,①①正确;岩石圈在地球表面厚度不一,但不会缺失,①错误。

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组成。

读地质时期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A.总体比较寒冷B.总体比较湿润C.冷暖干湿交替D.温暖干旱明显4.在图示甲时期()A.被子植物繁盛B.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C.海平面高于现代D.水稻等农作物减产5.近一百年来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A.沿海岛屿面积增大B.各地降水增多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D.粮食增产【答案】3.D4.B5.C【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生代是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的时代,是恐龙的繁盛年代,中生代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恐龙时代。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图分析判断下题:【1】岩石圈的厚度: ()A.平均17千米B.大于地壳平均厚度C.小于地壳平均厚度D.约2900千米【答案】B【解析】岩石圈包括地壳层和上地幔顶部,地壳层平均厚度为17千米,地幔层是地壳以下2900千米;所以岩石圈的厚度大于地壳的平均厚度。

选B正确。

【2】结合上图,当某海域海底发生地震时,位于该海域的轮船将出现什么现象?且与图中表示的哪种波有关()A.只上下颠簸,横波B.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横波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纵波D.只上下颠簸,纵波【答案】D【解析】地震发生时产生横波和纵波,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液、气三态中传播。

海底发生地震,受纵波影响,轮船上下颠簸。

选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

2.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岩石圈位于A.①顶部和②的全部B.②全部C.①的全部和②顶部D.③的外部【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传播使得是不同的,故根据这一特点,将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它们的分界面分别是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纵波传播速度下降,横波消失),故结合图中地震波的波速变化,判断①地壳、②地幔;③地核,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圈层结构。

3.组成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A.岩石B.大气C.水体D.生物【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生物圈是由地球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圈层,它非常活跃,是极其特殊和重要的地理圈层。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圈层结构4.关于地壳和岩石圈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就是整个地壳B.岩石圈为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C.地壳和上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D.地壳为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岩石圈的厚度大于地壳【答案】D【解析】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范围比地壳大,A错。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九)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九)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九)综合题1、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

材料二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单位:兆焦/米2·年)。

材料三光伏电站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

光伏发电站设计与建设需综合考虑日照条件、土地和建筑条件、安装和运输条件等因素。

(1)大量燃烧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导致____的一个重要原因;地球上两次重要成煤时期是____,____。

(2)太阳辐射是地球____、____的主要能源;太阳辐射中辐射能力最强的是____。

(3)新疆虽然纬度较高,但却是我国光伏电站建设的理想地之一。

请简要说明新疆建设光伏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1) 全球变暖中生代古生代(2) 大气运动水循环可见光(3)新疆晴天多(降水少),可利用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多;新疆植被稀少、荒漠面积广,建设光伏电站占用耕地少。

解析:本题以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为背景,并结合相关材料,考查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及新疆开发太阳能条件的分析,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

(1)地球上的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后保存在在地层中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生代是蕨类植物繁盛时期,中生代是陆地裸子植物繁盛的时期,所以古生代和中生代地球上煤炭形成的两次重要时期。

但是,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成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原因。

(2)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体循环运动、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可见光区,约占50%。

(3)新疆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晴天多,雨天少,太阳辐射强,太阳能资源丰富;且新疆地区植被稀少,荒漠面积广大,可利用土地多,为太阳能资源的开发提供充足的土地。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

高一地理地球的圈层结构试题1.读图,回答问题:(10分)(1)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A+B是,A+B+C是,D是,C+D+E是的一部分。

(2)地震波在经过F时速度发生什么变化?【答案】(1)地壳岩石圈软流层上地幔(2)地震波(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解析】(1)根据图中地球内部圈层的位置及深度可判断其名称。

表层是地壳,深度为小于900千米是上地幔,上地幔的上部有软流层。

(2)F为莫霍界面,地震波(纵波和横波)经过时,传播速度明显加快。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2.印度尼西亚默拉皮火山2010年11月5日再次大规模喷发,科学家认为火山喷发的岩浆源于()A.地壳B.软流层C.下地幔D.地核【答案】B【解析】火山喷发的岩浆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地壳是由坚硬岩石组成,下地幔和地核不是岩浆的发源处。

选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

3.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A.华北平原B.青藏高原C.云贵高原D.塔里木盆地【答案】B【解析】地壳有两层组成,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地壳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且硅铝层是一不连续圈层。

A、B、C、D四处中青藏高原海拔最高,所以青藏高原处地壳最厚。

【考点】本题考查地壳内部圈层结构。

点评:本题属基础知识识记题,难度小。

学生熟练掌握地壳内部圈层结构即可轻松作答。

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圈层,从地心向地表依次为地核、地幔和地壳。

其中地壳是一个连续圈层,陆地部分较厚,海洋部分较薄;软流层位于地幔(圈层)的上部,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岩石圈是由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构成。

地核以古登堡面与地幔分界,分为内核和外核。

4.下列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岩石圈是地壳的一部分B.岩石圈是地幔的一部分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一部分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答案】C【解析】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故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岩石圈的具体范围,并注意岩石圈和地壳、地幔之间的关系即可判断。

地表形态及其形成

地表形态及其形成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部圈层:由表向里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出现在大陆地面以下平均33千米处,在莫霍面以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面:出现在地下2900千米处,在古登堡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地壳结构特点:1、地壳厚度不均:平均厚度约17千米,其中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可达65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6千米。

2、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上层为硅铝层,密度小;下层为硅镁层,密度大。

大陆地壳硅铝层和硅镁层均普遍存在,而海洋地壳中硅铝层很簿,甚至缺失。

地幔:在上地幔上部,大量集中于此的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释放出热量,形成异常高温,岩石软化,部分呈熔融状态,称软流层(圈)地核:外核可能是液态物质,是以铁、镍等元素组成的熔融体。

内核则是固体物质,刚性很强。

二、地表形态及其形成(一)地壳运动1、对地壳运动机制的解释——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建立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

(1)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水平移动(2)海底扩张学说证据:海底地层岩石的年龄从海岭到两侧由新到老对称分布海底地层岩石的年龄不超过2亿年海洋中最深的地方不在海洋中部,而在海洋边缘海底扩张学说主要观点:洋壳从海岭处不断生长并向两侧扩张,老的洋壳在海沟处俯冲入地幔而消失。

海底扩张的动力是地幔物质的热对流,洋脊是对流圈的上升处,海沟是对流圈的下降处。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①全球岩石圈分六大板块②由于海底扩张,板块在软流层之上滑动,滑动的结果是产生了大陆漂移现象③板块内部相对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运动的活跃地带④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张裂或碰撞,造就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火山带、地震带和高大山系的分布。

世界两大地震带:1.环太平洋地震带(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交界处)2.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太平洋西部深海沟、岛弧: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相撞科迪勒拉山系--北美洲部分: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相撞科迪勒拉山系--南美洲部分(安第斯山脉):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相撞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张裂(三)地壳运动的足迹——地质构造1、褶皱向斜★注意: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被破坏,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高中地理高效作业5地球的圈层结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地理高效作业5地球的圈层结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效作业5 [地球的圈层结构][A级新教材落实与巩固]一、选择题2020年3月23日,我国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发生里氏5.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B.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C.地球内部岩石发生断裂并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中D.将烈度相同的点连成封闭的曲线,称为等震线【解析】地球内部岩石发生断裂并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即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故C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2.受地震波的影响,地震时该地湖中的鱼会感受到( A )A.只上下颠簸B.只左右晃动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晃动D.先左右晃动,后上下颠簸【解析】纵波能在固体、液体和空气中传播,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因此湖中的鱼只能感受到纵波,即上下颠簸,A正确,B、C、D错误。

当地时间2015年1月8日17时,位于墨西哥西部的科利马火山再次喷发,火山灰烟柱高达2000米。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3~5题。

3.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A )A.地震波速度的变化B.温度的垂直变化C.内部压力的变化D.物质密度的变化【解析】人类利用地震波在通过不同介质时传播特征的不同进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4.火山喷发的物质主要来源于( A )A.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B.地壳上部C.下地幔D.地核【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山喷发的物质主要为岩浆,岩浆发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5.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大陆地壳较薄,大洋地壳较厚B.地壳是由岩石圈组成的C.图中①②③④组合为岩石圈D.图中④为软流层【解析】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故A项错误;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包括地壳及上地幔顶部,故B项错误;①②③组合为岩石圈,故C项错误;图中④位于地下深度80~400千米处,处于上地幔的上部,为软流层,故D项正确。

地理专题1(答案)

地理专题1(答案)

地理参考答案+解析专题一 地球仪和地图1.A 本题考查比例尺的概念、计算,比例尺的大小比较。

甲、乙两幅图,从图幅上看,图上距离相当,实际距离根据同一经线上,纬度每相差1︒,实际距离相差111km ,看得出同样的图上距离,乙图的实际距离大。

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同时比例尺是个等式,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所以,甲图的比例尺大。

同样的图幅面积,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际范围越小,表现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2.B 由图可知,A 地在37N ︒、27E ︒,B 地在60N ︒、160W︒,A 地在B 地的西南方。

3.C 若图为等温线图,则弯曲最大处温度比两侧低,可能是受地形影响,也可能是受沿岸寒流影响,还有可能是冬季风的影响,但主要原因应选C 。

4.D 若为等高线图,则②为山谷,①坡朝向东南。

5.B 若为我国东南某地,则①地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①处坡度大于②处,②处为山谷,①处马尾松长的比②地好。

6.B 若为等压线图,由等压线知识知①处应吹偏北风,③处在冷锋锋前,降水少。

该地受低压控制,以阴雨天气为主。

7.B 由图中剖面图所经城市可知该剖面大致沿13E ︒绘制。

8.C C 平原为波德平原,属于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9.D 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知,图中各点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一带,该处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故图中各点最可能表示近10年7级以上地震震中。

10.C 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为北半球亚热带低山、丘陵,可能会有茶园分布,故C 项正确。

①地附近河流流向为东北流向西南;④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④地为瀑布上游,不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

故A 、B 、D 三项错误。

11.A 根据图中等高线可以判定该考察路线最低点为右下角居民点(100~200米),最高点为④处附近(500~600米),计算可知高差为300~500米。

故A 项正确。

12.D 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和其各自的特征

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和其各自的特征

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和其各自的特征我们生活的地球,就像一个神秘的巨大球体,其内部结构复杂而又奇妙。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科学家们经过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依据一定的方法划分出了地球的内部圈层。

那么,这些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每个圈层又有着怎样独特的特征呢?要划分地球的内部圈层,主要依据是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地震波就像是地球内部的“使者”,能够传递地球内部的信息。

地震波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 波)。

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当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由于不同深度物质的性质不同,其传播速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在地下平均 33 千米处(大陆部分),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突然增加,这个不连续面被称为莫霍界面。

在地下约 2900 千米处,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被称为古登堡界面。

根据这两个不连续面,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

首先来说说地壳。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平均厚度约 17 千米,但在大陆和海洋地区有所不同。

大陆地壳的厚度较大,平均约 33千米,最厚的地方可达70 多千米。

大陆地壳的上部主要由花岗岩组成,被称为硅铝层;下部主要由玄武岩组成,被称为硅镁层。

海洋地壳的厚度较小,一般只有几千米,主要由玄武岩组成。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厚度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这也导致了地壳表面地形的多样化,如高山、平原、海洋等。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

地幔的厚度约2800 多千米,体积占地球总体积的 82%左右。

地幔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壳一起被称为岩石圈。

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古登堡界面以下到地心的部分就是地核。

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是液态的,可能是由铁、镍等金属元素组成的熔融态物质,由于外核不能传播横波,所以被认为是液态。

高考地理专题:地球的圈层结构(解析版)

高考地理专题:地球的圈层结构(解析版)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单选题1.软流层位于()A. 莫霍界面以上B. 上地幔上部C. 下地幔上部D. 古登堡界面以下2.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圈层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小的B. B圈层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没有影响C. 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一部分D. D圈层厚度均匀,是岩浆的发源地(2)在地震波传至①处时,最有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 纵波消失,横波变慢B. 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变慢C. 横波消失,纵波变慢D. 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加快3.岩石圈是指()A. 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B. 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C. 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匀的一层岩石D. 地壳和上地慢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4.如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右图完成下题.(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生物圈B.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C. E、F合为岩石圈D. 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2)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A. 软流层B. 下地幔C. 图中D层D. 图中G层(3)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正确叙述是()A. 沉积岩重熔再生形成变质岩B. 变质岩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C. 岩浆岩冷却凝固形成变质岩D. 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岩浆5.读“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可知()A. 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④是岩石圈B. ③是被陆地分割成的不连续的圈层C. 自然地理环境即组成地球的各圏层D. 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之间没有联系6.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下题.(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A. 由西向东逐渐增厚B. 由北向南逐渐增厚C. 由东向西逐渐增厚D. 由南向北逐渐增厚(2)图中M和N所位于的地形区分别是()A. 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B.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C. 黄土高原、汾河谷地D. 四川盆地、大别山区7.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圏层结构图(图),回答下题.(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A. ①圈层B. ②圈层C. ③圈层D. ④圈层(2)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 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 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D. 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3)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A. 华北平原B. 云贵高原C. 青藏高原D. 塔里木盆地(4)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A. 侵入岩B. 喷出岩C. 变质岩D. 沉积岩(5)由于火山喷发而形成于地表的岩石有()A. 玄武岩B. 石灰岩C. 花岗岩D. 大理岩8.左图表示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某种关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试牛刀
下列地点地壳最厚的地方是( A )
A、珠穆朗玛峰峰顶
B、 黄土高原 小贴士:
C、大西洋
地球海拔最高的地 方是珠穆朗玛峰峰
D、天山山脉 顶,海拔最低的地
方是太平洋里的马
里亚纳海沟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大气圈
• 定义:包围着地球的气体层,是由气体和 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和 氧。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础条件之一
波速变化
33千米处 莫霍界古面登堡面以下,
该面下,纵、横
介质为非(固大体陆 部分 ) 波速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 界面
2900千米处
在这里,纵波 速忽然下降, 横波完全消失
名称 范围
地壳
地表至 莫霍面
莫霍面 地幔 至古登
堡面
古登堡
地核 面至地 心
主要特点 ①主要由岩石组成 ②厚度不一,大陆厚,海洋薄 ①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②上地幔存在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 ③地壳与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 ①主要由铁、镍组成 ②外核可能为熔融状态;内核为固态金 属球 ③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
水圈
• 定义: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 不规则的圈层。包括海洋水、陆地水、 大气水和生物水
生物圈
• 定义: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 的上部。
探究活动(二)
• 地球外部圈层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请 举例说明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之间相互渗透, 相互影响,共同构成地球的外部圈层结 构。例子:水循环、植物光合作用等
地震波
什么是纵波?什么是横波?
纵波(P波) 地面上下振动,破坏力弱
横波(S波) 地面左右摇晃,破坏力强
地震波的特点
特点
分类
传播速度
所经物质 状态
共同点
横波 较 慢
固体
都随所 通过物
纵波
较快
固体、液 体
质的性 质而改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莫霍面
古登堡面
内核
两界面深度及地震波速变化比较表
不连续面
地下深度
岩石圈
名称 范围
地壳
地表至 莫霍面心
主要特点 ①主要由岩石组成 ②厚度不一,大陆厚,海洋薄 ①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②上地幔存在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 ③地壳与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 ①主要由铁、镍组成 ②外核可能为熔融状态;内核为固态金 属球 ③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
生物圈
A
B 大气圈
C 水圈
D 岩石圈
判断A、B、C、D各是什么圈层?
课堂总结
地壳和上 地幔顶部

内部圈层

地壳
软流层
地幔
上地幔
石 圈

下地幔

地核
外核 内核



大气圈 相互渗透
外部圈层
水圈
相互影响
生物圈
地球的结构
学习目标
• 了解地震波的概念、分类、特点 • 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界线、厚度、物质形
态及物质组成 • 了解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组成及其相
互关系
生活小知识:鸡蛋分几层?
蛋壳 蛋清
蛋黄
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
地壳
探究活动(一)
地幔
科学家如何划
分地球内部圈
地核
层,依据是什
么?
地震波
• 定义:地震发生时,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 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