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旅游产业用地规划若干问题论文
县域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存在的问题及路径选择——以蓬莱市为例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6/2019县域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存在的问题及路径选择——以蓬莱市为例滕向丽摘要: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游将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主导。
蓬莱市作为一个县级市、国内知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休闲度假游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短板、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游容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蓬莱市提出了优化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结构、完善休闲度假旅游服务要素、强化休闲度假旅游宣传效果、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发展环境等加快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休闲度假旅游;县域;旅游产品;略径作者简介:滕向丽,中共烟台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副教授(邮政编码264000)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19)06—0125—04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休闲游将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主导。
2013年国家出台了《国民休闲计划》(2013-2020年),预示着中国公民休闲度假旅游时代即将全面到来。
蓬莱市作为一个县级市、国内知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以“人间仙境”名闻于世。
近年来,蓬莱市围绕休闲度假游做了大量文章,酒庄游、乡村游等体验型休闲度假产品日益受到游客青睐。
但是,蓬莱休闲度假游的发展现状与其所具有的休闲资源禀赋仍不相匹配,与游客的休闲度假需求仍有较大差距,如何创新营销模式、强化监管,促进蓬莱休闲度假旅游的持续发展并最终将蓬莱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提升蓬莱整体旅游竞争力,需要深入思考谋划。
一、蓬莱市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存在的问题蓬莱市作为国内知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现实基础。
在当前旅游市场供需两方面的作用下,蓬莱市的休闲度假旅游产业正快速崛起,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短板1•基础设施缺位。
主要表现在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配套功能不完善。
旅游用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与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势头相比有些滞后。
受用地指标限制,许多规划的旅游项目因无法获得土地指标而无法开工,“有项目、有资金、缺土地、难落实”的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制约了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
□成英文张辉随着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日益增长的旅游产业用地需求与有限的建设用地指标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引起了一系列违规、违法的旅游项目用地现象。
同时,现有的土地管理制度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不利于旅游用地的开发和管理。
为了能够更好地运用土地政策工具,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引导,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本文对当前旅游用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集中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一、旅游用地的概念我国目前法律法规中还没有对旅游用地作出一个明确解释规定。
《土地管理法》中只提到建设用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公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但对于什么是“旅游用地”没有明确指出。
国土、建设等部门对旅游用地都有其各自的内部分类体系,这些分类相互矛盾、重叠,造成各部门直接沟通不便,不利于旅游用地的开发和管理。
我们认为,旅游用地是指主要为旅游产品及其配套服务设施提供空间支撑的用地,其权属性质可以为国有,也可以为集体所有,其土地利用类型可以是建设用地、农用地或未利用地,亦可为任何两种或三种的混合用地。
在城市,按照2002年7月1日起施行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中的规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出让。
”旅游用地是我国建设用地中与商业、娱乐等并列的营利性较强的用地。
一般采用招标、拍卖或挂牌等竞争方式有偿取得。
按照这个规定,城市旅游企业取得旅游用地,程序和手续都合法,不存在太大问题。
问题较多的主要是郊区及农村旅游用地。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国民休闲旅游需求的暴增,沿大城市周边出现了许多凭借乡村农用地的休闲农场及观光农园,以及诸多高尔夫球场、滑雪场、度假村、主题公园等商业性休闲度假旅游设施。
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论文
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论文一、仍需完善的问题及对策虽然目前西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开发出了多个具有高知名度的文化旅游景区及产品,但是不能否认,其中也有一些不足亟待进一步完善。
(一)仍需完善的问题1.旅游商品地地域特色不足。
游客选择到某个旅游景点旅游,或多或少都希望带回一些旅游地特色商品,而结合本地特有的文化元素的旅游纪念商品更能吸引游客注意,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促进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经营。
而目前,西充的旅游商品品种较多,但是多为其他旅游景点常见的品种,或是保存时间有限的农副产品,而彰显西充地域特色化商品为数不多,不能更好的吸引游客的注意,刺激他们的购买欲望。
2.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度不够。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西充拥有众多得天独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特色产品,比如祥龙乡板凳龙,西充剪纸等等。
但长久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市场化的程度不够,这些带有厚重文化历史感的产品,与西充文化旅游市场的结合度不高,欠缺一定的市场开发力度,所发挥的旅游市场效应远未达到规模。
3.旅游市场定位不够明确。
由于人们知识结构以及兴趣爱好的不同,他们对所需旅游产品都带有一定的选择性,即前来旅游的人群对旅游市场的选择,比如年轻人比较喜欢具有新颖刺激、特色明显的旅游产品项目,而年纪大的游客往往偏好自然风景优美,人文色彩浓厚的景区。
因此,对于旅游市场的准确定位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西充文化旅游项目多,但是定位较模糊还不够明确。
4.旅游市场的创新参与度不够。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旅游市场要发展,必须依靠加大创新力度。
西充县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力度大,微电影基地、多扶古镇、张澜故居等也已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创新程度不高,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区别度不高,仍然停留在初级景区建设方面。
5.营销理念、营销方式、营销渠道上针对性不强,与其他县市区旅游景点的合作意识不突出。
目前西充的游客来源以西充周边地区为主,旅游线路多为短途旅游以及家庭休闲度假游,宣传营销范围广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市县级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的若干问题浅析
重 庆科 技 学 院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 2 8 第3 0 年 期 0
J ra o C ogi n esyo c neadT cnl ySc lSi csE io) N . 20 o nl f hnq g U i rt f i c n eho g(oi c ne dtn o3 0 8 u n v i S e o a e i
安排 的战 略 性 规 划 。 政 府 加 强旅 游 管理 , 是 促进 资 源 可持 续 利 用 和 调 控 资 源 配 置 的 重要 手段 。 关 键 词 : 游发 展 总 体 规 划 : 游 规 划 修 编 : 旅 旅 市县 级 中 图分 类 号 : 5 21 F9。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 1 9 ( o 8 0 — 1 6 0 17 — 9 9 2 0 )2 0 0 — 3
作者简介 : 叶新 才(9 0 ) 男 , 西 全 南人 , 17- , 江 华侨 大 学( 建 泉 州 32 2 ) - 学 院讲 师 , 读 博 士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 事 福 6 0 1 ̄ 游 在 研 从
旅 游 资 源 开发 与环 境 保 护 方 面 的 。 收 稿 日期 :0 7 0 — 0 20 - 6 2
市县级旅游发展 总体规划修鳊 的若干问题 浅析
叶新 才 , 芳 王
摘 要 : 市 县 级 旅 游 发 展 总 体 规 划 修 编 的 背 景 、 则 和 有 关 问题 进 行 探 讨 ; 出旅 游发 展 总体 规 划是 在较 长 的 规 划 时 对 原 指
期 内 , 据 当地 自然 和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以及 国 民经 济 发 展 的 要 求 。 旅 游 业 发 展 目标 、 素 结 构 与 时 空 间布 局 所 做 的 总 体 根 对 要
旅游规划论文:盱眙县旅游业规划报告
旅游规划论文:盱眙县旅游业规划报告摘要:本文就盱眙县旅游业规划作出报告,首先从目标规划和发展战略进行了设想,其次对当地旅游资源进行客观评价,再次对当地旅游市场和营销进行浅析,并做了swot 分析。
最后进行旅游形象和主题定位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旅游规划 swot分析旅游资源一、规划目标与发展战略目标1:使旅游成为改善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手段衡量旅游业开发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够为城市带来财富和经济繁荣,使盱眙县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受益者的同时又不会营影响到未来自然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目标2:提供令游人难忘的旅游体验盱眙这方面有巨大的潜力,关键要把重点放在如何提供独特、地道的旅游体验而并非中间服务。
这就意味着要努力做到盱眙旅游产品的多样化、特色化和差异化,尤其是要满足游客对户外活动、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以及浑然天成的人文自然景观以及综合性休闲空间等方面的需要。
目标3:把提升竞争力作为最基本的目标这一目标是为了更好地确保旅游活动在时间上是可持续的,并能够保持盱眙旅游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它能够使一个目的地对投资者、工作者和当地居民都有吸引力。
因为投资的高回报和员工的高待遇同时会增加当地经济繁荣和对未来的信心。
目标4:需求状况的升级和改善需求状况设计到消费者动机、需要和期望,以及消费者对服务、基础设施、设备、景点和旅游体验等方面需要的成熟水平。
盱眙首先应该集中精力增加需求量,然后再使需求走向成熟。
二、旅游市场分析与营销盱眙的旅游市场主要是休闲旅游市场。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城市压力大,很容易就会往周边城市或者偏远的小城市去寻求放松和解压。
盱眙有南京这个大城市作为客源腹地的同时,更由于目前“明代第一陵”与“盱眙龙虾节”吸引外地游客的慕名而来。
盱眙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结合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的同时,以综合文化休闲作辅助,将游客最大程度满足并产生经济效益,同时不损坏历史文化效益。
三、旅游发展swot分析(一)优势:在苏北市场的强定位:仅从明代第一陵方面盱眙是苏北历史上的独一无二的地方。
县级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年10月下半月刊城市旅游规划县级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阳庆县级旅游产业是一个地区乃至省区旅游产业的基本单元,是其所在地区或省区旅游产业发展程度的风向标。
大力发展县级旅游产业,成为诸多依托发展旅游产业以实现区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地区或省区的必然选择,县级旅游管理部门也随即化身成为发展区域经济的急先锋、领头羊。
然而,经过多年发展,在许多旅游资源禀赋十分丰厚的县(区),旅游产业仍处于原始开发、粗放经营阶段。
那么,县级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哪些问题,又有哪些对策呢?本文拟通过对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的旅游发展模式的研究,提出对县(区)级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希望能抛砖引玉,提供一些参考。
在各地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浪潮中,催生了许多县级旅游管理部门,有些县市的旅游管理部门实行独立办公,有些县市的旅游管理部门则是与文化、文物、体育或其他部门合署办公。
无论以哪种形式存在的县级旅游管理部门,都对发展当地旅游产业都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旅游产业的发展又促进旅游管理部门优化政风行风,提高工作效率,两者互为作用。
随着广大民众对旅游的认识普遍提高,进入旅游行业发展的各类市场主体也日趋增多,如何进一步做好对众多介入旅游行业的各类市场主体的引导、管理工作,促进县域旅游产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快速发展,成为县级旅游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
一、县级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管理体制问题关于旅游管理体制的问题其实在全球各个地区都有存在,而这个问题目前在我国可能更为突出。
在我国,由于受到当地当时旅游经济较低的发展程度的影响,市、县两级旅游管理部门多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这种管理体制对旅游经济的初期发展曾经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在旅游业初始发展阶段,受政府部门倡导,社会旅游活动日渐活跃,一些服务性质的企业逐步介入大众旅游接待,从而变身成为旅游企业,这些企业在创立之初或在其日常经营过程中,没有受到也不受旅游管理部门的扶持、管控或约束,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与旅游管理部门没有直接的隶属隶管关系。
旅游规划用地问题与用地创新
旅游规划用地问题与用地创新作者:徐爱心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1期关键词:旅游;规划用地;问题;创新1、旅游用地概念与内涵旅游用地是土地利用的一种新方式,就其定义而言,在研究和管理上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基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检索结果,不同学者从各自研究的角度和领域对旅游用地提出了若干定义,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2种观点:①从狭义上来讲,认为旅游用地就是风景区内的所有土地。
这一观点基于土地开发的主要功能,对土地利用有明确的指向性,但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用地的内涵和外延已经突破了风景区的概念,且不仅仅局限于建设用地的范畴。
②从广义上来讲,即从综合、系统的角度认为旅游用地就是满足旅游需求、与旅游业态相关的所有土地的总和。
虽然这一观点跳出了狭义思维,但却难以与目前我国的土地管理分类体系相衔接、对应,不利于新常态下土地分类管理和旅游业发展。
基于此,迫切需要提出适合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的旅游用地概念2、旅游用地的创新对策2.1探索设立旅游规划建设专项用地标准在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前提下,尽早明确旅游规划建设专项用地标准或管理办法,这是保障旅游用地分类清晰、实操有效的前提。
建议以市场/用户为导向,将旅游用地分为自然旅游用地、文化旅游用地、度假旅游用地和乡村旅游用地等4个大类,根据每个大类相关的典型旅游活动和旅游场所,针对性划分旅游用地小类。
2.2以“点状供地”解决根本“痛点”由“块状供地”转为“点状供地”是解决旅游用地问题的合理且关键选择。
一方面,旅游项目开发大多依托自然条件良好的山地、森林、水体环境,其建设本身并不过多依赖项目内部的景观建设。
由此,其内的道路、水体、绿地等类型用地都可以设定为租赁供地方式,而景区内具备游赏功能的道路甚至可以划归A2文化设施用地,采取划拨供地方式。
尽管划拨用地不能计入业主资产,但仍会给旅游项目成本和品质带来支持。
另一方面,点状供地是用建筑实际占地面积来核算用地指标,即以基地面积核算真正的用地指标,再根据土地价值核算土地价格,这样用地成本会降低很多倍。
旅游型村落土地开发的模式问题及对策研究
旅游型村落土地开发的模式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型村落土地开发成为一种热门的经济模式。
许多乡村地区都希望通过旅游开发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在实践中却遇到了许多问题。
本文将从土地开发模式问题和相应的对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以期为旅游型村落土地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一、土地开发模式问题1.资源浪费。
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因为过度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导致土地资源的消耗和破坏,甚至引发自然灾害。
2.缺乏规划。
一些地方在进行土地开发时没有进行顾全大局的规划,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景观破坏等问题。
3.短期行为。
由于一些地方的发展思路过于短视,追求眼前利益,往往会忽视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方向,造成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4.产业单一。
有些地方在进行土地开发时只重视旅游业,而忽视了当地的其他产业,造成了当地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5.管理薄弱。
一些地方在旅游型村落土地开发过程中存在着管理不善、监管不力等问题,使得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得不到保障。
二、对策研究1.加强规划管理。
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入规划设计的理念,进行科学规划和精细管理,保护好土地资源,避免资源浪费。
2.科学合理利用。
在进行土地开发时,应该注重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推动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3.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土地开发时,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促进当地的文化传承和自然生态的保护,防止短期行为导致的资源过度开发。
4.强化监管力度。
在土地开发过程中,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土地开发行为,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5.多方合作,共同发展。
在进行土地开发时,应该积极引入各方的合作,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等,形成共建共享的合作模式,推动土地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旅游型村落土地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引入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我国县域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李军
摘要:我国县域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着缺乏科学规划、县域旅游形象定位不当,追求短期利益、破坏区域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短缺、整体经营管理与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
解决以上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县域旅游发展的科学规划,加大旅游人才的引进与培训力度,从旅游产业格局和比较优势角度出发制定县域旅游的整体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县域旅游;旅游规划;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7-0182-02收稿日期:2007-04-02作者简介:李军(1969-),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研究生,从事农林经济管理和旅游管理研究。
我国县域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李军(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28)国家旅游局提供的资料表明,全国共有近2000个行政县(区)正在以各种方式加快经济与社会发展,其中,相当一部分县区在旅游业发展方面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和丰富的特色,涌现出一批发展水平领先、旅游景区颇具知名度的县区。
但与此同时,我国在县域旅游的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旅游规划的问题却普遍存在。
已编制和正在编制的规划存在着明显的旅游主题空洞无味,目标市场简单,开发项目雷同等问题。
因此,认真研究县域旅游规划中的理论问题,制定科学、可操作性的发展对策,对于保障县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1.缺乏科学规划,县域旅游形象定位不当我国很多地方在发展旅游业中只靠领导的主观愿望进行了开发建设,没有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编制工作。
有些有规划的也不系统、不配套,如有建设规划而无发展规划,有综合规划而无项目规划,有资源开发规划而缺少产品、市场开发规划。
盲目实施不仅破坏了环境的自然美和和谐美,而且使部分具有较高价值的资源受到破坏。
有些地方的规划脱离实际,论证不充分,有求“高”、求“洋”、求“奇”等现象。
旅游形象是指旅游目的地包括其旅游活动、旅游产品及服务等在人们心目中形成的总体印象。
浅谈旅游用地问题及相关保障措施
浅谈旅游用地问题及相关保障措施摘要:全域旅游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旅游消费由“观光旅游时代”进入了“休闲和度假时代”。
近年,休闲度假旅游需求催生了用地的大规模增长,用地保障成为了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本文在分析旅游用地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政策文件,借鉴其他地区做法,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旅游用地保障措施。
关键词:旅游用地;问题;保障措施一、当前旅游用地普遍存在的问题1.1旅游用地分类不明确、管理困难目前旅游用地的定义、内涵均无统一明确的界定,现行的旅游用地规划管理和审批依据主要为《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归属于建设用地下的中类“H9-其他建设用地”,并列于H1-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无更细化分类。
因暂无无统一的旅游用地细分标准,实际管理中,有按“风景名胜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其他商服用地”等出让,也有参照城市建设用地分类的标准,按“商业、居住、娱乐康体、交通场站用地”进行出让,标准不一,管理较为混乱。
而旅游用地较为综合,涉及的用地类别主要为;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S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G绿地与广场用地、R居住用地等5大类。
缺乏统一标准作为指导,导致主管部门对用地出让、项目审批及地块内建设内容的管控、监督等管理方面困难重重,问题日益凸显。
1.2旅游用地获取经济和时间成本高旅游业具有投资大、风险大、收益慢的特点,传统的“块状供地”可能导致相应的征地甚至达到数千亩,土地成本翻倍。
在现行城镇基准地价体系中,并没有专门设置旅游用地类型,不能对旅游用地作出准确客观的评价,各地多参照城市商服用地进行评估出让,导致价格较高,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供地规模大、基准地价高,导致了旅游用地获取的经济成本较高。
地方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指标有限,规划调整、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等审批程序烦琐、周期长,造成企业用地获取的时间成本过高。
同时也延误了投资的时机和降低了企业投资热情。
旅游产业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中用地供需研究——以丽江市玉龙县为例
�
由于旅游用地的复合性, 学术界以及国土管理部门 尚没有专门的旅游产业用地分类, 此次旅游产业土地利 用规划在规划体系中属于专项规划 , 是为了解决旅游产 业用地问题而专门编制的一项规划 , 它具有针对性和专 一性, 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深入和补充� 考虑到旅游 产业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性, 在对用地供需的研究中土地利用分类采用规划用途分类 标准�
资源, 即玉龙山� 老君山 � 白沙黄山文化带� 拉市海� 金沙 江沿线 旅游资 源� 东巴 文化 等, 旅游 资源 优势 非常 突 出
[2 ]
� 玉龙县现有旅游产业用地面积 467 34.32 h m 2 , 其
2 2
91 73. 88 h m 2 , 中农 用 地 2 占 旅游 产 业用 地面 积 的 62.4 3 % ; 建设用地 1 12 1.7 7 h m , 占旅游产业用地面积的 2.40% ; 其他土地 16438.67 h m , 占旅游产业用地面积的 35.1 7% �
表1
年份 2 001 2 002 2 003 2 004 2 005 2 006
客数量� 旅游产业用地的需求数量一般取决于旅游地的日 最大游客数� 游客容量以及日平均接待游客轮次数, 于是 有公式: ( 2)
2
� � , S= A D / R 1 06 并充分听取了玉龙县相关部门的意见 最终确定在此规
2
研究区概况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 以下简称玉龙县 ) 位于云南省
4 67 34.32 h m 2, 本 轮 规 划期 末, 旅 游 用 地面 积 将 达 到 54 42 6.99 h m � 3.2.2 平均增长率法预测
40旅游业用地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旅游业用地管理的问题与对策默认分类 2010-02-25 17:00:21 阅读3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摘要:地处三峡南岸、湘鄂边界的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生态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但在目前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土地规划编制落后、用地管理不力、原始的土家风情正在加快消失的问题。
对此,需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加强对全县旅游资源的统一规划与监督管理,减少对耕地的占用,保护好重点旅游资源。
关键词:旅游用地开发管理对策建议湖北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旅游业发展迅猛,从产值上看已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石油和钢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家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投资加强,并逐步推出了一些国家级度假区、旅游城市和风景区。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五日工作制及国庆、五一等长假的实行,特别是从2008年起清明和端午“小长假”的实行,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兴旺。
良好的旅游环境是旅游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本文以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为例,拟就发展生态旅游中的有关用地问题做一些简要阐述,抛砖引玉。
一、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地处三峡南岸、湘鄂边界的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占地面积2372平方公里,辖5镇3乡、108村,总人口21万。
这里生态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奇特多变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众多独具魅力的自然山水奇观,峰峦峡谷中珍藏着古老稀有的原始森林。
这里有奇峰异景、风光秀丽、自然天成的柴埠溪国家级森林公园,被誉为长江三峡后花园的国家4A级景区,集奇山、秀水、怪石、幽洞于一体,鬼斧神工,风光迷人;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动植物基因库”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河原始森林,保存着一亿三千万年前的稀有珍贵树种群落,被誉为中国“活化石”;渔洋河中的红娃娃鱼(大鲵),堪称世界一绝。
还有遍布全境的天然溶洞,长生洞溶洞群被国际洞穴组织誉为“溶洞王国”;神秘莫测的暑天冰穴,盛夏冰冻三尺,堪称天下一绝;以及海市蜃楼般的林海佛光,形态万千的峡江奇石。
正定旅游产业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分析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伴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旅游业面临着无限的发展与机遇,世界旅游业公认未来几年内中国的旅游业将进入爆发性增长阶段。
我国国内旅游业迅速发展,尽管相关部门正在加快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完善相关服务设施,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国内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短线旅游的持续升温,中小型旅游城市正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但是旅游业发展状况的不平衡同样给这些中小型旅游城市带了负面影响。
许春晓在《欠发达地区周末度假旅游初步研究》中提到,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吃、住、行、游、娱、购六要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旅游设施服务上投资较少,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
景区内各种设施落后,存在着多种弊端。
为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我国采取了“中度开放、高度保护、鼓励参与”的政策。
但是,旅游业能否高度发展,关键在于旅游地区是否有足够的特色来吸引游客的到来。
在客流量充足的情况下,相关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不少地区盲目追求旅游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直接或者间接的破坏了当地的旅游资源,造成了客流量的流失,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致使地区旅游产业衰落。
一个旅游城市能否吸引游客主要取决于当地的政策和宣传的力度,重视旅游宣传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而相关的保护和鼓励政策是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关于宣传方式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方法,但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地方政府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要给予旅游产业充足的资金支持。
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作为第三产业的主力军,旅游业便伴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表现出日趋重要的贡献力量,其作用主要表现在:(1)提供就业机会,扩大就业需求。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作为扩大就业重要渠道的旅游业,到2015年,就业规模将从目前的6000万人增加到1亿人左右。
此外,旅游业还具有就业的“乘数效应”,据测算,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个就业机会,中国旅游业在吸收剩余劳动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06.旅游用地的问题及优化建议研究 ——以山东省长岛县为例
旅游用地的问题及优化建议研究——以山东省长岛县为例郭萌萌,赵孟千,徐锋摘要:随着旅游产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城市在编制总体规划时引入了“旅游用地”的概念。
但旅游用地由于性质存在争议,并且存在拿地不规范、用途不明确与落地难保证等问题。
文章从旅游用地的概念发出,深层次探讨了其出现的原因,针对其现存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
结合山东省长岛县的实际案例,探讨了增加旅游用地的必要性,以及旅游用地的类别和实施落地等问题,旨在实现旅游用地的规范化。
关键词:旅游用地,土地使用,总体规划,长岛我国对于旅游用地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且对此研究大多集中于旅游、土地等相关领域当中,在城市规划中涉及不多[1]。
主要原因是旅游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当中的一个专项规划,只需要从宏观上对城市旅游的类型、策略与布局等提出控制。
进入21世纪,在旅游业的兴起与城市本身差异化的发展诉求的双重推动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其总体规划中提出“旅游用地”的概念。
但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体系当中并没有明确界定旅游用地的概念,并且涉及土地、建设和旅游等多个部门,权责划分不清晰,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结合山东省长岛县的实际案例,对旅游用地的概念、出现原因、存在问题以及优化措施等方面进行重新认识。
以期协调部门关系,优化城市用地分类,实现城市土地合理、高效的使用。
1旅游用地的概念及出现原因1.1旅游用地的概念目前国内学者对于旅游用地的定义是从广义与狭义两方面进行解释的。
广义上,旅游用地即为旅游业用地,泛指能为旅游者提供游览、观赏、度假和疗养等休闲活动的用地[2];从狭义的角度来说,依托于度假区或旅游景点,以游客为接待服务对象,提供如餐饮、娱乐、休闲和度假疗养等旅游服务的用地,可以称之为旅游用地[3]。
从旅游用地的本质来看,旅游用地是一种旅游吸引能力与旅游接待能力的统一,是旅游要素与城市服务结合的有机体。
1.2旅游用地出现原因旅游业被作为朝阳产业与无烟产业,得到了国家与政府的大力支持,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旅游业现已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浅析旅游项目规划的用地问题
浅析旅游项目规划的用地问题第一篇:浅析旅游项目规划的用地问题浅析旅游项目规划的用地问题——以农业观光旅游开发为例针对目前旅游项目规划开发的用地问题,明确的政策要求,紧跟政策导向进行开发建设才能少走弯路,创造旅游开发的最大价值。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是专业的旅游规划设计机构,在对农村的土地发展旅游方面,专家们有自己的妙招。
专家以农业观光旅游开发为例说明该如何使用土地政策达到旅游项目规划用地的合理性。
首先明确用地概念,服务休闲型设施农业指依托农产品型设施农业建立起来的,主要供外来游客进行观光、采摘、休闲度假等为主的示范农业。
此类项目开发用地涉及的设施农业用地是指发展设施农业使用的土地,根据用途分为农业生产用地和附属设施用地。
农业生产用地指直接用于种植、养殖,提供初级农副产品的土地。
附属设施用地是指为了保证设施农业项目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为农业生产用地服务配备的一定比例的附属设施配套用地,分为附属设施农用地和附属设施建设用地。
附属设施农用地指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田间道路、地面未固化的建筑(构筑)物等附属设施用地。
附属设施建设用地指用于农产品加工、交易、研发及餐饮、住宿、会议等配套设施用地。
在以农业为依托的休闲观光项目以及各类农业园区,涉及建设永久性餐饮、住宿、会议、大型停车场、工厂化农产品加工、中高档展销等的用地,不属于设施农用地范围,按非农建设用地管理。
确需建设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附属设施建设用地禁止单独出租、转让等,不能随意改变用途,禁止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
明确了项目开发占地的属性后,就要针对以上属性关注国土部门颁发的相应法规,批文,随时掌握国家在政策上的新导向,同时也要关注地方在开发用地上的新政策,在服从政策法规的同时抓住政策法规上的惠民政策,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
2009年国土资源部又出台了《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9]27号),对设施农用地及其附属用地的归类、适用政策和审批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和简化。
旅游用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
旅游用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与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势头相比有些滞后。
受用地指标限制,许多规划的旅游项目因无法获得土地指标而无法开工,“有项目、有资金、缺土地、难落实”的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制约了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
□成英文张辉随着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日益增长的旅游产业用地需求与有限的建设用地指标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引起了一系列违规、违法的旅游项目用地现象。
同时,现有的土地管理制度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不利于旅游用地的开发和管理。
为了能够更好地运用土地政策工具,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引导,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本文对当前旅游用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集中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一、旅游用地的概念我国目前法律法规中还没有对旅游用地作出一个明确解释规定。
《土地管理法》中只提到建设用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公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但对于什么是“旅游用地”没有明确指出。
国土、建设等部门对旅游用地都有其各自的内部分类体系,这些分类相互矛盾、重叠,造成各部门直接沟通不便,不利于旅游用地的开发和管理。
我们认为,旅游用地是指主要为旅游产品及其配套服务设施提供空间支撑的用地,其权属性质可以为国有,也可以为集体所有,其土地利用类型可以是建设用地、农用地或未利用地,亦可为任何两种或三种的混合用地。
在城市,按照2002年7月1日起施行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中的规定,“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方式出让。
”旅游用地是我国建设用地中与商业、娱乐等并列的营利性较强的用地。
一般采用招标、拍卖或挂牌等竞争方式有偿取得。
按照这个规定,城市旅游企业取得旅游用地,程序和手续都合法,不存在太大问题。
问题较多的主要是郊区及农村旅游用地。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国民休闲旅游需求的暴增,沿大城市周边出现了许多凭借乡村农用地的休闲农场及观光农园,以及诸多高尔夫球场、滑雪场、度假村、主题公园等商业性休闲度假旅游设施。
旅游规划用地问题与用地策略
旅游规划用地问题与用地策略发布时间:2021-09-10T06:37:00.547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12期第4月作者:徐之雄[导读]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旅游业快速发展。
不过在其前行中,因为土地资源管徐之雄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广西南宁 530012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旅游业快速发展。
不过在其前行中,因为土地资源管理体系不健全,使得相关工作落实中存在诸多问题,带来了较大的资源浪费。
鉴于此,就要针对现存用地问题展开探讨分析,给出专业的解决方案,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就对旅游规划用地问题及策略加以分析说明,以供参考。
关键词:旅游规划;用地问题;用地策略;为解决城乡不平衡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下,有必要加大旅游业研究力度,尤其要做好旅游用地规划工作的分析和处理,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实现资源的科学利用和配置,带动乡村产业创新优化。
这样不仅能够解决乡村发展中现存问题,改善民众生活,还能对现有土地资源实行科学的管理和配置。
1旅游产业用地规划旅游用地又被称之为旅游业用地,是支持旅游业发展,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疗养、观赏、参观、探险等活动的重要场所。
旅游用地要求具备复合性、综合性功能,以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
而旅游业用地规划是按照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对所需土地资源实行规划的重要手段,是在统筹发展角度基础上,对旅游产业用地结构及布局实行优化处理,科学管控功能分区,实现集群发展和集约规划目标。
同时也是对现有土地资源及劣质山地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的重要举措,是将资源保护与旅游产业结合发展的重要依据。
在研究旅游产业用地规划时,应将农村土地专用与征收管理这两方面工作结合起来,为旅游产业前行提供助力。
此外,旅游产业用地规划工作的落实能够增加现有土地资源利用率,完善土地资源监管机制,为旅游业发展、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旅游产业用地规划目标为,在保护耕地及农田的前提下,对现有土地资源加以整合,参照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化分和利用,并结合实际情况,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现有产业结构,打造新兴产业体系。
浅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旅游用地问题
2 土地 利用 规划和 旅游 规划 的不协 调 问题
21 规 划 空 间模 糊 不 清 .
当前 我 国大多数 旅游景 区一 般都 没有对 旅游 用地 的边
划分 与争地 矛盾 , 需要 科学 的规划 配置 土地 资源 。
22 规 划 地 位 高 低 不 同 .
由于 我 国土地 利 用规 划工 作 开展 得 比旅 游 规划 早 , 加
之 宣传 也更 加广 泛 和深入 , 各级 政府 已经接 受 了土地 利用 规 划 的作 用 和 重要 性 。 时 , 同 《土地 管 理 法 》 的颁 布 也 使 土 地 利用 规划 法制 化 。 就使 相 当一部 分 人认 为土 地利 用 规 这
界做 明确 的 界定 , 是把 该地 区 的所 有土 地认 为是 旅 游用 而
地 , 势 必 和土 地 利 用规 划 所 规划 的空 间相 重 合 , i大 这 给 产业 协 调 发展 带 来难 题 。 内蒙古 的呼 伦 贝尔 大 草原 , 如 其 传统 是 以草地 为 主土地 类 型 , 土地 结 构单 一 。 当前 , 着人 随 们生 活水 平 的不 断提 高 , 发展 旅 游业 已成 为 当地 的支 柱产
划 比旅 游规 划更 权威 。 这种 认识 必 然导 致土 地利 用 规划 在 与 其他 规划 协 调时处 于支 配地 位 , 可能 对旅 游规 划 的制 定 和 推行造 成一定 的影 响 。
23 规 划 的 目标 行政机 关 的审 批权 限 , 加 了审 增
业 之一 , 本身 无 可 厚非 , 而 发展 畜 牧 和旅 游 用 地存 在 这 然
县级旅游产业用地规划若干问题初探
县级旅游产业用地规划若干问题初探旅游产业用地规划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除需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外,还需要体现其专项规划的特点。
而县级旅游产业用地规划是具有具体操作性的实施性规划。
本文在介绍旅游产业用地规划的编制背景、目标及任务基础上,阐明了旅游产业用地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方案编制与成果要求,并针对旅游产业用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旅游用地管理模式和规划实施保障等县级旅游产业用地规划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标签旅游产业用地;专项规划;县级1 引言土地利用专项规划,通常是指针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整治和管理中的某一方面问题而进行的专门性规划。
它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控制下进行的,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进一步深化、细化和补充,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1]。
到2011年1月为止,云南省州(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在此情况下,云南省作为一个拥有丰厚的自然地理景观、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人文风情等资源的旅游省份,适时编制旅游产业用地专项规划,探索这一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对于促进重点产业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家尚未制定统一的旅游用地规划编制技术规程。
而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是统筹所辖县域内特定某一段时期内土地利用的实施性规划,具有较强实际性和操作性。
鉴此,本文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完成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县级旅游产业用地规划的目标、任务、主要思路和内容,并就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旅游用地管理模式和规划实施保障等等县级旅游产业用地规划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2 旅游产业用地规划的编制背景、目标及任务随着国家把旅游业作为重要的产业来培育,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在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扩大内需、增加就业、财政贡献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现。
凉城县旅游用地管理研究
凉城县旅游用地管理研究
改革开放后的良好经济形势和社会环境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目前随着旅游经济的高速发展,旅游用地资源的紧缺越来Βιβλιοθήκη 严重,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旅游用地问题。
为保证旅游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必须对旅游用地管理进行系统研究。凉城县是内蒙古自治区级贫困县,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优势,以旅游兴县带动全县的经济增长是凉城县政府的战略目标。
在此过程中,发现了凉城县旅游用地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经过分析研究总结了这些问题的成因所在,进而提出了以凉城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凉城县政府为主导、结合旅游用地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凉城县旅游用地管理的具体实施办法、根据本地旅游用地资源的特性进行用途划分和功能分区,编制各旅游片区的专项用地规划,同时在土地流转为旅游用地的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措施切实保护失地农民的利益,在此过程中也要平衡旅游用地开发中各利益主体的权益,这也对政府相关部门的执政能力提出改进要求。最后,希望通过本文对凉城县旅游用地管理的研究能够为凉城县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建议,为凉城县旅游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贡献一点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县级旅游产业用地规划若干问题初探【摘要】旅游产业用地规划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除需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外,还需要体现其专项规划的特点。
而县级旅游产业用地规划是具有具体操作性的实施性规划。
本文在介绍旅游产业用地规划的编制背景、目标及任务基础上,阐明了旅游产业用地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方案编制与成果要求,并针对旅游产业用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旅游用地管理模式和规划实施保障等县级旅游产业用地规划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旅游产业用地;专项规划;县级1 引言土地利用专项规划,通常是指针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整治和管理中的某一方面问题而进行的专门性规划。
它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控制下进行的,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进一步深化、细化和补充,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1]。
到2011年1月为止,云南省州(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在此情况下,云南省作为一个拥有丰厚的自然地理景观、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人文风情等资源的旅游省份,适时编制旅游产业用地专项规划,探索这一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对于促进重点产业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家尚未制定统一的旅游用地规划编制技术规程。
而县级土地利用规划,是统筹所辖县域内特定某一段时期内土地利用的实施性规划,具有较强实际性和操作性。
鉴此,本文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完成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县级旅游产业用地规划的目标、任务、主要思路和内容,并就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旅游用地管理模式和规划实施保障等等县级旅游产业用地规划中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2 旅游产业用地规划的编制背景、目标及任务随着国家把旅游业作为重要的产业来培育,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在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扩大内需、增加就业、财政贡献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现。
旅游产业用地是服务于旅游产业发展的土地总称,是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物质载体。
2010年7月,国土资源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探索建立国土资源管理新机制促进云南省旅游产业改革发展合作协议》,提出创新旅游产业土地利用规划机制,建立旅游产业发展与耕地保护相结合的新机制,积极探索旅游产业用地新方式,探索建立旅游产业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体系和建立健全旅游产业用地执法监管体系。
同年9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云南省旅游产业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提出设立省、州(市)、县(市、区)3级旅游产业用地专项规划。
研究统筹旅游产业土地利用,优化旅游产业用地结构与布局,科学划定旅游用地功能区,促进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和集约用地;研究利用未利用地和劣质山地,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坚持保护耕地与发展旅游产业相结合;研究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将农地转用、土地征收两类土地管理行为相结合,探索旅游产业用地新方式;研究盘活存量用地探索建立旅游产业用地的准入条件,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研究建立健全监督管理责任机制,促进旅游产业用地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
据此,旅游产业用地规划的目标可概括为,旅游产业用地规划应当以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为前提,以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发展为中心,以体现当地土地利用管理机制创新与模式为核心,实现当地经济社会平稳持续快速发展。
旅游产业用地规划的主要任务可概括为,在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前提下,以重点旅游产业项目为支撑,提出旅游产业用地与旅游产业建设用地规模及其时间和空间上的时序安排,探索旅游产业用地规划保障措施。
3 旅游产业用地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方案编制与成果要求3.1 基本思路按照云南省政府对县级旅游产业用地专项规划的要求,本次规划的期限为2010年至2015年,规划基期年为2009年,目标年为2015年。
总体上,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是:采用2009年统一时点汇总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通过数据转换为相应的土地利用规划分类,从土地利用现状出发,根据县域经济社会和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确定旅游产业用地规模和土地利用结构,通过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叠加对比分析,进而确定规划期内重点工程项目在空间布局上的安排情况。
一方面保障规划期内旅游用地的合理有序,另一方面保障旅游用地不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
3.2 主要内容县级旅游产业用地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1)旅游产业用地现状与旅游产业用地潜力分析;(2)旅游产业发展与旅游产业用地供需分析;(3)旅游产业土地开发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4)旅游产业用地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5)旅游产业用地功能分区;(6)旅游产业土地利用空间管制;(7)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建设用地规划安排;(8)制定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与体制机制创新。
3.3 规划方案的编制及成果县级旅游产业用地规划方案的编制应当确定规划的目标、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结构、划定旅游用地分区、确定近期重点建设项目安排及规划实施措施。
规划成果分为文本和图件部分。
文本包括专题研究报告、规划文本、规划说明、旅游用地图件及电子数据库成果。
4 对县级旅游产业用地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几个问题的思考4.1 旅游产业用地的地类划分问题针对旅游产业用地的地类划分,尽管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体系,然而有关旅游产业用地分类的研究或规定也较多。
我国的农业、国土资源、建设和旅游管理部门出于职能管理的需要,对旅游产业用地的分类标准各不相同。
1984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含义》中,将旅游产业用地归并入特殊用地[2];1991年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旅游产业用地分别归并入旅馆业用地、影剧院用地、游乐用地、休疗养用地、文物古迹用地、游憩机会广场用地和公共绿地[3]。
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0年12月发布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将旅游产业用地分别归并入水域、康体用地、旅馆用地、娱乐用地、公园绿地等[4];2001年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又将旅游产业用地归并入餐饮旅馆业用地、瞻仰景观休闲用地[5];《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则将旅游产业用地归并入风景观赏、游览设施、居民社会、交通与工程、林地、园地、耕地、草地、水域及滞留用地[6]。
由此可以看出,由于旅游产业用地的土地功能具有叠加性,且土地分类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加之各部门是基于自身管理职能对旅游产业用地进行分类,因而导致旅游产业用地分类的多样性。
旅游用地分类标准众多,即使可以出台一套统一的旅游用地分类体系,预计其可操作性不大。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旅游用地规划实质上是为了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经济效益最优,在县级旅游产业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时,各地可以将旅游产业用地按照旅游产业建设用地和旅游产业非建设用地予以划分,并运用农用地分等定级和基准地价成果资料实现对旅游产业用地的规划和管理。
4.2 旅游产业用地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县级旅游产业用地专项规划是与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的,统筹安排县级行政区范围内的旅游产业开发利用所需用地的实施性规划。
因此,县级旅游产业用地专项规划应当注意几点:第一,专项规划应当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适应,特别是近期发展规划具有相对确定性,更能与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衔接。
不得利用编制专项规划实施一些国家明令限制或禁止建设的工程项目,不得以专项规划之名,行“搭车”用地之实;第二,专项规划应当充分体现“专项”的内涵,提出规划期内旅游用地规模、用地结构和时间、空间布局;第三,在编制专项规划的技术思路和技术路线上,以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为指导进行编制。
各类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应当保持与土地利用规划地类的一致性,以便更直观地体现与总体规划的衔接;第四,在切实保护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有量不降低,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的前提下,允许适当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指标,结合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城镇化建设水平,设定指标上限比例,赋予旅游产业用地新的规划发展空间。
4.3 旅游产业用地准入条件制度设计和安排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旅游产业尚处于发展阶段,探索旅游产业用地准入条件,形成用地节约、产业集聚的旅游产业用地模式是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要求的。
在现行法律法规体系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对旅游产业用地项目在事前规划、事中审批和事后监管过程中形成畅顺的协调联动机制。
旅游产业主管部门或投资主管部门,根据经批准的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对具体的旅游项目的准入条件严格把关,对于旅游项目用地范围是否突破旅游规划范围进行审查;城市规划部门,对项目的空间布局和景观布局进行审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项目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控制指标、土地权属以及项目建设动工情况进行执法监察;社会保障部门,做好搬迁安置人员的安置补偿;林业、环保和安全消防等部门根据职能分工进行审查。
待上述部门通过审查后,由旅游主管部门最终审定项目。
通过实行联动机制,实行成本决策和控制,最大限度上防止“一窝蜂”上马项目或以旅游项目“圈地”的现象发生,从而引导旅游产业朝着健康、安全、节约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4.4 关于旅游产业用地管理模式探索旅游用地本身具有叠加性,其用地模式具有集游览、休闲、探险、科普以及服务等复合型的功能。
比如说,一项旅游项目的实施,并不是需要其用地范围内的所有土地均转变为建设用地,也许只是很小一部分土地转变为建设用地。
但是,从土地管理角度来看,实际上该土地的性质是发生了变化的。
因此,在结合农地转用、土地征收两类土地管理行为,探索旅游产业用地新方式(表1)。
表1旅游产业用地管理模式用地目的用地组织模式用地控制措施(1)改变土地所有权和转变土地用途依据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依法实行土地征收转用依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严禁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2)只改变土地所有权,不转变土地用途依据法律实行只征不转充分利用林地、园地和草地等具有生态景观功能的土地资源。
(3)不改变土地所有权,但需要转变土地用途只转不征建立健全补偿机制,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降低。
5 结语县级旅游产业用地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旅游资源土地利用的实施性规划。
县级旅游产业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应当符合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实行多部门协调机制,确保旅游用地的准入和土地利用强度;贯彻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原则,严格控制旅游重大项目中房地产开发比例;采用“3s”等现代科学技术,利用现有分等定级和基准地价成果资料,以重点工程为依托,建设用地节约、发展集中产业服务设施,严格控制旅游产业项目用地规模、投资强度和土地利用效率,节约集约土地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