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站水文气象观测设备与系统集成通用技术要求试行
海洋气象观测站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
海洋气象观测站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海洋气象观测站点是用于收集海洋气象数据的重要设施。
它们的建设和维护对于准确预测和理解海洋气象现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海洋气象观测站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重要性,并探讨现代化技术对其发展的影响。
海洋气象观测站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确保准确和可靠数据收集的重要保证。
首先,选择合适的位置非常重要。
观测站点应远离人类活动和污染源,以避免干扰气象数据的准确性。
其次,观测站点应具备稳定的地质条件,以确保观测仪器的安全稳定运行。
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选择也需要考虑到周围环境的恶劣条件,如强风、浪涌、海水侵蚀等。
此外,为了增强数据采集的准确性,观测站点还需要配备先进的气象观测仪器和设备,如气象雷达、浮标、测量仪器等。
维护海洋气象观测站点的基础设施是确保数据质量和连续性的关键。
定期的维护保养可以确保观测站点的设备和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这包括设备的校准、检查和修理。
观测站点的维护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持续的技术更新,以便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维护需求。
此外,观测站点的基础设施还需要具备防灾能力,如抗台风、抗海啸等。
经常进行应急演练和检查,确保站点在灾害发生时能够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海洋气象观测站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使观测仪器更加精确和可靠。
自动化技术的引入使得数据的收集和传输更加方便和高效。
无人机和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远程和难以到达的地区的观测,进一步拓展了数据采集的范围。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运用可以对观测数据进行更精确的分析和模型预测,提高了海洋气象观测的效果和准确性。
然而,海洋气象观测站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资金是一个主要的问题。
建设和维护一个海洋气象观测站点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政府和国际组织需要加大对这方面的支持和投资,以确保海洋气象观测站点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其次,人力资源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培养和吸引专业技术人员对于观测站点的运行和维护至关重要。
海洋自动观测系统招标技术要求
海洋自动观测系统招标技术要求型号:CZY1型海洋监测站自动监测系统海洋自动观测系统由气象子系统、水文子系统和数据处理控制子系统三局部组成,子系统可通过专线、、CDMA、GPRS、VHF、卫星等方式与数据处理控制子系统通信。
其中,气象子系统由风速风向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气温相对湿度传感器、降雨量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器组成;水文子系统由水温盐度传感器、浮子式水位计组成。
气象子系统和水文子系统要求体积小、功耗低、集成度高、扩大灵活、抗雷击性能强的特点,适合野外安装使用。
数据处理控制子系统主机采用工控机,数据的采集、处理、接收、存储、显示、编报、月报、转发等符合?海滨观测标准?〔GB/T 14914-2006〕和国家海洋数据传输网的要求。
通信方式和集成方式灵活,可以满足不同海洋站的各种需要。
整个系统层层采用模块化设计,维修方便。
1、系统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1.1.系统测量要素、范围和和准确度见下表技术指标1.2.1温盐传感器水温测量范围:(-5~+50)℃准确度:±℃℃盐度测量范围:8~42准确度:±输出信号:数字量传输距离:不小于1000米。
工作电压:〔9.5~28〕VDC功耗:38 mA〔12 VDC〕1.2.2浮子式验潮仪〔1〕工作温度:〔-30~60〕 C〔2〕存储条件:〔-40~60〕 C〔3〕测量范围:〔0~1000〕cm〔4〕准确度:±1 cm〔5〕分辨率:1 mm〔6〕工作电压:〔10~15〕VDC〔7〕系统功耗:0.8W,1.4W〔背光〕〔8〕数据存储:每分钟1组数据,能存储90天每分钟的潮位及上下潮时潮高、表层水温、盐度。
〔9〕数据显示:带背光的点阵字符型液晶显示器,更新周期1秒,具有现场打印、显示所测数据〔瞬时潮、上下潮、潮高、潮时、等〕功能。
〔10〕数据传输:可选用RS 232/422/485、DDN专线、CDMA/GPRS、VHF、卫星通信、SDH专线、、GSM方式传输数据,与数据处理控制子系统连接,进展实时传输和存储资料调取,将数据转存到硬盘或软盘上。
气象水文海洋观测技术与仪器发展报告
气象水文海洋观测技术与仪器发展报告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气象水文海洋观测技术与仪器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海洋观测浮标通用技术要求
海洋观测浮标通用技术要求(试行)国家海洋局二〇一四年十二月1范围本要求规定了海洋观测浮标的系统组成、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
本要求适用于海洋观测网业务化应用的海洋观测浮标的采购、检验和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CB/T 3855 海船牺牲阳极保护阴极设计和安装GB/T 13972-2010 海洋水文仪器通用技术条件GB/T 14914 海滨观测规范HY/T 143-2011 小型海洋环境监测浮标HY/T 142-2011 大型海洋环境监测浮标3术语和定义3.1海洋观测浮标锚泊在特定海区对该海区的水文、气象等要素进行定点、自动、长期、连续观测并定时发送资料的浮标。
3.2浮标检测仪一种配备浮标专用检测软件,可对浮标进行工作参数设置及功能检测的设备。
3.3浮标接收岸站接收海洋观测浮标发送或者通过数据平台中转的测量数据的地面接收设备和设施。
4系统组成4.1基本组成海洋观测浮标由浮标体、数据采集器、安全系统、浮标检测仪、传感器、通信系统、供电系统、锚系、浮标接收岸站(以下简称岸站)九部分组成。
4.2浮标体为浮标提供浮力支撑,同时也作为仪器搭载平台,由塔架、标体、配重组成。
4.3数据采集器按照设定的工作时序,自动采集、处理、存储观测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实时发送到岸站。
4.4安全系统具有警示、防雷、发现浮标移位、开舱、进水的功能,由雷达反射器、避雷针、卫星定位系统、开舱、进水传感器组成。
4.5浮标检测仪对浮标进行设置、调试和检测。
4.6传感器包括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气压、水温、盐度、波浪、海流传感器等。
4.7通信系统采用短波、超短波、蜂窝移动通信或卫星等通信方式,将观测数据传输到岸站,由天线和通讯模块或一体化通讯设备组成。
广东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指导目录(试行)
广东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指导目录(试行)一、高端装备制造(一)智能制造装备。
1.发展高端精密数控机床、大型精密压力机、数字化工具系统及量仪等,提升新型传感器、智能化仪器仪表、精密测试仪器、自动控制系统、高速高精数控机床轴承和电主轴等关键基础零部件、液气密元件及系统、减速器、中高档数控系统与功能部件等生产制造水平。
2.发展高速度响应高位置控制精度高转速高可靠性系列伺服驱动器、伺服电机等产品。
3.发展焊接、搬运、装配、上下料、打磨、喷涂、码垛、包装等工业机器人及其成套系统,以及安防、危险作业、救援等特殊领域专用机器人、商用机器人和家用机器人,改造升级基于机器人的自动化成形、加工、装配生产线及具有加工工艺参数自动检测、控制、优化功能的大型复合材料构件成形加工生产线和加工中心,提升相关基础元部件。
4.推广应用制造过程自动化生产线、柔性焊装生产线,以及基于数字化技术、柔性自动化技术和先进控制技术的智能化制造模式。
5.推广应用无损检测系统、大型PLC以及安全控制系统、机床数控系统、分散型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嵌入式专用控制系统等工业智能控制系统。
6.运用其它先进适用技术实行技术改造的方式。
(二)轨道交通装备。
1.提升轨道交通车体、转向架、牵引系统、制动系统、屏蔽门系统、供电系统及相关设备、接触网、电力监控系统、风机系统、空调系统、高铁专用高性能轨枕等轨道交通装备配套产品。
2.升级改造轨道探伤车、轨道打磨车、轨道综合检查车、接触网作业车等维护检修设备。
3.推广应用城市轨道交通减震、降噪技术,新型列控系统、安全综合检测等关键技术。
4.支持轨道交通装备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应用。
5.支持牵引传动、制动、通信信号、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系统集成等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平台的建设。
6.运用其它先进适用技术实行技术改造的方式。
(三)海洋工程装备。
1.提升海洋深水勘探装备、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深海张力脚式生产平台(TLP)、深海立柱式生产平台(SPAR)、海上油田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浮式液化天然气(LNG)生产储卸装置(LNG-FPSO)、海洋工程辅助船舶、水下生产系统、深海油气资源开发装备、配套系统及测试设备等海洋油气开发装备。
《海洋气象浮标》编制说明
行业标准《海洋气象浮标》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项目来源本标准由中国气象局提出,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507,以下简称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标委会)归口,……行业标准名称《海洋气象浮标》。
2.协作单位本标准由广东省气象局、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等单位共同起草。
3.主要起草人及所做的工作主要起草及所做工作信息见下表1。
表1 标准主要起草人及所做的工作4.主要工作过程2015年9月11日完成气象标准制修订系统上报;2016年2月26日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关于下达2016 年气象观测装备相关标准制定计划的通知(气法函〔2016〕3 号);2016年,广东省气象局组织对10米、3米海洋气象锚碇浮标进行了岸边测试及海上测试;测试完成后将海洋气象锚碇浮标布放至茂名海域外海试验场,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外海试验验证。
2017年,广东省气象局组织编制10米、3米海洋气象锚碇浮标气象专用技术装备测试评估报告,组织专家评审;进一步完善后提交中国气象局观测司;2018年~2019年,继续对南海海域气象浮标运行状况及数据进行收集再评估;为海洋气象浮标标准制定工作提供参考材料;2019年10月,广东省气象局行业标准《海洋气象浮标》编制工作启动;召开标准起草工作组会议明确参加标准起草人员工作职责,制定编制工作计划;2019年11月,组织起草人员收集整理参考文献,查阅国内外相关标准、指南、规范性文件等;2019年12月,标准起草工作小组完成《海洋气象浮标》初稿编制;2020年1月13日,完成标准文本初稿内容编制,组织参与单位内部技术人员对标准初稿提出初步意见,进一步完善后形成标准讨论稿;2020年2~3月,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多次对讨论稿进行修改。
主要包括:1)2020年2月,由广东省气象局结合南海6个海洋气象浮标的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广泛征集意见,对讨论稿进行修改完善;1)2020年3月上旬,由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结合历年浮标大修工作进行调研,广泛征集意见,对讨论稿进行修改完善;2)2020年3月下旬,由广东省气象局组织对标准进行中期检查,起草组根据检查反馈意见对标准讨论稿进行修改完善;3)2020年3月30日,在前期标准讨论稿修改的基础上,召开标准起草工作组视频会议,组织专家对标准讨论稿进行初审;2020年4月1~17日,起草组大部分编写人员集中讨论、修改,形成《海洋气象浮标》征求意见稿,上报气象标准化网。
基于广东省沿海简易海洋水文气象观测设施建设的研究
具体 建 设 内容 包括 三 部分 :
( 1 ) 水文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建 没, 用于测量 潮位 、 J x 【 速、 风向 、 气温 、 相对湿度 、 气压和降水 量, 卞要包括数据采集器 、 温湿度传感器 、 气压传
感器 、 J x L 速 向 传感 器 、 雨量 传感 器 、 水位汁、 通 信 没 备币 【 I 电源 ; ( 2)基 础 设施 建 没 ,主要 包 括 洲 J x 【 塔 ( 沿 海 简 易海洋 水 文气 象 观测 设施其 主 要功 能
连续 自动的观测 ,并将观测数据传输到海洋预报
台, 为海洋防灾减灾和海洋预报提供现场实时观测 资料。 作为海洋经济大省 , 广东省沿海海洋水文气 象观测设施主要 由国家海洋局及广东省海洋主管 部 门负责组织建设。国家海洋局观测设施建设较
早, 至今已经在广东省沿海建设了 2 1 个长期海洋
8⑨ ④ 固
域或海岛而外海一f l I ! l J 。 广东 省现有 海洋 观测设施 虽然 已有一 定规 模 ,但其密度距 离 《 全国海洋观i NI x x l 规 ̄ J ] ( 2 0 1 4 —
2 0 2 0 ) 》“ 沿海县 ( 市 辖 区 )至 少 建 没一 个海 洋 站 ( 点) ,伞 国海 洋站 ( 点) 沿海 岸线 平均 分 布问隔
广东省位于我国大陆的南端 , 大陆海岸线长
达4 l 1 4 k m,居全国之首 ,拥有海岛 1 9 6 3 个,
总海岸线长达 8 5 0 0 k m。广东沿海从东到西共有
潮州 、汕头 、揭阳、汕尾 、惠州 、深圳 、东莞 、
收 稿 日期 :2 0 1 7 - 0 7 . 0 3
且施工完成后周边环境需要相对稳定 。简易观测 设施与, f e x  ̄ 的长期观测设施相比具有成本低 、占
《海洋技术与仪器概论》ch05海洋观测技术与仪器 教学课件
风观测技术与仪器
2.超声波风传感器
(2)美国Campbel1公司生产的 CSAT3A型超声波风传感器
美国Campbell公司的CSAT3A型超声波风传感器是涡 度协方差和湍流观测应用中三维超声波风速仪的理想 选择。该产品符合空气动力学的设计理念,带有 10cm 的垂直测量路径,可在超声脉冲模式下运行, 能够经受严酷的气象条件的考验。美国Campbel1公 司的CSAT3A型超声波风传感器可输出三维正交风速 (vx,vy,vz)和声(c)最大输出频率高达0Hz。美国 Campbel1公司生产的CSAT3A型超声波风传感器如图 5.7所示,其性能指标如表57所示。
温度、湿度数据的观测是各类空间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温度、湿度是海洋水文气象观测的重要因素,与人类海洋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也是卫星辐射定标的 重要依据。温湿度传感器是用来测量温度和湿度的传感器,电子式温湿度传感器在海洋中的应用非常广 泛。 海洋环境观测领域常用的温湿度传感器多以温湿度一体式探头作为测量元件,将温度和湿度信号采集出 来,经过稳压滤波、运算放大、非线性校正、VII(电压/电流)转换、恒流及反相保护等电路处理后,转换 成与温度和湿度呈线性关系的电流信号或电压信号输出,也可以直接通过主控芯片进行接口输出。
波浪观测技术与仪器
(1)芬荷兰Datawel1公司生产的MKI型测波浮标
风观测技术与仪器
2.超声波风传感器
超声波风传感器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风传感器
该传感器具有风速分辨率高、测量响应时间短、无旋转磨损件的优势,在需要对风速梯度、风切变等进 行观测的场合具有独特的优势。该传感器的关键核心技术为超声换能器技术、超声波信号精密测时/测频 技术、测量环境匹配修正技术。 对于超声波风传感器,国外产品以英国Gi1公司、美国Campbel1公司、美国YOUNG公司生产的产品为 代表,国内产品以二维超声波风传感器为主,其中锦州阳光气象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具有代表性。
海洋气象浮标观测站功能需求书
附件1:海洋气象浮标观测站功能需求书中国气象局二〇〇八年四月海洋气象浮标观测站功能需求书1 概述1.1 本功能需求书的目的本功能需求书提出海洋气象浮标观测站的基本功能、技术性能和安装运行环境方面的主要要求,明确了数据传送的方式和文件格式,以作为设备生产、采购和运行保障的依据。
1.2 本功能需求书的范围本功能需求书仅是针对气象部门为获取海上气象水文资料,布设在近海海域的海洋气象浮标观测站提出的主要功能需求要求。
1.3 编写依据⑴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⑵WMO CIMO 《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指南(第六版)》⑶《GB/T 12763.1—2007 第1部分总则》⑷《GB/T 12763.2—2007 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⑸《GB/T 12763.3—2007 第3部分海洋气象观测》⑹《GB 5696—1999 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⑺《GB/T 13972—1992 海洋水文观测仪器通用技术条件》⑻《HY/T 059—2002 海洋站自动化观测通用技术要求》2 海洋气象浮标观测站概述海洋气象浮标观测站是布设在近海海域用于获取海上气象水文观测资料的大型综合性观测设备。
海洋气象浮标观测站将定时提供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海水温盐度、浪高、海水流向、流速等海上气象水文资料增强对近海海域灾害性天气和气候变化的预测预警能力。
2.1 海洋气象浮标观测站的基本构成海洋气象浮标观测站由浮标体和系泊系统、自动观测设备和供电设备组成。
浮标体和系泊系统是一套用锚系将浮标体固定漂浮在海面上用于安装自动观测设备的钢体平台;自动观测设备是一个安装在浮标体上自动完成海上气象水文观测的自动气象站;供电设备是为海洋气象浮标监测站提供工作电源的设备。
2.2 海洋气象浮标观测站的基本性能⑴有牢固的浮标体和系泊系统;⑵具有自动测定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向、风速和海面温度、海水盐度、海浪高、海浪周期、海水流向、流速的能力,根据需要可增加能见度自动观测;⑶使用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直流供电,蓄电池容量能保证维持当地连续阴雨天气时海洋气象浮标监测站正常运行;⑷能实时存储和定时传送观测资料;⑸能在布放海区极限海况条件下长期无人值守连续正常工作,维护间隔一般不短于1年;⑹应具有在至少半年内防生物附着能力和至少3年的防腐蚀能力;⑺具有报告其工作状态和位置的能力;⑻应具有夜间灯光显示装置和雷达波反射装置。
海洋观测浮标通用技术要求-整理(试行)
海洋观测浮标通用技术要求(试行)1范围本要求规定了海洋观测浮标的系统组成、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
本要求适用于海洋观测网业务化应用的海洋观测浮标的采购、检验和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CB/T 3855 海船牺牲阳极保护阴极设计和安装GB/T 13972-2010 海洋水文仪器通用技术条件GB/T 14914 海滨观测规范HY/T 143-2011 小型海洋环境监测浮标HY/T 142-2011 大型海洋环境监测浮标3术语和定义3.1海洋观测浮标锚泊在特定海区对该海区的水文、气象等要素进行定点、自动、长期、连续观测并定时发送资料的浮标。
3.2浮标检测仪一种配备浮标专用检测软件,可对浮标进行工作参数设置及功能检测的设备。
3.3浮标接收岸站接收海洋观测浮标发送或者通过数据平台中转的测量数据的地面接收设备和设施。
4系统组成4.1基本组成海洋观测浮标由浮标体、数据采集器、安全系统、浮标检测仪、传感器、通信系统、供电系统、锚系、浮标接收岸站(以下简称岸站)九部分组成。
4.2浮标体为浮标提供浮力支撑,同时也作为仪器搭载平台,由塔架、标体、配重组成。
4.3数据采集器按照设定的工作时序,自动采集、处理、存储观测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实时发送到岸站。
实用文档4.4安全系统具有警示、防雷、发现浮标移位、开舱、进水的功能,由雷达反射器、避雷针、卫星定位系统、开舱、进水传感器组成。
4.5浮标检测仪对浮标进行设置、调试和检测。
4.6传感器包括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气压、水温、盐度、波浪、海流传感器等。
4.7通信系统采用短波、超短波、蜂窝移动通信或卫星等通信方式,将观测数据传输到岸站,由天线和通讯模块或一体化通讯设备组成。
4.8供电系统为浮标的长期连续工作提供电源,由太阳能电池板、免维护蓄电池和充放电控制器组成。
海洋观测浮标通用技术要求-整理(试行)
海洋观测浮标通用技术要求(试行)1范围本要求规定了海洋观测浮标的系统组成、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
本要求适用于海洋观测网业务化应用的海洋观测浮标的采购、检验和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CB/T 3855 海船牺牲阳极保护阴极设计和安装GB/T 13972-2010 海洋水文仪器通用技术条件GB/T 14914 海滨观测规范HY/T 143-2011 小型海洋环境监测浮标HY/T 142-2011 大型海洋环境监测浮标3术语和定义3.1海洋观测浮标锚泊在特定海区对该海区的水文、气象等要素进行定点、自动、长期、连续观测并定时发送资料的浮标。
3.2浮标检测仪一种配备浮标专用检测软件,可对浮标进行工作参数设置及功能检测的设备。
3.3浮标接收岸站接收海洋观测浮标发送或者通过数据平台中转的测量数据的地面接收设备和设施。
4系统组成4.1基本组成海洋观测浮标由浮标体、数据采集器、安全系统、浮标检测仪、传感器、通信系统、供电系统、锚系、浮标接收岸站(以下简称岸站)九部分组成。
4.2浮标体为浮标提供浮力支撑,同时也作为仪器搭载平台,由塔架、标体、配重组成。
4.3数据采集器按照设定的工作时序,自动采集、处理、存储观测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实时发送到岸站。
4.4安全系统具有警示、防雷、发现浮标移位、开舱、进水的功能,由雷达反射器、避雷针、卫星定位系统、开舱、进水传感器组成。
4.5浮标检测仪对浮标进行设置、调试和检测。
4.6传感器包括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气压、水温、盐度、波浪、海流传感器等。
4.7通信系统采用短波、超短波、蜂窝移动通信或卫星等通信方式,将观测数据传输到岸站,由天线和通讯模块或一体化通讯设备组成。
4.8供电系统为浮标的长期连续工作提供电源,由太阳能电池板、免维护蓄电池和充放电控制器组成。
国家海洋局海口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_企业报告(业主版)
广州德昕仪实验室 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175.2
2023-06-21
(7)物业管理(1)
本报告于 2023 年 08 月 15 日 生成
5/21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TOP1
1.1 总体指标 ...........................................................................................................................1 1.2 需求趋势 ...........................................................................................................................1 1.3 项目规模 ...........................................................................................................................2 1.4 行业分布 ...........................................................................................................................3 二、采购效率 .................................................................................................................................6 2.1 节支率分析 .......................................................................................................................6 2.2 项目节支率列表 ................................................................................................................7 三、采购供应商 .............................................................................................................................8 3.1 主要供应商分析 ................................................................................................................8 3.2 主要供应商项目 ................................................................................................................8 四、采购代理机构........................................................................................................................10 4.1 主要代理机构分析 ..........................................................................................................10 4.2 主要代理机构项目 ..........................................................................................................11 五、信用风险 ...............................................................................................................................13 附录 .............................................................................................................................................14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洋观测浮标通用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洋观测浮标通用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
正文:
----------------------------------------------------------------------------------------------------------------------------------------------------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洋观测浮标通用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海洋厅(局),北海分局,东海分局,南海分局,信息中心,预报中心,技术中心,标准计量中心,减灾中心:
为推进海洋观测仪器设备的标准化,规范进入业务化运行的海洋观测浮标的检验、测试和评估方法,提高观测仪器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环境适应性,我局制订了《海洋观测浮标通用技术要求(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海洋局
2014年12月1日
——结束——。
水利电力部颁发《水文测验仪器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暂行规定》(初稿)的通知
水利电力部颁发《水文测验仪器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暂行规定》(初稿)的通知【发文字号】[87]水电水文字第7号【发布部门】水利电力部(已变更)【公布日期】1987.09.12【实施日期】1987.09.12【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章水利电力部颁发《水文测验仪器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暂行规定》(初稿)的通知(1987年9月12日(87)水电水文字第7号)为了贯彻执行国家计委、财政部、水电部(87)水电水文字第2号文件“关于加强水文工作意见的函”的精神,改变水文测站技术手段和装备落后的面貌,加强水文测站基本测验设施和仪器配置的建设和管理,保证水文测验的安全操作,及时准确的为防汛抗旱做好测报工作。
同时为各项国民经济建设积累长期的水量水质等基本水文资料,我部水文局通过调查研究,征求部分流域、省水文部门和水文仪器厂的意见,拟定了《水文测验仪器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暂行规定》(初稿)(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做为水文测站测验设备和仪器的配置标准,以期使我国水文测站设备逐步实现标准化,改变以往测验设备简陋,仪器陈旧,长期得不到更新的落后局面。
现将该“暂行规定”发给你们,请组织力量于近期内对所属水文测站设备和仪器进行检查、鉴定、汇总、提出改善的意见和措施。
所需经费,地方所属测站可按(87)水电水文字第2号文的精神分别报所在省、市、自治区有关部门解决。
流域机构所属水文站,由流域委、办汇总后告部水文局研办。
检查情况和汇总表以及对暂行规定的修改补充意见,请于十月底寄我部水文局。
改善措施意见和落实情况,年底抄报我部。
对暂行规定中不适合本地区情况的,可根据暂行规定的原则由地方制定补充规定。
附:水文测站测验仪器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暂行规定(初稿)(水利电力部水文局1987年8月)第一章总则第一节概述第1.1.1条水文测站是国家水文站网的基本生产单位,担负着常年观测、收集水文水资源数据和传递水文情报预报的任务,为一切与水资源有关联的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必须的基本资料,亦是防汛、抗旱、水资源规划、开发、管理运用和保护的耳目和尖兵。
各设备技术参数
各设备技术参数一、气象采集器1. 技术要求:1.1功能及设计要求:按照GB/T 14914-2006《海滨观测规范》的要求对气象要素进行自动采集、处理和存储,对数据进行初步质量控制,内容包括剔除粗大误差、测量值上下限检查、时间连续性检查、传感器不变性检查等。
存储每分钟风向风速、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及其极值,存储时间不少于90天;1.2 通信接口:8路24位A/D通道,用于采集风向、气压、气温、相对湿度和电源电压,3路备用;8路RS 232/RS 422串口通道,用于集成水位计、能见度仪、波浪测量设备和数据传输,4路备用;4路频率通道,用于测量风速和降水,2路备用;支持与GNSS接收机RS232串口连接;1.3数据传输:可选用DDN专线、CDMA/GPRS、VHF、卫星通信、SDH专线、RS232/422/485、电话、GSM等方式向上位机传输数据;1.4 扩充及维护:可以集成能见度仪、水位计和波浪测量设备,另外预留3路模拟通道、4路数字通道和2路频率通道,供扩展功能时使用;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安装和维护方便;▲2. 使用要求:需与本单位现有的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生产的XZY3型水文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兼容。
二、气压传感器1. 技术要求:1.1 测量范围:(800~1100)hPa;1.2准确度: 0.5 hPa;1.3分辨率:0.1 hPa;1.4输出信号:(0~5)VDC;1.5工作电压:(9.5~28)VDC;▲2. 使用要求:需与本单位现有的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生产的XZY3型水文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兼容。
三、温盐传感器1. 技术要求:1.1水温1.1.1测量范围:(-2~+36)℃;1.1.2准确度:±0.2℃;1.1.3分辨率:0.05℃;1.2盐度1.2.1测量范围:8~36;1.2.2准确度:±0.4;1.2.3分辨率:0.1;1.3工作电压:(9.5~28)VDC;1.4配件要求:温盐专用浮子一套;▲2. 使用要求:需与本单位现有的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生产的XZY3型水文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兼容。
《海洋气象观测规范 漂流仪》编制说明
气象行业标准《海洋气象观测规范漂流观测仪》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本标准由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
2015年1月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下达(气仪标委函〔2019〕36号文),项目编号QX/T-2019-65,标准名称为海洋气象观测规范漂流观测仪。
2.协作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华云升达(北京)气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3.主要工作过程2019年,在中国气象局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部署下,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牵头组成海洋气象漂流仪观测规范准编制小组,开始进行标准编制工作调研,查阅国内外相关标准、文献等,为标准编制做好准备。
2018年10月,组织召开的编写讨论会上,经过会议讨论,观测司建议海洋气象观测规范做成系列标准,海洋气象漂流仪观测规范是系列标准之一。
2019年4月,标准编制小组明确了任务分工和时间进度,确保按照中国气象局要求的时间节点完成标准编制任务,经过内部讨论编制形成标准工作组初稿。
2019年9月,根据全国气象仪器与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发《关于山洪标准化建设项目中期检查活动的通知》(气仪标委函〔2019〕36 号)对该标准项目进行中期检查汇报,并针对专家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并修改。
2019年10月,组织召开内部编写讨论会,根据中期汇报中专家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对其中不易理解、不易懂的语言文字进行修改,贴近海洋气象观测实际业务工作。
2019年11月编制组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4.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为李肖霞雷勇邹大伟张振鲁杨志勇王亚静。
其分工如下:李肖霞:负责标准的申报、起草、修订等组织工作。
雷勇:负责漂流观测仪的技术检验指导和标准审查工作。
邹大伟:参与标准校对修改等工作。
张振鲁:参与初稿修改工作。
杨志勇:负责试验方法的编写工作。
王亚静:参与标准技术指标编写工作。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1.编制原则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并坚持以下原则:(1)科学性和规范性本标准充分借鉴和参考了国内海洋气象科学研究、漂流观测仪研制方面的成果和理念,力求在气象观测要素的选择、传感器技术原理及检测方法、数据协议等方面,兼顾当前主流技术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到科学性和规范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站水文气象观测设备与系统集成通用技术要求(试行)国家海洋局二〇一三年九月目录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系统组成 (1)4.1 基本组成 (1)4.2 气象观测分系统 (1)4.3 潮位温盐观测分系统 (2)4.4 波浪观测分系统 (2)4.5 数据接收处理分系统 (2)5 技术要求 (2)5.1 测量要素、范围和准确度 (2)5.2 传感器 (2)5.3 数据采集器 (3)5.4 供电电源 (4)5.5 环境适应性 (4)5.6 安全性 (4)5.7 可靠性 (4)5.8 电磁兼容和防雷击 (5)5.9 维修性 (5)5.10 互换性 (5)5.11 数据接收处理分系统 (5)5.12 运行试验 (6)6 试验方法 (6)6.1 测量要素、范围和准确度检查 (6)6.2 传感器检查 (6)6.3 数据采集器检查与试验 (6)6.4 供电电源检查 (7)6.5 环境适应性试验 (7)6.6 安全性试验 (7)6.7 可靠性试验 (7)6.8 电磁兼容和防雷击试验 (7)6.9 维修性试验 (7)6.10 互换性试验 (7)6.11 数据接收处理分系统试验 (8)6.12 业务化运行试验 (8)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8)1范围本要求规定了海洋站水文气象观测系统的组成、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包装、储运等通用技术要求。
本要求适用于海洋站水文气象观测系统设备入网、采购、检验和评估。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914 海滨观测规范GB/T 13972—2010 海洋水文仪器通用技术条件3术语和定义海洋站水文气象观测系统安装在岸边、海岛和平台等地,按GB/T 14914的要求,长期、连续、自动地观测潮位、波浪、表层海水温度、表层海水盐度、风速风向、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降水、能见度、太阳辐射等要素的设备。
4系统组成4.1基本组成海洋站水文气象观测系统由气象观测分系统、潮位温盐观测分系统、波浪观测分系统(或其中的部分观测分系统)和数据接收处理分系统等组成。
4.2气象观测分系统4.2.1功能和构成自动采集、处理和存储风速风向、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降水、能见度、太阳辐射等要素,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通信设备和电源组成。
4.2.2传感器包括风速风向、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降水、能见度、太阳辐射传感器等。
4.2.3数据采集器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硬件由机箱、接线盒、接口单元、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单元等组成。
软件由自检、采集、处理、存储、通信、设置、测试和调取等模块组成。
4.2.4通信设备指观测分系统与数据接收处理分系统通信的设备,通信方式包含电缆、光纤、蜂窝移动通信、VHF、微波和卫星等。
4.2.5供电电源由电池箱、蓄电池、充电设备和具有交直流转换功能的模块等组成。
以直流供电方式为主,并具备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能力。
4.3潮位温盐观测分系统自动采集、处理和存储潮位、表层海水温度和表层海水盐度等,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通信设备和电源组成。
传感器包括表层海水温度盐度传感器和潮位传感器等。
数据采集器、通信设备和供电电源的组成同“4.2 气象观测分系统”。
4.4波浪观测分系统自动采集、处理和存储波高、波周期和波向等波浪观测数据。
常用的设备有波浪浮标、声学测波仪和雷达测波仪等。
每种波浪观测设备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预留与数据接收处理分系统的通信接口。
4.5数据接收处理分系统自动接收、处理、存储和显示各观测分系统的数据,并按规范或规程的要求将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常用电缆、光纤、蜂窝移动通信、VHF、微波和卫星等方式通信。
数据接收处理分系统由计算机、通信设备、电源和水文气象自动观测系统数据接收处理软件组成,其中计算机指商用机或工控机,通信设备指与观测分系统或数据中心通信的设备,电源是指为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供电的设备,水文气象自动观测系统数据接收处理软件运行在计算机上,负责数据的接收、处理、存储、转发、查询、调取等。
5技术要求5.1测量要素、范围和准确度测量的要素、范围和准确度应满足GB/14914规定的要求。
5.2传感器传感器应满足下列要求:经海洋业务主管部门组织考核列装;传感器输出信号应满足表1的要求,其中:输出信号是模拟电压的为模拟量传感器,是频率的为频率量传感器,是若干位高低电平组合的为数字量传感器;具有双向通信、标准化数字输出的为智能传感器;应在海洋环境下有1年以上的应用,满足业务化应用要求;在满足业务化观测的情况下,优先推荐功耗较低的传感器;传感器电源信号线连接方式为接线端子压接;检定合格,且在检定周期内。
表1 传感器输出信号要求5.3数据采集器5.3.1基本要求数据采集器的接口单元、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单元、通信单元等应采用模块化设计,拆装方便。
数据采集器对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应满足GB/14914规定的要求。
5.3.2外部接口数据采集器中用于连接传感器、通信设备、电源和其他外部设备的接口称为外部接口。
数据采集器外部接口上应标明接口的含义,接口应有冗余,同时应满足:包括连接传感器用的智能传感器接口、频率量接口、数字量接口和模拟量接口,优先推荐具有智能接口和频率量接口的传感器;连接通信设备用的接口;连接电源用的接口;模拟量测量通道和频率量测量通道的测量准确度应比它所连接的传感器的测量准确度高4倍。
5.3.3存储数据存储应符合GB/T 14914规定的要求,存储不低于60天的观测数据。
可外加存储卡等存储设备,便于备份数据。
5.3.4时钟准确度月累计最大允许误差±30s。
5.3.5功耗气象观测分系统的数据采集器、潮位温盐观测分系统的数据采集器在工作状态下的平均功耗应不大于1.5W。
5.3.6连接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的电缆长度在150m范围内应能正常工作,不影响测量的准确度。
5.3.7接线方式除网口和光纤端口外,数据采集器与传感器、通信设备、电源及其它设备之间采用接线端子方式连接。
5.3.8数据采集和处理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应符合GB/T 14914规定的要求。
5.3.9数据通信应支持电缆通信、光纤通信、蜂窝移动通信、微波、VHF、卫星或短信等通信方式。
首选光纤通信方式。
采用电缆、光纤、电话、蜂窝、VHF和微波等方式通信时,1分钟应传输一次各要素的实时观测数据和极值数据,至少10分钟传输一次观测分系统的状态数据,如供电电压、复位次数等。
采用卫星通信方式时,根据业务要求,选择传输频次和传输内容。
5.3.10参数设置数据采集器应具备:设置传感器类型、参数、工作状态和测量误差的修正值等;设置通信方式、接口参数、传输内容和传输频次等;设置日期、时间;设置站位信息。
5.3.11测试数据采集器应能:测试采集器状态;测试通信接口;测试传感器接口。
5.3.12集成方式各观测分系统应能与数据接收处理分系统通信。
气象观测分系统应能集成潮位温盐观测分系统和波浪观测分系统,并对观测的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和传输。
5.4供电电源观测分系统的供电电源输出为12VDC±10%,应能充电,在不充电条件下,应能为气象观测分系统、潮位温盐观测分系统供电至少72h。
电池箱中电池板的供电控制器要具备多路输出控制功能,可兼容太阳能供电和市电供电等供电方式。
市电供电输出为220V±10%。
5.5环境适应性应符合GB/T 13972—2010中5.4的规定。
5.6安全性应符合GB/T 13972—2010中5.3的规定。
5.7可靠性系统的MTBF应不小于2500 h。
5.8电磁兼容和防雷击应符合GB/T 13972—2010中5.6的规定,防雷等级要达到二级防雷要求。
5.9维修性以分系统作为维修单位时,系统的MTTR应不大于0.5 h。
并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可实现二次开发、工作状态自检、远程检测和故障诊断隔离等。
5.10互换性系统中型号或类别相同的各分系统应能互换,对于存在的故障应能够定位到可更换单元。
5.11数据接收处理分系统5.11.1数据接收数据接收处理分系统应能自动接收观测分系统传输的数据,自动向观测分系统发送命令,补录观测数据。
5.11.2数据显示、处理、存储数据接收处理分系统对数据的处理和存储应符合GB/T 14914规定的要求,应能显示接收的数据。
5.11.3数据输出数据接收处理分系统应能生成实时数据文件、整点数据文件、报文文件和月报文件,内容及格式应符合海洋数据传输网和业务工作的要求。
实时数据文件包含实时测量的分钟数据和日界内出现的极值数据,1分钟生成1次。
整点数据文件包含整点测量的数据和日界内出现的极值数据,1个小时生成1次。
报文文件的内容及格式还应满足海洋观测预报业务的实际需求。
月报数据文件的内容和格式还应符合GB/T 14914的要求。
5.11.4数据通信观测分系统与数据接收处理分系统的通信应支持电缆通信、光纤通信、蜂窝移动通信、微波、VHF、卫星或短信等通信方式,传输内容、频次和数据传输率应满足海洋数据传输网的要求。
数据接收处理分系统与所属中心站通信应支持电缆通信、光纤通信、蜂窝移动通信、微波、卫星或短信等通信方式,数据传输内容、频次和数据传输率应满足海洋数据传输网的要求。
5.11.5其它功能数据接收处理分系统应:对观测分系统校时;输入人工观测数据;以数据、图表及数据曲线等方式显示测量数据;数据查询、数据修正、数据处理等;向观测分系统发送命令,补录观测数据;现场及远程实现参数设置、工作状态监控及异常状态提示等。
5.12运行试验未在海洋站业务化运行过的设备,应经过1年以上的运行试验,提供具有3个月以上业务化运行比对数据的使用报告。
6试验方法6.1测量要素、范围和准确度检查查阅传感器技术资料和法定计量机构有效期内的检定证书(含测试证书、校准证书),应符合5.1的要求。
6.2传感器检查查阅技术资料,应满足5.2要求。
6.3数据采集器检查与试验6.3.1基本要求检查采用目测、查阅技术文件的方法,应符合5.3.1要求。
6.3.2外部接口检查采用目测、查阅技术文件的方法,应符合5.3.2的要求。
6.3.3数据存储检查计算每天存储要素的容量。
用存储器的容量除以每天存储要素的容量,应符合5.3.3要求。
6.3.4时钟准确度试验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时信号为标准,仪器连续运行72h后,检查采集器时钟准确度,应符合5.3.4的要求。
6.3.5功耗试验为数据采集器通电,测量其一小时内的平均功率应符合5.3.5要求。
6.3.6连接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的电缆长度传感器放在要素场不变的环境中,用不长于10m的电缆将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相连,记下各要素的观测数据,改用150m的电缆将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相连再测量,记下此时各气象要素的观测数据,两次观测数据的差值应不大于相应测量要素的观测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