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琵琶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琵琶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

能够解读和欣赏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琵琶行》,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介绍《琵琶行》的作者白居易及其生平。

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情感和节奏。

解读诗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2.2 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琵琶行》的全文。

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如白居易的生平介绍、古代琵琶音乐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播放琵琶音乐,引起学生对《琵琶行》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琵琶音乐与诗歌的关系。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意。

学生结合参考资料,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学生展示分组讨论的结果,分享学习心得。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分享练习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4.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学习心得和建议。

学生通过互评,相互鼓励和学习。

4.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教师给予学生鼓励和建议,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

作业包括诗歌解读、作者研究等,巩固所学知识。

5.2 课外阅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深入了解古代诗词和文化。

学生可以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扩大知识面。

琵琶行教案 优秀教案《琵琶行》(优秀8篇)

琵琶行教案 优秀教案《琵琶行》(优秀8篇)

琵琶行教案优秀教案《琵琶行》(优秀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8篇优秀教案《琵琶行》,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琵琶行教案。

《琵琶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与作品提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诗人。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

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师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作整体把握三、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1、小序有什么作用?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2、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明确: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四、分析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1、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鉴赏评价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2、鉴赏诗中如何将无形的音乐描绘得可以感知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抓住主旨句,分析主旨句2、鉴赏诗中的音乐描写三、教学设想《琵琶行》是七言古诗,篇幅较长。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研究”的精神,结合本课特点,拟先让学生在课前仔细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整体感知全诗,然后用一节课的时间,采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归纳的办法,实现教学目标。

至于音乐描写,则用播放《老残游记》中王小玉说书那一段的录音并加以点评的方法来完成。

四、课前准备学生方面:1、认真阅读诗前小序,并跟诗对照,把彼此对应的部分画出来。

2、概括每节诗的内容。

3、思考三个问题,并写出答案:⑴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⑵我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一句?为什么?⑶我最喜欢的段落是哪一段?为什么?教师方面:1、准备高三册语文朗读带⑵;2、录制《老残游记》中王小玉说书磁带一盘。

五、教学过程㈠导入新课播放语文磁带《琵琶行》,为鉴赏课文创造气氛。

㈡研读课文1、教师指定学生找出诗前小序与诗歌对应内容并归纳。

2、指定学生概括每节诗的内容,教师归纳:①浔阳江边闻琵琶;②江心聆听琵琶曲;③江中又听身世苦;④同病相怜感慨多;⑤再闻琵琶青衫湿。

3、按照就近组合的原则,学生每四人一组,讨论“我最喜欢的人物”。

教师归纳:诗中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琵琶女,一个是诗人自己。

琵琶女:少年时色艺超群,红极一时;晚年时年长色衰,寂寞凄凉。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琵琶行》全文。

(2)理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3)分析《琵琶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琵琶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琵琶行》。

(2)理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把握《琵琶行》中的韵律和比兴手法。

(2)深入理解诗中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像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沉浸的学习氛围。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比较教学法:分析《琵琶行》与其他古典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练掌握《琵琶行》的内容和背景。

(2)收集相关资料,如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思考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琵琶行》,了解课文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琵琶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

(2)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琵琶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琵琶行》的创作背景。

3. 课堂讲解(1)讲解《琵琶行》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4. 互动讨论(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韵律、比兴、象征等方面分析《琵琶行》的艺术特色。

(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展开全班讨论。

5. 应用拓展(1)学生尝试创作以琵琶为主题的诗歌或散文。

《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7篇)

《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7篇)

《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把握意境。

教学步骤:一、导入中国是一个盛产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唐诗》走过了3000多年的曲折岁月。

《唐诗》是我国诗歌的一座高峰,它像一座光芒四射灯塔,照耀着历代文人墨客。

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诗人才子。

唐朝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

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

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师:这位诗人是谁?生:白居易师:怎么知道?生:名居易,字乐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长恨歌》。

二、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白居易《琵琶行》公开课教案

白居易《琵琶行》公开课教案

白居易《琵琶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琵琶行》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白居易的生平等相关文学常识;(2)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琵琶行》;(3)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琵琶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人生沧桑、命运无常的感慨;(2)理解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体验古典文化的魅力;(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背诵与理解;(2)诗中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的分析;(3)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中部分生僻字词的解释;(2)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情感;(3)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文背景、意象分析等;(2)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问题;(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背诵;(4)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文、图片等资料;(2)网络资源:查询相关文学资料;(3)黑板:板书重点内容;(4)教材:提供学习文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琵琶行》;(2)要求学生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中情感。

3. 讲解与提问:(1)讲解诗文中的生僻字词;(2)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3)引导学生思考、探讨问题,如诗中的主旨、表现手法等。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2)选取代表进行分享,互相交流。

5. 诗文背诵与默写:(1)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诗文;(2)检查学生默写情况,纠正错误。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3. 推荐一篇与《琵琶行》相关的文章或诗歌,下节课进行分享。

白居易《琵琶行》教案设计(通用11篇)

白居易《琵琶行》教案设计(通用11篇)

白居易《琵琶行》教案设计白居易《琵琶行》教案设计(通用11篇)引导语:《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

以下是一篇关于白居易的《琵琶行》教案设计,希望白居易的作品的同学不妨认真阅读一下哦!白居易《琵琶行》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白居易、识记文言基本知识点。

2、赏析本诗结构艺术。

3、学习描绘音乐的方法。

4、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受损害的下层妇女的崇高精神。

5、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6、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7、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过程:【导入语】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的河流,走过了3000年的曲折岁月。

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这样一位皇帝,也许他的名字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而这位诗人就是唐朝的一张名片,千百年来,不断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诗歌朝圣者。

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是谁? 这位伟大的诗人就是白居易。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他的《琵琶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60首,与杜甫的“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明畅,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

白居易《琵琶行》优质课教案(精选6篇)

白居易《琵琶行》优质课教案(精选6篇)

白居易《琵琶行》优质课教案(精选6篇)白居易《琵琶行》优质课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琵琶行》优质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白居易《琵琶行》优质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欣赏并学习本诗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2、培养学明确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培养学明确立足文本运用想象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3、培养学明确的艺术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是重点;2、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结合学明确的自主探究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

音乐是人类最崇高的艺术,它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

我国的民族音乐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

我们来听几段乐器演奏,看看大家能不能听出各是什么乐器?(古筝《渔舟唱晚》琵琶《琵琶语》二胡《二泉映月》洞箫《乱红》)这些优美的曲调都是由我们的民族乐器演奏出的,音乐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艺术,而文学是一种借助语言与文字表现具象的艺术形式。

就其中任何一曲,大家能不能来描绘一下它的声音?可能大家的想象与语言还不足以表现音乐的高妙境界。

但我们的先人却通过诗歌,把音乐的美妙用文字表现了出来。

我们今天要一起品读的便是被清人方扶南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的白居易的《琵琶行》。

二、整体感受。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的河流,走过了3000年的曲折岁月。

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这样一位皇帝,也许他的名字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而这位诗人就是唐朝的一张名片,千百年来,不断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诗歌朝圣者。

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琵琶行教学设计(优秀4篇)

琵琶行教学设计(优秀4篇)

琵琶行教学设计(优秀4篇)《琵琶行》教案篇一教学步骤及内容:一、对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回顾总结,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1.对比欣赏《琵琶行》、《明湖居听书》、朱自清〈〈歌声〉〉中的音乐描写。

2.讨论:白居易和琵琶女感情交流共鸣的原因。

二、学生聆听琵琶曲(古典名曲之一〈〈十面埋伏〉〉,感受琵琶演奏的抑扬顿挫,转折起伏。

序曲——急切愉悦——滞涩悲哀——雄壮激越——戛然而止三、重点欣赏课文第二段“音乐描写”1.学生朗读,体味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过程和情感的变化。

2.讨论:本段音乐描写的艺术特色。

a. 完整的音乐情节的展示;b比喻的使用3.对比欣赏。

(1)各文段的内容从略。

(2)总结文学家写音乐的技巧变化:博喻(多个比喻的使用,以声写声)——通感(以形、色、光、味觉、触觉写声音)——联想、想象意境画面(朱自清由零星的比喻发展到完整的音乐场景的描画)音乐描写的发展越来越高超。

后人在前人的肩膀上给我们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四、讨论:诗人何以与身份低下的的歌女产生情感共鸣?————————琵琶女诗人————————————↓↓↓↓年少时:欢乐、风光弹琵琶听琵琶年少时:欢乐、得意↓↓↓↓年老时:色衰、门前冷落年老:被贬、漂沦憔悴↓诉身世伤迁谪↓↘↙商人妇:轻别离,啼泪同是天涯沦落人江州司马:孤苦相逢何必曾相识↘↓↙同病相怜教师小结:音乐成了沟通二人情感的媒介,两人的命运相似,都被遗弃,相似的命运和相似的音乐理解让他们的达到了情感的和谐,成为知音,于是共同成就了千古名篇。

五、关于“音乐”的引申扩展。

音乐被夸大其作用:孔子以“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

音乐被贬低为亡国之祸:陈后主《玉树后庭花》。

音2,鉴赏这首诗歌。

3,理清全文脉络,[三次弹奏是贯穿全文的主线]4,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教程要求:一导入课文问:大家是否喜欢中国的古音乐?音乐是中国的国粹,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琵琶演奏曲《霓裳》。

我们从这优美的音乐声中感受到了中国古典的音乐美。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琵琶行》,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中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琵琶行》,使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琵琶行》的作者白居易,以及诗歌创作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2.2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琵琶行》的诗歌结构,包括诗的节奏、韵律、意象等,使学生掌握诗的艺术特色。

2.3 诗歌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中,提炼出诗歌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琵琶行》的诗意、诗境和诗韵,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2 教学难点:剖析诗中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以琵琶曲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5.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5.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背景、结构和主题,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5.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剖析诗中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5.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对学生掌握《琵琶行》诗歌内容、情感理解、意境剖析等方面进行评价。

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通用11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诗歌对琵琶声的描摹技巧,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过程与方法——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慧眼撷取诗歌精华,匠心传承灿烂文化。

二、教学重点学习诗歌对琵琶声的描摹技巧,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三、教学难点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四、课时:2课时五、教学方法:探究法、诵读法、创设意境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一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一位曾艺压群芳,名满京城的琵琶女在浔阳江畔相遇了,琵琶女用手中的乐器演绎出了人生的起伏与世间的冷暖,白居易则用笔下的诗句演奏出了不朽的乐章与无尽的唏嘘,今天让我们踏着诗人的诗行走进琵琶女的音乐世界,聆听这美丽而动人的旋律。

(二)、赏析诗歌描写音乐的艺术技巧。

思考1:本诗几次写到琵琶曲?分别是怎样写的?1、第一次描写琵琶曲: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明确: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的效果: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

举例强化:……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2、第二次描写琵琶曲:诗人对琵琶曲进行正面的描写,这一段描写历来被人们所称道,堪称音乐描写文学史上的绝唱,请把你最喜爱的语句找出来并加以赏析。

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

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

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琵琶行》全文;(2)理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文学成就;(3)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情感等艺术特色;(4)掌握琵琶行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琵琶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分析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提升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人墨客的豪情壮志,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2)了解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培养关注民生、关心国家的精神风貌;(3)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美的存在,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琵琶行》;(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和文学成就;(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历史地位。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2)诗歌的韵律、意象、情感等方面的深入理解;(3)琵琶行的历史影响及后世文学发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文学成就;(2)简介《琵琶行》的创作背景;(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琵琶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诗句的含义;(2)讲解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魅力。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琵琶行》;2. 结合课下注释,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琵琶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琵琶行》全文。

(2)理解《琵琶行》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琵琶行》的内涵。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古代音乐的美妙,体验诗歌所描绘的场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培养人文素养。

(3)懂得珍惜美好生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生僻词语和典故的理解。

3. 诗歌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喻、象征手法的把握。

2. 诗歌情感的深入体会。

3. 古典音乐与诗歌的关联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像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沉浸式的学习环境。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比较教学法:通过对比其他诗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琵琶行》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琵琶行》,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诗歌的关联。

(2)简要介绍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琵琶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自主翻译诗句,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

(2)分析诗歌中的隐喻、象征手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联想诗歌所描绘的场景。

(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受诗歌的美妙。

6. 小结:7. 作业布置:(1)背诵《琵琶行》。

琵琶行获奖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获奖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获奖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琵琶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琵琶行》的背景和意义。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琵琶行》的作者、时代背景和文化价值。

2. 通过图片、音乐等素材,引导学生感受《琵琶行》的艺术魅力。

教学活动:1. 播放《琵琶行》的音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 引导学生讨论《琵琶行》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3. 分享《琵琶行》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第二章:诗词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琵琶行》的诗意和主题。

2.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教学内容:1. 逐句解析《琵琶行》的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

2. 分析《琵琶行》的韵律、结构和修辞手法。

教学活动: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琵琶行》中的关键词和意象。

2.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情感变化和主题思想。

3. 进行诗词朗诵和表演,增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音乐欣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2. 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与诗词的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1. 分析《琵琶行》中的音乐元素,如音阶、节奏和旋律。

2. 引导学生欣赏音乐与诗词的和谐统一。

教学活动:1. 播放不同版本的《琵琶行》音乐,让学生比较和分析其差异。

2.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感受诗词中的情感和场景。

3. 进行音乐演奏和合唱,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美感。

第四章:创作与表达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2. 帮助学生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以《琵琶行》为灵感。

2.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琵琶行》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活动:1. 分配创作任务,让学生编写以《琵琶行》为主题的诗词。

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表演,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灵感和表达方式。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回顾和总结课程内容。

琵琶行优质课教案(6篇)

琵琶行优质课教案(6篇)

琵琶行优质课教案琵琶行优质课教案(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琵琶行优质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琵琶行优质课教案1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受诗歌的魅力。

2、品味诗歌意像,感受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3、通过人物形象分析,理解诗人天涯沦落、愤愤不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解读诗歌的形象和语言,提高鉴赏水平。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音乐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

它不像蓝天白云、飞禽走兽、山峰河流那样可视可感。

如何才能把这难以捉摸的音乐用文字表现出来呢?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描写音乐的典范,自唐以来历咏不衰。

今天,我们就一起聆听这美妙的音乐。

2、写作背景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

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很尖锐,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

朝廷宦官专权跋扈,藩镇割据作乱,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

他为官有”兼济天下”之志。

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白居易担任左拾遗(谏官),多次向唐宪宗上书,提出一系列改革时弊的措施,同时他又写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乐府》、《秦中吟》等讽喻诗,结果触犯了掌握军政大权的豪门贵族,引起唐宪宗和一些权臣的恼恨。

元和九年被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这一闲职。

3、作者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篇一」引导语:《琵琶行》中的诗人感情的波涛为琵琶女的命运所激动,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感受悲剧美,感受人物命运的悲剧情感。

鉴赏音乐美,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写作特点。

品味意境美,了解环境描写渲染气氛传达情感的作用。

涵咏语言美,进一步提高诵读能力。

【重难点】: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写作特点。

理解作者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媒体平台】:CAI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古今因为音乐编织出无数佳话。

两千多年前,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

一千多年前,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

一曲《琵琶行》,让人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有道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一曲《琵琶行》,司马青衫湿。

那弦音究竟触动怎样的情怀,而使有泪不轻弹的司马青衫湿呢?今天,我们解读这首千年乐音《琵琶行》。

(板书课题:《琵琶行》)二初步感知。

听录音,思考: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明确:惨。

(离别的愁惨奠定了全文的基调:离情遍芳草,无处不萋萋)通过刚才听录音,可知本诗是一首叙事诗,在这首叙事诗中刻画了哪两个主要人物?明确:一个沦落江边的歌女,一个被贬江州的官吏。

(板书:琵琶女诗人。

)那么我的问题来了,是什么让这两位素不相识的联系到一起呢?明确:琵琶声。

遭贬的诗人在听到琵琶女的弹奏后,产生了心理共鸣,这共鸣化作了一句千古传唱的诗句,这句是?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三重点赏析。

(一)同是天涯沦落人。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哀叹?“同是”如何理解?请同学们联系课文三四两段和屏幕上所提供的材料,想一想诗人与琵琶女身世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结成小组讨论)投影:6岁学作诗。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琵琶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 能够鉴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通过对比分析,了解《琵琶行》的艺术特色。

3. 通过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人文关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琵琶行》2.2 教学重点1. 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

2. 《琵琶行》的艺术特色。

2.3 教学难点1. 诗中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简介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诗题,激发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

2.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3 合作探讨1. 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诗歌鉴赏1. 对比分析,《琵琶行》的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5 诗歌创作1. 激发学生创造力,进行诗歌创作。

2. 分享创作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1.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能力。

2. 学生诗歌鉴赏和创作的能力。

4.2 课后作业1. 完成《琵琶行》的鉴赏文章。

2. 写一篇关于《琵琶行》的诗歌创作。

4.3 综合评价1. 学生对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的理解。

2. 学生对《琵琶行》的艺术特色的认识。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资源1.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

2. 相关诗词鉴赏书籍。

5.2 多媒体资源1. 与《琵琶行》相关的影像资料。

2. 音乐素材,如琵琶曲。

5.3 网络资源1. 相关诗词网站。

白居易《琵琶行》公开课教案

白居易《琵琶行》公开课教案

白居易《琵琶行》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作于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

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疾苦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命运的感慨。

1.2 教学目标(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掌握《琵琶行》的诗意、结构、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古典文学素养。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作者与背景知识2.1 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

2.2 《琵琶行》创作背景据传,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任职期间,曾听闻一位琵琶女弹奏技艺高超,却因命运多舛而流泪。

诗人感慨万千,遂创作出《琵琶行》这首长诗。

第三章:诗歌内容解析3.1 诗歌结构《琵琶行》全诗共分为三十二句,分为四段。

诗歌以琵琶女弹奏技艺和悲惨经历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3.2 诗歌内容(1)首段:描述琵琶女技艺高超,吸引听众。

(2)次段:揭示琵琶女的身世之谜,引发诗人同情。

(3)三段:描绘琵琶女在长安城的繁华景象。

(4)末段:表达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感慨,以及对琵琶女的怜悯。

第四章:艺术特色分析4.1 韵律特点《琵琶行》采用七言古诗的韵律,节奏感强烈,富有音乐美。

4.2 修辞手法(1)比兴: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2)对比:如琵琶女前后命运的对比。

(3)象征:如琵琶象征琵琶女命运的起伏。

第五章:教学活动设计5.1 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熟悉《琵琶行》的原文,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5.2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结构。

(2)解析诗歌艺术特色,如韵律、修辞手法等。

(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白居易《琵琶行》最佳公开课教案

白居易《琵琶行》最佳公开课教案

白居易《琵琶行》最佳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琵琶行》的背景及作者白居易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1.2 教学内容简介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介绍《琵琶行》的创作背景和诗文内容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学生阅读《琵琶行》诗文,理解诗文内容第二章:诗文解析2.1 教学目标分析诗文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理解诗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2.2 教学内容分析诗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等探讨诗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学生分组讨论诗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价值第三章:诗歌鉴赏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感受古典诗词的美感和韵味3.2 教学内容分析《琵琶行》的韵律、节奏和押韵欣赏诗文中的经典句子和描绘画面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诗文的韵律和节奏学生朗读诗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第四章:创作练习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诗词表达情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4.2 教学内容以《琵琶行》为灵感,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学习诗文中的人物描写和情感表达4.3 教学活动教师提供创作指导和示例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练习,分享自己的作品第五章:课堂总结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热爱5.2 教学内容回顾《琵琶行》的诗文内容和教学重点强调古诗文的重要性和美学价值5.3 教学活动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学生分享对古诗文的感悟和体会第六章:互动讨论6.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深入理解诗文中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6.2 教学内容讨论诗文中的文化内涵,如音乐、军事、政治等探讨诗文中的社会背景,如唐朝的长安和安史之乱6.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和问题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第七章:诗歌表演7.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7.2 教学内容学生选择或创作与《琵琶行》相关的表演节目学生进行诗歌表演,表达诗文中的情感和主题7.3 教学活动教师提供表演指导和反馈学生进行诗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和评价第八章:比较学习8.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和知识面8.2 教学内容选取与《琵琶行》主题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不同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8.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比较学习的话题和问题学生进行小组比较学习,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见解第九章:作业布置9.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9.2 教学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琵琶行》的作文或读后感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的诗歌鉴赏和创作技巧9.3 教学活动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总结本门课程的学习成果和收获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热爱,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10.2 教学内容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和重点强调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和价值10.3 教学活动教师总结整个课程的学习成果和收获学生分享对古诗文学习的感悟和期待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诗文解析难点:理解诗文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解析:诗文解析环节是理解《琵琶行》的关键部分。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白居易。

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琵琶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情境。

介绍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开场提问:学生对诗歌的了解和兴趣。

讲解《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白居易。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魅力。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分析《琵琶行》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2 教学内容:分析《琵琶行》中的意象和描写手法。

解读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回顾《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描写手法。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第三章:诗歌朗读与背诵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朗读和背诵《琵琶行》。

3.2 教学内容:朗读和背诵《琵琶行》。

3.3 教学方法:采用朗读和背诵的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朗读《琵琶行》。

指导学生进行背诵练习。

第四章:诗歌创作与表达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创作自己的诗歌并表达出来。

4.2 教学内容:创作自己的诗歌并表达出来。

4.3 教学方法:采用创作和表达的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的构思和练习。

让学生展示并表达自己的诗歌作品。

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

5.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和反思的方式进行教学。

5.4 教学步骤: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的讨论。

第六章:诗歌背景与文化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琵琶行》诗歌背后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6.2 教学内容:介绍唐代社会背景与音乐文化。

探讨《琵琶行》在音乐艺术上的表现和影响。

6.3 教学方法:采用讲座和图像资料展示的方式进行教学。

6.4 教学步骤:讲解唐代的音乐文化和琵琶的艺术地位。

展示《琵琶行》相关的音乐表演视频或图像资料。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诗歌对琵琶声的描摹技巧,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过程与方法——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慧眼撷取诗歌精华,匠心传承灿烂文化。

二、教学重点
学习诗歌对琵琶声的描摹技巧,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三、教学难点
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方法:探究法、诵读法、创设意境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
一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一位曾艺压群芳,名满京城的琵琶女在浔阳江畔相遇了,琵琶女用手中的乐器演绎出
了人生的起伏与世间的冷暖,白居易则用笔下的诗句演奏出了不朽
的乐章与无尽的唏嘘,今天让我们踏着诗人的诗行走进琵琶女的音
乐世界,聆听这美丽而动人的旋律。

(二)、赏析诗歌描写音乐的艺术技巧。

思考1:本诗几次写到琵琶曲?分别是怎样写的?
1、第一次描写琵琶曲: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明确: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的效果: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
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

举例强化: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2、第二次描写琵琶曲:诗人对琵琶曲进行正面的描写,这一段
描写历来被人们所称道,堪称音乐描写文学史上的绝唱,请把你最
喜爱的语句找出来并加以赏析。

(1)总结运用比喻、摩声描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明确:此句道出了“无声”与“有声”之间的辨证关系,道出了音乐上停顿的奇特功效。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明确:侧面描写。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已停,然而余音饶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

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

(三)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思考2:琵琶女为何能演奏得这样好,对乐曲有这样深刻的.感悟?
明确:师出名门: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传奇身世:这一部分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少年得意——老年失意;年轻貌美——年长色衰;门庭若市——独守空船;昔日欢笑——今日
心酸。

思考3:诗人为何能对琵琶女的演奏有这样深刻的领悟?
明确:用诗人的话来回答——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思考4:“同是天涯沦落人”,作者与琵琶女的相似之处有哪些?
明确: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
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凉
的寂寞生活。

思考5:如何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成为后世饱经
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

(美学价值,现实意义。

)
(四)第三次写到琵琶曲:“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


描写方法:侧面描写。

思考6:“男儿有泪不轻弹“,白居易的泪只为琵琶女而洒吗?
(五)小结。

(六)课后作业(任选一题):
1、古今中外还有许多描写音乐的诗,都给人以不尽的美感,你
能想出一些吗?并加以赏析。

(如:《李凭箜篌引》、《颖师弹琴》、《听蜀僧浚弹琴》、《琴歌》等)
2、“相逢何必曾相识!”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故事?你有过这样的相逢吗?请以《相逢是首歌》为题写一段融记叙、抒情为一体的文字。

(200字左右)
附板书:琵琶行
三次演奏的描写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