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题库_送东阳马生序 _同步练习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墨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本文选自《》,作者是代的学者。
他的字号是。
序,,这是一篇。
2.余幼时即嗜.学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执经叩.问援.疑质.理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俟.其欣悦卒.获有所闻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持汤.沃灌....烈风足肤皲裂..而不知媵人以衾.拥覆寓逆旅..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腰.白玉之环右备容臭.烨然..意..若神人縕.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3、为马生写序的目的是什么?4、这则短文赞扬了宋濂怎样的精神?5.作者从哪几方面回顾自己求学经历的?6.最能表现作者幼时抄书之苦的句子是?7.作者趋百里外求学的原因是什么?“百里”说明什么?8.找出表现老师严厉的句子,并说说描写老师严厉的目的?9.文章开头说“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后来又“余因得遍观群书”,阅读文章,你认为其中原因是什么?10、据你看,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11、从“余因得遍观群书”,“卒获有所闻”这一结果看,本文除了刻苦勤学外还反映了作者什么优秀品质?12.作者着力描写外出从师的“生活”之苦的目的是什么?13.与“同舍生”相比,最容易使作者产生什么心理?“我”为什么对“同舍生”的优越条件毫无羡慕之意?14.“以中有足乐者”是指什么?15.作者“縕袍敝衣”处在“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中间,却“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完整版)《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题.docx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一、名句默写(每空一分,共8 分)1.,余因得遍观全书。
2.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与之间的矛盾决定的。
3.写自己求学之艰的句子:①衣:②食:④行:4. 《送东阳马生序》中;③住:。
说出了宋濂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二、字词解释(共10 分)①录毕,走送之()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③媵人持汤沃灌()④左佩刀,右备容臭(⑤援疑质理()⑥烨然若神人()⑦负箧曳屣()))三、翻译下列句子。
(每题 2 分,共 12 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4、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6、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四、问答题( 8 分)1.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 3 分)我的感悟是:2.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2 分)我的看法是:3.宋濂无,天寒抄;求,恭敬;生活苦,以学。
中求学的精神你有什么启示?合,自己的。
(3 分)五、文言文,回答下列。
(共 8 分)(甲)余幼即嗜学⋯⋯故余愚,卒有所。
(乙)范仲淹二而孤,家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己任,苦,或夜昏怠(①),(②)以水沃(③)面;食不,啖粥而。
既仕,每慷慨天下事,不身。
乃至被受,由参知政事守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④)肉,妻子衣食自足而已。
常自曰:“士当先天下之而,后天下之而也。
” 注:① 昏怠:昏沉困倦。
② :就。
③ 沃:。
文中有“洗”之意。
④ 重:兼有两种(事物)。
1.解下列句中的加点的。
(4 分)① 以是人多以假余假:② ,走送之走:③ 由参知政事守州:④ 妻子衣食自足而已妻子:2.用代写出乙文中画句子的意思。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第24课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卷(1)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卷(1)一、基础知识1.《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初期著名文学家,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从文章体裁上来看,本文是一篇,这种文体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2.按要求默写。
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对同舍生的“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3.选出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录毕,走送之走:跑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叩:敲门C.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D.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
()A.或.遇其叱咄或.王命急宣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5.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幼时/即嗜学B.益慕圣贤/之道C.腰/白玉之环D.门人弟子/填其室6.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B.略无慕艳意人物略.不相睹C.足肤皲裂而.不知国险而.民附D.四支.僵劲不能动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7.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无从致.书以观言行一致.B.益.慕圣贤之道益.多弊少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得患失D.未尝稍降辞.色婉言辞.谢8.下面句子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B.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C.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解释加点词语。
以书假.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援疑质理礼愈至俟其欣悦腰.白玉之环。
10.选出带点字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A.媵人持汤.沃灌B.有司业、博士..为之C.县官日.有D.腰.白玉之环11.区别古今词义:(1)汤:(2)臭:。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11.《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1.《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烨.(huá)然若神人B.余则缊.(yùn)袍敝衣C.无冻馁.(něi)之患矣D.生以乡人子谒.(yè)余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不敢稍逾.约:(2)弗之怠.:(3)俟.其欣悦:(4)负箧.: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走.送之(跑)B.未尝稍降辞色.(颜色)C.尝.趋百里外(曾经)D.无从致.书以观(得到)4. 下列关于课文《送东阳马生序》的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5. 选出下面对课文《送东阳马升序》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A.课文开篇即点出作者“家贫”和“嗜学”的矛盾处境,由此引出求学的艰难。
B.课文将富家子弟的奢华和作者的贫寒加以对比,表现了作者求学意志的坚定。
C.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展示自己成长之路的曲折与艰辛。
D.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明: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子读书的必备条件。
6.宋濂,字景濂,号潜溪,_____(朝代)文学家。
他的散文清新简洁,行文善于变化,思想也比较深刻。
朱元璋称他是“__________________”,刘基赞许他“_________________”,四方学者称他“____________”。
宋濂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本文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第24课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卷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册《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卷一、基础过关训练1.《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初期著名文学家,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从文章体裁上来看,本文是一篇,这种文体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2.按要求默写。
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对同舍生的“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三、标题3.选出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录毕,走送之走:跑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叩:敲门C.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D.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
()A.或.遇其叱咄或.王命急宣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5.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幼时/即嗜学B.益慕圣贤/之道C.腰/白玉之环D.门人弟子/填其室二、课内阅读精练6.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八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同步训练2人教版
《送东阳马生序》精练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本文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__初文学家。
(1分)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走送之()硕师()援疑质理()卒获有所闻()3.选文第一自然段着重叙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自己创造条件读书的。
(3分)4.据你看,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5.作者“缊袍敝衣“处在“被锦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中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对此你有何评价。
(3分)6.读此段文字,对你有何启示,请写在下面。
(3分)答案:(一)1.宋濂明2.走:跑硕:大援:引率:终于3.①借书不失信于人;②抄书不畏艰苦;③远行百里向先达请教。
4.勤奋好学、谦虚诚恳。
5.作者以学得知识为最大乐事,这种高洁志趣,让人敬佩,值得效仿。
6.略(围绕只要勤奋好学,就能学有所成来谈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经典习题精选(附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经典习题精选(附答案)篇一:《送东阳马生序》70练(附答案)《送东阳马生序》70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分)(1)媵人持汤.沃灌()(2)同舍生皆被.绮绣()(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俟.其欣悦()(5)腰.白玉之环()(6)无从致.书以观()(7)以.衾拥覆,久而乃和()(8)录毕,走.送之.( ) (9)寓.逆旅主人 () (10)援疑质.理( ) (11)弗之怠.()(12)未尝稍降辞色.( ) (13)右备容臭..()(1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15)余幼时即嗜.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5)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8)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9)俟其欣悦。
则又请焉。
(10)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11)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1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13)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1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5)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3、找出表现作者幼时守信用的句子。
(2分)答:。
4、作者将自己求学时的“勤且艰”告诉马生,用意是什么?(2分)答:。
5.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2分)我的概括:6.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2分)我的感悟:7.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2分)我的看法: 8.文中哪些词句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3分)9.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的感受或体会。
10.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D.烨然/若神人11.第②段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和作者的作对比,体现作者的精神追求。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11.送东阳马生序(学生版+解析版)
《作业推荐》——送东阳马生序一、单选题1.下面加点词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砚.冰(yàn)耄.老(mào)嗜.学(shì)俟.其欣悦(sì)B.硕.师(shuò)裘.葛(qiú)逾.约(yú)既加冠.(guān)C.皲.裂(jūn)叱咄.(duō)冻馁.(něi)负箧.曳屣.(qiè xǐ)D.媵.人(yǐng)容臭.(chòu)为贽.(zhì)以衾.拥覆(qīn)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余/因得/遍观群书。
B.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下面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既加冠.(帽子)执经叩.问(磕头)B.岁有裘葛之遗.(给予,赠送)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C.持汤.沃灌(热水)烨然..若神人(光彩照人的样子)D.录毕,走.送之(跑)色愈恭,礼愈至.(周到)4.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B.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C.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A.无从致书以观B.以衾拥覆C.人多以书假余D.以中有足乐者6.下列每句话都体现作者学习生活艰苦的一组是()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②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④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⑤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⑥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④⑤⑥D.①②③⑤⑥二、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精品】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一、给下列加线字注音俟()烨()缊()煜然()媵人()屣()叱咄()()皲裂()容臭()二、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①无从致书以观()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③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④未尝稍降辞色()⑤援疑质理()⑥腰白玉之环()⑦右备容臭()⑧非天质之卑()⑨俟其欣悦()⑩生以乡人之子谒余()三、语段阅读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指出下列词的古今不同的词义。
①余: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②假: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③走: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④游: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①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之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③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3、哪些句子写出了读书的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4、请概括出两个极写先达的身价和影响的词语。
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1《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11《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第一课时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俟.()衾.()嗜.学()硕.师()媵.人()容臭.()绮.绣()耄.老()冻něi()遇其chì duō()【答案】 (1). sì (2). qīn (3). shì (4). shuò (5). yìng (6). xiù (7). qǐ(8). mào (9). 馁 (10). 叱咄【解析】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
“俟”“硕”“绮”“耄”不要取半边字的读音。
“媵”要与“藤”字的读音区别开来。
“馁”不要写成“妥”,“咄”不要写成“拙”。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嗜:______(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______(3)弗之怠.怠:______(4)走.送之走:______(5)不敢稍逾约..逾约:______(6)无硕师..名人与游.硕师:______ 游:______(7)援.疑质.理援:______ 质:______(8)色愈恭,礼愈至.至:______(9)负箧曳屣.屣:______(10)以衾.拥覆衾:______(11)烨然..若神人烨然:______【答案】(1)爱好,喜爱(2)借(3)懈怠,放松(4)跑(5)超过约定期限(6)学问渊博的老师交往(7)引、提出询问(8)周到(9)鞋子(10)被子(11)光彩照人的样子【解析】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古今异义词,游:交往。
援:提出。
质:询问。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或.遇其叱咄一食或.尽粟一石B.不敢稍.逾约稍.出近之C.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D.礼愈至.至.则无可用【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
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同步学习一、基础知识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嗜.学()(2)逾.约()(3)俟.()(4)叱咄..()(5)皲.裂()(6)媵.人()(7)箧.()(8)缊.袍()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非木柿/故大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益慕圣贤之.道/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C.足.肤皲裂而不知/食不饱,力不足./不足.为外人道也D.以.中有足乐者/皆以.美于徐公/以.光先帝遗德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____________(2)同舍生皆被绮绣。
____________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或.遇其叱咄一食或.尽粟一石B. 不敢稍.逾约稍.出近之C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D礼愈至.至.则无可用6.按要求默写填空。
(1)揭示作者小时候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同舍生“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关于文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其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六个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
其造字法一直沿袭许慎“六书”的说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24课《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本文的作者,初期著名文学家,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从文章体裁上来看,本文是一篇,这种文体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答案:宋濂| 明朝 | 赠序解析:本题概括所学所忆直接作答即可,第二空根据文题填写。
注意“濂”字不要写成“廉”。
点评:文学常识题是常考的。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2、按要求默写。
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
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同舍生的“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余幼时即嗜学|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 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解析:抓住题中的信息提示,梳理内容,默写句子,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嗜、砚、慕、硕、奉。
是连句的,前后句不要写错位。
点评:文学常识题是常考的。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3、选出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录毕,走送之走:跑 B.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叩:敲门C.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 D.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答案:B解析:B项是望文生义,根据“执经”的意思,可知“叩”为“请教”。
点评:本题不难,各项中的词义明确,易于判断。
古汉语中有古今异义的字词,平时学习要注意举一反三,注意辨析。
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划线的“以”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不敢出一言以复C.属予作文以记之D.家贫,无从致书以观2.下列划线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嗜学(shì)砚冰(yàn)逾约(yú)耄老(mào)B.既加冠(guān)硕师(shuò)叱咄(chì duō)被绮绣(pī)C.俟其欣悦(sì)负箧(qiè)曳屣(xǐ)皲裂(jūn)烨然(yè)D.媵人(yǐng)以衾拥覆(qīn)容臭(chòu)缊袍(yùn)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C.“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D.作者将穿戴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凸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
4.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录毕,走送之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③益慕圣贤之道④援疑质理⑤或遇其叱咄⑥犹幸预君子之列⑦假诸人而后见也⑧撰长书以为贽5.认为读书苦,几乎是绝大多数中学生的同感。
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
当你深谙了宋濂之苦和宋濂之累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
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认识。
150字左右。
6.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请你参加“‘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1)【源流追踪】“仁”为会意字,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的“仁”则引申为:。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4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24 送东阳马生序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
(1)或遇其叱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负箧.曳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烨.然若神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的“以”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不敢出一言以.复C.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D.家贫,无从致书以.观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2)媵人持汤.沃灌()(3)同舍生皆被.绮绣()(4)腰.白玉之环()(5)左佩刀,右备容臭.()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是一篇________。
这种文体具有__________的性质,本文就是为勉励同乡后辈马生而写的。
作者是____代散文家________,人称“________”。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5~8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九年级语文下册 11《送东阳马生序》(第1课时)同步练 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知识1.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
元末明初文学家。
与刘基、高启并称为“”。
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雍容典雅,或质朴简洁,各有特色。
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今天下文章,宋濂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
著有《宋学士文集》。
2.背景探寻。
宋濂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即其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召入朝晋见。
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在文章中,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自己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
这是一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标题意为:写给东阳县晚辈马君则的一篇赠序。
3.知识链接。
太学与国子监的区别太学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当时周王室的太学以南北东西中的方向为序,分别称为“成均”“上庠”“东序”“瞽宗”和“辟雍”。
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国子监是元、明、清时期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
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
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
国子监与太学可互称,经常用太学来指代国子监。
但同时,“国子监”出现后,“学”与“监”不同的含义说明了二者在承担两种功能上的不同分工,“学”是传授知识,指向教育和最高学府的功能;“监”是督查监管,指向国家教育管理的功能。
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余幼时即嗜.学。
嗜:______(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借:______(3)弗之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东阳马生序》同步练习1
送东阳马生序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嗜学()②硕师()③媵人()
④容臭()⑤廪稍()⑤负箧()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无从[致]书以观()②四[支]僵劲不能动()
③有[司业、博士]为之师()④[流辈]甚称其贤()
3.解释下列各句中一以”字的用法。
①以衾拥覆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③俯身倾耳以请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①__ 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
4.翻译并写出其含义。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
5.按原文填空。
其业有不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17题。
(一)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金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勝人持汤沃灌,以食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暗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难若此。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俯身倾耳以请。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观群书。
D.俯身/倾耳/以请。
8.作者宋濂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在阅读段中,找出切身体会的句子。
9.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谈自己刻苦学习经历的?
10.结合课文,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二)
蜀鸡与乌鸦
宋濂
豚泽之人养蜀鸡,有文而赤翁,有群余鸟周周鸣。
忽晨风过其上,鸡遽翼诸余鸟,晨风不得捕,去。
已而有鸟来,与余鸟同啄。
鸡视之兄弟也,与之上下,甚训。
乌息衔其余鸟飞去。
鸡仰视帐然,似悔为其所卖也。
11.试比较下列词语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义()_古义()
①文
今义()今义()
古义()古义()
③去
今义()今义()
12.找出并翻译文中蜀鸡对待“晨风”和“乌鸦”不同态度的句子。
13.读了本则寓言后,你受到什么启发和教育?
(三)
王冕憎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14、结合文意,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②辄默记()③儿痴如此()
④恬若不见()⑤曷不听其所为()③依僧寺以居()
15.下列句子,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王昆)窃入学舍,听诸生诵读
B、已而(王冕)复如初
C.(韩性)学遂为通儒
D(王冕)即迎母入越城就养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曷不听其所为?
②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17.从文中可看出,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他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28、送东阳马生序
一、l.①shi4③shuo4③ying4④xiu4(5)lin3(6)qie4 2.①取得,这里指买到②通“肢”③官名,国子监的老师④同辈的人 3.①介词,用②连词,作“因为”解③连词,相当于“而”④
连词.作“因为”解介词,译为“拿” 4.(翻译略)含义:运用对比,衬托出自己由于学业出众,尽管穿得破旧而无卑意。
5.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今耳岂他人之过裁
二、(一)6.①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示尊敬而专心)请教。
②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7C 8.“每假借…逾约”。
9.态度、行动。
10(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二)11.①文:古义:花纹,文字今义:文化,文科,文章②翁:古义:鸟类头颈上的羽毛今义:老者
③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去④翼:古义:翅膀,用翼遮护,辅佐今义:翅膀
12.对待晨风:蜀鸡急忙用自己的翅膀把小鸡都遮护起来。
对待乌鸦:蜀鸡把把乌鸦当作兄弟一样对待,
同它一起飞上跳下。
1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三)14.①私下的意思②总是(常常)③入迷④安详的样子⑤同“何”③同“而”,连词 15.C 16.略 17.品质:勤奋好学,孝敬母亲。
原因: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人迷的程度。
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