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发展简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nd
锂银 钒氧化物(Li/Ag2V4O11体系)电池 最为畅销,它占据植入式心脏设
备用电池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嵌入式原理
所谓“嵌人”,它描述的是“外来微粒可 逆地插入薄片层宿主晶格结构而宿主结构 保持不变”的过程。简单地说,“嵌入” 有两个互动的“要素”,一是“宿主”, 例如层状化合物,它能够提供“空间”让 微粒进入;二是“外来的微粒”,它们必 须能够符合一定要求,使得在“嵌入”与 “脱嵌”的过程中,“宿主”的晶格结构 保持不变.
来自美国军方Lockheed Mis-sile and Space Co.的Chihon Jr.和 Cook使用锂金属作负极Ag,Cu,Ni 等卤化物作正极,低熔点金属盐 LiCl-AlCl3,溶解在丙烯碳酸酯(PC) 中为电解液。
1962
三洋公司在过渡金属氧化 物电极材料取得突破, 1975Li/MnO2开发成功,
SPEs
1
电解质层薄
2
电池可做成任意 形状而且防漏
3
可防止锂枝晶的形成
4
离子导电率不高
5
电化学稳定性未知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PEs
空间稳定性比不上SPEs 机械强度不高
02
电化学稳定性优良
安全性、机械耐受百度文库优良
电池过充电时的耐受性也比 SPEs好
展望
未来,锂电池将会朝着低成本、 高能量、大功率、长寿命、微 型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 中,除了制造工艺等的技术创 新,最根本的还在于电池设计 与电池材料的革新。电池中 每一部件的技术突破都会带来 电池性能的飞跃。
石墨嵌锂化合物的研究历程
时间 1926年 1938年 1955年 1976年 1977年
人物 Fredenhagen&Cadengach
Rudoff与Hofmann Herold
Besenhard Armand
事件和意义 合成了碱金属(K,Rb,Cs)石墨嵌入化合物(简称GICs)
建议将GICs用于化学电源 合成了锂石墨嵌入化合物Li-GIC 多次电化学测试发现Li电化学嵌入到石墨中 第一次把Li-GIC作为锂二次电池的可逆电极
05 现状与展望
04 锂聚合物电池(1978—1999)
03
锂离子电池(1980--1990) 02
锂金属二次电池(1972—1984) 01
锂电池概念与锂原电池发展 (1960--1970)
A Li/CuCl2体系:首次尝试 B Li/(CF)n体系:初见端倪 C Li/Mn02体系:收获成功 D Li/Ag2V4O11体系:医用领域佼佼者
使用纳米氧化钛和纳米氧化硅 添加在以前传统的石墨,锡氧 化物,纳米碳管里面
磷酸铁锂材料电池的出现,推 动了锂电池产业的发展和应用。
水溶液锂电池体系的最新研究, 可将锂电池性能提高80%。
具有橄榄石结构的LiMP04由于突 出的安全性,在电动汽车领域的 应用极具发展前途
锂离子电池大量应用在手机、笔记 本电脑、电动工具、电动车、路灯 备用电源、航灯、家用小电器上
早期部分锂离子电池生产厂家的电极材料配合情况
正极材料 LiCoO2 LiCoO2 LiNi02 LiMn2O4 LiCoO2 LiNi02
负极材料 焦炭 石墨 石墨 石墨
锡无定型氧化物 碳材料
电池生产厂家 Sony
松下电池、三洋电机、日立万盛、日本电池 法国Saft、松下电池、三洋电机、日本电池
日本NEC、加拿大Moli 富士公司 Polystor
用在CS-8176L型计算器上。
1975
1970
松下电器成功制备了分子表达式为 (CFx)n(0.5≤x≤1)的结晶碳氟化物。将 它作为锂原电池正极。美国军方研究人员 设计了(CxF)n(x=3.5-7.5)I无机锂盐+有机 溶剂l Li(Metal)电化学体系,拟用于太空 探索。
1976
锂碘原电池出现。许多用于医药 领域的专用锂电池应运而生,其中
可以在负极表面形成 稳定界面的电解液
锂的电极电势极低,用另一种嵌人化合物代替金属锂,其电极电势一定会上升。 要在正负极间形成一定电压降,并为了补偿负极电压升高造成电压损失,正极 材料电压要足够高;另外,无论是锂合金还是嵌锂化合物,负极材料的电压要 足够低。最后,这些正负极材料还要与匹配的电解质溶剂产生稳定的界面。
抛弃锂金属,选择另一 种嵌入化合物代替锂。 这种概念的电池被形象
地称为“摇椅式电 池”(Rocking Chair Battery,简称RCB)
抛弃液体电解质的第二 种方案,选择离子导电 聚合物电解质取代液体 电解质。聚合物电解质 同时还兼有液态锂离子
电池中隔膜的作用
合适的嵌锂正极材料
适用的嵌锂负极材料
在放电深度 低的情况下, 反应具有良 好的可逆性
还研究了碱金 属嵌入石墨晶 格中的反应, 并指出石墨嵌 碱金属的混合 导体能够用在 二次电池中。
嵌入容量较高, 化学性质稳定, 而且在化学电 池体系中反应 可逆性良好。
二硫化钛(TiS2)以其优 良表现得到电池设计者的青睐?
层状结构 良好的层状结构使锂离子能 在层间快速迁移,嵌入 反应速率较快。
半金属性质
半金属(semimetal)性质使 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 电极中无需多添加导电添 加剂,电化学性能即可发 挥¨
单相
在与锂的嵌入/脱嵌反应过 程中,无新相生成也无成核 现象发生,从而保障反应具 有良好的可逆性(单相是反 应可逆的重要条件)。
第一块锂二次电池的诞生
A
B
C
D
E
1989年,因为Li/Mo2二次电池发生起火事故,除少数公司外,大部分企业都退出金属锂二次 电池的开发。锂金属二电池研发基本停顿关键原因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
锂金属二次电池(1972—1984)
贝尔实验室的 Broadhead 等人。他们将 碘或硫嵌入到 二元硫化物(如 NbS2) 的层间结构
斯坦福大学的Ar mand等人。他们 发现一系列富电 子的分子与离子 可以嵌入到层状 二硫化物的层间 结构中,例如二 硫化钽(TaS2)
Exxon公司研发 人员让水合碱金 属离子Kx(H2O) 嵌入到二硫化 钽TaS2中:(H: O)嵌入到二硫化 钽TaS:中
在电化学体系中发生的嵌入过程称为“电化学 嵌入”,嵌入过程中充当宿主的化合物被称为 嵌入 化合物(IC)。“互动”过程“氧似还原”与 “嵌入/脱嵌”是同时进行的。也就是说,放 电时锂离子嵌入到宿主的晶格结构中(还原+嵌 入),其相反的过程(氧化+脱嵌)使体系回复到 原来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拓扑电化学反 应”.
锂电池发展简史
锂原电池通常以金属锂或
者锂合金为负极,用MnO2,
1
SOCl2,(CF)n等材料为正极。
锂二次电池研发分为金属锂
2
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与锂聚 合物电池三个阶段。
锂电池(Lithium Battery,简写成LB)分为锂一次电池(又称锂原电池 Primary LB)与锂二次电池(又称锂可充电电池,Rechargeable L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