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物理八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回声测距离:2s=vt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重点定义: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 振动可以发声要点: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 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疑点: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重点定义: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要点: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3 真空不能传声重点: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三:声速和回声重点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拓展: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3 回声测距离:2s=vt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怎样听到声音重点定义: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要点: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难点: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梳理及常考题型巩固练习)(基础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梳理及常考题型巩固练习)(基础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重难点突破(全册)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国际单位;2. 会正确使用相关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3.知道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4. 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要点梳理】要点一、长度的测量人的直觉并不可靠,要得到准确的长度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

要点诠释: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①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②单位符号及换算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1km=1000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3mm1mm=103μm 1μm ==103nm2.测量工具:①刻度尺(最常用);②精密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②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③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④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要点二、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长度,需要采用特殊方法。

要点诠释: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2.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3.滚轮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重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 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4.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白烟时计时,若再听见枪声计时,则会少记0.294S(约为0.3S)。

5.人类怎样听到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6.耳聋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

7.骨传导及实例: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导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上把这样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骨传导实例: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8.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二、声音的特性1.频率: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2.超声波和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

3.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4.音调:(1)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3)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4)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5)一般来说,女士的音调高于男士的音调;小孩的音调高于成人的音调。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与提高++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与提高++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如何用刻度尺比较准确地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和一根铜丝的直径?请写出你的方法。
解析
可以用累积法。先测出一摞纸的总厚度,然后除以纸的数量,就 得到一张纸的厚度了。 测铜丝的直径时可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密绕n圈,求出其总长度L, 则直径d=L÷n。
2.要想测量注射器的活塞直径,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请把它们写出 来。
相对于月球表面、嫦娥四号,桅杆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是在运动的;
解析
相对于太阳翼,桅杆位置不变,所以是静止的。
5.观看电视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得很 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在屏幕内。我们为什么会认为他 们是运动的呢?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屏幕中可以看到背景在飞快的后退,以背景作为参照 物,可以判定运动员跑的很快。
解析 "100"的含义是平均车速不能超过100km/h; 通过该区间的时间不能少于:
9.某同学自制了一个每秒滴下2滴水的“滴水计时器他把滴水计 时器固定在玩具车上,并把玩具车放置在水平木板上,用来测量 玩具车运动的速度,如图1-4甲所示。释放玩具车后,水滴在木 板上的位置如图1-4乙所示。如果他要测量玩具车在A、D间的速 度他还需要知道什么物理量?玩具车在4、D间的速度是多少?
7.某老师从家步行去学校,用时25min。他手机 上的运动应用程序记录的数据如图1-2所示。他的 步幅(一步的距离)约为多少米?他步行的速度是多 少?
解析 解: 步幅约为:1650m÷2243=0.74m 步行速度是:
8.图1-3是高速公路上的区间测速提示牌。其中“100“的含 义是什么?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通过该区间的时间 不能少于多少分?
解析 还需要知道A到D之间的而距离s家住在21楼。乘坐电梯回家时,他用手表测出:电梯从 1楼一直运行到5楼用时8s;在5楼时有人出电梯,电梯停了10s; 接着电梯一直运行到21楼,又用时30s。已知每层楼的高度为 3m,则电梯从1楼到5楼、从1楼到21楼运行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复习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复习完整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复习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第一章机械运动(常考点)第一节1、长度单位km、m(国际单位)、dm、cm、mm、um、nm(复习进率及单位换算)2、长度测量:刻度尺使用方法:三看(看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五会(选、放、看、读、记)3、时间单位:h、min、s(复习进率及单位换算)4、时间的测量:秒表、停表(的读数)5、区别误差与错误第二节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速度单位:m/s、km/h;关系:1m/s=3.6km/h;1km/h=1/3.6m/s(单位换算)6.匀速直线运动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公式:v=s/t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7.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v=s/t8平均速度的测量(常考点)原理:v=s/t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常考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汇编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用符号表示为m。

另外还有7个单位。

1km=1000m,1m=10dm=100cm=1000mm=106um=109nm。

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长度的工具;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的方法:“”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这样可减少误差。

3、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秒、分、时。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秒。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

(2)1h= 60 min= 3600s;1min= 60 s;30min= 0.5 h(3)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停、三恢复零。

4、误差是测量值与实在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毛病不同,毛病能消弭,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弭。

第2节运动的描绘: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3、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4、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5、假如一个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产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假如这个物体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没产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第3节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同时间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一第七章力第1节力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包括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

有时还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4、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

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第2节弹力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结构: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牌、外壳。

弹簧测力计使用:使用前:①观察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②观察分度值,即认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③检查它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测量前应该把指针调节到指“0”的位置上。

测量时:注意防止弹簧指针卡住,沿轴线方向用力。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第3节重力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和描绘
- 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属性
- 运动的描述方法:位置、轨迹、速度、加速度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运动图象的分析和描绘
- 运动的图象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物体的运动规律
- 物体的匀速运动规律及运动图象的特点
- 物体的等速直线运动规律及计算方法
- 物体的变速运动规律及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重力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 物体的轨迹
第三章:力及其作用
- 动力、力的概念和单位
- 力的效果及作用方式
- 力的合成与分解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及计算方法第四章:物体的压力
-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压力和力的关系
- 压强和方向的关系
- 静水压力
- 气压的产生和应用
第五章:物体的浮力和沉力
- 浮力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 浮力和物体的浮沉平衡
- 浮力的大小和物体的密度的关系
第六章:机械能及其转化
- 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功的表示和单位
- 功与能的关系
-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机械能的概念和包括的种类
-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第七章:简单机械与机械优势
- 杠杆原理及机械优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滑轮及其作用
- 力的平衡
- 倾斜面和斜面的作用
- 轮轴和轮胎的作用
这份复习提纲主要涵盖了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各个章节内容,有助于复习和回顾物理知识。

在复习过程中,建议重点理解和掌握每个章节的基本概念、规律和计算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梳理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梳理复习资料
7.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的速度发生变化的直线运动。
8、常见机械运动的图象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3声现象
1、产 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传 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1.光的折射
(1)定 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路发生偏折的现象。
(2)规 律: 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侧分居)。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空气中的角大。
弦乐器:靠弦的振动发声,弦越短、越细、越紧,音调越高。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声音的品质,不同的人或乐器发声的音色都不同。材料、结构不同,音色也就不同。
7、声的利用
(1)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如海豚、蝙蝠发出的声波。应用:超声波清洗机、B超、超声洁牙、除结石;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可以制成倒车雷达、声呐。
(2)传 播:光在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小孔成像、影子、日食、月食、一叶障目、坐井观天、激光准直、射击瞄准、排成直线等。
(4)小孔成像:
①它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和物体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如太阳光穿过树叶间的空隙,在地面上出现很多小圆点,这是太阳的实像。)

人教版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重点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重点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重点
知识点归纳
本文档旨在总结人教版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的重点知识点。

下面是重点知识点的归纳:
1. 第一单元:力和压强
- 力的概念和特点
- 力的计算和单位
- 力的合成和分解
- 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
- 杠杆原理和杠杆的计算
2. 第二单元:声音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特性和测量
- 声音的反射和回声
- 声音的吸收和隔声
3. 第三单元:光的追迹与成像
- 光的传播和光线的追迹
- 光的折射与反射
- 理想平面镜和实际镜子的成像
- 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
4. 第四单元:电和电路
- 电的产生与传导
- 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符号表示
- 串联和并联电路
- 测量电流和电压的仪器
5. 第五单元:电的磁效应
- 磁场的产生和磁力的作用
- 磁铁的磁性和磁场的方向
- 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和电流感生磁场
- 电磁感应现象和简单电磁感应器
以上为人教版2023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的重点知识点归纳。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测量1.长度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单位:(国际)m、(常用)km、dm、cm、mm、μm、nm3.换算关系:1km=10 m 1mm=10 μm 1μm=10 nm 1nm=10 μm 1nm=10 m4.估测:黑板长2.5m、课桌高0.7m、指甲宽1cm、铅笔芯直径1mm、新铅笔长1.75dm、手掌宽1dm。

5.特殊的测量方法:⑴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 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⑵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用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⑶测跑道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⑷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人教版第1节浮力1、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3、浮力的大小可由以下方法求测得:①示重法两次测量法:F浮=G物-F示;②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③二力平衡法悬浮、漂浮时:F浮=G排;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 F向上-F向下;④受力分析法:物体在三个力或多个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可利用竖直向上的力之和=竖直向下的力之和列方程求解。

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 = G排=ρ液V排g。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一、物体的浮沉条件1、浮力与物重及整个物体密度的关系浸没时是:当F浮ρ液;当F浮=G物时,悬浮,这时ρ物=ρ液,V排=V物。

2、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F浮=G物,ρ物<ρ液,V排<V物。

二、浮力的应用1、轮船:是利用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做成空心,使之能浮在水面上的道理做成的,轮船的大小通常用排水量表示。

轮船的排水量是指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2、潜水艇:是靠充水或排水的方式改变自身重来实现浮沉的。

3、气球与飞艇:内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4、密度计:密度计是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密度计在较大密度的液体里比在较小密度的液体里浸得浅一些,所以密度计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第1节功1、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功=力×力的方向上的距离。

4、功的计算公式:W=Fs,用F表示力,单位是牛N,用s表示距离,单位是米m,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牛•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焦耳,焦耳的符号是J,1 J=1 N•m。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八年级上物理书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八年级上物理书知识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八年级上物理书知识点
第一单元运动
- 运动的概念及特征
- 速度与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 抛体运动的特点和计算
-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
第二单元力和压力
- 力的概念和单位
- 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 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
-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 杠杆原理和浮力的概念
第三单元密度和压强
- 密度的概念和计算
- 浮力和物体的浮沉
-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
- 脉搏计算和心脏的作用- 气压和大气压强的概念
第四单元热学
- 热量的概念和单位
- 导热和导电的区别
- 直热和不直热的传递方式- 物体的热胀冷缩
- 相变现象和相变过程
第五单元声音
-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特性和声音的音调- 声音是如何扩散的
- 如何保护听力健康
- 噪声污染的危害和预防
第六单元光学
- 光的传播和直线传播
- 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 光的成像和透镜的原理
- 镜子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 光的色散和波长的概念
第八单元电学
- 电荷和电流的概念
- 电阻和电阻的计算
-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 静电场和电场强度
- 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感应规律第十单元科学与技术
- 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 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
- 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应用
- 技术改变社会生活的方式
- 运用科学与技术解决问题
以上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的知识点整理,详细内容请参考教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2.音调、响度和音色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3.光的反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4.平面镜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1.光的折射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3.透镜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黑盒问题4.凸透镜成像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1.温度计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2.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升华和凝华——实例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4.其他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第四章电路1.摩擦起电两种电荷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2.电路相应概念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第一册P60图4-18)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1.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3.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

八年级物理上册1-6章知识点总复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1-6章知识点总复习

盐步三中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 --6章知识点复习第一章:机械运动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

1纳米=10-9米2、使刻度尺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长度测量必须估读一位数字,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若物体对齐最小刻度的某一刻度,则估读数为“0”。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 时间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时间用字母t 表示,单位:时( h )分( min ):秒( s )。

6、机械运动: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叫机械运动。

7、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一般选地面为参照物。

8、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选参照物的方法:若两个物体间有位置变化,选任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若两个物体间没有位置变化,选任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是静止的。

9、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匀速直线运动是快慢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它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与路程和时间多少无关。

10、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11、速度的公式:ts v =,v 表示速度(m/s ),s 表示路程(m),t 表示时间(s)。

ts v =,v 表示速度(km/h ),s 表示路程(km),t 表示时间(h)。

速度主单位是米/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时(km/h ),1 m/s=3.6 km/h 。

求路程:s=vt ; 求时间:v s t = 1 km/h =6.31 m/s 12、变速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变速运动的物体的速度用平均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13、平均速度: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计算公式总总平t s v = t 总饱含运动时间和停顿时间. 第二章声现象1、声音产生: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声音也立刻停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书复习笔记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书复习笔记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书复习笔记汇总理解的句子改写)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测量是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

例如,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为0.75米。

3.长度的单位之间的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³米,1分米=0.1米=10⁻¹米,1厘米=0.01米=10⁻²米,1毫米=0.001米=10⁻³米,1微米=10⁻⁶米,1纳米=10⁻⁹米。

例如,黑板长度约为2.5米,课桌高度约为0.7米,篮球直径约为24厘米,指甲宽度约为1厘米,铅笔芯直径约为1毫米,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5分米,手掌宽度约为1分米,墨水瓶高度约为6厘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是:(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的测量方法:(1)累计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例如,如何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2)替代法:当测量对象难以直接测量时,可以采用化曲为直的方法。

例如,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可以用替代法,即用绳子或直尺沿着地图上的路线测量长度,再用刻度尺或尺子测量绳子或直尺的长度,最后计算出两点之间的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王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1km=1 000m_ 1dm=0.1m;1cm=0.01m;1mm=0.001m; 1u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 min=60s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 v=ts 其中: s 路程米(m);t 时间一秒(s);v 速度一 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 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 1-, 1m/s=3.6km/h 。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测量平均速度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

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

s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t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听觉频率在20-20000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 > v液 > v气,声音在150C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不能传声。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一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一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摄氏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0C)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0C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3、测量温度计 (常用液体温度计)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量程-200C—1100C -300C—500C 350C—420C 分度值10C 10C 0.10C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化的条件: (1) 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晶体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凝固的条件: (1)达到凝固点。

(2)继续放热。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晶体熔化非晶体熔化晶体凝非晶体凝固三、汽化和液化①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发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蒸发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沸腾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1)达到沸点。

(2)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液化的方法: (1) 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四、升华和凝华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丛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第四章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生是落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早晨,春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x108m/s=3x105km/h;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x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二、光的反射1、定义:光丛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本身还发光物体把漫反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3、分类:(1)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2). 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①像、物大小相等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作用:成像、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2、球面镜:凹面镜性质: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凹面镜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凸面镜性质: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凸面镜应用:汽车后视镜四、光的折射1、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当发生折射现象时,一定也发生了反射现象。

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物质的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