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导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严峻形势;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了解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2、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3、体会列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勇气和求真务实的创造精神。

二、重点难点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2、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三、学法指导

1、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形成本课的知识体系,明确教材的重难点,找出有疑问的地方,作好课堂学习的准备。

2、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分析政策内容,把握两种政策的内在联系,理解它们在苏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表格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四、知识链接

苏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俄语:英语:Russian SFSR),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维埃俄国,旧译为全俄社会主义劳农委员会联邦共和国。

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和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包括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和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一起正式合并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即苏联)。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是苏联面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面积占苏联总面积的76%,人口约是苏联的二分之一;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其首府莫斯科也是苏联的首都。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决定改国名为俄罗斯联邦。

列宁:本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1870—1924年),出生在俄国辛比尔斯克省辛比尔斯克市(现乌里扬诺夫斯克州乌里扬诺夫斯克市),列宁是他参加革命后的化名。列宁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立者、苏联建立者和第一位领导人。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称他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时间约为1918年至1920 年。是苏俄在苏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一种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苏共希望通过该政策使苏俄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措施有:余粮收集制、实行实物配给制、大中型工业企业实施国有化、国家经营所有的外贸活动、实施义务劳动制等。“战时共产主义”是苏维埃政权迫于战争和经济严重困难而实行的政策,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经阶段。但在当时条件下,它保证了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于击败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卫军起了巨大作用。

五、基础导学

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

1.背景:

(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________政权。

(2)为巩固政权,苏俄与德国签订《______________》,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3)帝国主义妄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国内被推翻的________和_______不断在各地发动叛乱。

(4)________年,帝国主义干涉者与苏俄境内的反革命势力勾结起来,向苏维埃俄国发动疯狂进攻。

(5)苏俄失去了四分之三的领土及主要粮食产地,政权陷入被包围状态。

2.内容:

(1)农业:实行________,将农民除________、________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后又将征集对象扩大到各种农产品。

(2)工业:不论企业大小,一律________,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

(3)产品分配:国家取消________,粮食等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统一分配,实行________配给制。

(4)劳动:实行成年人________,规定“________”。

3.评价:

(1)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殊环境下采取的________非常措施。它适应了________需要,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障了红军的军备供应,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使________政权经受住了考验,站住了脚跟。

(2)但是,在实行这一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如以极低价格强行征粮,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

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1.经济危机。

(1)原因:长期________的破坏,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

(2)表现:工农业产量大幅度下降,人民生活必需品得不到满足;粮食、原料和________的缺乏,大批工厂无法开工。

2.政治危机。

(1)原因: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______________政策继续实施强化。

(2)表现:余粮收集制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城市里工人纷纷________;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发生________叛乱,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背景:

(1)____________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

(2)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实施: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上,党内一致通过废止_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的决议,标志着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3.主要内容:

(1)农业:以固定的________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________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2)工业: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________,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采取________和________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3)商业:允许商品________,实行________。

(4)分配制度:废除平均主义的________制,实行________的工资制。

4.意义:

(1)调动了广大人民的____________,使苏维埃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实现________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受到广大工人农民的欢迎,________得到巩固,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它丰富了一条适合小农国家向建设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5.苏联成立:

(1)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________召开“一大”,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_____和______的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