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6课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教案和导学案

第6课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教案和导学案

备课组:历史组课题:第6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全面地观察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对10年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概括,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3)通过对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英模人物事迹共同点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感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历史情景,调查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危害性,认识其失误的原因。

(2)感知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英模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认识以这些英模人物为代表的人民群群众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杰出贡献。

(3)运用问题导学法和探究法,探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严重失误的表现、危害及其教训,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取得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1957—196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失误的了解,认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坚决克服急躁冒进,坚持实事求的思想路线。

(2)通过对王进喜、雷锋、焦裕禄等英模人物先进事迹的了解,学习他们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

学习重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严重失误学习难点:1)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为什么未能全面贯彻执行?(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中的严重失误和某些成就。

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或课前抽测)播放影视片段“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入新课感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历史情景,(二)自主学习1、阅读“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思考回答⑴、“大跃进”:目标:中心:口号:结果:大批不具备条件的土法炼钢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盲目追求“高速度”导致比例严重失调。

⑵、人民公社:目的:特点:结果:人民公社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危害:造成了1959年—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导学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导学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程标准】了解俄国国内战争苏维埃政权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学习重点】了解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实施前的时代背景、目的、内容和意义。

【学习难点】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点;理解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过渡是历史的必然。

【高频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目的,主要内容、作用及评价。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重难点点评、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梳理课本基础知识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1918——1921)1.背景:新生苏俄政权的非常时期①内忧:国内反动势力叛乱;粮食奇缺,经济极端困难②外患:国际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内忧外患的国情使苏俄进入三年的国内战争的非常时期2.目的:①集中一切人力、物力战胜敌人,巩固新生政权②主观目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3.主要内容(非常政策)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积极:保证了红军、工人和城市居民获得最低限度的粮食需求,而且体现了无产阶级在特定形势下同农民结成的军事政治联盟;——消极:严重侵犯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②工业:全盘国有化——不论企业大小一律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积极: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壮大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消极:超出了国家财力、物力、人力的限度,造成政府控制过严、卡得过死,并使资产阶级完全站到反革命的一边。

③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否定商品货币关系。

④产品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粮食等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不劳动者不得食”。

(平均主义)——积极:实物配给制可以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需要;劳动义务制不仅发展了生产,而且使剥削阶级在劳动中得到了改造。

——消极:取消市场,否定商品货币关系,影响了日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正常供应。

4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导学案

4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导学案

第四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导学案【课程标准】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学习目标】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2.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3.分析失误出现的原因及危害并思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学习重点】: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学习难点】:分析失误出现的原因及危害并思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学法建议】:合作学习、体会“论从史出”【学习过程】:预习导学——不看不讲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1)、时间:(2)、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3)、危害:过分强调,忽视了;片面追求,忽视了2.大跃进(1)、标志:以片面追求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2)、在农业上表现为:;在工业上表现为:。

(3)、影响:。

3.人民公社化运动(1)、时间:从年开始。

(2)、危害:。

二:我求助1.对课文不明白的问题有:(或预习后,我的疑问是什么?)2.对课文某一知识点感兴趣需要补充课外知识的有:合作探究——不议不讲三:我展示(1).解决“我求助”中的疑问;由小组长组织。

对本小组成员在“我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问展开讨论;对课文某一感兴趣的知识点需要补充课外知识的,由小组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邀请老师来本小组进行补充。

(2).各小组对下列问题进行探究,并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1.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doc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doc

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课标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苏维埃政权的形势,《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案转变的必要性。

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简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意义。

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 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说明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 有益探索。

过程与方法:列表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界同。

阅读列宁《论粮食税》等历 史文献,学习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方法。

联系屮国目前改革开放的现实,认识新经济 政策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列宁为首苏维埃政权克服种种严峻困难巩同新政权的事实,树立战 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通过了解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有益探索的事实,坚持求真、 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重点:了解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实施前的时代背景、实施政策的目的、内 容和意义。

难点: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 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从这种转变屮,能得到哪些经验?★教学过程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施3主要内容(1) 农业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工业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产品分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其他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评价(1) 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存在问题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经济危机(1)原因:A B(2)表现2政治危机(1)原因A B(2)表现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原因2俄国(布)第十次代表大会(1)时间:(2)主要内容:(3)影响:3新经济政策(1)含义(2)主要内容A农业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工业上- C商业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分配制度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意义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认识问题探究△合作探究1:结介新经济政策的内容,谈谈新经济政策带给我们的哲学启合作探究2: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说明了什么问题?★重难点突破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认识1 H的不同:前者是集屮财力、物力和人力取得军事上的胜利;后者则是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导学案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导学案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课标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课前预习】一、 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是什么?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有那些? 农业: 工业: 分配: 劳动:3、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是什么?2、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新在那里?3、你如何认识新经济政策?【合作探究】 这颗幼苗怎样才能更茁壮呢?A1:余粮收集制A2:工业国有化A3:取消自由贸易,实行食物配给制A4: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B1:B2:B3:B4:【同步练习】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场景: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

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做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

它反映出当时的经济政策是()A、对小企业实行监督B、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C、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D、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由国家经营2、一部描写1919年苏俄人民抗击协约国和国内叛乱分子的电影,有这样几组镜头,你认为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A、一位农民牵着几头羊到集市上去卖,与一位买主讨价还价B、几乎所有的工厂都注明“苏维埃国有字样”C、老百姓的生活用品由政府定期发放,他们的日子过的紧巴巴的D、成年人每周都自觉参加一天义务劳动3、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其中哪一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B、李四:说的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C、刘五: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然有自己地,可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D、王六:谁说余粮不许卖,听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鼓励买卖自由4、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冬天是阳光灿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导学案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导学案

专题七第一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学习目标】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并认识其作用【知识链接】苏联国名的演变⑴1917年(十月革命)前俄国⑵1917——1922年苏俄⑶1922——1991年苏联【知识清单】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时间年~年年~年背景严峻的国内外形势:①国外:的武装干涉②国内:国内的反扑结果:外国干涉军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联合进攻使苏联四分之的领土落入敌手,并且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整个苏维埃政权陷入重重。

①经济危机:年世界大战和年国内战之后,整个国家已是满目疮痍,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人民连面包等生活必需品都得不到保障;②经济危机引起危机:1920年底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府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和工人强烈不满,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

目的①为了战胜国内外,巩固苏维埃,②直接实现向共产主义的为了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巩固内容农业收集制固定的取代收集制(纳税后的余粮归自由支配)工业工业化:大中小工业一律收归国有。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国家掌握的前提下,实行国家(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商业取消(粮食等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统一分配,否决关系)允许,实行(利用关系)分配实行平均主义的配给制,成年人劳动义务制实行按取的制特点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采取军事、行政手段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影响积极它适应了战时需要,将全国有限的力、力和财力集中起来,保障了红军的,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巩固了苏维埃。

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受到了广大工人、农民的欢迎,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②巩固了工农联盟,克服了政治危机,有效地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③找到一条向过渡的正确道路。

消极不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该政策使农民负担过重,它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最终引发了全国范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导学案 (新)

2.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导学案 (新)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习目标】1.能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2 确立积极进取、求真务实的人生观【重点难点】重点: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难点: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学法指导】1.依据导学案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并填写在右边的空白栏中以备课堂上集体讨论、突破。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3.限时25分钟、独立完成。

【学习过程】预习案【知识梳理】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十月革命胜利,在俄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同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协约国帝国主义和苏俄境内的反革命势力勾结向苏俄进攻,企图扼杀苏维埃政权。

(3)到1918年下半年,苏俄四分之三领土落入敌手,并失去了主要粮食产地,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急。

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

3.内容(1)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2)工业方面:不论企业大小,一律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

(3)产品分配方面:国家取消了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4)劳动方面: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提出“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口号。

4.性质: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5.作用:它适应了战时需要,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6.弊端: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

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1)国内战争结束后,由于长期的战争和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苏俄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2)俄共的一些领导人通过强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拯救经济危机中的国家并实现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

(3)苏俄的农民、工人、士兵对继续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尤其是1921年发生的喀琅施塔得的兵变,反映出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导学案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导学案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主要任务及意义;归纳探索中出现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出现的英雄人物。

2、能说出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3、分析失误出现的原因及危害并思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启示?认识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二、重点和难点:中共八大的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三、自主学习:1、中共八大(1)时间:________年召开(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_________,实现______________,逐步满足。

(3)历史意义:__ ____________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时间:_______年(2)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重失误(1)表现:“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运动(2)其主要标志是:、、______和“_____”(3)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4)1961年,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4、建设成就的模范人物(1)建设成就:_____________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了和的全部自给。

新兴的工业、工业、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2)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_______、两弹元勋、县委书记______四、合作探究:1、中国共产党“八大”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八大确定了什么任务?为什么说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2、结合第28页插图及动脑筋题思考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严重失误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严重失误?这些严重失误又产生了什么危害?3、你能说出哪些社会主义建设中英雄模范人物及其事迹?他们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五、课堂小结: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总结回忆一下本课内容!六、巩固训练:1、中共八大提出的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A、完成三大改造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C、开展整风运动D、发展社会生产力2、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的良好开端是()A、中共一大B、中共七大C、中共八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3、“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的主要标志是()①倒一切②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③“共产”风④严重经济困难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②③4、某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_学案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_学案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导学案【课程目标】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

2、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学习目标】1、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内容、作用;2、理解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意义;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学习重点】重点: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学习难点】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从这种转变中,能得到哪些经验?(1)内忧:国内反动势力叛乱。

(2)外患: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经济:粮食奇缺,经济极端困难。

2、目的:集中一切人力、物力战胜敌人,巩固新生政权3、主要内容(非常政策)(1)农业:实行,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

(2)工业:不论企业大小一律国有,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产品分配:取消,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实行。

(4)劳动:实行成年人,“不劳动者不得食”。

4、评价:(1)积极:集中了有限的____、_____,保证战争的_____,_____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⑴经济危机:a.原因:长期战争、__________年,自然灾害。

b.表现:生产下降、物品奇缺、饥饿死亡。

⑵政治危机:a起因:强化余粮收集制。

b.表现:_______不满、______罢工、________叛乱。

2、实施:(1)标志:1921年俄共(布)十大的召开,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内容:a.农业:以固定的代替,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b.工业:改变国企高度集中管理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实行。

c.商业:允许商品买卖、。

d.分配制度:废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行。

3.新经济政策的”新”在何处?----理解(1)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生产。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导学案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导学案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本专题时间线索:过渡时期曲折发展十年十年文革两年徘徊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新阶段1949 1956 1966 1976 1978 1992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南方谈话、十四大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导学案【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一、知识梳理——课前自主学习案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1、背景(1)政治基础:新中国的成立。

(2)经济基础:建立在基础上的国营企业和新建国营企业的迅速发展,的恢复与发展。

2、指导方针: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与同时并举。

3、“一五计划”(1953—1957)(1)基本任务: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完成情况: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铸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B.三大改造(1953—1956):有步骤地对、、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①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

农业: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走道路。

②内容手工业: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的高潮。

③结果: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评价: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b、在社会主义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给社会经济发展遗留下了许多问题。

(2)完成情况:到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5)1、成功探索(1)《论十大关系》: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实际上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

(2)中共八大:①召开: 1956年9月北京②内容:a.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的状况之间的矛盾.b.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七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七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导学案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学习目标】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探索过程中,苏维埃政权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学习重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学习难点】理解新经济政策是苏维埃政权的迂回政策的内涵。

【自主探究】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①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在各地发动叛乱。

②国外:帝国主义国家进行武装干涉。

(2)措施:农业实行____________,工业实行工业__________,商业取消____________,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分配制。

(3)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有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否定_________________。

(4)评价: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力量取得战争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引起工农群众的不满。

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经济危机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的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一系列的弊端。

(2)政治危机原因:经济危机的发生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发生海军水兵暴动)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2)特点:按经济规律,允许商品经济发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

(3)评价①促进经济迅速恢复发展,起到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的作用。

②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为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创造了条件。

【合作探究】概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影响及特点。

【挑战自我】1.有学者认为俄国的某项政策“使全国变成一个大军营,把全国的生产和消费统统集中到国家手里,取消商品买卖,取缔市场,党内外均实行战斗命令制,引发农民的严重不满和坚决反抗”。

此项政策在农业上表现为()A. 余粮收集制B. 固定粮食税C. 农业集体化D. 农产品收购制2.在论述苏俄新经济政策时,列宁说:“我们正向着国家调节商业的方向退却。

但是,我们的退却是有限度的。

现在已经有些迹象,可以使人看到退却的终点了,可以使人看到我们停止退却的时间已经不太远了。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导学案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导学案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探究活动一危难时刻显身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材料一:1918年夏天,苏维埃已被战火包围,红旗只在1/4的国土上飘扬,全国3/5的人口在反革命势力控制之下,即使在苏维埃政权管辖的地区,反革命恐怖和破坏活动也十分猖獗,8月30日,恐怖分子刺杀了彼得格勒肃反委员会主席乌里茨基。

同一天在莫斯科又谋刺列宁,列宁身受重伤。

材料二:俄国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重要的粮食、燃料和原料产地均被敌人夺走,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以至城市人口每两天才领到1/8磅面包。

材料三:1918年5月,5万多人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在协约国的支持下发动叛乱。

1919年开始,协约国发动3次大规模武装进攻;1919年3月,西伯利亚的前沙皇俄国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在英国支持下向红军发动进攻;1919年夏到1920年初,以前沙皇将军邓尼金指挥的白军为主,英法等国派军队参战,从南方向莫斯科发动进攻;1920年4月,协约国怂恿波兰军队进攻苏俄。

依据上面三则材料分析: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什么样的形势呢?并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目的。

探究活动二山穷水尽疑无路——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材料一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材料二在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中,参加者占领要塞,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立即取消粮食征购队”等口号。

上述材料表明,苏俄又面临怎样的新危机?探究活动三柳暗花明又一村——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大国崛起》解说词1、材料一中1913——1925年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出现了什么变化?2、根据材料二,苏俄由“半死的人”到能“拄着拐杖走动”,靠的是什么?探究活动四:试从背景、目的、内容、效果等方面比较新经济政策和战进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导学案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导学案

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简述该政策的内容并予以简要评价。

2、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学习重点:】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学习难点:】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知识点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形势。

(1)政治上:国际,十月革命胜利,的诞生和退出,引起帝国主义的仇恨。

国内,国内被推翻的和企图恢复旧政权,不断发动叛乱。

(2) 经济上:苏俄失去了主要产地,粮食极度困难。

(3)军事上: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苏俄境内反革命势力向苏俄发动进攻,到1918年下半年,的领土落入敌手。

2.内容(1)农业:实行。

国家实行对粮食的垄断政策,不允许私人买卖。

(2)工业:不论大小,一律,实行高度。

(3)商业:国家取消。

(4)分配:①实行,生活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

②实行成年人,规定l6~50岁有劳动能力者必须参加劳动。

3.评价(1)积极方面①适应了需要,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财力,战胜了敌人;②使站稳了脚跟。

(2)消极方面①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遭到广大的反对。

②国内战争胜利后继续实行,触犯了广大农民和工人的利益,使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危机。

知识点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后的新情况,出现严重的和。

实施标志: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过渡。

2.内容(1)农业:以固定的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2)工业:①改变国营企业的办法,实行。

②在国家掌握的前提下,部分国企可采取和的形式,实行。

(3)商业:允许,实行。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导学案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导学案

第6、7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Ⅰ、知识概要: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49-1956年)。

这一时期我们可以胡分为两个阶段:从1949-1953年这是新中国的成立和政权的巩固阶段。

其主要内容就是: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使祖国大陆基本完成统一,新中国诞生后对内土地改革,对外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从1953年-1956年底这是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时期。

一五计划的重点发展重工业,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核心的东北工业基地,从此我国的工业化开始起步。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1956年-1976年,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的探索时期。

中共八大的召开是我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但是八大的主张并没有在实践中进行下去。

从1958年起党中央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这使得左倾错误严重泛滥,给我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从中我们得到了深刻的经验教训:国家政策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国情实事求是,不能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Ⅱ、自学过程1、成功的探索:中共八大的召开①时间:年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②主要内容:大会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满足需要。

③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

2、失败的探索:①.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总路线。

接着党中央又发动了“”、运动,这些是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这样使得以、、、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②、从1966-1976年由于倾错误在思想领域的泛滥,导致了十年的发生。

文革中形成了、两大反革命集团。

其中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标志着文革的结束。

总之、和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严重失误。

③失误原因是:从中我们得到的经验教训是:Ⅲ、自主练习:1.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指的是( )A.1921年中共“一大”B.1945年中共“七大”C.1956年中共“八大”D.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会全2.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①符合客观的经济规律②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愿望③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④忽视了客观规律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3.大约在下列( )事件发生后,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A.新中国成立B.土地改革完成C.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D.三大改造完成4、.20世纪50年代末在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不包括:()A.调整充实B.瞎指挥C.高指标D.共产风5.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了重大失误和挫折,以下有关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现了象“大跃进”这样的左倾错误B.工农业生产遭受过严重破坏C.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倒退D.出现了以“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6.(“大跃进”时期的壁画)。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导学案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导学案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学习目标】能简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并归纳该政策的特点。

能够分析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能通过探讨归纳出新经济政策的特点,说明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重点难点】重点: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难点:评价新经济政策【知识导学】知识点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1)、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和苏俄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惧和仇恨,它们妄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而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也企图恢复“失去的天堂”,不断在各地发达叛乱。

(2)、1918年3月,一战中的协约国不承认《布列斯特和约》,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

(3)、帝国主义干涉者与苏俄境内的反革命势力勾结起来,从四面八方向苏维埃发动疯狂进攻。

苏俄开始了长达三年的国内战争。

(4)、1918年下,苏俄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并且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整个苏维埃政权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

“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面对险恶的形式,苏维埃政府在经济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项目主要内容农业政策工业政策贸易政策分配制度劳动方面4、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性质:(2)、作用:(3)、弊端:知识点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面临的经济危机:(1)、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

由于经历了4年世界大战和3年国内战争,整个国家已是满目疮痍。

(2)、工农业产品大幅度下降,人民连基本的生产必需品都得不到满足。

(3)、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导致粮食十分匮乏,许多人死于饥饿。

(4)、粮食、原料和能源的缺乏,使得大批工厂无法开工,大量工人到乡下谋生,工人阶级队伍涣散。

2、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面临的政治危机:(1)、原因:(2)、表现:知识点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2、新经济政策开始的标志:3、新经济政策的内容:(1)、农业方面:(2)、工业方面:(3)、商业方面:(4)、分配制度:4、新经济政策的实质:5、新经济政策的意义:(1)、经济上:(2)、政治上:6、评价新经济政策:【资料卡片】★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Word版 精品导学案

7.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Word版 精品导学案

序号37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班级姓名第小组编制:高一历史备课组操慧老师使用班级:高一(1、2、9、10、11)时间:2016、3、1【学科指导意见】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严峻形势;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了解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自主学习】结合课本,落实学案中的基本知识点: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①实行制;②推行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制度;③产品分配上取消,实行实物配给制;④实行成年人﹍制,“不劳动者不得食”。

积极影响:它适应了需要,保障了军备供应,巩固了﹍政权。

消极影响:以极低价格强行征粮,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遭到他们的反对;取消自由贸易,平均主义分配方式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

2、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意义: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情况,引起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内容:①以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粮食由农民自由支配。

②工业上改变高都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③商业上实行,允许商品买卖。

④实行的工资制。

意义:①了人民的积极性,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为工业化打下基础。

②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③标志着苏俄找到了一条向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

【合作探究1】结合课本知识完成表格内容【合作探究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

”——引自《苏联史》材料二: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引自《列宁选集》材料三: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一、学习目标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严峻形势;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了解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2、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3、体会列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勇气和求真务实的创造精神。

二、重点难点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2、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三、学法指导1、在预习教材的基础上,形成本课的知识体系,明确教材的重难点,找出有疑问的地方,作好课堂学习的准备。

2、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历史背景分析政策内容,把握两种政策的内在联系,理解它们在苏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3、通过表格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四、知识链接苏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俄语:英语:Russian SFSR),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维埃俄国,旧译为全俄社会主义劳农委员会联邦共和国。

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和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包括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和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一起正式合并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即苏联)。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是苏联面积最大的加盟共和国,面积占苏联总面积的76%,人口约是苏联的二分之一;作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其首府莫斯科也是苏联的首都。

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决定改国名为俄罗斯联邦。

列宁:本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1870—1924年),出生在俄国辛比尔斯克省辛比尔斯克市(现乌里扬诺夫斯克州乌里扬诺夫斯克市),列宁是他参加革命后的化名。

列宁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立者、苏联建立者和第一位领导人。

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称他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又称“军事共产主义”。

时间约为1918年至1920 年。

是苏俄在苏俄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一种特殊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苏共希望通过该政策使苏俄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主要措施有:余粮收集制、实行实物配给制、大中型工业企业实施国有化、国家经营所有的外贸活动、实施义务劳动制等。

“战时共产主义”是苏维埃政权迫于战争和经济严重困难而实行的政策,它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经阶段。

但在当时条件下,它保证了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于击败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卫军起了巨大作用。

五、基础导学一、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1.背景:(1)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________政权。

(2)为巩固政权,苏俄与德国签订《______________》,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3)帝国主义妄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国内被推翻的________和_______不断在各地发动叛乱。

(4)________年,帝国主义干涉者与苏俄境内的反革命势力勾结起来,向苏维埃俄国发动疯狂进攻。

(5)苏俄失去了四分之三的领土及主要粮食产地,政权陷入被包围状态。

2.内容:(1)农业:实行________,将农民除________、________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后又将征集对象扩大到各种农产品。

(2)工业:不论企业大小,一律________,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政策。

(3)产品分配:国家取消________,粮食等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统一分配,实行________配给制。

(4)劳动:实行成年人________,规定“________”。

3.评价:(1)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殊环境下采取的________非常措施。

它适应了________需要,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障了红军的军备供应,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使________政权经受住了考验,站住了脚跟。

(2)但是,在实行这一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如以极低价格强行征粮,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

二、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经济危机。

(1)原因:长期________的破坏,1920~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

(2)表现:工农业产量大幅度下降,人民生活必需品得不到满足;粮食、原料和________的缺乏,大批工厂无法开工。

2.政治危机。

(1)原因: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______________政策继续实施强化。

(2)表现:余粮收集制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城市里工人纷纷________;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发生________叛乱,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1.背景:(1)____________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

(2)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2.实施: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上,党内一致通过废止_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的决议,标志着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3.主要内容:(1)农业:以固定的________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________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2)工业: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________,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将部分国有企业采取________和________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3)商业:允许商品________,实行________。

(4)分配制度:废除平均主义的________制,实行________的工资制。

4.意义:(1)调动了广大人民的____________,使苏维埃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实现________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受到广大工人农民的欢迎,________得到巩固,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它丰富了一条适合小农国家向建设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5.苏联成立:(1)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________召开“一大”,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_____和______的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2)1924年,苏维埃“二大”通过苏联第一部________,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以________形式确定下来。

六、课堂自测:1.1920年,农民契柯夫在火车站出售一小批粮食,结果应是()A.他受到表彰鼓励 B.他的粮食被没收上缴C.他被指定到市场出售 D.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

2. 1921年冬季,农民契柯夫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把剩余粮食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市上出售,结果应是()A.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 B.他被处以罚款C.他只能出售其中的一小部分 D.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3.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它反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4.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人对列宁说:“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商品经济,走向社会主义。

但实际情况表明,必须发展商品经济。

”此后苏维埃政权()A.采取余粮征集制B.建立战时经济体制C.实施新经济政策D.颁布新的土地法令5.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

”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6.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曾经说过:“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这说明列宁认为()A.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倒退 B.俄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必先部分恢复资本主义C.新经济政策不符合当时生产力水平 D.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政策七、课堂小结八、课后延展比较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背景目的内容效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维埃政权困难重重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实现到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实行余粮收集制;实行广泛的工业国有化;取消了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适应了战时需要,集中了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情况,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为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得以顺利恢复,从而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工农联盟得到巩固,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九、课后思考苏俄为什么要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如何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