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孔子语录翻译

合集下载

重点初中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

重点初中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

重点初中孔子语录原文及翻译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孔子语录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复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所以“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然后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个当老师了。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孔文子何(为什么)以谓(叫、称)之‘文’也?”敏(聪敏)而好学,不耻(以……为耻)下问(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以(因此)谓之‘文’也。

孔子的名言和意思

孔子的名言和意思

孔子的名言和意思
以下是一些孔子的名言及其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意思是:学习后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是:自己不希望他人对待自己的言行,自己也不要以那种言行对待他人。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意思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

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意思是: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我要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用他们的缺点来对照自己,加以改正。

5.“礼之用,和为贵”。

意思是: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请注意,孔子的思想深奥且富含智慧,这些解释只是对这些名言的一种理解,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译文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译文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译文学而篇第一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有子说:“一个人如果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这样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上级却喜欢作乱的人,是从来没有的。

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道德就产生了。

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大概是仁的根本吧!”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一副和善的样子,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要严肃认真地处理政事并且讲求信用,节约使用财物并且爱护人民,役使人民要选择适当的时间。

”为政篇第二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它自己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无邪’。

”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引导人民,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会避免犯罪但不会感到羞耻;用道德来引导人民,用礼仪来整顿他们,人民会有羞耻之心并且会自我约束。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孔子语录翻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孔子语录翻译

孔子语录(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复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所以“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然后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个当老师了。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由,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孔子的经典语录及翻译

孔子的经典语录及翻译

孔子的经典语录及翻译导语: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分享的孔子的经典语录及翻译,欢迎借鉴!1、【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自:孔子《论语》【译文】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2、【孔子语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孔子《论语》【译文】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3、【孔子语录】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谓之学矣。

——出自:孔子《论语》【译文】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

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4、【孔子语录】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出自:孔子《论语》【译文】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5、【孔子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出自:孔子《论语》【译文】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6、【孔子语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孔子《论语》【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7、【孔子语录】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出自:孔子《论语》【译文】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8、【孔子语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出自:孔子《论语》【译文】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9、【孔子语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译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译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译文1、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译文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原文和翻译新《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就想一想如何与他看齐他学,见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与他同样的缺点。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士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孔子语录翻译

孔子语录翻译

孔子语录翻译孔子语录翻译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解释: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解释: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

解释: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释: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解释: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

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6、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解释: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解释: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解释: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解释: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10、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解释: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1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解释: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

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文言文翻译加注释

孔子文言文翻译加注释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进行复习,不是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之风吗?”注释:1.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 学而时习之:学习知识之后,按时进行复习巩固。

3.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不亦说乎,即不是很愉快吗?4. 有朋自远方来:有朋友从远方来。

朋,指朋友。

5. 不亦乐乎:乐,快乐。

不亦乐乎,即不是很快乐吗?6. 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

愠,生气,发怒。

7. 不亦君子乎:君子,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不亦君子乎,即这不也是君子之风吗?孔子在这句话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君子应有的品质。

首先,他提倡学习之后要经常复习,因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复习,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这种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让人感到愉悦。

其次,孔子认为有朋友从远方来是一种快乐。

这不仅是因为朋友的到来给人带来了喜悦,更是因为朋友之间的相互理解和陪伴,使人在异乡也能感受到温暖和快乐。

最后,孔子提到了君子之风。

他认为,即使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应该因此而生气。

这种宽容和忍让的态度,正是君子应有的品质。

君子不因他人的无知而愤怒,而是保持内心的平和与从容。

整句话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即学习要勤奋,做人要宽容。

这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人教版七上论语十则原文及词语解释

人教版七上论语十则原文及词语解释

人教版七上论语十则原文及词语解释《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人教版七上论语十则原文及词语解释,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七上论语十则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教版七上论语十则:乐的解释不亦乐乎的“乐”不应该读yuè,而应该读lè。

因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释是:说,同悦;乐,音洛。

《论语雍也》中还有一句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朱熹注释也是:好,去声;乐,音洛。

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ò。

但在古代,作为快乐的“乐”和“洛”都属于入声“十一药”韵部(见《平水韵》),可见“洛”、“乐”的韵母一样,加上声母都是l,当然完全是同音字了。

这在南方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都读成lok。

所以今天用普通话读,“不亦乐乎”中的“乐”也应该和“快乐”中的“乐”字一样,都读成lè。

“乐”是多音字,除了读yuè(例:音乐)、lè(例:快乐)外,在《论语雍也》篇中还有一处也有很多人读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七年级上册孔子语录

七年级上册孔子语录

七年级上册孔子语录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后及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怨恨,不也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吗?”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获得新的体会或认识。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迷惑而没有收获;只思考却不认真读书,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习,并且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有什么困难呢?”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的缺点就改正。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看见有德行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要反省自己是否有同样的毛病。

”9、子曰:“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孔子说:“只是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

孔子的名言名句以及翻译

孔子的名言名句以及翻译

孔子的名言名句以及翻译 1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译文:说话一定守信用,行动一定坚决果断。

2、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译文: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

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译文:早上悟得真理,就是当晚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4、是可忍,孰不可忍。

(论语·八佾)译文:这种事如果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事呢?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译文:(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告诉他(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知另外的.三个角,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译文:聪明,爱好学习,向下面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译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论语·子罕)译文: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努力去钻研,越钻研越觉得艰深。

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译文:学习永不满足,耐心地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译文: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译文: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译文: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1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译文: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译文: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局促,经常忧愁。

1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全文意思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全文意思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全文意思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四、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七、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八、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孔子名言带翻译

孔子名言带翻译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

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是否敬业?交友是否守信?知识是否用于实践?”3、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洁’。

”4.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释义】孔子说:“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释义】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释义】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7.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释义】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8.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释义】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释义】孔子说:“不怕别人部料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10.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释义】孔子说:“花言巧语,又伪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啊!” 11.子曰:“吾十有五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二而心所欲,不逾矩。

”【释义】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上立身处世站稳脚跟,四十岁上学识多起来遇事不致迷惑,五十岁上知道了上天赋予我的使命,六十岁上对听到的言论能辨别真假是非,七十岁上怎么想就能怎么做,而不会越出规矩。

”1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释义】孔子曰:“对于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而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从中深感快乐的人。

孔子语录孔子励志经典语录及其注解

孔子语录孔子励志经典语录及其注解

孔子语录孔子励志经典语录及其注解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文学家,留下许多经典语录,今天小编给同学们整理了关于孔子的经典语录和它的解释,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下面一起来看看吧!孔子语录及其注解:1、有教无类。

——摘孔子《论语》译文对人进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类。

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孔子《论语》译文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3、朽木不可雕也。

——摘孔子《论语》译文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摘孔子《论语》译文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5、礼之用,和为贵。

——摘孔子《论语》译文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

6、有杀身以成仁。

——摘孔子《论语》译文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7、道不同,不相为谋。

——摘孔子《论语》译文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8、小不忍,则乱大谋。

——摘孔子《论语》译文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9、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摘孔子《大学》译文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10、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论语》译文政就是正的意思。

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1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摘孔子《论语》译文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1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孔子《大学》译文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13、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摘孔子《论语》译文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

14、《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摘孔子《大学》译文《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15、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译文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16、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摘孔子《论语》译文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17、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名言和译文

孔子名言和译文

孔子名言和译文1.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君子心胸开阔,能够包容别人;小人则心胸狭窄,常常忧愁烦恼。

例子:君子就像那大海,能容纳百川,啥事儿都能想得开。

小人呢,就像那小水坑,有点风吹草动就搅和得浑浊不堪,整天愁眉苦脸的,好像全世界都欠他钱似的。

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例子:你看啊,三个人走在路上,那就像一个移动的小课堂。

其中一个可能是数学天才,就像会念数学魔法咒语一样;一个可能是运动达人,跑起来像一阵旋风;还有一个说不定是个美食家,对各种食物了如指掌。

每个人都有闪光点,都是潜在的老师呢。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例子:学习却不思考的人啊,就像一个只会吞食物却不会消化的大胃王,最后脑子满是乱糟糟的知识碎片。

光思考不学习呢,就像在一个没水的游泳池里扑腾,扑腾半天啥也没得到,还累得要死。

4.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例子:这就好比你吃包子,知道是肉包子就说肉包子,不知道啥馅就别瞎猜是啥外星生物肉做的。

诚实面对自己的知识储备,那才是聪明人的做法,不然就像穿着皇帝的新衣还到处显摆,丢人丢到家了。

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例子:温故知新就像是把旧衣服重新拿出来改造,改着改着就成了时尚新款。

那些能做到的人啊,就像一个神奇的裁缝,靠着这一手就能当老师了,把旧知识这块布料裁剪成新的智慧服饰。

6.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例子:每天三省吾身就像每天给自己来个全身扫描,看看有没有哪个零件出故障了。

要是给人办事没办好,就像汽车的一个轮子瘪了,在诚信和学习这两条大道上就跑不顺溜啦。

孔子的经典名言带解释

孔子的经典名言带解释

孔子的经典名言带解释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释: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解释: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一个人不可丧失志气。

意思是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

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

如可夺,则亦不足谓之志矣。

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释: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5.朽木不可雕也。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

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

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

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解释: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准备好他的工具。

这是一种比喻,即如想做好一件事,必须先具备做这件事的先决条件才能事半功倍。

7.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解释: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他的装傻别人赶不上。

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0.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解释: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1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解释: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孔子经典语录原文及翻译

孔子经典语录原文及翻译

孔子经典语录原文及翻译孔子经典语录原文及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下面的是小编分享的与孔子经典语录原文及翻译有关的文章,欢迎继续访问应届毕业生句子网!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解释: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因难呢?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释: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解释:一个真正的有责任的人,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因为他背负的责任重大而实现的道路很漫长。

因为以仁为自己的责任,所以是重大的责任。

因为以生命的结束作为任务的结束,所以实现仁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

5、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6、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解释:(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

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

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7、朽木不可雕也。

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

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无可救药。

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解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学,即知名学。

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学,规范人们行为,使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章可循。

三、忠学,是修养学。

是培养人自觉自愿地做自己该做的事。

四、信学,是知人辨事之学,是培养人判断力的学问。

孔子语录全集及解释

孔子语录全集及解释

孔子语录全集及解释1.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意思就是,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难道不是很愉快吗?就好比你学会了做一道美味的菜,经常练习做,每次都能做得更好,心里能不美滋滋吗?2.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这不就是在告诉咱们,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想想看,在一个团队里,难道每个人身上就没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吗?3. 孔子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的人。

这不就像玩游戏,只是知道规则的玩家哪有热爱玩的玩家厉害,而真正厉害的是把游戏当成快乐的玩家呀!4. 孔子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比如说你复习以前的数学知识,突然就想到了新的解题思路,这多牛啊!5.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这就像你光跑步不看路,能不迷路?光想怎么跑却不动起来,能有进步?6.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他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你难道不应该也经常反思自己吗?7. 孔子讲:“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

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这就像在困难面前,君子坦然面对,小人却唉声叹气,谁更值得称赞?8. 孔子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难道不是只有了解别人,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吗?9. 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见到有德行的人就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反省自身的缺点。

这就像看到优秀的同学考了高分,你不应该向他学习吗?看到调皮捣蛋的同学被批评,你不应该想想自己有没有类似的问题?10. 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孔子全部的文言文翻译

孔子全部的文言文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加以改正。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孔子说:“温习过去的知识,能够发现新的东西,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6.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孔子说:“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7.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孔子说:“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则经常忧虑。

”8.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孔子说:“只有经历了严寒,才能知道松柏树在冬天不会凋谢。

”9. 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翻译:孔子说:“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道德就会随之产生。

”10.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于他们的缺点,我加以改正。

”以上仅为孔子部分经典语句的翻译,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涉及政治、教育、道德等多个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孔子的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七年级教材孔子经典语录

七年级教材孔子经典语录

孔子经典语录: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译文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才可以做导师埃”4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译文:孔子说:“读书却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却不读书,就会心生迷惑。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译文: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种态度是聪明的啊1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译文:孔子说:“几个人走路,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

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并告诉他人。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译文: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也很遥远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译文:孔子说:“碰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我)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语录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复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讲解: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所以“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朱熹认为,重在为学,“传”指受之于师,“习”则熟之于己,而“忠”“信”为“传习”之本。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然后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个当老师了。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讲解: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由,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孔子说这番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用现代的表述方式,就是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这两章内容相同,故予合并。


讲解:两章也是讲学习态度的,意思是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讲解:“士”,在《论语》中大约出现十五次,大多指有抱负或有特殊社会地位的人。

“弘”,胸怀宽广;“毅”,意志坚强。

胸怀宽广,才能接受重任;意志坚强,才能长期坚持奋斗。

“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

曾子说这番话的目的是,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讲解:这是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会现象。

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讲解:曾子曾说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和“恕”正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积极的一面;“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消极的一面。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
【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
孔文子何(为什么)以谓(叫、称)之‘文’也?”
敏(聪敏)而好学,不耻(以……为耻)下问(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以(因此)谓之‘文’也。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
默而识(记)之,学而不厌(满足),诲人不倦(厌倦、疲倦)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
【译:孔子说:“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明白却不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举出一个例子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例子,就不再教他了。

”】
不愤(心里想弄明白)不启(启发,开导),不悱(口中想说去了不能恰当地表达出来)不发(启发、开导)。

举一隅(事物的部分或方面)不以三隅反,则不复(再、又)也
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老师应抓住恰当的时机进行开导。

(谈教学方法,强调学生思考和举一反三的重要性)
14.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为政》)
【译:子贡问怎样算是君子,孔子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先去兑现,兑现后再说出来,这
样才称得上君子。

”】
先行(实行、实践)其言而后从之
强调先行后觉,实践的重要性
1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颜渊》)谈品德修养
【译:孔子说:“君子要成全别人的好事,不要促成别人的坏事。

小人则恰恰相反。

”】
小人反是(与此相反)
1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里仁》)
【译:孔子说:“财富和地位,这是人人都向往的,但如果不是凭正当的方式取得的,君子是不会享有的。

贫困和卑贱,这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是由于本不应该贫贱而贫贱了,君子是不会摆脱这种境况的。

”】
强调君子要面对富贵,要取之有道,求不能时,要顺其自然。

17.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述而》)【译:孔子说:“假使财富是可以求得的话,即使是做下等差役,我也愿意去做。

如果不能求得,那么我还是干自己喜欢的事。

”】
富(升官发财)而可求(指合于道,可以去求)也,虽执鞭之士(指地位低下的职事),吾亦为(做)之。

1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述而》)
【译: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后,很长时间尝不出肉味,于是说:“没想到《韶》乐达到了如此高的水平啊!”】
不图(预料、料想)为乐(欣赏)之至于斯(这样)也
孔子对音乐的痴迷,说明一个人要艺术修养。

19.(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沐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先进》)
【译:曾点说:“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在身上,约上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旁边洗脸洗手,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孔子说:“我赞同曾点的主张呀!”】
莫(同“暮”、傍晚、晚春)春者,春服既(已经)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淋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赞)点也!
通过孔子对曾点生活态度的赞许,倡导人的常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