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粤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35课时)第1课蓝色的星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重点难点: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1.请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相关报道和资料。
2.让学生收集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关材料。
3.地球的图片,地球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看说说,认识地球1.出示杨利伟的图片资料。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有关报道和资料。
2.从卫星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3.提出疑问:杨利伟从神州五号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组织小组讨论,得出地球形状的初步结论。
(二)探究学习——地球的形状与面貌1.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类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那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2.学生交流。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地球是一个球体。
3.出示地球仪: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学生观察总结,教师补充。
4.引导学生说说地球仪的主要构成。
学生发言后,简单介绍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线、纬线、赤道、北极、南极。
5.地球表面真实的原貌是怎样的呢?读新闻链接,加加林的描述,讨论。
6.小组比赛:在地球仪上找大洲大洋。
(三)知识拓展——复习与巩固活动:《科学畅想,遨游太空》分若干小组,每小组模拟乘坐一架飞船,飞船名称由各组自定。
要求将本课学习的只是进行串联,模拟宇宙飞行,说说看到的情况。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13课《爱护我们的家园》(第1课时)教学设计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13课《爱护我们的家园》(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护我们的家园》是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13课的主题。
本节课通过讲解我们国家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家园等方面,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知识,对家园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环保的概念理解不深,对如何具体的保护家园存在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认识到保护家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家园,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将环保理念付诸实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保护家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实际行动出发,将环保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家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实践活动法: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视频、图片等。
2.准备环保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3.布置课堂环境,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我国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引导学生回顾家园的美好,激发他们对家园的热爱。
2.呈现(10分钟)讲解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现状,让学生了解家园的重要性。
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环境变化,让学生感受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家中是如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
引导学生从实际行动出发,将环保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6世界风情》教学设计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6 世界风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六上》中的《6 世界风情》一课,主要介绍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生活方式、习俗风情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但在跨文化交际方面,学生还较为薄弱,需要通过课堂学习,逐步提高他们的跨文化认知和交际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认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差异,树立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感受和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2.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课堂活动方案,准备好相关道具。
3.提前布置好教室,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分别展示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如饮食、服饰、住房、节日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并感知文化差异。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国家,分析该国家的风土人情,讨论并总结出该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4.巩固(10分钟)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评价、补充。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提高他们的社会认知能力。
(3)提高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社会的情感态度。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社会第1课:我们生活的社会大家庭第2课:社会规范与我第二单元:我与社会第3课:我的社会角色第4课:我与社会的互动第三单元:我们共同生活的国家第5课:我们伟大的祖国第6课:国家的象征与标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提高他们的社会认知能力。
(3)提高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自觉遵守社会规范。
(2)如何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表演等表现,评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学生社会实践报告:评价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考察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 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六、教学计划与进度1. 教学计划:(1)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社会(2周)(2)第二单元:我与社会(2周)(3)第三单元:我们共同生活的国家(2周)2. 教学进度:(1)第1-2周:教授第1单元,完成第1课和第2课的学习。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粤教版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和特点。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2)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
(2)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生活的社区第1课:我们所在的社区第2课:社区的邻居第二单元:我们遵守规则第3课:生活中的规则第4课:遵守交通规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粤教版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和特点。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如何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参与实际场景的模拟,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实践能力评价: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以及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提升。
六、教学计划与安排第1周:第1课我们所在的社区第2周:第2课社区的邻居第3周:第3课生活中的规则第4周:第4课遵守交通规则七、教学资源与材料1. 教材:粤教版《品德与社会》上册2. 辅助材料: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剧本、多媒体课件等3.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八、教学过程与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第一章:我与集体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集体的概念,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积极参与集体的活动。
1.2 教学内容集体的定义和特点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团队精神的培养1.3 教学活动讨论:什么是集体?集体有哪些特点?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分享自己的经历。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展示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第二章:我是中国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感到自豪。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2 教学内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爱国情怀的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2.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展示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中国的了解,分享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制作文化作品:学生分组,根据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制作相关作品,展示并分享。
第三章:遵守规则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规则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的意识。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权益。
3.2 教学内容规则的定义和作用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权益的培养3.3 教学活动讨论:什么是规则?规则有什么作用?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展示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权益,并制定相关规则。
第四章:安全第一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安全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自己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安全规定,预防危险的意识。
引导学生学会自我保护,遇到危险时能够采取正确的行动。
4.2 教学内容安全的重要性遵守安全规定的必要性自我保护的培养4.3 教学活动讨论:为什么安全最重要?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遇到危险时应该如何行动,并制定相关安全规则。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展示遵守安全规定的重要性。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第一章:我们生活的地球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如地球的形状、气候、资源等。
培养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地球的资源与可持续发展1.3 教学活动观看地球相关视频,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认识。
组织学生进行地球资源利用的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学生能解释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学生能提出保护地球资源的具体措施。
第二章: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如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法律的情感。
2.2 教学内容我国的政治制度概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运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2.3 教学活动观看我国政治制度的相关视频,了解其基本概念和运行机制。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人民代表大会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公民素养。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我国的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
学生能解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运行机制。
学生能列举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我们生活中的科学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如食品安全、健康生活等。
培养学生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意识。
3.2 教学内容食品安全和营养知识健康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3.3 教学活动观看食品安全和营养相关的视频,了解其基本知识。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
组织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3.4 教学评价学生能描述食品安全和营养的基本知识。
学生能提出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议。
学生能解释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第四章:我们社会的法律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如宪法、刑法等。
培养学生尊重法律,遵纪守法的意识。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10 你好,世界公民》教学设计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10 你好,世界公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0 你好,世界公民》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图片、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品德与社会素养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世界地理、文化常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通过活动、案例进行分析、思考。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某些国家的文化、风俗习惯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享、交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各国的主要文化、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学会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文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享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关爱他人,为成为世界公民做好准备。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各国的主要文化、风俗习惯、地理环境。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
2.图片展示法:利用丰富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国文化、风俗习惯。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交流自己的观点。
4.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分组名单。
3.教学场地、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各国文化、风俗习惯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各国文化、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提出问题。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交流自己的观点。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文化。
粤教版_六年级品德及社会上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1、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课程目标。
2、教材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有机融合各相关学科领域的内容,积极探索综合课教材编写的体系、途径和方法。
教材内容的选材和呈现方式有助于启发教师的思维,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进而帮助教师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3、教材编写的内容和形式力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
此外,教材编写还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城乡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体现出范例式教材的特点。
二、教材的基本特色1、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
2、教材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依据逻辑关系,经过有机的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
此外,教材还特别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将目前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习活动的联系。
3、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构建学习单元主题设计贯彻面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则,尽量选择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现实题材,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
4、新颖独特的呈现方式本套教材的编排方式新颖,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在潜移默化间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儿童亲近和理解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
采用此种呈现方式,既能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三、具体措施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5文明的巨星》教学设计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5 文明的巨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文明的巨星》是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第五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通过讲述杰出的历史人物,使学生认识到他们为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较为片面,往往只关注历史人物的成就,而忽视他们为取得成就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
此外,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学习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亟待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教材中所提到的历史人物,概括他们的主要贡献,学会欣赏和尊重历史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教材中所提到的历史人物,概括他们的主要贡献。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人物为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人物的事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感受历史人物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设计好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即将学习的历史人物。
3.教学资源: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历史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音频资源,创设生动的历史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13 爱护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13 爱护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护我们的家园》是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家园的热爱是天然的,但如何将这种热爱转化为具体的环保行动,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学会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家园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学会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具体的环保行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做起,践行环保行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环保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
3.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行动,互相借鉴,巩固所学知识。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6课《世界风情》教学设计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6课《世界风情》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世界风情》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世界各国不同的风情和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活动建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交流。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世界地理、文化知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自主获取信息。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某些国家的风情和文化了解不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不同的风情和文化特点,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国家的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不同的风情和文化特点。
2.难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国家的文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国家的风情。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3.任务驱动法: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共同探究、交流和总结。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国家的风情图片、视频等素材。
2.设计好课堂任务和活动,准备好相关资料。
3.安排好课堂时间和教学流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不同国家的风情,引导学生关注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世界各国不同的风情和文化特点。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了解。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根据课堂任务,深入探究、交流和总结。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4.巩固(10分钟)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总结并强调重点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角色扮演、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第一章:我与集体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集体的概念,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
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积极参与集体的活动。
引导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1.2 教学内容集体的定义和重要性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活动的参与和贡献1.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分享在集体中的经历。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在集体中的合作与贡献。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完成集体活动任务,培养合作精神。
第二章:我与社会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的概念,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心社会问题。
引导学生学会与社会互动,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2.2 教学内容社会的定义和重要性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互动的技巧和方法2.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分享在社会中的经历。
社会调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完成社会互动任务,培养与社会互动的能力。
第三章:我与国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国家的概念,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一员。
培养学生热爱国家,为国家做贡献的意识。
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增强国家认同感。
3.2 教学内容国家的定义和重要性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国家的历史和文化3.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分享在国家中的经历。
历史故事讲解: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培养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文化体验:让学生了解国家的文化,增强国家认同感。
第四章:我与规则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规则的概念,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自觉维护秩序的意识。
引导学生学会制定规则,参与规则的制定过程。
4.2 教学内容规则的定义和重要性遵守规则的方法和技巧制定规则的流程和原则4.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规则的重要性,分享遵守规则的经验。
情景模拟:让学生参与情景模拟,体验遵守规则和维护秩序的过程。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13课《爱护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13课《爱护我们的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13课《爱护我们的家园》主要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数据,使学生了解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出的环保努力。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环境问题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可能知道一些环保的概念,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但不一定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环境问题存在误解,认为环保是政府和企业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澄清错误观念,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掌握一些基本的环保知识和技能,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学生愿意为环保做出实际行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环保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学生环保行为的培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将环保行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案例等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技能。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图片、案例、视频等教学素材。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等教学设备。
3.小组划分:提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保每个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充分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引发学生的关注。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10课《你好,世界公民》教学设计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10课《你好,世界公民》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你好,世界公民》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风俗、地理等情况,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公民素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世界各国地图、各国文化特点、世界节日、国际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历史知识,对世界各国的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仅限于课本,缺乏实际交流经验。
学生对于国际、世界节日等知识较为陌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文化、风俗等;了解国际和世界节日。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世界,树立国际视野和公民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各国的基本情况,国际,世界节日。
2.难点: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世界各国图片、视频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文化。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3.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国家或国际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其文化特点和职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案例等教学资源。
2.准备地图、地球仪等教学工具。
3.准备课堂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各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世界各国地图,让学生了解各国的地理位置。
接着,通过案例介绍各国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等,让学生对世界各国有了初步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调查所在小组成员所熟悉的国家或地区,了解其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等,并准备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各小组代表分享调查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对比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巩固所学知识。
2024年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美丽的地球第1课《蓝色的星球》教案粤教版
1.例题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答案: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
2.例题2:地球的表面积约为多少平方千米?
答案: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010万平方千米。
3.例题3: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小时?
答案: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4小时。
4.例题4:地球的公转周期是多少?
答案:地球的公转周期是365.25天。
3.教学实际应用拓展:
-结合学校或社区的活动,开展一次地球知识的宣传活动,如制作宣传海报、举办知识讲座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组织一次地球科学参观活动,如参观地质博物馆、水厂等,让学生实地了解地球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一次地球知识的主题征文活动,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对地球的认识和保护地球的决心。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组织一次地球知识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课后了解到的地球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开展一次地球保护的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清洁、节水宣传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布置一次地球知识的研究报告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采访专家等方式,深入了解地球知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学情分析
考虑到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我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以下分析:
1.学生层次: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地球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在之前的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关于地球的相关知识,如地球的结构、地理位置等。因此,在学习本节课时,他们能够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理解新知识。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粤教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品德及社会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1、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思想及具体目标,全面完整地体现《品德及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品德及社会性发展的课程目标。
2、教材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有机融合各相关学科领域的内容,积极探索综合课教材编写的体系、途径和方法。
教材内容的选材和呈现方式有助于启发教师的思维,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进而帮助教师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3、教材编写的内容和形式力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及多种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
此外,教材编写还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城乡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资源,体现出范例式教材的特点。
二、教材的基本特色1、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学习兴趣、实际接受能力以及所处的地域特点,从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入手,以他们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整合学习内容,力求使学生感到亲切、真实。
2、教材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依据逻辑关系,经过有机的整合,丰富和扩大了教学内容,突出了综合学习的特点。
此外,教材还特别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将目前社会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加强了及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学习活动的联系。
3、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构建学习单元主题设计贯彻面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原则,尽量选择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现实题材,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为学生所关注的问题。
4、新颖独特的呈现方式本套教材的编排方式新颖,通过大量富有真实感的照片和精美的插图,在潜移默化间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有助于儿童亲近和理解社会,发展和完善自我。
采用此种呈现方式,既能够满足教师自主开发教材的需要,又能够满足学生实现多样化学习的需要。
三、具体措施由于品德及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
2024年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文明的足迹第6课《世界风情》教案粤教版
1.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世界各国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案例,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某一文化现象或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地,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提高对文化的认同感。
(3)观看视频:鼓励学生观看一部有关世界各国文化的纪录片,记录观后感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4)交流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世界各国文化,互相学习和交流。
(5)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有关世界各国文化的实践活动,如参加文化节、参观博物馆等,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
(6)撰写报告: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世界各国文化差异的报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7)反馈与评价:教师将对学生的课后拓展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1)阅读理解:要求学生阅读一篇关于世界各国文化的文章,回答相关问题,以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写作练习: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了解到的某个国家文化的短文,以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制作一幅关于世界各国文化的思维导图,以提高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
5.实践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在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文明的足迹第6课《世界风情》的教学中,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以便更好地制定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1.学生层次
根据粤教版教材的安排,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素养,对世界各国的基本情况有一定的了解。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世界各国的认识仍然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教材的学习和老师的引导,进一步拓宽视野,深化对世界各国文化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教学设计(35课时)第一单元美丽的地球(8课时)1、蓝色的星球(2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1—8页。
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海陆分布第基本知识,初步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
2、知道海洋拥有人类重要的食物和能源资源,感受保护海洋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历程,感受人们的探索勇气,激发热爱海洋的情感。
教学重点:对海洋的和海洋的开发和利用。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地球的基本常识与人们认识地球的简单历程。
第2课时:海洋探秘。
教学过程:1、了解地球是一个水球。
从“新闻链接”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从太空拍摄到的地球图片感知地球是一个球体,更是一个水球。
2、介绍地球的水陆分布。
3、教学地球的水循环。
4、教学人类对海洋的探索。
5、教学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
6、了解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7、课堂小结。
2、地球上的陆地(3课时)教学内容:课本第9-15页。
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上的七大洲及其分布和位置,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和赤道。
2、知道地球上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及基本特征,了解地球丰富的自然资源,感受地球的神奇和美丽。
3、感受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地球上的陆地和地貌及地地球上的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地球上的陆地与大陆漂移假说。
第2课时:主要地形地貌及分布与特征。
第3课时:靠山吃同,靠水吃水——陆地资源的利用。
教学过程:1、认识七大洲。
找教案2、借助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
3、人类认识地球的探索这路。
4、地球上的各种地形地貌及其主要特征和分布。
5、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
6、地球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7、不同地域人们的不同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8、课堂小结。
3、地球村的居民(3课时)教学内容:课本P16—21页。
教学目标:1、知道世界上主要的人种及其分布,探究不同的种族有着不同的体貌特征,树立种族平等的观念。
2、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发解它们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基本情况,感受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们的生活,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
3、知道有联合国的基本知识和世界主要国际组织。
课时安排:第1课时:世界上的人种与民族的分布及多样的生活方式。
第2课时:世界上的国家与地区及其不同的社会制度。
第3课时:联合国及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
教学过程:1、了解地球上人口的增长。
2、了解不同的人种及其分布,种族平等。
3、了解世界国家和地区。
4、尊重不同的民族及其生活习惯和信仰。
5、联合国及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
6、课堂小结。
第二单元文明的足迹(8课时)4、文明的摇篮(3课时)教学内容:课本P22——31。
教学目标:1、了解四大文明古国和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标志性成就,初步感受文明的影响力。
2、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培养保护文化的态度与责任意识。
课时安排:第1课时:古埃及和古印度文明。
第2课时:古巴比伦和古希腊罗马文明。
第3课时:中国古代文明及文化遗产与保护。
教学过程:1、了解金字塔与古埃及文明。
2、了解空中花园与古马比伦文明。
3、了解泰姬与古印度文明。
4、了解奥运会与古希腊文明。
5、了解科洛西姆斗兽场与古罗马文明。
6、中国古文明探究。
7、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8、课堂小结。
5、文明的巨星(2课时)教学内容:课本P32-39页。
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上不同领域的有代表性的伟大人物。
2、初步感受一些文明巨星的思想和品德,崇敬他们为人类文明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3、培养学生资料搜集、整理和初步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文明巨星,使学生学会创造、传播和发展文明。
课时安排:第1课时:文学艺术星光。
第2课时:思想政治星光。
教学过程:1、了解人类文明之文学巨星。
2、了解人类文明之艺术巨星。
3、了解人类文明之思想巨星。
4、了解人类文明这政治巨星。
5、了解人类文明巨星拓展。
6、课堂小结。
6、世界风情(3课时)教学内容:课本P40—47页。
教学目标:1、领略一些地区、民族的不同生活习惯、风土人情、风光古迹。
2、感受世界文化多样化的美妙,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开放、接纳、欣赏、尊重的态度。
3、养成观察、留心记录的好习惯,培养善于学习的态度和精神。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琐碎的细节中提炼面向世界公民的品格和态度的启蒙。
课时安排:第1课时:节日文化风情。
第2课时:饮食居住等特色风情。
第3课时:世界自然风光与游记意义。
教学过程:1、了解世界各地节日风情。
2、了解世界各地之饮食文化习惯。
3、了解和欣赏世界各地居住与建筑大观。
4、“流行世界的文明”主题活动。
5、世界风光与旅行游记的习惯引导。
6、课堂小结。
第三单元地球村的经济(10课)7、小商标,大世界(2课时)教学内容:课本P48—53页。
教学目标:1、通过身边常见的进口商品,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2、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关注生活的热情和乐于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身边常见的进口商品,让学生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课时安排:第1课时:我们身边的外国商品。
第2课时:为外国商品找家乡。
教学过程:1、由丹丹日记引出的超市里的“大世界”。
2、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进品商品。
3、小组活动:在世界地图上为商品找家乡。
4、学生制作“国家小档案”,并展览。
5、课堂小结: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8、“中国制造”走向全球(3课时)教学内容:课本P54—61页。
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商品形象的变迁,感受“中国制造”对国际市场的影响。
2、感受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美好前景,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简单了解家乡经济发展状况,愿意为家乡的发展出力。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商品形象的变迁,感受“中国制造”对国际市场的影响;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第1课时:中国商品风靡世界。
第2课时: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第3课时:我为家乡创品牌。
教学过程:1、新闻链接: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
2、中国制造风靡世界。
3、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
4、中国商品形象的变迁。
5、小活动:我为家乡创品牌。
6、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打算以后怎样做9、从丝绸之路到WTO(3课时)教学内容:课本P62—70页。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到“互通有无“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感受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简单了解WTO及作用,感受我国加入WTO的积及意义。
3、初步认识到开放的世界充满机遇和挑战。
教学重点:介绍“WTO”以及我国加入WTO后在国家建设和人们生活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课时安排:第1课时:古代丝绸之路的贡献。
第2课时:WTO与当代丝绸之路。
第3课时:全球化时代的生活。
教学过程:1、引入:从新闻链接:“哥德保号”回来了。
2、古代丝绸之路的贡献。
3、现代重大国际贸易活动。
4、加入WTO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5、课堂小结。
10、你好,世界公民(2课时)教学内容:课本P71—76页。
教学目标:1、知道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的命运休止戚与共。
2、初步树立开放的国际意识,学做世界公民。
3、积极成长,为适应未来的国际化社会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树立开放的国际意识,学做世界好公民。
课时安排:第1课时:我们生活在地球村。
第2课时:世界公民形象设计大赛。
教学过程:1、人们在地球村相互储存2、世界公民的典范人物。
3、学做世界公民是青少年成长的需要。
4、世界公民形象设计大赛。
5、课堂小结。
第四单元爱护地球家园(9课时)11、灾难见真情(3课时)教学内容:课本P77—84页。
找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大自然主要的灾害类型及危害。
2、了解人们在灾害面前互相帮助,共渡难关的故事,感受人间的患难真情。
3、掌握基本的预测和防御灾害的方法,减少灾害损失。
教学重点:1、了解人们在灾害面前互相帮助,共渡难关的故事,感受人间的患难真情。
2、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时安排:第1课时:认识重大的自然灾害。
第2课时:灾难见真情。
第3课时:灾难的预防。
教学过程:1、了解大自然的主要灾害及其类型。
2、了解我国发生的重大自然。
3、学习抗洪救灾的英雄故事。
4、了解在灾害面前人们互相帮助,共渡难关的故事。
5、预防和预测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的损失。
6、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感受12、超载的地球(3课时)教学内容:课本P85—90页。
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
2、感受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给人世间的生产生活带来的直接影响。
3、探究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感受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给人世间的生产生活带来的直接影响。
找教案2、探究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1、环境恶化、人口增长、资源匮乏正是影响着我们和生产和生活。
2、30年前后生活环境对比。
3、动植物的消亡。
4、人类对大自然的过度索取带来的恶果。
5、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加剧了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分配。
控制人口显得越来越来重要。
6、课堂小结。
13、爱护我们的家园(3课时)教学内容:课本P91—97页。
教学目标:1、知道地球资源是有限的,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
2、简单了解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为了保护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3、了解一些环保卫士的感人故事,感受他们为保护环境所付出的努力牺牲。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在灾难面前,要互相帮助,同舟共济,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课时安排:第1课时:认识重大的自然灾害。
第2课时:灾难见真情。
第3课时:灾难的预防。
教学过程:1、了解美丽和谐的地球家园与环境恶化后景况的对比。
2、了解人类为保护环境所作的努力。
3、学习环境保护的楷模。
4、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5、学会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6、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