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和经济发展

合集下载

高二政治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高二政治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第4课时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课程导入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

思考: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探究新知学点1 追求和谐的理想1.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历史文化渊源)孔子的“和为贵”思想,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的社会理想,孟子则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伦关系。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和谐社会的憧憬和追求,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而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道德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社会进步发展中的调节功能,始终是先哲们的共识,并成为治国安邦的传统。

然而,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我国古代社会所追求的和谐社会,忽视利益的和谐,只强调精神的和谐和秩序的和谐,因此,这种和谐社会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首先,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其次,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第三,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第四,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第五,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第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社会与经济同步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社会与经济同步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社会与经济同步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引言社会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和经济的同步发展是实现全面发展、共同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社会与经济同步发展的意义和其中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社会与经济相互作用的重要性社会与经济相互作用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社会是由个体和群体组成的,而经济则是为满足人们的需求而生产和分配资源的活动。

社会的繁荣和稳定需要经济的支持,而经济的发展也需要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社会与经济的同步发展对于实现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在社会发展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对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增长也需要经济的发展来满足。

例如,在健康和教育方面的投入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素质,但这需要经济的支持和发展。

此外,社会和经济的同步发展也对实现共同繁荣至关重要。

经济的发展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财富,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而人民的消费需求和社会的稳定也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只有社会和经济相互促进、共同繁荣,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

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的措施为了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 政策协调政府应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来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同步发展。

政策协调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来实现。

例如,经济政策可以鼓励投资和创新,促进经济的增长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社会政策可以关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发展,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

2. 教育与技能培训教育与技能培训是社会与经济同步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育的发展可以提高人们的素质和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技能培训可以提高人们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3. 公平正义和法治建设社会的和谐需要公平正义和法治的支持。

确保社会的公平正义可以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法治建设可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规则,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4. 促进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MA N A GEMENT综合管理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卢国杰(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上海200444)摘要:构建和谐社会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两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概念。

本文分析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阐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用和谐发展的理念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并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种关系的角度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和谐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它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社会关系之间的和谐。

1.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经济关系的和谐首先要使经济得到发展,因为物质财富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谐社会的构建当然要有相对丰富的物质财富。

历史表明:物质财富匮乏所引起的贫困,是造成社会发展不和谐的重要原因;和谐社会必然是经济发展、物质财富相对宽裕的社会。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为和谐社会的实现奠定了制度前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但制度的先进性不等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需要人们的努力。

中国原来就是个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生产力极为落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的经济发展任务显得特别艰巨。

尽管我国经过近60年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总量都已居世界前列,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越来越大,但是,应当承认我国生产力水平仍然比较落后,虽然我国人均G N P已经突破1000美元,但仍排在世界100位后,我国G D P总量仅占全球的5%左右。

我国现在占世界22%的人口仅占世界财富的4%。

改革开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发展很不平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

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之我见

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之我见

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之我见作者:吴芳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7期摘要: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是我党新时期提出的践行科学发展观、更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效率与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就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几方面着手。

关键词: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措施中图分类号:F120.3文献标识码:A前言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要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和构建社会和谐为基点,妥善协调好经济社会结构变动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社会各方面的矛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长期稳定和谐的环境。

构建和谐社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而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

一、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和谐的社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它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而推动经济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

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更好的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1.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要实现以人为本、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会的发展首先决定于经济的发展,经济是基础,物质财富的匮乏以及由此导致的贫困是造成社会发展不和谐的根本原因。

一个物质及其贫乏的社会,我们能奢望其是一个和谐相处的社会吗?当然不能,物质财富的发展既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离开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就等于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构建和谐社会,根本的还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只有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刻意求新,而是有着坚实的经济社会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物质经济基础。

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

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

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任务。

在我国这个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各种矛盾开始凸显的转型时期,必须合理协调,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二者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通过各种措施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

标签:和谐社会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物质财富极其丰富,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任务。

和谐社会,最核心的问题是人和社会以及人和自然的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目的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一、问题的提出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既处在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又处在一个各种矛盾开始凸显的转型时期。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GDP 总量增长了10倍,年平均发展速度为9.4%,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但是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GDP和收入水平尚有很大差距,现有经济发展能力与水平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还不相适应,社会上还存在因为经济原因导致的诸多不和谐现象。

比如,卫生经费、教育经费、环境保护经费等支出太少的根本原因就是经济没有发展上去;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劳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也消耗和浪费了大量能源资源,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同时,社会上已经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如城乡、地区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均、违法征地、拆迁等,如果不立即加以重视和解决,将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大阻力,甚至威胁着我国的改革稳定大局以及发展成果的取得和享有。

社会和谐与发展演讲稿

社会和谐与发展演讲稿

社会和谐与发展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社会和谐与
发展这一重要的主题。

社会和谐是我们共同的期盼,也是我们共同
的责任。

只有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才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让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幸福美好的生活。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社会和谐。

社会和谐并不是简单的口号,
而是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去实现的目标。

和谐社会是指各种社会
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谐,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得到了妥善处理,人与
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只有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才能够实现共同发展,实现社会的长期稳定。

然而,要实现社会和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需要不
断加强社会治理,加强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文明素
质的提升。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社会教育,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
感和公民意识,让每个人都能够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共同创
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而社会的和谐也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只有在和谐的
社会环境中,我们才能够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社会的长期稳定。

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实现个
人的价值,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实现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
己的力量。

无论是政府部门、企业组织,还是普通公民,我们都应
该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共同努力,共同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实现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而
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浅谈构建和谐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浅谈构建和谐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 0 美 元。然而经济 增长伴 随的能源 消耗增速 明显 ,2 0 年就 00 06 超过了8 ,能源消耗总量也 占到全球 的1% % 6 ,能源利用效率较发 达 国家 大大落后 。当经济发展到 一定阶段 ,要全面 的看 待数字 指 标 , 既 要 看 产 出 , 也 要 看 投 入 。 单 纯 以产 出 衡 量 经 济 发 展 状 况 ,将 掩 盖 一 些 不 容 小 视 的 问题 ,这 些 问题 正 影 响 着 社 会 发 展 及 和 谐 社 会 的 建 立 。如 :各 级 地 方 政 府 以G P 中 心 单 方 面 追 求 D为 经济增 长,为追求短 期经济利益 而导致大量 资源被掠夺及 生态 环境 的破 坏 。在 随着 我 国经济 的快速 发展和 在世界政 治、经济 舞 台上 发挥作用越 来越突 出的情 况下 ,必 须实事求是 的承认 , 经济增 长速度和质量 的不和谐 பைடு நூலகம்成为我 国经济进一步发展 的最 大 障 碍 。 不 和 谐 重 点 表 现 在 资 源 消 耗 与 浪 费严 重 ,在 我 国 单 位 产 出 的 能耗 和 资 源 消 耗 水 平 明显 高 于 国 际先 进 水 平 ,火 电 供 电 耗 高 2 .% 大 中型 钢 铁 企 业 吨 钢 可 比 能 耗 高 2 % 水 泥 综 合 能 25 , 1, 耗 高 4 % 乙 烯 综 合 能耗 高 3 % 5, 1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会 的 重 要 内容 和 重 要 目标 之 一 就 是 实 现 人 与 自然 的和 谐 相 处 。人 类 改 造 自然 ,处理人与 自然 的关系 时,要科学 的、有远见 的开发利用 自然 资源 ,而不 是盲 目的消耗和 涸泽而渔 。若在经济发 展过程 中,人 们违背 自然和 社会发展规 律 ,简单 的按主观 意志办事 , 必 然 会 受 到 惩 罚 。 只 有 实 现 人 与 自然 的和 谐 相 处 ,才 能 实 现 经 济 全 面 、持 续 、 健 康 发 展 。 因此要想继续保 持经济 的可 持续健康 发展 ,必须着 手解决 经济社 会不和谐 问题 ,想方 设法 协调各种 社会矛盾 ,平 衡利益 关系 ,使社会绝 大多数成员普遍 地享受发 展的成果 ,愉 快地创 造 和 生 活 ,共 同 促 进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和 社 会 的 全 面 进 步 , 可 以说 和谐社 会是经济健康 发展 的前提 条件 ,没有 社会的和谐 ,也谈 不上经济的健康发展 。 从 政治经济 学角度看 ,先进 的生产 力同经济可 持续发展密 不 可 分 ,是 经 济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主 要 因素 : 而 和 谐 社 会 则 保 证 先 进 的生 产关系 的产 生和保持 。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应 生产 力的发 展状况 ,是人类社会 的普遍规律 。 ( )经 济 可 持 续 发 展 将 为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提 供 坚 实 的 物 二 质 基 础 。经 济 是 基 础 ,和 谐 社 会 是 上 层 建筑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根 地产等 ),而不大愿意为核心 能力建设进行长期 的投 资。 所 以,企业 要谋求长远 发展 ,必须 建立起稳定 的现 金流 。 核 电项 目是收入 稳定的项 目,如将部分股 份 出售给 核电的工程 公 司和 运营商 ,则既可 以降低项 目的负债 、风 险和 业主的资本 金 需 求 ,又 可 以 为 工 程 公 司 、 运 营 商 创 造 稳 定 的现 金 流 , 从 而 同时改善工程公 司、运营商和 业主 的现金 流结构 ,可 谓是多赢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一种理想社会状态,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经济繁荣与社会公正并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重经济的持续繁荣与社会的公正。

经济繁荣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通过科学技术进步、生产力的提高、社会财富的增加,实现全体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同时,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它要求资源的公平分配、机会的公正获取、权益的公正保护,使每个人都能够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二、民主法治与社会和谐并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民主法治与社会和谐的统一。

民主法治是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保障机制,包括民主的决策制度和法治的法律体系。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民众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和实现,法制建设能够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使社会更加有序、稳定和和谐。

三、平等协调与包容发展并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平等协调与包容发展的结合。

平等协调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平等待遇,无论是贫富差距还是城乡差距都要得到适度的缩小。

社会各个利益群体之间的协调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要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和谐,重视社会组织的参与与协商,解决矛盾和纠纷。

同时,包容发展要求社会为每个个体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和生活环境,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消除社会中的各种不公正现象,构建一个包容性的社会。

四、文化繁荣与生态环境并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重文化的繁荣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文化繁荣是社会发展的灵魂,要提倡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的发展,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同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要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建设绿色发展的社会,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为后代留下良好的生态环境。

五、社会道德与科学精神并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社会道德与科学精神的并重。

社会道德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能够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增加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和团结合作。

科学精神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强调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促进科技创新和文化进步,提高社会整体素质和创造力。

关于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

关于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

1 经 济 发展 与社 会 和 谐 是 辨 证 的 统 一
和 干 群 关 系 , 理 好 政 府 与 市 场 、 会 的关 系 , 经 济 发 展 更 科 学 , 处 社 使 社 会 更 和 谐 , 民更 幸 福 。 人
经 济 发 展 与社 会 和谐 是 互 为 促 进 的有 机 整 体 。 发 展 是 第 一 要 务 , 2 发 展 是第 一 主题 . 建 和谐 社 会 的 出发 点 和 立 足 点 是 发 展 。 改 革 需 要 构
【 摘 要 】 彻 落 实 科 学发 展 观 , 求我 们 必 须正 确 认 识 和 处理 经 济发 展 与 和 谐 社 会 建 设 的 关 系 , 不 仅 是 一 个 重 要 的 理 论 问题 , 是 一 个 贯 要 这 也 重 大的 实践 问题 。 文 章 对如 何 搞 好 经 济发 展 与和 谐 社 会 建 设 的 关 系进 行 了探 讨 。 【 关键 词 】 济发 展 ; 谐 社 会 建设 经 和
经 济 发 展 是 个 老 话 题 . 建 和 谐 社 会 是 个 新 课 题 . 者 统 一 于 科 工 程 , 是 对 我 们 党 执 政 能 力 的 一 次 重 大 考 验 。 构 二 也 因此 , 须 在 加 快 经 济 必 把 学 发 展 观 之 中 。贯 彻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 求 我 们 必 须 正 确 认 识 和处 理 发 展 的 同时 ,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摆 在 全 局 工 作 的 重 要 位 置 。 正 确 处 理 好 要 经 济 发 展 与 和 谐 社 会 建 设 的 关 系 .这 不 仅 是 一 个 重 要 的 理 论 问题 , 也 经 济 发 展 与 和 谐 社 会 建 设 二 者 的 关 系 , 经 济 发 展 的速 度 和 社 会 可 承 把 受 的 程 度 有 机 结 合 起 来 , 理 好 公 平 与 效 率 的 关 系 , 理 好 贫 富 、 资 处 处 劳 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

中国在和谐社会建设上的发展成就

中国在和谐社会建设上的发展成就

中国在和谐社会建设上的发展成就中国在和谐社会建设上的发展成就一、引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通过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人民群众创造了更加和谐、安定、有尊严的生活。

本文将全面评估中国在和谐社会建设上的发展成就,并探讨其意义和未来的挑战。

二、经济领域的和谐社会建设1. 背景和现状(1) 经济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通过市场化改革和开放政策,中国实现了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成功地走上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

(2) 收入分配的改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政府开始关注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中国的收入分配水平不断提高,贫富差距逐渐缩小,为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了基础。

2. 成就和意义(1) 人民生活的显著改善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

人们的收入增加,消费水平上升,居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

(2) 就业机会的不断增加中国的发展成就为就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通过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就业岗位被创造出来,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3) 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中国的经济稳定发展为社会的和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安定,为社会和谐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政治领域的和谐社会建设1. 背景和现状(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奠定了基础。

通过坚持党的统一领导,中国实现了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的安宁。

(2) 政治制度的创新和完善中国政府积极推进政治制度的创新和完善,进一步增强了社会的公正和公平。

政府通过深化改革、加强法治建设等措施,提高了政治决策的科学性和公众参与的程度。

2. 成就和意义(1) 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中国政府坚持稳定优先的原则,为政治和社会的和谐创造了有利条件。

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

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

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导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包括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幸福、国家安全、国际影响力等方面。

通过全面评估和分析这些实践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并为现代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社会稳定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国家维护统一和发展的重要前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追求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治安良好、社会秩序井然等目标,通过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城市等来实现社会稳定。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倡导平等、公正、法治、诚信等价值观念,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减少社会矛盾与冲突,从而促进社会稳定。

二、经济发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

和谐社会的构建使得人们在和平与稳定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安定的基础。

和谐社会注重人的全面发展,鼓励创新创业,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和谐社会要求促进全民共同富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相协调,从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人民幸福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人民幸福提供了保障。

和谐社会追求人民的全面发展和福祉,注重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人民放在最核心的位置,关注每个个体的需求,为人民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增加人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也是为了实现人民幸福的重要途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通过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和谐工作环境、和谐社会环境等方面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而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指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创新驱动为支撑,以法治保障为基础,以生态文明为保障,以和谐发展为目标的一系列要求。

首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要坚持以人为本。

这就要求我们把发展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关注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和全面发展。

其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要以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

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社会公平,消除社会不公正现象,推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保障人民群众平等参与社会发展的机会,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实现社会的公正与正义。

第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不断深化改革,推进制度创新,完善各项制度机制,消除制度障碍,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第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要以创新驱动为支撑。

这就要求我们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人才培养,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和效益变革,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第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要以法治保障为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依法治国,强化法制建设,加强法治意识和法治素质,建设法治社会,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推动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最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要以生态文明为保障。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创新驱动为支撑,以法治保障为基础,以生态文明为保障,才能够构建一个具有高度社会和谐性的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美好生活的美好愿景。

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之一。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全面统一。

首先,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发展理念。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也就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

只有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才能构筑起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

一个经济发展迅速但政治不民主,文化领域落后,社会矛盾尖锐,环境恶化的社会,无法称之为和谐社会。

其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还强调协调发展。

社会的发展不是单一方面的,而是多个方面的协调推进。

经济发展需要与社会建设相结合,生态环境保护需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只有协调各个方面的发展,才能实现社会各个层面的和谐。

第三,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科学发展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动态平衡和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反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增长。

只有保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构筑起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学发展观还强调以人为本,注重社会公平正义。

一个和谐社会必须确保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还要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建设一个公平正义、权益保障充分的社会体系,消除贫困、贫困落后地区差距,实现社会各个方面的公平。

此外,构建和谐社会还要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

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但仅有经济发展还不足以构建一个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立足于人民的全面发展,注重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进步。

只有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和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统一。

浅谈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

浅谈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

浅谈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摘要】经济发展是推动社会和谐与进步的重要动力,与和谐社会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从经济发展对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经济增长与社会不平等的关系、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进步的关系以及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基础等方面展开探讨。

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互动关系尤为重要,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发展路径需要考虑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生态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只有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相辅相成,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发展。

【关键词】经济发展、和谐社会、重要性、社会不平等、环境影响、社会文明进步、和谐基础、互动关系、构建路径、可持续性发展1. 引言1.1 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

经济发展不仅是实现国家繁荣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而且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经济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经济发展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平等与发展。

经济发展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社会不平等的加剧、环境污染的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只有通过合理规划经济发展路径,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社会文明建设,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有机结合,推动社会的持续稳定与进步。

2. 正文2.1 经济发展对和谐社会的重要性经济发展对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经济发展为和谐社会提供了物质基础。

经济的繁荣和稳定能够为社会提供丰富的物质财富,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平。

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各行各业都会得到发展,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减少了社会的贫困和失业问题,提高了社会的稳定性。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引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之一。

和谐社会的构建旨在创造一个有序、稳定、和睦的社会环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加强社会基础建设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需要加强社会基础建设。

这包括完善法治体系、健全社会组织、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

法治体系的健全可以为社会提供公正、公平的法律保障,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

同时,要积极培育和壮大社会组织,倡导公民参与社会事务,促进社会治理的多元化和规范化。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可以强化社会的互信机制,提高社会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共享。

三、推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并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必须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公平并重。

经济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只有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要追求社会公平,促进贫富差距的缩小,增加社会的公平正义感。

通过改革创新,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实现广大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断推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四、加强社会治安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保持社会的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管理至关重要。

加强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制度,提高治安综合治理能力,切实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秩序。

要加强对危险品、涉黑涉恶犯罪的打击力度,严格依法治理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促进社会公正和文明进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还需要促进社会的公正和文明进步。

要加强社会公正的维护,坚决打击腐败行为,保持社会风清气正。

同时,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养社会公民的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倡导文明的社会风尚,加强社会文化建设,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使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适应。

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

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
与发达 国家相比 , 我国人均 G P D 和收入水平 尚有很大差距 . 有 法和法律 .积极践行基本道德规范 .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现 经济发展能力与水平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还不相 要实现经济持续 .快速、健 康、协调发展 ,必须转换传统经 贯 统 适应 . 社会上还存在 因为经济原 因导致的诸多不和谐现象。 比如 . 济 发 展观 念 . 彻 落 实 科学 发 展 观 . 筹 兼 顾地 区 、城 乡 ,内外 、 卫生经费、教育经费 ,环境保护经费等 支出太少的根本原因就是 经济与社会 、人与 自然等 五个 方面 ,促进经济全 面、持续发展 。 经济没有发展上去 随着工业 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 .农村大量富 在主 要政策上 ,必须认真实施科教兴 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大力发 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 ,劳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实现经济较 展教育事业 , 提高全民族 的科学文化素质 , 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 快增长的 同时 ,也消耗和浪费了大量能源 资源 ,给环境造成了极 在此基础上 .大 力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要把科技进 步和创新 大的破坏 。同时 , 社会上已经 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 如城 乡、 作 为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首 要 推 动 力 量 , 提 高 自主 创 新能 力作 为调 把 地区差距扩大 收入分配不均 、违法征地 、拆迁等 .如果不立 即 整经济结构 、转 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 国家竞争 力的 中心环节 。 加以重视和解决 ,将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成为 要大幅度提 高我 国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 ,大力发展循环经
个各种矛盾开始凸显的转型时期。经过 2 多年 的改革发展,我国 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 的和一天 比一天充实 的物质生活 O 。经济 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G P总量增长了 1 倍 , D 0 年平均发展速度 增长不仅奠定 了和谐社会必要的物质基础 ,还提升人们 的道德观

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

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

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国家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它是指各个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尊重、互相合作、和睦相处,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协调,各个领域之间互相协调发展,构建一个和睦稳定、公平正义、文明有序的社会。

和谐社会有多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首先,政治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政治和谐包括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和谐关系,政府之间的和谐合作,各级政府与基层政府之间的协调配合等。

政治和谐的实现需要建立公正透明的政府机构,推进民主法治,加强政府与人民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其次,经济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

经济和谐是指全体人民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经济和谐中,重要的方面包括收入分配的公平正义,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推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的均衡发展,加强区域经济协调与合作,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等。

经济和谐的实现需要进行改革开放,推动科技创新,提升社会整体经济水平,减少贫富差距,促进就业增长,为人民提供更多的机会和福利,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社会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社会和谐涉及社会公正、社会稳定和社会文明等多个方面。

社会和谐的实现需要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加强社会救助与保障体系,推行良好的社会风尚,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等。

在社会和谐的进程中,需要加强社会管理与服务,提高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自我约束与规范意识,强化社会治理,形成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共同维护社会稳定的局面。

生态和谐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之一。

生态和谐是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与发展和谐相统一。

生态和谐的实现需要保护自然资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推动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等。

在建设生态和谐社会中,人们需要意识到保护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转变发展观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动绿色发展,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社会不和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社会不和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社会不和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和谐社会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

一个和谐的社会是指人与人之间关系良好、相互尊重、公正平等的社会。

然而,不和谐的社会环境往往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首先,社会不和谐会导致人们的积极性下降,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在一个不和谐的社会中,人们往往面临着各种矛盾和纷争,缺乏安全感。

这使得人们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对工作和创业失去热情。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选择保守行为,并且不愿意冒险投资,从而限制了经济的发展速度。

其次,社会不和谐也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和商业环境的良好发展。

在社会不和谐的情况下,社会矛盾和冲突会不断加剧,甚至演变成社会动荡和不安定的局面。

这种动荡和不安定会给商业环境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导致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降低,从而影响到经济的健康发展。

同时,对于商业企业而言,社会不和谐也意味着缺乏稳定的劳动力和市场需求,使得企业的经营更加困难。

此外,社会不和谐还会影响到社会资源的分配不公,从而加剧社会贫富差距,制约着整个经济的发展。

在一个不和谐的社会中,权力、权益和资源难以公平分配,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现象愈加明显。

这种不公平的资源分配会导致社会的边缘群体增加,社会的矛盾和不稳定性进一步加剧。

而这些群体通常无法得到合适的教育和培训机会,无法充分实现自己的潜力,进而无法为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最后,社会不和谐也会对社会的创新和发展能力造成负面影响。

和谐的社会是一个鼓励创新和尊重知识的社会。

而在一个不和谐的社会中,人们往往更注重个人利益与权力争斗,对于创新和知识的追求往往处于边缘。

这将限制社会的创新能力和知识积累,阻碍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使整个经济体系面临着发展瓶颈。

综上所述,社会不和谐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和谐的社会环境容易削弱人们的积极性,阻碍社会稳定和商业环境的健康发展,加剧社会贫富差距,限制创新和发展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社会和谐建设,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班级:2 姓名:王慧敏学号:20072336008摘要:随着我国和谐发展思想的提出,必须对和谐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和谐社会构建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经济发展离不开和谐社会,另一方面它又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物质支持。

正确认识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经济因素,寻求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各种因素的良性互动,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多方面、多层次与广范围的系统工程,无疑需要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和谐与深入发展。

要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基点,妥善协调好经济社会结构变动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社会矛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长期稳定和谐的环境。

构建和谐社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而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二者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一、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更好的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同时,和谐的社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它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而推动经济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经济是基础,构建和谐社会,根本的还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只有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刻意求新,而是有着坚实的经济社会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物质经济基础。

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21万亿元人民币,比1952年增长了331倍,是同期世界年均增长速度的两倍以上。

经过50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告别了短缺经济,基本解决了世界近1/5人口的温饱问题和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

如果没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建设和发展上取得的成果,没有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命题。

构建和谐社会既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从经济发展来看,随着经济总量增加,由短缺经济转向相对过剩经济,经济发展从最大限度地增加供给,转向更大程度地满足需求,着力于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和谐发展。

从社会基础来看,由于个人财富的增加和私人财产的形成,并且受到法律制度的有效保护,以财产为基础的社会诉求更倾向于经济稳定与社会和谐。

要真正实现和谐,必须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生产决定分配与消费,发展是硬道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理。

只有进一步发展,增大生产力总量,才能给解决矛盾留下更大的回旋余地,也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社会和谐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如果社会不和谐,人们就会感到不公平,就会产生不满情绪,社会就不会安定。

就会像中国历史上不断上演的通过暴力对抗的形式来实现对存量的重新划分,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破坏。

显然,和谐社会是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社会的秩序才可能稳定。

也只有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才可能得到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至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新目标迈进。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快速发展的数字指标掩盖了一些不容小视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影响着社会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立。

如:局部地区形成的以GDP为中心单方面追求经济增长,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导致大量资源被掠夺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作用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必须实事求是的承认,经济增长和质量的不和谐已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

人与自然的不和谐表现在资源消耗与浪费严重,在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水平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火电供电耗高22.5%,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21%,水泥综合能耗高45%,乙烯综合能耗高3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人类改造自然,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要科学的、有远见的开发利用自然,而不是盲目的、鼠目寸光的将自然视为可以任人宰割的对象。

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经济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人与社会是相辅相成的,和谐社会是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建设的主体,社会的有序、稳定与和谐为人的生活劳动与发展提供有利环境。

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违背社会规律,按主观意识办事,必然会受到惩罚。

因此要想继续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着手解决经济社会不和谐问题,想方设法协调各种社会矛盾,平衡利益关系,使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普遍地享受发展的成果,愉快地创造和生活,共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可以说和谐社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社会的和谐,也谈不上经济的健康发展。

[论-文-网 LunWenNet]二、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经济发展的对策构建和谐社会应从经济发展和谐入手,要协调内部各个方面的关系,使得彼此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经济发展进程要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一)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目前,我国虽初步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体制,但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不规范,市场经济体制公平、公正的效用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还没能建立起来,地方垄断盛行使市场竞争难以做到公平导致产品供需严重失衡,拉大了地区间经济利益差距。

市场价格机制的不完善,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的长期存在拉大了城乡间的收入差距,而工业中上下游产业产品间价格的剪刀差拉大了上下游产业间从业人员的收入差距,部分垄断行业的高收入也拉大了与其它行业从业人员间的收入差距。

市场法制不健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仍较严重,近年来我国社会中不断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对公有财产的掠夺和侵占,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权力参与分配、血泪工厂对工人的残酷剥削等等,既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扭曲了资源的配置,也加大了社会不和谐的因素。

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首先,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严厉打击各种地方保护主义,加强商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使各地区的市场主体在公平的环境下充分自由的竞争,以发展本地区经济,缩小区域间的差距。

其次,必须尽快完善市场价格机制,取消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以缩小城乡差距;促使上下游产业间产品形成合理的交换价格,以缩小上下游产业间的收入差距;对垄断行业征收垄断利润税,并逐步放开竞争,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

最后,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严格依法行事,保证市场主体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的起点公平和过程的规则公平。

(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条主线,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重中之重的任务。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首先,要协调产业发展的关系。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强农业基础,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间题。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其次,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挥它们对经济整体发展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加快用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提高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再次,要通过资产重组,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

增强关键行业和领域的控制力,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制度和谐社会必须确定按贡献分配的基本原则,在生产劳动领域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既要保证不同性质的劳动投入得到不同的报酬,又要保证同工同酬。

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职工的收入分配,应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收入,要确保各地政府制定的最低工资线得到执行。

在国民收入再分配环节,调整不同阶层的利益结构,调节好社会成员之间的收人差距,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既要扩大开支,提高满足广大群众共同需要的水平和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又要强调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鼓励勤劳致富,保护投资者以及高级人才的合法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促进各收入阶层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在收入调节方面,加强和规范国家对企业的税收征管,尽可能减少企业偷税、漏税现象;限制垄断行业过高收入;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制度,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和扶助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实现税负公平,对高收入者应实行重点监控。

如果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社会改革举措使某些群体的利益受到损害,要制定合理的补偿原则,确保每个主体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不损害其他主体的利益,特别不能以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来维护强势群体的利益。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往我国的传统工业主要是高投入、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率的。

三高一低。

型产业,不符合资源形势的要求和循环经济理念。

在改造。

三高一低。

产业的时候,要根据循环经济的评价原则,从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发展内部资源循环利用,采用高效率的设备、工艺,从源头上杜绝资源浪费;督促企业使用污染物综合处理设备,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强制企业尤其是家电、汽车、计算机等电子、机械行业,回收其废弃产品,以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

参考文献[1]郑升旭、王健.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J].陕西审计,2005(5).[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研究”课题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研究(上、下)[J].经济研究参考,2005(20).[3]何卫东、陈赛.和谐社会的持续型经济发展模式[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