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和谐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和谐社会
作者:马金良
来源:《商情》2016年第14期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在探索努力达到的一个目标,是共产党的宏伟构想之一。现阶段国际上的形势是,我们面临很多已知和未知的挑战,同时也拥有了很多的机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条件下,我们国家的发展形势也不断在发生着变化,在社会中很多方面都有各种问题存在。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构建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和谐社会,是当前亟待完成的重要目标。
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重要目标
建立可持续经济发展的社会,是在党的十六大一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上被提出的十分重要的任务,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充满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和秩序,在可持续经济发展的社会中,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这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将能够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事业。
要建立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和谐社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三者之间的突出矛盾。在建立过程中,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在建立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和谐社会中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从建立新中国以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更好的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历了很多摸索,现阶段已经在以往的摸索中吸取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同时获得了不容忽视的进步,这在社会和谐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影响作用。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社会和谐,更加清楚建立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并由此进行十分高效的战略决策,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推波助澜。也正是经过这样的艰辛努力,我国在建立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和谐社会方面具备了很多十分关键有利的条件。
前文提到,面对新的国际形势,我们面对很多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经济愈加趋于全球化,世界各国愈加重视相互之间的和平友好以及和谐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国际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各个国家之间有关综合国力的竞争更是甚嚣尘上。很多因素制约着各国之间的和平,也影响着各国的长远发展。因此我国在很多方面仍然面对着众多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上的重大压力。现在我们国家在社会主义相关体制方面已经逐步走向完善,也在不断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政治文明以及物质文明都在不断增强着,这样也就在无形之中推动着我国的综合国力,让人民生活更加安定祥和,物质生活更加富足,也能维持社会状态的稳定。
众所周知,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我国主要的矛盾使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这样的社会形势
下,一定要做到多方面的综合考虑。现在我国是改革发展十分重要的关键时期,不管是经济体制方面还是社会结构方面都将发生一定程度上的改变。这种发展的形势会让我国有更快的发展,也同时会引发很多的问题。因此党一定要当动人民在这种形势下更好的利用机遇,更好的处理挑战,时刻不忘记对可持续发展事业的坚持。
由此说来,究竟应该怎样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更好的时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首先,应该重视清洁型能源的使用,重视对环境的保护。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人口数目最多的国家,这样的国情使得我国对资源的消耗量十分巨大,也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环境污染,这些情况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为人口众多,虽然我国拥有大量的自然资源,但是却只有很低的人均占有量。同时自然资源的分布也不平均,在开发使用方面有很大的难度,会耗费很大的人力和物力。开发使用的方式也常常有失科学性,不能将资源物尽其用。
其次,要提高国民素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一定要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人人不仅要知道,并一定要付诸行动。在各项社会活动中要具备长远的发展目光,要放眼千秋万代。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满足社会中的人人都是和谐的状态,这样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就指日可待了。
最后一点,要抓紧对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同时也存在区域经济发展失衡的状态,这样会造成很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压力,造成一系列的社会保障以及就业和社会治安方面的问题。还有少数领导人员能力不高,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有失检点,这都是需要改善治理的方面。
人类社会中一定会有矛盾存在,而人也是在矛盾中生存发展和进步的。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就是在不断的解决各种矛盾的一个漫长过程。我们一定要清晰我国特征,对有害社会和谐的问题客观分析、及时解决。最大程度上避免矛盾因素的存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张宏波.以节约集约用地为主线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06).
[2]戴金华,赵筱青.基于GIS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空间分析研究——以云南省泸西县白水镇为例.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04).
[3]冯洪山,严政,陈建杰.紧扣双保主题努力开拓创新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浙江国土资源,2009(11).
[4]朱登民.坚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