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解题技巧

合集下载

高一物理必修一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高一物理必修一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物体受 力情况 牛顿第 二定律 加速度 a 运动学 公 式 物体运 动情况
例2.一个滑雪的人,质量m = 75
Kg,以v0 = 2m/s的初速度沿山 坡匀加速滑下,山坡的倾角θ= o,在 t = 5s的时间内滑下的 30 路程x = 60m,求滑雪人受到的 阻力(包括摩擦和空气阻力)。
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导出公式:vt 2- vo 2 =2ax
例1.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 2Kg,在6.4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 面向右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 4.2N。求物体在4s末的速度和4s内发生 的位移。 N
f
O
F
G
一、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已知物体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指 的是在受力情况已知的条件下,要求判断 出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求出物体的速度、位 移等。 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先分 析物体受力情况求合力,据牛顿第二定律 求加速度,再用运动学公式求所求量(运动 学量)。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4.6 用牛顿运动定律 解决问题(一)
高一物理 明龙
一、牛顿第二定律
复习: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力 成正比,跟物体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方向跟合力方向相同。 2、公式:
F=ma
注意:(1)同时性 (2)同向性
二、运动学公式
速度公式 :v = vo+a t 位移公式:x= vot +at2 /2
静止开始经过16m时, 速度为16 m/s, 求
物体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答案】80N
F
【练习2】用弹簧秤拉着一个物体在水平面
上做匀速运动, 弹簧秤的示数是0.40N. 然后
用弹簧秤拉着这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变

牛顿第一定律题解题技巧

牛顿第一定律题解题技巧

牛顿第一定律题解题技巧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它指出,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一定律在解题时经常用到,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些解题技巧。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

它指出当物体受到平衡力时,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这意味着没有任何加速度的存在。

所以,当我们遇到与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的题目时,首先要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当物体受到平衡力时,我们可以应用牛顿第一定律来解题。

一个典型的解题思路是,首先绘制自由体图或受力分析图。

自由体图是指将物体从其环境中分离出来,并标明已知和未知力的作用线方向和大小的图形。

这个图形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看到物体受到的各个力。

受力分析图是针对单个物体的分析,我们可以将物体上的各个力都标出来,然后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进行推理。

在绘制出自由体图或受力分析图之后,下一步是应用牛顿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即“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这个表达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或加速度。

在解题时,我们需要将已知的力和未知的力都考虑进去,并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

在具体的题目分析中,我们还可以利用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规律。

例如,如果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可以通过牛顿第一定律来推导出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同样地,如果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之间的平衡,我们可以利用牛顿第一定律来解题。

除了常见的平衡力应用,我们还可以运用牛顿第一定律来解决一些其他类型的问题。

例如,当物体受到恒定力时,可以利用牛顿第一定律来求解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等。

这些问题可能需要我们进行更复杂的数学推导,但是牛顿第一定律仍然是我们解题的基础。

在解题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错误。

首先,我们要正确地选择分析的物体,避免混淆或遗漏。

其次,我们要注意力的平衡条件,并在受力分析中考虑到所有可能的力。

此外,我们需要注意单位的一致性,并进行必要的单位转换。

牛顿运动定律常用解题方法

牛顿运动定律常用解题方法

三、牛顿运动定律常用解题方法1.合成法与分解法【例1】如图所示,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车厢中,悬挂小球的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7°角,球和车厢相对静止,球的质量为1kg .(g =10m/s 2,sin37°=0.6,cos37°=0.8)(1)求车厢运动的加速度并说明车厢的运动情况. (2)求悬线对球的拉力.解析:(1)球和车厢相对静止,它们的运动情况相同,由于对球的受力情况知道的较多,故应以球为研究对象.球受两个力作用:重力mg 和线的拉力F T ,由球随车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其加速度沿水平方向,合外力沿水平方向.做出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球所受的合外力为F 合=mg tan37°由牛顿第二定律F 合=ma 可求得球的加速度为=︒==37tan g mF a 合7.5m/s 2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右.车厢可能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水平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由图可得,线对球的拉力大小为8.010137cos ⨯=︒=mg F T N=12.5 N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小球的加速度方向,判断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然后画出平行四边形,解其中的三角形就可求得结果.2. 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解题,多数情况下是把力正交分解在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上,有,有的情况下分解加速度比分解力更简单。

例3. 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倾角为的斜面上斜面固定在地面上,物体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如沿水平方向加一个力F ,使物体沿斜面向上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图2的所示,则F 的大小为多少?图2解析:物体受力分析如图2(a)所示,以加速度方向即沿斜面向上为x轴正向,分解F和mg,建立方程并求解:图2(a)x方向:y方向:又因为联立以上三式求解得例4. 如图3所示,电梯与水平面夹角为30°,当电梯加速向上运动时,人对梯面压力是其重力的,则人与梯面间的摩擦力是其重力的多少倍?图3解析:此题为分解加速度较简单的典型例题,对人受力分析如图3(a)所示,取水平向右为x轴正方向,此时只需分解加速度,建立方程并求解:图3(a)x方向:y方向:解得3. 假设法在分析物理现象时,常常出现似乎是这又似乎是那,不能一下子就很直观地判断的情况,通常采用假设法。

高一物理必修1-牛顿运动定律临界问题.ppt

高一物理必修1-牛顿运动定律临界问题.ppt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1=ma F2=2ma
则 F2=2 F1
即(40-4t) =2(10+4t) 解得 t=5/3 (s)
BB
F1
B
AF2aa Nhomakorabea练习
有一质量M=4kg的小车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在小车上放一质量m=6kg的物块,动摩擦因素µ=0.2,现对物块施加F=25N的水平拉力,如图所示,求小车的加速度?(设车与物块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g取10m/s2)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两个木块A、B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一起沿光滑的水平面运动,A与B的接触面光滑,且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求使A与B一起运动时的水平力F的范围。
课后练习
A
B
﹚60°
F
分析:当水平推力F很小时,A与B一起作匀加速运动,当F较大时,B对A的弹力竖直向上的分力等于A的重力时,地面对A的支持力为零,此后,物体A将会相对B滑动。显而易见,本题的临界条件就是水平力F为某一值时,恰好使A沿AB面向上滑动,即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
θ
a
例题分析
解:
G
FN
F
易见 :支持力FN 随加速度a 的增大而减小 当a=gcotθ= 4g/3 时,支持力FN =0 小球即将脱离斜面
则沿x轴方向 Fcosθ-FNsinθ=ma 沿y轴方向 Fsinθ+FNcosθ=mg
高一物理常见的临界问题类型:
1.追击问题的临界条件(相遇、最远、最近) 2.两个物体分离的临界条件(与固定物体分离或者两个运动物体分离) 3.绳子和弹簧所涉及的临界条件(断与否,有或无,分离与否) 4.靠摩擦力连接的物体间不发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
临界状态是两个关联过程、关联状态的过渡状态,是旧事物的某一方面量变的终止点,新事物某一方面量变的起始点.因此它总与新旧事物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往往兼有新旧事物的特性,所以在处理临界问题时,我们既可以从旧事物或新事物着手,找出与问题密切相关的某一变量的变化规律,分别代人其量变终止值、量变开始值求解,也可以直接从临界状态人手, 利用事物在临界状态具有的新旧事物的共有特征求解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答题技巧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答题技巧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答题技巧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答题技巧6种一、全体法★★:全体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一个全体来研讨的剖析方法;当只触及研讨系统而不触及系统外部某些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时,普通可采用全体法.二、隔离法★★:隔离法是将所确定的研讨对象从周围物体(衔接体)系统中隔离出来停止剖析的方法,其目的是便于进一步对该物体停止受力剖析,得出与之关联的力.为了研讨系统(衔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状况时,通常可采用隔离法.普通状况下,全体法和隔离法是结合在一同运用的.注:全体与隔离具有共同的减速度,依据牛二定律,区分树立关系式,再结合求解。

三、等效法:在一些物理效果中,一个进程的开展,一个形状确实定,往往是由多个要素决议的,假定某量的作用与另一些量的作用相反,那么它们可以相互交流,经过交流使原来不清楚的规律变得清楚复杂。

这种用一些量替代另一些量的方法叫等效法,如分力与合力可以相互替代。

运用等效法的前提是等效。

四、极限法极限法是把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即极大或极小,极左或极右,并依此做出迷信的推理剖析,从而给出判别或普通结论。

极限法在停止某些物理进程的剖析时,具有共同作用,恰当运用极限法能提高解题效率,使效果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思绪灵敏,判别准确。

五、作图法作图法是依据题意把笼统的复杂的物理进程有针对性的表示成物理图示或表示图,将物理效果化成一个几何效果,经过几何知识求解。

作图法的优点是直观笼统,便于定性剖析,也可定量计算。

六、图象法图象法是依据题意把笼统复杂的物理进程有针对性地表示成物理图象,将物理量间关系变为几何关系求解。

对某些效果有共同的优势。

高一物理:解析牛顿三大定律

高一物理:解析牛顿三大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理解要点: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②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③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俐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丰富的想象而提出来的;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④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惯性质量m=F/a和由万有引力定律定义的引力质量=2/严格相等。

m Fr GM④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牛顿第二定律1. 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合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2. 公式:F ma合理解要点:①因果性:F合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消失;②方向性:a与F合都是矢量,方向严格相同;③瞬时性和对应性:a为某时刻某物体的加速度,F合是该时刻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外力。

(三)力的平衡1. 平衡状态指的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特点:a=0。

2. 平衡条件F0。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为零,即∑=3. 平衡条件的推论(1)物体在多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的一个力与余下的力的合力等大反向;(2)物体在同一平面内的三个不平行的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3)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图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必构成闭合三角形。

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解题技巧

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解题技巧

牛顿运动定律的解题技巧常用的方法:一、整体法★★:整体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的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分析方法;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时,一般可采用整体法.二、隔离法★★:隔离法是将所确定的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连接体)系统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其目的是便于进一步对该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出与之关联的力.为了研究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情况时,通常可采用隔离法.一般情况下,整体法和隔离法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注:整体与隔离具有共同的加速度,根据牛二定律,分别建立关系式,再联合求解。

三、等效法:在一些物理问题中,一个过程的发展,一个状态的确定,往往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若某量的作用与另一些量的作用相同,则它们可以互相替换,经过替换使原来不明显的规律变得明显简单。

这种用一些量代替另一些量的方法叫等效法,如分力与合力可以互相代替。

运用等效法的前提是等效。

四、极限法极限法是把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即极大或极小,极左或极右,并依此做出科学的推理分析,从而给出判断或一般结论。

极限法在进行某些物理过程的分析时,具有独特作用,恰当运用极限法能提高解题效率,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思路灵活,判断准确。

五、作图法作图法是根据题意把抽象的复杂的物理过程有针对性的表示成物理图示或示意图,将物理问题化成一个几何问题,通过几何知识求解。

作图法的优点是直观形象,便于定性分析,也可定量计算。

六、图象法图象法是根据题意把抽象复杂的物理过程有针对性地表示成物理图象,将物理量间关系变为几何关系求解。

对某些问题有独特的优势。

动力学的常见问题:TB TA B A 2解之得g m M m M a A 42sin +-=α,g m M m M a B 42sin 2+-=α 讨论:(1)当m M 2sin >α时,0>A a ,其方向与假设的正方向相同;(2)当m M 2sin =α时,0==B A a a ,两物体处于平衡状态;(3)当m M 2sin <α时,0<A a ,0<B a ,其方向与假设的正方向相反,即A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B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

高中物理力学定律题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力学定律题解题技巧

高中物理力学定律题解题技巧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力学定律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掌握了力学定律的应用方法和解题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定律,提高解题效率。

本文将针对高中物理力学定律题的解题技巧进行详细介绍,并通过具体题目的分析和说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技巧。

一、牛顿第一定律题解题技巧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理解惯性的概念: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状态的性质。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它会继续保持静止;当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会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 注意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它才会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

因此,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确定是否存在外力作用。

举例来说,假设有一个小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并且没有受到任何外力作用。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小车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在题目中给出了小车的质量、速度和路程,我们可以利用牛顿第一定律来计算小车所受的外力大小。

二、牛顿第二定律题解题技巧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它可以用公式F=ma表示。

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以下技巧:1. 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因此,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需要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力,并计算出作用力的大小。

2. 注意单位的转换:在计算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

通常情况下,物体的质量以千克为单位,加速度以米每秒平方为单位,作用力以牛顿为单位。

例如,假设有一个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受到一个10牛顿的力作用,我们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公式F=ma,我们可以得到a=F/m=10/2=5米每秒平方。

三、牛顿第三定律题解题技巧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性质,它指出:作用在物体A上的力等于物体B对物体A的反作用力,且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一)解题方法和技巧及练习题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1.利用弹簧弹射和传送带可以将工件运送至高处。

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方向成37度角,顺时针匀速运动的速度v =4m/s 。

B 、C 分别是传送带与两轮的切点,相距L =6.4m 。

倾角也是37︒的斜面固定于地面且与传送带上的B 点良好对接。

一原长小于斜面长的轻弹簧平行斜面放置,下端固定在斜面底端,上端放一质量m =1kg 的工件(可视为质点)。

用力将弹簧压缩至A 点后由静止释放,工件离开斜面顶端滑到B 点时速度v 0=8m/s ,A 、B 间的距离x =1m ,工件与斜面、传送带问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均为μ=0.5,工件到达C 点即为运送过程结束。

g 取10m/s 2,sin37°=0.6,cos37°=0.8,求:(1)弹簧压缩至A 点时的弹性势能;(2)工件沿传送带由B 点上滑到C 点所用的时间;(3)工件沿传送带由B 点上滑到C 点的过程中,工件和传送带间由于摩擦而产生的热量。

【答案】(1)42J,(2)2.4s,(3)19.2J【解析】【详解】(1)由能量守恒定律得,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为:2P 01sin 37cos372E mgx mgx mv μ︒︒=++ 解得:E p =42J(2)工件在减速到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过程中,加速度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sin 37cos37mg mg ma μ︒︒+=解得:a 1=10m/s 2 工件与传送带共速需要时间为:011v v t a -=解得:t 1=0.4s 工件滑行位移大小为:220112v v x a -= 解得:1 2.4x m L =<因为tan 37μ︒<,所以工件将沿传送带继续减速上滑,在继续上滑过程中加速度为a 2,则有:2sin 37cos37mg mg ma μ︒︒-=解得:a 2=2m/s 2假设工件速度减为0时,工件未从传送带上滑落,则运动时间为:22vt a = 解得:t 2=2s工件滑行位移大小为:2 3? 1n n n n n 解得:x 2=4m工件运动到C 点时速度恰好为零,故假设成立。

牛顿三大定律口诀

牛顿三大定律口诀

1.惯性
运动何须力维持,改变状态才需力,惯性大小看质量,物体天生就具备.2.牛顿第一定律
静则静,动则动,
第一定律来决定。

3.牛顿定律解题
牛顿定律来解题,力变a 变要牢记,正交分解最常用,基本方法是隔离;整体隔离好求a ,单独隔离求内力,弄清过程是关键,临界状态须注意.4.力学单位制
力学单位有制度,三基本量要记住,质量时间和长度,其它单位可导出;米千克秒力牛顿,厘米克秒是达因,统一单位代数据,最后单位要紧跟.5.超重·失重(一)
超重失重要分清,a向上时是超重,a向下时是失重,抛出物体视重零,轨道卫星太空行,舱内人物全失重6.超重·失重(二)
弹力数值是视重,mg乘积是实重;
超重失重是视重,其中不变是实重;加速上升是超重,减速下降也超重,加速下降是失重,减速上升也失重,失重状态有特例,完全失重视重零。

7.牛顿第二定律
F等于ma,叫做牛顿二定律,
产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受的力。

合力与a同方向,速度变量定a向,a变小则v可大,因为a与v同向;a变大则v可小,因为a与v反向。

8.牛顿定律的适用步骤
画简图、定对象、明过程、分析力;选坐标、作投影、取分量、列方程;求结果、验单位、代数据、作答案。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技巧有哪些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技巧有哪些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技巧有哪些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技巧有哪些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也是整个经典物理理论的基础,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时,要留意把握必要的解题技巧:下面是我整理的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技巧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技巧有哪些一、解题技巧1.巧用隔离法当问题涉及几个物体时,我们经常将这几个物体“隔离”开来,对它们分别进行受力分析,依据其运动状态,应用牛顿其次定律或平衡条件列式求解.特殊是问题涉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隔离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题方法.2.巧用整体法将相互作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组成一个整体(系统)作为讨论对象,去查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称为整体法.整体法能削减和避开非待求量,简化解题过程.整体法和隔离法是相辅相成的.3.巧建坐标系通常我们建立坐标系是以加速度的方向作为坐标轴的正方向,有时为削减力的分解,也可奇妙地建立坐标轴,而将加速度分解,应用牛顿其次定律的重量式求解.4.巧用假设法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有些力存在与否很难确定,往往用假设推理法可以快速解决.使用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假设某力存在(或不存在),然后利用已知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分析推理,从而确定或否定所做的假设,得出正确的推断.5.巧用程序法按时间挨次对物体运动过程进行分析的解题方法称为程序法.其基本思路是:先正确划分问题中有多少个不同的运动过程,然后对各个过程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6.巧建抱负模型应用牛顿其次定律解题时,往往要建立一些抱负模型.例如:将物体看成质点,光滑接触面摩擦力为0,细线、细杆及一般的物体为刚性模型,轻弹簧、橡皮绳及弹性模型等等.二、临界极值问题1.在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动力学问题时,经常争论相互作用的物体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会发生分别等等.这类问题就是临界问题.2.解决临界问题的关键是分析临界状态.例如两物体刚好要发生相对滑动时,接触面上必需消失最大静摩擦力;两个物体要发生分别,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弹力必定为零.3.解决临界问题的一般方法(1)极限法:题设中若消失“最大”“最小”“刚好”等这类词语时,一般就隐含着临界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时,经常是把物理问题(或物理过程)引向极端,进而使临界条件或临界点暴露出来,达到快速解决有关问题的目的.(2)假设法:有些物理问题在变化过程中可能会消失临界问题,也可能不消失临界问题,解答这类题,一般要用假设法.(3)数学推理法:依据分析的物理过程列出相应的数学表达式,然后由数学表达式争论出临界条件.三、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仔细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量.(2)选取讨论对象.所选取的讨论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同一题目,依据题意和解题需要也可以先后选取不同的讨论对象.(3)分析讨论对象的受力状况和运动状况.(4)当讨论对象所受的外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假如物体只受两个力,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其合力;假如物体受力较多,一般把它们正交分解到两个方向上去分别求合力;假如物体做直线运动,一般把各个力分解到沿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的方向上.(5)依据牛顿其次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方程,物体所受外力、加速度、速度等都可依据规定的正方向按正、负值代入公式,按代数和进行运算.(6)求解方程,检验结果,必要时对结果进行争论.本章是高考的热点也是高考的重点,这是由于它在经典力学中的地位,以及考查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的目的所打算的,本章多与运动学、以及电磁学联系在一起综合考查.需要同学们娴熟把握并学会应用。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导语】这是一个只承认强者的时期,而学习正是赋予了我们做强者的原始资本。

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学好知识。

进程一定是苦的,可真正的强者一定要耐得住孤寂,受得了煎熬,抗得住*。

作者高一频道为正在拼搏的你精心整理了《高一物理必修一重点知识点: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期望可以帮到你!【一】考点1:从受力肯定运动情形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是F=ma,这个公式搭建起了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研究其合外力,在通过牛顿第二定律F=ma,求出物体的加速度,进而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形。

比如,求解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移大小,速度大小,等等。

考点2:从运动情形肯定受力同样,我们也能够从运动学角度动身,通过题中的已知条件,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知识及公式,求解出物体的加速度a,进而再通过受力分析,来求解出某个力的大小。

比如,我们已知斜面上某物体在运动,已知某些运动条件,来求解摩擦力的大小,进而求解滑动摩擦系数μ。

您可以结合高一物理必修一的目录,来查看更多物理考点的解析。

我们对考点的解析与教材目录一致,更加的简洁,也更加重视解题规律的分析与解题技能的探究。

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解题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

可以以某一个物体为对象,也能够以几个物体组成的质点组为对象。

设每个质点的质量为mi,对应的加速度为ai,则有:F合=m1a1+m2a2+m3a3+……+mnan对此结论的证明:分别以质点组中的每个物体为研究对象用牛顿第二定律:∑F1=m1a1,∑F2=m2a2,……∑Fn=mnan,将以上各式等号左、右分别相加,左边所有力中,凡属于系统内力的,总是成对显现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其矢量和必为零,所以最后得到的是该质点组所受的所有外力之和,即合外力F合。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同时还应当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形(包括速度、加速度),并把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在受力图旁边画出来。

牛顿运动定律高一物理运动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牛顿运动定律高一物理运动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牛顿运动定律高一物理运动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物理学中的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一门学科,而牛顿运动定律则是运动学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内容之一。

作为高一物理教学中的一大重点和难点,深入理解和掌握牛顿运动定律对于学生的物理学习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牛顿运动定律在高一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主题,分别讨论其内容和学习方法。

一、牛顿运动定律的重点牛顿运动定律是以牛顿为名的三个基本定律,分别称为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下面将重点介绍这三个定律的内容和要点。

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当一个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时,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也就是说,物体不会主动改变其运动状态,除非外力作用于其上。

这一定律对学生来说相对简单,可以通过举例进行讲解和理解。

2.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中最为重要的定律之一。

它表明,物体所受合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这个公式是运用最广泛的物理公式之一,可以通过实验、计算和举例等方式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作用力都存在着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一定律常常被形象地描述为“行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

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摔球、游泳等,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一定律。

二、牛顿运动定律的难点虽然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相对简单明了,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难点,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困惑点进行合理的授课和指导。

1. 力的概念理解困难力是牛顿运动定律的核心概念之一,但学生对力的理解常常存在困难。

教师可以通过剖析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引导学生从观察力的表现形式入手,逐步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2. 合力的计算方法掌握不熟练牛顿第二定律中,合力的计算涉及到向量的加法,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

高中物理牛顿定律题解析与答题技巧

高中物理牛顿定律题解析与答题技巧

高中物理牛顿定律题解析与答题技巧牛顿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础的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在高中物理考试中,牛顿定律题目常常出现,考察学生对于力的概念和运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题目举例,分析解题思路和考点,并给出一些答题技巧,帮助高中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题目一: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恒力F=10N,物体的初始速度为0m/s。

求物体在10s内的位移。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得物体的加速度a=F/m=10N/2kg=5m/s²。

根据运动学公式s=ut+1/2at²,代入已知条件,即可求得位移s=0+1/2×5×10²=250m。

考点:此题考察了学生对于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于运动学公式的熟练运用。

学生需要将已知条件代入公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答题技巧: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将已知条件与公式进行对应,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进行计算。

同时,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使用,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题目二: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受到一个斜向上的力F=20N,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物体的初始速度为4m/s。

求物体在5s内的位移。

解析:首先将斜向上的力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分力和竖直方向的分力。

水平方向的分力F₁=Fcosθ=20N×cos30°=17.32N。

竖直方向的分力F₂=Fsinθ=20N×sin30°=10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得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加速度a₁=F₁/m=17.32N/5kg=3.464m/s²。

根据运动学公式s=ut+1/2at²,代入已知条件,即可求得位移s₁=4m/s×5s+1/2×3.464m/s²×(5s)²=20m+43.3m=63.3m。

高考物理中解答牛顿运动定律的技巧

高考物理中解答牛顿运动定律的技巧

高考物理中解答牛顿运动定律的技巧高考物理中牛顿运动定律的答题技巧常用方法:一、整体方法整体方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组成的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的分析方法;当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中某些物体的受力和运动时,一般可以采用整体方法。

二.隔离法隔离法是将已识别的研究对象与周围对象(连接器)系统隔离进行分析的方法。

其目的是便于对物体进行进一步的力分析,并获得与之相关的力。

为了研究系统中物体(连接器)的受力和运动,通常采用隔离法。

一般整体法和隔离法一起使用。

注:整体和隔离有共同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些关系分别建立,然后联合求解。

三、等效方法在一些物理问题中,一个过程的发展和一个状态的确定往往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

如果某个量的函数与其他量的函数相同,则可以互相替换,使以前不明显的规律变得明显而简单。

这种用一个量代替另一个量的方法叫做等价法,例如分力和合力可以互相代替。

应用等价的前提是等价。

四.极限方法极限法是将某一物理量推向极端,即最大或最小、极左或极右,并据此进行科学的推理分析,从而给出判断或一般结论。

极限方法在一些物理过程的分析中起着独特的作用。

恰当地运用极限方法,可以提高解题效率,使问题变得容易,用灵活的思维和准确的判断简化问题。

动词(verb的缩写)映射方法作图法是根据题意将抽象复杂的物理过程表现为物理图或示意图,将物理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用几何知识即可解决。

作图法的优点是形象直观,便于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

不及物动词镜像法图像法是根据题意将抽象复杂的物理过程表示为物理图像,通过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转化为几何关系来解决问题。

对一些问题有独特的优势。

高一物理牛顿定律知识点与题型总结归纳

高一物理牛顿定律知识点与题型总结归纳

高一物理牛顿定律知识点与题型总结归纳标题:高一物理牛顿定律知识点与题型总结归纳牛顿定律是高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对理解物体运动具有极高的价值。

本文将针对人教版高一物理下学期必修二中的牛顿定律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常考题型进行解析,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

一、牛顿定律知识点总结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二、常考题型解析1.判断题:考查对牛顿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例题: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解析:错误。

物体受到的两个力虽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如果作用点不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将产生旋转运动。

2.选择题:考查对牛顿定律知识点的掌握。

例题:下列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牛顿第一定律?A.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其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B.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析:B。

选项B正确描述了牛顿第一定律。

3.计算题:考查对牛顿定律的应用。

例题: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一个水平方向的大小为10N的力作用,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代入数据得a=10N/2kg=5m/s。

4.应用题:考查对牛顿定律的综合应用。

例题:一辆小车质量为1000kg,以20m/s的速度行驶,紧急刹车时,阻力为5000N,求小车停止所需的时间。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得a=5000N/1000kg=5m/s。

小车停止所需的时间为t=(v-0)/a=20m/s / 5m/s=4s。

总结:通过对牛顿定律知识点的总结和常考题型的解析,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牛顿定律,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
一、临界问题
在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动力学问题时,常常讨论相互作用的物体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会发生分离等等,这类问题就是临界问题。

解决临界问题的基本思路
1.分析临界状态
一般采用极端分析法,即把问题中的物理量推向极值,就会暴露出物理过程,常见的有A.发生相对滑动;B.绳子绷直;C.与接触面脱离。

所谓临界状态一般是即将要发生质变时的状态,也是未发生质变时的状态。

此时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常见的有:A.平衡状态;B.匀变速运动;C.圆周运动等。

2.找出临界条件
(1)相对滑动与相对静止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最大值;
(2)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绳中拉力为零;
(3)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将要脱离的临界条件是相互作用的弹力为零。

3.列出状态方程
将临界条件代到状态方程中,得出临界条件下的状态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有些临界问题单独临界条件下的状态方程不能解决问题,则需结合其他规律联立方程求解。

1、如图所示,质量为m=1kg的物块放在倾角为θ=37的斜面体上,斜面质量为M=1kg,斜面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0.2,地面光滑,现对斜面体施一水平推力F,要使物体m相对斜面静止,试确定推力F的取值范围。

(g取10m/s2)
2、一斜面放在水平地面上,倾角为θ=53°,一个质量为0.2 kg的小球用细绳吊在斜面顶端,如图所示.斜面静止时,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不计斜面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当斜面以10 m/s2的加速度向右运动时,求细绳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

(g取10 m/s2)
3、如图所示,两个质量都为m的滑块A和B,紧挨着并排放在水平桌面上,A、B间的接触面垂直于图中纸面与水平面成θ角,所有接触面都光滑无摩擦,现用一个水平推力作用于滑块A,使A、B一起向右做加速运动。

求:
(1)要使A、B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它们共同向右运动的最大加速度是多大?
(2)要使A、B间不发生相对滑动,水平推力的大小应在什么范围内?
二、滑块-木板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1、如图1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2m的物块A和木板B,A、B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B,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的最大值。

变式1.若拉力F作用在A上呢?如图2所示。

变式2.在变式1的基础上再改为: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使A、B以同一加速度运动,求拉力F的最大值。

3、如图所示,物体A叠放在物体B上,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A、B质量分别为m A=6 kg,m B=2 kg,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开始时F=10 N,此后逐渐增加,在增大到45 N的过程中,则( ) A.当拉力F<12N时,两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
B.两物体开始没有相对运动,当拉力超过12N时,开始相对滑动
C.两物体间从受力开始就有相对运动
D.两物体间始终没有相对运动
4、如图所示,质量M=8kg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加一水平恒力F,F=8N,当小车速度达到1.5m/s时,在小车的前端轻轻放上一大小不计、质量m=2kg的物体,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小车足够长,求物体从放在小车上开始经t=1.5s通过的位移大小。

(g取10m/s2)
5、如图所示,质量M=1.0kg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长木板的右端放一质量m=1.0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小滑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

现用水平恒力F=6.0N向右拉长木板,使小滑块与长木板发生相对滑动,经过t=1.0s撤去力F。

小滑块在运动过程中始终没有从长木板上掉下。

求:(1)撤去力F时小滑块和长木板的速度各是多大?
(2)小滑块相对长木板静止时,小滑块相对地面运动的总位移。

从以上几例我们可以看到,无论物体的运动情景如何复杂,这类问题的解答有一个基本技巧和方法:在物体运动的每一个过程中,若两个物体的初速度不同,则两物体必然相对滑动;若两个物体的初速度相同(包括初速为0),则要先判定两个物体是否发生相对滑动,其方法是求出不受外力F作用的那个物体的最大临界加速度并用假设法求出在外力F作用下整体的加速度,比较二者的大小即可得出结论。

滑块-木板模型分析的基本方法:
(1)画好两个图:滑块和木板受力图,运动过程的示意图;
(2)明确两个关系:滑块和木板间摩擦力的关系及它们间运动的关系(时间关系、位移关系、速度关系、加速度关系)。

(3)灵活选择物理规律: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确定,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学公式等。

三、传送带问题分析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