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艺术的故事》的一些思考
艺术类书籍读后感
艺术类书籍读后感《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是一本关于艺术史的经典著作,作者是欧内斯特·加罗。
这本书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见解,深受读者的喜爱。
它不仅讲述了艺术的发展历程,还剖析了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艺术对人类生活的深远影响,也对艺术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热爱。
在《艺术的故事》中,作者将艺术史分为不同的时期,从史前艺术到当代艺术,逐一进行了介绍。
通过对每个时期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分析,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艺术的发展轨迹和变迁。
同时,作者还结合了历史、哲学、宗教等方面的知识,深入剖析了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这让我对艺术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不再局限于表面的艺术形式,而是能够从更深层次去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在阅读《艺术的故事》时,我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无论是古代的壁画、雕塑,还是现代的绘画、雕刻,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艺术家们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为人类文明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正是这种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让我对艺术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和热爱,也让我更加欣赏和尊重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此外,通过《艺术的故事》这本书,我还对艺术的审美标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艺术的审美标准是不同的,而这种差异正是艺术发展的动力之一。
艺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变和发展。
因此,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应该摒弃成见,尊重不同的审美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艺术的魅力。
总的来说,《艺术的故事》是一本极具价值的艺术史读物,它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也让我对艺术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热爱。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艺术史的知识,也对艺术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更加用心地去欣赏和理解艺术,也会更加努力地去追求自己的艺术梦想。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艺术的故事读后感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艺术的故事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篇1《艺术的故事》内容概要:《艺术的故事》是有关艺术的书籍中最著名、最流行的著作之一。
它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当今的实验艺术的发展历程,以阐明艺术史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不断改变的历史,每一件作品在这历史中都既回顾过去又导向未来”……《艺术的故事》读后感,来自卓越亚马逊网友: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好啊!的确不愧是全球三大艺术史之一埃要是我没有把书捧在手上读之前,我是的确觉得这本书贵的。
事实上,之所以冒险买下来了,原因有:1、全世界公认的好版本一定有它的道理;2、是行家的用心翻译:20年、10年之前分别出版过不同的2版,第一次491页,第二次688页,翻译者至少用心翻译过2次。
现在再时隔10年重新出版,最起码也可以做些很好的翻译订正;3、有限的几个购买者的豆瓣网上评论是一致的:好书!说到法文原版书,我是连个字母也不认识,当然只有买个国内的翻译版了。
但说实话,在还没有上手看过前,买这本如此贵的书还是有点冒险,但肯定不是价格原因:首先,看内容,1999年三联版和现在的一样;不同的是,以前是定价228元/精装,现在是280元/平装——去掉精、平之比较,简单的价格比是280/228=122.8%,绝对增长了22.8%,10年时间,按照年复利增长率1.9%计算的。
其次,孔夫子网站曾经有人N年前一直挂300元求购新16版三联版而不得。
当然,更加直观的是简单地看印张价格:43个印张的价格,卓越给出网购190.4元——4.43元/印张(含彩印),大家可以和自己手头同期引进艺术类书籍比较一下就知道了。
所以可以简单得出的结论是:光是简单地看印张价格,至少没有吃很大的亏埃但买书不是只看印张价格的,关键是内容。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在繁忙的高中学习生活中,能够静下心来阅读一本关于艺术的书籍,对我来说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当我翻开《艺术的故事》这本书时,仿佛进入了一个色彩斑斓、情感丰富的世界。
这本书不仅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让我对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了全新的认识。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深感这本书不仅是一部艺术史,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智慧和情感的史诗。
《艺术的故事》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引领我穿越了从史前洞穴壁画到现代抽象艺术的广阔时空。
作者E.H.贡布里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笔触,将艺术的发展脉络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从最早的原始艺术,到古希腊罗马的雕塑和建筑,再到中世纪的宗教艺术,直至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现代主义等各个时期的艺术流派,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社会背景。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最为感动的是艺术对于人类情感的深刻表达。
无论是古希腊雕塑中对人体美的极致追求,还是中世纪宗教艺术中对信仰的虔诚表达,亦或是现代艺术中对个性与自由的张扬,艺术始终是人类情感的载体。
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和思想传递给后人。
在欣赏这些艺术作品时,我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艺术家们进行心灵的对话,感受到他们创作时的激情和挣扎。
除了情感的表达,艺术还体现了人类对于美的无尽追求。
从史前洞穴壁画中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到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对光影和透视的精湛运用,再到现代艺术中对形式和材料的创新尝试,艺术始终在不断地探索美的边界。
这种对美的追求不仅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在阅读这本书时,我深刻感受到了艺术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影响。
此外,《艺术的故事》还让我对艺术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每一个时期的艺术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紧密相连。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当时的社会变革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密不可分。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一部跨越千年的艺术之旅
《艺术的故事》是一部引人入胜的艺术史著作,作者E.H.贡布里希爵士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一部跨越千年的艺术发展历程。
这本书不仅涵盖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20世纪前半叶的试验艺术,还涉及了绘画、雕塑、建筑等多个艺术领域,让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艺术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
贡布里希爵士以简明的语言,阐述了艺术发展的脉络和演变过程,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他也通过对比不同艺术流派和风格的特点,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此外,《艺术的故事》还让我对艺术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在书中,我看到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作品,如古埃及的壁画、希腊的雕塑、中世纪的教堂建筑等。
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艺术家们的才华和创造力,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除了艺术作品的欣赏,这本书还让我对艺术史的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贡布里希爵士在书中不仅介绍了艺术史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还通过实例分析,让我们了解了如何运用艺术史的研究方法来解读艺术作品和历史背景。
总的来说,《艺术的故事》是一部值得一读的艺术史著作。
它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千年来的艺术珍品,也让我们对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任何一个对艺术感兴趣的人来说,都将是一次难忘的艺术之旅。
《艺术的故事》 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在西方人的生活中,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都占据着重要的
位置。
而对于很多人来说,艺术不仅仅只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
表达情感、展现思想的重要手段。
《艺术的故事》是一部探讨艺术历
史的巨著,在读书的过程中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艺术的魅力和深远
影响。
首先,这本书为我们讲述了从古希腊时期到现代的艺术发展演变历程,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史实和文化背景的介绍,让我们清晰地了解到
不同艺术形式的发展脉络。
这也为我们认识艺术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
野和更加丰富的信息。
其次,在这部书中,作者对于艺术作品的评论和解析也是非常深入的。
他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每幅画作、每首音乐、每个雕塑背后的意
义和思想,使我们更加理解艺术家们的灵感和创作动机。
同时,这些
评论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们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和借
鉴艺术家们的思想和作品所表达的内涵。
最后,这本书的价值不止于一本介绍艺术历史和艺术评论的工具书。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艺术对于我们生活的深远影响。
艺术
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让我们可以更加
积极地面对生活、克服难关。
总的来说,《艺术的故事》是一部值得推荐给所有对于艺术有兴趣
的人们的好书。
它不仅帮助我们了解了古今艺术的变迁,而且鼓励我
们在日常生活中去探索、欣赏和借鉴艺术作品。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享受艺术的乐趣。
《艺术的故事》 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艺术是人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许多人却很难以言语表达它,更不要说探究它的历史和本质了。
这时,我读到了一本书——《艺术的故事》。
它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整个艺术历史的发展脉搏,让我得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术、音乐和建筑等方面的作品,下面我将就读后感与大家分享。
这本书开篇表达了作者 E. H. Gombrich 关于艺术历史的第一句话:“艺术史是一个哲学问题,问题的核心是,人们为何喜欢所谓美的东西?”接着作者在一步步解答什么是“美”,以及“美”对不同文化、不同年代人的意义,同时他用顺畅的文字和大量的图片和插图展现了欧洲以及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所创造的艺术作品。
本书共分16章,以时间为序,分别从古埃及到现代现代艺术,描述了从人类最早的艺术作品,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尺规画法,再到现代主义艺术的创新等各大时期的艺术风格。
同时本书介绍的艺术家和作品也非常丰富,包括著名的米开朗基罗、达芬奇、范·高更等,并讲述了这些艺术家和他们的艺术作品是如何逐渐影响和改变了当时的艺术潮流和社会风貌的。
同时,《艺术的故事》并没有像传统的艺术史书一样,仅仅是把艺术作品按照年代或流派的分类概括出来,而是将艺术作品和历史背景相结合,阐述它们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
比如,在罗马时期,公共建筑的壁画中,强调了罗马共和国的自由和民主,反映个体的英雄主义;而在中国的唐代,宫廷壁画则强调君权与共同美好的乌托邦式生活场景。
这样的描述,使我不仅明白了艺术之美的多样性,更知道了在每一个文明背景下的作品所表达的文化因素,让我看到了它们与社会、文化的紧密联系。
读过这本书后,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
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需要有一定的体验和理论支撑,这才可以深入到每一个艺术作品的内涵之中。
同时,每一个作品、每一个时间、每一个文化环境,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因此,在品味艺术作品时,需要逐渐调整自己的眼界和审美观念。
总的来说,这本书写得非常通俗易懂,并且涵盖艺术史上的重要事件、作品和人物。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艺术作为一种表达方式,对于人类的认知和情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了《艺术的故事》这部作品后,我深深被作者所述的艺术故事所感动,同时也对艺术的重要性和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
这本书以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世界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
无论是古埃及的壁画,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油画,每一张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和背景。
通过阅读这些故事,我发现艺术作品并不仅仅是一幅静态的图像,它们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
通过作者的描述,我深刻领略到艺术作品与历史的紧密联系。
比如,欧洲中世纪时期的唐璜画像以其细腻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展现了人物的神秘与权势,而这种形式的表达正好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体制和意识形态。
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则以其独特的透视和真实感在艺术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不仅仅是因为画面本身的美感,更是因为它在时代变革中的象征意义。
艺术作为一种情感的宣泄和表达方式,也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无论是梵高的《星夜》还是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每一幅作品都流露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梵高在作品中用夸张的色彩和线条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独特感受,而毕加索则通过《格尔尼卡》展现了战争对人类的摧残和痛苦。
这些作品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艺术家们的情感世界,也引发了我们对人类文明和社会现象的思考。
除此之外,《艺术的故事》还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结合,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艺术作品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每一幅图片都与文字相得益彰,使整个阅读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在每一幅作品的介绍中,作者用简洁而精准的语言描述了画面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
通过阅读《艺术的故事》,我对艺术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艺术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记录历史、传递情感和激发思考的工具。
每一幅作品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它们引发了我对历史、文化和人类情感的思考。
通过欣赏和理解艺术,我愿意更加用心地感受世界的美,同时也期待能在自己的生活中融入更多艺术的元素。
《艺术的故事》 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艺术的故事》是一本由E.H. 加德纳撰写的艺术史专题读物。
这部读物由十几章构成,从古希腊艺术开始,一路讲述到现代艺术,是一本概述性的艺术史著作。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艺术的历史和发展是如此的丰富和多元。
这本书的内容囊括了古代希腊和罗马艺术、中世纪基督教艺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巴洛克艺术、印象派和现代艺术等艺术形态,让我第一次深刻地认识到,艺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极大的变革性和多样性。
作者以陈述事实和解说艺术形态为主,深入浅出地讲解艺术界的著名人物和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品。
在阅读这些章节的时候,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古希腊和罗马与基督教文化之间的联系,更好地了解了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对人体比例和透视的追求,更好的认识到了一些现代派艺术家对与现代社会联系的追求。
除了描述历史事件和艺术形态外,作者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了艺术的发展,也就是艺术家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这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艺术难以仅仅从艺术本身去看待,追求财富和利益也是一部分人的追求。
作者在此处给读者呈现了一幅大画家张爱德华布莱尔的生活照,向我们展示了布莱尔的作品怎样被市场价值所左右。
这样一个细节让我产生了思考,艺术被认为是无价之宝,是否失去了初衷还需艺术家们和消费者们来思考。
不可否认的是,这本书的内容较为繁琐且长,但作者能够将艺术史的发展讲述得浅显易懂。
读完这本书,我对艺术的观念发生了转变。
纵观历史,每一个时代都有独特的风格和风格的变革,这反映了时代的文化、政治、经济背景,也表明了艺术家和时代的共同发展。
同时,艺术也承载了人们的信仰、情感、价值观念等。
因此,我开始尝试用更开放的心态去看待艺术,去感知艺术里所蕴含的丰富内容。
总之,《艺术的故事》是一本值得读者好好品味的艺术史专著。
它不仅给我们带来艺术历史上的知识,更开拓了我们对于艺术的认知和思考。
我相信,这本书的阅读不仅仅是一个知识性的积累,更是能够提升我们审美能力和对美好事物追求的热情。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是现代文学中一部优秀的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和人生经历,展现了艺术创作的辛苦与乐趣,以及生活中的挫折与坚持。
本书让我深刻感受到艺术对人的心灵和生活的影响,也让我对艺术创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
在小说中,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艺术家,他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
他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创作瓶颈,内心充满了焦虑和挣扎。
但是,正是这些困难和挫折,让他更加坚定地走上了艺术之路,不断地追求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表达。
他用心灵和情感去触动观众,引发他们的共鸣与思考。
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艺术创作的艰辛和美好。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它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愿望,也可以启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改变。
艺术家通过作品展现出来的情感和理念,常常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并激发出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和情感。
总的来说,艺术的故事是一部充满温情和感悟的作品。
它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和魅力,也让我对生活和艺术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希望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更加珍惜艺术这种表达方式和信仰,在自己的创作中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和价值。
愿艺术能够继续引领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艺术的故事读后感读完《艺术的故事》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和美好。
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带领读者穿越时空,领略不同时代的艺术作品,让我感悟到艺术的魅力所在。
书中第一章介绍了早期艺术,带我回到了史前时代。
通过描绘原始人类的壁画和雕塑,我感受到了最初的艺术表达是多么简单而又朴素。
这些艺术品或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赞美,或记录了他们的祭祀仪式,让我深刻认识到艺术的起源与生活息息相关。
接着,书中介绍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
希腊的神话故事成为了他们灵感的源泉,艺术作品中展示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人体的崇拜。
我对古希腊的雕塑,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对称而完美的身体比例让我感到震撼不已。
而古罗马的建筑作品,如斯巴达克大剧院,展示了他们的工程智慧和对艺术的雕琢。
随后,书中介绍了中世纪的艺术。
基督教的兴起使得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宗教题材成为了主题。
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哥特式建筑,高耸的教堂、精美的飞扶壁和彩色玻璃窗,展示了中世纪人们的信仰与创造力。
这种艺术形式以其壮观和庄严使我感到肃然起敬。
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艺术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书中详细介绍了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伟大艺术家的作品,他们的杰作填充着我对艺术的想象力。
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充满了细腻的色彩和逼真的细节,这种精湛的技艺让我肃然起敬。
17世纪的巴洛克艺术展示了对动感和戏剧效果的追求。
巴洛克艺术作品如巴洛克式的建筑和巴洛克风格的绘画,充满了奢华和浓烈的情感。
这种艺术风格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世界观,引发了我对巴洛克艺术的深思。
书中还介绍了更多的艺术形式,如19世纪的印象派、20世纪的现代主义等。
这些艺术形式都是在时代的背景下诞生的,每一种形式都带有独特的风格和思想。
通过这些艺术形式的学习,我对艺术的多样性和无限可能有了更深的理解。
通过阅读《艺术的故事》,我不仅了解了艺术的演变和发展,也感受到了艺术所带来的情感共鸣和启发。
艺术的故事优秀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优秀读后感艺术的故事优秀读后感(通用10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艺术的故事优秀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艺术的故事优秀读后感 1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很多艺术类的书,其中有一本叫《艺术的故事》,这本书很强大,被誉为艺术中的圣经。
据说它被译成30种文字。
把成千上万的人引入了艺术的殿堂。
作者贡布里希是当代最有洞见的美术史家,也是最具独创性的思想家之一。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怀着毕恭毕敬的心情,本来计划用一个月的时间把这本无比厚的书给读完。
因为我是一个没有耐性的人,以前看书只要超过400页我都没有看完,我一直以来都没有读书的习惯,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字,总是耐不下心来,把一本书给读完,更别说从中找到乐趣了。
但是,这本书好像有巨大的魔力,每天早上都催促着我起床,把我呼唤到图书馆,那丰富的图片和那有趣的故事强烈的吸引着我,读那么厚的一本书突然变成了我的一种享受,每次读《艺术的故事》这本书就让我感觉眼前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总会有一种喜悦的心情。
其实能够让我这样着迷的是那些细节的阐述。
《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了,一开始的时候,觉得不就是画了12个人而已嘛,但是读了《艺术的故事》关于《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的描写,虽然篇幅不是很长,但会觉得妙不可言。
引人注目的是蒙娜丽莎看起来栩栩如生,她真像是正在看着我们,而且她有着自己的想法。
就在这里,作者水到渠成的开始介绍“渐隐法”并且很贴心的在旁边附上衣服蒙娜丽莎面部的大图,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明白这个画法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
更让我佩服的是,凡是有可以做比较的参照物,作者都不会忘记表明这个参照物到底是在书本上的第几页,具体是什么地方可以对比或者反衬,我想这就是所谓的举一反三吧。
这不仅是一个学习的方法,更是一种学习的态度。
在前言我被震撼了,看到了很多实话。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探究艺术与文化的历史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探究艺术与文化的历史在阅读《艺术的故事》这本书之前,我对艺术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层面,仅限于欣赏作品的美感和情感共鸣。
然而,通过阅读本书,我深刻意识到艺术与文化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艺术作品的诞生与演变,不仅是艺术家个人创作的产物,更是某一文化时期的集体表达和精神传承。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探究艺术与文化的历史,以及书中引发我思考的一些关键观点和见解。
第一章“艺术及其起源”书中第一章从艺术的起源和定义入手,引出了史前的壁画和雕塑作品,揭示了艺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我被书中对史前艺术作品的深入解读所震撼,那些静谧而神秘的岩画,不仅展现了人类起源时期的种种生活场景,同时还表达出对自然和神秘力量的敬畏之情。
这为我打开了一扇探索艺术与人类心智演化之间联系的大门,启示我艺术具备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力量。
第二章“古代的艺术”在本章中,书中对古代涌现的多种艺术形式进行了揭示,如埃及的墓葬艺术、古希腊的雕塑艺术、古罗马的建筑艺术等等。
通过书中详细的描述和对历史背景的剖析,我深刻了解到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个人的创作,更是当时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的结晶。
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和法老雕像,展示了古埃及人对死亡和永恒的执着追求;古希腊的雕塑作品则充分展现了希腊人对完美身材和人性之美的崇尚。
这些古代艺术作品通过审美的方式传达了当时人们的观念和信仰,成为现代人们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窗口。
第三章“基督教的艺术”随着基督教的兴起,书中讲述了宗教艺术的崛起及其对欧洲艺术史的巨大影响。
此章节对于我来说尤为引人入胜,因为基督教艺术作品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都充满了宗教信仰的内涵和精神力量。
我通过再次欣赏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和米开朗基罗的《圣母升天》等著名作品,感受到了基督教艺术所表达的虔诚和信仰。
这些作品象征着信仰的力量,揭示了宗教对于艺术创作的巨大影响,也为我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思考空间,让我重新审视艺术与宗教之间的紧密关系。
《艺术的故事》 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自从读了《艺术的故事》这本书,我对艺术的理解又深入了一步。
这本书详尽地介绍了从文艺复兴开始的各种流派和风格的艺术,以及它们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作者不仅仅是一个资深艺术家,更是一位历史学家和文化学者,他用严谨的历史和文化的背景解释了每一个艺术品的意义和特点。
作者的学识非常深厚,他给出了许多细节和历史证据,这让读者不仅对艺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欧洲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书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氛围,这个时期的艺术风格是以希腊和罗马的艺术为基础,强调自然和人体的形态之美。
同时,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例如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他们不仅展示了艺术的杰作,更是对当时社会文明的一个体现。
接下来的章节,让我领略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思潮,以及它们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因素。
对我而言,最吸引人的部分莫过于书中讲解了各种流派比如超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的艺术风格,这让我认识到现代艺术远比我之前想象的要深刻,更具有富有内涵的意义。
作者也讲述了不同艺术家的思路和注意的细节,这让我惊叹于他们要想出那么深奥的创作理念所需要具备的丰富知识和创意精神。
例如印象派画家莫奈、颇受争议的艺术家杰克逊·波洛克等等。
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不仅让我们在审美上有了不一样的体验,也让我理解到了集思广益的重要性。
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变迁对创作风格的影响和培育是不可或缺的,其中所包含的社会文化和人类精神遗产是非常重要的。
《艺术的故事》这本书的观点深刻而严密,既包含了艺术美学方面和文化人类学研究方面的学术理论,也包含了各种艺术品的观赏技巧和感受方法。
它不仅是一个学术的论述,也是一个对普通艺术爱好者的指南和引导。
这本书的阅读不仅让我通过视觉感受艺术,更让我从心理和文化层面上理解艺术的内在决定力。
这是我之前所没有的一类体验,让我感受到了更深层的对艺术的感悟和理解。
《艺术的故事》 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艺术,是一种让人们感受美的表达方式,它以独特的形式和艺术家自身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给人们带来视觉、听觉和心灵上的震撼。
近日,我有幸读到了一本名为《艺术的故事》的书籍,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不同艺术形式的发展历程,让我更深刻地领略到了艺术的魅力。
书中首先介绍了绘画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绘画是最直接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通过色彩和线条的运用,艺术家能够将内心的世界展现给观众。
无论是印象派的柔和细腻,还是抽象表现主义的狂热奔放,每一种绘画风格都在传递着艺术家独特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理解。
如同书中所言:“绘画是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通过画笔和颜料,艺术家创造了他们心中的美。
”随后,书中又介绍了音乐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音乐是一种无声的诗歌,通过音符和旋律的组合,艺术家能够表达出无数的情感与情绪。
从古典音乐到现代流行音乐,每一种音乐风格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律与意境。
读完这一章节,我不禁想起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那种激昂奋进的旋律仿佛在书页间跃然纸上,让我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和魅力。
除此之外,书中还介绍了戏剧艺术、舞蹈艺术以及电影艺术等多个艺术形式。
这些艺术形式各有特点,但它们都通过独特的方式将冷冰冰的文字和形象变得生动有趣,让人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艺术所传达的情感。
在书中,我了解到了不少著名的戏剧作品,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以及一些有着深远影响的舞蹈作品,如《天鹅湖》。
这些作品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剧情的扣人心弦,更在于艺术家们的精湛表演和对细节的把握。
通过阅读《艺术的故事》,我开始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美的力量的表达方式。
通过艺术,我们能够从日常生活中的繁杂琐碎中抽离出来,进入到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中。
艺术家们用自己的创作将美呈现给世人,让人们的心灵得到了滋养,也使人们重新审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正如书中所言:“艺术是一面镜子,反映了人类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变迁。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艺术的故事》是一部让人深受启发的书籍,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艺术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
作者通过对世界各种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探讨,让读者领略到了艺术的无穷魅力和深远意义。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对生活、对世界的审视和思考。
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以及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和思考。
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情感、思想和精神,让人们在欣赏的同时也得到了心灵的滋养和启迪。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深刻地揭示了艺术与时代、文化的关系。
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承载着时代的记忆和精神的追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增进对人类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另外,书中还对艺术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和思考。
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艺术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变革。
未来的艺术将会更加多样化和国际化,融合了更多的元素和表现形式。
艺术家们将会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加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作品,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阅读《艺术的故事》,我对艺术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艺术是一种对生活、对世界的审视和思考,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承载着时代的记忆和精神的追求。
通过对不同文化、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进行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增进对人类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艺术也是一种对未来的展望和思考,它将会以更加多样化和国际化的形式,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为艺术的发展和传播做出自己的贡献。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艺术的故事》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籍,它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艺术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艺术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以及艺术作为一种表达和传达情感的力量。
首先,书中对不同艺术形式的介绍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从古代的壁画和雕塑到现代的绘画和摄影,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表现方式。
通过对这些艺术形式的介绍,我不仅学到了更多关于艺术史的知识,也更加欣赏艺术家们的创作精神和才华。
其次,书中对艺术家们的生平和作品的解读让我对他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每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和艰辛的奋斗。
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留下了不朽的艺术遗产。
通过阅读这些艺术家的故事,我对他们的创作动机和艺术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尊重他们的创作成就。
最重要的是,书中对艺术的意义和价值的探讨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艺术不仅是一种表达和传达情感的方式,更是一种审美和思考的力量。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和情感的共鸣,也可以反思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艺术是人类灵魂的镜子,通过艺术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情感和思想,也可以感受到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艺术的故事》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思想的书籍,它让我对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更多关于艺术史和艺术家的知识,也更加欣赏和尊重艺术的力量和价值。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艺术,让艺术的力量和美感永远存在于人类的心灵中。
愿艺术的光芒永远照耀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感受到美的力量和情感的共鸣。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2000字大学生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2000字大学生示例文章篇一:《艺术的故事》读后感嘿,朋友们!你们能想象吗?我最近读了一本超级厉害的书,叫《艺术的故事》。
这可真是一本让我大开眼界的书啊!一翻开这本书,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
书里讲述了从古至今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家的故事。
这感觉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旅行,一会儿我看到了古老洞穴里神秘的壁画,一会儿又置身于文艺复兴时期那些大师的工作室里。
比如说,当我读到古代埃及艺术的时候,我简直被惊呆了!那些巨大的金字塔、威严的法老雕像,难道不是在向我们诉说着几千年前的辉煌吗?就好像我们现在看到高楼大厦会感叹现代建筑的伟大一样,古埃及人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了让人惊叹不已的艺术杰作。
这难道不让人觉得神奇吗?再来说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这些名字简直如雷贯耳!他们的画作充满了生命和情感,就像是有灵魂在里面一样。
难道你们不觉得《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仿佛能看穿我们的心思吗?还有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那完美的身材和坚定的眼神,难道不像是在告诉我们人类的力量和勇气是无穷的吗?在书中,我还了解到了不同艺术风格的演变。
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从印象派到现代主义,每一种风格的出现都像是一场革命。
这不就像我们的时尚潮流一样吗?一会儿流行这个,一会儿又流行那个。
艺术也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寻找着新的表达方式。
而且哦,这本书里不仅仅有艺术作品的介绍,还有艺术家们的人生故事。
他们可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人都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
但是,他们凭借着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坚持了下来。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就像我们在学习中遇到难题,难道就能轻易放弃吗?我还记得书中提到的一位艺术家,他为了完成一幅作品,每天都在画室里埋头苦干,甚至忘记了吃饭和睡觉。
当作品终于完成的时候,他激动得泪流满面。
这让我不禁想到自己,当我为了一个目标努力奋斗,最终实现的时候,那种喜悦和满足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
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艺术的故事》读书笔记贡布里希的《艺术的故事》是一本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史著作,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叙述,为我们展现了从史前时代到现代的艺术发展历程。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也有了许多感悟。
书中开篇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这句话打破了我们对艺术的固有认知,让我开始思考艺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在贡布里希看来,艺术不是一种抽象的存在,而是由一个个具体的艺术家通过他们的创作实践所塑造的。
每个艺术家都在特定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世界的理解和感受。
在阅读史前艺术的部分时,我被那些古老而神秘的洞穴壁画所震撼。
那些简单而生动的线条和图案,是人类早期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和记录。
尽管它们在技法上显得原始,但却充满了生命力和创造力。
这些作品让我意识到,艺术的起源并非出于纯粹的审美追求,而是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密切相关。
随着历史的发展,古埃及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埃及艺术有着严格的规范和程式,其目的是为了永恒地保存法老和神灵的形象。
这种艺术形式强调秩序、对称和稳定,反映了古埃及社会高度的组织性和宗教信仰的重要性。
然而,也正是由于这种严格的规范,古埃及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有些刻板和缺乏变化。
古希腊艺术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古希腊人追求完美的比例和和谐的形式,他们创造的雕塑作品如《米洛斯的维纳斯》和《掷铁饼者》至今仍然被视为艺术的典范。
古希腊艺术强调对人体的真实描绘和对美的理想化追求,这种理念对后来西方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的艺术充满了宗教色彩。
教堂中的彩色玻璃窗、壁画和雕塑,都是为了向信徒们传达宗教的教义和故事。
在这个时期,艺术成为了宗教的重要工具,其目的是引导人们的心灵走向虔诚和信仰。
文艺复兴时期是艺术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
艺术家们重新发现了古希腊罗马的艺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大师的作品,展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的巅峰。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艺术的故事》读后感在翻开《艺术的故事》这本书之前,我对艺术的认知,还仅仅停留在那些挂在博物馆墙上的名画,以及摆在展厅里的雕塑。
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在这本书中,我仿佛被带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充满了创造力、激情和无尽想象力的艺术殿堂。
贡布里希在书中讲述了从远古时期的洞窟壁画,到现代艺术的种种演变。
这不是一本枯燥的艺术史教材,而是一部充满了生命和情感的艺术之旅。
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章节。
文艺复兴,这个词汇听起来如此高大上,但在书中,我却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家,他们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名字,而是有着喜怒哀乐、有着追求和困惑的普通人。
比如达芬奇,我们都知道他的《蒙娜丽莎》举世闻名,但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他为了画好一幅画,会反复地研究人体结构,会做无数的笔记和草图。
他不仅仅是在画画,更是在探索真理,试图用画笔揭示这个世界的奥秘。
有一次,我去参观一个小型的艺术展览。
展览的场地不大,人也不算多,但就在那个小小的空间里,我却感受到了艺术的巨大力量。
其中有一幅画,画的是一个普通的街角。
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也没有绚丽的色彩,只是一条普普通通的街道,路边有几棵树,还有一个卖水果的小摊。
但就是这样一幅看似平凡的画,却让我久久驻足。
我凑近了仔细看,发现画家在笔触上的运用简直精妙绝伦。
每一笔都充满了生命力,那些树木的纹理,仿佛是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水果摊上的水果,色泽鲜艳得似乎能闻到它们的香气。
我不禁想象,画家是在怎样的一个清晨或是黄昏,坐在这个街角,用心去感受这里的一切,然后把他眼中的美好用画笔记录下来。
这让我想起了书中提到的那些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他们也是如此用心地去观察生活,去捕捉那些细微而又美好的瞬间。
他们不满足于表面的形似,而是追求神似,追求能够触动人心的力量。
再回到《艺术的故事》这本书,我发现艺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它充满了曲折和挑战。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追求。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优秀6篇
艺术的故事读后感优秀6篇艺术的故事读后感篇一接触《艺术的故事》这本书是挺意外的,因为研究生考试开始选的学校参考书目就有这本书。
看之前总觉得像在应付考试,细读下来却对这本书有了些许敬意。
《艺术的故事》是贡布里希爵士编著的,书中概括地叙述了从最早的洞窟绘画到20世纪前半叶的实验艺术发展历程。
里面的内容很多,绘画、雕塑、建筑均有所涉及。
倘若是其它艺术史类的著作,六七百页厚的书籍细看下来多少是需要些勇气的。
还好本书通俗易懂,简明晓畅的语言就能表达严肃的题目。
在这里若让我概述一下每一个章节多少显得有些不合实际。
因此,我更愿意来总结一下诸如“透视的发现和在绘画中的应用”这样一个小的脉络。
“透视”这个词在我们看来并不陌生。
甚至我们第一天学习美术画个正方体老师们就会给我们讲透视。
可能在今天的人看来,利用透视营造真实的空间显得那么司空见惯,可在这些东西刚被发现时当时的人们该是多么惊愕啊!《艺术的故事》这本书在3、6、10、12、13章中涉及到过透视问题。
我大概有这样一个脉络,透视的发现和发展经过了4个阶段。
一,短缩法的发现和运用透视在没有被明确的提出之前被称为短缩法。
最初发现短缩法是在比公元前500年稍早一些的一个希腊花瓶上。
画的是辞行出征的战士,右脚仍然是继承了古埃及的“保险”画法,但是左脚已经是经过透视短缩了。
我们看到5个脚趾好像一排五个小圆圈。
也许这么小的一个发现不值得我们这么兴奋,但实际上这意味着古老的艺术已经死亡而被埋葬了。
后来的希腊化时期和拜占庭时期的画中也出现过短缩法。
当时的艺术家是把远处的东西画的很小,近处的东西画的很大。
可是远处的物体有规律的缩小这条法则在古典文化时期还没有被采用。
二、短缩法再次被重视乔托所画的《“信德”的拟人形象》中,我们看到了手臂的短缩法,脸部和颈部的明暗造型,流动的衣褶中深深的阴影。
像这样的东西已经有1000多年之久完全不画了。
乔托重新发现了在平面上造成深度错觉的艺术。
三、透视法的提出和应用到了15世纪初期,布鲁内莱斯基发现了“透视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艺术的故事》的一些思考《艺术的故事》是一本享誉已久的经典艺术类书籍,是所有艺术书籍处于金字塔尖的瑰宝。
在一个学期内仔细通读此书并且结合西方艺术史这一门课程对艺术史进行更多的了解之后,感受到这本书的确是不负盛名,作者也是功力深厚,将艺术和艺术史讲得深入浅出,连我这种之前对艺术毫无了解的人也看得津津有味,获益良多。
可以说,阅读这样一本书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是一种享受,结合书中丰富的艺术品插图,更有一种置身于作者描绘的生动的艺术史长河中领略其无限风采之感。
然而几个月来读书断断续续,限于我对艺术的感悟力缺乏了解,面对这样一本书籍还是未能完全吸收,日后仍需找时间再仔细品读。
要了解艺术,获得艺术鉴赏力,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学习艺术的历史,了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各种艺术流派,而本书将艺术与历史结合,并且结合相关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家的自身经历,以艺术家极其艺术作品为中心介绍了各种艺术流派及艺术的发展历程。
除了对于艺术、艺术家、艺术作品的介绍之外,作者史论结合,试图为我们展现一种艺术发展历史中背后的内在动力和机制,这样一种艺术发展的动力与机制,着实也是引起了我很多的思考与感悟。
首先得说说我理解的什么是艺术。
贡布里希在书中说道,“实际上根本没有艺术其物。
只有艺术家,他们是男男女女,具有绝佳的天资,善于平衡形状和色彩以达到‘合适’的效果;更难得的是,他们是具有正直性格的人,绝不肯在半途止步,时刻准备放弃所有省事的效果,放弃所有表面上的成功,去经历诚实的工作中的辛劳和痛苦”[1]。
贡布里希的讲述必定是结合了其多年以来对于艺术和艺术史的研究及思考,其讲述也是生动而亲切。
然而在我这种入门者读来,却不禁有所疑惑,作者说“没有艺术其物”,但是写的书的名字又叫《艺术的故事》,那这讲的又是什么东西的故事呢?而在狄德罗的百科全书中,达朗贝尔则把绘画、雕刻、建筑、诗歌、音乐归为艺术的行列,这也与我们普通人的认知相符。
其实,经过对本书的阅读,书中所讲艺术史主要还是由艺术家及其作品组成的,而书中所介绍的艺术家主要是绘画家、建筑家和雕刻家,介绍的艺术相应的主要是绘画、建筑和雕刻等。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有了艺术家,那么必定会创造出艺术,而如果没有艺术,又何从定义艺术家和艺术史呢,我们似乎必须先确定艺术的定义,才能对艺术家和艺术史有清晰的认识。
那么贡布里希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我认为,这么讲主要可能是基于以下三种考虑:第一,作者想突出的是艺术家的在艺术创作和艺术史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其实艺术是由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就是所谓的creator;第二,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艺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甚至对于不同的人,其定义是不同的,某些东西可能有的人认为就是艺术,有的人认为就不是艺术,这也取决于观者的人生经历和观看作品时的所思所想;第三,作者想要传达的是,艺术不应该是什么让人让普通人高不可攀的玩意,正如他在序言中也提到“事实上,大写的艺术已成为叫人害怕的怪物”,他想让艺术走下神坛,去除那种由于未知和不了解所产生的高山仰止和望而却步。
书中所讲述到的,一直以来,借助线条、光影、色彩等手段,创造出如其所见、所知、所感的视觉真实,是艺术家的首要任务。
所知,指的是艺术家按照自己的观看来呈现自我感知的世界,即描摹的是事物在某个特定角度呈现的样子;所知,则是艺术家按照自己的认知观念和图示来呈现自我感知的世界;所感,则是艺术家在作品中不仅描绘了事物,而且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感受,能够让人有所感触。
不管艺术家是遵循于其所见、所知还是所感的,这种视觉再现是创造出来给读者看的,也就是说艺术家似乎想要通过他们的作品传达一种什么,这在后来如其所感得再现的艺术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中世纪的艺术想要给观者表现的是宗教故事的神圣与伟大,从而起到一种让教徒坚定信仰的效果,之后也有艺术家想要通过绘画表现自己的感受与情绪;文艺复兴时代,艺术家们通过艺术想要表现的是一种人性和人文关怀;而近现代和现代艺术的许多流派,也同样致力于对某一种东西传达,印象主义画家们的希望通过自己画作传达那样一种瞬间的观感,而抽象主义画家给我们呈现一堆咋一看可能甚至有点杂乱无章的色块和形状,可是倘若我们仔细体会则分明能够感受到他们所要传达的那种情绪与感觉。
不管怎样,艺术家都是想要通过他们的艺术创作表现、传达某种东西,当然这种东西能否被观者所感受接受则是另一回事。
所以我们大可以认为艺术品其实是承担了作为艺术家与观者之间情感或者信息传达的这样的一种中间媒介。
更为理科一点的说法,艺术家通过某种程序性的编码语言,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艺术作品,而观者必须要了解这样一种程序性的编码语言,才能在观看画作的时候解构艺术家的作品,从而感受到其想要表达的内在语言。
如果观者与艺术家之间的语言不相通,那么在观者看来,艺术家的这个作品可能就是毫无内涵狗屁不通。
当然,贡布里希在书中也教导我们,欣赏伟大的艺术作品,最大的障碍就是不肯摒弃自己的陋习与偏见,我们在评论一幅画时,如果看见画家所画的与我们的认知不相符合,我们不能就立马横加指责,除非已经证明我们的看法正确而画家的不对,事实是我们脑中往往存在着一种固守自己所认知的艺术语言的偏见。
“我们都容易急不可耐地做出结论,说‘事物看起来并非如此’,贡布里希在书中如此说道[2]。
当然,话说回来,我们现在就认为艺术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程序性语言,这种说法似乎跟我们理解文学的作用时的想法有所类似,我确实在思考中有所借鉴,但是实际上应该也是有所不同的。
这里我想以小词这种体裁来做一点类比。
按照中国古代对于诗词的理解,诗的作用乃是在于言志,因而是一种显意识的表达,而对于词来说,其本身是乐曲的歌词,其更加注重一种对于感情本质的表达。
实际上诗和词也都可以像前面对于艺术的解释一样说成是一种程式化的语言,不过词的这个特点表现得更加典型,中国古代的小词往往是一种隐含性的表达,由于小词作为一种为歌女所唱的歌词,其描写的内容往往是以美女与爱情为主题,看起来似乎于文人雅士而言不太正经,但是如果掌握了读词的方法,也就是说,掌握了词人写词时的那一种程序性编码语言,那么对于某些有喻涵的词,我们完全是可以读出作者完全不同的言外之意的。
对于一首简单的描写某个景物或者某个怨妇的词,实际上可能可以体会出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悟或者对于怀才不遇的愤恨,如果读不出这种内在蕴涵,那么这首词可能就是平平无奇,很多传世的佳句其实都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言外之意而为人传诵。
那么这种体会是如何被读者所感的呢,其实就是通过前面所说的程序性语言。
在一首诗词中通常都描绘了一些意象,意象可能是某种景物或事物,在千百年来的文学创作中,中国诗词形成了许许多多大家所公认的能够引起某种特定联想的意象,例如,我们提起屈原《离骚》中的美人之迟暮,实际上背后蕴含的是文人的怀才不遇衰老而不受重用的感慨[3]。
正是这种长期所形成的集体共通的意象,引发了我们读词时的这种联想与体会,从而实现了情感的传达。
也就是说,在词中,其实意象就是发挥了这种所谓的程序性的编程语言的作用,对于一个读者,他得读过足够多的书,了解足够多的这种共通的意象,才能在遇到时正确地理解作者背后的深层含义。
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意味着这种编码与解码的答案是唯一的,对于某一幅作品,某一首词,不同的读者当然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时候甚至理解与作者所想传达的有所不同也并无不妥,毕竟当作品离开了作者之后就自有其生命力,观者当然是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读书积累进行自己的判断。
接下来谈谈一些对于现代艺术发展的所思所想。
实际上现代艺术受科技的影响是巨大的,汽车、电话、摄像术等新技术使得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艺术似乎也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
在书中贡布里希将这样一个变革的时代称为实验性艺术时代,艺术家们不懈地进行着各种方向的探索。
绘画似乎突然间发现了自我的许多可能,向各个领域深入发展,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管是远赴南太平洋小岛探寻原始艺术的高更还是在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上取得巨大成就的毕加索,甚至于希望打破艺术的边界而以小便器作为艺术品的马塞尔杜尚,还有许许多多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他们的尝试在但是看来是幼稚的、惊世骇俗的,但是正如在本书中多次所见的那样,时间一次又一次证明了这些探索对于艺术的发展的多元至关重要,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很多绘画风格也源起于那个时候。
进入21世纪后,绘画并没有出现一个主导的风格,似乎是一个百花齐放,多种风格并存的时代。
随着西方艺术中心向美国的转移,波普艺术出现在美国的大街小巷,他们把熟悉的日常物品拿来创作,例如类似《玛丽莲梦露像》的系列名人头像,甚至还有与之前的各种艺术不同,波普艺术带着一种轻松娱乐的享受感,打破了高雅和低俗文化的区别,让所有人都能接触艺术。
上世纪六十年代,世界艺术中心从巴黎转移到了纽约。
现代艺术已然成为历史,后现代主义逐渐形成。
现实的分裂给人们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痛,人们对自己的身份认知产生了怀疑。
随着科学上的巨大进步,人们开始怀疑过去已有认知的真理性,同时也开始意识到科学无法解决任何问题,生活的复杂性与艺术彼此互相碰撞。
费瑟斯通在《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中这样描述后现代主义的特征:艺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被消解了,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层次分明的差异消弭了;人们沉迷于折中主义与符号混合之繁杂风格之中;赝品、东拼西凑的大杂烩、反讽、戏谑充斥于世,对文化表面的“无深度”感到欢欣鼓舞;艺术生产者的原创性特征衰微了;还有仅存的一个假设:艺术不过是重复[4]。
这样的艺术可以说是与千百年来的传统艺术彻底决裂,艺术的范围大大拓宽开来,传统的艺术局限于绘画、雕塑、建筑几种样式,而现在的艺术可以做到将绘画与雕塑结合,也有行为艺术的更新种类的艺术,艺术形式层出不穷。
传统的绘画局限于对所见、所知、所感的描摹与再现,现代的艺术无奇不有,无所不可能,不断挑战这人们对于艺术认知的极限。
似乎什么东西都可以被当成艺术,马赛尔杜尚将一个在公共厕所中随处可见的男用小便器命名为《泉》送到展览会参展,引起人们对究竟何为艺术的思考,这直到现在还是充满争议,而杜尚则答道:“这件《泉》是否我亲手制成,那无关紧要。
是我选择了它,选择了一件普通生活用具,予它以新的标题,使人们从新的角度去看它,这样它原有的实用意义就丧失殆尽,却获得了一个新的内容”。
加拿大女艺术家Jana Sterbak 用了整整60磅生牛肉缝制成连衣裙,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样的艺术似乎看起来十分无厘头,不过艺术家对此却有很深刻的解释,这件作品名为《虚浮:给厌食症白化病人的肉裙》,“虚浮”这个词在《圣经》中曾被引用过,意味着的是从永恒角度来看毫无意义的人类的空虚存在,所以这个名字就带给人一种荒诞和悲剧的感觉;它也扩展了艺术和生活的界限——什么东西都可以用来制作艺术品;除此之外,肉是非常容易腐烂的,它暗示着绝大部分东西都会轻易逝去,艺术家本人说道:“我只是想通过肉类的腐败,来表现时间流逝与世事无常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