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国高句丽所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古国高句丽所属的探究
在中国史学界,“高句丽是中国东北古代民族建立的王国,与位于现在韩半岛上的王氏高丽(建立于公元918年)是两个除了名称,在主体民族等各方面都有着重大区别的国家”的历史观点已成为共识。

但是,韩国的学者对此持有异议。

历史国民文化领地
一、从高句丽的历史方面看
1、高句丽兴起过程
高句丽在最初形成时,并不是一个国家,只能算是一个部族的联盟。

高句丽在政权建立后虽然很早就有了王,但这个王,在早期与随时面临罢免甚至被杀的扶余人的王类似,不是真正的国家君主。

魏晋以后,借中原战乱之机,高句丽的势力迅速发展。

最初的高句丽国家的统治中心在今天中国吉林省的集安与辽宁省的桓仁一带,与韩半岛的关系不大。

南北朝时期,高句丽因先后受到曹魏与前燕的连续打击,西向发展受阻,于是转而向韩半岛北部拓展,逐渐取代原中原王朝所设立的郡县(汉武帝灭卫氏朝鲜设立乐浪、真番、临屯、玄菟等四郡以后,韩半岛北部大同江流域一直是中国设立的郡县的统治区)。

427年长寿王迁都平壤以后,高句丽长期与百济、新罗争夺领土。

由于统治层采取了较为正确的战略,高句丽逐渐强盛,蚕食了中原王朝在东北及半岛上的郡县统治区,最终成为西至今中国吉林、辽宁两省东部,东达韩半岛大同江流域以南的区域强国。

2、中原王朝与高句丽的关系
据日本学者田中俊明的统计,公元32年至666年的643年中,高句丽向中原历代王朝朝贡总计205次。

其中,32~423年的391年时间里,朝贡仅有17次,平均23年才发生一次。

而423~666
年共朝贡188次,平均1.3年一次。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高句丽的历史前期,其隶属于汉王朝的隶属性十分强,并不需要向中原王朝朝贡,在早期,其甚至不具备这样的资格。

后期由于北魏这样的北方中原强大政权的建立,出于政治与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高句丽遂大大增加了朝贡的频率与次数。

虽然高句丽内部政治组织在向国家演进,但在其步入国家之初,其性质却仍是中国地方行政组织。

从南北朝至隋唐,中国历代王朝对高句丽的封号总是带有地方行政机构长官的性质,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早在公元4世纪中叶,前燕就已经封高句丽王为营州刺史。

自此之后,历代高句丽王一直承袭着都督营州诸军事、都督营平二州诸军事、都督辽海诸军事等具有行政管辖权的官职。

随着高句丽国家的发展与成熟,高句丽作为中国的地方政权,独立性也越来越强,中央王朝对高句丽政权的态度也在发生着变化。

自6世纪末期开始,中央已不再授予高句丽王具有地方行政管辖权的官职,而是改授大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等散官与勋官,这表明中国中央王朝对作为其地方政权的高句丽的独立倾向十分
不满,已开始不再授予其管辖东北各地的权力。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这种矛盾不断升级,最终演变成隋唐与高句丽的战争。

隋唐征高句丽,是中国中央政府对试图独立的地方政权的征讨,是古代中国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斗争,而不是国与国之间的侵略战争。

韩半岛南部的百济、新罗,与高句丽之间长期混战,相互之间的疆域伸缩变化也比较大。

唐王朝先后灭亡百济和高句丽,在百济故地设熊津等5都督府,在高句丽故地设安东都护府,并以新罗王为鸡林州都督,最终确立了在这一时期中国对韩半岛的羁縻统治体系。

二、从高句丽的国民方面看
新罗人源于韩半岛南部的三韩部落,而高句丽人起源于东北地区的秽貊人,他们或许有种族上的联系,但起初只是各自在隔绝的地理空间发展着,肯定并非同一民族。

高句丽被列入韩国历史体系源于韩国古代历史学者金富轼编写的《三国史记》。

从《三国史记》中我们可以知道,作为新罗直接继承者的王氏高丽人并未自居高句丽后人。

金富轼将高句丽作为“海东三国”与新罗、百济同列一书。

而“海东三国”这一划分,就和现在我们所说的“东亚国家”,“欧洲国家”,“远东诸国”是同一类型的提法。

高句丽灭亡后,大部分民众被迁移大陆方向,少部分留在朝鲜半岛。

根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记载,高句丽贵族及大部分富户与数十万百姓被迁入中原各地,融入中国各民族中。

另有部分留在辽东,成为渤海国的臣民,而其余小部分融入突厥及新罗。

在洛阳北邙山一带发掘面世的高句丽王族泉男生、泉男产、泉献诚、高慈、
高震、泉毖,以及百济王族扶余隆的墓志铭即是最好的例证。

三、从高句丽的语言和文化方面看
高句丽灭亡之后衰亡,作为一种语言已不存在。

高句丽与新罗有着各自的形成史,他们在地理上的距离在今天看来虽不远,但在古代其距离足以形成极为不同的文化与语言。

而高句丽与新罗文化中的近似部分相当程度是由于他们都从中原文化中学习甚多所造成的。

由于高句丽是一个集中了众多东北地区民族的边疆古国,所以高句丽人并未形成完全统一的语言,比如生活在高句丽统治下的靺鞨人所说的语言相比较于高句丽语就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

而高句丽在其鼎盛时期的七世纪初叶也曾统治过部分契丹人、奚人。

根据古代史书记载,其境内更生活着相当数量的汉人。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七年“遣前刑部尚书沈叔安往册建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仍将天尊像及道士往彼,为之讲老子,其王及道俗等观听者数千人。

”可以推断至少高句丽的上层与文化人士可以听懂汉语。

高句丽人崇拜起源于中原的神物三足乌。

把其当做最高权利的象征,要高于朝鲜龙和朝鲜凤。

这与中原人有所不同。

高句丽人对三足乌的这种崇拜在高句丽古墓壁画中有体现。

高句丽古墓壁画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的四神崇拜、伏羲与女娲图、神农图、道家羽衣仙人图等均体现了中原对高句丽文化的全面影响。

同时高句丽的射猎、战争壁画也体现了其作为一个边疆民族所具有的尚武好战特点,应该指出的是,这些图画在构图等方面与中原魏晋以来的古墓
壁画并无重大区别。

炎帝曾三次出现在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丽五号墓四号和五号壁画上,证明了高句丽也是炎黄后代。

高句丽作为一个古国,大多数历史真相已经湮没尘埃中了,我们只能根据已有的事实进行判断。

高句丽的形成比较复杂,而且领土又跨越能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我们很难认定它必定归属哪一方。

高句丽这个古国的历史应是中国与朝鲜半岛两国共同的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