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显示偏好与跨期消费(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1章微观经济学概述第2章市场理论:产品市场及其均衡第3章市场理论:要素市场及其均衡第4章消费偏好与消费者均衡第5章价格效应与消费者选择第6章显示偏好与跨期消费第7章技术、要素投入与生产者行为第8章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9章企业与市场第10章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第11章博弈论与企业策略第12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第13章不确定性与不完全信息第14章市场失灵与外部性第15章政府失灵与微观规制“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严格按照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第2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十五章,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任保平教授主编的《微观经济学》(第2版)的课后“复习思考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资料下载地址:/Ebook/168826.html来源:【弘博学习网】或关注公众号【hbky96】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1如何理解“经济人”假设的内涵?经济人假设对于经济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答:(1)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是指经济活动中的任何个体和组织都是以利己为动机,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即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例如,消费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满足;生产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报酬。

这就是说,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非经济的利益;②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

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③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

因此,经济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

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④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

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私自利”,即该假设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相反,他们会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过程中,自然地、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地实现一定的社会利益。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笔记(第6章 显示偏好与跨期消费)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笔记(第6章  显示偏好与跨期消费)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 第六章 显示偏好与跨期消费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显示偏好1.显示偏好的概念(1)显示偏好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萨缪尔森提出了“显示偏好弱公理”(WARP )。

在此基础上,霍撒克提出了“显示偏好强公理”(SARP ),而里克特则进一步提出了“显示偏好的合同公理”(CARP )。

经济学家们以显示偏好弱公理为基础,重新证明了需求定律;以显示偏好强公理为基础,重新推导出了无差异曲线。

(2)显示偏好的定义显示偏好是按某种预算实际选择的消费组合,和按这种预算能够购买但并未购买的消费组合之间的一种关系。

如图6-1所示。

图6-1 显示偏好图6-1中描绘了两个需求束()12,A x x 、()12,B y y 。

消费者是一个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典型代表。

若()12,A x x 是该消费者在预算线1时的最优消费组合,它比消费者在预算线1上能购买的其他任何消费组合都好。

(3)显示偏好的数学表达对于显示偏好的分析用代数方式可以表达为:设A 是消费者在收入为m 时按价格()12,p p 购买的消费组合。

在当前的价格和收入水平下,B 也是有能力购买的一种消费组合则有:1122p y p y m +≤由于A 是按既定预算实际购买的消费组合,则它一定满足等式形式的预算约束:1122p x p x m +=联立以上这两个方程,B 在预算约束()12,,p p m 下是有能力购买的这句话就意味着:11221122p x p x p y p y +≥+如果这个不等式得到满足,而且B 又确实是不同于A 的消费束,就称A 被直接显示偏好于B 。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显示偏好与跨期消费)【圣才出品】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显示偏好与跨期消费)【圣才出品】

第6章显示偏好与跨期消费1.请给出一个违反显示偏好弱公理的例子(绘图说明)。

答:(1)显示偏好弱公理的定义为:设(x1,x2)是按价格(q1,q2)选择的消费组合,(y1,y2)是价格为(q1,q2)时可选择但实际上并未被选择的另一消费组合,则(x1,x2)就被直接显示偏好于(y1,y2),并且如果(x1,x2)已被显示偏好于(y1,y2),则(y1,y2)就决不会被直接显示偏好于(x1,x2)。

(2)违反显示偏好弱公理的例子如图6-1所示。

如果在预算1时,消费者选择了(x1,x2),而在新的预算2下,消费者又选择了(y1,y2),则消费者的行为就违反了显示偏好弱公理。

因为,在预算2下,(x1,x2)仍然是可以买得起的消费组合。

这说明消费者的行为是内在不一致的,从而违反了显示偏好弱公理。

图6-1 不符合显示偏好弱公理的消费行为2.请说明显示偏好弱公理在分析跨期消费行为时是如何应用的。

答:(1)跨期消费行为与显示偏好弱公理给定消费者的跨期预算约束和他对两个时期消费偏好的无差异曲线,就能找到这个消费者在两期之间的最优消费组合。

根据这个最优的行为模式,能够利用显示偏好弱公理,可以确定消费者无差异曲线的变动范围,从而推断出在利率变动后消费者将是借款者还是贷款者。

(2)如图6-2所示。

如果消费者最初是贷款者,从显示偏好弱公理可知,当利率上升时,新的消费组合不可能移至禀赋点E的右边。

如果消费组合移至E的右边,那么消费者的行为是内在不一致的,违背了显示偏好弱公理。

因为在初始的预算线下,消费者可以选择禀赋点右边的消费组合,但是他实际上没有选择,这说明,初始消费点显示偏好于禀赋点右边的点。

而在新的预算线下,消费者选择新的消费组合,而初始的最优消费组合依然是可以获得的,因此,新的最优消费组合一定位于初始预算集的外面,这也就意味着他一定位于禀赋点的左边。

所以,当利率上升时,消费者一定还是贷款者。

图6-2 利率上升后贷款者的消费选择类似的分析也可以用于借款者,如果消费者一开始是借款者,那么当利率下降时,他一定依然是一个借款者。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企业与市场)【圣才出品】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企业与市场)【圣才出品】

第九章 企业与市场1.试论述企业的目标。

请谈谈企业除利润外的其他目标,这些目标与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关系如何。

答:(1)企业的目标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一直是经典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尽管在企业目标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观点,但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一种能完全替代利润最大化目标的观点。

企业之所以确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在于企业所有者仍是企业利润的最后归属者、利润是企业生存的决定性因素等。

根据利润最大化假设建立的厂商模型,可以得出有关厂商行为的可供检验的理论假说。

企业的行为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利润等于总收益减总成本,即:TR TC π=-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d d d 0d d d R C Q Q Q π=-=,即d d d d R C Q Q =。

由于d d R MR Q=,d d C MC Q =,所以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MR MC =。

企业需要根据这一原则来确定自己的产量,以获取最大利润。

厂商为使利润最大,必须把产量定在MR MC =的基础上,MR MC =称为厂商最大利润原则。

(2)企业的其他目标①销售收入最大化。

鲍莫尔认为,在现代公司制的企业组织中,企业的所有者往往并不是企业直接的经营者,企业的日常决策是由企业的所有者(委托人)委托经理(代理人)做出的。

企业所有者和企业经理之间是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销售收入对经理人员的地位、声望和收入的影响大于利润。

因此,经理会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转而追求其他一些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目标。

②经理人员效用最大化。

威廉姆森认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人并不能完全监督和控制公司经理的行为,经理人员除追求正常的个人收入和公司利润之外,可能还追求诸如职工规模、个人名声等其他效用目标。

③满意利润。

西蒙认为利润最大化假设是不现实的,现实中确定产品的需求函数非常困难。

要求经理利润最大化会遇到三个障碍:一是由于信息汇集能力的局限性,要制定出完全可能的方案几乎不可能;二是由于人类计算能力的有限性,对各个方案的可能结果进行精确计算也是不可能的;三是经理不一定具有固定不变的偏好函数。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市场失灵与外部性)【圣才出品】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市场失灵与外部性)【圣才出品】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市场失灵与外部性)【圣才出品】第⼗四章市场失灵与外部性1.什么是外部经济?外部经济如何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答:(1)外部性有时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等,是指⼀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它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向和作⽤结果具有两⾯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降低成本⽀出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影响称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或社会不利的。

福利经济学认为,除⾮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消,否则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也不能达到个⼈和社会的最⼤福利。

(2)市场失灵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

⼀项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时,⼈们从该项活动中得到的私⼈利益会⼩于社会利益,⽽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们从事该项活动所付出的私⼈成本⼜会⼩于社会成本,在这两种情况下,⾃由竞争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都会偏离帕累托最优。

令P V 、S V 和P C 、S C 分别代表某⼈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所能获得的私⼈利益、社会利益、私⼈成本和社会成本,再假定存在外部经济,即有S P V V >、,但⼜有P P S V C V <<,则此⼈显然不会进⾏该活动。

这表明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因为从上述两个不等式可以得到:()()S P P P V V C V ->-,这⼀新不等式说明,社会上由此得到的好处()S P V V -⼤于私⼈从事这项活动所受到的损失()P P C V -。

可见,这个⼈如果从事这项活动的话,从社会上其他⼈所得到的好处中拿出⼀部分来补偿进⾏活动的私⼈所受到的损失以后还会有多余,即可能使其他⼈状况变好⽽没有任何⼈状况变坏。

这说明,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活动的⽔平常常低于社会所要求的⽔平。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微观经济学概述)【圣才出品】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微观经济学概述)【圣才出品】

第1章微观经济学概述一、名词解释理性人(rational people)答: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

理性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设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可以是消费者、厂商,也可以是从事任何其他经济活动的人。

在经济研究中,往往从这种理性人的假设出发,推导出一定条件下人们经济行为的规律。

比如,假设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经济活动主体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即作为理性人的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作为理性人的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等。

二、单项选择题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是()。

A.相互独立的B.两者建立在共同的理论基础上C.两者既有联系又有矛盾D.毫无联系【答案】C【解析】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总量经济特征正是由经济体系中无数微观主体(家庭和厂商)的经济行为所决定的,因而微观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就构成了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宏观经济学需要构建自己的微观基础。

但两者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又有所区别。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行为,偏重演绎法和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则主要对经济总量进行研究,偏重归纳法和总量分析。

2.稀缺性意味着()。

A.一个人不应该把今天能买到的东西留到明天来买B.需要政府计划来决定资源利用C.必须作出选择D.生活水平会逐渐下降【答案】C【解析】由于稀缺性的存在,人们必须对现有的资源使用去向作出选择,稀缺本身就隐含着选择。

选择是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在不同的可供选择的事件中进行挑选的活动,它是稀缺性的必然结果。

3.经济学可以被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B.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C.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D.个人的生财之道【答案】C【解析】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是将来生产各种物品,并把物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4.在经济学家看来,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价格效应与消费者选择)【圣才出品】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价格效应与消费者选择)【圣才出品】

第5章价格效应与消费者选择1.设效用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型,即U=AXαY1-α,价格集为(P X,P Y),收入为I,利用拉格朗日法推导效用最大化的条件。

解: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为:max U=AXαY1-α,s.t. P X X+P Y Y=I。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为:L=AXαY1-α+λ(I-P X X-P Y Y)。

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由前两式可得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2.根据题1效用最大化条件推导恩格尔曲线的函数[即写出X=f(I)和Y=f(I)的形式],这个函数是递增函数还是递减函数?与教材的论述是不是一致?答:由题1可知效用最大化条件为:假定价格为固定不变的值,联立可得恩格尔曲线为:,对恩格尔曲线分别求关于的导数,得:,因此该函数是递增函数,与教材上的论述是一致的。

3.根据题1效用最大化条件推导个人需求曲线的函数[即写出X=f(P X,I)和Y=f(P Y,I)的形式],这个函数是递增函数还是递减函数?与需求法则是否一致?答:由题1可知效用最大化条件为:联立可得个人需求曲线的函数为:,对需求函数关于价格求导数:,这个函数是递减函数,与需求法则是一致的。

4.讨论:在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即当价格上涨时购买量很大,而在价格下跌时购买量很小,以至于在高价时需求量大,低价时需求量小。

这些商品是不是吉芬商品?为什么?答:这些商品不是吉芬商品,原因在于:(1)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商品,价格变动的总效应为正。

股票和房地产不是一般的商品,其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投资者的共同行为,股票和房地产的价格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因此不能用固定时期的价格去衡量股票和房地产的价格效应。

(2)在股票、房地产市场会出现随着股票、房地产价格大幅上涨而需求量大幅上涨的情况;反之,随着股票、房地产价格大幅下降而需求量也出现大幅下降的情况。

这与西方经济学所描述的需求与价格成反向变化相矛盾,也无法用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作出解释。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消费者行为)【圣才出品】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消费者行为)【圣才出品】

第3章消费者行为3.1 复习笔记1.消费者偏好(1)偏好的基本假定①完备性。

偏好是完备的,消费者可以对所有可能的篮子进行比较和排序。

所以,对于任何两个市场篮子A和B,消费者要么偏好其中的A,要么偏好其中的B,要么觉得两者无差异。

②可传递性。

偏好的可传递性意味着如果消费者在市场篮子A和B中更偏好A,在B 和C中更偏好B,那么消费者在A和C中就更偏好A。

③越多越好。

商品被假定为是合意的,也就是好的。

这样,消费者总是偏好任何一种商品多一点,而不是少一点。

另外,消费者是永不满足的,多总是好的,哪怕只多一点点也好。

(2)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使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组合的一簇曲线。

或者说,它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并且彼此不能相交。

(3)序数排列和基数排列序数排列是将市场篮子按照消费者偏好程度由高及低进行排序的,但它并没有表明一个市场篮子在多大程度上比另一个篮子更受到偏好。

与序数排列不同,当经济学家起初研究效用以及效用函数的时候,他们希望个人的偏好能够量化或者以基本单位加以度量,这样就能提供一个可以在人与人之间进行比较的排序,此即基数排列的核心思想。

基数排列可以描述一个市场篮子在多大程度上比另一个市场篮子更受偏好。

(4)边际替代率边际替代率指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每得到额外一单位商品甲之后而必须放弃的商品乙的最大数量。

当沿着一条无差异曲线下移时,边际替代率递减。

当存在着一个递减的边际替代率的时候,无差异曲线是凸的。

(5)完全替代品和完全互补品当一种商品对另一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一个常数时,这两种商品是完全替代品,即描绘这两种商品消费的权衡抉择的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为负的直线。

当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零或无穷大且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状时,它们就是完全互补品。

2.预算约束(1)预算线预算线代表了消费者用尽其所有收入购买的商品的所有组合。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篇)【圣才出品】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篇)【圣才出品】

第五篇不确定性、信息和市场与政府失灵第十三章不确定性与不完全信息1.判断正误:(1)无论人们的风险偏好如何,都会参加某些赌博,而不愿参加另一些赌博。

(2)投资于风险资产的人都是风险偏好者。

答:(1)正确。

理由如下:风险厌恶者偏好财富的期望值而非赌博本身,因此只参加有利的赌博;风险偏好者偏好于赌博本身而非财富的期望值,因此即使不利的赌博也参加;风险中性者只计较随机报酬的大小,而对对随机的风险程度并不关注,赌博的预期收益的效用等于赌博的预期效用,可能参加公平的赌博肯定参加有利的赌博。

因此,无论人们的风险偏好如何,都会遇到不确定性和风险,都会参加某些赌博,而不愿参加另一些赌博。

(2)错误。

风险厌恶者指的是那些进行风险投资时愿意得到与期望报酬等同的确定报酬的人。

风险中性者指的是那些对取得同样期望报酬的风险投资与非风险投资不加区分的人们。

风险爱好者指在同样期望报酬的投资中宁愿选择风险程度更大的投资的人。

因此,不论是风险厌恶者、风险中性者还是风险爱好者都可能投资于一定的风险资产。

所以,投资于风险资产的人不一定都是风险偏好者。

2.假定一个拳击手的效用函数为()1/2=,他与代理人签订一个合同:出场一次可U C C以得到100万元报酬,如果严重受伤,不能比赛,那只能得到4万元,严重受伤的概率是10%。

试问:(1)他的预期效用值是多少?(2)如果他支付P 作为保险金,当他受伤时保险公司补偿他的收入为100万元,他最多愿意支付多少保险金?答:(1)预期效用值为:11220.91000.149.2EU =⨯+⨯=。

(2)支付P 作为保险金的预期效用值至少等于不支付保险的预期效用值,则有: 0.91000.11049.2P P −−=3.从经济学角度说明信息的价格是如何确定的?答: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面对的信息都是不完全的。

信息的不完全性与生活中的不确定性相关。

不确定性使人们只能预见自己的行为会有哪几种可能的结果,以及这种结果的可能性,从而导致了人们在决策时面临的各种风险。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 消费理论【圣才出品】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 消费理论【圣才出品】

第八章 消费理论8.1 复习笔记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及消费之谜1.有关边际消费倾向的理论边际消费倾向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即当可支配收入增加1元时,消费支出增加的数量。

可用公式表示为:=∆∆/MPC C Y凯恩斯基于对人的基本心理规律的把握,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增量一定小于收入增量。

因此边际消费倾向介于0~1。

凯恩斯所提出的边际消费倾向理论是认识消费与收入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

2.有关平均消费倾向的理论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它反映了消费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份额大小。

可用公式表示为:=APC C Y/凯恩斯认为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认为储蓄是一种“奢侈品”,富人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会高于穷人,即与穷人相比,富人具有更高的储蓄倾向。

3.有关消费决定因素的理论(1)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凯恩斯认为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利率并没有重要作用,古典经济学认为,消费与利率负相关。

凯恩斯承认,在理论上利率会影响消费,但他认为从经验出发所得出的结论是,真正对消费起决定作用的是收入。

所以,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可以概括为以下形式:C a bY=+,为自主性消费,是不依存于收入的消费,而取决于生存的基本需要;为引0a >bY致消费,是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化的消费,,为边际消费倾向。

如图8-1所示。

01b <<图8-1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在图8-1中,45°线表示所有的收入都被用于消费支出,因此,其斜率等于1。

当收入时,消费线与45°线相交,此时收入等于支出。

当收入增加到时,消费从增加到1Y 1Y 2Y 1C ,消费增量小于收入增加量。

2C (2)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核心内容消费函数直观地反映了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三个核心内容:①消费线的斜率小于45°线,说明边际消费倾向的数值介于0~1,这与凯恩斯对边b 际消费倾向的推断一致。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章节题库-显示偏好与跨期消费(圣才出品)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章节题库-显示偏好与跨期消费(圣才出品)
【答案】T
【解析】消费者偏好是理性的,在 x 、y 均满足预算约束的情况下,选择 y 消费束,说明 对消费者来说,y 被直接显示偏好于 x ;由偏好弱公理可知,另一年没有买 y 而买了 x 消费束, 是因为 y 消费束不在他的预算集内。
2.某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其不具有良性偏好且无差异曲线为凹状,那么他的行为 不满足显示偏好弱公理和显示偏好强公理。( )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六章 显示偏好与跨期消费
一、判断题 1.某消费者行为为理性偏好,且他的偏好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变。某一年,他在能买得
起 x 消费束的时候却买了 y 消费束。另一年,如果他买了 x 消费束,那么说明他当时一定买不 起 y 消费束。( )
【答案】T 【解析】如果利率下降后,消费者从贷款者变成了借款者,那么他的情况就无法判断是
变好还是变坏。如图 6-1 所示,假设利率降低后,消费者的最优选择点为 C 点,此时消费
者选择了在以前预算条件下无法选择的点,但这并不表明对消费者而言 C 点比 A 点境况更
,题中所述正是拉式价格指数的概念。
4.拉氏价格指数不同于帕氏价格指数的原因是:拉氏价格指数保持价格不变而使数量
1 / 2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发生变化,而帕氏价格指数则保持数量不变而使价格发生变化。( ) 【答案】F 【解析】拉氏价格指数不同于帕氏价格指数关键在于:拉氏价格指数以基期的数量作为
收入现值的消费计划。( )
【答案】T
【解析】消费者以同样的利率进行借贷,那么预算约束方程为:c1
+ c2 1+ r
= m1
+ m2 1+ r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章节题库-微观经济学概述(圣才出品)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章节题库-微观经济学概述(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篇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第一章微观经济学概述一、名词解释1.稀缺性(scarcity)答: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稀缺性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用性与有限性。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为“经济物品”。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进行消费。

”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理性人(rational people)答: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

理性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设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可以是消费者、厂商,也可以是从事任何其他经济活动的人。

在经济研究中,往往从这种理性人的假设出发,推导出一定条件下人们经济行为的规律。

比如,假设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经济活动主体所追求的惟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即作为理性人的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作为理性人的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等。

3.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答: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指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某个市场上的相互交易的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市场经济中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满足。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简答题)【圣才出品】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简答题)【圣才出品】

三、简答题1.为什么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研;西北大学2017研;南开大学2016研;东南大学2016研;清华大学2004研]答:劳动供给曲线是人们提供的劳动和对劳动所支付的报酬之间关系的表现形式。

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呈现以下特点:当工资较低时,随着工资的上升,消费者为了高的工资愿意减少闲暇时间,增加劳动的供给。

在这个阶段,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但是,当工资上涨到一定阶段,劳动供给量开始随着工资的增加而递减。

假设劳动的供给只取决于工资,则劳动供给曲线可用图5表示。

图5 劳动供给曲线此图是向后弯曲的劳动供给曲线。

这是因为,当工资较低时,随着工资的上升,消费者为较高的工资所吸引将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给量。

在这个阶段,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但是,工资上涨对劳动供给的吸引是有限的。

当工资涨到足够高时,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达到最大,此时,如果继续增加工资,劳动供给量不会继续增加,反而会减少,例如,当工资从W1提高到W2时,劳动供给则从L1减少到L2。

具体理由从以下三方面来阐述:(1)劳动的供给曲线之所以向后弯曲,是劳动工资率产生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综合影响的结果。

劳动者在不同的工资率下愿意供给的劳动数量取决于劳动者对工资收入和闲暇所带来效用的评价。

消费者的总效用由收入和闲暇所提供。

收入通过消费品的购买为消费者带来满足:收入越多,消费水平越高,效用满足越大。

同样,闲暇也是一种特殊的消费,闲暇时间越长,效用水平越高。

可以将劳动供给看成闲暇需求的反面。

在实际资源总量给定的条件下,劳动供给量的增加就是闲暇需求量的减少;反之亦然。

其次,劳动的价格即工资实际上就是闲暇的机会成本:增加一单位时间的闲暇,意味着失去本来可以得到的一单位劳动的收入,即工资。

然而,可供劳动者支配的时间是既定的,所以劳动者的劳动供给行为可以表述为:在既定的时间约束条件下,合理地安排劳动和闲暇时间,以实现最大的效用满足。

(NEW)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

(NEW)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一篇 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概述第二章 市场理论:产品市场及其均衡第三章 市场理论:要素市场及其均衡第二篇 需求的微观分析第四章 消费偏好与消费者均衡第五章 价格效应与消费者选择第六章 显示偏好与跨期消费第三篇 供给的微观分析第七章 技术、要素投入与生产者行为第八章 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第九章 企业与市场第四篇 市场均衡的微观分析第十章 市场结构与厂商均衡第十一章 博弈论与企业策略第十二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第五篇 不确定性、信息和市场与政府失灵第十三章 不确定性与不完全信息第十四章 市场失灵与外部性第十五章 政府失灵与微观规制第一篇 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概述1如何理解“经济人”假设的内涵?经济人假设对于经济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答:(1)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是指经济活动中的任何个体和组织都是以利己为动机,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即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惟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例如,消费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满足;生产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报酬。

这就是说,经济人主观上既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非经济的利益;②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

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③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

因此,经济中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

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④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

经济人的利己主义假设并不等于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自私自利”,即该假设并不意味着这些市场活动个体只会关心自己的钱袋子,相反,他们会在孜孜以求地追求自己最大利益的过程中,自然地、必然地为社会提供最优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客观地实现一定的社会利益。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消费偏好与消费者均衡)【圣才出品】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消费偏好与消费者均衡)【圣才出品】

第4章消费偏好与消费者均衡一、判断题1.在消费者均衡条件下,消费者购买的商品的总效用一定等于他所支付的货币的总效用。

()【答案】F【解析】消费者只有在货币的效用小于商品效用时才会不断购买,直到在购买各种商品时增加的满足程度等同于最后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时,消费者才会停止购买,而在此之前的货币效用都小于商品的效用。

2.在无差异曲线图上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是因为消费者的收入有时高有时低。

()【答案】F【解析】消费者的收入影响的是预算约束线,而不是无差异曲线。

效用函数的连续性才导致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3.如果效用函数U(X,Y)=5X+6Y,则无差异曲线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答案】F【解析】将题中效用公式变形为:Y=U(X,Y)/6-5X/6。

当效用增加时,效用曲线的斜率是不变的。

边际替代率为放弃一单位商品Y可得多少单位的商品X,以保持总效用不变。

本题中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恒不变,因此边际替代率处处相等,为不变的。

4.消费者均衡时,边际效用最大化。

()【答案】F【解析】消费者均衡时,消费者的总效用最大,而不是边际效用最大。

二、单项选择题1.我们用1到10之间的数来表示汽车在款式和性能上的改进。

按照现行的市场行情,某人在汽车消费上的预算最多可以进行5个单位的款式改进,或者8个单位的性能改进。

在此人的最优消费束上,如果他要减少一个单位的款式改进,那么他要获得多少单位的性能改进才能维持效用不变()。

A.5/8个单位B.1个单位C.-5/8个单位D.8/5个单位【答案】D【解析】同样的预算可以进行5个单位的款式改进,或者8个单位的性能改进,所以减少一个单位的款式改进需要增加8/5个单位的性能改进。

2.设对某一消费者有MU x/P x<MU y/P y,为使他得到的效用最大,他()。

A.在X、Y的价格不变时,增加X的购买量,减少Y的购买量B.在X、Y的价格不变时,增加Y的购买量,减少X的购买量C.在X的价格降低时,才有可能增加X的购买D.在Y的价格降低时,才有可能增加Y的购买【答案】B【解析】如果消费者的均衡条件为:MU x/P x<MU y/P y,则该消费者并未获得最大效用,因为最后一元钱花在X上所获得的边际效用小于花在Y上,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说明购买X的数量过多,应减少对商品X的消费,增大对商品Y的消费,从而增大总效用。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章节题库-价格效应与消费者选择(圣才出品)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章节题库-价格效应与消费者选择(圣才出品)

3.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 答:替代效应指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移动到有新边际替 代率的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引起消费者用该种商品去替代那些
价格未下降或上升的商品。比如, X 商品价格提高,而Y 商品价格不变,这使两种商品比价 发生变化,即Y 商品的相对价格降低。由于Y 商品与 X 商品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性,消费者对 价格变动的反应就是进行商品购买的替代,增加Y 商品的购买量,减少 X 商品的购买量,这
国际上通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 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 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 30%~40%为富裕,低于 30%为最富裕。
5.正常物品(normal goods) 答:正常物品指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如图 5-2 所示,在价格不变的情况 下,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随之增加;在收入减少时,对这种商品的需 求随之减少,则这种商品就是正常物品。对正常物品来说,需求数量的变动总是与收入的变 动方向相同。应注意,正常物品的范围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预算约束线向外移动。如果两种物品是正常物品,消费者对收入 增加的反应是购买更多这两种物品。在这里,消费者购买的是更多的比萨饼和更多的百事可 乐。
3 / 3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图 5-2 正常物品
6.吉芬物品(Giffen good) 答:吉芬物品指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吉芬物品是由英国统计学家罗伯特·吉 芬(Robert Giffen)发现而得名。这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动违反了需求规律,对于 吉芬物品而言价格越低购买的越少,价格提高反而购买的更多,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成正比 关系。1854 年当爱尔兰发生大饥荒而使马铃薯的价格大幅度上涨之时,对马铃薯的需求量 却反而增加了。之所以会发生这种现象,原因在于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替代效应远远低于其收 入效应。说得通俗一些,也就是因为当时人们太穷了,平时人们所能消费的肉类不太多,如 今马铃薯涨价了,相对来说他们更穷了,穷到买不起原来消费肉类的数量,结果只好增加对 马铃薯的购买来补救。因此,吉芬物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减 少。因此,它的需求曲线的斜率为正。这种违反常规的现象,一般称为吉芬效应( Giffen effect),或吉芬反论(Giffen paradox)。吉芬物品是低档物品的一种,但并不是所有的低 档物品都可以被称作吉芬物品。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6章 显示偏好与跨期消费)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习题详解(第6章  显示偏好与跨期消费)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 第六章 显示偏好与跨期消费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请给出一个违反显示偏好弱公理的例子(绘图说明)。

答:(1)显示偏好弱公理的定义为:设(1x ,2x )是按价格(1q ,2q )选择的消费组合,(1y ,2y )是价格为(1q ,2q )时可选择但实际上并未被选择的另一消费组合,则(12,x x )就被直接显示偏好于(1y ,2y ),并且如果(1x ,2x )已被显示偏好于(1y ,2y ),则(1y ,2y )就决不会被直接显示偏好于(1x ,2x )。

(2)违反显示偏好弱公理的例子如图6-7所示。

如果在预算1时,消费者选择了(1x ,2x ),而在新的预算2下,消费者又选择了(1y ,2y ),则消费者的行为就违反了显示偏好弱公理。

因为,在预算2下面,(1x ,2x )仍然是可以买得起的消费组合。

这说明消费者的行为是内在不一致的,从而违反了显示偏好弱公理。

图6-7 不符合显示偏好弱公理的消费行为2.请说明显示偏好弱公理在分析跨期消费行为时是如何应用的? 答:(1)跨期消费行为与显示偏好弱公理给定消费者的跨期预算约束和他对两个时期消费偏好的无差异曲线,就能找到这个消费者在两期之间的最优消费组合。

根据这个最优的行为模式,能够利用显示偏好弱公理,可以确定消费者无差异曲线的变动范围,从而推断出在利率变动后消费者将是借款者还是贷款者。

(2)如图6-8所示。

如果消费者最初是贷款者,从显示偏好弱公理可知,当利率上升时,新的消费组合不可能移至禀赋点E 的右边。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第一章至第十五章(圣才出品)

任保平《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第一章至第十五章(圣才出品)

格又调节了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和生产者的要素需求,而产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所决定的价格
又调节了生产者的产品的供给和消费者的产品需求。正是价格最终使整个微观经济学得以形
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微观体系得以顺利流转。
4.简评微观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 答:(1)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是指经济活动中的任何个体和组织都 是以利己为动机,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即在一定 约束条件下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人们做出经济决策的出发点, 就是私人利益,每个人都寻求个人利益极大化,而不会做出于己无利的事。是西方经济学在
3 / 110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 (2)经济人假设包括以下内容:①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
利益的最大化。例如,消费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满足;生产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 的自身利润;生产要素所有者所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自身报酬。这就是说,经济人主观上既 不考虑社会利益,也不考虑自身非经济的利益。②个人所有的经济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 的,不存在经验型和随机型的决策。因此,经济人又被称为理性人。③经济人拥有充分的经 济信息,每个人都清楚地了解其所有经济活动的条件与后果。因此,经济中不存在任何不确 定性。获取信息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④各种生产资源可以自由地、不需要任何成本地在部 门之间、地区之间流动。
3.价格是如何配置资源的? 答:微观经济学对单个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而这三个
2 / 110
圣才电子书

层次都与价格因素有关: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当价格为 ( p1, p2 ) = (1, 2) 时,消费者选择的消费组合为 ( y1, y2 ) = (2,1) ;当价格为 (q1, q2 ) = (2,1) 时,消费者实际选择的消费组合是 ( y1, y2 ) = (2,1) 。请问这种行为是否与最大化
1/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时,新的消费组合不可能移至禀赋点 E 的右边。如果消费组合移至 E 的右边,那么消费者的 行为是内在不一致的,违背了显示偏好弱公理。因为在初始的预算线下,消费者可以选择禀 赋点右边的消费组合,但是他实际上没有选择,这说明,初始消费点显示偏好于禀赋点右边 的点。而在新的预算线下,消费者选择新的消费组合,而初始的最优消费组合依然是可以获 得的,因此,新的最优消费组合一定位于初始预算集的外面,这也就意味着他一定位于禀赋 点的左边。所以,当利率上升时,消费者一定还是贷款者。

c1
+
c2 1+ r
−100

180 1+ r
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L c1
=
0.4c1−0.6c20.6

=
0
L c2
= 0.6c10.4c2−0.4
− 1 1+ r
=0
L
=
c1
+ c2 1+ r
−100 − 180 1+ r
=
0
解得: c1
=
40 + 72 1+ r
, c2
=
60(1+ r ) +108
PV
=
m
(1+ r)
+
m
(1+ r)2
++
m
(1+ r)t−1
+
F
(1+ r)t
5.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u
=
c c 0.4 0.6 12
,在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收入分别为
100
元和
180
元,
利率为 r 。问:
(1)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消费分别是多少?
(2) r 取什么值时,该消费者在第一期将储蓄、货款或不借贷?
行为模型相一致? 答:这种行为与最大化模型不一致。
假设 ( y1, y2 ) 是消费者在收入为 m 时按价格 ( p1, p2 ) 购买的消费束,意味着 ( y1, y2 ) 满足预
算约束: p1 y1 + p2 y2 m = 4 。
而当 (q1, q2 ) = (2,1) , q1y1 + q2 y2 = 5 4 。 也就是说, (q1, q2 ) = (2,1) 时,消费者的选择在预算约束线之外,是不可行的;或者在 ( p1, p2 ) = (1, 2) 时,消费者的选择并未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因此,这种行为与最大化行为模
图 6-7 不符合显示偏好弱公理的消费行为
2.请说明显示偏好弱公理在分析跨期消费行为时是如何应用的? 答:(1)跨期消费行为与显示偏好弱公理 给定消费者的跨期预算约束和他对两个时期消费偏好的无差异曲线,就能找到这个消费 者在两期之间的最优消费组合。根据这个最优的行为模式,能够利用显示偏好弱公理,可以 确定消费者无差异曲线的变动范围,从而推断出在利率变动后消费者将是借款者还是贷款 者。 (2)如图 6-8 所示。如果消费者最初是贷款者,从显示偏好弱公理可知,当利率上升

(2)(2)消费者在第一期储蓄,这就意味着
c1
=
40 + 72 1+ r
100
,解得
r
0.2

消费者在第一期贷款, 1+ r
100
,解得
r
0.2

消费者在第一期不借贷,这就意味着 c1
=
40 + 72 1+ r
= 100
,解得
r
= 0.2

(3)由
dc1 dr
=

(1
72 +r
)2
0 ,得第一期的消费额变动与利率变动方向相反;
由 dc2 = 60 0 ,得第二期的消费额变动与利率变动方向相同。 dr
(3)利率变化对 c1 、 c2 的影响是什么?
解:(1)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是:
3/4
圣才电子书

拉格朗日函数为: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max
u
=
c c 0.4 0.6 12
s.t.
c1
+ c2 1+ r
= 100 + 180 1+ r
L
=
c c 0.4 0.6 12
图 6-8 利率上升后贷款者的消费选择 类似的分析也可以用于借款者,如果消费者一开始是借款者,那么当利率下降时,他一 定依然是一个借款者。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某人是一个贷款者,那么利率上升后他仍然是一个贷款者;如 果某人是一个借款者,那么,利率下降时他仍然是一个借款者。此外,如果某人是一个贷款 者,当利率下降时,他有可能转变成一个借款者;同样,当利率上升时,一个借款者也有可 能转变成一个贷款者。但后两种情况都只是一种可能性,是否能够转化,还取决于消费者的 偏好、利率变动的幅度等。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六章 显示偏好与跨期消费
1.请给出一个违反显示偏好弱公理的例子(绘图说明)。 答:(1)显示偏好弱公理的定义为:设( x1 , x2 )是按价格( q1 , q2 )选择的消费组
合,( y1 ,y2 )是价格为( q1 ,q2 )时可选择但实际上并未被选择的另一消费组合,则( x1, x2 )
型不相一致。
4.一个公司要在金融市场上发行公司债券,该公司每期支付给债权人一个固定的金额
m ,经过 t 期之后,债券到期。公司在最后一期,即 t 期,归还债权人一个金额,这个金额单
位记为 F ,是该债券的面值。请计算该债券所带来的全部现金流量的现值 PV 。
解:假设利率为 r ,则债券所带来的全部现金流量的现值为:
就被直接显示偏好于( y1 , y2 ),并且如果( x1 , x2 )已被显示偏好于( y1 , y2 ),则( y1 , y2 )就决不会被直接显示偏好于( x1 , x2 )。
(2)违反显示偏好弱公理的例子如图 6-7 所示。如果在预算 1 时,消费者选择了( x1 , x2 ),而在新的预算 2 下,消费者又选择了( y1 , y2 ),则消费者的行为就违反了显示偏好 弱公理。因为,在预算 2 下面,( x1 , x2 )仍然是可以买得起的消费组合。这说明消费者的 行为是内在不一致的,从而违反了显示偏好弱公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