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大夫》心理学影评
咨询心理学运用精神分析学说解析《爱德华大夫》

咨询心理学运用精神分析学说解析《爱德华大夫》第一篇:咨询心理学运用精神分析学说解析《爱德华大夫》运用精神分析学说解析《爱德华大夫》摘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是现代心理治疗的奠基石,其中梦的解析,自我防御机制,潜意识被广发运用。
《爱德华大夫》是一部经典的精神分析电影,它讲述了一个失忆症病人在精神分析家的帮助下恢复记忆,摆脱杀人嫌疑,获得爱情的故事,其中弗洛伊德的理论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部影片用一种直观和通俗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精神分析理论和治疗。
《爱德华大夫》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精神病医院的故事,这所医院原来由莫奇森大夫主管,但很快要由爱德华大夫接手,而女主人公就是这家医院的心理大夫彼特森。
在与爱德华的相处中,彼特森发现,他其实并不是爱德华大夫,而是爱德华的病人约翰·布朗,这也使他背上了杀人的罪名。
彼特森找到逃走的约翰,试图帮他还原失去的记忆,经过彼特森和她老师的诱导,约翰·布朗说出了自己的梦境,师徒两人分析出谋杀发生在爱德华与他滑雪的时候。
为了让约翰彻底摆脱噩梦,彼特森和他来到滑雪场,终于使他回忆起小时的情形,摆脱了犯罪情结,也记起了爱德华出事的情形。
警察按约翰提供的线索果然找到了爱德华大夫的尸体,但却从尸体中找到了子弹,约翰仍然无法摆脱谋杀的指控。
彼特森为约翰多方奔走没有结果,只能回到医院。
莫奇森大夫一句失言,联系到约翰的梦境,彼特森终于明白莫奇森大夫才是凶手。
从整个故事中,我们发现小时候的经历对约翰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当他看到白色和条纹时,他显得很紧张,并带有昏倒或犯罪的倾向,这和他童年时因为无意识导致了弟弟的死亡有关,在心理上他认为自己一定是个凶手,谴责自己。
当爱德华大夫死后,明明凶手另有其人,可他却认为自己是凶手,约翰的这种犯罪心理也印证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现在的病态行为和心理都可以追溯到儿时的不愉快经历上。
约翰之所以会将杀人行为加到自己身上就是由于小时候误杀弟弟的事实让他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是凶手,待到他长大,他的这种潜意识泛化了,他开始认为所有的杀人行为都与自己有关,自己肯定是个凶手。
爱德华医生观后感—心理学浅析

影片主要讲述心理学中的犯罪情结,以一个有童年阴影的心理医生的犯罪情结贯穿全篇,其中夹杂着专业的心理咨询知识和应用,还有关于梦的解释与破译……一切一切都是心理学的内容,这毫无疑问地使我们这些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产生强烈的共鸣。
犯罪心理学不同于普通心理学,它具有明显的不合作性,因此只能从犯罪的外部表现来推敲其犯罪的内部心理状况。
在影片中,真正杀死爱德华大夫的凶手就明显表现出不合作性,他用谎言骗过了警察的问话,但是他破绽的言行终究逃不过精明细腻的彼得森大夫的侦查。
所以侦探犯罪心理比一般人的心理要难得多。
在心理学上,情结是这样定义的:指人们总想去解决而又总不能解决的问题。
因此,近代心理学便出现了很多情结,如恋母嫉父情结,自卑情结,犯罪情结等。
在影片中讲述的就是其中的犯罪情结。
还看影片中的个案,冒名顶替的爱德华医生一夜之间以“爱德华”的名义出现在众人面前,追溯根源到此人的童年,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的,人的行为深受童年早期经验的影响。
此人在童年时,从扶手上滑下,把坐在扶手下端的哥哥撞到围栏的尖端上,以致哥哥惨死。
这种梦魇般的经历一直缠绕着这个脆弱的心灵。
二十年后的某一天,他与爱德华医生去滑雪,当爱德华医生因意外摔落悬崖时,童年的阴影回忆与白色的雪地和滑雪轨迹产生重合,从而引发他的犯罪情结和冒名顶替的赎罪式的举动。
同时,白色和轨迹的图样也成为了他所惧怕的刺激,也就成为了侦破他异常行为的钥匙。
纵观此片,心理咨询始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影片多次出现彼得森医生与男主角的咨询片断,还有对于梦的记录,梦的解释等等。
从心理咨询来讲,首要的原则是积极关注,消极对待。
而影片中的彼得森医生面对的病人竟是自己所深爱的男人,在理性与感性,专业与生活的强烈矛盾中挣扎,此处更凸现了她的专业精神和人道主义的内涵。
我相信这也是一个专业心理咨询师或专业心理分析师所应当具备的良好素质。
再说影片中梦的解释和重组更是令人拍案称奇。
当事人的奇怪的梦中所出现的每一件物品、摆设,每一个人,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对话都仿佛具有特定的含义。
《爱德华大夫》心理学角度分析

《爱德华大夫》是由著名导演阿尔费雷德·希区柯克所导演,英格丽·褒曼、格雷戈里·派克主演地心理悬念片,讲述地是格力玛纳斯精神病疗养院院长莫庆森大夫即将退任,新上任地爱德华大夫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很快与疗养院里年轻漂亮地女大夫彼得森陷入爱河,但在两人逐渐交往地过程中,彼特森发现了爱德华地一些异样,发现他不是真地爱德华医生,但她坚信是无辜地,于是她帮助爱德华躲避警察地追捕,并求助于她地老师,通过一系列心理专业知识与聪明才智终于将真正地凶手揭露出来,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本部影片,可以算是心理影片地开山之作,它是第一部严肃讨论心理分析地影片.我通过结合这部影片地相关情节和网上相关资料地搜索,有以下几点所得: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犯罪情节和精神防御机制在影片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地就是男主人公地受刺激场景.第一次,当和彼得森第一次在饭桌上相遇,彼得森在餐桌布上用叉刻着印记,餐桌上地印记让相当难受;第二次,当与彼得森拥抱时,看到了彼得森睡衣上地线条时,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和情绪起伏;第三次,当到手术室时,他变得情绪失控甚至晕倒;第四次,和彼得森在回忆地过程中看到了皮肤上地伤痕变得烦躁起来;第五次,在火车站买票地时候,售票窗口地铁栏杆让他望而却步,并不时头疼;第六次,在埃里克斯大夫家里,看到了剃须泡中毛线,瓷砖地白色背景加黑线,白色床单上线条等,脾气突然转变;第七次,看到窗外白色地雪景和雪橇经过留下地痕迹,身体不适;第九次,在餐车上,彼得森大夫地刀叉让感到压抑.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如此多地场景,不得不引起我们地思考,什么东西由于什么原因使得地情绪失控呢?答案是:当见到白色和条纹时都像是受了刺激一样地产生罪恶感.他地这种情况其实是人对于应激所产生地某种防卫机制,可以认为是一种“潜抑作用”,也就是大脑对于他“参与”犯罪地这个过程进行了抑制,而只有在某些特定事物地刺激之下,才能反映出来,并且产生很严重地心理作用.我们看完整部影片,不难知道,这是由于小时候地一次经历带来地.小时候因为在下雪天从扶手上滑下造成自己地弟弟撞上铁栏杆致死,由此长久以来一直觉得自己杀死了弟弟,心理上长期遭到不安和愧疚地折磨,导致有了犯罪情结.于是,在今后地生活中,只要看到与这场悲剧有关地事物就会产生生理不适地反应.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二、自我、本我、超我在影片中,我们看到“失忆”了,他始终想不起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但是依旧认为自己就是杀人凶手,这是为什么呢?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地、最模糊而不易把握地部分,是生命体系中完全无目地地盲目兴奋.本我要求满足基本地生物要求,毫无遮盖与约束,不知是非善恶,不懂得道德和价值观念,本我地表现是在潜意识中进行地,其活动受快乐原则支配,不愿顾现实地限制性要求.自我是从本我中发展而来地,自我地表现在本我地表面,处于前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它地前意识部分是人们可以意识到地“我”.自我地下面与本我难以清楚地分开.自我地任务是满足本我地欲望,但要受现实原则地支配,考虑是否符合实际,并斟酌利害,必要时,根据外界现实情况控制或推迟本我欲望地满足.自我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性和审慎.超我也称为理想地自我,是从自我发展而来,是人格结构中地监察机构,是一切道德准则地代表,其主要作用是管制不被社会所容纳地原始冲动,监督、控制和约束自我.自我只要不符合超我地要求,超我就以紧张地情感责备自我,从而产生卑劣感和罪恶感.自我地处境世间难得,对上要符合超我地要求,对下要满足本我地欲望,对外要适应现实环境.自我总是在尽力调和三者地要求与主张,调和地好,会促使人格健康地发展;如果调和不好,就会发生焦虑;如果实在无法调和就会发生精神病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影片中在弟弟意外死亡后,产生了强烈地内疚感和罪恶感,认为是自己杀死了弟弟.此时,超我要惩罚自己惩罚是痛苦地,而以唯乐原则行事地本我不愿自己受苦,本我与超我发生剧烈地冲突,自我从中调和两者地矛盾,调和地结果应当是使本我与超我各自都得到满足,同时至少在主观上做到与现实相适应,于是自我就运用了心理防御机制即将弟弟死亡一事压抑到潜意识中去,这样一来,在意识层面弟弟死亡地事情就不存在了,超我就不用再想着惩罚自己,本我也不会与超我发生矛盾,自我也就不用调和了.由于潜抑作用,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地事情似乎就被遗忘了,在意识上不感到焦虑和痛苦,发生了主动性遗忘.当目睹爱德华地死,又一次受到了精神刺激,虽然他对爱德华地死因有所察觉,但童年时代痛苦地回忆地再现将这一印象又压抑到潜意识中;同时,潜意识中杀弟地罪恶感引发了超我对自我地欲望.自我所做地工作就是把杀害爱德华地罪名揽到自己身上,以求赎罪.但是,本我对自我地做法不满意,于是,自我又从中调和,将自己变为爱德华,爱德华没有死,仍然活着,也就不存在杀爱德华与自我惩罚地事情了.此时,真实地自己又被压抑到潜意识中而被遗忘,心理得到了暂时地平衡.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通过弗洛伊德提出地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地理论,我们就能很好地解释地遗忘以及揽罪行为了.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无意识在影片中,我们能够简单了解到无意识.无意识(也叫潜意识)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早在古希腊时期地柏拉图就已经有所认识了.但是,只有到了弗洛伊德,才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地完整学说.按照他地说法,人地心理活动可分为两大过程.即一为意识过程,二为无意识过程.其中无意识活动是重要地,因为它不是像意识那样以言词作为思维工具,仅仅反映整个人格地表层方面,而是不借助于任何语言文字作为媒介,却能准确无误地“再现”出隐藏在深处地真实思想地流动状况.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无意识活动在人地心理中是很普遍地.我们每个人都有做梦地经验,梦境地内容可能被我们意识到,但梦地产生和进程是我们意识不到地,也是不能进行自觉调节和控制地.人地自动化了地活动,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意识不到这类活动地结构地.无法回忆起地记忆或无法理解地情绪常属于无意识之列.偶尔,无意识中地一些东西也会闯入意识之中,诸如失言说漏了嘴、笔误,会把无意识中地愿望泄露出来.有意识地动作或经验可能在梦境、联想和神经紧张症中表现为无意识地东西. 总之,无意识活动也是人反映外部世界地一种特殊形式.人借助于它来回答各种信号,而未能意识到这种反应地整个过程或它地个别阶段.在人地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是紧密联系着地.意识和无意识都是心理学地研究对象.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无意识心理现象有哪些作用?无意识心理活动具有两个方面地功能:①对客体地一种不知不觉地认知作用.②对客体地一种不知不觉地内部体验作用.常言地"情绪传染"就是无意识心理这一功能地表现.例如我们会感到无缘无故地快活、不知不觉地忧郁,这往往是心境作用地结果.心境本身就是一种情绪状态,它能使人地其他一切体验和活动都染上较长时间地情绪色彩.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四、关于梦地解析关于梦地解析,弗洛伊德认为人类地心理活动有着严格地因果关系,梦绝不是偶然形成地联想,而是欲望地满足.在睡眠时,超我地检查松懈,潜意识中地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地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地欲望和冲突地一种表达,梦地表达形式是一种形象地象征活动在心理治疗地临床运用中,弗洛伊德认为:梦经常准确地揭示出作为神经症地诱发因素地无意识内容,通过揭示无意识诱因并向病人解释它们,以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地病源,可以取得重要地治疗效果.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因此,在影片中,我们看到彼得森在为治疗时,坚持引导他说出自己地梦境,并与她地老师一起帮解梦.梦见他和爱德华大夫在赌场,然后蒙着面地赌场老板进来,说爱德华大夫出千把他赶出去.之后又梦到自己看着爱德华大夫摔下山崖,赌场老板在楼顶上把一个轮子扔掉,以及自己被不知叫什么地长着翅膀地怪物追.通过彼得森和她地老师对梦地解析可以得知,屋顶预示着山谷,与雪组成了滑雪场,翅膀被彼得森联想到天使.后来情节地发展可得知,赌场老板就是杀害爱德华大夫地凶手,也就是最后地莫庆森,因为院长要被爱德华大夫替代所以杀人防止他取代自己,这正好映衬了赌场老板赶走梦中爱德华大夫地情节.梦中赌场老板扔下地轮子便是现实世界中杀害爱德华大夫地手枪.在这个案件中,梦做了一个很好地诠释.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五、心理治疗手段这部片子不仅讨论了精神分析学,同样也展示了心理治疗地一些手段和方法.比如刚才提到地梦境分析法,通过梦境来分析造成他现在这样地原因;又比如支持疗法,彼得森对地支持就是如此,从心理上给予最大地爱;还比如自由联想法,也就是彼得森经常让根据黑白条纹进行联想,影片最后地滑雪情节其实可以看成是一次自由联想,在轻松愉快地情绪下,终于想到了自己小时候地一次事故害死了弟弟,通过联想他也主动纠正小时候地那种罪恶感地来源和错误认知,并为后面地谋杀案找到了可供联想地线索等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不可否认,情感在心理治疗中也是有着一定地作用地,在这部影片中,爱得效果尤为明显.彼得森是爱着地,这种爱和与地相处,可以使她完全地信任不是凶手,这种爱可以使她相信BJ不会伤害她,促使她坚定治疗他地信念.正是这种爱,同样使得解除了层层心理防御,抚平了童年地犯罪情结,能够直面自己地遭遇,积极配合治疗,找回自我.到这里,我们看到情感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取得地成绩.爱,是治愈心灵创伤地良药,也是打开心结大门地钥匙.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以上就是我观看《爱德华大夫》以及搜索有关资料后地所思所得.通过此次地影片观看和分析,我对心理学有了更深一层地认识,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在学习心理学地过程中多思考、多看资料,最终有所收获.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电影《爱德华大夫》心理学的精神分析法详解

"女人能成为最出色的心理分析专家,但一旦坠 入爱河,就可能是一个典型的病人”。这句话 出自阿利克森之口,却道出影片潜藏的另一个 小主题:情感与科学是否对立。 再就是派克的演技,年轻的派克虽然还没有 《罗马假日》中的神采风度,但英俊潇洒却犹 有过之,只是恍恍惚惚的精神病人形象不是他 的拿手角色。看着派克像周星驰一样倒下,心 里总觉得有些别扭,不合时宜的夸张让派克这 副标准的帅哥形象也为之受损。
JB小时候因为在下雪天从扶手上滑下造成 自己的弟弟撞上铁栏杆致死,由此长久以 来一直觉得自己杀死了弟弟,心理上长期 遭到不安和愧疚的折磨,导致有了犯罪心 理。于是,在今后的生活中,只要看到与 这场悲剧有关的事物就会产生生理不适的 反应。
由于小时候的事让JB倍感折磨,让他的精 神十分痛苦,为了摆脱这种状态,患者自 己会产生防御机制,把这些不想回忆的记 忆有意识进行筛选,然后藏在潜意识中, 患防御机制似乎有自我欺骗的性质,也就 是说它是以掩饰自我真正的动机,或否认 可能引起焦虑的冲动、行为、记忆的存在 而起作用的,是一种阻断某种心理过程而 使自我免受焦虑之苦的自我保护方法。
通过梦的解析可以得知,屋顶预示着山谷,与 雪组成了滑雪场。翅膀和彼得森大夫联想到天 使。由此得知滑雪场的名字是大天使谷。后来 情节的发展可得知,赌场老板就是杀害爱德华 大夫的凶手,也就是最后的院长先生。因为院 长要被爱德华大夫替代所以杀人防止他取代自 己。这正好映衬了赌场老板赶走梦中爱德华大 夫的情节。梦中赌场老板扔下的轮子便是现实 世界中杀害爱德华大夫的手枪。在这个案件中。 梦做了一个很好的诠释。
比如假扮爱德华大夫的J.B,当他看到白色和条纹时, 他显得很紧张,并带有昏倒或犯罪的倾向,这和他童年 时因为无意识的导致了弟弟的死亡有关,在心理他认为 自己一定是个凶手,谴责自己。当爱德华大夫死后,在 精神防御机制的作用下,他本能的把自己幻象成爱德华 大夫,而来掩饰自己错认自己是凶手的想法,这些都源 于他童年是对弟弟死亡事件的一种情结。这里,两条平 行线条(代表着门前的两个滑台)仍然起看某种作用, 使他产生恐惧紧张……也就是说平行的线条象征着门前 的左右两个滑台。因为这滑台与摔死人有关,所以见到 条纹就会焦虑不安。
电影《爱德华大夫》心理学的精神分析法

电影《爱德华大夫》心理学的精神分析法电影《爱德华大夫》是一部充满悬疑与心理探索的经典之作,其对精神分析的展现令人印象深刻。
精神分析作为心理学的重要流派,在这部影片中得到了生动而深入的呈现。
影片中的主人公约翰·巴林格(假爱德华大夫)因童年的创伤经历和近期目睹的意外事件,陷入了严重的心理困境和身份混乱。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心理问题往往源于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未解决的情感。
巴林格的潜意识中压抑着童年时弟弟意外死亡带给他的罪恶感和恐惧,这些潜意识的情感在特定的刺激下被激活,导致了他的心理障碍。
从影片中可以看出,精神分析强调童年经历对个体心理发展的深远影响。
巴林格童年时在滑雪场上,由于自己的失误导致弟弟意外死亡,这个创伤事件成为了他潜意识中的阴影。
尽管他在意识层面可能已经遗忘或试图压抑这段记忆,但潜意识却始终在影响着他的行为和情感。
这种童年创伤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许多人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的不愉快经历。
梦的解析是精神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在电影中也有着精彩的呈现。
巴林格频繁地做噩梦,这些梦境实际上是他潜意识的表达。
通过对他梦境的分析,女主角彼得森医生逐渐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秘密。
例如,梦中出现的白色条纹和眼睛图案,都与他的创伤经历有着紧密的关联。
这表明,梦境并非毫无意义的随机想象,而是潜意识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方式传达信息的途径。
精神分析还关注性本能和本能冲动对心理的影响。
在影片中,巴林格对白色和条纹的恐惧,可能与他潜意识中的性压抑和冲突有关。
这种对本能冲动的压抑和扭曲,进一步加剧了他的心理问题。
这提醒我们,正视和合理处理本能冲动对于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影片中的治疗过程也反映了精神分析中的移情和反移情现象。
巴林格对彼得森医生产生了依赖和情感上的投射,这是移情的表现。
而彼得森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巴林格情感的影响,产生了反移情。
正确处理移情和反移情,是精神分析治疗成功的关键之一。
心理学作业——爱德华大夫影评

《爱德华大夫》影评0946102刘雯婷《爱德华大夫》讲述的是发生在格林马纳斯精神病疗养院,一位新走马上任的年轻英俊的爱德华大夫与年轻漂亮的女大夫彼德森一见钟情,然而,新来的爱德华大夫的一些行为另人费解,他总会时不时产生一种不安的心理,或是情绪的变化很大。
不久彼德森发现自己的情人竟然是一个冒名顶替的精神病患者,面对着这个可能是杀害真爱德华大夫的疑凶,彼德森却选择相信了自己深爱着的人是无辜的,最终她以自己的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聪明才智,巧妙地帮助情人从警察眼中逃脱,并找到自己的老师,通过分析情人的梦幻,解开了情人的心结,将真正的凶手揭露出来,从而使自己深爱的人摆脱了心理的阴影。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看有关心理学的影片,但本片给我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纠结”与“震撼”,导演希区柯克一直是我钟爱欣赏的悬念大师,他不仅将故事情节安排得环环相扣,更着重笔墨刻画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让观者在那悬疑丛生的剧情里感受到心理分析的重要性。
影片的核心是真实的爱德华大夫是谁,他是如何被杀的。
而事实上,这个真实的人根本没出现他也没必要出现。
导演希区柯克首先以假爱德华到医院任职作为开篇,在观众并不知道的情形下,他采取通过一系列的暗喻和特写来告诉观众,这个爱德华可能是假的。
随后,通过笔迹和证人最后证实就是假的,并引入真的爱德华已经被暗杀。
而杀人嫌犯极有可能就是这个假爱德华,他是真爱德华的副手。
通过梦境回忆来引出真实事件,直至引出真实凶手。
这样的安排使观众的心理随着情节的推进而跌宕起伏。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发现在本片中楼梯具有某种特别的象征意义,我认为楼梯象征了上抬和向上,或者高不可攀,或者是对未知的焦虑与恐惧。
第一次出现台阶的时候是彼德森进入房间时的那组镜头,我反复观摩了几遍发现这里表现了彼德森内心不断涌动的激情和某种情爱的焦虑,这是希区柯克玩的一种小手法他想让观众产生兴趣。
另一处台阶则是彼德森知道了真实凶手,并进入凶手房间的,那一系列动作表情还有对台阶的特写,让我感受到了主角的一种焦虑,莫名的跟随者影片开始产生紧张的心情,对于导演的才华简直是大为惊叹~。
爱德华大夫影评

《爱德华大夫》影评这是一部有关心理学的电影,看完整部片,我的总体感受可以用八个字简单概括:耐人寻味、启发颇深。
我一直不喜欢黑白影片,尤其是它模糊的场景,但看了这部电影之后使我改变了看法,黑白影片也有经典之作。
本片以爱德华大夫为主线,讲述的是格林马纳斯精神病疗养院院长默奇逊大夫即将退休,新走马上任的爱德华大夫年轻英俊,很快就与年轻漂亮的女主人公彼德森大夫一见钟情,然而新来的爱德华大夫有一些怪异的行为很另人费解,他总会时不时产生一种不安的心理,或是情绪的变化很大。
很快,聪明的彼德森大夫从签名字迹中发现自己的情人竟然是一个冒名顶替的精神病患者,而且患有严重的失忆症。
更为棘手的是,这个假爱德华也相信自己有罪,他甚至连自己是谁,经历过的事情也不知道。
面对着这个可能是杀害真爱德华大夫的疑凶,彼德森始终相信自己深爱着的人是无辜的。
她不辞辛苦找到假爱德华,以自己的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聪明才智,巧妙地帮助情人从警察眼中逃脱,并找到自己的老师,两人通过分析他的梦境和心理表现,唤起了他的记忆,解开了他童年的心结,摆脱了心理的阴影,而且经过案情分析,将真正杀害爱德华医生的凶手,精神病疗养院院长默奇逊大夫揭露出来,最终JB无罪释放,有情人终成眷属。
剧中,假扮爱德华医生的J.B,当他看到白色和条纹时,就会显得很紧张,并带有昏倒或犯罪的倾向,这和他童年时因为无意识的导致了弟弟的死亡有关,在心理上,他认为自己一定是个凶手,不断谴责自己。
当爱德华医生死后,在精神防御机制的作用下,他本能的把自己幻象成爱德华医生,而来掩饰自己错认自己是凶手的想法,这些都源于他童年对弟弟死亡事件的一种情结。
这是一部典型的有关心理学的影片。
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是影片中对于J.B梦境的经典解析。
在奇怪的梦中所出现的每一件物品、摆设,每一个人,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对话都仿佛具有特定的含义。
弗洛伊德说梦是一种象征,那么每一个象征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细节,是一个破译和重组整合的关键。
爱德华大夫结合心理学观后感

爱德华大夫结合心理学观后感《《爱德华大夫》结合心理学观后感》篇一看了《爱德华大夫》这部电影后,我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啊,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似的。
电影刚开始的时候,那气氛,真有点像我小时候走夜路,心里毛毛的。
女医生康斯坦丝一出场,我就感觉她像是那种超级学霸,聪明得有点“可怕”。
而这个所谓的“爱德华大夫”,怎么看都透着一股神秘劲儿,就像一个蒙着面纱的神秘人,你想揭开面纱看个究竟,却又有点害怕。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影片里的那些梦境分析可太有意思了。
我就想啊,人的梦真像一个神秘的迷宫,你以为你在里面瞎逛,其实背后都有潜意识这个神秘的大手在操控着。
就像我有时候做梦,梦到自己在考试,可我都毕业多少年了啊。
也许这就是我潜意识里对以前学生时代的一种纠结或者怀念吧。
电影里对爱德华大夫的梦境分析,那真叫一个抽丝剥茧,我就像个吃瓜群众,眼睛都不敢眨,生怕错过啥重要线索。
这里面的爱情元素也很有趣。
康斯坦丝对“爱德华大夫”那简直就是“迷妹”模式全开啊。
我就在想,爱情这东西有时候真的不讲道理。
她就这么相信一个身份不明的人,要是搁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得被人说“脑子进水”了吧。
不过呢,也许这就是爱情的魔力,就像中了魔法一样,啥理智都没了。
电影里那些关于心理创伤的描写也让我很有感触。
我记得有个情节,当真相一点点被揭开的时候,就好像在黑暗中突然点亮了一盏灯。
这让我想到自己有段时间压力特别大,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被困在笼子里的小鸟,怎么飞都飞不出去。
那时候我的心理状态可能就有点像电影里那些有创伤的人,只不过我的“创伤”没那么夸张罢了。
但是呢,我也有觉得电影有点扯的地方。
比如说,那个康斯坦丝怎么就凭借着自己的分析,一下子就认定了所有的事情呢?这是不是有点太神了?我就想啊,在现实的心理学领域,哪有这么容易就把一个复杂的心理问题解决得这么干净利落的呢?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是电影嘛,总得有点戏剧性。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就像一场心理学的奇妙之旅,虽然有些地方让我忍不住吐槽,但它还是让我对心理学有了更深的认识。
从心理学解析《爱德华大夫》

从心理学角度看《爱德华大夫》这部电影在一定意义上可算作是心理影片的开山之作,它也是第一部严肃讨论心理分析的影片。
影片的主要情节在于一位精神分析学家治疗一位患有失忆症和犯罪情结的病人,在这个过程中两人相恋,最后水落石出,终成眷属。
这部影片的核心是真实的爱德华大夫是谁,他是如何被杀的。
影片中凶杀与爱情交织,穿插着精神分析和隐藏与潜逃的压抑与刺激。
这部片子不仅讨论了精神分析学,同样也展示了心理治疗的一些手段和方法。
导演在这部片子里尽可能多的展现了他对于佛洛依德的了解和认同,同时又把冷冰冰的理论用画面表现了出来。
影片中很多都是基于佛洛依德的理论构思出来的,比如梦境原理,比如压抑与释放等等。
其中涉及精神分析的场景集中在片子的后半部分,尤其是调查真实的爱德华大夫如何被杀的那个梦境场景中。
弗洛伊德德一个重要理论叫做冰山理论,提出了对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理解。
这个观点在影片中得到了表现。
首先是黑白相间的条纹对于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的假爱德华大夫J.B所产生的影响。
他见到任何类似白色或条纹都像是受了刺激一样的产生罪恶感,并带有昏倒或犯罪的倾向。
这和他童年时因为无意识的导致了弟弟的死亡有关,在心理他认为自己一定是个凶手,谴责自己。
当爱德华大夫死后,在精神防御机制的作用下,他本能的把自己幻象成爱德华大夫,而来掩饰自己错认自己是凶手的想法,这些都源于他童年是对弟弟死亡事件的一种情结。
他的这种情况其实是人潜意识中对于应激所产生的某种防卫机制,可以认为是一种“潜抑作用”。
佛罗依德发现了人的无意识潜在对人的巨大影响。
而其中,梦的影像更能反应一种人的本性。
弗洛伊德认为,梦不像其表面显示的那样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表象,它是通向无意识的捷径,是打开人格最深层的钥匙。
通过对梦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被人压抑到潜意识中的过去事件。
在《爱德华大夫》这片中,我们看到彼得森大夫坚持引导B.J说出他的梦境。
从梦里找到过去的记忆。
B.J的梦里出现了21俱乐部,出现达利的大眼睛装饰,出现了带面具的俱乐部主人,包括楼顶和车轮,这些都暗示了犯罪现场和犯罪者的身份:一个留胡子的人象征爱德华大夫,梦中戴面具的赌场老板是默奇森大夫,小轮子象征手枪,等等。
爱德华医生 心理学解析

一、“爱德华大夫”基本情况分析影片的主要情节在于一位精神分析学家治疗一位患有失忆症和犯罪情结的病人,在这个过程中两人相恋,最后水落石出,终成眷属。
以下是对男主人公JB的分析。
影片的男主人公JB本来是一位医科生,曾经在部队服役时当过航空兵。
他驻扎在康比利山的时候写信给爱德华大夫,想让爱德华大夫治疗他在空难后留下的神经紧张。
当时爱德华大夫正要去度假,邀请JB同去滑雪。
他们经过纽约,还举行了一场午餐宴会。
然后到了这个山谷,在滑雪时发生了事故。
爱德华大夫在他前面,砰的一声巨响后倒下。
JB童年时曾经因为滑梯事故直接导致自己弟弟的死亡,从此在心里留下犯罪情结。
他觉得自己害死了弟弟,同时为这个虚构的事实感到痛苦和内疚。
这一段往事被他深深地压抑在自己的潜意识里。
JB童年时的犯罪情结导致他觉得是自己在滑雪时害死了爱德华大夫。
他感到内疚和害怕,为了“掩盖”犯罪的事实,他实行自我催眠,把自己当成爱德华大夫,去新的医院履行院长的职责。
虽然JB“化身”为爱德华大夫,然而对现状感到迷惑和恐惧。
他不记得自己是谁,不记得过去的所有事情,惟一可以“确定”的是他知道爱德华大夫死了,而且是他害死的。
同时,出于犯罪情结的困扰,JB对一切白色的有竖条纹的东西都感到恐惧和焦虑,表现为呼吸急促,喃喃自语,神情紧张,严重时会昏厥。
在一位病人发生意外之后,JB在赶到手术现场时又被犯罪情结困扰,觉得内疚和焦虑,最后昏厥。
彼得森大夫发现了JB的异常,然后运用精神分析疗法试图唤醒JB的记忆。
在彼得森大夫的帮助下,JB艰难地回忆起一些片段,最后终于想起所有事情,解开了自己的犯罪情结。
通过影片中彼得森大夫和艾力克斯大夫对JB的治疗,我们可以了解许多关于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二、精神分析的理论1.影片中对精神分析学的解释在影片开头有几段对精神分析学的解释,原文及本人的翻译如下:Our story deals with psychoanalysis, the method by which modern science treats the emotional problems of the sane.The analyst seeks only to induce the patient to talk about his hidden problems, to open the locked doors of his mind.Once the complexes that have been disturbing the patient are uncovered and interpreted, the illness and confusion disappear…..and the devils of unreason are driven from the human soul.我们的故事涉及精神分析法。
[爱德华大夫]影评
![[爱德华大夫]影评](https://img.taocdn.com/s3/m/03217c7e04a1b0717ed5dd4b.png)
[爱德华大夫]影评爱德华大夫观后感看《爱德华大夫》是在学校的巨大的阶梯教室,作为个性心理学课程的一部分。
它虽然没有多恐怖的镜头,但当我紧盯那荧光幽幽的屏幕的同时,汗毛全都竖了起来,背后似乎有人向我走来,正一点点靠近,我毫无勇气回头,因为我正被希区柯克所营造的巨大的令人窒息的惊悚气氛笼罩着,快要瘫软在接连不断的悬疑链条中了。
一直不喜欢黑白片,总是如同记忆一般的显示出一种模糊和疑虑。
当派克作为爱德华医生出现的一瞬,我发出了惊叹,我想,他的高大英俊会让每个人都着迷的。
脑中印象最深的画面就是派克和褒曼紧紧相拥的场面,一场是男人将头深埋在女人的怀里,宣泄着他无助和脆弱,映照着悬疑和心理的主题;另一场则是他们甜蜜相依,昭示着不变的伟大爱情。
白色玫瑰的背景,象征温情,平行的车轨痕迹,象征着诡异的心理世界,建筑学的“少即是多”的观念在电影,心理中亦如鱼得水的得到了表达:越是简单明了,越是暗藏玄机,捉摸不透。
显而易见,这是一部有关心理学的影片,本片多处运用了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的方法与技术(如精神分析,梦的解释等),简单展示了佛罗依德关于精神分析的几个问题。
而它最根本的观点就是:童年的记忆在人的潜意识中占据了很大的空间。
人们长大后可能强迫自己忘记不愉快的童年,但是,这部分记忆不会消失,而是存留在脑海,并对将来的一系列行为做出引导。
比如假扮爱德华医生的J.B,当他看到白色和条纹时,他显得很紧张,并带有昏倒或犯罪的倾向,这和他童年时因为无意识的导致了弟弟的死亡有关,在心理他认为自己一定是个凶手,谴责自己。
当爱德华医生,而来掩饰自己错认自己是凶手的想法,这些都源于他童年对弟弟死亡事件的一种情结。
在影片中经常提到心理分析对梦的处理,在《爱德华大夫》这个影片中,我们看到彼得森大夫坚持引导B.J说出他的梦境。
从梦里找到过去的记忆。
B.J的梦里出现了21俱乐部,出现达利的大眼睛装记忆。
在这部影片中彼森医生是爱着假爱德华医生的,这种爱,可以使她完全的信任他不是凶手,这种爱可以加强她治疗他的信念。
心理学影片观后感之《爱德华大夫》(大全5篇)

心理学影片观后感之《爱德华大夫》(大全5篇)第一篇:心理学影片观后感之《爱德华大夫》心理学影片观后感——《爱德华大夫》《爱德华大夫》影片主要讲述的是名为JB的男主人公因为战争生活心中有阴影和紧张,为了缓解这种状态,他找到爱德华大夫,希望他能帮助自己可以走出这种阴影。
而此时的爱德华大夫,正好要度假,因此邀请JB一起去某滑雪胜地滑雪,同时进行治疗,可不幸的是在度假的过程中,爱德华大夫遭到谋杀。
而JB因为犯罪心理,认为是自己杀害了这位心理医生。
因为害怕他代替爱德华大夫,去医院担任新院长。
在医院中JB遇到了彼得森大夫,并且产生了爱情。
但是由于身份暴露两人开始了逃亡。
在逃亡过程中彼得森大夫一直坚信JB是无辜的,用精神分析法最终让JB回想起那段童年往事并且通过JB的梦境分析出杀害爱德华大夫的真正凶手。
这部影片首先值得称赞的是它紧张的情节和精彩的推理还有非常符合情节气氛的背景音乐,虽然是一部黑白电影,但真的是非常吸引人。
这是作为普通观众的感受。
当然在心理学的课上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这些,其中精神分析作为一种心理疾病的治疗方法出现在影片中,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彼得森大夫在和JB一起逃亡的过程中用精神分析法来帮助他找回失去的记忆,在治疗过程中,JB可以说是一直抗拒的,是他自己选择性地忘记一些不愉快的经历。
还有彼得森和她的老师一起为JB做梦境的分析,在他的梦中,每一样东西都有着象征意义,这似乎很像是侦探小说中的推理。
通过老师讲解和查找资料,了解了一些有关心理分析的知识,心理分析(又称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学)就心理治疗而言,心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心理的压力和障碍,包括将病症的消极能量转化为积极的动力;因而,心理分析是被分析者与分析师的共同努力与追求,是被分析者自我探索的心路历程,就其心理教育的作用而言,心理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获取自信、激发创造、完善人格,认识本性自我、整合意识与无意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治疗方式。
但可能是由于专业的关系,我更感兴趣的是影片中的犯罪心理。
爱德华大夫影评

《爱德华大夫》影评专业:2011级心理咨询姓名:李晶晶学号:1114109750 关于爱情爱情,它是个迷,让人意乱情迷。
在影片开头,彼得森医生对于她的追求者表现的很冷淡,并且说她对于爱情有了一些研究,可是不久这个对爱情有研究的女医生坠入爱河,陷入爱情无法自拔。
都说爱情中的女人是不可救药的。
和假的爱德华医生初次见面,他们便对彼此有好感,几次愉快的相处已经让他们感觉到无法离开彼此,以至于在彼得森医生知道此爱德华非彼爱德华,并且他极有可能就是个杀人犯的时候,她依旧想要和他在一起,跟他一起逃亡,帮他澄清事实,摆脱罪名。
不论身边的人怎么劝说,不管即将遇到怎样的危险。
爱情中的女人是非常勇敢的。
彼得森医生是影片中最先怀疑爱德华的,在她明知道爱德华可能就是杀人犯的情况下,她没有退缩,而是亲自探求真想,在没告知任何人的情况下独自去找爱德华。
作为一个明智的女人,仅仅凭着感觉认定爱德华不是真正的凶手,是一件非常不明智的事情,但是此时陷入爱情中的彼得森就是这样。
在寻求真相的过程中,彼得森带着J.B到她曾经的导师家中,恳求收留他们,称他们是夫妻,明知道和J.B在一起生活,当J.B不清醒的时候会有危险,她仍然不听从爱人和导师的劝告,坚持和J.B在一起面对困难寻找真相。
在她得知真正的爱德华大夫是在滑雪过程中死去的时候,她不顾生命危险坚持和J.B重温事故现场,此时她的恐惧都写在脸上,但是爱情让她不管不顾,让她相信她的爱人,和他一块找寻事实真相,勇敢面对潜在的危险。
当再次遇到解释不清楚的事情而必须逮捕J.B时,彼得森又开始了孤军奋战,找到一点眉目,便立即去找莫庆森,找一个杀人凶手、一个罪犯对峙,罪行一旦被揭穿,彼得森可能就会死在莫庆森的手下,但她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用自己的勇气为爱人也是为社会清楚坏人爱情的高尚的一面,在这个上世纪拍摄的电影中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关于心理学一、犯罪情节在心理学上,情结是这样定义的:指人们总想去解决而又总不能解决的问题。
《爱德华医生》影评

《爱德华医生》影评姓名:薛沈瑜班级:学前一班学号:10950130这次的心理学概论课上,我们观看了《爱德华医生》这部著名的心理学电影,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一家精神病医院,老院长默奇逊大夫,就是最后自杀的那个医生,即将退休,新院长爱德华大夫走马上任,与年轻漂亮的女大夫,也就是女主人公一见钟情。
但是不久之后,女医生便发现爱德华是一个冒名顶替爱德华大夫,他是一个的精神病患者。
由于他患有健忘症,连自己是谁也都不知道,甚至断定自己是谋杀爱德华大夫的凶手。
假爱德华后来逃离了医院,化名约翰〃布朗,住进纽约帝国饭店,女主人公找到了布朗,躲开警察的追捕,一起躲到女主人公的老师布鲁诺夫教授家。
当深夜布朗的病复发时,布鲁诺夫让他喝下放有镇静剂的牛奶。
之后,通过分析男主人公的梦幻,解开了他的犯罪情结。
原来他童年时在一次玩耍时不小心伤害了他的弟弟,对弟弟一直很内疚;另外在一次滑雪中真爱德华大夫从他身边滑下山坡时,他就一直误认为自己杀死了爱德华大夫,女主人公则从老院长和布朗的梦境中,分析出真正的凶手就是老院长默奇逊大夫。
整个影片并不是普通的爱情片或是悬疑片,而是一部活生生的心理学教材,里面穿插的精神分析和梦境解析的知识令人惊叹。
影片中的男主角冒名顶替,一夜之间以“爱德华”的名义出现在众人面前,追溯根源到此人的童年,才发现他极受童年早期经验的影响。
此人在童年时,从扶手上滑下,把坐在扶手下端的弟弟撞到围栏的尖端上,以致弟弟惨死。
这种梦魇般的经历一直缠绕着这个脆弱的心灵。
二十年后的某一天,他与爱德华医生去滑雪,当爱德华医生因意外摔落悬崖时,童年的阴影回忆与白色的雪地和滑雪轨迹产生重合,从而引发他的犯罪情结和冒名顶替的赎罪式的举动。
同时,白色和轨迹的图样也成为了他所惧怕的刺激,也就成为了侦破他异常行为的钥匙。
这充分体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最根本的观点就是:童年的记忆在人的潜意识中占据了很大的空间。
人们长大后可能强迫自己忘记不愉快的童年,但是,这部分记忆不会消失,而是存留在脑海,并对将来的一系列行为作出引导。
爱德华大夫结合心理学观后感

爱德华大夫结合心理学观后感篇一爱德华大夫结合心理学观后感哇塞,看完《爱德华大夫》这部电影,我真的是感触超多啊!说真的,这片子刚开始的时候,我还觉得有点懵懵懂懂的,不太懂它到底想说啥。
可看着看着,我就被深深地吸引进去了。
你们说,心理学这玩意儿是不是特别神奇?就像电影里那样,通过一些细微的动作、表情,就能洞察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也许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戴着面具,隐藏着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感受,可心理学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那扇紧闭的心门。
我觉得吧,爱德华大夫他内心的恐惧和困惑,不就是我们很多人在某些时刻的真实写照吗?我们可能都会因为过去的一些经历,而在心里留下阴影。
就像爱德华大夫,因为误杀了自己的导师,那股子内疚和恐惧一直折磨着他。
我在想,要是我们身边都有一个像女主那样懂心理学的人,能在我们迷茫、困惑的时候拉我们一把,那该多好啊!可又一想,也许我们得先学会自己面对自己的内心,自己给自己疗伤。
你们说,人的潜意识到底有多强大?它是不是像一个隐藏在黑暗中的巨人,时刻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决策?这片子让我觉得,也许我们得时不时地深入自己的潜意识,去看看那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哎呀,我这说得可能有点乱,不过这就是我看完这部电影最真实的感受啦!篇二爱德华大夫结合心理学观后感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爱德华大夫》这部让我心里翻江倒海的电影,还有我从中学到的那些关于心理学的东西。
你说怪不怪,爱德华大夫明明看起来是那么正常的一个人,可内心却藏着那么大的秘密和痛苦。
这让我想到,咱们身边的人是不是也这样?表面上风平浪静,心里头说不定早就波涛汹涌了。
电影里那些对梦境的解析,真的是太绝了!我就在想,咱们做的梦难道真的都有啥深层的含义?也许我昨天晚上梦到吃了一堆巧克力,是因为我潜意识里馋得不行?哈哈,开个玩笑。
不过说真的,心理学真不是闹着玩的。
它能让人看到那些藏在心底最深处的东西,哪怕是自己都不愿意面对的。
就像爱德华大夫,一直逃避自己的过去,可最终还是得面对。
《爱德华医生》影评

《爱德华大夫》影评《爱德华大夫》,这部影片可以算是心理影片的开山之作,它是第一部严肃讨论心理分析的影片。
希区柯克本人对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非常感兴趣,因而就非常想投拍这样一部以精神分析学为主的影片。
于是《爱德华大夫》便诞生了。
这部诞生于1944年的黑白电影传承了希区柯克对电影的表达方式: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黑白素飒的氛围,以及恰到好处的配乐。
在影片的整体构思上,不得不说导演的逻辑思维非常缜密,影片情节环环相扣,每一环看似无心却在为后面的某一情节做铺垫,每一个片段都暗含着心理学解析,让心理学家们可圈可点。
该片中几个关乎心理学的片断,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黑白相间的条纹对于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的假爱德华大夫所产生的影响。
他的这种情况其实是人对于应激所产生的某种防卫机制,可以认为是一种“潜抑作用”,只有在某些特定事物的刺激之下,才能反映出来,并且产生很严重的心理作用。
其次,大量梦境的解释,希区柯克为此特意请来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来制作梦境图景,从而使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看到一个迷幻中的梦中世界。
这个梦境中有象征监视的眼睛、象征院长的赌场老板、象征手枪的车轮,这个梦境看似简单,其实背后深藏着达利和希区柯克对于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深刻理解,我们不妨来给这个假爱德华大夫解梦吧。
首先他梦到了眼睛,眼睛可以认为是监视的象征,也就是对于自己行为败露的恐惧心理。
随后他看见赌场很多人在打牌,这就象征这整个社会的活动就是一桌桌的游戏,更有一种孤立无援的心理状态。
随后有人用大剪刀剪碎眼睛,这可以认为是他心里想要破除这种无意义的恐惧心理。
随后是打牌,牌面也许有其他含义,不过从中可以知道,他似乎在和一个很难对付的人在打牌,同时还有后台。
随后就是“凶杀”场景,一个人从斜坡屋顶跌落,另一个人站在烟筒后面扔下一个变形的轮子,这在电影里已经给出解释,轮子是手枪,那个烟筒背后的人就是凶手,跌落的就是真实的爱德华大夫,而派克恰好目睹了这一切。
电影《爱德华大夫》心理学的精神分析法

电影《爱德华大夫》心理学的精神分析法在电影的世界里,《爱德华大夫》无疑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经典之作,它不仅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悬疑故事,更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了心理学中精神分析法的魅力与深度。
影片围绕着主人公约翰·贝兰特展开,他因涉嫌杀害爱德华大夫而陷入精神困境。
而女主角康斯坦丝·彼特森,一位精神分析学的爱好者和实践者,试图通过精神分析的方法帮助约翰找回失去的记忆,揭开案件的真相。
精神分析法,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强调潜意识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的重要影响。
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精神分析的关键概念和方法的生动体现。
潜意识的力量在影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约翰失去的记忆,正是被压抑在潜意识深处的创伤经历。
这些经历由于过于痛苦或令人难以接受,被意识层面所排斥和遗忘。
然而,它们却在潜意识中持续发挥作用,影响着约翰的行为和情绪。
例如,约翰看到有条纹的东西就会感到恐惧和焦虑,这看似毫无缘由的反应,实际上是潜意识中与犯罪现场相关的记忆碎片在作祟。
弗洛伊德提出的梦的解析,在电影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约翰的梦境成为了康斯坦丝探索其内心世界的重要线索。
梦被视为潜意识的表达,通过对梦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可以揭示出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欲望、恐惧和冲突。
约翰梦中出现的白色屋顶、滑雪场景等,都蕴含着与他过去经历相关的重要信息。
康斯坦丝通过对这些梦境的细致分析,逐渐拼凑出了约翰记忆的拼图。
童年经历对人格形成的影响,在电影中也有所体现。
约翰童年时的一次意外事故,导致了弟弟的死亡,这一创伤事件在他的内心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这种早期的经历塑造了他的性格和心理防御机制,也为后来的精神问题埋下了伏笔。
在精神分析的过程中,自由联想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康斯坦丝鼓励约翰毫无拘束地说出脑海中浮现的任何想法和感受,不进行任何审查和过滤。
这种方法有助于打破意识的控制,让潜意识中的内容得以浮现。
通过约翰的自由联想,一些关键的细节和情感逐渐浮出水面,为解决案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心理学影片观后感之《爱德华大夫》

心理学影片观后感之《爱德华大夫》《心理学影片观后感之〈爱德华大夫〉》前几天看了《爱德华大夫》这部心理学影片,哎呀,真的是让我感触颇深呐!影片围绕着一个充满悬疑的精神分析故事展开。
男主约翰·贝兰特假冒爱德华大夫上任,而真正的爱德华大夫却离奇死亡。
约翰的一系列奇怪行为引起了女主彼得森大夫的怀疑,她凭借着自己对心理学的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发现约翰其实是因为目睹了爱德华大夫的死亡而陷入了严重的精神创伤,导致他失去了部分记忆,并且总是处于极度的焦虑和恐惧之中。
就说影片中的那些场景和情节,真的是把人的心理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说约翰常常被一些白色的线条或者图案刺激到,那惊恐的眼神,颤抖的身体,真的让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安。
还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那就是约翰在梦中的场景,那简直就是他内心世界的直接呈现。
梦里的滑雪道,那一道道的痕迹,就像是他混乱思绪的象征。
还有那个拿着手枪的男人,充满了威胁和危险的气息。
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人的内心得承受多大的压力呀。
女主彼得森大夫为了帮助约翰恢复记忆,揭开真相,那可是费了好大的劲。
她不断地引导约翰回忆,耐心地倾听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感受。
这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当我们身边的人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能像彼得森大夫这样,给予足够的耐心和关爱呢?影片中的精神分析方法也让我大开眼界。
通过对约翰的梦境、行为的分析,一点点地挖掘出他内心深处被压抑的记忆和情感。
这让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和想法,其实都受到潜意识的影响。
那些我们以为已经忘记的事情,说不定还在心底的某个角落悄悄地影响着我们。
而且呀,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还不自觉地把自己代入进去了。
想着要是我处在约翰那样的境地,估计早就崩溃了。
面对失去的记忆,面对未知的恐惧,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再想想我们自己的生活,有时候也会遇到一些让我们感到困惑或者痛苦的事情。
也许我们不会像约翰那样严重,但那些小小的情绪波动,说不定也是我们内心深处某些问题的反映。
心理学爱德华大夫的观后感

《爱德华大夫》的观后感希区柯克编导的心理分析影片《爱德华大夫》,这部影片的情节耐人寻味与思考。
结合老师课堂上的分析我又看一遍才弄懂一些内涵。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心理学影片,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挺神奇玄乎的。
这部影片将故事情节安排得环环相扣,更着重笔墨刻画了约翰与彼德森的心理活动,让观众在那悬疑丛生的剧情里感受到心理分析的重要性。
影片开头,在医院的精神诊所内,专心学术的心理大夫彼特森正在办公。
有个病人玛丽憎恨男人但又不断去挑逗亲热男人抓破男人的手。
玛丽对待不同性别时的性格转换以及情绪上的落差都十分惊人其转换的速度之快令人难以想象,童年的记忆在无意识之间影响着玛丽的举动。
每一个病人都有一段痛苦的往事但不愿意去回忆把它压抑在潜意识中。
其后,又进来了自以为杀了父亲,脑子充满罪恶感的患者干斯。
医院原有莫庆森医生担任主管,但是主管职位将要由医学界著名的爱德华大夫接替。
新来的爱德华年轻英俊,彼特森之前很崇拜他,因此他与彼特森一见钟情。
彼特森从一个职业者的敏锐视角断定"爱德华"的非真实身份。
约翰认为自己是杀害爱德华大夫的人。
而第二天赶来的爱德华的秘书便使他背上了谋杀爱德华的罪名。
彼特森找到逃走的约翰,试图用精神分析法帮他回忆起隐藏在记忆深处的真相。
经过诱导,约翰说出了自己的梦境,回忆起小时的情形,摆脱了犯罪情结,也记起了爱德华出事的情形。
莫庆森大夫无意识中的一句失言,令彼特森突然醒悟。
面对自己的阴谋的败露,于是绝望地自尽。
仔细分析影片,我觉得影片在向人们讲述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在阐述无意识心理现象和梦的解析。
在影片中,涉及到的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建的,这部影片体现了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观点:1、自由联想法。
精神分析理论对人潜意识的了解是通过自由联想来完成的。
在影片中,心理大夫让约翰说出他想到的任何事物,然后再对他说出的事物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就是自由联想法。
无意识是指个体未曾觉察到的心理活动过程,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
《爱德华大夫》心理学影评

《爱德华大夫》心理学影评《爱德华大夫》是由著名导演阿尔费雷德·希区柯克所导演,英格丽·褒曼、格雷戈里·派克主演的心理悬念片。
讲述的是格林马纳斯精神病疗养院院长默奇逊大夫即将退休,新走马上任的爱德华大夫很快与年轻漂亮的女大夫康斯坦丝一见钟情,然而不久康斯坦丝发现自己的情人竟然是一个冒名顶替的精神病患者,其真名叫约翰·巴伦坦。
约翰·巴伦坦在其童年时代因顽皮造成弟弟意外身亡,受到严重精神创伤而产生强烈的内疚和罪恶感。
约翰从医学院毕业后被征人伍,但也厌恶战争、反对杀人。
一次飞机失事后受伤住院,遇到了爱德华大夫。
爱德华大夫接受格林精神病院董事会的聘请,准备接任院长一职。
现代院长对爱德华的即将到任心怀不满,当爱德华与约翰在滑雪时,从其背后开枪打死了爱德华。
约翰目睹爱德华身亡,又一次受到精神刺激后,顶替爱德华而来到格林精神病院就任。
康斯坦丝通过对约翰的一些异常行为的判断,坚信自己所爱的人是无辜的。
康斯坦丝求助于她的老师,老师通过对约翰所做的梦的分析,解开了约翰的心结,最后康斯坦丝以自己的心理专业知识与聪明才智将真正的凶手默奇逊大夫揭露出来。
在影片的整体构思上,不得不说导演的逻辑思维非常缜密,影片的情节环环相扣,每一环看似无心却在为后面的某个情节做铺垫,每一个片段都暗含着心理学解析,让心理学家们可圈可点。
我先从“本我”、“自我”和“超我”的角度谈谈自己对约翰·巴伦坦精神病的想法。
弗洛伊德提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模糊而不易把握的部分,是生命体系中完全无目的的盲目兴奋,包括生物性的冲动和遗传下来的本能。
本我要求满足基本的生物要求,毫无掩盖与约束,不知是非善恶,不懂得道德和价值观念,本我的表现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其活动受快乐原则支配,不顾现实的限制性要求。
自我是从本我中发展而来的,自我在本我的表面,处于前意识和无意识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德华大夫》心理学影评
计算机学院
数字媒体技术091班张生
学号:09173132
《爱德华大夫》是由著名导演阿尔费雷德·希区柯克所导演,英格丽·褒曼、
格雷戈里·派克主演的心理悬念片。
讲述的是格林马纳斯精神病疗养院院长默奇逊大夫即将退休,新走马上任的爱德华大夫很快与年轻漂亮的女大夫康斯坦丝一见钟情,然而不久康斯坦丝发现自己的情人竟然是一个冒名顶替的精神病患者,其真名叫约翰·巴伦坦。
约翰·巴伦坦在其童年时代因顽皮造成弟弟意外身亡,受到严重精神创伤而产生强烈的内疚和罪恶感。
约翰从医学院毕业后被征人伍,但也厌恶战争、反对杀人。
一次飞机失事后受伤住院,遇到了爱德华大夫。
爱德华大夫接受格林精神病院董事会的聘请,准备接任院长一职。
现代院长对爱德华的即将到任心怀不满,当爱德华与约翰在滑雪时,从其背后开枪打死了爱德华。
约翰目睹爱德华身亡,又一次受到精神刺激后,自认为是爱德华而来到格林精神病院就任。
康斯坦丝通过对约翰的一些异常行为的判断,坚信自己所爱的人是无辜的。
康斯坦丝求助于其老师,老师通过对约翰所做的梦的分析,解开了约翰的心结,最后康斯坦丝以自己的心理专业知识与聪明才智将真正的凶手默奇逊大夫揭露出来。
在影片的整体构思上,不得不说导演的逻辑思维非常缜密,影片的情节环环相扣,每一环看似无心却在为后面的某个情节做铺垫,每一个片段都暗含着心理学解析,让心理学家们可圈可点。
我单从“本我”、“自我”和“超我”的角度谈谈自己对约翰·巴伦坦精神病的想法。
弗洛伊德提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模糊而不易把握的部分,是生命体系中完全无目的的盲目兴奋,包括生物性的冲动和遗传下来的本能。
本我要求满足基本的生物要求,毫无掩盖与约束,不知是非善恶,不懂得道德和价值观念,本我的表现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其活动受快乐原则支配,不顾现实的限制性要求。
自我是从本我中发展而来的,自我在本我的表面,处于前意识和无意识之间。
它的前意识部分是人们可以意识到的“我”。
自我的下面与本我难以清楚地分开。
自我的任务是满足本我的欲望,但要受现实原则的支配。
它须判断本我的欲望是事实还是幻想,考虑是否符合实际,并斟酌利害考虑后果,必要时,根据外界现实情况控制或推迟本我欲望的满足。
自我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性和审慎。
超我也称为理想的自我,是从自我发展而来,是人格结构中的监察机构,是一切道德准则的代表,其主要作用是管制不被社会所容的原始冲动,监督、控制和约束自我,使个体按照其所属的社会道德观念,鉴别是非善恶,作为自我行动的准则。
自我的处境是艰苦的,对上要符合超我的要求,对下要满足本我的欲望,对外要适应现实环境。
自我总是在尽力调和三者的要求与主张,调和的好,会促使人格健康的发展;如果调和的不好,就会发生焦虑;如果实在无法调和就会发生精神病态。
影片中的约翰的其弟弟意外死亡后,产生了强烈的内疚感和罪恶感,认为是自己杀死了弟弟。
此时,超我要惩罚自己,惩罚是痛苦的,而以唯乐原则行事的
本我不愿意自己受苦,本我与超我发生剧烈的冲突,自我从中调和两者的矛盾,调和的结果应当是使本我与超我各自都得到满足,同时至少在主观上做到与现实相适应,于是自我就运用了心理防御机制即将弟弟死亡一事压抑到潜意识中去,这样,在意识层面弟弟死亡的事情不存在了,超我不用再想着惩罚自己,本我也不会与超我发生矛盾,自我也就不用调和了。
由于潜抑作用,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事情似乎被遗忘了,约翰在意识上不感到焦虑和痛苦,发生了主动性遗忘。
主动性遗忘和因时间长久所造成的自然遗忘不同。
在主动性遗忘中,被潜抑的欲望和冲动并没有消失,仍在不自觉地影响人的行为。
在特定的情境下,它还会回到意识中来。
当约翰目睹爱德华的死,又一次受到了精神刺激,虽然他对爱德华的死因有所察觉,但童年时代痛苦回忆的再现将这一印象又压抑到潜意识中;同时,潜意识中杀弟的罪恶感引发了超我对自我惩罚的欲望,自我所做的工作就是把杀害爱德华的罪名揽到自己身上,以求赎罪。
但是,本我对自我的做法不满意,于是,自我又从中调和,将自己变为爱德华,爱德华没有死,仍然活着,也就不存在杀爱德华与自我惩罚的事情了。
此时,真实的自己又压抑到潜意识中而被遗忘,心理得到了暂时的平衡。
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东西并没有真正遗忘,不但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反而是非常活跃的,向上运动的,向外推的;而意识却施以相反的力量,向内紧压,当两者在互相作用的过程中,自我从中协调,结果是潜意识中的东西通过梦的形式显露出来。
做梦时,由于意识模糊,自我的压抑功能松懈,潜意识中的想法涌现出来,不过由于自我要考虑到超我的监督,所以在梦中反映出来的并不是经历或欲望的本来面目,而是已经伪装或象征化了的、超我可以接受的形象。
在约翰的梦中,赌场象征着精神病院,留胡子的人是爱德华,“二十一点了”是指“二十一点俱乐部”,院长曾在那里威胁爱德华,当时约翰也在场,梦中的院长变成戴着面具的赌场老板。
高楼象征某处高山峻岭,可能是一处滑雪度假地,小轮子象征手枪。
由飞鸟联想到翅膀,再联想到天使,可能预示着地名,约翰向山下飞跑象征着滑雪而下,当时他感到极度恐怖说明发生了可怕的事情。
通过释梦,还原被伪装和象征化了的内容,使被压抑的经历回到意识领域中。
康斯坦丝又通过旧地重游唤醒了约翰的记忆,回忆起童年时代弟弟发生意外的情景,潜意识中纠缠了多年的自认为杀弟的罪恶感得以解除。
接着又回忆起爱德华摔下悬崖的情景,有人从背后向爱德华开枪,并不是自己将他推下去,最后终于找到了真正的凶手。
这部影片可以算是心理影片的开山之作,它是第一部严肃讨论心理分析的影片。
这个故事也由于披上精神分析的外衣而更加神秘叵测,对后来的精神分析影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派克和褒曼两位主角的演出也十分精彩。
此部影片很值得回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