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材料二 清初,今天我国境内的55个少数民族已基 本上形成,……清朝定鼎北京后……加强对边疆地区 的控制与管理。这在客观上,既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 联系,又有利于边疆各民族间的融合。同时,……掀 起了以汉、满、蒙古的融合为核心,维吾尔、达斡尔、 鄂温克、鄂伦春等族也纷纷卷入的民族融合高潮。
——《明史· 周敬心传》
政体改革——皇帝的选择
激情投入,享受学习的快乐!
自学指导1
1、请结合教材P16本课引言和“宰相制度的废除” 一目正文,归纳明太祖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哪 些?明太祖不设丞相的原因是什么?并谈谈宰相 制度的废除有何利弊?
2、请结合教材P18“军机处的设立”一目的前二段, 思考清初设置了哪些机构?为解决对皇权构成威 胁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康熙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加 强皇权?雍正帝怎样使皇权达到登峰造极?
为什么将时代背景设置在雍正年间?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暨阳高中 王颖
学习目标
1、掌握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识记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 2、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及其发展; 理解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3、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 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 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解决以下问题:
4、清代军机处和明朝内阁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君主专制制度演变发展过程 秦
三 公 九 卿
汉
丞 侍相 中、 尚 书 令 、
隋唐
三 省 六 部
宋
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目的:处理西北战事,防止泄露军事机密,加强皇权。 (3)设置
雍正初年,在宫廷隆宗门内设军机房,不久更名为军机处, 由皇帝选择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
专门处理前线的奏报和诏令,后来扩大到处理全国其他事务。 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必须秉承皇帝旨意行事,其 作用只是上传下达。
文字狱是明清时因文字犯禁或借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 而设置的刑狱。在清初康雍乾三朝的百余年间,文字狱 多达上百起,而且愈演愈烈,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
材料 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 朱元璋亲自选定品学俱佳的士林领袖、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 三月初发布皇榜。然而数日内,大批落榜考生跑到礼部鸣冤告状。因为中榜的 51名贡生清一色地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因此,说主考收受钱 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扬。 事件引起明王朝上下震撼。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成立包括饱学之士、忠 直敢言的大臣在内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然而调查结论认为刘三吾等人的 阅卷公平公正,无任何问题。这再次引起落榜的北方学子哗然,朝中许多北方 籍的官员要求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 定刘三吾为“反贼”,发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 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亲自选定51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 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 该事件以后,明朝的科举录取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 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 [问题] 上述材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确定一个主题, 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3.密折制度 密折是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的奏折, 外人无从得知。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时期。 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 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密折制度使得朝政进一步黑箱化,增添 皇权的神秘感,同时起到了使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 的作用。 4.文字狱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
繁多政务,很少能参决政事 ——奠定基础
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
的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 的票拟权 ——发展 明神宗: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 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全盛
3、内阁的地位
议一议
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宰相
性质 职权 任职方式 对皇权影响 一级行政机构 行政、决策
内阁
内侍机构 侍从、咨询
要经皇帝及大臣 直接由皇帝决定 商议 制约皇权 强化君主专制
结论:பைடு நூலகம்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二、内阁的出现 3、内阁的地位
①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 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 构; ②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 旨意而定; ③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 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秦朝(形成) 两汉(巩固) 隋唐(完善)
中央:皇帝制度、三公九卿 地方:郡县制 中央:汉武帝重用亲信担任尚书令、侍中等 地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加强
中央:三省六部
地方:加强统治;中期后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了中央集权 中央:中书门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相权
什么叫“票拟”?什么是“批红”? 你能否用现代词汇通俗地解释它?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 批意见;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 的认可与否。
清代皇帝 的批红
三、军机处的设立 1、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题目立意:明朝内阁始终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是法
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部门。本题旨在通过对相关史料的解读,考查
对内阁地位的认识。
解题指导:题干材料表明,当时的内阁首辅已达到“几于震主”的地
步,内阁凌驾于六部之上。这表明内阁权势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但是,内阁仍是内侍机构,其本质没有改变。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
课堂篇 探究学习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典例剖析
随堂训练
2.明初废丞相后,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0多件奏章,即使他“星存
而出,日入而休”,也无法把政事处理完毕。鉴与这种情况,明成祖时
设立( )
A.尚书令
B.枢密使 C.内阁
D.军机处
解析:朱元璋废除丞相后,国家重大事务都落到了自己身上,非常劳
累,为此他设立了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发展为内阁,故选C项。
答案:C
3.明朝废除宰相和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相同目的是( )
A.加强君主专制 B.提高行政效率
C.避免决策失误 D.强化地方管理
解析:明朝废除宰相和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相同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
故选A项。
答案:A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典例剖析
随堂训练
课堂篇 探究学习
4.康熙帝时,清政府在地方上设立了江南、江西、福建、广东等18 个省,每省设巡抚一人。又在两江(江南、江西)、川陕、湖广等设 置总督,分管一省或数省的军政。这种做法旨在( ) A.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中央集权 C.防止武将割据 D.精简地方机构 解析:康熙帝使总督与巡抚相互牵制,分散了地方的权力,从而进一 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选B项。 答案:B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繁剧的政务和 大量的奏札”出现的直接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和明成祖的举措有何本 质的共同点。其举措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马鞍山和县姥桥镇联合初级中学许芝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历史必修1的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四课,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也是中国大大落后于世界的开始。
落后与先进、专制与民主在世界的东西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课着重要讲清楚内阁制度的是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以及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所带来的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到这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新变化。
2. 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阁、军机处,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3. 从多角度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资料,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
2.通过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掌握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2.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2、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述法、;对比分析法、谈话法、问题教学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结合图片思考:大臣上朝礼仪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变化:坐而上朝→立而上朝→跪而上朝说明了朝中大臣地位下降,权力受到削弱,皇权加强。
)导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又把中央的权力集中到了皇帝,在清朝达到了顶峰。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知识点一 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1.宰相制度的废除(1)背景: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妨碍了________的高度集中,导致社会动荡。
(2)措施: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________,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宰相制度宣告废除,________进一步加强。
2.内阁的出现(1)背景:废除丞相后,明太祖政务繁多,深感力不从心。
(2)过程⎩⎪⎨⎪⎧①创立:明太祖设置 作为侍从顾问,但很少参决政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决策,“ ”由此出现。
②发展: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 ,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
(3)性质: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________。
【预习评价】1.(判断)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设内阁。
( )2.(判断)明朝殿阁大学士作为中央政府高级官员,拥有决策权。
( ) 3.(判断)明朝内阁不是正式的中央政府机构。
( )4.(思考)“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那个庞然大物”指什么?试答: 知识点二 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康熙时期加强皇权(1)背景: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
但________________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定夺军国机要,皇权受到很大的限制。
(2)措施:在宫内设________,参与机要事务,替皇帝起草谕旨。
(3)影响:中枢机构一分为三,________、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2.雍正时期设军机处(1)目的:办理西北军务。
(2)特点:机构简单;大臣品级不高、钦定。
(3)职责:跪受笔录,按________的意旨拟写成文,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4)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加强,________进一步得到巩固。
【预习评价】1.(判断)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极大地加强了皇权。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权力 来源 职责 任免 对皇权 影响
宰相 宰相制度赋予 的 一级决策者 要经皇帝及 大臣商议 制约皇权
内阁 皇帝个人的信任 侍从咨询为主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 制约作用。
明武宗 明世宗 明神宗 明熹宗
宦官刘瑾专权 严嵩父子专权 张居正权倾朝野 魏忠贤专权
积极作用:
① 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 发展,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② 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 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利于社会经 济的发展。
③ 在统一的环境下,利于各民族的融合, 利于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积极作用: ①皇帝个人专权,政治十分腐败;独断 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失误 ②思想专制,严重妨碍了文化的进步与 发展; ③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财政开支庞大, 官场黑暗; ④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社会 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思考:废除宰相制度有何利弊呢?
资料回放 P16 废除宰相制度15年之后,明太祖得 意地总结道:“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 职。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 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 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宰相,设 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 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 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宰相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内部 可发挥双重作用:既可以辅佐皇帝,帮助皇 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也可能因权力过重 而威胁君权,造成深刻的君相矛盾。 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固然可解决君 相矛盾,但必然导致皇帝负担加重,军国大 事均由皇帝个人裁决,难免偏颇、草率。明 太祖采取的补救措施即设立内阁。
影响: (1)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 一步加强; (2)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3)内阁制应运而生;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3、雍正时军机处的设置 运作: 皇帝挑选亲信充任,皇 帝每天召见,商议军国 大事,军机大臣拟写成 文,经皇帝审批后,再传 达执行
结果: 全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 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 到了顶峰。
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皇帝 军 机 处 南 书 房 内 阁
皇权得到空前加强 皇权得到扩大
议政王大臣会议
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 保障。 保障。
4、影响: 影响: ——极大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 中国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想一想: 想一想: 下面这五个中央集权体 制中,哪一个体制中的丞 (宰相)权力最大?这样的 ) 演变过程说明了什么?
图一秦朝的中 央集权体制
中 度 盐 户 书 支 铁 部 门 下
图四 元朝时期 的中央集权体制
皇帝 中书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皇帝 厂卫 殿阁 五军都督府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图五 明朝时期的 中央集权体制
全国 军队
想一想
这五个中央集权体制中, 这五个中央集权体制中,哪一个体制中的 宰相)权力最大? 丞(宰相)权力最大?这样的演变过程说明了 什么? 什么? 元朝 说明:在皇权与相权的激烈争夺过中, 说明:在皇权与相权的激烈争夺过中,皇权 逐渐取得了上风, 逐渐取得了上风,皇帝越来越成为国家中枢权 力体系的核心。 力体系的核心。
积极方面: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积极方面: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消极方面: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 消极方面: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社会的兴衰 完全维系在皇帝身上,有利于君主的独裁专制; 完全维系在皇帝身上,有利于君主的独裁专制; 同时也使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同时也使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
⑵识记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⑶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极其发展。
⑷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⑸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阁、军机处,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⑹从多角度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⑺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极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2、过程与方法⑴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资料,帮助学生逐步掌握阅读历史资料的方法。
⑵通过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使学生掌握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⑵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利用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1、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为什么到明朝时被废除了?产生了这样的影响?2 明朝废除宰相之后,明太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后来形成了什么制度?同宰相制度相比有何本质的不同?3、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意味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对此应怎样理解?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讲授新课]思考:明清两朝为什么都要空前加强君主专制制度?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背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统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目的:为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请学生阅读相关段落,思考归纳: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措施:地方:明太祖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使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监察,隶属中央部门。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史料研习
研习一 图文信息:“坐着、站着与跪着”
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 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有什么重要 特点?
【提示】 从官员上朝礼仪变化中可 以看出,皇帝日尊,官吏日卑,说 明皇权不断加强。
研习二
史料应用:
明清中央机构的变化和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材料2: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 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 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 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 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b.清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尖锐,决定了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加强的基本特点是尽力保证满洲 贵族在政权中的核心地位。雍正时 期增设军机处,作为全国最高的军 政决策机构。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 帝,皇权再次被加强。
②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在思 想文化上也有明显的表现。明清两 朝采取的八股取士制度,扼杀了知 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僵 化了思想,窒息了整个社会,严重 阻碍了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
三、军机处的设立 1.康熙帝加强皇权 议政王大臣会议 的权力凌驾 (1)原因:清初, 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措施:康熙亲政后,在宫内设 , 南书房 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参与机要事务, 替皇帝起草谕旨。 (3)影响: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 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 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③隋唐时确立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 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 君权的独尊。 ④北宋时期以中书主政,枢密掌军, 三司理财,进一步分割相权,抬高 君权,宰相地位大大下降。 ⑤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 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 度遂废。
(2)认识: 纵观我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 相权和皇权一直处于矛盾和共存中, 君主怕相权危及皇权,常用宦官奴 仆控制宰相,相权被削弱,宦官、 奴仆却成了宰相。君主为加强权力, 千方百计地削弱相权,从而导致宰 相制度不断演变。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集 两汉(巩固) 中 地方: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加强
秦朝(形成)
中央:皇帝制度 地方:郡县制
三公九卿制
地方分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具有双重性: ①利:它在维护国家统一、防止分裂割据、抵御 外来侵略;发展社会经济,兴修各类工程,加强 民族交流,促进融合……. ②弊:导致政治上的腐败与残暴,经济上的苛捐 杂税,思想上的禁锢与迫害……
• 这样从中央各部到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都直接 听从皇帝的指挥。至此,不仅内阁形同虚设,议 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皇权得以大大加强。 这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达到顶峰。
秦朝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的形成
从汉到元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的发展
明 清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达到顶峰
明清(顶峰)
3、清朝军机处的设臵,加强了皇权, 其表现有 ①皇帝的谕旨可以迅速传达到中央 各部和地方官员 ②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③军机大臣掌握了国家最高决策权 ④避免了皇帝决策的失误 A.①②③ C. ①② B ①②④ D. ①③
4、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 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步增大,主要在于 ( )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C.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D.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
明清绝对君主专制的消极影响:
①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 出现失误; ②官场风气:使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 循守旧之风;
③官僚机构:使官僚机构膨胀,导致官 僚主义、贪污腐化。
东西方拉开差距
(1)西方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建立 工业化进程起步
进步 落后
(2)中国
君主专制强化 自然经济占主导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 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明初地方政治制度与元朝相比有什么 变化?对中央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一、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和内阁的出现 1、宰相制度被废除(1368年)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 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 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 迟,全家处死。
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影响
1、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2、有利于各民族的交流融合。 3、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1、容易导致暴政,使政治黑暗腐败。 2、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3、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使科技文化发展受抑制。
1、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C )
票拟:秘书起草对公文审批意见; 批红:领导对审批意见认可与否。
有人说内阁的主持者(首辅)=宰相, 这种说法对吗?
张居正
(1525-1582),字叔大,号太 岳,明江陵人;明穆宗时入内 阁,神宗时为内阁首辅。他在 任期间,厉行改革,是著名的 政治家。
内阁是否会威胁皇权?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我朝阁臣, 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 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 贾祸。” ——《神宗实录》卷五一一卷
宰相大臣上朝礼仪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小结: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过程 皇帝
中 央 三 公 九 卿
秦
汉
丞 令相 、、 侍尚 中书 推郡 恩国 令并 行 、
隋唐
三 省 六 部
宋
中书门下、
元
明清
明:撤中书, 废丞相;设 内阁 清:南书房;
参知政事、 中 书 枢密使、 省 三司使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结论:绝对君主专制违背了世界发展潮流,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中国的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㈠明朝君主专制的发展 1、宰相制度的废除 1)请结合教材 P16本课引言、第一段正文、历史纵横思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考归纳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
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 劾奏,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元相权过重 (历史) ——明太祖
明初相权扩大
妨碍皇权 高度集中
(根本)
胡惟庸恣意妄为(直接)
2)内容:废丞相,权分六部
“中书之政,分于六部”,六部分割了原来宰相 的权力,成为皇帝之下中央处理政务的最高一级机构。 六部在明初地位很高,但明中叶以后,既受制于 内阁,又受制于宦官,权力大不如前。
至此,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 度宣告废除。 这样就彻底解决了相权与皇权的矛盾
3)废除宰相制度的影响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 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 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 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 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 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 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 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 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 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 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 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1、背景: 中国封建社会步入晚期,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2、目的: 为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探究一: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有哪些 具体的表现?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内阁的出现(1)原因 (2)过程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内阁的创立与发展
明太祖—— 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奠定基础
明成祖—— 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正式确立 明宣宗—— 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侵夺六部职权——全盛
宰相
内阁首辅
权力来源
职 责
宰相制度赋予
一级决策者
皇帝个人信任
侍从咨询为主
任 免
对皇权影响
要经皇帝及大臣 直接由皇帝意愿 商议 决定 制约皇权 君主专制强化的 产物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资料:
•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 原非宰相!”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文化:八股取士
地方
中央
废宰相, 权分六部 设置内阁
废行省 设三司
皇帝
五军都督府 锦衣卫 东厂 西厂
互不统辖 各司其职
三司
布政司
都指挥司
按察司
行政
军政
监察
宰相制的废除所产生的影响
积极:有加强皇权,巩固统 治。 消极:皇权缺少制约,有利于君主的 独裁专制。同时也是皇帝政务繁多, 身心疲惫。
设置时间: 雍正初年(1726年成立军机房,1739年成为一 个正式的常设机构) 选择军机大臣的条件: 亲臣、重臣(即皇帝亲信的满汉官员) 军机大臣的职责: 与皇帝商议军国大事,但只是承旨遵办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共24张PPT)
何”的局面。
(二)、康熙帝设立南书房
康熙亲政后,为 限制议政王大臣会议 ,加强皇权,在宫内 设南书房,挑选翰林 院学士入值。名义上 陪皇帝读书,实际上 参与机要事务,替皇 帝起草谕旨。 南书房的建立, 使得中枢机构一分为 三,内阁、议政王大 臣会议与南书房相互 牵制,集权于皇帝。
康 熙
南书房
三足 鼎立
8、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9、“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 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 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与皇帝“共治国事”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2、宰相制度废除的影响
二、内阁的出现 1、内阁制创立的原因
“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二、内阁的出现 2、内阁的形成和发展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秦朝到清朝产生并 延续了两千多年,它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 了怎样的影响?
• 积极[明清前]:①维护统一,安定社会。②加快 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③保证中外文化的正常交 流。④为抵御外来侵略提供保证。 • 消极:①对人民的政治压迫、经济剥削残酷。② 导致政治腐败,政局动荡。③束缚中国资本主义 萌芽发展,阻碍了科技的进步,造成社会发展的 迟滞,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内侍机构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侍从、咨询
皇帝的顾问和侍从
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用)
阅读材料,说出军机处设置的原因、最初 名称、设置时间、所在地点和选择军机大 臣的条件。
材料: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 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 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 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问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军机处的职能是什 么?
7.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这样评价当时 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 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 宁说是管理家政。”下列措施最能体现这一论断
的是
A.实施行省制度 B.废丞相,权分六部
C.设立内阁制
D.增设军机处
8 .某导演在拍摄电视剧时要用到图 1 所示之文物 (古代某位官员的印信,上刻“冀州刺史”),并 且引用“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一语。你 觉得这位导演可能在拍摄
•积极作用: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 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 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 治保障。 •消极作用: 皇权的极度膨胀,严重扼杀 了社会的创造力,又成为阻碍社会进 步的重要因素。
封建 专制 主义 中央 集权 制度
演变
秦 汉
朝:建立 清:不断发展完备
围绕矛盾: 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结果:中央集权与皇权占了上风,皇 帝越来越成为国家中枢权力体系的核 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材料二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 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 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 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请指出在丞相问题上,唐 太宗和明太祖有何不同看法? 唐太宗认为设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 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 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 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D.设立宰相分理政务
解析:A 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深感力不从心,于是 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故A项正确。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 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因此才需要日理万机,故B项错误。 明成祖时“内阁”出现,故C项错误;明太祖废除丞相后,才出现材料所述 问题,故D项错误。
【概念解读】 明朝内阁: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明朝内阁设立于明成祖时期,是为加强皇权 而设立的侍从顾问机构,并无决策权。此后权力逐渐增大,成为明朝行政中枢。 但是,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正式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不能统率六部,其权力 不来自于制度及职位,而来源于皇帝的信任与支持。 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朝初期满洲亲贵大臣商议、决定军国 大事的中央决策机关,握有实权,压制皇权。军机处设置后,议政王大臣会议 逐渐消亡。乾隆时期,取消了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机处:清朝雍正帝时期设立的中枢权力机关,最初因用兵西北而设立,处理 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但只能跪受笔录, 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军机处的设 置,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92021/9/92021/9/92021/9/99/9/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9日星期四2021/9/92021/9/92021/9/9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92021/9/92021/9/99/9/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92021/9/9September 9,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92021/9/92021/9/92021/9/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学习
讨 论
宰相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其地位十分巩固。制度 赋予其决策大权,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到后面有了票拟权 ,但无批红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 象,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职位,而来自最高 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 千丈。
合作学习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 写道:“有明之无善治,自 高皇帝罢丞相始也。”
填表 内阁制度的形成
时期
名称
职权
明太祖时期 殿阁大学士 不参与决策
明成祖时期 明宣宗以后
内阁 内阁
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 决策,内阁正式形成
有票拟权,首辅 权压群臣
张
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 六部几乎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居
正
明中期以来,内阁的权力越来越大,
它是否危及到皇权?为什么?
明中期后,内阁的权力虽然越来越大,可以帮助皇 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但他的批复是否算 数,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所以,内阁的设立并 未危及皇权。
——《清史稿》
军机处的职能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总揽国家大事,成为位居内阁等中枢机构之上、 皇帝之下的政务机构。
军机处
既然“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那是否说担任军机大臣的刘罗锅相当于宰相 ? 军机大臣不是宰相。军机处职责为“跪受笔录” ,完全听命于皇帝,没有决策权。
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 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 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 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 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军机处
材料1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 ……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内 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 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 赵翼 《檐曝杂记·军机处》
军机处最初设置的原因是什么? 最初设置的目的是办理西北军务
军机处
材料2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 丝纶出纳,职居密勿.........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 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 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内 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 政之府矣。
知识归纳
明太祖废除 宰相 制度
君
明
明太祖 设殿阁大学士 主
内阁 制度的创立
明成祖确立 内阁 制度
专 制
明宣宗后内阁有票拟 权
强 化
清初 议政王大臣会议 限制了皇权
清 康熙时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 南书房三足鼎立
雍正时设立 军机处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
建 立 秦朝
发 展 汉—元
强 化 明朝
胡
月,朱元璋以“枉法诬贤”、“蠹害
惟
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等人处死。
庸
问题探究
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职位?
①君权与相权之间矛盾由来已久。②丞相制度妨碍 皇权的高度集中,导致社会动荡。③地方权力集中 中央,宰相权力随之扩大,不利皇权加强,④丞相 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故废丞相。
根本目的: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宁夏六盘山高中 叶瑞
坐着的丞相
站着的丞相
总结中国从秦到元中央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
皇权和相权的斗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明
清
明
君
太
明
祖
成
祖 皇太极
主 专
制
的
加
康熙
雍正
强
一
胡惟庸案:丞相胡惟庸,随着权势的
丞
不断增大,日益骄横跋扈,擅自决定
相
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洪武十三年正
黄宗羲,明清之际 思想家、史学家
废除丞相,有利于加强皇权,防止权臣专权,加强 对国家的管理。 废除丞相,造成皇权过于集中,当皇帝无能或不理 朝政时就会造成皇权旁落,出现乱政。
清
军机处
朝 的
皇权到达顶峰
雍正
政
治
南书房
制
皇权扩大
度
康熙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清皇太极 初内阁、六部
议政王大臣会议
皇权受到限制
请从君臣关系的变化中,归纳 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发展变化
知识归纳
归纳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发展 削
秦 中央设置 丞相 ,为百官之首
弱
相
汉 任命 尚书令、 侍中 等,参与军国大事
权
隋唐 实行 三省六部制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加
北宋
设 参知政事 、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权力
强 皇
权
元 中央设中书省 ,为最高行政机关
顶 峰 清朝
合作探究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给中 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影响:
积极作用:
有利于中国多民族 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社会安定,经济发 展和文化繁荣为康 乾盛世的出现提供 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
专制主义的发展阻 碍了中国社会进步 和资本主义萌芽的 成长,与当时世界 潮流背道而驰,中 国发展开始大大落 后于西方。
明 太 祖 问题探究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 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 十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 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 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件事的, 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 天要处411件。
针对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朱元璋采取了什么措施?
设置殿阁大学士为顾问,很少参决政事,大事由 皇帝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