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选择题必背87条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生活与哲学》选择题必背87条

2020年高考《生活与哲学》选择题必背87条

2020年高考《生活与哲学》选择题必背87条专题一物质和运动1.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5. 规律不能被改变、消灭、创造。

6. 人可以创造物质的具体形态,但不能创造物质。

专题二物质和意识1.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具有决定作用,意识具有反作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 意识既可以正确反映客观存在,也可以错误反映客观存在。

3. 意识是人脑在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意味着这种反应是被动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3.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4. 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5.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

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对人脑的模仿,不具有主观能动性。

6. 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必须依赖于物质。

7. 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8.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9.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10.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11. 人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专题三实践和认识的关系1. 实践决定认识。

2.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3. 实践和认识的主体都是人。

4.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学理论都不能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5.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

6.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7.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

专题四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任何真理都不包含谬误。

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生活和哲学 主干知识必背

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生活和哲学 主干知识必背

2020年《生活与哲学》高考满分必背术语考点[必背术语] 1—3课1.哲学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关系: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并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与生活的关系:①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的规律和特征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和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6.哲学与时代的关系(1)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因此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3)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020高考必背】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选择题必背87条

【2020高考必背】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选择题必背87条

2020年高考《生活与哲学》选择题必背87条专题一物质和运动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5.规律不能被改变、消灭、创造。

6.人可以创造物质的具体形态,但不能创造物质。

专题二物质和意识1.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具有决定作用,意识具有反作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既可以正确反映客观存在,也可以错误反映客观存在。

3.意识是人脑在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意味着这种反应是被动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3.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4.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5.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

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对人脑的模仿,不具有主观能动性。

6.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必须依赖于物质。

7.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8.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9.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10.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11.人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专题三实践和认识的关系1.实践决定认识。

2.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3.实践和认识的主体都是人。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学理论都不能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5.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

6.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7.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

专题四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任何真理都不包含谬误。

3.真理的具体的,不能推翻真理,但可以超越真理。

4.认识有多个,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具有客观性。

2020届高考政治必考考点详析:《生活与哲学》部分(共52个考点)

2020届高考政治必考考点详析:《生活与哲学》部分(共52个考点)

思想政治模块四《生活与哲学》(共52个考点)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8考点)一、哲学是什么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与生活(1)哲学源于生活。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指导生活。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物质是本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物质决定意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灵等)(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

2020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总结精华版

2020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总结精华版

2020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总结精华版①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的而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

②物质是意识的物质基础,意识是物质的精神反映,二者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能够反作用于物质。

③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基础,要求我们正确处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2020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总结精华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也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唯物论和认识论是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重要内容。

物质观和意识观是唯物论的重要内容,其中物质观包括物质、规律和运动,意识观包括意识的特点和作用。

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和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是唯物论的重要方法论,意识的能动作用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认识论的重要内容和方法论。

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的而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

物质是意识的物质基础,意识是物质的精神反映,二者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能够反作用于物质。

正确处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也具有能动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既从实际出发,又重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

我们需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高考《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简洁版)2020

高考《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简洁版)2020

《生活与哲学》需背诵的知识点全书的知识框架:①物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探索世界的本质②运动③规律唯物论把握思维的奥妙:①意识①实践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求索真理的历程)②真理(包含认识)①联系观辩证法(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②发展观③矛盾观④否定观马哲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历史观(寻觅社会的真谛)②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③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历史唯物主义①价值观的作用人生观、价值观②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③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一(一)探究世界的本质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12.运动(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③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②联系: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①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我们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不能违背规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二)把握思维的奥妙1.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具有目的性②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二.实践1. 实践的特点:①客观物质性②主观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④直接现实性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决定认识)表现在: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必背要点[精选.]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必背要点[精选.]

《生活与哲学》重点哲理(必背)1、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把握、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要求我们在尊重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坚持求真务实精神,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意识阻碍事物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丧失斗志。

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思想意识。

(4)实践与认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要求我们要立足实践,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人的实践活动有巨大推动作用,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认识过程原理及方法论: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将认识向前推移。

(6)真理原理及方法论: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发展真理。

(7)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直接现实性2、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①总特征——联系观、发展观②实质与核心——矛盾观(1)联系观原理及方法论:①联系具有普遍性(3句)、客观性(2句)、多样性,要求我们用联系观点看问题;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必须分析和把握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020高考复习《生活与哲学》重点必背知识

2020高考复习《生活与哲学》重点必背知识

2020高考复习《生活与哲学》重点必背知识一、(辩证)唯物论部分归纳(辩证)唯物论所包含的哲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运动与物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识的能动作用(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切从实行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又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并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论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做到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原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又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4.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为: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表现为: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5.一切从实行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就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如何做到一切从实行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020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选择题必背88个知识点

2020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选择题必背88个知识点

2020年高考《生活与哲学》选择题必背88个知识点专题一物质和运动1.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5. 规律不能被改变、消灭、创造。

6. 人可以创造物质的具体形态,但不能创造物质。

专题二物质和意识1.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具有决定作用,意识具有反作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 意识既可以正确反映客观存在,也可以错误反映客观存在。

3. 意识是人脑在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意味着这种反应是被动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3.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4. 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5.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

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对人脑的模仿,不具有主观能动性。

6. 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必须依赖于物质。

7. 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8.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9.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10.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11. 人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专题三实践和认识的关系1. 实践决定认识。

2.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3. 实践和认识的主体都是人。

4.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学理论都不能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5.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

6.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7.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

专题四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任何真理都不包含谬误。

2020届高考政治总复习生活与哲学模块必考考点整合清单(精华版)

2020届高考政治总复习生活与哲学模块必考考点整合清单(精华版)

范文2020届高考政治总复习生活与哲学模块必考考点1/ 7整合清单(精华版)哲学与实践哲学与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②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学习、工作和生活,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世界观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决定体现方法论是系统化、理论化的方法论统一哲学与具体科学哲学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普遍的规律(共性)区别具体科学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个性)联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系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一唯物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般主义哲学的何思者维为和存在本原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基本问题的客观唯心主义关系有没可知论问有题同一不可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性哲学与时代①哲学是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是时代的总结和升华。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②真正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产基马生本义条特中件征国化提示: 1.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3.哲学是科学研究之母(√);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3/ 7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与存在何者是本原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

6.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7.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典型观点 a.评价: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b.典型观点: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高考政治必备术语(生活与哲学)-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高考政治必备术语(生活与哲学)-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高考政治必备术语(生活与哲学)高考政治必备术语:生活与哲学一、唯物论1、认识对物资具有能动作用。

A、认识能动性的特点:⑴认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⑵认识活动具有自动创造性和盲目选择性。

B、认识能动性的表现:⑴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⑵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认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点作用。

②认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理和控制造用。

2、物资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物资决定认识,认识是物资的反映。

要做到一切从实践出发、实事求是。

认识反作用于物资,正确的认识推进物资世界的发展,错误的认识妨碍物资世界的发展,要注重认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建立正确认识,克服错误认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想,都恪守其固有的规律。

(2)方法论:①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恪守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违犯规律会遭到规律的惩罚。

②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人在规律面前不是能干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方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致。

要求我们必须恪守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在规律面前不是能干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方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认识论1、理论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资性活动,是一种直接理想性活动。

理论的特点:客观物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理论与认识的辩证关系:①理论是认识的基础:理论是认识的来源、理论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理论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独一标准、理论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要注重理论的作用。

认识对理论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理论起促进作用。

3、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020年高考政治选择题必背333条(全套,知识点超全)

2020年高考政治选择题必背333条(全套,知识点超全)

2020年高考政治选择题必背知识点一、《经济生活》选择题必背103条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基本属性: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和价值(人类劳动)。

2.有使用价值的并不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3.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4.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额,决定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但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5.货币供应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6.通货膨胀: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7.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8.信用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但不能减少货币的流通),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并非十分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9.汇率的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

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有利于对外投资,有利于出国旅游和消费,不利于出口和吸引外资。

10.美联储加息,对于国际资本来说,会流向收益高的地方(美国),进而导致其他国家资本外流。

(汇率上升,本币升值,汇率下降,本币贬值。

资本会由预期贬值国家流入预期升值国家,由低利率国家流入高利率国家)第二课多变的价格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一般说来,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4.一般来说,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5.价格的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影响小(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的需求量影响大(需求弹性大)。

6. 市场决定价格与价值决定价格是一致的。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

经济发展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基础性的。

2.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3.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不含投资)的比例。

2020高考冲刺,《生活与哲学》主干知识必背

2020高考冲刺,《生活与哲学》主干知识必背

2020年《生活与哲学》高考满分必背术语考点[必背术语] 1—3课1.哲学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关系: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并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与生活的关系:①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的规律和特征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和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6.哲学与时代的关系(1)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因此成为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3)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020年《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简洁、核心)

2020年《生活与哲学》必背知识点归纳(简洁、核心)

《生活与哲学》需背诵的知识点全书的知识框架: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探索世界的本质(物质观)②运动③规律唯物论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观①实践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求索真理的历程)②真理观(包含认识)①联系观(4个原理)辩证法(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②发展观(3个原理)③矛盾观(9个原理)④否定观(1个原理)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历史观(寻觅社会的真谛)②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③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历史唯物主义①价值观的作用价值观人生观②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③如何实现人生价值一(一)探究世界的本质(物质观)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材料分析)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

(材料分析)2.运动1(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②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②联系: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规律(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我们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②材料分析(2)“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的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②材料分析(二)把握思维的奥妙1.意识观(1)意识活动的特征:①目的性和计划性(材料分析)②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材料分析)(2)意识的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材料分析)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材料分析)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材料分析)二.(一)实践观1. 实践的特点:①客观物质性②主观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决定认识)表现在: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材料分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材料分析)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材料分析)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材料分析)(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生活与哲学选择题必背87条

生活与哲学选择题必背87条

生活与哲学选择题必背87条专题一物质和运动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5.规律不能被改变、消灭、创造。

6.人可以创造物质的具体形态,但不能创造物质。

专题二物质和意识1.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具有决定作用,意识具有反作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既可以正确反映客观存在,也可以错误反映客观存在。

3.意识是人脑在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意味着这种反应是被动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3.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4.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5.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

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对人脑的模仿,不具有主观能动性。

6.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必须依赖于物质。

7.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8.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9.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10.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11.人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专题三实践和认识的关系1.实践决定认识。

2.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3.实践和认识的主体都是人。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学理论都不能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5.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

6.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7.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

专题四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任何真理都不包含谬误。

3.真理的具体的,不能推翻真理,但可以超越真理。

4.认识有多个,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具有客观性。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选择题必背87条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选择题必背87条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选择题必背87条专题一物质和运动1.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5. 规律不能被改变、消灭、创造。

6. 人可以创造物质的具体形态,但不能创造物质。

专题二物质和意识1.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具有决定作用,意识具有反作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 意识既可以正确反映客观存在,也可以错误反映客观存在。

3. 意识是人脑在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意味着这种反应是被动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3.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4. 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5.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

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对人脑的模仿,不具有主观能动性。

6. 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必须依赖于物质。

7. 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8.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9.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10.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11. 人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专题三实践和认识的关系1. 实践决定认识。

2.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3. 实践和认识的主体都是人。

4.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学理论都不能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5.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

6.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7.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

专题四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任何真理都不包含谬误。

生活与哲学必背整理

生活与哲学必背整理

《生活与哲学》必背整理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

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这就要求我们①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②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认识论1、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辩证法(一)联系观1、联系的特点: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2、【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整体和部分是辨证统一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这就要求我们①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系统优化原理】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这就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二)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辩证关系】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其发展的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这就要求我们①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和保护新事物成长。

②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3、【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辩证关系】事物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辩证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这就要求我们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果断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三)矛盾观1、【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这就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求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矛盾分析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矛盾对立统一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选择题必背87条
你不勇敢,没有人会替你坚强。

专题一物质和运动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5.规律不能被改变、消灭、创造。

6.人可以创造物质的具体形态,但不能创造物质。

专题二物质和意识
1.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物质具有决定作用,意识具有反作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既可以正确反映客观存在,也可以错误反映客观存在。

3.意识是人脑在客观存在的反映,并不意味着这种反应是被动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3.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4.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5.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

人工智能本质上是对人脑的模仿,不具有主观能动性。

6.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必须依赖于物质。

7.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8.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9.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10.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11.人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专题三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1.实践决定认识。

2.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3.实践和认识的主体都是人。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学理论都不能成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5.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

6.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7.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动性、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

专题四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任何真理都不包含谬误。

3.真理的具体的,不能推翻真理,但可以超越真理。

4.认识有多个,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具有客观性。

5.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6.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认识并不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8.实践—认识—实践......
量变—质变—量变......
特殊性—普遍性—特殊性......
9.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专题五联系观
1.联系具有普遍性,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但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2.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联系具有客观性,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不等于主观臆造的联系。

5.整体的功能不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6.我们应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而不是立足的局部。

7.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对整体的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专题六发展观
1.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发展具有普遍性,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3.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新事物不等于新出现的事物,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远大前途的事物。

5.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

6.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专题七矛盾观
1.矛盾双方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不能把矛盾双方简单理解为好不好、优点与缺点。

2.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但不能由此认为矛盾越多越好。

4.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转化,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6.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矛盾。

7.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8.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

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10.解决矛盾并不是消灭矛盾。

矛盾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可以被解决。

1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12.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1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

14.主要矛盾——改造世界,解决问题:重点、中心、关键、突破口。

15.主要方面——认识世界,评价事物:主流、性质、主体
16.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决定事物的性质。

专题八辩证否定观
1.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环节,是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4.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5.创新要求否定,并不是否定一切。

6.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7.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专题九历史观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5.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6.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7.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8.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9.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党的生命线和根本的工作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10.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专题十价值观
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

2.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3.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与社会起着促进作用。

4.价值观具有主体差异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但并不是说不同的人价值观一定不同。

5.价值观对人生起导向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

6.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7.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8.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