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天京事变真相及反思_之二_
天京事变的经过
(1)原因:
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革命进取心 逐渐减退; 封建特权思想膨胀,相互猜忌和争权夺 利,领导集团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
-
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天京变乱 (2)经过: 洪秀全
逼
杀疑
杨秀清 杀 韦昌辉 逼 石达开 走
(3)影响:太平天国元气大伤,被迫由战略进 攻转入战略-防御
洪秀全
-
韦昌辉
杀
洪秀全连夜写下血书诏,召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等 人速回天京护驾。韦昌辉得令后,带领3000精兵昼夜兼 程,立刻拍马杀奔东王府。韦昌辉带兵直扑杨秀清的卧 室。3000多位原东王的部下被韦昌辉的精兵一网打尽,杀 得遍地流血。
杨秀清
-
韦昌辉
逼
石达开见韦昌辉如此滥杀,于是好言劝导韦昌辉说:“杨秀 清谋反篡位,死不足惜。你现在不分青红皂白就把百姓都杀 了,这只能是让亲者痛、仇者快啊。” 韦昌辉心知天京人都痛恨自己而盼望石达开来主持工作,于 是又想杀石达开,去除这个政治对手。石达开由于提前获得 了消息,就连夜用绳子爬出城墙逃走。韦昌辉率兵冲进翼王 府,将其妻儿杀尽。
石达开
-
洪秀全
杀
韦昌辉的暴行,终于引起天京剩余人马的共愤。在洪秀全的 号召下,这些人反攻韦昌辉并将之捉拿。得此消息后,洪秀 全在第一时间下令将韦昌辉五马分尸,并逮捕了同党燕王秦 日纲,将之斩首示众。随后,洪秀全将两人首级派人送到石 达开军中,石达开这才重新回到了天京。
韦昌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洪秀全
疑
虽然石达开深孚众望,但洪天王也对他起了疑惧之心,生怕 他又成为杨秀清一样的人物。于是,洪秀全把大权分了两半, 军权分给李秀成等人,政权则分给了洪秀全的胞兄洪仁发、 洪仁达,而正是当打之年的石达开,反而闲居天京,无所事 事。
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丹阳、金坛城外虎头蛇尾的“奇怪战争”,以及其它许许多多令人费解的谜团,很快就有了答案:杨秀清死了,天京乱了。
许多人本以为,天京-镇江战役是1856年中国大地上的头等大事,这场决战的胜负结果,是持续多年中国内战的“胜负手”,然而更重大的事件居然不旋踵便在同一年发生了。
咸丰六年八月底、九月初,接办江北大营军务的都统衔钦差大臣德兴阿、帮办翁同书向北京发出一份奏报,称据派驻天京观音门的总兵陈世忠禀称,八月廿五(1856年9月23日,太平天国丙辰六年八月十七日)、廿六等日,“见有长发尸骸不可数计,由观音门口内漂流出江,内有结连捆缚及身穿黄褂者”,并称已经探明,天京城内“逆贼内乱、自相戕害”,杨秀清已被杀死,“各营具所报俱符”。
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对杨秀清之死的公开报道,后来人们才知道,杨秀清死于太平天国丙辰六年七月二十七日(1856年9月2日,清咸丰六年八月初四日)深夜,如今人们把这件1856年中国所发生的最重大事件,称为“天京事变”。
“奇怪战争”结束、太平军五丞相部从金坛城外忽然退兵,正是发生在杨秀清被杀翌日,而此前神秘消失的、这支太平军的主帅顶天燕秦日纲也并没有死于金坛城下,而是在此之前悄悄离开军营,秘密潜回了天京——围攻东王府的“前敌总指挥”,正是这位一年前刚刚领衔编纂《行军总要》,将杨秀清吹捧得文韬武略、用兵如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太平天国重要人物。
但他并不是主谋,甚至连“主要同谋”都未必算得上。
真正的主谋是谁?天京事变的真相,又究竟是怎样的?在英国国家图书馆中,保存着一本癸好三年(1853年)修订版的《太平礼制》,从图书馆方面所作的标签看,当是1854年2月,英国特使小包令(洛文.包令)和麦华陀乘军舰访问太平天国天京时所获赠书,再由小包令(或其父亲老包令即约翰.包令,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捐赠给图书馆的。
有位通晓汉语的不知名读者,在1856年天京事变发生前夕,仔细阅读了这本书,并留下前后15条、多达数百字的眉批,其中一条眉批从“东王显与太平敌体”的现象中,得出“古时大都耦国犹能为乱,况大事未集之时乎?决然不能成事”的结论。
天京事变引发的思考
4、导致战局急剧逆转。由于天京变乱极大地损伤了革命元气,而敌人却获 得喘息和乘机反扑的良机,太平天国方面从军事全胜的局势迅速跌落下来, 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而清方则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天京事变的性质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 争。其发生的原因,虽然与敌人颠覆、破坏的影响不无关系,但主要是由于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制约以及有关人员的个人过 错所造成。制度上的日益封建化,太平天国领导集团思想上 的日益蜕变,最终酿成了这样一场大变乱。
组员: 张晴 王沁怡 李佩君 朱计萍
你们知道天京事变 的原因有哪些吗?
直接原因——内部矛盾激化(领导集团之间的矛盾)。
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 袖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远。 洪秀全把精力用于宗教神 学的著述,其余领导结成自己 的集团明争暗斗。争权夺利的 都正日益尖锐
1856年秋,领导集团内部 因争夺权势而分裂。 先是韦昌辉杀了杨秀清, 继而韦昌辉被处死,接着由于 洪秀全的猜忌石达开率领精锐 部队出走。
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地主阶级与 农民阶级的矛盾。 应该看到,太平天国革命还是 属于旧式农民起义的范畴。当 时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迫于 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他们 不能正确地科学地处理革命队 伍中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特别是在胜利面前不能保持清 醒的头脑,以至于私欲膨胀, 以内讧的方式去争夺权力,最 终造成革命的失败,这在以往 农民革命中也屡见不鲜。
间接原因——敌人破坏颠覆的影响。
太平天国内部成分日益 复杂,其中不乏暗藏的敌对 分子、见风使舵的投机分子, 还有一些人是被迫参加的。
这些人在军队中挑拨离 间、煽动逃亡、叛变,甚至 与清军暗通消息,给太平天 国带来很大危害。
根本原因——农民自身阶级的局限性。
建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的领袖们的思想作风发生了变化,沉醉于胜 利喜悦中,革命进取心日益减退,开始了对权力和生活的追求。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5篇)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5篇)第一篇: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太平天国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
开始的标志是1851年金田起义,结束的标志是1864年天京陷落,历时13年。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其疆域最广阔之时曾占有中国半壁江山。
因此它有着当时时代的显著特征。
通过近代史的学习,对太平天国起义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再此我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在此我从正反两个方面谈谈我对太平天国运动历史意义的看法。
从正面来看,政治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土地改革,实施天朝田亩制度,同时涉及经济制度。
军事方面,主张为理想而奋战,太平天国在反封建主义的同时,又负担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
对外国侵略者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
同时使清政府在利用欧美外国人镇压太平军的同时见识到西方的军事力量,促使后来的洋务运动文化思想方面,太平天国革命的直接导因是吸收西方文化的结果,主要是吸收西方基督教的教义。
经济方面,太平天国开始重视发展商业,主张对外开放政策。
《资政新篇》批判重本抑末,尊重科学技术,提倡兴办企业,主张工商谋利,鼓励私人资本。
对外贸易方针是积极开发,平等互利,独立自主,与清政府闭关自守,投降媚外,丧权辱国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世界方面,太平天国运动使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懂得,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同时太平天国运动又推动力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
从负面来看,太平天国运动直接或间接导致4000-5000万人口死亡,是中国有史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变乱。
破坏了民间信仰与儒家文化,破坏了中华民族继承了几千年的思想体系。
无论怎样,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重要的历史意义是不可忽略的。
经验教训:我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将一个国家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教训讲解学习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教训讲解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要影响的农民起义,从1851年开始,持续了十年之久,最终以失败告终。
这次起义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战略策略的错误、内部分裂、外部压力等因素。
下面将详细阐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首先,太平天国运动的战略策略存在一些错误。
太平天国起义初期,以天京为中心,抗清兵力的范围相对较小,未及时扩大势力,加强组织,形成完整的军事体系。
与此同时,太平天国领导层对于军事指挥和战略规划方面的经验欠缺,导致在与清军交战时,战术不稳定,指挥失误。
此外,太平天国起义军对于清军使用的先进武器和战术缺乏了解,无法有效应对清军的攻击。
这些战略策略上的错误最终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其次,太平天国运动的内部分裂也是导致失败的原因之一、太平天国领导层内部存在严重的派系斗争和权力争夺,导致领导层信任度低,无法形成统一意志,影响决策效率。
此外,太平天国起义初期的农民群众参与运动的热情高涨,但随着起义规模不断扩大,太平天国领导层无法有效管理和调控群众,使得起义军失去有效的组织和纪律。
这些内部纷争和管理问题最终弱化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实力,使其难以抵抗外敌的进攻。
此外,外部压力也是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太平天国起义军是在清朝封建统治的背景下兴起的,面临来自清朝政府和外国势力的双重压力。
清朝政府出动了大规模的军队对抗太平军,并调集外援,如法国和英国的军队。
与此同时,外国列强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态度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于太平天国起义军在运动初期没有积极争取外国的支持,而是采取了封闭的政策,使得外国势力更加倾向于支持清朝政府。
这些外部压力使得太平天国运动的抵抗力大大削弱,最终导致了失败。
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可以得出一些重要的教训。
首先,战略规划和指挥能力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太平天国运动在军事战略上存在一系列错误,缺乏必要的战略眼光和指挥经验,这给运动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天京事变
“先是杨秀清有一心腹部将为其亲信,不知何故,向洪秀全告密,洪立即召其心腹盟弟北王韦昌辉回兵勤王, 一以保护其自己生命,次则以诛灭谋篡位者。”
“缘那大僭窃音(指杨秀清自1849年起即自称得上帝附体,因之而成为全军的实际元首,却被一同盟的高级人员所卖。对天王告密。而自告奋勇愿......
北王韦昌辉在这时请求天王诛杀东王,天王不肯。 东王以西线紧急为由,调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赴前 线督师,只剩下天王和东王留在天京。
事件影响
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内人心开始涣散,军事形势逆转,清军陆续在各战场得胜,太平天国的控制区大为缩 小,即使后来太平军攻下江浙一带,形势上一直处于下风 。
北王韦昌辉死后,翼王石达开执政,天王洪秀全开始重用其兄弟以牵制石达开,激石达开在1857年带领大 军出走,更令太平天国雪上加霜。
洪杨新论
洪秀全本只是个纯粹的“精神领袖”
天国亡于洪秀全。但追溯起来,洪并不是天国的创造者。《李秀成自述》里说:“南王冯云山在家读书,其 人才干明白,前六人之中,谋立创国者出南王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换言之,“开国者”,冯云山也。
1844年,冯云山囊空如洗进入紫荆山,三年后,当地信徒已达2000余人。期间,被冯云山终日念叨的“教 主”洪秀全,始终神龙见首不见尾。直到金田起事前夕,洪一直都未曾在教众面前露面。李秀成说“谋立创国者 出南王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实为天国高层共识。长期以来,洪只是一尊宗教偶像。
天京事变并未损伤太平天国的实力,主要表现在军事力量上。但是,精神和思想层面的损失才是最严重的, 天京事变的恶果不是军事兵力的锐减和战斗力的下降,也不是土地的丧失,而是神话宗教体系的崩溃 。
《太平天国运动》天京事变,内乱风云变
《太平天国运动》天京事变,内乱风云变《太平天国运动:天京事变,内乱风云变》在中国近代史上,太平天国运动无疑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
然而,就在其发展如日中天之际,一场内部的动乱——天京事变,却使得太平天国的局势急转直下,由盛而衰。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于清朝末年,当时的中国社会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外国列强的侵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沉重的赋税压迫,使得广大农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拜上帝教”的教义,主张平等、均田等理念,吸引了众多贫苦农民的参与。
起义军一路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大片土地,并在 1853 年定都天京(今南京),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在定都天京初期,太平天国的领导层还能够保持团结和进取的精神。
他们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令,试图构建一个理想的社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权力和利益的分配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洪秀全在进入天京后,逐渐深居简出,沉迷于宗教和宫廷生活。
而东王杨秀清则凭借着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掌握了太平天国的实际大权。
杨秀清居功自傲,不仅对其他将领颐指气使,甚至还多次假借“天父下凡”的名义,逼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
这一举动无疑严重威胁到了洪秀全的地位和权威。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洪秀全秘密召回了在外地作战的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
韦昌辉对杨秀清早就心怀不满,接到洪秀全的命令后,率领三千精兵赶回天京。
1856 年9 月,韦昌辉在天京发动政变,杀死了杨秀清及其家属、部下两万多人。
这场血腥的屠杀使得天京城内人心惶惶,太平天国的内部秩序陷入了混乱。
翼王石达开在得知韦昌辉的滥杀行为后,赶回天京指责韦昌辉。
韦昌辉不仅不听劝告,反而企图加害石达开。
石达开闻讯出逃,但他的家属和部下却被韦昌辉杀害。
韦昌辉的残暴行为引起了天京军民的强烈不满,洪秀全为了平息众怒,又下令处死了韦昌辉。
经过这场内乱,太平天国的元气大伤。
杨秀清作为太平天国的杰出将领和政治家,他的死亡使得太平天国失去了一位重要的领导核心。
1856年9月2日太平天国“天京事变”
1856年9月2日太平天国“天京事变”1856年9月2日,北王韦昌辉奉天王诏,杀东王杨秀清。
洪秀全是拜上帝会的创立人,也是太平天国的最高领导者。
而杨秀清不仅从金田起义后,一直掌握着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而且利用代天父传言的特殊地位,分享了洪秀全在宗教上的最高发言权。
定都天京之后,一方面由于洪秀全日益讲求帝仪制和沉溺于宗教迷信,潜居深宫,疏于朝政,使东王杨秀清原权力超过自己;另一方面,杨秀清居功自傲,大权独揽,挟制洪秀全,欺压同僚,树立自己的权势。
洪秀全事实上已成为傀儡。
因此,太平天国无论在宗教上,还是政治上、军事上,一个名义上的领袖之餐,还有一个事实上的领袖。
这种矛盾,在创业初期,被全国对敌以求生存的共同愿望所掩盖着。
1856年上半年,太平军西征取得辉煌胜利:接连攻破江北、江南大营,天京外围的威胁已被解除。
杨秀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权力欲恶性膨胀,急于废洪自立。
8月22日,杨秀清以代天父传言的方式,召洪秀全到东王府,逼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激化。
洪秀全随即密诏在江西的韦昌辉、在湖北的石达开和镇江的秦日纲等速回。
9月1日,韦昌辉带精兵3000赶回天京,在先已回京的秦日纲配合下,包围东王府。
秦带随从杀死杨秀清及其家属部众。
4日,韦昌辉诱杀在天京的东王部下各级文武及其家属5000人。
东王部属余众奋起反抗,双方展开血战,历时两个月。
双方被杀者二三万人,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以来的许多中上层干部死于这场自相惨杀的内乱之中。
9月中旬石达开自武昌赶回天京,对韦昌辉的滥杀无辜表示不满。
韦昌辉又起杀心,要杀害石达开。
达开连夜逃出天京。
韦昌辉将其留京家室全部杀死,并派秦日纲率兵追杀达开。
达开至安庆,召集部众4万,起兵讨韦,并上书洪秀全,要韦昌辉首级,否则班师回京以清君侧。
韦昌辉则围攻天王。
洪秀全和朝内大将士认清了韦昌辉的真面目,诛韦昌辉。
秦日纲领兵在外,洪秀全派兵押回处斩。
长达两个多月的天京变乱(又称杨韦事变)才告平息。
第二节 太平天国后期斗争
第三章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后期斗争第二节太平天国后期斗争一、天京事变(1856年秋)1、原因: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运动,其封建化趋势不可避免。
投奔太平天国的地主必将带入地主阶级的思想,而太平天国不能改造他们的思想,反而受他们的思想的影响愈重,农民阶级提不出科学的思想。
生活享受,产生权利排他性,太平天国领导人各个争权夺利,内部矛盾重重。
2、危害:①经过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的力量受到极大的摧残,元气大伤,领导核心解体,出现朝中无将,城中无兵的被动局面。
②失掉在军事上乘胜消灭清军的有力时机,使清军得以喘息,重振旗鼓,乘机向太平军反扑。
③天京事变后,太平军将士对上帝的信仰发生根本动摇,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和革命精神的锐减。
④总而言之,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有盛转衰的转折点和分水岭。
二、力挽局面和重振朝纲●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任能存在八年的原因:⑴外部原因:①天京事变后,全国农民运动任处于高涨阶段,客观上分散了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力量。
②1856年清政府与英法之间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天京事变后,清政府在很长时间内任然没有解决满汉地主阶级问题。
⑵主观原因:天京事变后,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政策:Ⅰ、重建领导核心,提拔一批人:蒙得思、陈玉成(英王)、李秀成(忠王)、杨辅清(辅王。
青年将领)、李世贤(侍王)、韦志俊、洪仁玕(干王、《资政新篇》)《资政新篇》分为四部分:用人查失类、风风类、法法类、刑刑类、⑴政治上:①主张实行中央集权制(天京事变后,各将领拥兵自重,各占山头),权归于一;②主张用温和手段消除山头主义;③反对封建专制,主张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办报纸、设意见箱)⑵经济上:主张兴办近代交通业,仿造火车、轮船;设立邮局;提倡修筑道路;兴修水利;开工厂;办银行;实行准许私人投资;奖励发明创造,保护专利;主张与西方国家通商,平等往来,欢迎外国人前来传授技术,但不许他们干预内政。
⑶思想文化上:明确批判清政府的异端邪说,批判儒家天命论,提倡朴实之风。
天京事变中谁收获最大 天京事变的真相始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天京事变中谁收获最大天京事变的真相始末导语:一百四十年前,由金田起义揭幕的太平天国革命,轰轰烈烈,所向披靡。
太平军自广西出发,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席卷了半个中国,建都于天京一百四十年前,由金田起义揭幕的太平天国革命,轰轰烈烈,所向披靡。
太平军自广西出发,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席卷了半个中国,建都于天京(今南京)。
特别是1856年上半年击破清王朝江南大营后,政治上、军事上都进入全盛时期。
这些大胜利,给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带来了大骄傲。
天王洪秀全于是不思进取,不理国政。
东王杨秀清则得意忘形,骄横无忌,滥用神权,所有将领几乎都受过他的凌辱。
为了把革命事业推向胜利,他把包括北王韦昌辉在内的将领们都派到外线作战,京城疏于戒备,却自以为江山十分牢固。
他想借此整顿朝政,结果树敌过多,遭到暗算,导致大规模的天京变乱。
在这次天京事变中,韦昌辉勾结燕王秦日纲在佐天侯陈承瑢接应下,潜入天京,包围东王府,袭杀东王杨秀清,并残酷屠杀杨的家属及部将两万多人。
从此太平天国革命元气大伤,由盛入衰,并逐步走向失败。
那么,这一惨痛的历史事件是怎样发生的呢?它的经过、结局及教训又是怎样的呢?本文想从天京事变的起因说起,而起因又是由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封建化,即腐败和争权夺利等诸多矛盾构成的。
一、洪秀全并非诛杨的罪魁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首义诸王很快封建化,宣扬“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建立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于是享乐腐化、争权夺利之风遂起,旧式农民战争的一些弊病又重新暴露出来。
本来在起义和进军阶段,太平天国从天王到士兵称兄道弟,官兵平等,部队积极性很高,战斗力很强。
清特务人员张德坚在《贼情汇纂》中说到:太生活常识分享。
“天京事变”是怎么回事
[键入文字]“天京事变”是怎么回事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之间嫌隙日生,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各自结成自己的势力集团,进行争权夺利的斗争。
东王杨秀清掌握大部分军政实权,其骄傲专横的作风扩大了他和洪秀全、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的矛盾。
杨秀清更逼天王洪秀全到东王府封其万岁。
还有加封万岁说,来自翼王石达开临刑前的口供:洪秀全本欲杀杨,口中不肯,且故意加杨秀清为万岁,韦昌辉忿气,把杨秀清杀了。
石达开与李秀成,分别为太平天国前期及后期的中枢重臣,石更是事变的当事人之一,他们不约而同都供认有封杨秀清万岁之举,可以互相印证,确有其事。
问题在于逼封还是加封,一字之差,暗含无限玄机。
逼封加封空穴来风?逼封万岁之说,同样见于天京事变时期撰写的文人笔记《金陵杂记》及《金陵省难纪略》,两书所录具体情节较为详细,兹一并摘录如下:咸丰六年秋,东贼杨秀清欲夺洪秀全伪位,于七月间假称天父下凡,传洪逆之子不至,洪自往焉。
入东巢,杨逆踞坐不起,云天父在此,洪逆即跪。
杨逆假天父语问洪逆云:尔打江山数载,多亏何人?答云:四弟。
杨云:尔既知之当以何报?答以愿即加封。
随出向众党云:嗣后均宜称东王为万岁,其二子亦称万岁。
贼众诺,杨色稍霁,洪亦不转。
(《金陵杂记》)一日,(杨秀清)诡为天父下凡,召洪贼至,谓曰:尔与东王均为我子,东王有咁大功劳,何止称九千岁?洪贼曰:东王打江山,亦当是万岁。
又曰:东世子岂止是千岁?洪贼曰:东王既万岁,世子亦便是万岁,且世代皆万岁。
东贼伪为天父喜而曰:我回天矣。
(《金陵省难纪略》)《金陵杂记》作者署名知非子,《金陵省难纪略》则为张汝南所撰。
他们二人都曾在1。
天京事变原因 天京事变罪魁祸首到底是谁
天京事变的原因天京事变罪魁祸首到底是谁天京事变的原因天京事变是发生在1856的一场由太平天国领导人之间的一场公开性的分裂斗争,这场事变导致了太平天国由盛衰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之一,那么天京事变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会发生这场事变的?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天京事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天京事变发生的一个原因是由于敌人颠覆破坏的影响,这也是外部条件。
激烈的阶级斗争,地主阶级等对太平天国革命政权的颠覆和破坏,从而不可避免的要对革命队伍内部产生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和弱点是密不可分的,在制度上的日益封建化和太平天国领导人在思想上的蜕化。
农民阶级是一个与封建制度结合子啊一起的阶级,在近代历史的条件下,已经远远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因为农民是小生产者,领导人是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变革封建社会制度的,太平天国的领袖人物同样也是这样。
这也是天京事变会发生是原因。
天京事变的原因还有,因为这是一场领导人之间的内讧,所以必定也是因为领导人的矛盾所引起的。
因为东王杨秀清掌握大部分的军政实权,所以他的骄傲和专横的作风扩大了与其他领导人之间的矛盾。
1856年,八九月间江南大营被击垮之后,杨秀清召天王洪秀全到东王府,逼迫他封自己为“万岁”。
于是洪秀全密令韦昌辉和石达开回部对付杨秀清。
天京事变正式开始。
天京事变经过天京事变发生在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所发生的一次公开性的分裂,,所以说天京事变的性质是天平天国的内讧和分裂,而这场事变所带来的影响就是成为了太平天国由盛到帅的转折点。
那么天京事变经过是怎么的呢?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了清军向荣的江南大营,解围了天京三年。
向荣在8月9日去世后,他的死讯不久就传到了天京。
过了不久之后,东王号称是“天父下凡”,于是就召洪秀全到东王父。
就在这时,北王韦昌辉请求天王杀了东王,但天王不肯。
后来东王以西线紧急作为理由,将北王韦昌辉调赴前线督师,只剩下天王和东王留在天京。
以下对天京事变的评价
天京事变评价引言天京事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事件,发生在19世纪末的清朝末年,对中国历史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天京事变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和深入的评价,探讨其背景、原因、影响和意义。
背景天京事变发生在清朝末年,当时的中国社会正面临外患和内忧的双重压力。
外患指的是列强的侵略和殖民,内忧则包括社会不平等、官僚腐败和民众不满等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社会改革思潮开始兴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起义,由洪秀全等人发起,旨在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平等和富饶的社会。
太平天国的核心理念是基督教教义与中国传统思想的结合,号召农民起来反抗压迫。
天京事变的发生天京事变发生于1856年,当时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今天的南京)发生了一次内部政变。
这次政变导致了洪秀全的妻子杨秀清和洪秀全的弟弟洪仁玕夺取了权力,并迫使洪秀全出逃。
这次政变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也为后来的天京事变埋下了伏笔。
天京事变的原因天京事变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太平天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派系之争是导致天京事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洪秀全的妻子杨秀清和洪秀全的弟弟洪仁玕一直对洪秀全的领导能力和政策持有不同意见,这导致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其次,太平天国运动的内部管理和组织结构存在问题,缺乏有效的机制来解决冲突和纠纷。
最后,外部因素也对天京事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清朝政府和外国列强对太平天国的打压和干预,使得太平天国内部的局势更加紧张和复杂。
天京事变的影响天京事变对中国历史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天京事变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和衰落。
太平天国运动本来有可能推翻清朝统治,但由于内部纷争和外部压力,最终导致了失败。
其次,天京事变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为后来的社会变革和政治运动埋下了伏笔。
最后,天京事变也对中国的宗教和文化产生了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基督教元素和中国传统思想的结合,对后来的宗教和文化交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太平天国“天京事变” 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太平天国“天京事变”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导语:政教合一是太平天国重要的政治特征,也是导致太平天国内讧的重要原因,教权与政权的分离交叉,潜伏着权力分配与再分配的矛盾,终于导致“天政教合一是太平天国重要的政治特征,也是导致太平天国内讧的重要原因,教权与政权的分离交叉,潜伏着权力分配与再分配的矛盾,终于导致“天京事变”,即“杨韦事变”的发生。
1856年9月1日深夜至次日凌晨,北王韦昌辉带兵包围东王府,杀害东王杨秀清及其家眷后,又剿杀东王部下两万余人。
“天京事变”的具体起因有两种说法。
一说主要源于《李秀成自传》,“那时权柄皆在东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到东王府封其万岁”。
1856年8月22日,杨秀清自称“天父附身下凡”,召洪秀全到东王府“代天父传言”,封杨为万岁。
洪秀全假意承诺并约定9月23日杨之生日举行正式晋封大典,其后密诏韦昌辉等回天京救驾。
此说较为流行。
另一说法来自《石达开自述》,认为杨秀清没有“逼封”之举,而是天王自愿的:“杨秀清性情高傲,韦昌辉屡受其辱。
七年,韦昌辉请洪秀全诛杨秀清,洪秀全不许,转加杨秀清伪号,韦昌辉不服,便将杨秀清杀死。
”韦昌辉率兵剿杀杨秀清及其部属,有没有按洪秀全“密诏”旨意行事?还是自行其事?这也有多种说法。
有人认为,韦昌辉“奉旨”行事可能性较大。
洪秀全对于杨秀清居功自傲早有厌烦之意,当到了不能忍受的地步,密谋武力解决在所难免。
如果没有洪秀全的“密诏”和安排,韦昌辉是难以带领3000兵毫无阻碍地进京,并迅速包围东王府袭杀杨秀清的。
还有人认为,“天京事变”完全是韦昌辉欲取代杨秀清而发起的一场兵变。
韦昌辉在江西连连失利后,为免遭惩处,率3000兵马入京向洪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天京事变的真相始末 天京事变结局如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天京事变的真相始末天京事变结局如何
导语:1856年9月初,正当清军与太平军的战争如火如荼时,天京城外秦淮河通往长江的出口处突然发生怪象,原本碧绿的江水先是被染成了血红色,紧接
1856年9月初,正当清军与太平军的战争如火如荼时,天京城外秦淮河通往长江的出口处突然发生怪象,原本碧绿的江水先是被染成了血红色,紧接着便有很多被捆绑的黄衣黄褂者的尸体顺河漂流,数不胜数,令人震惊。
江南大营中围攻天京的清军随后断定,太平天国一定发生了内讧。
清军还真猜对了,天京城内果然发生了大事件。
原来,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不久,清军就在南京城的东南郊建立了江南大营,一来用来困住天京,二来可以庇护苏州、常州地区的产粮区;而在扬州城的北郊,清军又建立了江北大营,以从上游威胁天京,并庇护淮北一带的产盐区。
此后,这两个大营就像定时炸弹一样,时刻威胁着天京的安全。
1855年初,太平天国的北伐军虽然已经全军覆没,但西征军的形势进展还算顺利,他们第三次攻克武昌,曾国藩也被围困在南昌孤城,而皖北等地区都落入了太平军之手。
1856年初,在东王杨秀清的指挥调度下,太平军先击破镇江城外及扬州之敌,击溃江北大营;随后又调回围困南昌的石达开部队,最后在石达开外围作战并调走清军主力的掩护下,太平军猛扑江南大营,一举将它打破。
此战后,长期与太平军顽强作战的清军主将向荣在战败后上吊自尽,天京围解,天王洪秀全总算出了口心头恶气。
但是,巨大胜利的后面却隐藏着重大的危机,其中最矛盾的是洪秀全与东王杨秀清的关系。
按太平天国的宗教理论,天王洪秀全是上帝
生活常识分享。
天京事变[整理]
天京事变丹阳、金坛城外虎头蛇尾的“奇怪战争”,以及其它许许多多令人费解的谜团,很快就有了答案:杨秀清死了,天京乱了。
许多人本以为,天京-镇江战役是1856年中国大地上的头等大事,这场决战的胜负结果,是持续多年中国内战的“胜负手”,然而更重大的事件居然不旋踵便在同一年发生了。
咸丰六年八月底、九月初,接办江北大营军务的都统衔钦差大臣德兴阿、帮办翁同书向北京发出一份奏报,称据派驻天京观音门的总兵陈世忠禀称,八月廿五(1856年9月23日,太平天国丙辰六年八月十七日)、廿六等日,“见有长发尸骸不可数计,由观音门口内漂流出江,内有结连捆缚及身穿黄褂者”,并称已经探明,天京城内“逆贼内乱、自相戕害”,杨秀清已被杀死,“各营具所报俱符”。
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对杨秀清之死的公开报道,后来人们才知道,杨秀清死于太平天国丙辰六年七月二十七日(1856年9月2日,清咸丰六年八月初四日)深夜,如今人们把这件1856年中国所发生的最重大事件,称为“天京事变”。
“奇怪战争”结束、太平军五丞相部从金坛城外忽然退兵,正是发生在杨秀清被杀翌日,而此前神秘消失的、这支太平军的主帅顶天燕秦日纲也并没有死于金坛城下,而是在此之前悄悄离开军营,秘密潜回了天京——围攻东王府的“前敌总指挥”,正是这位一年前刚刚领衔编纂《行军总要》,将杨秀清吹捧得文韬武略、用兵如神,“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太平天国重要人物。
但他并不是主谋,甚至连“主要同谋”都未必算得上。
真正的主谋是谁?天京事变的真相,又究竟是怎样的?在英国国家图书馆中,保存着一本癸好三年(1853年)修订版的《太平礼制》,从图书馆方面所作的标签看,当是1854年2月,英国特使小包令(洛文.包令)和麦华陀乘军舰访问太平天国天京时所获赠书,再由小包令(或其父亲老包令即约翰.包令,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捐赠给图书馆的。
有位通晓汉语的不知名读者,在1856年天京事变发生前夕,仔细阅读了这本书,并留下前后15条、多达数百字的眉批,其中一条眉批从“东王显与太平敌体”的现象中,得出“古时大都耦国犹能为乱,况大事未集之时乎?决然不能成事”的结论。
太平天国天京事变真相及反思(之二)
太平天国天京事变真相及反思(之二)
王泰栋
【期刊名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11)1
【摘要】150年前,在天京(南京),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了一场内讧.内讧真相是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密令北王韦昌辉搞突然袭击,惨杀了东王杨秀清及其部下二万余众,导致太平天国人心离散,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卒至失败.现就发生内讧的深层次历史原因作一探讨.
【总页数】3页(P83-85)
【作者】王泰栋
【作者单位】宁波市新四军研究会,浙江,宁波,3150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4
【相关文献】
1.太平天国天京事变真相及反思(之一) [J], 王泰栋
2.太平天国兴亡的分水岭——天京事变 [J], 罗尔纲
3.天京事变之真相——为东王杨秀清辨雪 [J], 刘工天
4.如何评价杨秀清?——关于太平天国“五主”、“八位万岁”与“天京事变”的考察 [J], 郭毅生
5.太平天国领导人的蜕变与天京事变 [J], 蒋光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天京事变看到了什么
从天京事变看到了什么太平天国前后用了十四年,称之为最短的王国政权也不为过,下面是店铺分享的从天京事变看到了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从“天京事变”看传统农民战争的局限性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洪秀全深居简出,东王杨秀清则居功自傲,挟制天王。
1856年6月太平军摧垮清军江南大营,天京城围暂解。
杨秀清公然逼迫洪秀全封其为“万岁”。
洪秀全佯允,后密诏韦昌辉、石达开回京“勤王”,杀杨秀清及其家属、部属和群众二万余人。
石达开目睹天京惨景,斥责韦昌辉妄杀无辜。
韦又动杀机,石达开闻讯出逃。
韦昌辉伏诛之后,石达开回到天京,但受疑忌,不被重用,石达开负气出走。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太平天国领袖们在进入天京后,生活上的奢侈腐化已经相当严重。
彼此的明争暗斗,不信任,骄傲自满使天国力量大大削弱。
这表明农民无法摆脱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影响,得到翻身时,无法创建新的社会制度,仍然沿袭封建王朝的体制,“平均”、“平等”的革命思想很快蜕变成封建统治思想,称王称帝,设官分职,照样向人民征收钱粮。
“拜上帝教”的特点及其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作用拜上帝教的理论特点是把西方____义、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教义是“皇上帝”唯一真神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打倒“阎罗妖”。
理论既包含宗教迷信也包含农民革命思想。
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的理论反映了反清、平等的革命要求,便于把分散的农民结成统一的组织,成为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精神武器。
这种迷信色彩在一定条件下也起了麻醉群众的作用。
拜上帝教是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思想武器。
在起义的酝酿时期,它起了号召、发动、组织群众的作用,在太平天国的前期斗争中,拜上帝教是领导集团精诚团结、太平军将士英勇作战的思想动力。
太平天国永安建制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今蒙山)后,相继建立各项制度。
整顿军纪、分封诸王,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所谓东王逼封万岁和政变之说缺乏证据
这样大规模的自相残杀,决非没有原因,决非偶然发生的事件。
有人说起于争风吃醋,罗尔纲先生已有专论驳斥,不再赘述。
而杨秀清“逼封万岁”之说,似乎已成定论,至今的历史教科书也都是这样说的,主要的依据是以下三种材料。
一是《李秀成自述》:“因东王天王实信权太重,要逼天王封其万岁。
那时权柄皆在东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亲到东王府封其万岁。
”
《东北贼递杀大 二是张汝南在《金陵省难纪略》
略》叙述了一些细节:“一日,(东王)诡为天父下凡,召洪贼至,谓曰:‘尔与东王均为我子,东王有
四、天京事变的深层次原因和必然结果
那么事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很多论述者都谈到洪杨之间的矛盾。
两人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杨秀清居功自大,专擅骄横,引起洪秀全的疑忌。
杨秀清的确居功自傲。
何以见得?自永安封王以后,自西王以下都归东王节制,这是洪秀全亲自颁发的《天命诏旨书》宣布的。
自此后,杨秀清充分发挥了他的才智,辅助洪秀全,定都南京后,天王深居简出,军政皆由秀清主之。
史载:“群臣除奏谢恩赏迳达天王外,其余军国大政必先具禀秀清,谓之禀奏,俟秀清裁处可后,然后转奏,以取谕旨,天王必批准,不敢异同也。
”而杨秀清治理政治军事也确有才能,因此,他渐渐自高自大起来,甚至有时凌驾于天王之上。
连清探也说:“洪秀全每至一处,必深藏拙,秀清则盛陈仪卫巡行闾市”(张德坚《贼情汇篡》)“威风张扬”。
太平天国开科取士,出诗题曰“四海之内有东王”(即使由其部下出题,也必经东王过目同意),这当然引起洪秀全的猜疑。
1853年12月24日,杨秀清假借天父下凡,怒责洪秀全,更使洪杨矛盾达到顶点。
这在太平天国官方文书第二部《天父下凡诏书》中已有记载。
26日,杨秀清自己也感到过分,于是召集韦昌辉和秦日纲,
“到天王面前请宽心安福”。
洪秀全对杨秀清说过一段指桑骂槐的话,原话不大好懂,大意是:“我要克制我的火性,养好海底量,你欺侮我算不得什么,我暂且容你,你服便罢!”杨秀清当然不会听不懂,他讽谏洪秀全:“能受臣直谏方尽为君之道也。
自古以来,为君者多恃其气性,不纳臣谏往往将得力之忠臣一旦怒而诛杀之,致使国政多乖,悔之晚矣。
”这时两人的对话,火药味已经十足了。
不过杨秀清还是君臣有别的,只是“威风张扬,不知自忌”(《李秀成自述》)。
洪秀全则暂时收起了他的“亮冲起来谁人受”(亮即火,亮是天国火的代用字)“莫怪尔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