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语文教与学衔接论文

合集下载

浅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浅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 基金项 目]20 0 9年度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 学基 金项 目指导 项 目“ 新课程 背景下语 文课程 资源开发 和利用 的价值探
究 ” 项 目编号 :9J 80 2 ) ( 0 SD 8 0 1 。
[ 收稿 日期 ]2 1 — 4一l 01 0 7 [ 作者简介 ]颜 丹 (9 2一) 女 , 18 , 江苏金坛人 , 苏州工业 园区星海实验学 校教师 , 中教一级 , 硕士 。


成 因分 析
1 学段本 身 的差异 。 ( ) . 1两个学 段 的分 化 。 自设
科以来 , 小学和初中一直是两个分割的学段 , 长期衍化 而来的习惯使两个学段各 自 分化为相对独立和封闭的 系统 。中小学老师 之 间也 缺乏 面对 面 的交 流 , 乏 了 缺 解, 缺乏沟通,闭门造车” “ 情况普遍 , 以致 中学老师不 了解小学老师的具体工作 , 小学老师不知道 中学老师 的教学需 要 , 最终 只能造成教 学上的脱节 。 () 2 工作重点 的不 同。 由于 尚未实现高 中的普 及, 因此初中还面临着很大的升学压力 , 中校长和 初
.---— —
1 3 .— 2 - - - —
学 的重 头戏 , 是小 学 生 因课 外 阅 读 面 窄 , 的多 是 但 写
合 实践活 动 。
“ 套路文”作文内容单一 , , 形式模式化。同时, 因小学 () 2 教法 学法 的差别 性 。小 学重 趣 味 , 中学 重 自 生思维 较为活跃 , 意观察 , 以在作 文 中更多 的是想 主 。小 学语 文 教 材 单 一 , 味性 强 , 注 所 趣 内容 浅 显 易懂 , 象式的描绘, 对语言的要求较高 , 对立意和构思要求则 知 识点少 , 学 压 力 小 , 课 堂 容 量 小 , 法 以朗 读 升 故 教 相对较低; 而中学则更多是走 向开放式读写的新的语 为主 , 强调 熟能生 巧 , 式 多样 。 中学 语 文 教材 相 对 形 文教学, 对立意和结构的要求有所提高, 于是很多小升 比较深 奥 , 知识 点 较 多 , 堂 容 量 大 , 以教 师 的分 课 所 初学 生看到作 文往 往有手足无 措之感 。 析点拨 和 学 生 的 思 考 合 作 才 是 课 堂 的 主 旋 律 。 比 () 3 文体 的衔 接 。小 学语 文 课 本 中 的范 文 以记 如 , 中小学 老师 在共 同执教 《 树 花真 香 》 , 槐 时 中学老 叙 文居 多 , 着 很 强 的 故 事 性 、 味性 ; 初 中教 材 师 以让 学 生汇 报 课 前 预 习成 果 的方 式 来 导 人 , 小 有 趣 而 而 的范 文加入 了科 学性 强 的说 明文 和 逻辑 性 强 的议 论 学老 师则考 虑 到 学 生 还 未 认 识 槐 树 花 这 种植 物 , 并 文 , 些文 体 对 学 生 逻辑 性 思 维 和 理 解 性 思 维 的要 根据 六 年级 学 生 的 年龄 特 点 以多 媒 体课 件 来 导 这 求也在不断增高。 比如 , 初一 阶段 , 在第 五单元 中, 入 , 由此 可见 , 中学 侧 重 于 理 性 的 自主 学 习 , 小 而 就有议论文《 事物 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有说 明文 学则 注重 兴趣 的调 动 。 , 《 宇宙里有些什么》 。文体范围的扩大也增加 了初一 小学重朗读 , 中学重分析。对文章品味的方式 , 学生 的学 习 困难 。 主要 是通 过 “ 朗读 ” 实现 。但小 学 对 朗读 的 指导 显然 ( ) 言文 篇 幅的增 加 。步人 中学 , 4文 学生 觉 得最 呈现 多样 化 和 重 点 化 的 趋 势 。 同样 以 执 教 《 树 花 槐 难学 习 的是文 言文 , 学 在这 方 面很 少涉 及 , 多 只 真香》 小 至 为例 , 两位 老师虽然都用 朗读这一方式 , 但在 是一 些 古 诗 的 诵 读 。而 中 学 教 材 则 开 始 选 用 文 言 指 导 朗读 人 物 对话 前 , 学 老 师 先 指 导 学 生 确定 该 小 文 , 初一第一单元 即有 《 如, 寓言二则》 并且古 代诗 用怎样的语速 、 , 语气和语调来朗读 , 等学生进入角色 词和文言文的比重 占到 3 %左右 。这对于没有任何 之后 方进 行 分 角 色读 , 样 的处 理 方 式 绝 不 是 为读 0 这 古 文基 础 的初 一新 生而 言 , 心生退 缩也 无足 为奇 。 而读 , 而是真正地达到让学生以读来体会人物语言, 3 学生心理的差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 . 是 理解人物思想进而领悟文章中心 的目标 。而中学的 所有要素中最活跃 、 最丰富多彩、 也是教育工作中必须 老师则 以读促悟 , 在分析 中进行朗读 , 以期学生能明 放在 极其重要地位 的一个要 素 , 任何 教学 手段 必须 通 了文章的主 旨。这样的读显然是为分析而服务的。 过学生而起作用。和小学时的儿童期不 同, 随着年龄 ( ) 学重人文 , 3小 中学 重 积 累 。 同 样 是 语 文 教 的增 长 , 学生 的心 理也 会产 生很 大 的变 化 。在 心理 学 学 , 小学语文更注重情感领悟更关注人文 信息。小 中 , 中阶段 ( 初 青春期 ) 是人生 的岔路 口, 称之 为 “ 被 难 学 语文 老师 除 了帮 助 学 生 积 累知 识 , 花 更 多 的时 会 教养 期 ”或者 “ , 问题儿 童期 ” 或者 “ 春 断乳 期 和性 间帮助学生去体味句子 的含义 , , 青 去换位思考人物 的 格形 成期 ” 。以思 维 水 平 差 异 为例 , 学 高 年 级学 生 感 受 , 小 去释 放此 时 的心 灵震 撼 。 而 中学 的语 文 课 , 老�

浅谈语文中的教与学的关系

浅谈语文中的教与学的关系

浅谈语文中的教与学的关系摘要】:教学中核心语文知识是我们的主线,是我们的立足点,抓住这条主线不放,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教是主导,学是内在因素,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好语文知识,这就是我们要真正达到的目的。

【关键词】:过程关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思想素质,树立“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化建设人才。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释疑解惑,传授知识外,还得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启迪学生的智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灵活多变,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

语文知识是语文能力的基础,语文能力是语文基础运用的再现,在教学中牢牢把握住这个核心,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至始至终的立足点。

教与学是一种互动关系,相辅相成。

教是学的手段与方法,学是教的目的和检验语文基础知识的再现。

最终达到不教才是我们真正所要的目的。

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动态性与易变性学生心之所想,则有其行,动态心里,瞬息则变,在教学中仔细观察,及时发现,抓住时机,做好工作,使之端正思想,明确目的,表明态度,专心学习。

这样既能使之安心于课堂学习,又能在情绪上有安定性。

把握学生的动态,不仅要观察,了解,最重要的是与学生交朋友,与他们说知心话,如拉拉家常,说说自己的童年生活,讲故事,做游戏,并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们,并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如此学生的思想动态就在教师的掌控中,教师针对病因,对症下药,将易变予以改变。

随意性、盲目性也在小学各年级中存在,特别是山区的孩子表现最突出,记得一次上二年级语文课时,一位学生突然冲出教室,当时把全班的学生和老师都吓懵了,原来是这位学生,在家里吃多了,拉肚子,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未雨绸缪,上课前几分钟,首先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不让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随时讲纪律,讲规则,讲生活习惯,讲饮食卫生,表扬守纪律,爱学习,求上进,互帮做的学生,形成人人守纪律,个个树新风,风清气正,教学次序井然,安静祥和的氛围,孩子们在舒适的环境里勤勤恳恳,生动活拨的学习,彻底改变他们的易变性,展现出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个不断追求上进的纯真的童心。

浅议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衔接

浅议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衔接

浅议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衔接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衔接是指从小学到中学阶段,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机地衔接写作能力的培养。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不仅是学生表达思想、交流观点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中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写作教学,通过有机衔接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在小学阶段,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来为中学语文写作做准备。

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引导他们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运用丰富的形容词和动词来描绘事物的特点和发生的变化。

同时,小学语文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句子的构造、语法的运用和词语的选择等方面。

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为中学语文写作的培养打下基础。

其次,在初中阶段,应注重写作训练的继续和深入。

初中的语文教学可以以写作为主线,通过多样化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可以设计各种类型的作文题目,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引导学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进行写作。

同时,初中语文教学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阅读名家作品,学生可以汲取优秀的写作经验和技巧,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在高中阶段,应注重写作能力的提升和突破。

高中的语文教学可以进一步加强写作技巧的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的功底。

可以通过分析范文,剖析文采和语言运用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并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同时,高中语文教学还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评能力,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独立深入地分析和评价,锻炼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思辨能力,提高学生在写作中的思考和表达水平。

总之,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衔接需要在各个阶段进行有机的衔接和渐进式的培养。

从小学阶段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到初中阶段的写作训练和素材积累,再到高中阶段的写作技巧和思辨能力的提升,每个阶段都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督导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扎实的写作基础和优秀的写作能力。

浅议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衔接

浅议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衔接

浅议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衔接中国文化的历史悠久,活字印刷、识字率的提高以及社会进步,逐渐推动了语言文字的发展。

中小学教育是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阶段,该阶段既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交流等能力,从而为个人未来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本文将从学科连贯性与循序渐进的角度来探究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衔接问题。

一、学科连贯性前期语文教学中主要任务是学习语音、声韵、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语言基础,方便后期语文学科的学习。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要求将语言学习与语文写作紧密衔接,在语言学习中加强对语言知识的积累,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动手操作法,如:观察、感受、思考、写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兴趣,掌握知识。

通过阅读和写作的实践,如写作文、小广告等。

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种类的文字表达形式,了解到不同生活背景、文化差异等因素对语言使用方式的影响,多方面加深对语言文字的认识,拓宽写作思路,提高写作能力。

对于初中语文教学,重点是对作文类别的介绍和学习。

通过学习不同类型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各种写作技巧,如便捷性、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过程等,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不同的作文类型并能够有效地运用到实际写作之中。

同时,还要注重对公文写作和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鉴赏和批判能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和时代背景的反映,了解不同文学作品的结构和风格,通过多种实践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对于高中阶段的语言教学,写作教学更加地偏重于实用性,强调对各种文体的熟练掌握和应用。

同时,强调对社会热点事件、时事新闻等各种信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逐渐适应思维方式的转换,把知识点的技巧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展示自己的独特思想和见解。

二、循序渐进在实施语文写作教学中,必须注意能够循序渐进,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心,同时还要注意融入生活实际,不断丰富写作题材,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渐提高写作能力。

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策略

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策略

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策略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承上启下,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策略的合理运用,将对学生继续学习语文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将探讨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衔接的一些策略,并介绍其具体操作方法。

一、知识体系的衔接小学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基础的语文知识,包括识字、词语的基本功能和基本句型结构等。

初中阶段,则是对这些基础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因此,在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中,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实现:1. 温故知新: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新学期开始时,回顾小学所学的知识点,以复习巩固为主,并引导学生理解这些知识与新知识的关系。

2. 渐进式的深化学习: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新知识应当是从小学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的。

教师可以选取与小学阶段所学内容相关的教材,安排渐进式深化学习的主题和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3. 知识桥梁搭建: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串讲的方式,将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的知识进行联系,将小学知识作为初中知识的基础,并通过解读小学课文中的难点,引导学生有效掌握初中知识。

二、学习方法的衔接语文学习方法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至关重要。

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策略的制定:1. 阅读技巧的培养:小学阶段,学生开始进行基础阅读训练,初中阶段则需要学生建立更高层次的阅读技巧。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逐渐引导学生学习初中阶段的阅读技巧,例如注重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文章的关键词、训练提取信息的能力等。

2. 写作能力的培养:小学与初中的写作要求不同,小学阶段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基本书写能力,而初中阶段则需要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因此,在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中,可以设置一些过渡环节,帮助学生逐渐培养起合理的写作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的衔接小学与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相对独立,但是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将两者的内容衔接起来:1. 选取合适的教材: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选择一些与小学所学内容有关的文本或文章,以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并逐步将学生引向初中阶段的教材。

小学语文“教”与“学”博弈[论文]

小学语文“教”与“学”博弈[论文]

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博弈从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层面分析存在以下三个问题:先学与后教错位、先教与后学失位以及新知与旧知差位,并提出三个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和以会定教。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有效学习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是和谐统一的,其行为是密不可分的。

教师应摒弃“分离式”(重教轻学、重学轻教)与“主客式”(重师轻生、重生轻师)两种偏向的理解,树立“完整式”的教学观,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讲究效益的活动,若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教师的教学才是有效的,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

“六模块”教学模式是连云港市教研室在江苏省规范办学行为的相关文件精神的背景下,以推进“课程改革”为指导思想,在“杜郎口中学”“杨思中学”等成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取出“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结合我市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并在全市中小学推进的教学模式。

“三案”指“教案、学案、巩固案”,“六模块”指“自学质疑、展示交流、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六个教学模块。

目前,“六模块”模式正大力推进,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综观各小学,在“六模块”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却并不尽如人意,出现“先学”与“后教”错位,“先教”与“后学”失位,“旧知”与“新知”差位。

一、以学定教“六模块”教学模式中的“学案”就是“先学”。

“先学之学”的鲜明表征是“超前性”。

从时间上讲,学生的独立学习在先,教师的课堂教学在后,超前性使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要求“教要为学服务”。

因此,“后教之教”就有“针对”的必要性,即必须根据学生超前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

否则,教师依然故我,面面俱到,系统讲授,那就失去了让学生超前学习“学案”的意义,失去了教学的针对性。

1.对“学案”进行检查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学生的“超前学习”放任自流;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是为了确切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他们对教材的掌握程度。

初中语文论文浅论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初中语文论文浅论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浅论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摘要:现行的小学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着衔接不良的问题,使得相当多的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减退,甚至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从而造成大批学生“分化”与“滑坡”。

文章从教学环境、教材内容、教法学法等方面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脱节的原因,从教学内容、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教学方式、心里健康等角度探讨了实现两者有机衔接的路径。

希望能够改进我们的语文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初中语文衔接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前提,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学生受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然而现行中小学各学段的语文教学,存在衔接不良的问题。

小学初中语文教师未树立大语文观的观念,恪守本学段的知识,中、小学语文教学基本分家,各自为政,缺少沟通、联系,无论在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存在着很大的脱节现象。

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升入中学后,面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变化,自然感到学习吃力,难以适应,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愿望减退,甚至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从而造成大批学生的“分化”与“滑坡”。

中小学语文教师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尽快实现中小语文教学的有机衔接。

一、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脱节的原因分析1、教学环境的改变小学生刚升入初中,这是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转折时期。

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崭新的环境,原来与同学老师形成的默契和共识在初中需要花费一定时间重新建立,需要有一个适应期。

面对陌生的环境、集体、学习任务和教师,会产生程度不同的不适应、不习惯甚至焦虑等不适应的心理状态,这些都会给处于新旧临界点的学生学习无形中带来压力,对于转变慢的学生,影响甚至很大。

2、教材内容的差异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以及沟通教与学的媒体,在学生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的教材内容较简单,知识量不大,插图较多,对学生的感性认识比较注重,文章的篇幅较短。

教师要求学生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的理解,思维难度不大。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方式与形式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方式与形式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方式与形式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方式与形式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教材的选取、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方法的转变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方式与形式。

一、教材的选取在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中,合适的教材选取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需要确保小学语文教材和初中语文教材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

教材的编排应当有一个良好的过渡,确保不会给学生带来过大的阅读压力和跳跃感。

其次,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水平进行教材的选择和安排。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初中语文教学则更加强调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因此,在教材的选取上,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发展的教材和文学作品,让他们能够有所提升。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中,教学内容的安排需要有一个平稳的过渡。

首先,需要重视语文教育的连贯性,即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为初中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基本的写作能力。

而在初中阶段,则需要更多地注重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分析与理解。

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调整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确保学生在衔接过渡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收益和成长。

三、教学方法的转变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中,教学方法的转变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文水平有限,注重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了明显提升,需要更多地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因此,在衔接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例如,可以通过讨论、小组活动、问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论文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论文

论中小学语文教与学的衔接不少在小学阶段成绩很不错的学生,在进入初中后的测试中成绩一落千丈,暴露出了种种问题。

长期以来,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或严重的脱节)。

中小学的评价标准也不同,有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质量大幅度下降。

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能相互学习,主动伸出手去,共同探讨中小学语文教与学的衔接问题,形成共识,推动这一过渡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

一、教与学衔接的前提,学生身心状况的变化男女两性第二性征的特点逐渐产生明显差异,生理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孩子们从小学到初中短短的时间在体型与性器官、性意识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生理的巨大变化影响着心理也发生了难以捉摸的变化。

尤其是12岁的学生正属于初一级,他们刚刚从小学升上初中,要他们马上适应这种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的学习和生活,以及与新的同学进行很好的交往并不可能,因此,初一是小学与初中的一个过渡期,生理迅速成熟,而心理发展则相对缓慢,身心发展的不平衡给初中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从而使他们在行为上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老师应运用学习心理规律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帮助与指导。

二、教与学衔接的问题(一)教学观念的衔接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面对一个初一第一次参加期中考试成绩不佳的学生往往抱怨“真不知小学的老师是怎么交的?”可以想象小学的老师听到这样的话心中该是多么的委屈。

看来教学观念的衔接是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的重要方面。

小学教师要克服短期行为,本着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态度,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

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包括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轻结果,重过程。

纠正让学生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训练等僵化的教学方法,摒弃“填鸭式”教学,避免学生厌学情绪的发生。

(二)教法的衔接初中语文教材相对小学的教材来说,思维难度增大,知识点方面更加侧重分析与理解。

优化初中、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衔接论文

优化初中、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衔接论文

优化初中、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衔接的策略探析摘要:针对当前初中、高中语文课程中出现的“断层”现象,高中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初高中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准衔接点,加强初高中语文课程的联系,优化初中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策略探析,对于完善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学;初高中;衔接当前个别教师一味质疑初中语文教学,其实高中语文教师没有理由苛求初中语文教师,关键是自己要强化自觉衔接的意识;还有的教师重教轻学,教与学相脱节,备课、上课关注的是教材、教学内容本身,而对学生原有的语文基础、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关注不够等等,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初高中语文教学的顺利衔接。

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语文学习。

要实现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高中语文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做好心理层次的衔接许多学校对刚入学的高一学生常常要进行摸底测试,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都不是很理想,普遍觉得试题难度过大、现代文阅读材料篇幅长、考试时间不够用等,尤其是古代诗歌鉴赏题、文言文阅读题中的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等考题,在初中时根本没有接触过。

而出题老师则觉得题量、试题难度只是高一语文测试的标准,已经很简单了,学生竟是这样的程度,于是老师对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失望,学生也觉得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相脱节,对自己能否学好高中语文信心不足。

从初中升入高中,对于学生来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要求,学生自然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处于新旧临界点的他们,非常需要来自教师的宽容、理解和关怀,高中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初高中语文学习的差异,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易后难,先慢后快,循序渐进,要让学生明确高中语文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

2. 以熟带生,温故知新,做好知识层次的衔接虽然语文不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学科,而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它也有自身特有的知识,例如:语言知识(言语知识)、语体知识、语用知识、阅读知识、口语交际知识、写作知识、文学知识、古代文化知识等等,没有扎实的语文知识,就难以建筑起语文素养的大厦。

以作文为例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以作文为例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以作文为例谈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摘要:大部分语文老师在任教七年级教学任务时一段时间内,都会感觉七年级语文课很难上,广度、深度和教学进度往往会产生很大的矛盾。

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分析能力一直停留在非常浅显的层面。

而学生在面对初中语文学习感到无所适从,语文学习兴趣减退,成绩也开始下降,造成老师难教,学生厌学的尴尬局面。

这不是老师不会教,也并非学生笨,而是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的差异造成的。

了解这些差异,并相应地做好小升初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教学;语文教学;课程衔接;解决办法近些年,全国各个学校把原来的“初一、初二、初三年级”的称呼改为“七、八、九年级”,以显示义务教育阶段的衔接性。

可是,在教育中,只改变名称来显示衔接是远远不够的,知识上很好的衔接才是做好小升初过渡衔接的关键。

初中阶段的教师在七年级刚入学的一段时间内,一定会有很大的挫败感和无奈,原来在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教学方法在这些孩子身上似乎不太奏效。

学生的反应不尽如人意。

这种问题集中表现在阅读和作文两方面。

下面我将针对作文这一模块对小升初语文教学衔接问题谈些浅显的见解。

一、小学和初中作文教学的差异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是: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从阶段目标的提法来看,“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四个学段完全相同,没有改变。

但“作文”就不一样, 1-2年级是“写话”, 3-4年级、5-6年级是“习作”, 7-9年级是“写作”。

“习作”和“写作”除字面不同外,其实它所指向的作文目的、写作对象、文章结构和情感表达方式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这就一定程度上使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作文教学重点的定位、体裁的选择、作文的结构与内涵等方面出现很大差异。

1.教学定位的不同“习作”的解释是: 1.练习写作; 2.练习的作业。

中小学语文教学“接棒”论文

中小学语文教学“接棒”论文

浅析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接棒”中小学语文教学要注意衔接,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

就好像接力赛跑一样,一棒接一棒,切不可慌急慌忙地把棒掉到地上,影响前进步伐的速度。

我觉得中学语文教师在接“棒”的时候,一要稳、二要顺、三要运用推进力。

解决这个问题的钥匙就是:搞好中小学衔接教育,通过衔接让师与生、教与学双双提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相互了解、相互适应,把“突变”变成“渐变”,在“渐变”中顺利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过渡。

怎样在具体教学当中做好呢,我思考了如下几点:1、找准中小学语文教学不衔接的症结所在:主要体现在中学比小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学生学习由被动到主动,由老师安排时间到自主安排时间;学生学习习惯由小学的被动型转到中学的主动型,对于相当多的学生在转型上存在问题。

2、做好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的衔接:在给初一新生上课之前就要明确转变学生学习语文的观念很重要。

要向学生讲明小学字、词等基础知识多,阅读理解得少,时间充足,重机械记忆,形象思维。

初中由于课目增多,相应地学习语文的时间少,重理解记忆,抽象思维;老师讲得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应大大加强。

3、温故知新,适当复习小学语文重点内容,做好记忆、思维的衔接。

初一学生面对增多的课程和加难的课文,难易有诸多不适应,适当复习一下旧知识十分必要。

一是把住记忆特点--机械记忆,让学生大量背诵古典诗歌、名言警句。

这是记忆诗歌的黄金时期。

二是根据思维特点,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适当重视形象思维。

如充分利用电教设备的视听效果进行直观教学,使抽象语言形象化。

用游戏、表演、比赛等方法向新生展示语文丰富多彩的广阔天地。

4、贯彻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做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衔接。

适当引导学生研究:“单元学习要求”、及“预习提示”。

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讲授新课,重点不在于分析解答,而在于引导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改变依赖老师的习惯,养成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好习惯。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论文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论文

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论文摘要:中小学语文有效衔接的问题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是中小学教师的共同责任。

它的成因和对策远不只上面所说的几点,在此权当我抛砖引玉吧。

我认为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中小学校都应该积极创造条件与机会,让中小学教师定期进行交流,多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研究活动,就能从真正意义上有效地搞好对中小学教学衔接。

关键词:学习习惯;学习环境;方法;衔接;对策在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中,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高段语文教学工作非常重要。

究其原因,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有教师的,也有学生的;有社会的,也有教育内部的……本文围绕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

有的学生小学成绩很好,可上了初中成绩明显下降;有的学生小学成绩很差,上了初中,却成绩上升了。

这是增么一回事呢?怎样指导学生由小学顺利过渡到初中呢?就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我想谈一点自己的拙见。

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1、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让学生养成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的习惯;养成书写规范、工整,格式行款正确的习惯:养成读课外书看报的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看书做笔记,随时积累有用知识的习惯;养成订正错误、修改文章的习惯等等。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学生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那么升上中学后就能更快地适应任务繁重而节奏快速的学习。

2、高度重视学生自主意识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

中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加了,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学能力。

因此,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应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学生以学习的方法,如:怎样掌握好基础知识;怎样进行文段阅读;怎样做好知识整理与归纳;怎样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等。

总之,教师要尽力使学生消除依赖心理,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与学相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与学相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与学相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最基础、最关键的阶段。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注重教师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纯粹地接受知识。

然而,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因此,要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质量,教与学必须相结合。

一、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起到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图书、多媒体等,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

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能够主动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知识,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二、巧妙运用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巧妙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和问题导入法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此外,还可以进行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三、创设情境,增加趣味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故事情节等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可以让学生模拟角色进行情景对话,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和语言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观看有趣的影视作品或听取相关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四、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语文学习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

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

比如,在学习阅读理解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前预测、略读或找关键信息,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总结经验等,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五、强调评价的多样性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要注重多样性,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个别测试、小组合作评价和项目评价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浅析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

浅析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

浅析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涉及到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延续与发展,为中学阶段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进行浅析。

教学目标的衔接是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为中心,强调对语言文字的认知、表达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而初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包括语言文字的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首先需要将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与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进行衔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为初中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则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的衔接是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重要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理解、课文的阅读和分析、文章的写作等方面。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还包括文学常识、作品欣赏和文化传承等方面,这些内容可以通过对小学教材中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学习和欣赏来实现。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可以为学生打开新的视野,提高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方法的衔接是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重要环节。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和情感教育等方法的运用,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造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则要注重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在交流和合作中共同探索和发现语文知识。

通过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和灵活运用,可以促进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和过渡。

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们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之间顺利过渡和衔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浅议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衔接

浅议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衔接

浅议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衔接前言语文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而写作教学则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加,写作教学也应当不断地升级拓展,以适应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从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衔接角度出发,谈谈如何有效地进行语文写作教学,以便于学生在不同年级之间进行有序的衔接和发展。

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衔接初中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词汇、语法、表达和思考能力,这要求我们需要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有序的衔接。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加强对语言规范的要求在小学阶段,语文教育注重的是灵活运用语言进行表达,而在初中阶段,我们需要对学生的语言规范要求更加严格。

例如,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规范的书写习惯、清晰的表达逻辑等。

这些都是在小学阶段进行培养的基础,因此在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做到更为纯熟的运用。

2. 逐步拓宽写作内容和风格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主要以日记、作文、小故事等为主,而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应该逐步拓宽作文类型和风格,例如议论文、描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以适应学生更加广泛的语言交际需求。

3. 注重过渡过渡是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阶段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过渡的方式,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语文教育的要求。

例如,可以通过对小学作文的评论来引导学生进一步完善写作技巧,也可以通过模拟初中作文来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初中作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高中与初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更加高端和复杂的语言技能,因此在初中和小学教育中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素养。

在高中语文教育中,重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写作素养学生在初中和小学阶段已经掌握了相对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因此,在高中阶段,我们需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写作素养培养,如逻辑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评价能力等,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浅析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

浅析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

浅析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1. 引言1.1 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的重要性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是教育教学领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的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会有相应的变化。

确保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是顺畅的,可以有效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并在新的学习阶段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延续性和递进性上。

通过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连贯性进行关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适应初中语文的学习要求。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加,初中语文的学习难度和深度也在逐步增加。

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教师们的重要任务。

通过不断丰富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初中语文的学习需求。

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加强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确保教学衔接的顺畅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语文学科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正文2.1 认识初中语文和小学语文的差异认识初中语文和小学语文的差异是实现教学衔接的首要任务之一。

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对文本深层次思考和独立分析的能力。

与此相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多的是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和小学语文在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教学内容上,初中语文更加注重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的传授。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古今中外各种文学作品,了解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时代思潮,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

而小学语文教学则更注重学生的识字和语法基础,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夯实“教与学”过程,实现中小学语文无缝衔接

夯实“教与学”过程,实现中小学语文无缝衔接

夯实“教与学”过程,实现中小学语文无缝衔接摘要:实现中小学语文无缝衔接,主要方法有: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开展各种衔接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种衔接实践活动。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断层;衔接许多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热情急剧减退,学习质量大幅度下降,形成了中小学语文成绩上的一个巨大“断层”,这已经成为了长期困扰我们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问题。

而寻找有效衔接的方法,让小学生能尽快地适应中学语文学习,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针对上述原因情况,我们应本着突破“围墙”构建互动平台,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在“师与生、教与学”双向适应方面进行一些策略性的实践研究。

一、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开展各种衔接活动学校要建立了中小学教学衔接活动的运行机制,组织中小学教师开展对口教研活动。

中小学的语文教师一起教研,相互听课、评课,扩大交流。

为做好磨合、衔接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中小学教师要熟悉中小学教材,要弄懂中小学知识体系的联系和区别,循序渐进。

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熟悉和把握小学教材知识体系,也要了解中学教材,了解其知识结构和训练角度、方式的发展走向,在教学中注意为学生升入中学做一些必要的铺垫。

同样中学教师除了熟练掌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外,还要通读领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发展,运用知识迁移来帮助学生学习。

把中学教学目的、要求、内容等与小学比较,明确中小学两个阶段的差异与联系,增强教学目的性。

教师还要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和工作方法。

七年级的语文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七年级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关注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制定语文教学目标时,既要有长远目光,又要有短期目标。

所以上课时要尽最大可能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既能激发差生思考,又能给优生以发展思维的天地。

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努力地去学习,这样就能避免或减少出现断层现象。

二、以学生为主体。

开展各种衔接实践活动1.做好学生适应新环境的心理衔接开展七年级新生入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心理调控等活动,排解学生对升入中学的恐惧、畏难情绪,给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理疏导,做好学生适应新环境的心理衔接。

鸿沟变通途——试论小学语文教师在初小衔接中的任务

鸿沟变通途——试论小学语文教师在初小衔接中的任务

鸿沟变通途摘 要:初小衔接是学生语文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一个阶段,顺利完成这一过程意味着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小学与初中均缺少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导致初小衔接工作被忽视。

作者通过对实践的思考与总结,阐述了初小衔接的责任主体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探索出了一条使小学与中学语文的教与学有效衔接之路。

关键词:初小衔接;小学教师;小学语文;中学语文作者简介:王艳华(1972—),女,山东安丘人,广东省深圳市前海学校小学部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国学经典诵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11-05一、填平初小鸿沟,小学语文教师责无旁贷中学语文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要求等方面都与小学有着极大的不同,可以说是存在一道鸿沟。

一直以来由于没有教师发现或者是发现了没有足够重视,导致在初小衔接方面出现了“两不管”的现象:小学教师认为初中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完成转变,中学教师又认为中学课程就是这么上的,没有什么需要改变,导致学生只能自己咽下“苦果”,慢慢消化,填平这道无形的鸿沟。

如今看来,这个责任应该由小学语文教师承担起来。

教师的使命就是教育和引导,就像好的引路人在行走中会随时让随行者知道前进的方向以及路况的变化一样,小学教师在当学生进入到高年级阶段尤其是升入六年级之后,就要从精神上帮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知道,他们的求学之路要发生变化了,都会在哪些方面发生变化,会和小学的学习有什么不同,他们要做好什么样的心理准备。

这是小学语文教师为了学生终身负责而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任何其他的理由例如教学任务重、学生管理难度大等理由都不能作为推脱的借口。

二、明确初小语文的不同,才能有的放矢1.容量增加、难度增大中学语文的学习内容与小学比较,增加得最多的是古诗文,大约每五课就有一篇古文。

古诗文的篇幅、深度及对诵读理解的要求与小学的不可同日而语。

在现代文的选择上,也倾向于篇幅较长的名家名篇,文学化趋向明显。

浅议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衔接

浅议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衔接

浅议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衔接摘要:语文写作教学就是培养学生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的主要渠道。

所以,基于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衔接重要性,详谈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衔接在现阶段存在的具体不足,而后针对性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后续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以及二者衔接工作提供参考,确保中小学生文字语言表达能力有效提升,语文写作衔接教学科学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教学衔接引言写作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写作水平的高低可以直接表现出学生的语文水平,而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和学生个性表达的需求,因此,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引起重视,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1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衔接的重要性分析1.1重视衔接能使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最大限度覆盖全体学生细观实际的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情况发现,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其实并未考量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特征、学习心理以及学习态度的差异性。

所以,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发展较慢,困境较多。

而如今在素质教育理念推行背景下,着眼实施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衔接,则可以利用好衔接教学与“分层教学”的相通性,尊重学生差异,依据学生不同学习特点,针对应用“因材施教”教学理念,采用创新实践衔接方式开展语文写作教学工作。

从而使学生在契合、有效的教学方式中激活写作潜能,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如此一来,小学生与初中生都在语文教师帮助下,根据自身的写作特点锻炼写作技能,也能促使写作教学衔接工作最大限度覆盖到每一位学生,形成科学的相互促进循环关系。

1.2实施衔接能显著提升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教学效率在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顺应实际教学改革需要,采用写作教学衔接模式,不但能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写作方式,也能使语文教师根据写作教学衔接模式的具体不同,凸显学生主体地位,采用针对性写作指导,发挥中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衔接的根本作用,并且以极高的参与度与衔接度确保完成写作教学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小学语文教与学的衔接
摘要:依据中小学学生的身心状况处于“青春期”,生命发育的第二个高峰的特殊时期,对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心理的不够沟通、教法的不够得当、教材的不够合理、学生心理矛盾复杂、生理变化巨大、学习方法断层、学习习惯不良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中小学语文教与学的衔接。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与学衔接
不少在小学阶段成绩很不错的学生,在进入初中后的测试中成绩一落千丈,暴露出了种种问题。

长期以来,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或严重的脱节)。

中小学的评价标准也不同,有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质量大幅度下降。

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能相互学习,主动伸出手去,共同探讨中小学语文教与学的衔接问题,形成共识,推动这一过渡阶段的语文教学工作。

一、教与学衔接的前提,学生身心状况的变化
男女两性第二性征的特点逐渐产生明显差异,生理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孩子们从小学到初中短短的时间在体型与性器官、性意识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生理的巨大变化影响着心理也发生了难以捉摸的变化。

尤其是12岁的学生正属于初一级,他们刚刚从小学升上初中,要他们马上适应这种与小学阶段完全不同的学习和生活,以及与新的同学进行很好的交往并不可
能,因此,初一是小学与初中的一个过渡期,生理迅速成熟,而心理发展则相对缓慢,身心发展的不平衡给初中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从而使他们在行为上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老师应运用学习心理规律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帮助与指导。

影响学习成效的心理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

有关专家普遍承认,非智力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生心理辅导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针对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立足学科课程教学进行有机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二、教与学衔接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的衔接
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面对一个初一第一次参加期中考试成绩不佳的学生往往抱怨“真不知小学的老师是怎么交的?”可以想象小学的老师听到这样的话心中该是多么的委屈。

看来教学观念的衔接是中小学教育教学衔接的重要方面。

小学教师要克服短期行为,本着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态度,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

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包括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轻结果,重过程。

纠正让学生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训练等僵化的教学方法,摒弃“填鸭式”教学,避免学生厌学情绪的发生。

中学教师应面对现实,不埋怨,不推卸责任,积极研究,结合学生的差异,找出一种既有利于分类推进,又不伤基础较差的学生的
自尊心的方法。

纪律上严格要求学生,学习上给予学生缓冲期,让学生逐步适应中学的教学要求。

(二)教法的衔接
初中语文教材相对小学的教材来说,思维难度增大,知识点方面更加侧重分析与理解。

课堂的容量大了,老师的讲课速度也较快,要求学生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较强的自学能力。

刚升上初中的同学,还习惯于小学老师的精细教学,心理上会对老师的讲解产生出一种依赖,因此对初中的语文教学方式会觉得吃不消,甚至是措手不及,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会降低,甚至产生出畏难情绪。

已经升上中学的学生普遍认为,小学语文教师一直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词句教学方面比较扎实、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词汇的积累,在写作的技巧方面也进行了一些铺垫,这些对学生在中学的学习都是十分有帮助的。

同学们所称道的这些,正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所应该坚持的。

(三)教材的衔接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的是“六三”学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

由于小学六年知识密度松,坡度缓,而初中三年时间教学内容多功课由2、3门增加到8、9门,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要求高了,特别是初一、初二年级常因知识密度大、坡度陡、科目多、难点集中而造成学生消化不了,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这都是不利于学生稳步、健康、全面发展的。

但“六三”制和教材内容编排等的弊端我
们都是无法更改的,我们只能根据客观存在的情况,去做好中小学在教学中的衔接工作。

例如:小学和初中都学习古诗《山行》;小学六年级课文《船长》,与初中一年级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是同一篇文章,只不过《船长》可以说是后一篇的缩写。

有的老师就会认为同样的文章没有必要讲学两遍,把它们跳过去。

这样就没有把握好中小学语文课的梯度。

(四)教师的衔接
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往往与所任教的教师的业务素质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教师业务素质的优劣决定于教师的教育思想。

是混日子式教学,还是积极开拓、摸索新的教学方法,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这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和中小学能否顺利衔接的最主
要因素。

因此,作为学校领导首先应积极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纠正部分教师“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偏面、错误的教学思想。

帮助教师树立小学教学为初中服务、初中教学为高中服务的整体思想。

学校应制订长期规划,不能有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

并且要努力为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使教师一心一意地钻研教法,探索研究中小学衔接的教改之路。

三、教与学衔接的对策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深感习惯对学生搞好学习来说,是举足轻重的前提,学好语文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这需要教师指导完成。

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处于童年晚期,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心理发展处
在一个从幼稚走向逐渐的变动时期,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可以使学生一生受益。

小学教师可要求并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改变学生学习的无序状态,减少学习的随意性,使学生的学习逐渐由自发转为自觉,从随意到有的放矢。

(二)加强语文知识上的衔接,切实打好基础。

严格要求学生,首先应严在字词句上,扩大识字量、掌握汉语拼音是搞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重要前提。

在严格训练、讲究效益的基础上,去开阔学生的阅读面,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课外阅读、看报纸、听广播、组织收视活动,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收视笔记;通过“书法课”等语文实践课以及文学社团活动把学语文与学生学生活、做人紧密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学就会由被动向主动转化。

学生阅读的基础切实打好了,就应在写作训练上加大力度,以读促写,以写带读,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

(三)组织指导好家教工作,保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向。

总之,为了避免更多孩子对语文失去兴趣和信心,我们小学、初中的老师应当群策群力,搞好中小学语文“断乳期”的衔接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