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学该怎样衔接
浅析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
浅析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是一个紧密相连的过程,良好的教学衔接对于学生的学习及成长至关重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之后,学生即将步入初中阶段,如何将小学语文的积累与初中语文紧密相连,成为了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要做到知识的衔接。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积累,这些知识包括汉字的学习、词语的积累、基本句式的运用等。
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这些基础知识将会被进一步拓展和应用。
初中语文教学需要充分对接小学语文教学,深入挖掘小学阶段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对小学阶段所学汉字进行复习巩固,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更加复杂的汉字和词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学阶段所学的基本句式,逐步学习更加复杂的句式结构,并学会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些句式。
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更加自信地应对各种新的学习内容,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要做到学习方法的衔接。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表达等基本技能,而初中语文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高阶技能。
初中语文教学需要继续引导学生巩固小学阶段所学的能力,并逐步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语文老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巩固小学阶段所学的学习方法,可逐步向学生介绍和引导更加高级的学习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归纳文章的要点、总结文章的主题等高级阅读技能,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为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奠定基础。
要做到素养的衔接。
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的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和情感素养等。
这些素养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至关重要,而初中语文教学应该在这些素养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和提高。
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学习体验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文学修养,增强自己的人文情怀,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
如何进行中小学语文的衔接教学
如何进行中小学语文的衔接教学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而中小学语文的衔接教学则是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基础知识得到巩固,能够顺利过渡的关键。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介绍如何进行中小学语文的衔接教学,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配合和家校合作等方面进行探讨和讲述。
一、统筹规划课程中小学语文的衔接教学首先要进行统筹规划,明确各个年级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确定各个年级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教材的选择与使用。
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复习,以及跨学段知识的无缝过渡。
在教学计划中合理安排不同知识点的学习,确保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连贯性和衔接性。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中小学语文教学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讲解,又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讲授、示范、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在复习和巩固知识时,可以进行小组合作、角色扮演、作品创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阅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三、教师配合和指导在中小学语文的衔接教学中,教师的配合和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困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耐心细致地讲解知识,重点突出难点,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此外,教师还要与学校其他学科的老师进行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
四、家校合作中小学语文的衔接教学不仅需要学校的配合,家庭的支持和合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应重视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给予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家长可以多与学校的语文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安排。
同时,家长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习惯。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中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中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进行衔接。
只有做好衔接工作,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一、课程内容衔接在中小学教学中,语文课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老师需要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业水平,有针对性地安排课程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前后课程的衔接,让学生能够理解新知识和之前所学的知识之间的联系。
比如,在学习一篇古文之前,可以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的古代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二、教学方法衔接中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衔接也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小学生而言,可以适用一些游戏化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而对于初中生和高中生,可以适用更多的讨论和独立思考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在不同学段的衔接过程中,要注意相应教学方法的调整和过渡,使学生能够适应新的学习方式。
三、语文知识衔接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还需要注重语文知识的衔接。
在各个学段的教学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之间对语文知识进行连接、拓展和深化。
比如,在小学阶段,学生可以通过课文朗读和背诵积累基础词汇和语法知识。
到了初中和高中阶段,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写作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和巩固语文知识。
四、评价和反馈衔接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和反馈也是重要的衔接环节。
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情,合理选择评价方式和标准,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于小学生,可以采用口头评价和图示评价的方式,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对于初中和高中生,可以采用书面评价,注重对学生写作和表达能力的评价。
通过科学的评价和及时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不足,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提升。
五、师生关系衔接最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还体现在师生关系上。
在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当逐渐从亲近和关怀到师生合作。
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初中语文衔接教案
教案:小学初中语文衔接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学和初中语文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要求等方面的差异,做好心理准备。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 引导学生掌握初中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小学和初中语文学习的差异(1)学习内容的差异:小学语文以基础知识为主,初中语文则更加注重深入理解和运用。
(2)学习方式的差异:小学语文学习以教师的讲解和引导为主,初中语文学习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3)学习要求的差异:小学语文学习要求较为基础,初中语文学习要求更高,对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更高。
2. 初中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1)预习:在上课前,认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记生字词,预习课文内容。
(2)听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理解。
(3)复习: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记忆效果。
(4)作业:认真完成作业,及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5)拓展阅读:课外阅读有益的文章和书籍,提高阅读能力,丰富知识储备。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小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学生从小到大在学习上的成长过程,引发学生对小学和初中语文学习的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小学和初中语文学习的差异,让学生对初中语文学习有清晰的认识。
3.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初中语文学习的期待和担忧,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4. 实例分析: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初中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并引导学生如何在实际学习中运用这些方法。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初中语文学习计划,并完成一篇关于初中语文学习的作文。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后访谈、作业检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小学初中语文衔接课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知识如何与初中语文进行有效衔接
小学语文知识如何与初中语文进行有效衔接随着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语文学科也从单纯地学习基础知识扩展到注重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发展。
因此,如何有效衔接小学语文知识和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知识如何与初中语文进行有效衔接的方法和策略。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在小学阶段,学生应重点学习字词的认读、词组的搭配以及句型的构成等基础知识。
这些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是进入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石。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写作来提高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水平。
然而,很多初中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初期,由于基础知识薄弱,导致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欠缺。
因此,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为初中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故事、诗歌和文章,学生可以提高对文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而初中语文教学更加侧重于阅读理解和阅读应用能力的培养。
为了有效衔接小学语文知识和初中语文教学,需要在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文章的主旨、结构、情节等要素,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三、提供连贯性的教学过程和教材为了将小学语文知识与初中语文进行有效衔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提供连贯性的学习环境和教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地引入一些初中语文的教材和题目,通过梳理和复习小学阶段的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项目和任务,将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的学习内容有机地连接起来。
例如,要求学生撰写续写小说的故事情节、写一篇包含某种修辞手法的短文等等。
这样的任务将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将小学语文知识顺利衔接到初中学习中。
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策略
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策略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承上启下,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策略的合理运用,将对学生继续学习语文产生积极影响。
本文将探讨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衔接的一些策略,并介绍其具体操作方法。
一、知识体系的衔接小学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基础的语文知识,包括识字、词语的基本功能和基本句型结构等。
初中阶段,则是对这些基础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因此,在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中,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实现:1. 温故知新: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新学期开始时,回顾小学所学的知识点,以复习巩固为主,并引导学生理解这些知识与新知识的关系。
2. 渐进式的深化学习: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新知识应当是从小学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的。
教师可以选取与小学阶段所学内容相关的教材,安排渐进式深化学习的主题和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3. 知识桥梁搭建: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串讲的方式,将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的知识进行联系,将小学知识作为初中知识的基础,并通过解读小学课文中的难点,引导学生有效掌握初中知识。
二、学习方法的衔接语文学习方法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至关重要。
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策略的制定:1. 阅读技巧的培养:小学阶段,学生开始进行基础阅读训练,初中阶段则需要学生建立更高层次的阅读技巧。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逐渐引导学生学习初中阶段的阅读技巧,例如注重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文章的关键词、训练提取信息的能力等。
2. 写作能力的培养:小学与初中的写作要求不同,小学阶段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基本书写能力,而初中阶段则需要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因此,在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中,可以设置一些过渡环节,帮助学生逐渐培养起合理的写作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的衔接小学与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相对独立,但是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将两者的内容衔接起来:1. 选取合适的教材: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选择一些与小学所学内容有关的文本或文章,以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并逐步将学生引向初中阶段的教材。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方式与形式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方式与形式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方式与形式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教材的选取、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教学方法的转变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方式与形式。
一、教材的选取在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中,合适的教材选取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需要确保小学语文教材和初中语文教材之间的衔接自然流畅。
教材的编排应当有一个良好的过渡,确保不会给学生带来过大的阅读压力和跳跃感。
其次,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文水平进行教材的选择和安排。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初中语文教学则更加强调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因此,在教材的选取上,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发展的教材和文学作品,让他们能够有所提升。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中,教学内容的安排需要有一个平稳的过渡。
首先,需要重视语文教育的连贯性,即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为初中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基本的写作能力。
而在初中阶段,则需要更多地注重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分析与理解。
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调整教学内容的安排,可以确保学生在衔接过渡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收益和成长。
三、教学方法的转变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中,教学方法的转变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文水平有限,注重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了明显提升,需要更多地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因此,在衔接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例如,可以通过讨论、小组活动、问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初中语文小学语文的衔接过渡
初中语文小学语文的衔接过渡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语文学习也面临着一个重要的衔接过渡。
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要求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不能顺利地完成这个过渡,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因此,如何做好初中语文和小学语文的衔接过渡,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学习内容的差异小学语文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字词的认读与书写、简单的句子和段落的理解与写作、基础的语法知识和修辞手法等。
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初步的表达能力,教材内容通常生动有趣,富有故事性和趣味性,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初中语文的学习内容则更加丰富和深入。
在字词方面,不仅要求掌握更多的词汇,还要求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在阅读方面,篇幅更长,内容更复杂,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写作方面,要求更高,不仅要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注重文章的结构、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在语法方面,也会涉及到更复杂的语法知识和句子结构。
二、学习方法的转变在小学阶段,由于学习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往往可以通过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来掌握知识。
但在初中阶段,这种方法就不再适用了。
初中语文学习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首先,要学会预习。
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内容,发现问题,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在预习时,学生不仅要读通课文,还要思考课文的主题、结构、写作手法等问题。
其次,要学会做笔记。
初中语文课堂上的信息量较大,学生需要及时记录老师讲解的重点和难点,以便课后复习。
做笔记不仅要记录知识点,还要记录自己的思考和疑问。
此外,要学会复习和总结。
复习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总结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学生可以通过做练习题、写读书笔记、制作知识卡片等方式进行复习和总结。
三、学习要求的提高小学语文的学习要求主要是掌握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阅读和写作。
小学与初中语文学习的过渡与衔接
小学与初中语文学习的过渡与衔接随着小学生转入初中,语文学习也面临着从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过程。
这个过渡与衔接的阶段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课程内容、学习方法以及教育环境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学与初中语文学习的过渡与衔接。
一、课程内容的过渡与衔接小学语文课程主要围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展开,包括字词句段的认读与运用、文字材料的理解与表达等。
而初中语文课程则更加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文学素养的提升,涉及到文言文阅读、作文写作等方面。
因此,在过渡与衔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逐渐引入一些初中语文的元素来让学生适应新的学习内容。
比如,可以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接触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增加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初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方法的过渡与衔接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主要以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模仿为主,但到了初中阶段,学生需要逐渐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此,在过渡与衔接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逐渐从老师为主导到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转变。
比如,在小学阶段,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在初中阶段,则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如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讨论等,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环境。
三、教育环境的过渡与衔接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育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教师的教学方式、学习氛围等方面。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过渡和衔接,需要在小学与初中之间进行顺利的过渡准备。
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过渡班级或者过渡辅导班,提前为即将转入初中的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适应初中的学习环境。
另一方面,学校和教师也要加大对学生的关心和指导,及时了解学生在过渡与衔接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总之,小学与初中语文学习的过渡与衔接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引导和指导,也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和适应能力。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方法与技巧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方法与技巧语文教学是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而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在教学内容和要求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为了确保学生顺利过渡并顺利适应初中语文学习,教师需要掌握与运用一系列的衔接方法与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衔接方法,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
1. 逐步过渡为了使学生顺利适应初中语文学习,教师可以采取逐步过渡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指将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和要求分阶段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并逐步引入一些初中语文的知识点和技巧。
通过这种渐进的方式,学生能够逐渐适应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减少学习压力。
2. 强化基础知识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基础知识的奠基阶段,因此,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必须以巩固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为前提。
教师可以在小学阶段加强对词汇、语法和句式结构等基础知识的教学,确保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有坚实的基础。
通过不断巩固基础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初中语文知识。
3. 引导学生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和能力。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
初中语文教学的要求更高,学习策略的运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阅读理解、如何写作表达等技巧,使他们在初中时能够更加轻松地应对语文学习。
4. 整合教材内容在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教材内容的整合。
教师可以通过引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例子或引入初中教材中的名家作品来丰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
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兴趣和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5.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过渡和衔接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的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创作欲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引导他们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新课标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过渡与衔接
新课标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过渡与衔接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中小学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语文教学的过渡与衔接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新课标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过渡与衔接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课程内容的过渡与衔接1. 教师要充分理解新课标的要求,熟悉新教材的内容和特点,对课程内容有明确的把握,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目标和需求。
2. 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确保内容的连贯性和衔接性。
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他们建立知识的逻辑结构。
3. 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各种学习资源,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二、教学方法的过渡与衔接1. 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思辨能力。
教学方法要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2.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点,设置灵活多样的教学任务,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制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和体验感。
3.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表达能力,鼓励他们进行积极的互动和讨论,培养他们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1. 新课标要求教育评价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因此在评价方式上要注意突破传统的“以分数为主”的评价模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评价。
2. 针对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调整教学评价的方式和内容,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评价任务,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和反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全面发展。
1. 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纸质教材、多媒体教材、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还要善于创新教学资源,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衔接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衔接教学对于刚踏进中学大门的新生来说,学习科目的增多、难度的加大,这就要求教师有语文教学上要特别注意搞好中小学衔接工作。
初中新生在过渡阶段的学习,在学生的学习方法上,由直观形象法趋向抽象理解法;在教师的教学方面,由直接带读式趋向讲授启发式。
因此,我们对初进中学之门的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时,必须在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好衔接工作,特别要从以下几点去抓好,做好:一、着力激发学习兴趣常言道:”有趣则有乐,有乐则好学”。
针对十二、三岁的孩子活泼、好动、好奇之特点,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走出去、学进来。
”即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把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融于一体。
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求知兴趣,这也是学好语文的前提条件。
众所周知,中学阶段,学生的爱好和特长逐渐显露出来,丰富多彩的课外语文活动可以为他们在语文方面的爱好和专长提供有利的条件。
例如:组织书法组、朗诵组、报刊组、文学社等小组开展活动;还可以进行比赛性活动,例如:”赛诗会、书法比赛、讲演赛、语文基础知识比赛等;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文娱性活动,例如:猜谜、填字、联作、对对子、说绕口令等。
各种形式的课外语文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活动中,亲身体验语言文字交流思想和体现思维形式的社会功能,体验到掌握这个工具的重要意义,因而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努力学好语文课。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初一学生大多在12-14岁之间,贪玩,管不住自己,学习的情绪不稳定,习惯也未完全养成,即使养成了一定习惯也难以坚持,因此,加强他们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保证他们从小学学习平稳过渡到初中学习,就显得更为紧迫和必要。
在初中阶段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几乎可以使他们终身受益。
比如指导他们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养成收看新闻,关注社会热点,了解世俗人情的习惯,鼓励学生把敏锐的触角伸展到世界的各个方面,以丰富他们的阅历,拓展他们思维。
浅析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
浅析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涉及到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延续与发展,为中学阶段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进行浅析。
教学目标的衔接是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为中心,强调对语言文字的认知、表达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而初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包括语言文字的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首先需要将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与初中阶段的教学目标进行衔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为初中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则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的衔接是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重要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言文字的学习和理解、课文的阅读和分析、文章的写作等方面。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还包括文学常识、作品欣赏和文化传承等方面,这些内容可以通过对小学教材中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学习和欣赏来实现。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可以为学生打开新的视野,提高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方法的衔接是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重要环节。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和情感教育等方法的运用,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造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则要注重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创造力,引导他们在交流和合作中共同探索和发现语文知识。
通过对不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和灵活运用,可以促进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和过渡。
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教师们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求,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小学与初中语文教学之间顺利过渡和衔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浅析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浅析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中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衔接和升级的过程。
只有做好衔接,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逐步提高,达到更高的水平。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一、以教材为纲,分析教学重点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衔接的重点。
不同年级的教材有不同的要求和重点,如果教师没有对教材作分析,就无法做好衔接工作。
因此,我们建议教师在教学前对教材进行仔细研究,了解重点和难点,分析年级之间的关联和转化,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良好的衔接。
二、重视阅读教学,培养读写相结合的能力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阅读教学,这对于中小学语文教育更是如此。
在中小学阶段,阅读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写作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教师应该通过讲解文本结构、故事情节等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和文本作者的意图,以此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这样,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才能有一个良好的衔接。
三、注重听说训练,寓教于乐中小学语文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教学,听说训练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演讲、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扩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的提升和衔接。
在训练中,教师还可以将知识点和实践相结合,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和兴奋。
四、重视文化教育,提高全面素质中小学语文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还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在讲解语文知识的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比如,了解故事里蕴含的道理和美学价值,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更好地领会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精神,寓教于乐,在实际生活中体现语文学习的意义。
以上就是我们浅析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希望教师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良好衔接和提高。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的衔接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的衔接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之间的衔接也越来越重要。
小学语文主要是教孩子们认识汉字、学习拼音、阅读和写作能力等基础技能;而初中语文则更加注重阅读理解、写作技巧、分析能力等高级能力的培养。
那么,如何衔接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是通过绘本、故事书等逐步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
但到了初中,就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分析、理解、评价一篇文章的价值。
因此,在小学给学生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是很关键的,这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积极阅读等手段来实现。
二、加强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主要以作文为主,而在初中则需要更加灵活地应用各种写作技巧,如议论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因此,在小学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为今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要加强写作训练的难度,如在小学时要求学生写一篇有逻辑性的作文,而在初中时则需要他们写一篇有论证力和硬实力的作文。
三、注重语文知识的进阶语文知识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在小学时学生主要是学习一些基础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而到了初中,则需要进一步掌握更加复杂的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
因此,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学并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有关联的,教师们要通过有机结合的方式进行联动教学,才能更好地进行衔接。
四、培养学生的思维技巧思维技巧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将知识运用起来的关键。
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教师们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技巧,如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这些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完美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和初中语文教学有紧密的衔接,教师们需要通过有机的结合,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文知识和思维技巧等方面,让学生们逐步形成全面而高效的语文素养。
浅析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
浅析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1. 引言1.1 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的重要性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是教育教学领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的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会有相应的变化。
确保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是顺畅的,可以有效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并在新的学习阶段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延续性和递进性上。
通过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连贯性进行关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适应初中语文的学习要求。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加,初中语文的学习难度和深度也在逐步增加。
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教师们的重要任务。
通过不断丰富和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初中语文的学习需求。
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加强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确保教学衔接的顺畅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语文学科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正文2.1 认识初中语文和小学语文的差异认识初中语文和小学语文的差异是实现教学衔接的首要任务之一。
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对文本深层次思考和独立分析的能力。
与此相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多的是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和小学语文在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教学内容上,初中语文更加注重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的传授。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古今中外各种文学作品,了解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时代思潮,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
而小学语文教学则更注重学生的识字和语法基础,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为了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是教材内容的衔接,初中语文教师需要研读小学的语文教学大纲,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设置好阶梯,不能操之过急,研究需要循序渐进。
其次是教学模式的衔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把独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
第三是研究惯的衔接,教师要帮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使学生的研究逐渐由自发转为自觉,养成良好的听课惯、阅读惯、写作惯等。
第四是研究方法的衔接,教师应该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研究方法,如怎样做好预、听课、复、作业、小结等。
最后是心理上的衔接,教师要尽力使学生学会独立自主的研究,消除依赖心理,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人。
当学生升入初中时,他们会面对新的老师、同学和环境。
这种新奇和紧张的感觉会让一些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尤其是那些成绩退步的同学。
这些学生往往自尊心很强,但缺乏自信心,情绪低落,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针对这些学生,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其原因,并不断增强他们的信心。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研究中找回快乐、自信和动力,努力让他们在心理上顺利度过这个过渡期。
在初中阶段,学生需要适应新的研究环境和研究方式。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逐渐适应这种变化,让他们感到轻松和自在。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研究和心理状态。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研究压力会逐渐增加。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研究态度和方法,提高他们的研究效率。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让他们学会解决问题和自我调节。
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在研究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
总之,在初中阶段,教师应该认真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研究情况,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和研究方式,让他们在研究中找到快乐和自信。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学习的衔接点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学习的衔接点语文学习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文字的传递工具,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学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衔接点,这些衔接点的顺利过渡对学生的学习发展非常关键。
本文将从读写能力、阅读理解、文学素养以及写作能力等方面来探讨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学习的衔接点。
一、读写能力的衔接点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基础读写能力的关键时期,而学生进入初中后,在读写能力上会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因此,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学习的衔接点之一就是读写能力的过渡。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通过学习拼音和基本的汉字书写,逐渐掌握了基础的识字技能,并且能进行简单的读写练习。
而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并理解更多的文字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因此,初中语文学习对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顺利衔接小学和初中的语文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阅读训练,包括课外阅读和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
同时,可以通过组织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为初中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阅读理解的衔接点阅读理解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学习的衔接点之一。
小学阶段,学生通过逐步学习和训练,初步掌握了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字词的理解、词语的辨析、文章的概括等。
然而,初中阶段的阅读理解要求更高,学生需要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对不同文本类型的理解能力,例如议论文、说明文、新闻报道等。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内涵。
三、文学素养的衔接点文学素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学习的衔接点之一。
小学语文课程中,学生通过学习经典的古代诗词和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了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
让知识带有温度。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如何做好中学校语文教学的连接经过思量,我觉得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做好连接工作:1、教材内容的连接。
初中的语文老师应当研读学校的语文教学大纲,了解同学的认知结构,在连接期对同学要求不要太高,设置好阶梯,不能操之过急,学习需要循序渐进。
2、教学模式的连接。
教师应故意识地培养同学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上要舍得放,多给同学一些思量和想象的空间,把自立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
这样可以使同学更好地完成语文学习的连接。
3、学习习惯的连接。
培养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学教导的重要内容。
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进展处在一个从稚嫩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培养同学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如养成写好字的习惯,现在的作文教学十分注意同学的卷面、字迹,特殊是中、高考作文,分值很大,所以老师要抓住契机,力争每个同学都能写好字,协助同学按照实际状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案,使同学的学习逐渐由自发转为自觉,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仔细听讲,主动正确地做好笔记),逐渐让同学故意识地增强阅读量,由于课外阅读量打算着同学学问的广度和浓度,阅读量大的同学进入高一级小学后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
老师可以按照同学的实际状况向同学介绍适当的课外读本,并可以实行相应的方式赋予指导和检查,使之形成习惯;逐渐养成写日记、随笔的习惯,这样可以培养同学对生活的观看能力,训练同学的写作能力,也可以为以后的作文写作堆积素材,所第1页/共2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以特殊要这方面的加强。
4、学习办法的连接。
科学的学习办法对于学好语文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初一新生中有一些同学的语文成果较差,其中一部分是由于学科基础差,但另一部分主要是缺乏科学的学习办法。
所以老师应当故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同学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办法,如怎样做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小结;如何运用科学记忆法提高学习效率;举行课外阅读时,可就办法作指导,如读书的办法:选读、精读等,如何做批注等;指导同学在考试后如何正确地举行检查,考试结果出来后做好质量分析等。
浅析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
浅析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教学衔接1. 引言1.1 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关系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衔接和延续的联系。
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起点,在小学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打下语文学习的基础。
而初中语文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和深化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的关系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延续和发展上。
初中语文在继承小学语文基础的又有着更高层次、更深入、更广泛的内容。
比如小学语文注重学生文字的认读和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在初中语文中,则需要学生更多地进行文学阅读和分析,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渡和延续关系,这种衔接关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良好的教学衔接,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更高阶段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1.2 教学衔接的重要性教学衔接的重要性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由于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之间存在着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评价方式的差异,如果没有有效的教学衔接,学生容易出现知识的断层和学习的困难。
教师需要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过渡并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合理的教学衔接,可以让学生建立起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信心,从而更好地适应初中语文的学习要求。
教学衔接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学校和家庭共同合作的结果。
只有通过各方的努力和配合,才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有效的学习提升。
教学衔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发展和成长。
【总字数:230】2. 正文2.1 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比较小学语文与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比较是教学衔接的重要一环。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主要围绕基础知识的掌握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展开。
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掌握文字基础知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例如识字、词语、句子和段落的理解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语文教学该怎样衔接
作者:张盈盈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1年第05期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和初中语文在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要求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
初中语文教学的知识点增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加大了。
初中语文教师的课文讲解速度与小学语文教学相比要快得多,教师的快速度教学增大了课堂的容量,许多知识点也不可能像小学教师一样采用反复练习方式进行巩固,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觉性,认真的进行预习、复习以及独立地完成作业。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衔接方法
刚从小学毕业的学生面对如此大的变化自然感到吃力,难以适应。
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加、难度的加大以及失败次数的上升,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愿望会减退,甚至产生害怕的抵触情绪,从而造成大批学生的“分化”和“滑坡”。
在教学活动中,明确教学目的是关键,是起点。
实现教学目的,就要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而这也是如何衔接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差别的主要方法。
面对一些家长和学生自升入初中以来,对自身语文学习成绩下降的困惑,我们认为,有必要思考如何有效衔接六七年级语文教学的问题。
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小学的语文教学应该加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也应该有所侧重。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
(1)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听”,使他们会听。
初一语文课堂上经常会有一种声音:“老师,你能不能再讲一遍呀,老师你能不能讲慢一点。
”所以我们认为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学习中,老师要教会学生在听中抓住重点,记住要点并学会筛选、储存有用信息的能力。
(2)“读”,并不是说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求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学会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同时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使他们喜欢读书、热爱读书。
(3)“写”,指的是勤于动手,勤于修改。
让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勤于做笔记的习惯,养成订正错误,修改文章的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学生如果能在小学阶段养成正确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那么升上初中后也能更快的适应初中的语文教学。
2注重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加强学法指导
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增加,(自学课文),难度也加深了,知识点增多。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
因此,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活动中就应该有意识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比如一直强调的“预习一听课一复习一作业”这些环节。
让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就对文本进行预习,这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可使学生对文本有初步的感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起到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有重点地进行精读。
在讲解文本时要有选择地把某些问题留给学生。
不要因为害怕学生掌握不好知识点而采取所谓的“包办”这一做法。
要相信学生有能力并且能够凭借自身的素养体会文本的美。
二中学语文应在“过渡期”放慢脚步,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教师应从语文课程标准出发,积极革新教学观,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1在初一上半学期要适度地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进入初中,他们就会立刻发现:环境不熟悉、教材比小学的难懂、初中教师也比原来的教师严格,于是他们手足无措了、慌张了。
这就需要我们给予他们一段适应期,适当的降低难度。
学生会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自信,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讲解初一第一单元的内容时,我们教师不要急于对课文开展深层次的分析、理解,而是可以让学生在“半扶半放”中体会初中语文学习内容的改革,并进而逐渐领悟学习语文的规律与方法。
我们初中语文教师也可以在单元测试前,像小学教师一样,进行单元复习。
我们可以与学生一起回忆、整理、归纳知识要点、明确单元重点。
让学生在复习时明白,初中语文对他们的要求已经与小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且让他们学着如何复习。
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活学、乐学中提高语文思维能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而且同我们怎么教和怎么引起学生兴趣点有关。
”由此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教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能促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过程中,减少疲劳,产生愉悦的体验,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寻幽探险。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趣味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上课也是如此,一个良好的导入能够很快地激发学生投入学习的欲望。
因此在导入这一步骤中需要教师更多的智慧和精力。
有的课文我们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有的我们可以采用悬念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有的课文我们则可以借助图片、影像、音乐来创设情境。
比如,在上《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时,选择在导入时播放歌曲《送别》的方式,这首歌用音乐的语言让学生体会离愁别绪,体会离别的惆怅和失去亲人的悲伤,体会人生的悲欢离合和失意怅惘。
教师可以在学生听完歌曲后进一步深入:“这首优美的歌曲送走的不仅仅是英子的小学毕业典礼,也不仅仅是家里凋落的花儿,还有那美好的童年,难忘的父爱。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林海音的小说《爸爸的花儿落了》。
”这就让学生还未进入课文的时候就已经对这课文的基调以及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在情境中,学生对这篇课文的兴趣也油然而生。
(2)朗读体验,合作探究
朗读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
它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因此,它在语文教学中应特别重视,而且现在我们的学生喜欢体现自我,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朗读,男女分角色朗读,也可以以个人表演形式等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斑羚飞渡》中对于镰刀头羊的形象分析时,就可以让学生演绎镰刀头羊的三声“咩”。
对于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们十分感兴趣。
在不断地朗读揣摩中,学生了解到这三声“咩”包含的感情的不同。
在学生一次次的诠释下,他们感受到了镰刀头羊的内心情感,也感受到了文本的主题,感受到了这是一曲悲壮的生命赞歌,一曲博大的爱的赞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新课程强调的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就是要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学习方式。
例如让学生提出自己对于文本理解所存在的问题,然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习兴趣。
(3)排演课本剧
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是一种极为有趣的活泼的教学方式。
它能使学生形象、直观、立体地透视课文,深入地把握课文主旨,同时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
《皇帝的新装》一课,可以组织全体同学结成各种小组分工合作。
通过课本剧的排练演绎,让学生有机会从不同的角度自主地深入,快乐地参与到课本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