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的主人公是谁
东山再起成语典故
东山再起成语典故(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东山再起成语典故东山再起成语典故及解释东山再起这个成语的主人翁是谢安,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
东山再起的主人公是谁
“东山再起”的主人公“东山再起”中主人公是谢安。
东山再起现在一般比喻免职后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失败后准备好重新拼搏。
一、东山再起的典故东晋谢安,才学过人,但在朝廷遭到一帮小人的嫉妒,使得皇上一刻儿用他一刻儿贬他。
谢安一气之下就辞官来到土山隐居,邀人下棋,落个耳根清静。
他人在外,心念家,就模拟浙江会稽东山景色,在土山上大兴土木搞建筑,并改土山为东山。
公元383年8月,前秦符坚率百万大军南下伐晋。
此时的皇帝想起了谢安,决定重新启用他,就派员到东山,封他为征讨大都督。
宰相肚里能撑船救国要紧,谢安没有推托,他回到朝廷调兵遣将,上下整顿,赏罚分明,官兵一心,要与符坚决一死战。
不多久,符坚的人马打到了淮河、淝水,只要一过江,东晋难保,谢安心中有数,凭东晋的八万官兵跟符坚硬拼尤如鸡蛋碰石头,他坐阵东山,临危不乱,精心排兵布阵,并把自己的侄儿谢玄也派到前线去打仗。
他侄儿临走前想探听这个仗怎么个打法,谢安只说了一句话“朝廷自有安排”。
谢玄心里没底,第二天又派人来听口风,谢安呢,就拖来人下棋,一直下到天黑,打仗的事一字未提,到了当天半夜时分,才掏出将帅名单,摆出了他的“八卦阵”。
淝水那里战事拉开,谢安仍稳坐东山跟人下棋,敌人果真中计,大败而逃。
喜报传来,谢安接过一看,二话没说,还下他的棋。
客人等不及了,都围过来听消息才知道前方打了胜仗,谢玄立了大功,在场的人无不佩服谢安沉得住气,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淝水之战”。
淝水一仗,救了东晋,谢安被封为三公之上。
因为他东山闲居以后,又出来做了一番大事业,后来人们都称谓他“东山再起”。
二、东晋谢安简介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东晋著名政治家,名士谢尚的从弟。
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多次拒绝朝廷辟命。
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方东山再起,任桓温征西司马,此后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
文学_东山再起成语故事
东山再起成语故事东山再起成语故事1【释义】失败后重新恢复力量再来。
【出处】唐·房玄龄《晋书·谢安传》。
谢安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曾隐居在浙江会稽的东山,常与大书法家王羲之一起游山玩水,吟诗作画,朝廷几次召他作官,都被拒绝了。
北宋著名改革家、大文豪王安石的名字就是他父亲希望他能够成为像谢安一样有用的人物,才为他起的。
谢安40几岁才出来做官,曾官至宰相,他气度宽宏,性格冷静,即使在危及性命的紧要关头,他仍然能与平时一样,泰然处之。
有两件事最好地表现了他的这一性格。
有一天,他与隐士孙绰结伴到海上游玩,忽然风起浪涌,小船随着大浪上下沉浮颠簸。
船上的人惟恐船翻人亡,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只有谢安稳如泰山,依然饮酒赋诗。
船夫以为他喜欢风浪,便继续向深海划去。
这时谢安不紧不慢地说:“还往前行,我们能安然返回吗?”船夫听了,立即掉头,同船的人非常佩服谢安的沉着镇静。
简文帝病故,权臣桓温企图篡晋自立,他在新亭的军帐设酒宴款待王坦之和谢安,其实这是个“鸿门宴”,桓温在帐外埋伏下刀斧手,要在席间杀死王坦之和谢安。
王坦之见手执利刃的刀斧手就要杀出,不禁惊慌失措,但谢安则处变不惊,他对王坦之说:“晋室江山的存亡,就在我们这次会见啊!”王坦之被吓得冷汗湿衣。
谢安却谈笑风生,饮酒依然,并有意用话开导桓温,最后竟劝止了桓温的叛乱。
谢安在担当要职之前,长期隐居在东山。
开始时,他被任命为司徒府著书郎,他以有病为借口推辞了。
每天与王羲之等人登山临水,饮酒作诗。
后来,扬州刺史庾冰听说他才能非凡,决心请他出山,命令郡县的官员进行威逼,他却一概置之不理。
有人感叹说:“谢安不出山,让天下人怎么办啊(安石不出,如苍生何)。
”谢安之所以隐居,主要考虑到怕影响在外做大官的弟弟的前途,当他弟弟遭到免职后,他才出山,最后官至宰相。
东山再起成语故事2百尺竿头的故事:【成语】:百尺竿头【拼音】: bǎi chǐ gān tóu【解释】: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
晋朝的历史故事-谢安东山再起
晋朝的历史故事-谢安东山再起谢安,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少时以清谈知名,初屡辞辟命,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结束了隐居的生活,重新做官。
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谢安东山再起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
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
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从东到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向江南逼近。
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
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
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青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
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
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
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
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
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苻坚强大起来以后,东晋的北面边境经常遭到秦兵的骚扰。
朝廷想找一个文武全才的将军去防守边境。
谢安把自己的侄儿谢玄推荐给孝武帝。
孝武帝把谢玄封为将军,镇守广陵(今江苏扬州市),掌管江北的各路人马。
谢玄也是个军事人才。
他到了广陵以后,就招兵买马,扩大武装。
当时有一批从北方逃难到东晋来的人,纷纷应征。
他们中间有个彭城人叫刘牢之,从小练得一身武艺,打仗特别勇猛。
谢玄派他担任参军,叫他带领一支精锐的人马。
这支人马经过谢玄和刘牢之的严格训练,成为百战百胜的军队。
由于这支军队经常驻扎在京口(今河苏镇河市),京口又叫“北府”,所以把它叫做“北府兵”。
这一回,苻坚率领百万大军进攻东晋,谢安决定自己坐镇建康,派弟弟谢石担任征讨大都督,谢玄担任前锋都督,带领八万军队前往江北抗击秦兵,又派将军胡彬带领水军五千到寿阳(今安徽寿县)去配合作战。
东山再起的主人公是谁?
东山再起的主人公是谁?出处《晋书·谢安传》典故谢安(人公是谁,东山再起的典故320——385),东晋政治家,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夏”读种人。
他在青年时代,才识不凡,写得一手好行书,很有点名望。
谢安寓居在会稽郡上虞县附近的东山。
东山风景秀丽,他和王羲之等人经常在那儿游山玩水,饮酒赋诗。
扬州刺史庾冰知道谢安有声望,千方百计地要请他出来做官。
谢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应召,但只做了一个多月的官,便告辞回乡。
回到东山,他妻子觉得丈夫的兄弟都很显贵,惟独他安于隐退,便劝道:“丈夫不应当这样啊!”谢安回道广目前政局多变,若热中仕途,恐不免于祸患。
”后来,他的弟弟谢万被废黜。
征西大将军桓温当政,请他担任司马之职,他才赴召,已经四十多岁了。
到了孝武帝时,谢安位至宰相。
当时北方的前秦强盛,攻陷梁、益、樊、邓等地(今陕西南部、四川、湖北西北部)。
他使弟弟谢石与侄儿谢玄为将,加强防御。
公元383年,前秦大军南下,江东大震。
他力持镇静,从容指挥,使谢石、谢玄、刘牢之等拒敌,获得?肥水之战的大胜。
谢安又出兵北伐,一度达到黄河以北。
所以后人用“东山再起”这个典故,比喻再度任职、建功。
谢安,字安石,陈郡夏人。
十几岁时,“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深得桓彝,王濛,王导赏识,少有重名。
官府屡召不就,隐居会稽东山,与“书圣”王羲之,诗人许询及僧人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没有入仕之意。
扬州刺史庾冰以谢安有重名,多次让郡县催逼,他不得已赴任,月余即归。
曾于山中临深谷而坐,叹曰:“此去伯夷(西周隐士)何远!”有一次,谢安与诗人孙绰等人泛舟海上,风起浪涌,诸人都很害怕,而谢安“吟啸自若”。
撑舟之人认为谢安游兴正浓,于是舟更入海,风更急,谢安慢慢说:“这样下去还怎么回去?”舟人即回船。
众人皆服其雅量,以为足能镇安朝野。
谢安虽纵情于山水,而每次出游,必带乐妓同行。
时司马昱任丞相,他说:“谢安既然能与人同乐,必定能与人同忧,征召他的话,他肯定会出仕。
东山再起成语故事
东山再起成语故事凝聚着各民族的智慧并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其充分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天赋,智慧和精神。
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表达形式,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东山再起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东山再起成语故事的主人公简介谢安(320xx年-385年),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浙江绍兴人,祖籍陈郡阳夏(今中国河南省太康)。
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
东山再起成语故事的典故谢安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宰相,谢安年轻时就很有才气,精通诗文,能言善辩,爱好音乐和书法,写得一手出色的行书。
东晋大臣王导很器重他,因此他年轻时就出了名。
有一次,朝廷派人请他担任佐著作郎(协助编修史书的官员),他一口拒绝了,就寓居于会稽东山(今浙江上虞县东南)。
这里风景优美,山明水秀。
他和好朋友王羲之等人一起游山玩水,作诗写文,或打猎钓鱼。
后来,谢安的名声越来越大,朝廷一再要他出来做官。
谢安迫不得已,才在扬州刺史(州的最高行政长宫)庚冰手下当了一个多月的官,便又告退回家了。
来揭秘吧据悉不久朝廷又派他担任尚书郎(协助尚书办事的官员),他还是不上任。
出来做官,他也回信加以拒绝。
因为他屡次违抗任命,朝廷降下罪来,终身不许他做官。
谢安就隐居于东山。
有一次,他来到临安(令浙江杭州)山中,坐在石室内,面对深谷,悠然叹息地说:“这里距伯夷隐居的首阳山(今河南洛阳北)太遥远了!”一天,他和孙绰等人坐上木船,到大海上去观览景色,小船离岸之后,越驶越远,忽然刮起大风,海浪拍打着小船,颠簸不定,大家都很害怕,有人就喊叫起来:“赶快回去吧!”谢安却神色自若,稳坐船头,口中不停地吟咏着诗句。
船夫见谢安如此镇定,心里非常高兴,并继续划船前进。
风越刮越大,这时谢安才慢慢地间船夫:“你还往前划,一会儿怎么回去呀?”于是船夫才掉转船头,把船划向岸边。
东山再起 典故及出处
东山再起的典故出处是《晋书·谢安传》。
指的是东晋的谢安重新出山做官的故事。
因为谢安久居东山(当然不是海南的东山岭),所以称为“东山再起”。
之阿布丰王创作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
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未几拉了千把里长。
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从东到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向江南迫近。
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
晋朝军民都不肯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
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
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
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肯做官。
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
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苍生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
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东山再起的主人公是谁_成语故事大全
东山再起的主人公是谁东山再起的主人公是谁呢,下面是小编为您尽心挑选的关于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东山再起的主人公是谁东山再起的主人公是谢安。
谢安简介谢安(320xx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东晋著名政治家,名士谢尚的从弟。
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谢家子弟,多次拒绝朝廷辟命。
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方东山再起,任桓温征西司马,此后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
咸安二年(372年)简文帝崩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并在其死后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
在淝水之战中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
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
太元十年(385年),因病重返回建康,旋即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
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
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
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
王俭称其为“江左风流宰相。
”张舜徽赞其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
东山再起的典故:东晋时期的谢安,少年时候就很聪明,不仅学识很高,而且擅长书法,写得一手好字。
谢安年轻时不愿意做官,任著作郎不久便以有病为借口辞官归家。
隐居在浙江会稽的东山,经常与王羲之、许询等一起游山玩水,写诗。
朝廷知道他很有才干,征召他做吏部侍郎,也被他拒绝了。
后来,征西大将军、明帝司马绍的女婿桓温请谢安做司马。
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谢安只好答应,这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
在谢安将要出任的那天,朝廷的官员们都前来送行。
这时有位中丞名叫高菘,同他开玩笑说:“你过去高卧东山,屡次违背朝廷旨意,不肯出来做官,想不到今天到底出来了!”(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谢安听了这话,感到很羞愧。
“东山再起”的典故
“东山再起”的典故“东山再起”是指人在失势后,重振雄风,再续辉煌。
其中“东山再起”中的“东山”却有此山,此山名为会稽山,位于我国浙江绍兴北部。
说到此山,不得不提到一个历史典故,典故中的主人公名为:谢安下面我们来看看“东山再起”这个典故。
谢安可以说是谜一样的男子,他是东晋时期的名仕、政治家,此人多才多艺,心思缜密,年少时便思维敏捷,沉稳而有风度,常被名仕赞赏,年少时的谢安在当时的上流社会中有着很高的声誉,也被宰相王导器重。
谢安是一个满肚子本事,就不愿意当官的人,后来谢安隐居在会稽郡的东山,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扬州刺史庾冰曾多次请他出山,结果他从东山出来,就干了一个月就撂挑子不干了,吏部尚书范汪让他作个吏部郎,结果被他牛哄哄的写了封信会决心,“干不了。
”到了公元359年,谢安的弟弟谢万北伐的时候,由于指挥失误,导致全军溃败,谢万也狼狈的逃回,因为这次的军事失误,谢万被朝廷贬为庶民。
谢家出了事,东晋又陷入险境,谢安为了谢家终于告别了他那闲云野鹤的生活,谢安终于除了山,做了征西大将军恒温(就是那位说过不能流芳百世,就要遗臭万年的人)账下的司马。
淝水之战中,前秦将领苻坚率领百万大军想要一举吞并东晋,谢安面对强敌,面不改色,沉稳自若的负责军事,并派出谢玄、谢石、谢琰和桓伊等人率兵前去抵抗。
但是面对前秦的百万大军,大家心里都没有底,临近战前,谢安还是一副悠然自若的样子,好像事不关己一样,这让手下将领很是担忧,心里嘀咕着此人是否会带兵打仗?但是很快便证明了谢安的能力,正所谓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将不在于强而在于智。
在谢安的指挥下,谢玄派部将刘牢之用五千精兵进行突袭,获得了洛涧大捷,令众人傻眼,纷纷表示:这谢公确实是有实力呀!让人更惊讶的是,谢玄、谢琰等人率领七万兵力与前秦十五万大军相遇,本以为这是一场必败的决战,结果在谢安的安排下,晋军竟然战胜了兵力比自己多一倍的秦军,此次淝水之战以晋军全面胜利告终。
不得不说谢安确实有狂傲的资本,尤其是功成名就之后,选择的是急流勇退。
东山再起出自哪
东山再起出自哪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于东晋人谢安。
东山再起,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谢安传》。
这则成语意思是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于东晋人谢安。
东山再起,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谢安传》。
这则成语意思是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其结构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
谢安年轻时曾做过官,后来辞去官职,跑到会稽东山隐居起来了。
隐居后,他整天游山玩水,吟诗作画。
朝廷屡次要他出山做官,他都不去。
到了40岁时,谢安终于应召人朝,再度做官,直到任宰相之职。
他曾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八万军队抗击80万前秦军队,取得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的指挥者之一。
这个成语原比喻隐退后再任要职,现在常比喻失势后重新得势。
《世说新语·排调》:“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
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
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
先时,多少饮酒,因倚如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
”“谢公始有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桓公司马。
”。
东山再起故事缩写
东山再起故事缩写
东山再起是一个中国成语,意思是重新回到原来的地位或重新开始新的旅程。
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个古代的故事。
故事中,主人公谢安在隐居东山多年后,被朝廷召回,重新开始担任要职。
在此之前,他在东山过着隐居的生活,享受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然而,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才华和抱负,一直在等待机会重新回到政治舞台。
当朝廷发现谢安的才干和领导能力时,他们邀请他重新出山。
谢安接受了邀请,并很快在朝廷中担任了高级职位。
他凭借自己的才智和经验,成功地处理了许多重要事务,赢得了朝廷和民众的信任和尊重。
这个故事后来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失败或失去地位后,重新开始新的旅程并获得成功。
这个成语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经常用来鼓励人们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东山再起的主人公是谁
东山再起的主人公是谁东山再起的主人公是谁东山再起,古时,指出山为官。
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
主人公:谢安出处《晋书·谢安传》:“谢安少年既有名声,屡次征辟皆不就,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典故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
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
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彭城,从东到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向江南逼近。
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
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
谢阁老心里有数:跟苻坚硬拼,如鸡蛋碰石头。
只有用计,才能以少胜多。
他好容易调了八万人马到前线,跟苻坚的百万大军对阵。
谢阁老虽心里有谱,也止不住发虚。
不过谢阁老表现镇静,上上下下也就吃了定心丸,没得一个乱套。
两边人马在淝水开战了,谢阁老稳坐东山跟人下棋。
后首,淝水的.敌人果真中计,被东晋八万人马打得七零八落,大败而逃。
淝水一仗,救了东晋,谢阁老被封为三公之上。
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
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
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
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
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
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东山再起的用法
东山再起的用法1. 什么是东山再起东山再起,是一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故事。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经历失败或低谷后,重新崛起,取得成功或重要地位。
它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在困境中重新站起来,重新获得成功的过程。
2. 东山再起的背景东山再起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中国宋朝时期的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苏轼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苏轼在他的政治生涯中遇到了许多挫折和困难,被贬到了一个偏远的地方。
然而,他没有放弃,努力学习和写作,最终重新恢复了自己的声誉和地位,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文学家。
3. 东山再起的意义东山再起的意义在于表达了一个人在遭遇失败或低谷时,不放弃,努力奋斗,重新崛起的精神。
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乐观和坚韧,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
4. 东山再起的应用场景东山再起这个成语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和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4.1 事业领域在职场中,人们经常会遇到失败和挫折。
无论是因为失去工作、遭遇经济困难还是受到竞争对手的打击,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东山再起的精神重新崛起。
通过持续学习和努力工作,一个人可以重新找到工作机会,实现事业上的成功。
4.2 学业领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学习困难、考试失败等问题。
然而,一个学生可以通过东山再起的精神重新调整学习方法和态度,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4.3 人际关系领域在人际关系中,人们可能会面临友谊破裂、亲密关系破裂等问题。
然而,通过反思和改变自己的行为,一个人可以重新建立和修复人际关系,实现东山再起。
4.4 创业领域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可能会面临市场竞争、资金问题等挑战。
然而,通过调整经营策略、寻找新的商机,一个创业者可以重新崛起,实现创业梦想。
5. 实现东山再起的方法实现东山再起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以下是一些实现东山再起的方法:5.1 接受失败并学习接受失败是实现东山再起的第一步。
一个人需要正视自己的失败,并从中学习教训。
通过分析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一个人可以更好地准备下一次的挑战。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哪位历史人物
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哪位历史人物
“东山再起”中最初的主人公是孙权。
东山再起的历史故
事在江宁周边地区流传已久。
起源于三国时期孙权江宁的东
山原为土山,据说是当年小秦王赶山塞海神鞭鞭方山时掉下的一撮土,取名土山。
吴开始建都于吴郡(治今江苏苏州),后筑石头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吴国(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为孙权所建立,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公元222年孙权称王,229年正式称帝)。
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原句为:“日落西山你不陪,东山再起你是谁,同甘共苦
你不在,荣华富贵你不配。
谁无虎落平阳日,总有风云再起时。
有朝一日虎归山,必要血染半边天。
”
东山再起,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谢安传》。
这则成语意思是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
之后又重新得势。
其结构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
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
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
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
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
称为“东山再起”。
其原义是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之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因此都涨价了。
东山再起出自哪位人物
东山再起出自哪位人物
东山再起,出自哪位人物
东山再起是一个常用的比喻,意思是指一个人在失败或者低谷之后,能够重新站起来,重新崛起,重新取得成功。
这个比喻的出处,来自于中国古代的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山靖康,是宋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被尊为“诗仙”。
他生于宋朝末年,那是一个动荡不安、政治剧烈变迁的时期。
苏轼因为其才华横溢、品德高尚,在政治上也有所建树,但是由于其太过直言不讳,曾多次遭到权贵阶层的打压和迫害。
苏轼曾经因为反对皇帝的政策而被流放到东山(今浙江省慈溪市),那里的环境艰苦,生活十分困难。
但是苏轼并没有气馁,他依然坚持写作,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东山靖康赋》,这首诗讲述了苏轼在东山流放期间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他对于自己的不屈不挠精神。
诗中有一句名言:“东山再起,锄禾日当午”,意思是指即使在东山这样艰苦的环境中,苏轼依然坚持不懈,努力工作,不放弃希望,相信自己有朝一日能够重新崛起。
这句话由来已久,被广泛引用,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经典名言。
经过苏轼的努力,他确实重新站起来了。
后来,他回到了中央,在政治上又有了新的作为。
他成为了宋朝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被广泛传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东山再起”这个比喻,来自于苏轼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在东山流放期间的坚持不懈精神,启发了后人,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名言。
东山再起 典故及出处
东山再起的典故出处是《晋书·谢安传》。
指的是东晋的谢安重新出山做官的故事。
因为谢安久居东山(当然不是海南的东山岭),所以称为“东山再起”。
之樊仲川亿创作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
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未几拉了千把里长。
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从东到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向江南迫近。
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
晋朝军民都不肯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
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
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
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肯做官。
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
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苍生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
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请问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一
请问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一导读: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
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
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
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
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
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出处《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伤愈为桓温司马,历官中书、司徒等公职,晋室有赖转危为安。
”《晋书·谢安传》:“谢安少年既有名声,屡次黄门郎皆不就,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伤愈,为桓温司马,官至中书令、司徒。
”典故公元年八月,苻对般亲自率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启程。
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之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扎了千把里长。
过了一个月,苻对般主力抵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去的人马也至了彭城,从东至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挺进,向江南迫近。
这个消息传至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醒。
晋朝军民都不愿使江南失陷在前秦手里,大家都期盼宰相谢安拿主意。
谢阁老心里有数:跟苻坚硬拼,如鸡蛋碰石头。
只有用计,才能以少胜多。
他好容易调了八万人马到前线,跟苻坚的百万大军对阵。
谢阁老虽心里有谱,也止不住发虚。
不过谢阁老表现镇静,上上下下也就吃了定心丸,没得一个乱套。
两边人马在淝水开战了,谢阁老稳坐东山跟人下棋。
后首,淝水的敌人果真中计,被东晋八万人马打得七零八落,大败而逃。
淝水一仗,救了东晋,谢阁老被封为三公之上。
谢安就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早年士族,年长的'时候,跟王羲之就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作诗谈文。
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声望非常大,大家都指出他就是个挺有才干的人。
东山再起
东山再起的典故出处是《晋书·谢安传》。
指的是东晋的谢安重新出山做官的故事。
因为谢安久居东山(当然不是海南的东山岭),所以称为“东山再起”。
东山再起的典故是关于东晋时期的谢安的。
这个成语原用来比喻辞官隐退后再度任职。
而现在多用来比喻失败后,恢复力量再干或者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的情况。
东山再起是一个褒义词,多用来形容好事情或者好人重新归来,下面这个成语故事就是讲的好人和好事。
而如果形容坏人坏事的时候往往使用“卷土重来”,所以二者虽然是近义词但是褒贬有别。
东山再起 典故及出处
东山再起的典故出处是《晋书·谢安传》。
指的是东晋的谢安重新出山做官的故事。
因为谢安久居东山(当然不是海南的东山岭),所以称为“东山再起”。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从东到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向江南逼近。
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
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
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
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
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山再起的主人公是谁
东晋谢安
大凡稍有文化的中国人,几乎没有不知道东山再起这句成语的,尽管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见过东山,也不知道东山在哪里,就像谁都没有见过龙,可谁都知道龙一样。
东山坐落在上虞境内,这是大自然对上虞的赐予,谢安东山再起的故事发生在上虞,这是历史对上虞的馈赠,足以令每一个上虞人为之骄傲和欣慰!
上虞东山的确切位置在今上虞市南40里上浦镇境内的曹娥江东侧,然而诚如斯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仙”不是别人,他就是让东山与其一道扬名天下的东晋大名士、名宰相、军事家谢安。
历史上与谢安有关的东山,除了上虞东山,另外还有两座,它们分别是南京东山和临安东山。
南京东山在今南京市东南隅的梅岗附近,那是谢安出任东晋宰相后命人用土堆垒而成的一个小山头,名之小东山,此山周围曾经有过许多谢氏族人的坟墓,也一度成为谢
安本人的魂归之地,至今犹存;还有一座东山在浙西临安市境内,当年谢安为避朝廷征诏而躲进了那里的一个山洞,十余年后,当地人得知谢安东山再起当了宰相,便将此洞所在的山头亦名之为东山,这是后语。
谢安与东山的不解之缘,源自他的祖父谢衡。
晋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西晋王朝内部发生永嘉之乱。
大批仕族纷纷南逃,时在西晋朝廷任散骑常侍之职的谢衡,为避杀身之祸,举家南逃会稽,但他没有回到祖上长期生活的山阴,而是落籍于兼有水陆之利的上虞东山,从而成为上虞东山谢氏的始祖。
当时的东山,除了国庆寺香火续存外,几乎没有其他名物。
一生笃信儒学又重名物的谢衡对东山的开发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先是修整了国庆寺,疏浚了始宁泉,继而经过实地踏勘,决定在东山上建造东眺亭、西眺亭、白云轩、明月堂、蔷薇门及供谢氏族人居住的大宅——始宁园等景观,以壮东山声色。
正当谢衡着手实施他的宏伟计划时,天不假年,他便撒手人寰,下葬在东山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