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博作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在外漂泊整理)
作物遗传育种复习题

遗传育种学期末复习提一.名词解释1.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的一切性状,包括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基因型是指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是决定表现型的遗传基础。
2.细胞膜: 也称原生质膜或质膜,是一层柔软并富有弹性的半渗透性薄膜,包被着原生质3.同源染色体: 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4.染色体组型: 也称核型,是指某物种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和个别性。
5.直感现象: 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某些性状的现象称为胚乳直感或花粉直感。
6.联会:减数分裂前期1同源染色体紧密配对的现象,称为联会。
7.共显性: 是指双亲某一性状同时在个体上表现出来。
8.相对性状: 是指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或相对差异。
9.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上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10.双受精:授粉后,一个精核同卵结合,形成二倍体的合子,将来发育成胚;另一精核同两个极核结合,形成一个三倍体的核,将来发育成胚乳。
这一过程称为双受精。
11.世代交替:是指无性世代与有性世代的交替。
从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完整的绿色植株,这是孢子体的无性世代。
雌雄配子体的形成标志着植物进入生命周期的有性世代,雌雄配子受精结合以后,就完成了有性世代,又进入无性世代。
12.基因互作: 一对相对性状由两个独立遗传基因共同作用的现象。
13.“多因一效”与“一因多效”: 一种性状受许多不同基因影响的现象称为“多因一效”。
一个基因可以影响许多性状发育的现象称为“一因多效”。
14.双交换: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两基因位点之间同时在两处发生交换。
15.相引组与相斥组: 遣传学把两个显性性状组合在一起与两个隐性性状组合在一起的杂交组合称为相引组;一个显性性状和另一个隐性性状组合在一起的杂交组合称为相斥组。
16.交换值: 是指两对基因间发生交换的频率,在一次交换的情况下,交换值等于重新组合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
17.干扰与符合: 一个部位出现交换影响另一部位出现交换的现象称为干扰。
(完整word版)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
作物育种的实质:(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
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
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A. 不起作用B.起一定作用C.起主要作用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
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A.系统育种B.抗病育种C.矮化育种D.杂种优势利用E。
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D.区域性E.时间性8。
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D.研究育种方法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
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
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
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2。
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 )7。
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品种可分为常规品种和杂种两大类。
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

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杂种优势: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
2、基因工程: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密的设计,通过体外 DNA 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有目的地改造生物种性,使现有的物种在较短时间内趋于完善,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求的新的生物类型。
3、细胞质遗传:由细胞质内的基因即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4、基因突变:基因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的基因形成对性关系。
5、染色体组:指配子中所包含的染色体或基因的总和。
6、选择育种:利用现有品种或类型在繁殖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变异,通过选择淘汰的手段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二、填空题1、植物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2、杂种优势利用中,选育杂交种的基本程序是(选育自交系)、(配合力测定)和(制种)。
3、基因突变具有(稀有性)、(随机性)、(平行性)和(重演性)等特征。
4、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
5、多倍体的类型有(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
三、选择题1、下列属于质量性状的是()A 株高B 产量C 花色D 千粒重答案:C2、杂种优势表现最明显的是在()A F1 代B F2 代C F3 代D 以后各代答案:A3、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A 细线期B 偶线期C 粗线期D 双线期答案:B4、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于创造新的变异()A 杂交B 诱变C 选择D 以上都不是答案:C5、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不包括()A 质粒B 噬菌体C 病毒D 线粒体答案:D四、简答题1、简述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
答: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
通过杂交,将两个或多个亲本的优良基因组合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具有双亲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杂种后代会产生遗传变异,为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同时,基因的分离和重组使得杂种后代的性状出现分离和重新组合,从而有可能选出符合要求的优良个体。
遗传育种考试试题

遗传育种考试试题遗传育种考试试题遗传育种是农业科学中的重要分支,通过选择和培育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植物和动物品种,提高农作物和畜禽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
在遗传育种的学习和研究中,试题是评估学生对遗传育种知识和技能掌握程度的重要工具。
下面是一些关于遗传育种的考试试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是遗传育种的基本原则?A. 随机选择B. 突变选育C. 选择和杂交D. 环境适应2. 以下哪个是遗传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A. 提高作物产量B. 增加植物的抗病能力C. 改善农作物的品质D. 扩大种植面积3. 以下哪个是遗传育种的方法之一?A. 培养B. 施肥C. 除草D. 杂交4. 遗传育种中,通过选择和培育具有某种性状的个体,逐代逐步改良品种的方法称为:A. 选择育种B. 杂交育种C. 突变育种D. 转基因育种5. 以下哪个是遗传育种中常用的选择方法?A. 突变选择B. 纯系选择C. 杂交选择D. 随机选择二、填空题1. 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
2. 在遗传育种中,选择的依据主要是__________。
3. 通过杂交育种,可以获得__________。
4. 遗传育种中的选择方法包括__________。
5. 遗传育种的目标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1. 请简要说明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选择和杂交是遗传育种的两个重要方法,请分别阐述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3. 请列举几个遗传育种中常用的选择方法,并简要说明它们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4. 遗传育种的目标是提高农作物和畜禽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请结合具体例子,说明如何通过遗传育种实现这些目标。
通过以上试题,我们可以对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遗传育种不仅是农业科学的重要领域,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希望大家通过学习和研究,能够为农业生产的提高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物遗传育种试题与答案

作物遗传育种一.名词解释1 遗传:指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
2 变异:指生物亲代与子代的相异性。
3 简并:1种氨基酸由1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
4 同源染色体:指分别来源于父母双方、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
5 非同源染色体:指分别来源于父母双方、形态和结构不同的各对染色体。
6 核型分析:对生物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进行的分析。
7 授粉:雄蕊中成熟的花粉粒传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8 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的相对差异。
9 表现性:指生物体表现的具体性状。
10基因型:是指生物细胞内基因的组合方式。
11回交:指杂种后代与双亲之一的再次交配。
12遗传率(广义):遗传方差占总方差的比值。
13近亲繁殖:指亲缘关系相近两个个体间的交配。
14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杂种F1代在生活力、生长势、等数量性状上优于亲本的现象。
15显性性状:两个相对性状不同的亲本杂交,他将在F1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6隐形性状:两个相对性状不同的亲本杂交,他将在F1未表现出来的性状。
17杂合体:指具有杂合基因的个体。
18纯合体:指具有纯合基因的个体。
19等位基因:指控制同一性状位于同源染色体对等位点上的每一对基因。
20性染色体:在同源染色体中形态结构相同或不同决定后代性别的一对染色体。
21常染色体:在同源染色体中与后代性别无关的各对染色体。
22间期:指两次细胞分裂的中间时期。
23.双交种:由四个品种或自交系先两两配或单交种,再由两种单交种杂交而得来的杂交组合。
24.杂种优势群:指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经过反复重组,种植互渗而形成遗传基础广泛,遗传变异丰富,有利基因频率较高,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种性优良的育种群体。
25.杂种优势模式:当两个不同的杂种优势群之间具有较高的基因互作效应,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相互配对可产生强杂种优势的配对模式。
26抗病性:当环境条件适宜而出现某种病害流行时,作物某些品种对这种病害不感染或感染程度较轻,生长发育和农艺性状受害较小,称为抗病性或耐病性。
(完整版)作物遗传育种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作物遗传育种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说:1、遗传:指生物亲代与子代的相像性。
2、变异:指生物亲代与子代的相异性。
3、同源染色体:指体细胞内形态和构造同样的一对染色体。
4、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和构造不一样的染色体。
5、核型剖析:对生物核内所有染色体的形态特色进行的剖析。
6、授粉:雄蕊中成熟的花粉传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7、胚乳直感(花粉直感):在 3N 的胚乳性状上因为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8、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在发育过程中因为花粉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称为果实直感。
9、相对性状:单位性状的不一样表现形式叫相对性状。
10、基因型:个体基因的组合。
11、表现型:植株表现出来的性状。
12、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平等地点上的基因,叫等位基因。
13、完好显性:用二个相对性状不一样个体杂交,F1 完好表现一个亲天性状。
14、多因一效:很多基因共同控制某一性状的表现,这类基因的多因一效性叫多因一效。
15、交换值:在连锁遗传状况下,由杂种产生的重组型配子占总配子数的百分比叫交换值。
16、性染色体: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
17、伴性遗传:指连锁在性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的遗传,常陪伴性其余不一样而不一样的遗传现象。
18、数目性状:表现为连续变异的性状叫数目性状。
杂种后辈中难以求出不一样种类比率。
19、超亲遗传:指在杂种后辈中出现超越父亲母亲双亲性状的现象。
20、遗传率:指遗传方差在总方差中所占的比率。
21、近亲生殖:指亲缘关系邻近的二个个体间的交配。
22、自交:指同一朵花或同一植株所产生的雌雄配子相联合的交配方式。
23、回交:指杂种后辈与双亲之一的再次交配。
24、杂种优势:指二个遗传构成不一样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生殖力、抗逆性、产量和质量等方面优于其亲本的现象。
25、芽变:植物的分生组织由基因突变而产生的变异。
26、镶嵌现象:指同一个体的一部分组织表现一种性状,另一部分表现另一种性状的现象。
作物遗传与育种学复习题 答案

作物遗传与育种学原始题一、名词解释1、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这种群体在相应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能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2、育种目标就是对所要育成品种的要求,也就是在一定地区的自然、耕作栽培及经济条件下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
确定育种。
3、自花授粉作物通过自花授粉方式繁殖后代的作物是自花授粉作物。
4、无融合生殖:植物性细胞的雌雄配子,不经过正常受精、两性配子的融合过程而形成种子以繁衍后代的方式,称之为无融合生殖。
5、雄性不育性:植株的花粉败育、不能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称为雄性不育性。
6、品种资源:是指可用于育种或栽培的作物类型、品种、近缘野生植物及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遗传材料的名称。
7、本地种资源:包括古老的地方品种和当前推广的改良品种。
是改良现有品种的基础材料。
8、引种驯化:是指通过搜集、引进种质资源,在人类的选择培育下,使野生植物成为栽培植物;使外地的作物和品种成为本地的作物和品种的措施和过程。
9、作物生态类型:一种作物对一定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相应的遗传适应性,具有相似遗传适应性的一个品种类群称为作物生态类型。
10、选择育种:直接利用自然变异,即不需要人工创造新变异而从中进行选择并通过比较试验的育种途径为选择育种。
11、混合选择:是从群体中选择目标性状基本上相似的个体并加以混合繁殖,使群体得到改良。
12、异地鉴定:可以将试验材料送到这种灾害常年严重发生地区进行鉴定其抗耐性就是异地鉴定。
13、集团混合选择育种:就是当原始品种群体中有几种基本上尚符合育种要求而分别具有优点的不同类型时,为了鉴定类型间在生产应用上的潜力,则需要按类型分别混合选择脱粒,即分别组成集团,然后各集团之间及其与原始品种之间进行比较试验,从而选择其中最优的集团进行繁殖,作为一种新品种加以推广。
14、系统育种:是通过个体选择、株行(系)试验和品系比较试验到新品种育成的一系列过程。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 )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 (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 B.起一定作用 C.起主要作用 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 B.抗病育种 C.矮化育种 D.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 D.区域性 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 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 D.研究育种方法 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农作物遗传育种考试试题

农作物遗传育种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以下哪项不是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内容?()A 分离定律B 自由组合定律C 连锁互换定律D 基因重组定律2、杂种优势是指()A 杂交后代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优于双亲均值的现象B 杂交后代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优于双亲中最优者的现象C 杂交后代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与双亲均值相同的现象D 杂交后代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与双亲中最优者相同的现象3、以下哪种作物通常采用自花授粉的方式?()A 玉米B 小麦C 油菜D 棉花4、基因突变的特点不包括()A 随机性B 稀有性C 多方向性D 可逆性E 有害性5、在杂交育种中,用于杂交的亲本称为()A 自交系B 杂交种C 品种D 亲本6、以下哪种方法可以用于创造新的种质资源?()A 引种B 选择育种C 杂交育种D 诱变育种7、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缺失和重复会导致()A 基因数量的改变B 基因位置的改变C 基因表达的改变D 染色体数量的改变8、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是()A 表现为不连续变异B 受环境影响小C 受少数基因控制D 受多基因控制9、回交育种中,用于多次回交的亲本称为()A 轮回亲本B 非轮回亲本C 供体亲本D 受体亲本10、杂种优势利用中,生产上利用的主要是()A 品种间杂种优势B 自交系间杂种优势C 种间杂种优势D 属间杂种优势11、以下哪种作物的杂种优势利用最为成功?()A 水稻B 小麦C 大豆D 花生12、选择的基本方法不包括()A 单株选择B 混合选择C 集团选择D 自然选择13、以下哪种作物的遗传基础较为复杂?()A 水稻B 玉米C 小麦D 大豆14、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是()A 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B 杂种后代出现一定的分离比例C 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D 杂种后代通常只表现母本的性状15、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工具酶不包括()A 限制性内切酶B DNA 连接酶C 逆转录酶D RNA 聚合酶16、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优点不包括()A 准确性高B 不受环境影响C 可以早期选择D 操作简单17、以下哪种作物的转基因研究进展较为迅速?()A 棉花B 油菜C 玉米D 大豆18、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原因不包括()A 花期不遇B 生殖隔离C 染色体数目差异D 基因频率相同19、以下哪种方法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A 柱头涂抹法B 幼胚培养法C 花粉蒙导法D 以上都是20、品种审定的主要依据是()A 产量B 品质C 适应性D 以上都是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遗传学的三大基本定律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西农作物育种复试题13年

西农2013年作物遗传育种和种子工程复试-笔试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无效)一、解释下列名词。
(每个名次2分,共20分)1 无融合生殖2 近等基因系3 外显子4 二环系5 垂直抗性6 附加系7 配合力8 近交系数9 染色体桥 10 轮回选择二、简述CTAB法提取植物DNA的基本步骤及其注意事项。
(10分)三、已知玉米胚乳有色至少受3对基因控制,一是基本色泽基因c+/c,一是紫色基因p+/p,p+表现紫色,p表现红色,p+对p显性,另一个是I基因,c+/c对p+/p 具有隐性上位作用,I对c+具有抑制作用,一株紫色玉米(p+p+c+c+II)与一株无色玉米(ppccII)杂交,问F2代表现性种类和比例如何?(15分)四、有一小麦品种A,期综合农艺性状非常优良,但不抗当前流行的条锈病新小种条中33,请设计一个育种方案育出既保留了A品种优良综合农艺性状又抗条中33号小种的新品种。
(10分)五、试述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和传统杂交育种技术的优缺点。
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提高育种效率?(15分)六、试以玉米、小麦和甘薯为例,说明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和无性繁殖作物的育种方法和特点。
(15分)七、将下列英语短文翻译成汉语。
(15分)Kernel length and width determine wheat seed size and appearance, and affect yield and milling quality, and are therefore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 in wheat breeding. The market value of wheat grain is determined by kernel morphology, texture, test weight and others. In bread wheat, which is used to manufacture different products requiring specific grain characteristics, kernel shape and uniformity influence its milling quality. Similarly, kernel weight, a function of kernel size and density, has a favourable effect on the agronomic and flour yield of wheat.Understanding the genetic basis of seed shape and size could improve knowledge about the domestication of cereals, humans tended to select large seeds during the early domestication, as evidenced by the fact that most cultivated species have larger seeds than their wild relatives. However, small seed is usually favored by natural selection because it is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more seeds per plant, early maturity, and wider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Therefore, from the standpoints of both bi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breeding,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the genetic basis of wheat kernel shape. In addition, larger kernels could have a good effect on seedling vigor and consequently promote yield increase. From the crop improvement perspective, Kernel size and shape are important for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yield potential .Kernel size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grain yield and also has high phenotypic stability/heritabili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rait as a component of grain yield has been recommended. However, phenotypic selection for grain weight is laborious and time consuming, and there is usually a compensation effect between seed size and seed number. Experimental attempts to obtain yield progress by simply selecting larger kernels in wheat have been unsuccessful.。
遗传育种》重点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遗传育种》重点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一因多效是指一个基因可以影响多种性状的表现,这是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2.杂种优势是指不同种群杂交所产生的后代往往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这是育种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3.近交是指在畜牧学中,选配双方到共同祖先的距离在6代以内(或其后代近交系数大于0.78%),这是一种常见的选配方式。
4.世代间隔是指子代出生时父母的平均年龄,也就是上一代到下一代经过的平均年限。
5.后裔测定是指利用后代的信息来估计个体的育种值,这是育种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6.数量性状是由微小效应的多个基因共同控制的性状,表现为连续性变化,只能通过度量衡来测定。
7.基因互作是指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某一性状的现象。
8.保种是指尽可能全面、妥善地保护现有家畜遗传资源,使之免受混杂和灭绝的育种工作,目的是尽可能保存现有畜禽基因库中的基因资源。
9.伴性遗传是指某一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表现出该性状与性别有一定联系的遗传现象。
10.杂合子是指个体体细胞内等位基因构成不同的细胞或个体,这是遗传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11.选配是为了达到特定目的,人为确定个体间的交配体制。
12.隐性是指某一基因在其显性等位基因存在时不再表现该基因作用效果,而当该基因纯合时才表现该基因作用效果的现象。
13.个体测定是指利用个体自身信息来估计个体的育种值。
14.选择差是指在数量性状选择过程中,选留种群与其所在群体平均值之间的差。
15.平均日增重是指在测定期内的平均每日增重。
16.同胞测定是指利用待测个体的同胞信息来估计个体的育种值。
17.克隆动物是指利用动物胚胎或机体某一部分的细胞,通过无性繁殖手段完成繁衍后代的动物。
18.亲缘选配是指依据交配双方之间的亲缘关系制定的交配体制。
19.基因型是指个体的基因构成。
缺失和内部缺失之分。
②重复:染色体上某一段序列重复出现的现象;有直接重复和反向重复之分。
③倒位:染色体上某一段序列颠倒方向的现象;有单次倒位和重复倒位之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博作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在外漂泊整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博作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在外漂泊整理)第四章引种1. 引种(广义的和狭义的)。
2. 引种的原理,气候相似论。
3. 名词:生态因素、生态环境、生态适应、生态地区、生态类型、引种驯化。
4. 引种的规律(如:小麦南种北引会怎样?)第五章.选择育种1. 选择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它们有哪些区别?如何根据植物的繁殖方式和育种任务采取适宜的选择方法?2. 名词:选择育种,系统育种(纯系育种),混合选择育种。
3. 简述品种自然变异产生的主要原因(选择育种的原理)。
4. 简述有性繁殖植物的系统育种和混合选择育种的一般工作步骤,以及如何提高选择育种的效率?第六章杂交育种1.名词:杂交、杂交育种、轮回(非轮回)亲本、早代测验2.简述组合育种/超亲育种的概念及其遗传机理3.简述亲本选配的概念及原则4. 杂种后代的处理方式及各自的特点5. 简述杂交方式,并简述复交方式的适用范围6.混合法和系谱法的比较7.为了提高选择和育种效率,对不同处理方法应注意哪些问题8.简述杂交育种程序以及加速育种进程的方法9.简述回交育种的概念、意义10.回交育种与其他育种方法相比较的主要优点、缺点和局限性11.营养系杂交育种与有性杂交育种的区别第七章杂种优势利用1.杂种优势的概念、度量方法2.杂种优势表现的特点3.杂种优势利用与杂交育种的比较4.利用杂种优势的基本原则5.不同繁殖方式作物利用杂种优势的特点6.选育杂交种的程序7.自交系的概念、应具备的条件8.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9.自交不亲和的概念、类型、要求10.杂种优势衰退的主要原因11.雄性不育系的遗传类型。
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12.利用三系制种的方法13.比较有性繁殖植物的杂交育种、营养系的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三者之间有何主要的联系与区别。
第八章远缘杂交育种1.名词:远缘杂交2.远缘杂交在植物育种中的重要作用3.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原因及其克服方法4.克服远缘杂种夭亡、不育的方法5.远缘杂交后代遗传特点、选择特点第九章倍性育种1. 系谱法与系统育种2. 品种与品系3. 杂交种与杂交育种4. 作物育种中,变异是如何产生的?5. 系统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3者之间有何主要区别与联系?6.名词: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单倍体/一倍体7.诱导产生单倍体的方法第十章诱变育种1. 诱变育种的概念、特点2. 临界(致死)剂量3. 试从创造遗传变异的途径上对作物育种的方法进行归类,并说明主要的区别。
06作物育种学(答案)

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考试试题科目名称:382作物育种学(总分:100分) 适用专业:作物遗传育种考生注意:所有答案必需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本试题随同答题纸交回!一.简述作物新品种选育的基本程序(20分)作物新品种选育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方法是杂交育种,这里以杂交育种为例,介绍作物新品种选育的基本程序。
整个杂交育种过程,有几个连续的选育阶段。
根据各阶段种植材料的来源、性质、工作内容和选育上的要求,形成以下几个试验圃:1、原始材料圃和亲本圃:种植从国内外收集来的各类材料,按类型分类种植,每一个材料种植几十株,严防机械混杂和天然杂交,保持其纯度和典型性。
2、选种圃:种植杂种各世代当选株系或杂种混合群体,在杂种分离世代中连续选拔优良单株,直至选出优良一致的株系升入鉴定圃。
3、鉴定圃:种植从选种圃升入的优良品系,对各品系进行初步的产量比较试验,并对性状的优劣和一致性作进一步的评定。
4、品种比较试验:在较大面积上对品系进行更精确、更具代表性的产量比较试验,并对各品系的生育期、抗性、丰产性和栽培上的要求等作更为详尽的观察研究。
5、生产试验和多点试验:在生产条件下进行较大面积的生产试验,在自然条件不同地区进行多点试验,并结合栽培技术进行栽培试验,以进一步考察供试品系在广大地区、多种生产条件下的表现。
6、种子区和繁殖田:对表现优异的品系建立大面积繁殖田,生产较大量的种子,共生产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推广之用。
二.简述作物育种中创造遗传变异的主要途径(20分)诱变:辐射、航空、杂交: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技术等。
三.简述作物育种中常用的选择方法(20分)作物育种有许多选择方法,作物的繁殖方式不同,选择的方法也不同。
不论那种方法,都是从自然或人工创造的变异群体中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个体,然后进行比较鉴定,育成新品种。
按照对当选材料的处理方式,可将选择方法分为单株选择和混合选择两种基本方法。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作物育种学试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作物进化的基本因素有:( )A. 遗传B. 变异C. 选择D. 漂变2.作物育种的实质:( )A. 遗传B. 作物的进化C. 选择D. 作物的人工进化3.作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是( )。
A. 遗传学B. 生物学C. 植物学D. 生物进化论4.在人工选择的过程中,自然选择起作用吗? ( )。
A. 不起作用B.起一定作用C.起主要作用D.起有利作用5.从生态学上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
A. 地区型B. 地理型C. 地域型D. 生态型6.在育种历史上,大幅度提高了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育种途径是哪些?( )。
A.系统育种B.抗病育种C.矮化育种D.杂种优势利用E.辐射育种7.品种是人类根据一定地区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的一种作物群体,它具有( )。
A.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B.遗传性状的相对一致性C.遗传性状的新颖性D.区域性E.时间性8.作物育种的基本任务是( ) 。
A. 研究作物牲状的遗传规律B.搜集、研究和创造种质资源C.培育作物新品种D.研究育种方法E.研究种子生产技术二、填空:1.作物进化与生物进化无本质区别,它们都涉及、、这几个主要因素。
是植物进化的基础,能够巩固和积累优良的变异,可使变异向有利方向巩固和发展,形成新类型、新物种。
2.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学研究的对象是:三、判断下面各题的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如果是杂交种,在品种标准中,除说明栽培技术要点外,还需要说明杂交制种技术。
( )2.农业种子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真正的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
()3.作物育种学又称为人工进化的科学。
它是利用人工创造的遗传变异,而不是利用自然发生的变异培育新品种。
( )4.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是生存竞争、变异和选择( )。
5.从生态学来讲,一个作物品种就是一个地区型。
( )6. 品种是植物学上的分类单位。
( )7.生产上推广使用的品种可分为常规品种和杂种两大类。
作物遗传育种复习题

作物遗传育种复习题作物遗传育种复习题作物遗传育种是农业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通过对作物的遗传特性进行研究和利用,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品质和适应性。
下面是一些关于作物遗传育种的复习题,帮助大家回顾相关知识。
1. 什么是作物遗传育种?作物遗传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和配种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作物个体,以期获得更好的作物品种的一种农业技术。
2. 作物遗传育种的目标是什么?作物遗传育种的目标主要是提高作物的产量、品质、抗性和适应性,以满足人们对食物和农产品的需求。
3. 什么是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一个物种内部个体之间以及不同物种之间的遗传变异程度。
遗传多样性越高,物种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越强。
4. 什么是亲本选择?亲本选择是指在作物遗传育种中,根据所需遗传性状的表现,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交配的亲本,以获得更好的后代。
5. 什么是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指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亲本进行人工授粉,使其结合并产生杂种后代,以获得优良性状的一种育种方法。
6. 什么是自交育种?自交育种是指通过连续多代地将同一品种的个体进行自交,以达到稳定和纯化该品种的一种育种方法。
7. 什么是突变育种?突变育种是指通过诱变剂或自然突变等手段,使作物产生新的突变体,以获得具有新性状的作物品种的一种育种方法。
8. 什么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指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作物个体进行基因分型和分析,以辅助育种工作,提高育种效率和精度。
9. 什么是转基因育种?转基因育种是指通过人工将外源基因导入作物基因组,使作物获得新的遗传特性,以改善作物的产量、抗性等性状。
10. 什么是遗传纯度和遗传稳定性?遗传纯度是指作物品种内部个体的遗传相似性程度,遗传稳定性是指作物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通过对这些复习题的回顾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作物遗传育种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作物遗传育种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为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西农复试育种大题

绪论1、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2、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人类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这种群体具有相对稳定性的遗传特性,在生物学、形态学及经济学性状上的相对一致性,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在特征,特性上有所区别;这种群体在相应的地区和耕作条件下种植,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都有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
3、简述作物育种学的特点和任务:答:(1)特点:作物育种学是作物人工进化的科学,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只是与研究方法。
作物育种学与作物栽培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2)任务:A、研究作物遗传性状的基本规律; B、搜集创造和研究育种资源,培育优良新品种;C、繁育良种,生产优良品种的种子。
4、自然进化:由自然变异和自然选择突变发展的进化过程。
5、人工进化:是指由于人类发展生产的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并能进行人工选择的进化,其中包括有意的利用自然变异及自然选择的作用。
6、生物进化的三大要素及相互关系:变异、遗传和选择。
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和基础,选择决定进化的发展方向。
7、优良品种:指在一定地区和耕作条件下能符合生产发展要求,并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
(生产上所谓良种,应包括优良品种品质和优良播种品质的双重含义。
)第一章作物的繁育方式及品种类型1、说明作物繁殖方式的种类和各类作物群体遗传特点及代表作物:(1)作物繁殖的方式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2)有性繁殖植物主要有自花授粉作物、异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A、自花授粉是指痛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花朵的雌蕊柱头上,代表的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大豆、豌豆、花生、烟草、绿豆亚麻等,自花授粉作物的自然异交率一般低于1%,不超过4%。
B、异花授粉是雌蕊柱头接受异株或异花花粉授粉的,代表作物有玉米、黑麦、向日葵、白菜型油菜、甘蔗、甜菜、大麻、三叶草的呢过,异花授粉的自然异交率至少在50%以上。
遗传育种考试题库和答案

遗传育种考试题库和答案一、选择题1. 遗传育种的基本任务是什么?A. 提高作物产量B. 改善作物品质C. 增强作物抗性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以下哪个不是遗传育种的方法?A. 选择育种B. 杂交育种C. 基因工程育种D. 化学诱导育种答案:D3. 杂交育种中,选择亲本的原则是什么?A. 亲本间性状差异越大越好B. 亲本间性状差异越小越好C. 亲本间性状相同D. 亲本间性状无关紧要答案:A4. 下列哪种性状属于数量性状?A. 花色B. 果型C. 产量D. 性别答案:C5. 遗传力是指什么?A. 遗传变异的强度B. 环境变异的强度C. 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D. 遗传稳定性答案:A二、填空题6. 遗传育种的目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改良品种;创造新品种7. 遗传育种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遗传多样性;选择;杂交8.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分离定律;独立分配定律;连锁与交换定律9. 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在相同环境下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为_________。
答案:表现型10. 遗传育种中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RAPD;AFLP;SSR三、简答题11. 简述遗传育种的基本步骤。
答案:遗传育种的基本步骤包括:(1) 确定育种目标;(2) 收集和评价遗传资源;(3) 选择亲本和制定杂交计划;(4) 进行杂交和后代处理;(5) 选择优良后代;(6) 多代选择和稳定;(7) 新品种的测试和推广。
12. 什么是基因工程育种?它与传统育种方法相比有哪些优势?答案:基因工程育种是一种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直接操作生物体的基因来改良品种的方法。
与传统育种方法相比,基因工程育种具有目标明确、周期短、效果显著等优点,可以克服远缘杂交障碍,实现特定性状的快速改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考博作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在外漂泊整理)第四章引种
1. 引种(广义的和狭义的)。
2. 引种的原理,气候相似论。
3. 名词:生态因素、生态环境、生态适应、生态地区、生态类型、引种驯化。
4. 引种的规律(如:小麦南种北引会怎样?)
第五章.选择育种
1. 选择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它们有哪些区别?如何根据植物的繁殖方式和育种任务采取适宜的选择方法?
2. 名词:选择育种,系统育种(纯系育种),混合选择育种。
3. 简述品种自然变异产生的主要原因(选择育种的原理)。
4. 简述有性繁殖植物的系统育种和混合选择育种的一般工作步骤,以及如何提高选择育种的效率?
第六章杂交育种
1.名词:杂交、杂交育种、轮回(非轮回)亲本、早代测验
2.简述组合育种/超亲育种的概念及其遗传机理
3.简述亲本选配的概念及原则
4. 杂种后代的处理方式及各自的特点
5. 简述杂交方式,并简述复交方式的适用范围
6.混合法和系谱法的比较
7.为了提高选择和育种效率,对不同处理方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8.简述杂交育种程序以及加速育种进程的方法
9.简述回交育种的概念、意义
10.回交育种与其他育种方法相比较的主要优点、缺点和局限性
11.营养系杂交育种与有性杂交育种的区别
第七章杂种优势利用
1.杂种优势的概念、度量方法
2.杂种优势表现的特点
3.杂种优势利用与杂交育种的比较
4.利用杂种优势的基本原则
5.不同繁殖方式作物利用杂种优势的特点
6.选育杂交种的程序
7.自交系的概念、应具备的条件
8.利用杂种优势的途径
9.自交不亲和的概念、类型、要求
10.杂种优势衰退的主要原因
11.雄性不育系的遗传类型。
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
12.利用三系制种的方法
13.比较有性繁殖植物的杂交育种、营养系的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三者之间有何主要的联系与区别。
第八章远缘杂交育种
1.名词:远缘杂交
2.远缘杂交在植物育种中的重要作用
3.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原因及其克服方法
4.克服远缘杂种夭亡、不育的方法
5.远缘杂交后代遗传特点、选择特点
第九章倍性育种
1. 系谱法与系统育种
2. 品种与品系
3. 杂交种与杂交育种
4. 作物育种中,变异是如何产生的?
5. 系统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3者之间有何主要区别与联系?
6.名词: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单倍体/一倍体
7.诱导产生单倍体的方法
第十章诱变育种
1. 诱变育种的概念、特点
2. 临界(致死)剂量
3. 试从创造遗传变异的途径上对作物育种的方法进行归类,并说明主要的区别。
4. 作物育种的方法: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远缘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倍性育种、诱变育种、细胞融合、转基因育种。
第十三章品种区域化鉴定、品种审定与推广
1. 良种繁育/种子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