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第五章习题讨论课
《纲要》课第四章、第五章习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单项选择题1.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后,统治中国的主要是()A.北洋军阀控制的政府B.清政府C.孙中山的临时政府D.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正确答案:A2.《新青年》的创办者是()A.陈独秀B.胡适C.李大钊D.鲁迅正确答案:A3.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口号是()A.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B.民主和科学C.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D.民主和法制正确答案:B4.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A.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正确答案:C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A.三民主义B.讨伐北洋军阀C.新三民主义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正确答案:C6.五四运动前夕,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到()A.100多万人B.150多万人C.200多万人D.300多万人正确答案:C7.1924--1926年国民党的性质是( )。
A.民族资产阶级政党B.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政党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党D.官僚资产阶级政党正确答案:B8.1919 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领导力量是()。
A.小资产阶级B.工人阶级C.农民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正确答案:B9.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人是()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周恩来正确答案:B10.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是()A.五四运动B.新文化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国民革命正确答案:A11.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的运动是()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正确答案:C12.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早期组织成立于()A.北京B.广州C.上海D.武汉正确答案:C13.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工会是()A.上海机器工会B.长辛店工人俱乐部C.武汉工会D.长沙工会正确答案:A14.1920年11月,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的地址是()A.北京B.广州C.上海D.武汉正确答案:C15.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的地址()A.北京B.广州C.武汉D.上海正确答案:D16.中共“一大”在讨论实际工作计划时,决定首先集中精力从事的工作是()A.发展党的组织B.组织工人运动C.解决农民问题D.开展军事斗争正确答案:B17.中共“一大”选举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的书记是()A.李达B.张国焘C.毛泽东D.陈独秀正确答案:D18.中共在()上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版)谭浩强著 各章习题答疑
以八、 /* 以八、十六进制输出 */
} ???? 是对应的带符号短整数。 输出结果是八进制整数 十六进制整数
2
3.9 计算某个表达式的值。 通用程序清单如下: stdio.h” #include ”stdio.h stdio.h void main() { ?????? x; 计算表达式值存入x x=( 表达式 );/* 计算表达式值存入x */ printf(”% printf( %?\n”,x); ,x); } ?????? 表达式对应的数据类型符(需事先判断) ? 表达式为整型,则为d 表达式为实型,则为f 3
第七章习题答疑(二)
折半查找法在排序数组中查找某个数。 上课时已有提示。 7.13 字符串连接(b[]中字符串连接到a[]中字符串后) 设:a[10]=”12 ,b[]=”abc 12”, abc” 12 abc (1)找到a串的’\0’的下标(i=2) ’ (2)j=0; 当型循环(b[j]!=’\0’) ’\ ’ a[i]=b[j],i++,j++ (3)a[i]=’\0’ \ 7.15 字符串复制(b[]中字符串复制到a[]中) 设:a[10]=”12”,b[]=”abc” (1)i=0; 当型循环(b[i]!=’\0’) a[i]=b[i],i++ (2)a[i]=’\0’ 7.9
18
第十章习题答疑(一)
输入3个整数,按照由小到大顺序输出。 int x,y,z,*px=&x,*py=&y,*pz=&x; 用以前的程序,其中的x、y、z换成*px、*py、*pz 10.3 输入10个整数存入一维数组a[10],将其中最小数与第1 个数交换,最大数与最后一个数交换。 要求编3个函数: 10 10 输入10个整数、交换、输出交换后的10个整数。 输入函数: void in(int *p,int n) 输出函数: void out(int *p,int n) 交换函数: void change(int *p,int n) 其中寻找最大最小数的方法: int *q,*max,*min; for (max=min=p,q=p+1;q<p+n;q++) { if(*max<*q) max=q; if(*min>*q) min=q; } 19 交换的方法:*p和*min,*(p+n-1)和*max 10.1
第五章《位置的确定》教案
5.1确定位置(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确确定位置的必要性,掌握确定位置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从位置的确定学习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中点的位置的表示。
3、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观察、操作与活动,感受丰富的现实背景,体验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增强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式与方法,能比较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四、教学手段:交流讨论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提问一学生:今天你回家,母亲问你在班级中的座位,你会怎样说?(例如:第3小组,第4排)师: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确定物体的位置。
如:确定学校、家庭的位置、城市的位置等,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为什么要确定位置,掌握确定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
(二)、讲授新课:1、师:去电影院看电影需买票,如果你买的票是10排12号,在电影院如何找到这个位置呢?(从电影院里的横排找到10排,再在这一排中找到12号)师: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中的“6”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师:如果将“8排3号”简记作(8,3),那么“3排8号”如何表示(5,6)表示什么含义?[“6排3号”中的“6”指的是第6排,“3排6号”中“6”指是第3排中的6号座位,3排8号可以记作(3,8),(5,6)表示“第5排6号”]2、议一议(1)在电影院内,确定一个座位一般需要几个数据?为什么?(2)在生活中,确定物体的位置还有其他方法的吗?与同伴交流。
(在只有一层的电影院内,确定一个座位一般需两个数据。
一个用来确定排,一个用来确定号,如果是多层的电影院,一般还需要另外一个数据,确定位置在几层)。
(如:生活中家庭住址,寝室的位置等)。
3、投影图5-1出示例1:图5-1是某次海战中敌我双方舰艇对峙示意图,对我方潜艇来说:(1)北偏东40°的方向上有哪些目标?要想确定敌舰B的位置,还需要什么数据?(2)距我方潜艇图上距离1cm处的敌舰有哪几艘?(3)要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各需几个数据?解:(1)对我方潜艇来说,北偏东40°的方向上有两个目标:敌舰B和小岛,要想确定敌舰B的位置,仅用北偏东40°的方向是不够的,还需要知道敌舰B距我方潜艇的距离。
人教七下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题,检验一下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
3.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尿液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排泄异常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人体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量饮水、定时排尿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人体的许多器官和系统,谁能告诉我,这些器官和系统在人体内有什么作用?它们是如何相互协作,使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的呢?”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肾脏模型、尿液形成动画等,形象直观地展示尿液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滤过和重吸收作用。
3.设计互动教学环节,如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和验证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4.针对难点内容,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和举例说明,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
针对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前期的生物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为本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在排泄系统的认识上,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误区,如对尿液形成过程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排泄途径的了解不够全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构建正确的排泄系统知识框架。
物理学教程(第二版)[上册]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解析详解
物理学教程第二版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机械振动5-1 一个质点作简谐运动,振幅为A ,在起始时刻质点的位移为2A,且向x 轴正方向运动,代表此简谐运动的旋转矢量为( )题5-1图分析与解(B )图中旋转矢量的矢端在x 轴上投影点的位移为-A /2,且投影点的运动方向指向Ox 轴正向,即其速度的x 分量大于零,故满足题意.因而正确答案为(B ).5-2 一简谐运动曲线如图(a )所示,则运动周期是( )(A) 2.62 s (B) 2.40 s (C) 2.20 s(D )2.00 s题5-2图分析与解 由振动曲线可知,初始时刻质点的位移为A /2,且向x 轴正方向运动.图(b)是其相应的旋转矢量图,由旋转矢量法可知初相位为-3/π2.振动曲线上给出质点从A /2 处运动到x =0处所需时间为1 s ,由对应旋转矢量图可知相应的相位差65232πππϕ=+=∆,则角频率1s rad 65Δ/Δ-⋅==πϕωt ,周期s 40.22==ωπT .故选(B ). 5-3 两个同周期简谐运动曲线如图(a )所示, x 1的相位比x 2的相位( )(A )落后2π(B )超前2π(C )落后π(D )超前π分析与解 由振动曲线图作出相应的旋转矢量图(b )即可得到答案为(B ).题5 -3图5-4 两个同振动方向、同频率、振幅均为A 的简谐运动合成后,振幅仍为A ,则这两个简谐运动的相位差为( )(A )60 (B )90 (C )120 (D )180分析与解 由旋转矢量图可知两个简谐运动1和2的相位差为120 时,合成后的简谐运动3的振幅仍为A .正确答案为(C ).题5-4图5-5 若简谐运动方程为⎪⎭⎫ ⎝⎛+=4ππ20cos 10.0t x ,式中x 的单位为m ,t 的单位为s.求:(1)振幅、频率、角频率、周期和初相;(2)s 2=t 时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可采用比较法求解.将已知的简谐运动方程与简谐运动方程的一般形式()ϕω+=t A x cos 作比较,即可求得各特征量.运用与上题相同的处理方法,写出位移、速度、加速度的表达式,代入t 值后,即可求得结果.解 (1)将()()m π25.0π20cos 10.0+=t x 与()ϕω+=t A x cos 比较后可得:振幅A =0.10m ,角频率1s rad π20-⋅=ω,初相ϕ=0.25π,则周期s 1.0/π2==ωT ,频率Hz /1T =v .(2)s 2=t 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分别为()m 1007.7π25.0π40cos 10.02-⨯=+=t x()-1s m 44.4π25.0π40sin π2d /d ⋅-=+-==t x v()-22222s m 1079.2π25.0π40cos π40d /d ⋅⨯-=+-==t x a5-6 一远洋货轮,质量为m ,浮在水面时其水平截面积为S .设在水面附近货轮的水平截面积近似相等,水的密度为ρ,且不计水的粘滞阻力,证明货轮在水中作振幅较小的竖直自由运动是简谐运动,并求振动周期.分析 要证明货轮作简谐运动,需要分析货轮在平衡位置附近上下运动时,它所受的合外力F 与位移x 间的关系,如果满足kx F -=,则货轮作简谐运动.通过kx F -=即可求得振动周期k m ωT /π2/π2==. 证 货轮处于平衡状态时[图(a )],浮力大小为F =mg .当船上下作微小振动时,取货轮处于力平衡时的质心位置为坐标原点O ,竖直向下为x 轴正向,如图(b )所示.则当货轮向下偏移x 位移时,受合外力为∑'+=F P F其中F '为此时货轮所受浮力,其方向向上,大小为gSx mg gSx F F ρρ+=+='题5-6图则货轮所受合外力为kx gSx F P F -=-='-=∑ρ式中gS k ρ=是一常数.这表明货轮在其平衡位置上下所作的微小振动是简谐运动.由∑=t x m F 22d d /可得货轮运动的微分方程为0d d 22=+m gSx t x //ρ令m gS /ρω=2,可得其振动周期为gS ρm πωT /2/π2==5-7 如图(a )所示,两个轻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1k 、2k .当物体在光滑斜面上振动时.(1)证明其运动仍是简谐运动;(2)求系统的振动频率.题5-7图分析 从上两题的求解知道,要证明一个系统作简谐运动,首先要分析受力情况,然后看是否满足简谐运动的受力特征(或简谐运动微分方程).为此,建立如图(b )所示的坐标.设系统平衡时物体所在位置为坐标原点O ,Ox 轴正向沿斜面向下,由受力分析可知,沿Ox 轴,物体受弹性力及重力分力的作用,其中弹性力是变力.利用串联时各弹簧受力相等,分析物体在任一位置时受力与位移的关系,即可证得物体作简谐运动,并可求出频率υ.证 设物体平衡时两弹簧伸长分别为1x 、2x ,则由物体受力平衡,有2211sin x k x k mg ==θ(1)按图(b )所取坐标,物体沿x 轴移动位移x 时,两弹簧又分别被拉伸1x '和2x ',即21x x x '+'=.则物体受力为 ()()111222sin sin x x k mg x x k mg F '+-='+-=θθ(2) 将式(1)代入式(2)得1122x k x k F '-='-=(3) 由式(3)得11k F x /-='、22k F x /-=',而21x x x '+'=,则得到()[]kx x k k k k F -=+-=2121/式中()2121k k k k k +=/为常数,则物体作简谐运动,振动频率 ()m k k k k πm k ωv 2121/21/π21π2/+=== 讨论 (1)由本题的求证可知,斜面倾角θ对弹簧是否作简谐运动以及振动的频率均不产生影响.事实上,无论弹簧水平放置、斜置还是竖直悬挂,物体均作简谐运动.而且可以证明它们的频率相同,均由弹簧振子的固有性质决定,这就是称为固有频率的原因.(2)如果振动系统如图(c )(弹簧并联)或如图(d )所示,也可通过物体在某一位置的受力分析得出其作简谐运动,且振动频率均为()m k k v /π2121+=,读者可以一试.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知道,证明物体是否作简谐运动的思路是相同的.5-8 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弹簧振子,振幅A =2.0 ×10-2 m ,周期T =0.50s.当t =0 时,(1)物体在正方向端点;(2)物体在平衡位置、向负方向运动;(3)物体在x =-1.0×10-2m 处,向负方向运动;(4)物体在x =-1.0×10-2 m 处,向正方向运动.求以上各种情况的运动方程.分析 在振幅A 和周期T 已知的条件下,确定初相φ是求解简谐运动方程的关键.初相的确定通常有两种方法.(1)解析法:由振动方程出发,根据初始条件,即t =0 时,x =x 0和v =v 0来确定φ值.(2)旋转矢量法:如图(a )所示,将质点P 在Ox 轴上振动的初始位置x 0和速度v 0的方向与旋转矢量图相对应来确定φ.旋转矢量法比较直观、方便,在分析中常采用.题5-8图解 由题给条件知A =2.0 ×10-2 m ,1s π4/2-==T ω,而初相φ可采用分析中的两种不同方法来求.解析法:根据简谐运动方程()ϕω+=t A x cos ,当0t =时有()ϕω+=t A x cos 0,sin 0ϕωA -=v .当(1)A x =0时,1cos 1=ϕ,则01=ϕ;(2)00=x 时,0cos 2=ϕ,2π2±=ϕ,因00<v ,取2π2=ϕ;(3)m 100120-⨯=.x 时,50cos 3.=ϕ,3π3±=ϕ,由00<v ,取3π3=ϕ;(4)m 100120-⨯-=.x 时,50cos 4.-=ϕ,3ππ4±=ϕ,由00>v ,取3π44=ϕ. 旋转矢量法:分别画出四个不同初始状态的旋转矢量图,如图(b )所示,它们所对应的初相分别为01=ϕ,2π2=ϕ,3π3=ϕ,3π44=ϕ. 振幅A 、角频率ω、初相φ均确定后,则各相应状态下的运动方程为(1)()m t πcos4100.22-⨯=x(2)()()m /2πt π4cos 100.22+⨯=-x(3)()()m /3πt π4cos 100.22+⨯=-x(4)()()m0.22+10=-xcos⨯/3π44tπ5-9有一弹簧,当其下端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时,伸长量为9.8 ×10-2 m.若使物体上、下振动,且规定向下为正方向.(1)当t=0 时,物体在平衡位置上方8.0 ×10-2m处,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求运动方程.(2)当t=0时,物体在平衡位置并以0.6m·s-1的速度向上运动,求运动方程.分析求运动方程,也就是要确定振动的三个特征物理量A、ω和φ.其中振动的角频率是由弹簧振子系统的固有性质(振子质量m及弹簧劲度系数k)决定的,即k mω=/,k可根据物体受力平衡时弹簧的伸长来计算;振幅A和初相φ需要根据初始条件确定.题5-9图解物体受力平衡时,弹性力F与重力P的大小相等,即F=mg.而此时弹簧的伸长量Δl=9.8 ×10-2m.则弹簧的劲度系数k=F/Δl =mg/Δl.系统作简谐运动的角频率为1ωmk//g=s=l10-∆=(1)设系统平衡时,物体所在处为坐标原点,向下为x轴正向.由初始条件t =0 时,x10=8.0 ×10-2m、v10=0 可得振幅()m 10082210210-⨯=+=./ωv x A ;应用旋转矢量法可确定初相π1=ϕ[图(a )].则运动方程为()()m π10t cos 100.821+⨯=-x(2)t =0时,x 20=0、v 20=0.6 m·s -1,同理可得()m 100622202202-⨯=+=./ωv x A ;2/π2=ϕ[图(b )].则运动方程为 ()()m π5.010t cos 100.622+⨯=-x5-10 某振动质点的x -t 曲线如图(a )所示,试求:(1)运动方程;(2)点P 对应的相位;(3)到达点P 相应位置所需的时间.分析 由已知运动方程画振动曲线和由振动曲线求运动方程是振动中常见的两类问题.本题就是要通过x -t 图线确定振动的三个特征量A 、ω和0ϕ,从而写出运动方程.曲线最大幅值即为振幅A ;而ω、0ϕ通常可通过旋转矢量法或解析法解出,一般采用旋转矢量法比较方便.解 (1)质点振动振幅A =0.10 m.而由振动曲线可画出t 0=0 和t 1=4 s时旋转矢量,如图(b )所示.由图可见初相3/π0-=ϕ(或3/π50=ϕ),而由()3201//ππω+=-t t 得1s 24/π5-=ω,则运动方程为()m 3/π24π5cos 10.0⎪⎭⎫ ⎝⎛-=t x题5-10图(2)图(a )中点P 的位置是质点从A /2 处运动到正向的端点处.对应的旋转矢量图如图(c )所示.当初相取3/π0-=ϕ时,点P 的相位为()000=-+=p p t ωϕϕ(如果初相取成3/π50=ϕ,则点P 相应的相位应表示为()π200=-+=p p t ωϕϕ.(3)由旋转矢量图可得()3/π0=-p t ω,则s 61.=p t .5-11 质量为10 g 的物体沿x 的轴作简谐运动,振幅A =10 cm ,周期T =4.0 s ,t =0 时物体的位移为,cm 0.50-=x 且物体朝x 轴负方向运动,求(1)t =1.0 s 时物体的位移;(2)t =1.0 s 时物体受的力;(3)t =0之后何时物体第一次到达x =5.0 cm 处;(4)第二次和第一次经过x =5.0 cm 处的时间间隔.分析根据题给条件可以先写出物体简谐运动方程)cos(ϕω+=t A x .其中振幅A ,角频率Tπ2=ω均已知,而初相ϕ可由题给初始条件利用旋转矢量法方便求出. 有了运动方程,t 时刻位移x 和t 时刻物体受力x m ma F 2ω-==也就可以求出. 对于(3)、(4)两问均可通过作旋转矢量图并根据公式t ∆=∆ωϕ很方便求解.解由题给条件画出t =0时该简谐运动的旋转矢量图如图(a )所示,可知初相3π2=ϕ.而A =0.10 m ,1s 2ππ2-==T ω.则简谐运动方程为m )3π22πcos(10.0+=t x (1)t =1.0 s 时物体的位移m 1066.8m )3π22π0.1cos(10.02-⨯-=+⨯=x(2)t =1.0 s 时物体受力N1014.2N)1066.8()2π(101032232---⨯=⨯-⨯⨯⨯-=-=x m F ω (3)设t =0时刻后,物体第一次到达x =5.0 cm 处的时刻为t 1,画出t =0和t =t 1时刻的旋转矢量图,如图(b )所示,由图可知,A 1与A 的相位差为π,由t ∆=∆ωϕ得s 2s 2/ππ1==∆=ωϕt (4)设t =0时刻后,物体第二次到达x =5.0 cm 处的时刻为t 2,画出t =t 1和t = t 2时刻的旋转矢量图,如图(c )所示,由图可知,A 2与A 1的相位差为3π2,故有 s 34s 2/π3/π212==∆=-=∆ωϕt t t题 5-11 图5-12 图(a )为一简谐运动质点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且振幅为2cm ,求(1)振动周期;(2)加速度的最大值;(3)运动方程. 分析 根据v -t 图可知速度的最大值v max ,由v max =Aω可求出角频率ω,进而可求出周期T 和加速度的最大值a max =Aω2.在要求的简谐运动方程x =A cos (ωt +φ)中,因为A 和ω已得出,故只要求初相位φ即可.由v -t 曲线图可以知道,当t =0 时,质点运动速度v 0=v max /2 =Aω/2,之后速度越来越大,因此可以判断出质点沿x 轴正向向着平衡点运动.利用v 0=-Aωsinφ就可求出φ. 解 (1)由ωA v =max 得1s 51-=.ω,则s 2.4/π2==ωT(2)222max s m 1054--⋅⨯==.ωA a(3)从分析中已知2/sin 0ωA ωA =-=v ,即21sin /-=ϕ6/π5,6/π--=ϕ因为质点沿x 轴正向向平衡位置运动,则取6/π5-=,其旋转矢量图如图(b )所示.则运动方程为()cm 6π55.1cos 2⎪⎭⎫⎝⎛-=t x题5-12图5-13 有一单摆,长为1.0m ,最大摆角为5°,如图所示.(1)求摆的角频率和周期;(2)设开始时摆角最大,试写出此单摆的运动方程;(3)摆角为3°时的角速度和摆球的线速度各为多少?题5-13图分析 单摆在摆角较小时(θ<5°)的摆动,其角量θ与时间的关系可表示为简谐运动方程()ϕωθθ+=t cos max ,其中角频率ω仍由该系统的性质(重力加速度g 和绳长l )决定,即l g /=ω.初相φ与摆角θ,质点的角速度与旋转矢量的角速度(角频率)均是不同的物理概念,必须注意区分. 解 (1)单摆角频率及周期分别为s 01.2/π2;s 13.3/1====-ωT l g ω(2)由0=t 时o max 5==θθ可得振动初相0=ϕ,则以角量表示的简谐运动方程为t θ13.3cos 36π=(3)摆角为3°时,有()60cos max ./==+θθϕωt ,则这时质点的角速度为()()1max 2max max s2180800cos 1sin /d d --=-=+--=+-=..ωθϕωωθϕωωθθt t t线速度的大小为1s m 218.0/d d -⋅-==t l v θ讨论 质点的线速度和角速度也可通过机械能守恒定律求解,但结果会有极微小的差别.这是因为在导出简谐运动方程时曾取θθ≈sin ,所以,单摆的简谐运动方程仅在θ较小时成立.*5-14 一飞轮质量为12kg ,内缘半径r =0.6m,如图所示.为了测定其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现让其绕内缘刃口摆动,在摆角较小时,测得周期为2.0s ,试求其绕质心轴的转动惯量.题5-14图分析 飞轮的运动相当于一个以刃口为转轴的复摆运动,复摆振动周期为c /π2mgl J T =,因此,只要知道复摆振动的周期和转轴到质心的距离c l ,其以刃口为转轴的转动惯量即可求得.再根据平行轴定理,可求出其绕质心轴的转动惯量.解 由复摆振动周期c /π2mgl J T =,可得22π4/m g r TJ =(这里r l C ≈).则由平行轴定理得222220m kg 83.2π4⋅=-=-=mr mgrT mr J J 5-15 如图(a )所示,质量为 1.0 ×10-2kg 的子弹,以500m·s -1的速度射入木块,并嵌在木块中,同时使弹簧压缩从而作简谐运动,设木块的质量为4.99 kg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8.0 ×103 N·m -1,若以弹簧原长时物体所在处为坐标原点,向左为x 轴正向,求简谐运动方程.题5-15图分析 可分为两个过程讨论.首先是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满足动量守恒,因而可以确定它们共同运动的初速度v 0,即振动的初速度.随后的过程是以子弹和木块为弹簧振子作简谐运动.它的角频率由振子质量m 1+m 2和弹簧的劲度系数k 确定,振幅和初相可根据初始条件(初速度v 0和初位移x 0)求得.初相位仍可用旋转矢量法求. 解 振动系统的角频率为()121s 40-=+=m m k /ω由动量守恒定律得振动的初始速度即子弹和木块的共同运动初速度v 0为12110s m 0.1-⋅=+=m m v m v又因初始位移x 0=0,则振动系统的振幅为()m 105.2//202020-⨯==+=ωωx A v v图(b )给出了弹簧振子的旋转矢量图,从图中可知初相位2/π0=ϕ,则简谐运动方程为()()m π0.540cos 105.22+⨯=-t x5-16 如图(a )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其下挂有一质量为m 1的空盘.现有一质量为m 2的物体从盘上方高为h 处自由落入盘中,并和盘粘在一起振动.问:(1)此时的振动周期与空盘作振动的周期有何不同?(2)此时的振幅为多大?题5-16图分析 原有空盘振动系统由于下落物体的加入,振子质量由m 1变为m 1 + m 2,因此新系统的角频率(或周期)要改变.由于()2020/ωx A v +=,因此,确定初始速度v 0和初始位移x 0是求解振幅A 的关键.物体落到盘中,与盘作完全非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确定盘与物体的共同初速度v 0,这也是该振动系统的初始速度.在确定初始时刻的位移x 0时,应注意新振动系统的平衡位置应是盘和物体悬挂在弹簧上的平衡位置.因此,本题中初始位移x 0,也就是空盘时的平衡位置相对新系统的平衡位置的位移.解 (1)空盘时和物体落入盘中后的振动周期分别为k m ωT /π2/π21== ()k m m ωT /π2/π221+='='可见T ′>T ,即振动周期变大了.(2)如图(b )所示,取新系统的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O .则根据分析中所述,初始位移为空盘时的平衡位置相对粘上物体后新系统平衡位置的位移,即g kmg k m m k g m l l x 2211210-=+-=-= 式中k g m l 11=为空盘静止时弹簧的伸长量,l 2=g km m 21+为物体粘在盘上后,静止时弹簧的伸长量.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振动系统的初始速度,即盘与物体相碰后的速度gh m m m m m m 22122120+=+=v v 式中gh 2=v 是物体由h 高下落至盘时的速度.故系统振动的振幅为()gm m khk g m x A )(21/2122020++='+=ωv 本题也可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振幅A .5-17 质量为0.10kg 的物体,以振幅1.0×10-2 m 作简谐运动,其最大加速度为4.0 m·s -1求:(1)振动的周期;(2)物体通过平衡位置时的总能量与动能;(3)物体在何处其动能和势能相等?(4)当物体的位移大小为振幅的一半时,动能、势能各占总能量的多少?分析 在简谐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最大加速度2max ωA a =,由此可确定振动的周期T .另外,在简谐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其中动能和势能互相交替转化,其总能量E =kA 2/2.当动能与势能相等时,E k =E P =kA 2/4.因而可求解本题. 解 (1)由分析可得振动周期s 314.0/π2/π2max ===a A ωT(2)当物体处于平衡位置时,系统的势能为零,由机械能守恒可得系统的动能等于总能量,即J 100221213max22k -⨯====.mAa mA E E ω (3)设振子在位移x 0处动能与势能相等,则有42220//kA kx =得m 100772230-⨯±=±=./A x(4)物体位移的大小为振幅的一半(即2x A =/)时的势能为4221212P /E A k kx E =⎪⎭⎫⎝⎛==则动能为43P K /E E E E =-=5-18 一劲度系数k =312 1m N -⋅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质量kg 3.00=m 的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上面放一质量为kg 2.0=m 的物体,两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系数5.0=μ.求两物体间无相对滑动时,系统振动的最大能量.分析简谐运动系统的振动能量为2p k 21kA E E E =+=.因此只要求出两物体间无相对滑动条件下,该系统的最大振幅max A 即可求出系统振动的最大能量.因为两物体间无相对滑动,故可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则根据简谐运动频率公式可得其振动角频率为mm k+=0ω.然后以物体m 为研究对象,它和m 0一起作简谐运动所需的回复力是由两物体间静摩擦力来提供的.而其运动中所需最大静摩擦力应对应其运动中具有最大加速度时,即max 2max A m ma mg ωμ==,由此可求出max A . 解根据分析,振动的角频率mm k+=0ω 由max 2max A m ma mg ωμ==得kgm m g A μωμ)(02max +=则最大能量J1062.92)(])([212132220202max max -⨯=+=+==kg m m kg m m k kA E μμ5-19 已知两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运动的运动方程分别为()()m π75.010cos 05.01+=t x ;()()m π25.010cos 06.02+=t x .求:(1)合振动的振幅及初相;(2)若有另一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运动()()m 10cos 07033ϕ+=t x .,则3ϕ为多少时,x 1+x 3的振幅最大?又3ϕ为多少时,x 2+x 3的振幅最小?题5-19图分析 可采用解析法或旋转矢量法求解.由旋转矢量合成可知,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仍为一简谐运动,其角频率不变;合振动的振幅()12212221cos 2ϕϕ-++=A A A A A ,其大小与两个分振动的初相差12ϕϕ-相关.而合振动的初相位()()[]22112211cos cos sin sin arctan ϕϕϕϕϕA A A A ++=/解 (1)作两个简谐运动合成的旋转矢量图(如图).因为2/πΔ12-=-=ϕϕϕ,故合振动振幅为()m 1087cos 2212212221-⨯=-++=.ϕϕA A A A A合振动初相位()()[]rad1.48arctan11cos cos sin sin arctan 22112211==++=ϕϕϕϕϕA A A A /(2)要使x 1+x 3振幅最大,即两振动同相,则由π2Δk =ϕ得,...2,1,0,π75.0π2π213±±=+=+=k k k ϕϕ要使x 1+x 3的振幅最小,即两振动反相,则由()π12Δ+=k ϕ得(),...2,1,0,π25.1π2π1223±±=+=++=k k k ϕϕ5-20 两个同频率的简谐运动1 和2 的振动曲线如图(a )所示,求(1)两简谐运动的运动方程x 1和x 2;(2)在同一图中画出两简谐运动的旋转矢量,并比较两振动的相位关系;(3)若两简谐运动叠加,求合振动的运动方程.分析 振动图已给出了两个简谐运动的振幅和周期,因此只要利用图中所给初始条件,由旋转矢量法或解析法求出初相位,便可得两个简谐运动的方程.解 (1)由振动曲线可知,A =0.1 m,T =2s,则ω=2π/T =πs-1.曲线1表示质点初始时刻在x =0 处且向x 轴正向运动,因此φ1=-π/2;曲线2 表示质点初始时刻在x =A /2 处且向x 轴负向运动,因此φ2=π/3.它们的旋转矢量图如图(b )所示.则两振动的运动方程分别为()()m 2/ππcos 1.01-=t x 和()()m 3/ππcos 1.02+=t x(2)由图(b )可知振动2超前振动1 的相位为5π/6. (3)()ϕω+'=+=t A x x x cos 21其中()m 0520cos 212212221.=-++='ϕϕA A A A A()12π0.268arctan cos cos sin sin arctan22112211-=-=++=ϕϕϕϕϕA A A A则合振动的运动方程为 ()()m π/12πcos 052.0-=t x题5-20 图5-21 将频率为348 Hz 的标准音叉振动和一待测频率的音叉振动合成,测得拍频为3.0Hz .若在待测频率音叉的一端加上一小块物体,则拍频数将减少,求待测音叉的固有频率.分析 这是利用拍现象来测定振动频率的一种方法.在频率υ1和拍频数Δυ=|υ2-υ1|已知的情况下,待测频率υ2可取两个值,即υ2=υ1 ±Δυ.式中Δυ前正、负号的选取应根据待测音叉系统质量改变时,拍频数变化的情况来决定.解 根据分析可知,待测频率的可能值为υ2=υ1 ±Δυ=(348 ±3) Hz因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mkπ21=v ,即质量m 增加时,频率υ减小.从题意知,当待测音叉质量增加时拍频减少,即|υ2-υ1|变小.因此,在满足υ2与Δυ均变小的情况下,式中只能取正号,故待测频率为υ2=υ1+Δυ=351 Hz*5-22 图示为测量液体阻尼系数的装置简图,将一质量为m 的物体挂在轻弹簧上,在空气中测得振动的频率为υ1,置于液体中测得的频率为υ2,求此系统的阻尼系数.题5-22图分析 在阻尼不太大的情况下,阻尼振动的角频率ω与无阻尼时系统的固有角频率ω0及阻尼系数δ有关系式220δωω-=.因此根据题中测得的υ1和υ2(即已知ω0、ω),就可求出δ.解 物体在空气和液体中的角频率为10π2v =ω和2π2v =ω,得阻尼系数为2221220π2v v -=-=ωωδ。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课程讲稿.
生产成本=机会成本=显明成本+隐含成本
厂商在计算利润时,用总收益减去显明成本,剩下的部分就是一般会计上的利润,但是,经济学上的成本概念与会计成本既然不一样,那么,经济学上的利润概念也就与会计利润不一样。因此,在西方经济学中,隐含成本又被称为正常利润。如果将会计利润再减去稳含成本,就是经济学中的利润概念,这种利润称为经济利润。经济学关于利润的概念与会计利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说明:
(1) ;
(2) 。已知元素的价格分别为 元, ,试求:
(1)B的价格为多少时,两种生产方法对厂商并没有区别?
(2)假如B的价格超出了上面计算得出的价格,厂商将选用哪一种方法进行生产?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西方经济学是从稀缺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研究生产一定数量某种产品所必须支付的代价的。这意味着必须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研究厂商的生产成本。经济学上生产成本的概念与会计成本概念的区别,就在于后者不是从机会成本而是直接从各项费用的支出来统计成本的。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生产A的真正成本,不仅应该包括生产A的各种费用支出,而且应该包括放弃的另一种用途(生产B)可能获得的收入。经济学上成本概念与会计学上成本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表示:
MC曲线与AVC曲线的相互关系是:当MC曲线位于AVC曲线的下面时,AVC曲线处于递减阶段;当MC曲线位于AVC曲线的上面时,AVC曲线处于递增阶段;MC曲线和AVC曲线相交于AVC曲线的最低点。
MC曲线与AC曲线的关系和MC曲线与AC曲线的关系是:当MC曲线位于AC曲线的下面时,AC曲线处于递减阶段;当MC曲线位于AC曲线的上面时,AC曲线处于递增阶段;MC曲线和AC曲线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
11.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 第五章 5.3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4课时)
列 方 程
费 用 相 同
更 优 惠
如何比较两个代 数式的大小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呢?
谢谢 大家
上制作的,可以在Windows环境下独立运行,
集文字、符号、图形、图像、动画、声音于
一体,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能多路刺激学
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使课堂教育更加直 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老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 无 论中学 生还 是小 学生, 他们 对自己 喜欢 的老 师都会 有一些 普遍 认同的 标准, 诸如 尊重和 理解学 生, 宽容、 不伤害 学 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 、有耐 心、不 轻易发 脾气等 。 教师 要放 下架子 ,把学 生放 在心上 。“蹲 下身 子和学 生说话 ,走下 讲台给 学生讲 课”;关 心学生 情感体 验,让 学生感 受 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 ,努力 做学生 喜欢的 老师。 教 师要学 会宽 容, 宽容学 生的 错误和 过失 ,宽 容学生 一时没 有取 得很大 的进步 。苏 霍姆林 斯基说 过: 有时宽 容引起 的 道德震 动,比 惩罚 更强 烈。每 当想 起叶圣 陶先 生的 话:你 这糊涂 的先 生,在 你教鞭 下有 瓦特, 在你的 冷眼 里有牛 顿,在 你 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 加感受 到自己 职责的 神圣和 一言一 行的重 要。 善 待每一 个学 生, 做学生 喜欢 的老师 ,师 生双 方才会 有愉快 的情 感体验 。一个 教师 ,只有 当他受 到学 生喜爱 时,才 能 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 年版) 简介 新课标 的全名 叫做 《义 务教育 课程 方案和 课程 标准 (2022 年版) 》, 文件包 括义务 教育 课程方 案和16 个课 程标准 (2022 年 版),不仅有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 连劳动 、道德 这些, 也有非 常详细 的课程 标准。 现行义 务教育 课程 标准 ,是201 1年 制定的 ,离 现在已 经十 多年了 ;而 课程方 案最早 ,要 追溯到 2001年 ,已 经二十 多年没 更 新过了,很多内容,确实需要根据现 实情况 更新。 所以这 次新标 准的 实施 ,首先 是对 老课标 的一 次升 级完善 。另外 ,在 双减的 大背景 下颁 布,也 能体现 出, 国家对 未来教 育 改革方向的规划。 课程方 案课程 标准 是啥 ?课程 方案 是对某 一学 科课 程的总 体设计 ,或 者说, 是对教 学过 程的计 划安排 。简 单说, 每个年 级 上什么课,每周上几节,老师上课怎 么讲, 课程方 案就是 依据。 课程标 准是规 定某 一学 科的课 程性 质、课 程目 标、 内容目 标、实 施建 议的教 学指导 性文 件,也 就是说 ,它 规定了 ,老师 上 课都要讲什么内容。 课程方 案和课 程标 准, 就像是 一面 旗帜, 学校 里所 有具体 的课程 设计 ,都要 朝它无 限靠 近。所 以,这 份文 件的出 台,其 实 给学校教育定了一个总基调,决定了 我们孩 子成长 的走向 。 各门课 程基于 培养 目标 ,将党 的教 育方针 具体 化细 化为学 生核心 素养 发展要 求,明 确本 课程应 着力培 养的 正确价 值观、 必 备品格 和关键 能力 。进 一步优 化了 课程设 置, 九年 一体化 设计, 注重 幼小衔 接、小 学初 中衔接 ,独立 设置 劳动课 程。与 时 俱进, 更新课 程内 容, 改进课 程内 容组织 与呈 现形 式,注 重学科 内知 识关联 、学科 间关 联。结 合课程 内容 ,依据 核心素 养 发展水 平,提 出学 业质 量标准 ,引 导和帮 助教 师把 握教学 深度与 广度 。通过 增加学 业要 求、教 学提示 、评 价案例 等,增 强 了指导性。 教育部 将组织 宣传 解读 、培训 等工 作,指 导地 方和 学校细 化课程 实施 要求, 部署教 材修 订工作 ,启动 一批 课程改 革项目 , 推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有效落实 。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解答完整
数学物理方法习题解答一、复变函数局部习题解答第一章习题解答1、证明Re z 在z 平面上处处不可导。
证明:令Re z u iv =+。
Re z x =,,0u x v ∴==。
于是u 与v 在z 平面上处处不满足C -R 条件, 所以Re z 在z 平面上处处不可导。
2、试证()2f z z=仅在原点有导数。
证明:令()f z u iv =+。
()22222,0f z z x y u x y v ==+ ∴ =+=。
所以除原点以外,,u v 不满足C -R 条件。
而,,u u v vx y x y∂∂∂∂ , ∂∂∂∂在原点连续,且满足C -R 条件,所以()f z 在原点可微。
或:()()()2*000lim lim lim 0z z x y z f z x i y z∆→∆→∆=∆=∆'==∆=∆-∆=∆。
【当0,i z z re θ≠∆=,*2i z e z θ-∆=∆与趋向有关,那么上式中**1z zz z∆∆==∆∆】 3、设333322()z 0()z=00x y i x y f z x y ⎧+++≠⎪=+⎨⎪⎩,证明()z f 在原点满足C -R 条件,但不可微。
证明:令()()(),,f z u x y iv x y =+,那么()f z ∴ 在原点上满足C -R 条件。
但33332200()(0)()lim lim ()()z z f z f x y i x y zx y x iy →→--++=++。
令y 沿y kx =趋于0,那么依赖于k ,()f z ∴在原点不可导。
4、假设复变函数()z f 在区域D 上解析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证明其在区域D 上必为常数。
〔1〕()z f 在区域D 上为实函数; 〔2〕()*z f 在区域D 上解析; 〔3〕()Re z f 在区域D 上是常数。
证明:〔1〕令()(,)(,)f z u x y iv x y =+。
由于()z f 在区域D 上为实函数,所以在区域D 上(,)0v x y =。
《第五章四、运动的相对性》作业设计方案-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运动的相对性》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运动的相对性》物理作业的设计旨在加深学生对运动相对性概念的理解。
通过具体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描述运动时参考系的重要性,以及在特定场景下判断和解析相对运动问题。
通过该作业的完成,提升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
二、作业内容(一)概念回顾学生需对相对性运动的定义及影响因素进行简要阐述,并在家自选日常生活实例分析运动中的相对性,例如骑自行车时的道路交通和步行时与过往车辆的相对关系。
(二)知识运用设计情景题目,要求学生运用相对性原理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例如:在一辆匀速行驶的公交车上,相对于公交车的车窗外的景物是如何运动的?请从不同的参考系(如公交车内乘客、外部路标等)出发进行讨论。
(三)习题练习设计多道选择题和简答题,涉及物体在不同情境下的相对运动,如飞机在空中与地面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等。
要求学生在考虑多种因素后准确作答。
(四)探究作业让学生结合实际,以小组形式选择一个实际场景(如校内校园里的同学在校园中相互的运动情况),制作图表记录物体的相对运动,并进行小论文式的解析分析。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习题练习部分的内容,不可抄袭答案或参考书籍,以提高独立完成题目的能力。
2. 探究作业需要以小组形式进行,每位同学都应参与讨论并发表意见,记录的内容要真实反映实际场景中的相对运动情况。
3. 文字表述应清晰准确,用词得当,表述简洁明了,尽量用图表来辅助说明分析结果。
4. 完成时间要适中,不过于紧迫也不拖延太久,保证学生能高质量完成作业的同时不影响其他学习活动。
四、作业评价作业完成后,教师将根据学生的答题正确率、思路清晰度、分析的深度和广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于存在问题的地方,则要给出详细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五、作业反馈对于学生提交的作业,教师将逐一检查并给予及时反馈。
针对学生的问题及时答疑解惑,并在课堂上对典型错误进行点评,同时展示优秀作业作为参考样本。
2019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案第五章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案大报告情况报当的决议告【注意】区别人大及人大常委会的权利(人大常委会为常设机构)(二)各级财政部门的职权——(具体工作)编制、执行、提案、报告。
(三)各部门、各单位的职权1.各部门的职权(1)编制本部门预算、决算草案;(2)组织和监督本部门预算的执3.预算草案的编制内容(二)预算的审批一账户体系收缴、支付和管理的制度。
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一)概念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是指以财政国库存款账户为核心的各类财政性资金账户的集合,所有财政性资金的收入、支付、存储及资金活算活动均在该账户体系进行。
(二)构成我国财政国库账户设置为国库单一账户、零余额账户(财政部门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小额现金户和特设专户五类账户的集合,统称为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续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三、财政收支方式(一)财政收入收缴方式1.直接缴库:由预算单位或缴款人按规定,直接将应缴收入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者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2.集中汇缴:由征收机关按有关法律规定,将所收的应缴收入汇总缴入国库单一账户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二)财政支出支付方式1.财政直接支付一一由财政部门开具支付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将财政资金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
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支出包括:工资支出、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等。
【注意】购买支出包括:工程采购支出、物品和服务米购支出。
2.财政授权支付预算单位根据财政授权,自行开具支付令,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将资金支付到收款人账户。
实行财政授权支付的支出包括:未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购买支出和零星支出等。
【注意】未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购买支出是指:单件物品或单项服务购买额不足10 万元人民币的购买支出;年度财政投资不足50万元人民币的工程采购支出,特别紧急的支出和经财政部门批准的其他支出。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章《四边形的内角和例7》说课稿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章《四边形的内角和例7》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章《四边形的内角和例7》这一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并能运用这一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这一知识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多边形内角和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知识,对于多边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于多边形内角和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无法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四边形内角和的性质,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能运用这一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证明四边形内角和的性质,以及如何将这一性质应用于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四边形内角和的概念。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四边形内角和的性质。
3.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四边形的内角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设计丰富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四边形内角和的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四边形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四边形的内角和。
2.新课导入:介绍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度,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一性质。
3.自主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尝试发现四边形内角和的性质,并说明理由。
4.成果分享: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应用拓展: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四边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问题。
大学物理习题答案解析第五章
第二篇 电磁学求解电磁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本书电磁学部分涉及真空中和介质中的静电场和恒定磁场、电磁感应和麦克斯韦电磁场的基本概念等内容,涵盖了大学物理课程电磁学的核心内容.通过求解电磁学方面的习题,不仅可以使我们增强对有关电磁学基本概念的理解,还可在处理电磁学问题的方法上得到训练,从而感悟到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所体现出来的和谐与美.求解电磁学习题既包括求解一般物理习题的常用方法,也包含一些求解电磁学习题的特殊方法.下面就求解电磁学方面的方法择要介绍如下.1.微元法在求解电场强度、电势、磁感强度等物理量时,微元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使用微元法的基础是电场和磁场的叠加原理.依照叠加原理,任意带电体激发的电场可以视作电荷元d q 单独存在时激发电场的叠加,根据电荷的不同分布方式,电荷元可分别为体电荷元ρd V 、面电荷元σd S 和线电荷元λd l .同理电流激发的磁场可以视作为线电流元激发磁场的叠加.例如求均匀带电直线中垂线上的电场强度分布.我们可取带电线元λd l 为电荷元,每个电荷元可视作为点电荷,建立坐标,利用点电荷电场强度公式将电荷元激发的电场强度矢量沿坐标轴分解后叠加统一积分变量后积分,就可以求得空间的电场分布.类似的方法同样可用于求电势、磁感应强度的分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物理中的微元并非为数学意义上真正的无穷小,而是测量意义上的高阶小量.从形式上微元也不仅仅局限于体元、面元、线元,在物理问题中常常根据对称性适当地选取微元.例如,求一个均匀带电圆盘轴线上的电场强度分布,我们可以取宽度为d r 的同心带电圆环为电荷元,再利用带电圆环轴线上的电场强度分布公式,用叠加的方法求得均匀带电圆盘轴线上的电场强度分布.2.对称性分析对称性分析在求解电磁场问题时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分析场的对称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磁场的分布,从而对求解电磁学问题带来极大方便.而电磁场的对称性有轴对称、面对称、球对称等.下面举两个例子.在利用高斯定律求电场强度的分布时,需要根据电荷分布的对称性选择适当的高斯面,使得电场强度在高斯面上为常量或者电场强度通量为零,就能够借助高斯定律求得电场强度的分布.相类似在利用安培环路定律求磁感强度的分布时,依照电流分布的对称性,选择适当的环路使得磁感强度在环路上为常量或者磁场环流为零,借助安培环路定律就可以求出磁感强度的分布.3.补偿法补偿法是利用等量异号的电荷激发的电场强度,具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特性;或强度相同方向相反的电流元激发的磁感强度,具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一特性,将原来对称程度较低的场源分解为若干个对称程度较高的场源,再利用场的叠加求得电场、磁场的分布.例如在一个均匀带电球体内部挖去一个球形空腔,显然它的电场分布不再呈现球对称.为了求这一均匀带电体的电场分布,我们可将空腔带电体激发的电场视为一个外半径相同的球形带电体与一个电荷密度相同且异号、半径等于空腔半径的小球体所激发电场的矢量和.利用均匀带电球体内外的电场分布,即可求出电场分布.4.类比法 在电磁学中,许多物理量遵循着相类似的规律,例如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电位移矢量与磁感强度矢量、电偶αr l λεE l l cos d π4122/2/0⎰-=极子与磁偶极子、电场能量密度与磁场能量密度等等.他们尽管物理实质不同,但是所遵循的规律形式相类似.在分析这类物理问题时借助类比的方法,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已知物理量的规律去推测对应的另外一个物理量的规律.例如我们在研究L C 振荡电路时,我们得到回路电流满足的方程显然这个方程是典型的简谐振动的动力学方程,只不过它所表述的是含有电容和自感的电路中,电流以简谐振动的方式变化罢了.5.物理近似与物理模型几乎所有的物理模型都是理想化模型,这就意味着可以忽略影响研究对象运动的次要因素,抓住影响研究对象运动的主要因素,将其抽象成理想化的数学模型.既然如此,我们在应用这些物理模型时不能脱离建立理想化模型的条件与背景.例如当带电体的线度远小于距所考察电场这一点的距离时,一个带电体的大小形状可以忽略,带电体就可以抽象为点电荷.但是一旦去研究带电体临近周围的电场分布时,将带电体当作点电荷的模型就失效了.在讨论物理问题时一定要注意物理模型的适用条件.同时在适用近似条件的情况下,灵活应用理想化模型可大大简化求解问题的难度.电磁学的解题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希望同学们通过练习自己去分析、归纳、创新和总结.我们反对在学习过程中不深入理解题意、不分析物理过程、简单教条地将物理问题分类而“套”公式的解题方法.我们企盼同学们把灵活运用物理基本理论求解物理问题当成是一项研究课题,通过求解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领悟、体会,通过解题来感悟到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后的愉悦和快乐,进一步加深理解物理学基本定律,增强学习新知识和新方法的积极性.01d d 22=+i LCt i第五章 静 电 场5 -1 电荷面密度均为+σ的两块“无限大”均匀带电的平行平板如图(A )放置,其周围空间各点电场强度E (设电场强度方向向右为正、向左为负)随位置坐标x 变化的关系曲线为图(B )中的( )分析与解 “无限大”均匀带电平板激发的电场强度为,方向沿带电平板法向向外,依照电场叠加原理可以求得各区域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因而正确答案为(B ).5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一定没有电荷(B )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必定为零(C )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零时,曲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必定为零(D )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不为零时,曲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都不可能为零分析与解 依照静电场中的高斯定理,闭合曲面上各点电场强度都为零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必定为零,但不能肯定曲面内一定没有电荷;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为零时,表示穿入闭合曲面的电场线数等于穿出闭合曲面的电场线数或没有电场线穿过闭合曲面,不能确定曲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必定为零;同理闭合曲面的电通量不为零,也不能推断曲面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都不可能为零,因而正确答案为(B ).5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为零(B ) 电场强度不为零的点,电势也一定不为零(C ) 电势为零的点,电场强度也一定为零(D ) 电势在某一区域内为常量,则电场强度在该区域内必定为零分析与解 电场强度与电势是描述电场的两个不同物理量,电场强度为零表示试验电荷在该点受到的电场力为零,电势为零表示将试验电荷从该点移到参考零电势点时,电场力作功为零.电场中一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从该点沿任意路径到参考零电势点电场力所作的功;电场强度等于负电势梯度.因而正确答案为(D ).*5 -4 在一个带负电的带电棒附近有一个电偶极子,其电偶极矩p 的方向如图所示.当电偶极子被释放后,该电偶极子将( )(A )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直到电偶极矩p 水平指向棒尖端而停止(B )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 水平指向棒尖端,同时沿电场线方向朝着棒尖端移动(C )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 水平指向棒尖端,同时逆电场线方向朝远离棒尖端移动(D ) 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至电偶极矩p 水平方向沿棒尖端朝外,同时沿电场线方向朝着棒尖端移动2εσ分析与解 电偶极子在非均匀外电场中,除了受到力矩作用使得电偶极子指向电场方向外,还将受到一个指向电场强度增强方向的合力作用,因而正确答案为(B ).5 -5 精密实验表明,电子与质子电量差值的最大范围不会超过±10-21 e ,而中子电量与零差值的最大范围也不会超过±10-21e ,由最极端的情况考虑,一个有8 个电子,8 个质子和8 个中子构成的氧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是多少? 若将原子视作质点,试比较两个氧原子间的库仑力和万有引力的大小. 分析 考虑到极限情况, 假设电子与质子电量差值的最大范围为2×10-21 e ,中子电量为10-21 e ,则由一个氧原子所包含的8 个电子、8 个质子和8个中子可求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由库仑定律可以估算两个带电氧原子间的库仑力,并与万有引力作比较.解 一个氧原子所带的最大可能净电荷为二个氧原子间的库仑力与万有引力之比为显然即使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带电量存在差异,其差异在±10-21e 范围内时,对于像天体一类电中性物体的运动,起主要作用的还是万有引力. 5 -6 1964年,盖尔曼等人提出基本粒子是由更基本的夸克构成,中子就是由一个带 的上夸克和两个带的下夸克构成.若将夸克作为经典粒子处理(夸克线度约为10-20 m),中子内的两个下夸克之间相距2.60×10-15 m .求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解 由于夸克可视为经典点电荷,由库仑定律F 与径向单位矢量e r 方向相同表明它们之间为斥力.5 -7 质量为m ,电荷为-e 的电子以圆轨道绕氢核旋转,其动能为E k .证明电子的旋转频率满足其中ε0 是真空电容率,电子的运动可视为遵守经典力学规律.分析 根据题意将电子作为经典粒子处理.电子、氢核的大小约为10-15 m ,轨道半径约为10-10 m ,故电子、氢核都可视作点电荷.点电荷间的库仑引力是维持电子沿圆轨道运动的向心力,故有由此出发命题可证.()e q 21max 10821-⨯⨯+=1108.2π46202max <<⨯==-Gmεq F F g e e 32e 31-()r r r r e εr q q εe e e F N 78.3π41π412202210===4320232me E εk =v 2202π41r e εr m =v证 由上述分析可得电子的动能为电子旋转角速度为由上述两式消去r ,得5 -8 在氯化铯晶体中,一价氯离子Cl -与其最邻近的八个一价铯离子Cs +构成如图所示的立方晶格结构.(1) 求氯离子所受的库仑力;(2) 假设图中箭头所指处缺少一个铯离子(称作晶格缺陷),求此时氯离子所受的库仑力.分析 铯离子和氯离子均可视作点电荷,可直接将晶格顶角铯离子与氯离子之间的库仑力进行矢量叠加.为方便计算可以利用晶格的对称性求氯离子所受的合力.解 (1) 由对称性,每条对角线上的一对铯离子与氯离子间的作用合力为零,故F 1 =0.(2) 除了有缺陷的那条对角线外,其它铯离子与氯离子的作用合力为零,所以氯离子所受的合力F 2 的值为F 2 方向如图所示.5 -9 若电荷Q 均匀地分布在长为L 的细棒上.求证:(1) 在棒的延长线,且离棒中心为r 处的电场强度为(2) 在棒的垂直平分线上,离棒为r 处的电场强度为 若棒为无限长(即L →∞),试将结果与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的电场强度相比较.re εm E K 202π8121==v 3022π4mr εe ω=432022232π4me E εωK ==v N 1092.1π3π4920220212⨯===aεe r εq q F 2204π1Lr Q εE -=2204π21L r r Q εE +=分析 这是计算连续分布电荷的电场强度.此时棒的长度不能忽略,因而不能将棒当作点电荷处理.但带电细棒上的电荷可看作均匀分布在一维的长直线上.如图所示,在长直线上任意取一线元d x ,其电荷为d q =Q d x /L ,它在点P 的电场强度为整个带电体在点P 的电场强度接着针对具体问题来处理这个矢量积分.(1) 若点P 在棒的延长线上,带电棒上各电荷元在点P 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2) 若点P 在棒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A )所示,则电场强度E 沿x 轴方向的分量因对称性叠加为零,因此,点P 的电场强度就是证 (1) 延长线上一点P 的电场强度,利用几何关系 r ′=r -x 统一积分变量,则电场强度的方向沿x 轴. (2) 根据以上分析,中垂线上一点P 的电场强度E 的方向沿y 轴,大小为利用几何关系 sin α=r /r ′, 统一积分变量,则当棒长L →∞时,若棒单位长度所带电荷λ为常量,则P 点电场强度r r q εe E 20d π41d '=⎰=E E d ⎰=LE i E d ⎰⎰==Ly E αE j j E d sin d ⎰'=L r πεq E 202d ()220022204π12/12/1π4d π41L r Q εL r L r L εQ x r L x Q εE L/-L/P -=⎥⎦⎤⎢⎣⎡+--=-=⎰E r εq αE L d π4d sin 2⎰'=22x r r +='()2203/22222041π2d π41L r r εQ r x L xrQ εE L/-L/+=+=⎰此结果与无限长带电直线周围的电场强度分布相同[图(B )].这说明只要满足r 2/L 2 <<1,带电长直细棒可视为无限长带电直线. 5 -10 一半径为R 的半球壳,均匀地带有电荷,电荷面密度为σ,求球心处电场强度的大小.分析 这仍是一个连续带电体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如何取电荷元.现将半球壳分割为一组平行的细圆环,如图所示,从教材第5 -3 节的例1 可以看出,所有平行圆环在轴线上P 处的电场强度方向都相同,将所有带电圆环的电场强度积分,即可求得球心O 处的电场强度.解 将半球壳分割为一组平行细圆环,任一个圆环所带电荷元,在点O 激发的电场强度为由于平行细圆环在点O 激发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利用几何关系,统一积分变量,有积分得 5 -11 水分子H 2O 中氧原子和氢原子的等效电荷中心如图所示,假设氧原子和氢原子等效电荷中心间距为r 0 .试计算在分子的对称轴线上,距分子较远处的电场强度.rελL r L Q r εE l 0220π2 /41/π21lim =+=∞→θθR δS δq d sin π2d d 2⋅==()i E 3/2220d π41d r x qx ε+=θR x cos =θR r sin =()θθθεδθθR πδR θR πεr x q x πεE d cos sin 2 d sin 2cos 41d 41d 02303/2220=⋅=+=02/004d cos sin 2εδθθθεδE π⎰==分析 水分子的电荷模型等效于两个电偶极子,它们的电偶极矩大小均为,而夹角为2θ.叠加后水分子的电偶极矩大小为,方向沿对称轴线,如图所示.由于点O 到场点A 的距离x >>r 0 ,利用教材第5 -3 节中电偶极子在延长线上的电场强度可求得电场的分布.也可由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叠加,求电场分布.解1 水分子的电偶极矩在电偶极矩延长线上解2 在对称轴线上任取一点A ,则该点的电场强度由于 代入得 测量分子的电场时, 总有x >>r 0 , 因此, 式中,将上式化简并略去微小量后,得 5 -12 两条无限长平行直导线相距为r 0 ,均匀带有等量异号电荷,电荷线密度为λ.(1) 求两导线构成的平面上任一点的电场强度( 设该点到其中一线的垂直距离为x );(2) 求每一根导线上单位长度导线受到另一根导线上电荷作用的电场力.00er P =θer P cos 20=302π41x p εE =θer θP P cos 2cos 200==30030030cos π1cos 4π412π41x θer εx θer εx p εE ===+-+=E E E 2020π42π4cos 2cos 2x εe r εθer E βE E -=-=+θxr r x r cos 202022-+=rθr x βcos cos 0-=()⎥⎥⎦⎤⎢⎢⎣⎡--+-=23/20202001cos 2cos π42x θxr r x θr x εe E ()⎪⎭⎫ ⎝⎛⋅-≈⎪⎭⎫ ⎝⎛-≈-+x θr x x θr x θxr r x cos 2231cos 21cos 2033/2033/20202300cos π1x θe r εE =分析 (1) 在两导线构成的平面上任一点的电场强度为两导线单独在此所激发的电场的叠加.(2) 由F =q E ,单位长度导线所受的电场力等于另一根导线在该导线处的电场强度乘以单位长度导线所带电量,即:F =λE .应该注意:式中的电场强度E 是另一根带电导线激发的电场强度,电荷自身建立的电场不会对自身电荷产生作用力. 解 (1) 设点P 在导线构成的平面上,E +、E -分别表示正、负带电导线在P 点的电场强度,则有(2) 设F +、F -分别表示正、负带电导线单位长度所受的电场力,则有 显然有F +=F -,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导线相互吸引.5 -13 如图为电四极子,电四极子是由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电偶极子组成.试求在两个电偶极子延长线上距中心为z 的一点P 的电场强度(假设z >>d ).分析 根据点电荷电场的叠加求P 点的电场强度.解 由点电荷电场公式,得()i i E E E x r x r ελx r x ελ-=⎪⎪⎭⎫ ⎝⎛-+=+=+-00000π211π2i E F 00π2r ελλ==-+i E F 002π2r ελλ-=-=+-考虑到z >>d ,简化上式得 通常将Q =2qd 2 称作电四极矩,代入得P 点的电场强度5 -14 设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 与半径为R 的半球面的对称轴平行,试计算通过此半球面的电场强度通量.分析 方法1:由电场强度通量的定义,对半球面S 求积分,即 方法2:作半径为R 的平面S ′与半球面S 一起可构成闭合曲面,由于闭合面内无电荷,由高斯定理这表明穿过闭合曲面的净通量为零,穿入平面S ′的电场强度通量在数值上等于穿出半球面S 的电场强度通量.因而解1 由于闭合曲面内无电荷分布,根据高斯定理,有依照约定取闭合曲面的外法线方向为面元d S 的方向,解2 取球坐标系,电场强度矢量和面元在球坐标系中可表示为① ()()k k k E 202020π41π412π41d z q εd z q εz q ε++-+=()()k k k E 42022220222206π4...321...32112π4/11/1112π4z qd εq z d z d z d z d z z εq z d z d z z εq =⎭⎬⎫⎩⎨⎧⎥⎦⎤⎢⎣⎡++-+++++-=⎭⎬⎫⎩⎨⎧⎥⎦⎤⎢⎣⎡-+-+-=k E 403π41zQ ε=⎰⋅=S S d s E Φ∑⎰==⋅01d 0q εS S E ⎰⎰'⋅-=⋅=S S S E S E Φd d ⎰⎰'⋅-=⋅=S S S E S E Φd d E R πR E 22πcos π=⋅⋅-=Φ()r θθθE e e e E sin sin cos sin cos ++=5 -15 边长为a 的立方体如图所示,其表面分别平行于Oxy 、Oyz 和Ozx 平面,立方体的一个顶点为坐标原点.现将立方体置于电场强度 (k ,E 1 ,E 2 为常数)的非均匀电场中,求电场对立方体各表面及整个立方体表面的电场强度通量.解 如图所示,由题意E 与Oxy 面平行,所以任何相对Oxy 面平行的立方体表面,电场强度的通量为零,即.而考虑到面CDEO 与面ABGF 的外法线方向相反,且该两面的电场分布相同,故有同理因此,整个立方体表面的电场强度通量5 -16 地球周围的大气犹如一部大电机,由于雷雨云和大气气流的作用,在晴天区域,大气电离层总是带有大量的正电荷,云层下地球表面必然带有负电荷.晴天大气电场平均电场强度约为,方向指向地面.试求地球表面单位面积所带的电荷(以每平方厘米的电子数表示).分析 考虑到地球表面的电场强度指向地球球心,在大气层中取与地球同心的球面为高斯面,利用高斯定理可求得高斯面内的净电荷.解 在大气层临近地球表面处取与地球表面同心的球面为高斯面,其半径(为地球平均半径).由高斯定理r θθR e S d d sin d 2=ER θθER θθER SS2π0π2222πdsin d sin dd sin sin d ===⋅=⎰⎰⎰⎰S E Φ()12E kx E +E =i +j 0==DEFG OABC ΦΦ()[]()2221ABGF d a E dS E kx E =⋅++=⋅=⎰⎰j j i S E Φ22a E ABGF CDEO -=-=ΦΦ()[]()2121AOEF d a E dS E E -=-⋅+=⋅=⎰⎰i j i S E Φ()[]()()2121BCDG d a ka E dS E ka E Φ+=⋅++=⋅=⎰⎰i j i S E 3ka ==∑ΦΦ1m V 120-⋅E R R ≈E R ∑⎰=-=⋅q εR E E 021π4d S E地球表面电荷面密度单位面积额外电子数5 -17 设在半径为R 的球体内,其电荷为球对称分布,电荷体密度为k 为一常量.试分别用高斯定理和电场叠加原理求电场强度E 与r 的函数关系.分析 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1) 利用高斯定理求球内外的电场分布.由题意知电荷呈球对称分布,因而电场分布也是球对称,选择与带电球体同心的球面为高斯面,在球面上电场强度大小为常量,且方向垂直于球面,因而有根据高斯定理,可解得电场强度的分布. (2) 利用带电球壳电场叠加的方法求球内外的电场分布.将带电球分割成无数个同心带电球壳,球壳带电荷为,每个带电球壳在壳内激发的电场,而在球壳外激发的电场由电场叠加可解得带电球体内外的电场分布解1 因电荷分布和电场分布均为球对称,球面上各点电场强度的大小为常量,由高斯定理得球体内(0≤r ≤R )∑--⨯-=-≈=2902cm 1006.1π4/E εR q σE 25cm 1063.6/-⨯=-=e σn ()()R r ρkr ρ>=≤≤= 0R r 02Sπ4d r E ⋅=⋅⎰S E ⎰⎰=⋅V ρεd 1d 0S E r r ρq ''⋅=d π4d 20d =E rrεqe E 20π4d d =()()()()R r r r Rr>=≤≤=⎰⎰d R r 0d 0E E E E ⎰⎰=⋅V ρεd 1d 0S E ()4202πd π41π4r εk r r kr εr r E r==⎰球体外(r >R )解2 将带电球分割成球壳,球壳带电由上述分析,球体内(0≤r ≤R )球体外(r >R )5 -18 一无限大均匀带电薄平板,电荷面密度为σ,在平板中部有一半径为r 的小圆孔.求圆孔中心轴线上与平板相距为x 的一点P 的电场强度.分析 用补偿法求解利用高斯定理求解电场强度只适用于几种非常特殊的对称性电场.本题的电场分布虽然不具有这样的对称性,但可以利用具有对称性的无限大带电平面和带电圆盘的电场叠加,求出电场的分布.若把小圆孔看作由等量的正、负电荷重叠而成,挖去圆孔的带电平板等效于一个完整的带电平板和一个带相反电荷(电荷面密度σ′=-σ)的小圆盘.这样中心轴线上的电场强度等效于平板和小圆盘各自独立在该处激发电场的矢量和. 解 由教材中第5 -4 节例4 可知,在无限大带电平面附近为沿平面外法线的单位矢量;圆盘激发的电场它们的合电场强度为()r εkr r e E 024=()4202πd π41π4r εk r r kr εr r E R==⎰()r εkR r e E 024=r r r k V ρq '''==d π4d d 2()r r rεkr r r r r k εr e e E 0222004d π4π41=''⋅'=⎰()r r Rr εkR r r r πr k πεr e e E 20222004d 441=''⋅'=⎰n εσe E 012=n e n r x x εσe E ⎪⎪⎭⎫⎝⎛+--=220212在圆孔中心处x =0,则E =0在距离圆孔较远时x >>r ,则上述结果表明,在x >>r 时,带电平板上小圆孔对电场分布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5 -19 在电荷体密度为ρ 的均匀带电球体中,存在一个球形空腔,若将带电体球心O 指向球形空腔球心O ′的矢量用a 表示(如图所示).试证明球形空腔中任一点的电场强度为分析 本题带电体的电荷分布不满足球对称,其电场分布也不是球对称分布,因此无法直接利用高斯定理求电场的分布,但可用补偿法求解.挖去球形空腔的带电球体在电学上等效于一个完整的、电荷体密度为ρ 的均匀带电球和一个电荷体密度为-ρ、球心在O ′的带电小球体(半径等于空腔球体的半径).大小球体在空腔内P 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分别为E 1 、E 2 ,则P 点的电场强度 E =E 1 +E 2 . 证 带电球体内部一点的电场强度为所以 , 根据几何关系,上式可改写为n rx x εσe E E E 22212+=+=n nεσx r εσe e E 02202/112≈+=a E 03ερ=r E 03ερ=r E 013ερ=2023r E ερ-=()210213r r E E E -=+=ερa r r =-21a E 03ερ=5 -20 一个内外半径分别为R 1 和R 2 的均匀带电球壳,总电荷为Q 1 ,球壳外同心罩一个半径为R 3 的均匀带电球面,球面带电荷为Q 2 .求电场分布.电场强度是否为离球心距离r 的连续函数? 试分析.分析 以球心O 为原点,球心至场点的距离r 为半径,作同心球面为高斯面.由于电荷呈球对称分布,电场强度也为球对称分布,高斯面上电场强度沿径矢方向,且大小相等.因而 .在确定高斯面内的电荷后,利用高斯定理即可求出电场强度的分布.解 取半径为r 的同心球面为高斯面,由上述分析r <R 1 ,该高斯面内无电荷,,故 R 1 <r <R 2 ,高斯面内电荷 故 R 2 <r <R 3 ,高斯面内电荷为Q 1 ,故r >R 3 ,高斯面内电荷为Q 1 +Q 2 ,故电场强度的方向均沿径矢方向,各区域的电场强度分布曲线如图(B )所示.在带电球面的两侧,电场强度的左右极限不同,电场强度不连续,而在紧贴r =R 3 的带电球面两侧,电场强度的跃变量这一跃变是将带电球面的厚度抽象为零的必然结果,且具有普遍性.实际带电球面应是有一定厚度的球壳,壳层内外的电场强度也是连续变化的,本题中带电球壳内外的电场,在球壳的厚度变小时,E 的变化就变陡,最后当厚度趋于零时,E 的变化成为一跃变.5 -21 两个带有等量异号电荷的无限长同轴圆柱面,半径分别为R 1 和R 2 >R 1 ),单位长度上的电荷为λ.求离轴线为r 处的电场强度:(1) r <R 1 ,(2) R 1 <r <R 2 ,(3) r >R 2 .24d r πE ⋅=⎰S E ∑q ∑⎰=/d εq S E ∑=⋅02/π4εq r E 0=∑q 01=E ()31323131R R R r Q q --=∑()()23132031312π4r R R εR r Q E --=2013π4r εQ E =20214π4r εQ Q E +=230234π4ΔεσR εQ E E E ==-=分析 电荷分布在无限长同轴圆柱面上,电场强度也必定沿轴对称分布,取同轴圆柱面为高斯面,只有侧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不为零,且,求出不同半径高斯面内的电荷.即可解得各区域电场的分布.解 作同轴圆柱面为高斯面,根据高斯定理r <R 1 ,在带电面附近,电场强度大小不连续,电场强度有一跃变 R 1 <r <R 2 ,r >R 2,在带电面附近,电场强度大小不连续,电场强度有一跃变这与5 -20 题分析讨论的结果一致.5 -22 如图所示,有三个点电荷Q 1 、Q 2 、Q 3 沿一条直线等间距分布且Q 1 =Q 3 =Q .已知其中任一点电荷所受合力均为零,求在固定Q 1 、Q 3 的情况下,将Q 2从点O 移到无穷远处外力所作的功.⎰⋅=rL E d π2S E ∑q ∑=⋅0/π2εq rL E 0=∑q 01=E L λq =∑rελE 02π2=0=∑q 03=E 000π2π2ΔεσrL εL λr ελE ===分析 由库仑力的定义,根据Q 1 、Q 3 所受合力为零可求得Q 2 .外力作功W ′应等于电场力作功W 的负值,即W ′=-W .求电场力作功的方法有两种:(1)根据功的定义,电场力作的功为其中E 是点电荷Q 1 、Q 3 产生的合电场强度. (2) 根据电场力作功与电势能差的关系,有其中V 0 是Q 1 、Q 3 在点O 产生的电势(取无穷远处为零电势). 解1 由题意Q 1 所受的合力为零解得由点电荷电场的叠加,Q 1 、Q 3 激发的电场在y 轴上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为将Q 2 从点O 沿y 轴移到无穷远处,(沿其他路径所作的功相同,请想一想为什么?)外力所作的功为解2 与解1相同,在任一点电荷所受合力均为零时,并由电势 的叠加得Q 1 、Q 3 在点O 的电势将Q 2 从点O 推到无穷远处的过程中,外力作功比较上述两种方法,显然用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来求解较为简洁.这是因为在许多实际问题中直接求电场分布困难较大,而求电势分布要简单得多.5 -23 已知均匀带电长直线附近的电场强度近似为l E d 02⎰∞=Q W ()0202V Q V V Q W =-=∞()02π4π420312021=+d εQ Q d εQ Q Q Q Q 414132-=-=()2/322031π2yd εQ E E E yy y +=+=()dεQ y y d εQ Q Q W y 022/322002π8d π241d =+⋅⎥⎦⎤⎢⎣⎡--=⋅-='⎰⎰∞∞l E Q Q 412-=dεQd εQ d εQ V 003010π2π4π4=+=dεQ V Q W 0202π8=-='。
土力学-第四章-土的压缩性和地基沉降计算习题课2 张丙印
14
概念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
什么是欠固结土?
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
不透水岩层
新淤积(或填筑)土层 在原有土层固结完 成之前,取样作试 验会得到什么结果?
15
概念及难点
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
说明粘性土压缩性的主要特点,并讨论分层
总和法计算粘性土地基的沉降时,可以模拟 哪些特点,不能模拟哪些。进一步分析计算 的误差及改进措施。
有效应力 = - u总= 50+185-122.7 =17.3kPa 9
方法及讨论 – 固结度计算
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
课堂讨论题2:固结计算
在如图所示的厚10m的饱和黏土层表面瞬时大面积均匀堆载p0, 若干年后用测压管分别测得土层中的孔隙水压力uA=51.6kPa、 uB=94.2kPa、uC=133.8kPa、uD=170.4kPa,uE=198.0kPa
+90.4+98/2) =598
S初始超静孔压 =1500
静水压
超静孔压 Ut=1-598/1500=0.601
11
方法及讨论 – 固结度计算
2)固结年限计算: 思路:Ut Tv t
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
Ut=0.601
查表Tv=0.29
Cv
k(1 aγw
e)
kEs γw
5.14 10-8 550 2.83 103cm2 / s 0.01
地下
水位
p0=150kPa
A
2m
Es=5.5MPa
B
k=5.1410-8cm/s C
2m 2m
2m D
2m E
不透水岩层
10m
1)试估算此时黏土层的 固结度,并计算此黏土 层已固结了几年? 2) 再经过5年,则该黏土 层的固结度将达到多少? 黏土层在该5年内产生了 多大的压缩量?
东北大学大学物理上5-6习题课
R2
qA
设球A带电为qA
QA= 3.010-8C,QB= 2.010-8C,
- qA q A - QA VA 0 4 0 R1 4 0 R2 4 0 R3
R1 R2Q A qA R1 R2 R2 R3 - R1 R3 2.12 10 - 8 C
q A - QA
5- 1
电荷密度均为+的两块“无限大”均匀带电的平
行平板如图(a)放置,其周围空间各点电场强度E(设电场 强度方向向右为正、向左为负)随位置坐标 x 变化的关系 曲线为图(b)中的 ( B )
( A) E
y
O
E ( B ) 0 2 0 - a
0
a x
-a O
a
x
O
-a
a x
qA
B
R1 R3
- qA
q A - QA VB 4 0 R3 -7.92 10 V
2
A
R2
qA
6-11 将带电量为Q导体板A从远处移至不带电的导体板 B附近,两导体板几何形状完全相同,面积均为S,移近 后两导体板距离为d。d
S
(1)忽略边缘效应求两导体板间的电势差; (2)若将B接地, 结果又将如何? 解:(1)静电平衡时应有:
V x
a
0 0 E1 d l a E2 d l a d x a
当x>a时: d l - d li - - d x i d xi
0 0 V x E3 d l a E2 d l a d x a
dq dE 2 4 0 r
E
r
0
(2)球面外(r>R)
幼儿园课程 第五章练习题 带解析
自考专科学前教育第五章常见幼儿园课程类型的设计章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打破学科界限,使课程具有整合性”是下列哪项活动的特点()A.学科活动B.区域活动C.方案活动D.主题活动2.在进行主题选择和活动内容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要选择那些符合其身心发展水平、促进其适宜发展的内容,这指的是主题活动设计的()A.目的性原则B.适宜性原则C.均衡性原则D.灵活性原则3.幼儿园活动主题的来源不包括()A.学科或领域B.社会生活事件和幼儿自身的生活事件C.文学作品D.教师的想象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于()A.1980年B.1981年C.2001年D.2007年5.幼儿园的“学科活动”中的“学科”是指()A.理论层次的学科体系B.经验层次的“前学科”体系C.符号表征式的心理阶段D.有系统性的学科组织阳鼎6.幼儿园常见的运动性区域不包括()A.固定器械区B.可移动器材区C.自然游戏区D.角色扮演区二、判断题1.当前幼儿园最具代表性的核心课程是主题活动。
( )2.好听是为主题活动命名的唯一原则。
( ) 3。
一般说来,高年级课程更多地关注学习者的心理逻辑,更多地显现课程的整体性与综合性。
( ) 4.幼儿园学科活动的终极目标是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而不是掌握科学知识。
( ) 5.区域活动材料越贵、越高级就越对幼儿具有价值。
( )三、填空题1.在幼儿园教育中,_________是经验课程的代表类型。
2.__________是主题活动的核心,起着统领和中心的作用。
3.__________既是主题活动开展的导向,也是评估主题活动效果的标准。
4.目标是对幼儿发展结果的预期,要合理地预期需要对幼儿的“现有水平”和________之间的差距进行研究,这个差距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最近发展区”。
5.根据主题网络建构思路的不同,主题网络图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要素网络图,另一种是___________。
6.探索性区域主要包括生活区、语言区、___________、发现区和种养区。
第五章 习题课 与ex、ln x有关的常用不等式
三、与ex和ln x有关的不等式
例3 已知函数f(x)=aex-ln x-1. (1)设x=2是f(x)的极值点,求a,并求f(x)的单调区间;
解 f(x)的定义域为(0,+∞),f′(x)=aex-1x. 由题设知,f′(2)=0,所以 a=21e2. 从而 f(x)=21e2ex-ln x-1,f′(x)=21e2ex-1x. 当0<x<2时,f′(x)<0; 当x>2时,f′(x)>0. 所以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2,+∞),单调递减区间为(0,2).
2.已知 x>0,求证:1+x x<x x,则 g(0)=0. 当 x>0 时,g′(x)=1+1 x-1+1 x-1+x x2=1+x x2>0.
即当x>0时,函数g(x)单调递增.
即g(x)>g(0)=0. 故 g(x)=ln(1+x)-1+x x>0,即1+x x<ln(1+x). 方法二 ∵ln x≤x-1,且当x=1时等号成立. ∴ln x+1 1<x+1 1-1(x>0),即 ln x+1 1<x-+x1, ∴x+x 1<ln(x+1).
第五章 §5.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1.熟悉常见的两类经典不等式ex≥x+1和ln x≤x-1以及它们常见 的几种变形形式.
2.掌握一般的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一、经典不等式ex≥x+1
例1 证明不等式ex≥x+1.
证明 设f(x)=ex-x-1, 则f′(x)=ex-1,由f′(x)=0,得x=0, 所以当x<0时,f′(x)<0; 当x>0时,f′(x)>0,所以f(x)在(-∞,0)上单调递减, 在(0,+∞)上单调递增, 所以f(x)≥f(0)=0,即ex-x-1≥0,所以ex≥x+1.
有机化学(第三版马祥志主编)课后习题问题详解
第一章 绪论习题参考答案1. 某化合物的分子量为60,含碳40.1%、含氮6.7%、含氧53.2%,确定该化合物的分子式。
解:① 由各元素的百分含量,根据下列计算求得实验式1:2:133.3:7.6:34.3162.53:17.6:121.40== 该化合物实验式为:CH 2O② 由分子量计算出该化合物的分子式216121260=+⨯+该化合物的分子式应为实验式的2倍,即:C 2H 4O 22. 在C —H 、C —O 、O —H 、C —Br 、C —N 等共价键中,极性最强的是哪一个? 解:由表1-4可以查得上述共价键极性最强的是O —H 键。
3. 将共价键⑴ C —H ⑵ N —H ⑶ F —H ⑷ O —H 按极性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解:根据电负性顺序F > O > N > C ,可推知共价键的极性顺序为: F —H > O —H > N —H > C —H4. 化合物CH 3Cl 、CH 4、CHBr 3、HCl 、CH 3OCH 3中,哪个是非极性分子?解:CH 4分子为高度对称的正四面体空间结构,4个C —H 的向量之和为零,因此是非极性分子。
5. 指出下列化合物所含官能团的名称和该化合物所属类型。
CH 3OH(2)碳碳三键,炔烃 羟基 ,酚(4)COOH酮基 ,酮 羧基 ,羧酸(6) CH 3CH 2CHCH 3OH (1) CH 3CH 2C CH(3) CH 3COCH 3(5) CH 3CH 2CHO醛基,醛羟基,醇(7) CH3CH2NH2氨基,胺6. 甲醚(CH3OCH3)分子中,两个O—C键的夹角为111.7°。
甲醚是否为极性分子?若是,用表示偶极矩的方向。
37. 什么叫诱导效应?什么叫共轭效应?各举一例说明之。
(研读教材第11~12页有关容)8. 有机化学中的离子型反应与无机化学中的离子反应有何区别?解:无机化学中的离子反应是指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反应物中必须有离子。
课程编号 002201 课程中文名称 实变函数论 48学时 2学分
课程编号 002201 课程中文名称实变函数论48学时/ 2学分英文译名:Real Variable Functions适用领域:数学、力学、计算机、控制理论等开课单位:理学院任课教师:杨海欧教学目的:把现代分析学中的要点测度论与积分学介绍给博士生,这些内容是现代分析数学的基础,是深入研究微分方程、泛函分析、概率等内容不可或缺的工具。
目的是让学生接受严格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并使他们可以阅读理解当代文献预备知识或先修课程要求:微积分(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偏微分方程(数学物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课堂授课40学时,讨论8学时教学主要内容以及对学生的要求:第一章集合与势1.理解集合的概念2.会进行集合运算3.理解对等与基概念4.理解(不)可列集概念,了解常见(不)可列集5.掌握实数定理,了解开、闭集关系与康托集第二章勒贝格测度1.理解内外测度的概念,掌握其性质2. 理解可测集概念,掌握可测集性质3.了解无界可测集第三章勒贝格可测函数1. 理解可测函数的概念,掌握可测函数的性质2. 理解叶果洛夫定理,并会运用它3. 掌握函数列的收敛性4.了解可测集的构造5. 理解鲁津定理,法都定理并会运用6. 掌握几乎处处收敛、依测度收敛和近一致收敛的概念和相关结论第四章勒贝格积分1. 了解黎曼积分的概念2. 理解勒贝格积分的概念,了解性质与黎曼积分的关系3 理解一般可积函数概念,了解它们的性质4. 理解积分的极限定理,并会运用5. 了解勒贝格积分的几何意义,理解Fubini定理6. 了解有界变差函数的概念及性质7. 了解斯蒂阶积分的概念8. 了解勒贝格-斯蒂阶积分的概念9. 掌握R积分与L积分的区别内容摘要:自从20世纪初Lebesgue在Borel测度基础上建立了Lebesgue测度和Lebesgue积分以来,在数学的许多领域中,如在实分析、复分析、调和分析、泛函分析、微分方程、及偏微分方程中,都产生了极大影响,它还有助于概率理论的建立,对于上世纪末才发展的分形几何也起着引导作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说课稿:第五章5.4运动的相对性
八年级物理上册说课稿:第五章5.4 运动的相对性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五章 5.4 运动的相对性。
本章主要内容是介绍物体运动中相对位置、相对速度、相对运动方向等概念,并运用相对性原理解释相对位置、相对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相对性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相对位置、相对速度、相对运动方向等概念;•了解物体运动中的相对性原理;•能够运用相对性原理解释相对位置、相对速度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相对性相关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与实验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物体运动中相对性的兴趣与好奇心;•引导学生尊重科学实验与观察的结果,培养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相对位置、相对速度、相对运动方向等概念的理解;•相对性原理的掌握与应用。
2. 教学难点•运用相对性原理解释相对位置、相对速度的变化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相对性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与复习(5分钟)导入前,老师可以通过两个学生示范一个简单的相对运动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
导入阶段,老师可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复习与相对性相关的知识点。
2. 概念讲解与实例分析(10分钟)在这个部分,老师可以通过示意图、实际运动的实例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相对位置、相对速度、相对运动方向等概念。
同时,老师可以通过多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概念。
3. 定律总结与讨论(15分钟)在这个步骤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运动实例,并总结相对位置与相对速度的变化规律。
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能力。
4. 练习与实例分析(15分钟)在这个步骤中,老师可以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相对性相关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A杯等于 杯 杯等于B杯 杯等于 (D)视温度而定。 (D)视温度而定。 视温度而定
提示: 提示:因纯水的化学势大于糖水中水的化学势
6 比较两筒氮气 比较两筒氮气(1mol, 300K)的化学势大小 C ) 的化学势大小( 的化学势大小 理想 pθ
µ1
实际ϕ =0.1 10pθ =0.1 10p (B) µ1<µ2
第四章、第五章 第四章、 习题讨论课
基本知识复习 例1 例2 例3 例5 例4
一、基本知识复习
1、基本概念
XB为强度性质 XB=f (T,P,组成) 组成) 组成 X = ∑nBXB
偏摩尔量X 偏摩尔量 B
∂X XB = / ∂nB T , P ,nC ≠nB
∑
B
xBdX B = 0
µ2
(A) µ1>µ2 (C) µ1=µ2
(D) 不能比较其大小
因pθ =0.1×10pθ ,所以 µ1=µ2 ×
7 在298K时, 向x(甲苯 甲苯)=0.6的大量苯 甲苯 的大量苯-甲苯 时 甲苯 的大量苯 理想液态混合物中加入1mol纯液态苯。 纯液态苯。 理想液态混合物中加入 纯液态苯 这一过程的∆ 这一过程的∆G/J、∆H/J、∆S/JK-1分别为 、 、 ( C ).
π1= c1RT, π2= c2RT ,
则: ∆π=∆cRT =(10.0-1.0) molm-3 ×RT =22.3kPa
4. 在温度一定时,纯液体A的饱和蒸气压为 在温度一定时,纯液体 的饱和蒸气压为 pA*, 化学势µA*。并且已知在标准压力下的凝 固点为T 固点为 f*。当A中溶入少量溶质而形成稀溶液 中溶入少量溶质而形成稀溶液 上述三物理量分别为p 时, 上述三物理量分别为 A, µA ,Tf , 则(D). (A) pA*<pA (B) pA*>pA (C) pA*<pA (D) pA*>pA
2. 有四杯含相同质量、不同溶质的水溶液(稀), 有四杯含相同质量、不同溶质的水溶液 稀 , 分别测定其沸点, 沸点升得最高的是( 分别测定其沸点 沸点升得最高的是 B ). (A) Al2(SO4)3 (C) K2SO4 (B) MgSO4 (D) C6H5SO3H
根据稀溶液的依数性∆T 解: 根据稀溶液的依数性 b=KbbB, Kb只与溶 剂性质有关,该四杯稀溶液的 值相同 剂性质有关,该四杯稀溶液的Kb值相同; 相同质量的不同溶质, 摩尔质量越小, 相同质量的不同溶质 摩尔质量越小 则浓度 越大。 越大, 越大 ∆Tb越大。
平衡时, 解: (1) 平衡时 饱和溶液中的氯化钠与固 体氯化钠的化学势相等, 体氯化钠的化学势相等,
µ∗ (NaCl,s)=µ (NaCl, sln)
=µθ (sln) + RT ln(b饱和/bθ)
µ∗ (H2O,l)>µ (H2O,sln)
(2)
–10℃, pθ ℃ 0℃, pθ ℃
T2 T1
θ θ θ
θ
标准平衡常数 Kθ 其中:理想气体 其中: 实际气体 理想溶液 理想稀溶液 纯液( 纯液(固)体
K = ∏ (aB )eq
θ νB
B
a B = p B/ p θ
θ % aB = pB / p = ϕBpB/pθ
a B =x B aB=cB/cθ, bB/bθ aB=1 a B =γ B x B
θ
% 气体混合物B逸度: pB = ϕB pB 液 态 混 合 物 B活 度 : a B = f B x B
pB = aB = f B xB ∗ pB aB pB yB p fB = = ∗ = ∗ x B pB x B pB x B
溶液中溶剂活度: aA = f A xA
溶液中溶质活度:
Raoult 定律
(C)等于1 (C)等于1 等于
解:根据pA=pA*· aA 根据 aA= pA/pA*=0.968 = fA·xA fA = aA/xA=0.988
*10 上题中 水对 上题中, 水对Raoult定律发生 定律发生( 定律发生 (A) 正偏差 (C) 无偏差
B
)
(B) 负偏差 (D) 不确定
因: fA =0.988<1, 即: aA< xA , 所以: 为负偏差 所以 为负偏差
(A) 0, 0, 0 (B)-1266, 0, 4.274 (C) -2270, 0, 7.617 (D)-542.6, 0, 1.821
解:混合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时,无热效应: 混合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时,无热效应 故: ∆H=0 =
∆G =ΣnBµB(终)– ΣnBµB(始) Σ 终 始 =1mol×(µ苯θ +RT lnx苯)–1mol×µ苯θ × × = RT lnx苯= -2270Jmol-1 ∆S = – ∆G/T = 7.617 JK-1
2、有关规律及重要关系式
无体积效应
∆ m ixV = 0
无热效应 理想液态混合 物的混合性质
∆ m ix H = 0
混合熵∆mixS>0
∆ mix S = − nR ∑ x B ln x B > 0
B
混合Gibbs函数∆mixG<0
∆ mixG = nRT ∑ x B ln x B < 0
B
蒸汽压下降 ∆ p A = p x B
θ
液态混合物中B的化学势 液态混合物中 的化学势
化学势表达式
µB
θ = µ B ( l ) + R T ln a B (l )
溶液中剂A的化学势 溶液中剂 的化学势
µA(l ) = µA(l ) + RT ln aA
θ
溶液中质B的化学势 溶液中质 的化学势
µ B = µ x ,B + RT ln aB
∆rGmθ的计算
∆ rGm = ∑ν B ∆ f Gm
θ θ
B
∆ rGm = ∆ r Hm − T ∆ r Sm
θ
θ
θ
温度对K 温度对 θ的影响来自∆ r Hm d ln K = 2 dT RT
——Van’t Hoff 等压方程
θ
θ
二、课堂讨论题
A、 选择填空题 、
1、在273K和pθ下, 1dm3水能溶解 、 水能溶解4.9×10-4molO2, 和 × 2.35×10-4mol N2. 同T同p下, 1dm3水能溶解空气 × 同 下 的量为( 空气中氧气占21% 的量为 B )×10-4mol(空气中氧气占 %). × 空气中氧气占 (A)2.55 (B)2.89 (C)9.6 (D)7.25
µA*< µA µA*< µA µA*< µA µA*> µA
Tf*<Tf Tf*<Tf Tf*>Tf Tf*>Tf
5 在恒温抽空的玻璃罩中封入两杯液面相同 的糖水(A)和纯水 和纯水(B)。经历若干小时后, 的糖水 和纯水 。经历若干小时后, 两杯液面的高度将是( 两杯液面的高度将是 (A) A杯高于 杯 杯高于B杯 杯高于 (C) A杯低于B杯 A杯低于B杯 杯低于 A ).
Gibbs-Duhelm eq.
化学势
U H ∂ ∂ µ =( )SVnC≠nB =( )S, pnC≠nB B , , , n n ∂B ∂B ∂ A G ∂ =( )TVnC≠nB =( )T, pnC≠nB , , , n n ∂B ∂B
气体组分的化学势
µB( g)
%B / pθ ) T = µB(g) + R ln( p
解:
根据Raoult定律 定律: 根据 定律 pA=pA*xA=66.66×0.5kPa × pB=pB*xB=101.325×0.5kPa × p=pA+pB=(66.66+101.325)×0.5kPa yA(g)=pA/p =66.66/(66.66+101.325) =0.397
9 在25℃时, 纯水的蒸气压为 纯水的蒸气压为3167.7Pa. 某溶液 ℃ x(水)=0.98, 与溶液成平衡的气相中 水的分压 水 与溶液成平衡的气相中, 为纯水的标准态, 为3066Pa. 以298K, pθ为纯水的标准态 则该 溶液中水的活度系数f 溶液中水的活度系数 A ( (A)大于1 (A)大于1 大于 (B)小于1 (B)小于1 小于 B ). (D)不确定 (D)不确定
* A
凝固点降低
理想稀溶液 依数性
∆ Tf = K f bB
∆ Tb = K b b B Π = cB R T
沸点升高
渗透压
复相反应
K
θ
= ∏ { pB (气, 平) / p
θ νB
(复相反应) 复
复相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复相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θ只与其中气态 物质的平衡分压有关,且气相视为理想气体。 物质的平衡分压有关,且气相视为理想气体。
水 水
→ →
冰 冰
∆G (T2 ) − ∆G (T1 ) = − ∫ ∆SdT
真实液态混合物/ 真实液态混合物/真实溶液
分解压力——在一定温度下,若某固体物质在真空 在一定温度下, 分解压力 在一定温度下 容器中分解达平衡, 容器中分解达平衡,此时容器中压力称为该固体物 质该温度下的分解压力.由定义, 质该温度下的分解压力 由定义,物质分解压力随 由定义 温度而变. 温度而变 分解温度——当分解压力 分解=p外时,对应的温 分解温度 当分解压力p 当分解压力 度称为该固体物质的分解温度. 由定义, 度称为该固体物质的分解温度 由定义,物质的分 解温度只有一个. 解温度只有一个
3. 有一仅能透过水的半透膜, 298K 时将 有一仅能透过水的半透膜, 时将0.01 的蔗糖溶液分开, 和0.001 moldm-3的蔗糖溶液分开,欲使该 系统达平衡需在_________________; 系统达平衡需在 0.01moldm-3 溶液上方施加压力____________。 。 溶液上方施加压力 22. 3kPa 解:根据稀溶液的依数性 π = c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