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进化和系统发育
植物系统发育学的重要分类学方法与进展
植物系统发育学的重要分类学方法与进展植物系统发育学是研究植物物种的起源、演化和分类的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分类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本文将介绍植物系统发育学的重要分类学方法与进展。
一、形态学分类法形态学分类法是植物系统发育学的传统方法之一,通过对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比较,来判断植物种类的分类关系。
形态学分类法基于植物的形态特征,如叶片形状、花朵结构等来进行分类。
尽管形态学分类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准确地进行分类,但其在处理模糊形态或形态特征相似的物种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系统发育学随着生物学研究的深入,系统发育学成为了植物系统发育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系统发育学基于物种的遗传信息,通过对物种的基因组进行分析,来推断物种的起源和演化关系。
系统发育学主要利用基因序列(如DNA、RNA等)的比较和分析,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来展示物种之间的分类关系。
系统发育学方法减少了形态学分类法的主观性,并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物种分类的关系。
三、分子系统学分子系统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类学方法。
分子系统学主要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对物种的基因组进行分析,来推断物种的分类关系。
与系统发育学相似,分子系统学主要利用基因序列的比较和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
但相较于系统发育学,分子系统学还引入了更多的分子标记,如蛋白质的产物等,来分析物种之间的关系。
分子系统学在物种分类和演化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进化发育生物学进化发育生物学是将植物系统发育学与发育生物学相结合的一种方法。
进化发育生物学研究物种的形态发育和遗传发育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物种在进化过程中的发育模式进行研究,来推断物种的演化历史和分类关系。
进化发育生物学综合了形态学、系统发育学和分子系统学等多种方法,使得物种的分类和演化研究更加全面和准确。
总结起来,植物系统发育学的重要分类学方法与进展包括形态学分类法、系统发育学、分子系统学和进化发育生物学。
这些方法在植物分类和演化研究中各有优劣,但无疑都为我们提供了更准确和全面的了解和解释植物物种的分类关系和演化历史的途径。
植物起源与系统进化-复习概要
地质年代和植物界进化情况及不同时期的优势植物目前地球上约有50万种植物,它们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活史类型各不相同,但从系统演化角度看,它们都是由早期简单原始的生物经过几十亿年的发展演化而逐步产生的,对这一漫长的演化历史,人们是通过古地质植物化石资料与现存种类的个体发育及不同类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地理分布等方面进行对照比较、系统分析、加以概括,推测现存的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各类群植物间的系统演化关系,了解自然界植物种系发生过程及其演化规律(表10-2)。
植物从它生命活动中某一阶段(孢子、合子、种子)开始,经过形态、结构和生殖上一系列发育变化,然后再出现开始某一阶段的全过程称为个体发育。
个体发育的全过程也称为生活周期或生活史。
植物物种种族以及植物界的发展史,包括起源、演化、发展和衰亡的整个历史过程称为系统发育。
一、低等植物的发生和演化低等植物尤其是菌藻类植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从太古代晚期,经历整个元古代一直到早古生代志留纪都是菌藻植物发展和繁盛的时期,长达32亿年左右,几乎占了地球上生物界全部历史的4/5,说明植物界从低等发展到高等、从水生进化到陆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一)细菌和蓝藻植物的发生和演化细菌和蓝藻是最原始的类群,它们都属于原核生物,细菌被分成古细菌和真细菌两类。
依据分子系统学的研究成果,目前多认为真细菌、古细菌和真核生物代表三条独立的进化主干;它们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其中化能自养的极端嗜热的古细菌生活于热泉喷口附近的还原性环境中,其环境特点也正是地球早期典型的环境,因而这些细菌可能是古老生命的孑遗,如果生命是海相起源的话,这些原始生命应当类似今日的化能自养的古细菌,它们建立了地球上最早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目前还有一些分子生物学证据表明,古细菌比真细菌更相似于真核生物,也就是说古细菌与真核生物在进化关系上较其他原核生物更为密切,因此也有人认为真核细胞有可能起源于古细菌。
但是,目前也有一些学者坚持认为古细菌是由真细菌演化而来的一类生物,它们只不过是在富含盐、酸或硫化物的特殊环境中,经过变异选择而生存下来的特殊类群。
植物界的系统发育
一、植物的起源
与 地 质 年 代 的 发 展 探 讨 植 物 的 起 源
生物进化的历史进程
前寒武纪—— 34亿年前:单细胞原核生物 20亿年前:单细胞真核藻类 8亿年前:多细胞生物 古生代—— 寒武纪:生物大爆发,藻类、 蕨类植物 奥陶纪和志留纪:植物由水生 到陆生的进化 泥盆纪:裸蕨植物时代 石炭纪:蕨类植物时代 二叠纪:裸子植物繁茂
维管植物的进化与发展: 孢子体发展配子体退化寄生在孢子体上; 大小孢子的分化,种子的产生; 受精作用摆脱水的限制
五、生活史的类型及其演化
总体: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有性生殖的三种类型:
合子减数分裂; 配子减数分裂; 居间减数分裂。
无有性生殖→有核相交替,无世代交替 →有世代交替[同型→异型(配子体优势→孢 子体优势) ]
个体发育(ontogeny):每一个体都有发生、生长、发 育,以至成熟的过程,这一过程便称为个体发育。 在植物发育过程中,除外部形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外,其内部结构也随之出现组织分化,直到这一分 化过程完全结束,才达到比较完善的地步。 系统发育(phylogeny):是与个体发育相对而言的, 它是指某一个类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关系: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是推动生物进化的两 种不可分割的过程,系统发育建立在个体发育的基 础上,而个体发育又是系统发育的环节。
孢 子 植 物
以前学习的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 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孢子比较显著,孢 子通常脱离母体而发育,因此这几类植物统 称为孢子植物。 藻类植物 菌类植物 地衣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第六章 植物的系统发育
一、植物的起源 二、植物营养体的演化 三、有性生殖方式的进化 四、植物对陆生生活的适应 五、生活史的类型及其演化 六、高等植物营养体和孢子叶的发展与 分化 七、植物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
植物进化与系统发育的分类群关系与演化历程
植物进化与系统发育的分类群关系与演化历程植物在地球上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了多样性的分类群体。
通过研究植物的进化与系统发育,我们可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演化的历程。
本文将介绍植物进化与系统发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分类群关系,并探讨它们的演化历程。
一、进化与系统发育的概念进化是指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而推动。
进化可以导致物种的分化和形态的改变,使物种适应不同的生境。
系统发育研究的是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并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来描述这种关系。
系统发育树是基于不同物种的共同祖先和共同特征而建立的分类体系。
二、分类群关系分类群是指具有共同祖先的一组物种,可以分为多个层级。
从高到低的分类群关系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不同的层级代表了不同的亲缘关系。
植物界是指所有植物的总称,包含了地球上的所有植物物种。
界下面是门,门下面是纲,纲下面是目,目下面是科,科下面是属,属下面是种。
三、演化历程植物的演化历程可以追溯到数亿年前的地质时期。
最早的植物形态非常简单,主要是单细胞的藻类。
随着环境的变化和进化的推动,植物逐渐出现了多细胞体和更复杂的结构。
最早的陆地植物是蕨类植物,它们以孢子繁殖,并没有真正的种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种子植物出现了,这是植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种子植物可以通过种子进行繁殖,更适应陆地环境。
种子植物可以进一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的种子没有包裹在果实中,如松树和银杏树。
被子植物的种子包裹在果实中,如苹果和橙子。
演化的过程中,植物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分类群。
在被子植物中,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大类。
单子叶植物的叶片通常有平行的脉络,如玉米和水稻。
双子叶植物的叶片通常有网状的脉络,如玫瑰和橡树。
四、进化的驱动力植物进化的驱动力主要有自然选择、环境变化和基因突变。
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条件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进而将有利的特征传递给后代。
这种选择性的过程会导致物种的适应性增强。
植物分类学中的植物系统发育
植物分类学中的植物系统发育植物分类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相互关系和归类的学科。
它涉及对植物的形态、生态、遗传和进化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类和研究。
而植物系统发育主要研究植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是植物分类学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植物分类学中的植物系统发育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一、植物系统发育的重要性植物系统发育研究的目的是揭示不同植物种类之间的亲缘关系,进一步了解植物的演化历程和分类规律。
这对于植物学的其他分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研究植物的系统发育,可以揭示出植物的起源、形态进化、遗传特性以及地理分布等信息,进而指导资源利用、保护和培育新品种等工作。
二、植物系统发育的研究方法植物系统发育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手段。
1. 形态学方法形态学是最早用于植物分类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对植物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比较来判断植物的亲缘关系。
形态学方法主要包括对植物的外部形态、解剖结构、花器官和果实等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
2. 生理学方法生理学方法主要通过对植物的生理特性的研究,包括生长习性、代谢途径、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等方面,来推断植物的分类关系。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原始植物或难以通过形态特征进行分类的植物。
3.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目前植物系统发育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DNA或RNA序列的比较和分析,可以揭示植物基因组的差异和变化,从而判断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这种方法准确性高,能够深入了解植物的进化历程和分化规律。
三、植物系统发育的分类系统植物系统发育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植物的分类系统中。
植物分类系统需要通过对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来建立,以反映植物种类之间的亲缘关系。
常用的植物分类系统有传统分类系统、线性分类系统和进化分类系统等。
1. 传统分类系统传统分类系统主要依据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例如根、茎、叶、花等外部形态特征。
这种分类系统在古代和现代都有广泛应用,是研究植物分类学的基本方法。
植物系统发育与进化
植物系统发育与进化植物系统发育与进化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到植物的起源、演化、多样性和分类等方面的问题。
这个领域的研究主要基于植物形态结构、分子遗传和进化关系等方面的证据。
本文将从植物系统发育和植物进化两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植物系统发育植物系统发育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植物分类,即将不同植物进行分类并建立分类系统。
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植物,同时为自然保护和生态学研究提供基础。
自从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以来,植物分类就逐渐基于进化关系而建立。
换言之,同一谱系进化的植物被放在同一类别中,体现了它们的亲缘关系。
现在,我们可以使用分子系统学和形态学等多种学科为基础,来重塑植物分类的進化歷史、進行分型進行分类。
在研究植物系统发育过程中,分子系统学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分子标记可以反映植物基因型的变异情况,从而反映出植物的亲缘关系。
比如,可以通过研究细胞小器件基因(包括粒体和叶绿体基因)、核基因、同源基因、非编码RNA等来评估植物进化关系。
另一方面,形态学研究是研究植物分类和进化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形态学研究可以通过比较植物形态(包括根、茎、叶等)、花粉、花器官及生殖结构等来推断它们的亲缘关系。
现在,形态学和分子标记技术的结合可以更好地研究植物分类和进化的相关问题。
植物进化植物发生了巨大的演变过程,以从单细胞藻类到多细胞植物为例,它们的进化历程和现代植物的形态结构有极大的差异。
因此,植物的进化历程成为植物学家关注的热门话题。
植物的进化历程是从大约45亿年前的原核生物开始的。
原核生物是最早的生命形式,它们的分类范围较广,包括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甚至包括一些化石类群。
最重要的是,原核生物体内包含的基因不能直接参与基因表达,这些基因需要转录为RNA,然后翻译为蛋白质。
这是它们与真核生物有很大不同的地方。
从原核生物开始,植物进化历程大致概括为3个时期,即原始植物时期、裸子植物时期和被子植物时期。
以第一个阶段为例,它是绿藻和多细胞海藻的集合体,与原始的碳水化合物是直接合成光合作用的氧化物和有机物。
植物分子系统发育与进化的理解和认识
植物分子系统发育与进化的理解和认识摘要:由于dna测序和pcr等分子技术的普及,植物系统学研究已经从单一的形态学研究转向通过分子手段或形态学与分子相结合探讨其进化机制。
作者结合有关文献阐述谈谈对植物分子系统发育与进化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植物分子系统发育与进化系统发生树自达尔文进化论问世以来,植物分类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系统发育时期。
化石保存的不完整性使由化石记录推导出的谱系树缺乏中间环节,利用现存物种的比较形态学、比较细胞学、蛋白质免疫和比较生理学等途径的研究大致填补了化石谱系树的空缺,但分类单元何时与最近祖先分歧等细节性问题含糊不清。
直到30年前,形态性状在进化和系统学研究中仍然占统治地位,但形态性状易受环境影响,普遍存在趋同和平行进化现象,使许多分类群的进化地位难以确定。
而dna序列则不同,它直接反映物种的基因型,并记录进化过程中发生的每一件事,含有极丰富的进化信息。
依据dna序列上的差异比较植物的亲缘和演化关系,可以为植物系统进化研究提供最直接的证据。
本文介绍分子进化研究中系统发生树重建和分子进化的若干基础理论问题。
1.系统发生与系统发生树系统发生是指一群有机体发生或进化的历史。
利用dna序列进行发育分析就是推断并评价分子水平的进化关系,并用分支图表现出来,这种图就是系统发生树,简称系统树。
系统发生树是描述一群有机体发生或进化顺序的拓扑结构。
根据系统发生树的具体表达形式,可分为物种(或种群)树与基因树。
无论是物种(或种群)树还是基因树,都用树一样的拓扑结构表示,其中将已标明最近共祖分类单元所在位置的树称为有根树,将最近共祖分类单元所在位置未知的树称为无根树。
有根树的根节点为全部分类单元最近共同祖先,它反映了分类单元间的进化关系,而无根树仅反映分类单元间的分类关系。
无根树可通过加入外类群或利用分子钟理论、dna 不可逆取代模型推导的方法转化为有根树。
2.分子系统发生树的重建在现代分子进化研究中,根据现有生物基因或物种多样性重建生物的进化史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柑橘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其进化历史
柑橘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及其进化历史柑橘属植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类水果,包括了柚子、橙子、柠檬、枸桔等多种品种。
这些水果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名称和用途,但它们都属于柑橘属植物。
那么,这些品种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系统发育关系?它们又经历了怎样的进化历史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系统发育。
系统发育是指通过对物种的形态、生理、行为等多方面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构建出物种之间的谱系图,展现出它们的亲缘关系。
一般来说,物种之间越相近,它们在谱系图上的距离就越近。
而柑橘属植物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也被不少研究者关注和探究。
根据相关的研究,目前认为柑橘属植物分布在东南亚地区,是从野生品种中经过长期的驯化和选育而来。
这些野生品种通常被认为是柑橘属植物的近缘种,如滇池柚、南加五、蜜柚等。
根据分子生物学的分析,这些近缘种与柑橘属植物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亲缘关系,同时也为柑橘属植物的进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另外,柑橘属植物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也受到了果实形态、果肉颜色等性状的影响。
比如,柑橘属植物之间在果实形态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品种果实较大,而有些则相对较小;有些品种果实颜色鲜艳,如红肉柚,而有些则相对较为暗淡。
这些性状在构建系统发育谱系图时需要进行考虑,从而更加准确地反映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除此之外,柑橘属植物的进化历史也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人类进行长期的栽培和选育过程中,柑橘属植物的形态、生长条件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比如,在野生品种中,柑橘属植物的果实比较小,且有着较厚的果皮,在民间也被称为“苦橙”。
而在栽培过程中,人们通过选择较甜、较大,果皮较薄等品种进行繁殖,逐渐培养出了多个美味可口的柑橘属植物品种。
综上所述,柑橘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涉及到形态、生理、行为等多方面特征的比较和分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
同时,随着人们对柑橘属植物进化历史的不断了解和探究,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些美味水果的来源和发展历程。
植物系统分类学研究植物的系统发育及分类分类系统的科学
植物系统分类学研究植物的系统发育及分类分类系统的科学植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生命形式之一,其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运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利用植物资源,植物系统分类学应运而生。
植物系统分类学是一门研究植物分类及其系统发育关系的学科,其目的是通过对植物形态、生殖方式、遗传关系等特征的研究,构建科学的分类系统,探讨植物的起源、进化和多样性。
一、植物系统分类学的历史与发展植物分类学作为一门学科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
然而,直到17世纪才出现了第一个系统分类系统——卡尔·林奈的《植物种志》。
林奈通过对植物特征的观察和描述,将植物进行层级分类,如门、纲、目、科、属、种等。
这套分类系统为后来的植物分类学奠定了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植物系统分类学的研究方法也得到了突破性的改进。
比如,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使得我们可以通过对植物DNA进行分析,从遗传学的角度研究植物的亲缘关系。
这些新的研究方法为植物系统分类学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二、植物系统发育的研究方法植物的系统发育研究旨在揭示植物的进化历史和亲缘关系。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植物系统分类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地理学以及遗传学等。
1. 形态学:植物的形态特征是植物系统分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植物的根、茎、叶、花等器官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从而揭示植物的亲缘关系。
2. 生理学:植物的生理特征也是系统发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方式、呼吸方式、植物激素的产生等,都可以为揭示植物的亲缘关系提供重要线索。
3. 生物地理学:植物的地理分布与其进化和亲缘关系密切相关。
通过研究植物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推测植物的起源和演化历程。
4. 遗传学:遗传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植物系统发育研究的进展。
比如,通过对植物基因组的测序和比较基因组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揭示各种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植物学大一知识点框架图
植物学大一知识点框架图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结构、功能、分类、进化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对于大一学生来说,了解植物学的基础知识点是建立对植物世界认知的基础。
下面将以框架图的形式呈现植物学大一知识点的重点内容,帮助大家快速了解植物学的基础体系。
1. 植物的进化与演化- 植物的起源与演化- 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 植物的适应性进化2. 植物体的组成与结构- 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植物组织的类型与功能- 植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3.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 植物的生长形态与发育过程- 植物生长的调控机制- 植物的生殖与繁殖4. 植物的营养与代谢-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光合产物的运输- 植物的物质代谢与能量利用- 植物的水分与矿质吸收与转运5. 植物在环境中的响应- 植物对光的响应与光周期调控- 植物对温度、水分、营养等因素的响应 - 植物对生物、非生物因素的适应与防御6. 植物与生态系统-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 植物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植物与环境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通过以上的框架图,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植物学大一知识点的主要内容。
从植物的进化与演化、植物体的组成与结构、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植物的营养与代谢、植物在环境中的响应,到植物与生态系统的关系,这些都是建立植物学基础的重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植物世界,进一步探索植物的奥秘。
植物学的研究不仅对于对植物感兴趣的学生有益,也对于相关专业的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植物学的知识不仅应用于农业生产、林业、园艺等领域,也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于大一的学生而言,建立扎实的植物学基础知识非常重要。
总结而言,植物学大一知识点框架图提供了植物学基础知识的核心内容,帮助大家快速了解植物学的基本体系。
通过学习植物的进化与演化、植物体的组成与结构、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植物的营养与代谢、植物在环境中的响应、植物与生态系统的关系等内容,我们能够深入了解植物的奥秘,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植物界系统发育规律
植物界系统发育规律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植物界系统发育规律这个有趣的事儿。
你看啊,植物的世界就像一个超级大家庭。
从最最古老的那些植物开始,它们就一代代地繁衍、进化。
这就好像一个家族,不断有新成员加入,也不断有成员变得不一样。
比如说,从简单的藻类,一点点地发展出了更复杂的植物。
这就好像一个小孩子,慢慢长大,学会了更多的本领。
藻类就像是刚刚学步的小娃娃,虽然简单,但是有着无限的潜力呀!然后呢,苔藓植物出现了。
它们就像是刚刚上小学的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一些特点,但还是很稚嫩呢。
它们虽然小小的,不太起眼,但是在植物的进化历程中可是有着重要的地位哟!蕨类植物呢,就像是青春期的少年,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它们长得高高的,大大的,有着独特的魅力。
再往后,就是种子植物啦!这可不得了,就像是家族里出了特别优秀的人才一样。
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繁殖方式,种子带着生命的希望,可以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想象一下,植物们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地适应环境,改变自己。
这多像我们人类呀,为了生活,也得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改变。
你说这植物界系统发育规律是不是特别神奇?就像一部精彩的电视剧,每一集都有新的故事和惊喜。
植物们从最开始的简单形态,一路进化到现在丰富多彩的样子,这中间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呀!它们真的很了不起呢!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周围都是各种各样的植物。
它们有的高大挺拔,有的小巧玲珑,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美。
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它们,爱护它们,就像爱护我们自己的家人一样。
植物界系统发育规律告诉我们,生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
我们也要像植物一样,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精彩。
不要总是一成不变,要敢于尝试新的事物,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所以呀,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好好感受植物的神奇,从它们身上汲取力量,让我们的生活也像植物的世界一样丰富多彩吧!这就是我对于植物界系统发育规律的一些看法,你们觉得呢?。
植物的进化与系统发育
蕨类植物及种子蕨繁盛 3
代
古生代 Paleozoic
植物演化地质年代表---续
纪
世
距今年代/(百 万年前)
优势植物
石炭纪
晚石炭世
325
Carboniferous 早石炭世
345
晚泥盆世
360
泥盆纪
中泥盆世
370
Devonian
早泥盆世
395
蕨类植物兴起, 苔藓及裸子植物发生
17 可编辑ppt
裸子植物在系统发育过程中,主要演化趋势是:
A.植物体茎干由不分枝到多分枝; B.孢子叶由散生到聚生成各式孢子叶球;大孢 子叶逐渐特化; C.雄配子体由吸器发展为花粉管;雄配子由游 动的、多纤毛精子,发展到无纤毛的精核; D.颈卵器由退化发展到没有等。
买麻藤纲是裸子植物中最进化的类群。
14 可编辑ppt
白垩纪是第三个快速进化时期, 原因:气候和地质的巨大变化,虫媒 传粉盛行。
白垩纪最为显著的特征:被子植 物的散布和恐龙的灭绝。
15 可编辑ppt
种子蕨的结构发展到现代被子植物的相应结构。
16 可编辑ppt
蕨类植物从志留纪、泥盆纪到全盛 的晚石炭世,历时不下于0.8亿~1亿年。 裸子植物从晚泥盆世到全盛的中生代, 历时1.5亿年。被子植物起源的时代不迟 于三叠纪。
量被子植物化石在中、低纬度出现的时间实际 上早于高纬度。现代被子植物的地理分布情况, 同样说明植物可能起源于中、低纬度地区。
雷文(Raven)和阿克塞尔罗(Axelrod) 等人根据板块学说和古植物的证据,主张被子 植物可能起源于西冈瓦纳板块的热带高地。
24 可编辑ppt
植物学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系统发育
地史上的理由 : 与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理论相关。
• 德国地质科学家魏格纳 (Wegener A.L.,1880~1930)根据古生物、 古气候、古生物地理的大量资料,提出了大陆漂移的理论。他认 为现今的大陆是从一个原始的超级大陆开始的。
• 现在已经证实,距今2.25亿年前,地球上存在一个联合古陆,这 一联合古陆被称为“泛古大陆 (Pangaea)”。
A,B.真花说示意图;C,D.假花说示意图
真花说
• 本内苏铁植物具两性花,花的各部分多为螺旋排列,下 面有不育的叶片,它的雄蕊不分化为花药和花丝,心皮 具有边缘生的胚珠。所有这些特征均可在被子植物的木 兰目里找到。因此被子植物被认为是起源于拟苏铁植物 (包括本内苏铁),而木兰目又被多心皮学派认为是现存 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代表。这个理论的实质是被子植物 的两性花是由种子蕨简单的两性孢子叶球发展出来,两 性花是原始的。这也就为多心皮(毛茛)学派建立被子植 物系统发育的理论基础。
被子植物的起源地点
• 最早有“北极起源说”,认为被子植物从北极圈开始, 然后向南迁移。这一假说是由希尔 (Heer)提出来的。 按照北极起源说,被子植物起源后向三个方向扩大其 分布区:一是由欧洲到非洲;一是从欧亚大陆经日本 到达喜马拉雅山,再折向中国的西部和南部,伸展到 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一是从加拿大经美国进入拉丁 美洲,最后扩散到全球。这一假说由于北极早白垩世 化石被子植物区系极端贫乏而逐渐被摒弃。
• 从白垩纪开始,被子植物已经遍布于南 北古陆各大陆块。在发源地,许多较原 始的种系如木兰目、毛茛目、金缕梅目 (狭义)等已形成了完整的自然系统,并扩 展到各大陆块,形成被子植物系统发育
被子植物在地球上出现之后如何发展,有下面几 种理论和设想:
植物地理植物进化
二、植物进化过程 (一)菌藻植物时代
1、时间:太古代晚期到元古代晚
期,约从32亿年前到4亿年前,历时28 亿年。 2、事件:细胞产生、异养到自养、 原核到真核、细胞分化、有性生殖。
3、细菌-蓝藻时代(原植代)
太古代晚期-元古代中期。细菌化石: 非洲南部32亿年前沉积岩层中的杆状菌。
蓝藻化石:津巴布韦28亿年前的岩
5、地球生理学是地球进化的方式
Gaia假说认为,一旦地球能够保持环 境的稳定性,那么一定有一个复杂的系统 在起作用。这个系统不仅有物理的、化学 的过程,而且有生物学的过程,形成地球 生理学过程。
层中,由蓝藻活动形成的生物礁。 4、藻类时代(始植代) 元古代晚期-古生代早期。现代藻类
中几乎所有的植物都已经出现。 绿藻、管藻、伞藻、红藻、珊瑚藻、
褐藻、轮藻、甲藻、硅藻等化石。
(二)裸蕨植物时代 1、时间:泥盆纪初到泥盆世晚期, 历时约三千万年。 2、事件:登陆、维管束。
3、化石:瑞尼蕨、工蕨、裸蕨。 (三)蕨类植物时代
3、化石:无脉树、种子蕨(羊齿 类)、科达树、开通树。 (五)被子植物时代 1、时间:晚白垩纪至今。
2、事件:花、果实。
3、化石:果实(加州洞核)、叶 (南蛇藤、山龙眼、杨梅、木兰)
三、生物与环境的耦合进化 ——大地女神假说(Gaia假说) 英国科学家拉夫洛克(Lovelock)
1969年提出,1988年修改补充。
1、时间:晚泥盆世到早二叠世,
历时一亿六千万年左右。 2、事件:孢子体分化(乔木、草 本)、维管束分化 3、化石:石松类(原始石松、巨
型鳞木石松、草本石松)、木贼类(准 木贼、楔叶、巨型芦木)、真蕨类(初 生蕨、厚囊蕨)。 (四)裸子植物时代
植物系统学和进化的研究
《城管业务培训会议的主持词.doc》同志们:为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届党会和县第十三次党会精神,切实提高行政执法局服务...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https://m./zhuchici/1750159.html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11植物的进化和系统发育
11 植物的进化和系统发育本章内容提要1、植物进化的趋势为:植物体的结构愈来愈复杂化和多样化;组织和器官的进化改变是在保持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的基本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发生的;高层次上结构的变化要大于和快于低层次上结构的变化。
2、植物的进化式样主要有:上升式进化、下降式进化、辐射进化(趋异进化)、趋同进化、平行进化、渐变式进化、跳跃式进化、特化和专化等。
3、生物进化的主要学说有三种,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核心理论是“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综合进化论”强调遗传和变异是推动生物进化的动力,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揭示了分子进化规律,强调随机因素和突变压在进化中的作用,中性学说一方面承认自然选择在表型进化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强调在分子层次上进化现象的特殊性。
4、根据各大类植物在不同地质时期的繁盛期,人们把植物进化发展的历史划分为5个时代:藻菌时代、裸蕨植物时代、蕨类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和被子植物时代。
5、蓝藻和细菌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蓝藻不仅改造了大气圈,也改造了岩石圈,从而为真核生物的起源和高等生物的进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6、真核藻类物是从单细胞个体发展到单细胞群体,再向多细胞方向发展的。
繁殖方式的进化是沿着营养繁殖、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的路线演化的;有性生殖是沿着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和卵式生殖的方向演化的。
真核藻类生活史类型丰富,根据减数分裂发生的时期不同可分为合子减数分裂、配子减数分裂和孢子减数分裂三种类型。
7、地球上最早出现的陆地维管植物是裸蕨植物,苔藓植物是陆生植物发展中的一个旁支。
8、蕨类植物起源于早、中泥盆纪的裸蕨植物,在随后的石炭纪和早二叠纪,蕨类植物得到极大的发展,并朝着石松类、木贼类和真蕨类三个方向演化。
9、高等植物营养器官的发生和起源:原始植物最早出现的器官是茎轴,并且能代行光合作用;其后,茎轴上发生了叶,才有茎、叶分化,最后出现的是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植物的进化和系统发育第一节植物进化的证据一化石证据二比较解剖学的证据三个体发育中重演现象的证据四生理生化的证据五分子生物学的证据第二节植物进化的趋势和进化方式一、上升式进化二、下降式进化三、趋同进化四、趋异进化五、平行进化六、特化或专化七、渐变式进化与跳跃式进化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二、现代遗传学对生物进化机制的一些解释(一)遗传与变异的辩证统一是植物(生物)进化的根本动力(二)自搔选择是植物进化的基本规律(三)人工选择(四)隔离在植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三、单元起源和多元起源(一)单元论(二)多元论四、植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一)植物的个体发育(二)植物的系统发育第四节植物界的起源和进化一、地质年代与植物进化简史二、植物界的起源和进化简史(一)原核藻类的产生(二)真核藻类的产生和发展1 藻类细胞的演化2 藻体形态的演化在绿藻门、红藻门和褐藻门中有类似“茎叶”的组织体,而且在生殖方式、生活史类型方面都发展到比较高级的水平,因此称为高等藻类,其它个门称为低等藻类。
3 繁殖及生活史的演化(1) 繁殖方式:营养繁殖 无性生殖(2) 有性生殖:同配生殖 异配生殖4 生活史:合子减数分裂(具核相交替) 配子减数分裂(具核相交替) 孢子减数分裂(同型世代交替 配子体占优势的异型世代交替 孢子体占优势的异型世代交替)(三)裸蕨植物的产生和蕨类植物的起源和发展裸蕨植物是最古老的陆生维管植物,存在于志留纪末期到泥盆纪晚期。
无叶、无真根,具假根,地上部分为二叉分枝,原生中柱,孢子囊单室枝顶,孢子同型。
他的出现开辟了植物由水生到陆生的新时代,由裸蕨植物又演化出了其他蕨类植物和原裸子植物,使植物界的演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多数人认为裸蕨植物起源于绿藻,也有人认为起源于褐藻或苔藓植物。
古代和现存的蕨类植物的祖先都是裸蕨植物。
裸蕨植物沿着石松类、木贼类和真蕨类三条路线进行演化和发展。
1 刺石松和裸蕨中星木属相似,认为是裸蕨植物和石松类植物之间的过渡。
2 最古老的木贼类植物海尼属和古芦木属,其特征和裸蕨类相似。
3 真蕨中的小原始蕨和古蕨被认为是介于裸蕨和真蕨之间的类型。
(四)苔藓植物的产生1 起源于绿藻(1) 叶绿体结构和绿藻的载色体相似,都含有叶绿素和叶黄素,光合产物为淀粉。
单细胞具鞭毛单细胞具鞭毛的群体单细胞具鞭毛的多细胞体 单细胞无鞭毛群体 多细胞 不分枝丝状体 分枝丝状体叶状体 异丝体 枝状体(2) 原丝体很象丝藻。
(3) 有性生殖产生具2条顶生等长鞭毛的游动精子,与绿藻相似。
2 起源于裸蕨类(1) 角蕨属和鹿角蕨属无真正的叶和根,孢子体为二叉分枝,具假根,和苔藓植物体相似。
(2) 角蕨属和孢囊蕨属的孢子囊内具不育的囊轴,类似苔藓植物的蒴轴。
(3) 孢囊蕨属中无输导组织。
苔藓植物的配子体虽然有茎叶的分化,但结构简单,喜欢阴湿,有性生殖时必须借助于水,这表明它是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植物。
但由于其配子体占优势,孢子体依附于配子体上,因而在陆地上难于进一步适应发展,不能象其他孢子体发达的陆生高等植物,能很好的适应陆生生活。
(五)原裸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起源和发展原裸子植物出现在泥盆纪中晚期,由裸蕨类植物进化而来,具有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共同特征。
原裸子植物外形似蕨类,但未形成种子,仍以孢子进行繁殖,其次生木质部由具缘纹孔的管胞组成。
裸子植物在系统发育过程中:植物体的次生生长由微弱到强茎干由不分枝到多分枝孢子叶由散生到聚生成各式孢子叶球大孢子叶逐渐特化雄配子体由吸器发展为花粉管雄配子由游动的,多鞭毛精子,发展到无鞭毛的精核颈卵器由退化、简化发展到没有(六)被子植物的起源和演化被子植物起源包括起源的时间、地点和祖先的来源等问题,其中祖先来源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最重要的。
但是起源的时间和地点将会帮助我们去发现祖先的渊源。
长期以来,特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由于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摆脱了过去的偏见,重新研究和评价了过去的工作,使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的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
(一)起源的时间早在一百余年前,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对被子植物在白垩纪时突然出现,认为是一个可疑的秘密,当时他归结为“地质纪录不完原裸子植物 种子蕨 柯的狄类 苏铁纲 本内苏铁纲 红豆杉纲 银杏纲 松柏纲全”的结果。
一百余年后的今天,有关被子植物起源的时间问题,虽有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可靠的化石证据不多,大多数的结论仍然是推论性的,粗略归纳起来,有两种不同的观点:1.古生代起源说这是一个较老而占统治地位的观点。
坎普(Camp)、汤姆斯(Thomes)、埃姆斯(Eames)等学者主张被子植物起源于古生代。
突出的例子是Plumstead在南非二迭纪地层中发现的舌羊齿(Glossopleris),具有两性的结实器官,被认为是被子植物的祖先,以此认为“被子植物发生于南半球西南太平洋地区”,并认为被子植物起源于二迭纪。
上述的论断虽受到不同程度的反对,但它给被子植物的发生和发展提出了新的线索,有待今后进一步验证。
值得进一步指出的,最近拉姆肖(Ramshaw)等人通过对被子植物细胞色素C中氨基酸顺序的研究,发现凡是系统上亲缘关系近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相似,关系远的,排列顺序相差很大,并提出被予植物起源于4到5亿年前,支持被子植物起源于古生代的奥陶纪到志留纪。
他们还认为,象胡麻(Sesame)、苘麻(Abutilon)和卷心菜(Cauliflower)这些较特化的植物群,在白垩纪之前(2×108年)就存在了。
由于这些结论和大量的形态学和古植物学的证据相矛盾,因此,很少有人支持这样的解说。
但这方法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被子植物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
2.白垩纪(或晚侏罗纪)起源说当前多数学者认为被子植物起源于白垩纪或晚侏罗纪。
例如,从印度侏罗纪地层中出现的印度同型木(Homoxylon rajmakalense Sahmi),次生木质部由梯纹管胞组成,与木兰目中的昆栏树属(Trochodedron)、水青树属(Tetracentron)和Winteraceae 的木质部的结构相近,曾被人视为可能是原始被子植物化石,但后来查明属于本内苏铁科(Bennettitaceae)植物的次生木质部的化石(Hsü.J et M.N.Bosa);最近,在黑龙江北岸晚株罗纪到早白垩纪地层中发现一种名为喙总穗(Dirhopalostachys rostrata)的植物化石,它的生殖枝上螺旋排列着稀疏而成对的蒴果,这种蒴果有反卷的顶喙,腹缝线开裂,内生一颗扁平的种子;花粉粒呈单沟椭圆形。
它可能和金缕梅科有亲缘关系,Krassilox认为是一种前被子植物,但它是否是最原始的被子植物,有待进一步研究;又如,在英国苏格兰、瑞典和德国的侏罗纪地层中,都发现过一些单沟花粉,曾认为是被子植物的,并与莲属和睡莲属花粉十分接近,休斯(Hughes)和Coupr查明为裸子植物的花粉。
被子植物化石,只有在早白垩世的上半期,在北半球的北美、葡萄牙、远东等地,才出现无可置疑的双子叶植物的叶痕化石,而木材、花和果实化石甚为罕见。
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早白垩世欧特里夫期(距今约1.2亿年)地层中,发现被认为是最早的较为可靠的被子植物果实化石——加州桐核(Onoana callforn1a)。
我国早白垩世地层中的被子植物化石,近年来发现于吉林蛟河和延吉大拉子组的木患与延吉叶。
苏联西伯利亚东部早白垩世地层中,也有一种被子植物果实(Kenella harrisiana)和叶片化石的发现。
欧洲早白垩世的山龙眼叶、楤木、木兰和月桂等属发现于葡萄牙,共同发现的还有可能是已知最早出现的单子叶植物化石——细弱早熟禾(Poacites tenellus)。
英国的早白垩世地层,则还有被子植物木材化石的发现。
最近多伊尔(Doyle)和马勒(Muller)根据早白垩世和晚白垩世地层之间孢粉的研究,支持被子植物最初的分化是发生在早白垩世,大概在侏罗纪时期就为这个类群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这一观点也为沃尔夫(Wolf)从美国弗吉尼亚的帕塔克森特岩层的早白垩世的叶化石证据所支持。
这些叶化石中木兰型的特征占优势,因此,他们得出结论是:在白垩纪木兰目的发展先于被子植物的其他类群。
综上所述,被子植物最古老的原始类型到底是什么样子,依然是个未解之“谜”。
但是,被子植物起源的时间似乎可以肯定,是在白垩纪以前的某个时期。
(二)发源地被子植物的发源地也存在着十分对立的观点:即高纬度——北极或南极起源和低纬度——热带或亚热带起源说。
1.高纬度起源说希尔(Heer)根据对北极化石植物区系分析的基础上,较早认为被子植物是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所谓北极大陆上首先出现,他的观点,曾得到不少古植物学家和植物地理学家的支持。
按照这个假说,认为植物通过三个方面向南分布:(1)由欧洲向非洲南进;(2)从欧亚大陆向南发展到中国和日本,再向南伸展到马来西亚、澳大利亚;(3)由加拿大经美国进入拉丁美洲,最后扩散到全球。
这一观点的支持者,常常引证北极的“早”白垩世植物区系的证据。
可是通过对北极被子植物化石植物区系的研究,认为早白垩世的北极区系并无被子植物的踪迹,因此,现在看来,这种主张证据是不足的。
2.中、低纬度起源说目前,大多数学者支持被子植物起源于热带。
近数十年来的资料表明,大量被子植物化石在中、低纬度出现的时间实际上早于高纬度。
如美国加利福尼亚早白垩世发现的被于植物果实化石——加州洞核,同一时期,在加拿大的地层中却还无被子植物出现,加拿大直到早白垩世晚期,才有极少数被子植物出现,其数量仅占植物总数的2一3%,而在美国早白垩世晚期发现的被子植物,已占植物化石总数的20%左右。
在亚洲北部和欧洲,被子植物出现的时代都比较晚。
以上事实表明,被子植物是在中、低纬度首先出现,然后逐渐向高纬度地区扩展。
现代被子植物的地理分布情况,同样说明植物可能起源于中、低纬度地区。
在现存的400余科被子植物中,有半数以上的科依然集中分布于中、低纬度地区,特别是被子植物中的那些较原始的木兰科、八角科、连香树科、昆栏树科、水青树科等等更是如此。
贝利(Bailey)、史密斯(Smith)、塔赫他间(Takhtajan)以现代被子植物科的分布以及化石证据的分析,发现西南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原始毛茛类型(广义的木兰目)分布占优势,认为这个地区是被子植物早期分化和可能的发源地。
我国植物分类学家吴征镒教授,从中国植物区系研究的角度出发,提出“整个被子植物区系早在第三纪以前,即在古代‘统一的’大陆上的热带地区发生”,并认为“我国南部、西北部和中南半岛,在北纬20度-40度间的广大地区,最富于特有的古老科属。
这些第三纪的平原地区热带雨林中植物十分丰富,并有许多接近于原始类型的被子植物,而且被子植物可能起源于这一区域热带平原四周的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