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形意拳秘法讲义

合集下载

形意拳内功练法揭秘完整版

形意拳内功练法揭秘完整版

形意拳内功练法揭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形意拳内功练法揭秘形意拳,不管是五行拳还是十二形拳,每个形都有三种练法:第一步是练定步,以调息、摸劲(练气);第二步是练跟步,练意、气、力相合,练发力,以内催外,练丹田抖决,整体爆发;第三步是练行步,练意、练形。

这步功夫是身形、步法、手法、气法的高度协调统一。

行步拳也有两种练法:一是在行进中练绞力,以内催外,丹田抖动,整体爆发。

二是练暗劲、化劲,步如犁行,身似龙形,以身化手,形神合一,混元一气,行云流水。

过去有人说形意拳邪性,不敢练形意拳,有人练了,反倒越下功夫毛病越重。

很多老拳师不愿意教小孩子练形意拳,认为成年人会更容易接受形意拳(这和少林拳正好相反)。

这是因为形意拳更侧重于内气的修炼,对于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更要慎重的缘故。

总之,习练形意拳,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要练之得法。

过去有不少地区的拳师在习练形意拳时都偏重于刚劲爆发,不少人热衷于震脚发力,这样练之日久,结果使不少练家腿伤脑损。

有些拳师到老年时落下严重腿疾,不要说不能练拳了,甚至连走路、蹲厕都困难。

我的恩师张兰普先生对此深有体会。

他年青时练拳,由于脚下过重震伤了脑海,一度走路脚不敢沾地,记得兰普先生生前曾多次告诫我说:“义会呀,这形意拳你以后可千万不要落脚太重,形意劲足发在身上,不是发在脚上。

”另外练形意拳要重视八字二十四法的要求。

因为二十四法对人体各部位按照形意拳的法则,进行了严谨的规范。

要整体地认识,落实二十四法。

千万不要只偏重其中一法,而忽略其它。

常见一些练形意之人,后来成了严重的驼背之形(太过与强调含胸、圆背之故)。

好好一个人,形如残疾,可悲不。

所以老年间小孩子练形意拳都是有老师严格看顾的。

形意内功,主要以形意拳三体式桩入门;以形意五行拳定步操练法为最基本功法。

其目的是练气、养气、摸劲。

本文主要向读者介绍三体式桩和五行拳之定步劈拳的基本练功方法。

古传形意拳秘籍

古传形意拳秘籍

古传形意拳秘籍武术最重要的就是发力,这篇详细讲解一下武术法力的顺序1第一步:肢体力(局部力)目的是为了松开肩关节,练出小臂的松沉力: 出手时,整个手臂如同一根铁链鞭。

上肢不用力,但也不可打软,《内功经》上叫“气调而匀,劲松而紧”,“松肩以出劲”,是说出劲之时,肩井穴用极柔之意松开,劲力才能畅通无阻。

只有肩关节松开,才能保证躯干产生的力量可以顺达梢节。

唯有松之极才能紧之至。

要用腰背的劲把手臂拿起来,再顺着小臂的重力自然下落,要找出这种自然的惯性力,也叫做惰性力,只要胳膊不使劲,这种力非常容易练,只要慢慢把松沉劲(自然的惯性力)甩出来就行了。

形意拳,形意拳发力,古传形意拳秘籍。

2第二步:脊柱力(即上肢与躯干的复合发力)当肩关节松开,小臂的松沉之力练出来以后,动作做顺了,就要开始锻炼脊柱的力量,,以脊柱带动小臂,用躯干的力量给小臂的运动加速。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两只胳膊能练得像两根铁链鞭,整个小臂沉甸甸的,这种力量打出来,人的血肉之躯根本无法承受。

此劲出自筋骨,一旦练出,终身不退。

脊柱力是整体力传递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锻炼脊柱时意念应始终感知脊柱,使脊柱和手臂的内在能量达到协调贯通,练武功最忌意念与体能不能合一,陷入空想(顽空),务必要做到形神合一.只有达到形体和能量的合一才是中国武功的入门。

才能为以后的功力进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形意拳发力练习的顺序,形意拳功力提升训练,形意拳培训,古传形意拳秘籍。

3第三步:丹田力(骶骨之力):经过上一步的训练,我们的攻击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杀伤力,但这只是初步功夫,所发之力缺乏变化,发力前还需要预留空间加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进一步修练丹田之力,丹田(骶骨)是人体的总重心所在,人的整体劲力皆由骶骨发出,这一阶段的练习,主要是为了锻炼我们在千变万化的运动中(尤其是瞬息万变的格斗中)始终能把握自己的总重心,并体会出内力由中心向梢节传导的感觉。

所有运动都由总重心带动,一切运动都是由中心发动的正确的动力定型,一旦经过泛化,分化和自动化的训练阶段并形成本能反应后,我们就真正掌握了运用总重心的能力,就找到了修练功力的关键所在,再通过桩功的训练使周身骨架筋经贯通,丹田力可以顺达周身各个部位,不再产生内耗,旧称之为“劲路”打通,就好象把自己身体修练成一个管道,使能量能在自己身体内自由运转。

古拳谱形意秘法

古拳谱形意秘法

古拳谱形意秘法古拳谱《形意拳秘法》形意拳各种劲法形意拳劲法是指形意拳在实际运用中的暗劲、明劲、化劲、横劲、竖劲、蹋劲、扑劲、绝劲、裹劲、舒劲。

这些劲道基本属于内家的劲道。

一、暗劲暗劲必须是在练习的第一步明劲功夫以后进行的第二步练法。

暗劲是指在内里含藏劲力而不使手上有丝毫表现(指明劲),所以说“暗劲在肘”。

暗劲乃是易筋之过程,谓之练筋入槽和伸筋拔力。

暗劲在练法上,无论是在三体势中,还是在劈拳出暗劲的练习中,手上一定不能表现出劲力来,而是要接近于松软状态。

然而手上看不到劲力,并不等于上肢松软,相反在尺骨中所暗藏的劲力应该要远远超过手上的明劲。

明劲是筑基壮体之道,暗劲是长筋腾膜之法,明劲主于攻打,暗劲主于克制,明劲主于刚,暗劲主于柔。

二、明劲明劲是显形于外的劲,既是形意拳“由内着眼,从外着手”的一种功夫,也是筑基壮体、易骨示增力和整发合劲的锻炼过程。

明劲在三体势中的练法是主于合而刚,在五行拳中的练法是主于整而发。

在明戏的练习中,又有僵中之刚和柔中之刚两种区别,僵刚与柔刚主要的区别部位在于上肢和手。

僵刚是初学形意拳者多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这是因为学者还未换过劲来,一时还不能抛开自己本身原有的僵力,所以无论是在站桩时还是在走架练势中,五指都极力撑开,掌心劳宫穴的吸力过大过实,拇指根部的关节向外撑第的劲力极大,因而所体现出来的劲力,也就劲大力足、僵滞不活。

因此要求学者在练习之中,要逐步将这种僵力,换为圆活灵巧之劲,其具体方法主要有:第一、松肩。

肩关节是上肢中的根节,根节肩峰骨放松落下之后,才能使肩井穴得以开放,肩关节也才能得以开扩,使气血流畅、加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从而达到不僵不滞,转动灵活的目的。

第二、肘尖要下垂。

并使前臂中的尺桡二骨(主要是尺骨)蕴藏一定的内劲,以使用权手上的劲力,逐步向肘部转移。

第三、塌腕。

要反劲气、意识主要地注在神门穴上,使劲力内含并集中于掌根的小田之后和高骨部位,以使手的劲力分清阴阳,划清虚实。

形意拳(中文版)讲义

形意拳(中文版)讲义

目錄尚式形意1.夜練形意2.我所知道的尚式形意拳3.耳聞尚雲祥---尚雲祥、薛顛與李仲軒4.以尚式形意解“拳禪合一”(1)5.以尚式形意解“拳禪合一”(2)6.以尚式形意解“拳禪合一”(3)7.尚式形意拳的形與意8.尚雲祥說“虎豹雷音”唐傳形意9. 唐傳形意淵源談110.唐傳形意劈鑽二法11.唐維祿說打法12.唐傳形意拳八卦掌薛顛傳象形術13.“一個頭“見薛顛14.象形術淵源談15.追憶“象形術”16.象形術提要17.象形術飛搖二法18.薛顛的雲法19.薛顛的晃法20.薛顛的旋法21.讀者來信與回答22.從薛顛的點穴術談起23.薛顛之雞燕二形24.薛顛的馬形25.薛顛的猴形李仲軒前輩遺作26.閉五行與六部劍27.形意拳還有秘訣李仲軒先生28.形意拳「入象」說(李仲軒先生遺作)29.追憶李仲軒先30.李仲軒說劍法尚式形意1.夜練形意拳今年86 歲的李仲軒老人是形意拳名家尚雲祥晚年所收弟子。

尚雲祥的拳法被後人稱為尚式形意,其宗旨是以拳法為修養。

曾有一個徒弟難以克服比武時的心神慌亂,聽到佛法中有“定力"之說,就向尚雲祥問起,尚雲祥說:“定力就是修養。

"解釋練武先要神閒氣定,能夠心安,智慧自然升起,練拳貴在一個“靈"字,拳要越來越靈,心也要越來越靈。

練功時不能有一絲的殺氣,搏擊的技能是臨敵時自然勃發,造作殺心去練拳,人容易陷於愚昧。

李仲軒在拜師尚雲祥前,跟隨尚雲祥的師弟唐維祿學拳,唐維祿文化程度不高,人卻很文雅,平時總是懶洋洋的,拿著個茶壺一遛達能遛達一天,性子非常溫和。

他教拳遵循古法,要在沒人的地方教,樹林裏都不行,必須周圍有牆,完全與外界隔離,不准第三雙眼看。

這麼一個沒人的院子,不太好找,李仲軒想了半天覺得只有家族的祠堂合適,平時無人去,便在祠堂裏學拳。

有一段時間,師徒兩人吃住都在祠堂。

練的時候只能一人,連師傅也不能看的,有疑問了,才演示給師傅求指點,而且只許在晚上練。

唐維祿說:“想在人前逞能,得在旮旯受罪。

正宗形意拳内功秘籍,形意拳练气法!

正宗形意拳内功秘籍,形意拳练气法!

正宗形意拳内功秘籍,形意拳练气法!正宗形意拳内功秘籍,形意拳练气法!目录序文第一篇气法真气解调气解丹气解通络解气道解朝元解第二篇三体解盘根解纳卦解腾膜解第三篇劲法劲源解劲起解拔力解起落解相合解化虚解后跋序文宋氏形意拳是我国北方形意拳的一支重要流派,由宋世荣及其胞弟宋世德在李能然所创形意拳基础上发展而来。

宋世荣、宋世德皆为形意大家李能然大师之徒,世人尊称大宋、二宋。

宋氏形意拳之所以形成一支流派,是由于宋世荣先生在全面继承传统形意拳术的基础上,创出了新的独到之处,形成了形意拳新的特色,同时也丰富了形意拳的内容。

宋世荣先生在总结习练形意拳经验的同时,将其悟得的独到之法,传于其子宋虎臣、侄宋铁麟及其他弟子,其独特之法对形意拳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宋世荣先生家居山西太谷县,后人称宋门一派形意拳术为山西宋氏形意拳。

宋门先师宋虎臣先生曾讲,五行、十二形及其套路,是形意拳的基本拳法,也是形意拳术的基本形态载体,宋氏形意拳的绝特之处不在拳术的形态套路,而是蕴含在拳术的“气法” 、“” 和“劲法”之中。

这本小册子根据宋氏形意拳第三代传人车润田大师生前的笔记和口述,将宋虎臣、宋铁麟二位大师传授的宋氏三法的要点之处,做了概要描述。

仅供后学者研究参考。

编者:车铭君二零零七年十月十六日第一篇气法真气解:气者,古人称之为“炁”(qì)。

“炁”乃人体先天之真气。

真气本在娘胎中蕴生而成,是人之五脏六腑适应自然界变化的先天整体能力。

先天之气旺盛,人之精、气、神俱强。

拳术之劲力源于人体真气的充盈,真气足则拳力强。

人之真气伏于肾阴之中,先天真气依后天之气调膳。

习练形意拳术,须依“气法”培植养护真气。

调气解:调气是“气法”的基本要义。

调气,即通过调整气息的运行,整合五脏六腑之间的阴阳关系。

脏器自身的功能为内、为阴;其他器官功能的支持作用为外、为阳。

调气的实质是促导五脏六腑功能的有效发挥,整合五脏六腑之间功能的配合能力。

在调气的过程中,人体气血的运行得以通畅、协调,进而达到气血为一,强壮肾阴,培植真气之目的。

古拳谱《形意拳秘法》十二形招式与实战运用

古拳谱《形意拳秘法》十二形招式与实战运用

古拳谱《形意拳秘法》十二形招式与实战运用古人采龙、虎、猴、马、骀、猫、燕、鹞、鹰、鸡、鹤、蛇十二种动物之动作,象形取意,练成十二形象。

夫龙有搜骨之法,虎有扑食之猛,猴有纵跃之灵,马有蹄击之功,骀有竖尾之力,猫有捕捉登高之术,燕有取水之妙,鹞有穿林之巧,鹰有抓拿之技,鸡有斗智之勇,鹤有展翅之用,蛇有拨草之能。

观其形,取其能,其各物之技术,使人兼而有之,专练手眼身法步,必至行动灵敏,立势稳固,起若风,落若箭,形似狸猫,站如虎,进可以攻,退可以守。

苟能持之以恒心,不畏苦,不惮劳,纯功习练,须数载如一日,不五载而功必成,学者宜勉之。

一、龙形预备式dFr由预备式,左腿向后转旋约200度,屈膝成弓箭步,腰随腿向左拧,左臂上悬,横置头上,手心向上,肘弯处要圆,右手由胯旁,手背向前,往左方平运,至档间,将手藏伏,作裹身藏手式。

注意:眼须随左臂向左平移视线,左臂上裹时要含滚劲。

接前式,两足向右拧,屈右膝,腰随身向右拧,右腿变前弓步,右臂由左肋上举,横悬头上,手心向上,左手由额旁手心向下按至胯旁,手背向前平运,至档间藏伏,成裹身藏手式二。

再左足向前迈进一步,但足须绕至右足旁向前进,重心点则能稳寄右脚上,左臂由肋上提,横置额旁;右手由额上,手心向地下按至胯旁,手背向前上运,至裆中将手藏过,作裹身藏手龙形式二。

接前式,右手由额角下按至右胯旁止,左手由裆前提起前推,手心蓄力,作分心掌式。

注意:用掌前推时,劲须发于腰,以腰催膀,膀催腕,掌心蓄力,俟手到敌身一寸间,再发劲推去,敌固不及逃,劲亦难以散.学者注意之。

接上式,右腿前进一步,膝前屈,作弓箭步,右手随腿前推,肩和腰要平,左手指稍屈(作鸡爪式)向后抓,成龙尾式一。

如左步前上,左手随腿前推,右手指稍屈后抓,成龙尾式二。

注意:身须侧进,肩向前,手腕与肩及膝成一直线,后手与后腿亦成一垂直线。

实战用法:敌由左方击来,我以左手上裹敌臂,以右手背击敌左肋。

反之敌由右方击来,我以左手背击敌右肋。

《形意拳讲义》——薛颠 文字版

《形意拳讲义》——薛颠 文字版

本书提要形意拳术讲义,民国十八年十月天津县国术馆发行,书中内容分为:编辑者像、题词及序言、达摩真意、岳忠武王形意拳要诀、自序、凡例、勘误表、目录、内文、版权页。

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包括总论、形意拳术目录、五行拳术目录三部分,从五行名称谈起,中间论及拳经解释、初学入门规矩、练习三害、三节、四梢、无极论、太极论、两仪论、五行拳、连环拳、生克炮拳。

下编为十二形拳目录,从龙形起始,至鹰熊合演势终。

薛颠字国兴,河北束鹿人,喜武术,好击剑之道,侍李振邦、薛振纲为师,学习形意拳。

李振邦为李太和之子、李老能(飞羽)之孙,直承形意拳嫡系,所传弥真。

薛氏曾任天津县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主任,对于提倡国术不遗余力,著作有:《形意拳术讲义》、《象形拳法真诠》、《金刚圭旨法象》。

形意拳术讲义序吾国以积弱不振受侮列强,其原因固非一端,而国人轻视体育、忽于运动,盖亦致病之由,拳术者,中华固有之国粹、最良之体育运动法也。

昔管子重拳勇,齐人隆技击,拳术之兴复乎,尚已降及隋唐,少林派出,外家始盛,说者谓太宗之平王世充昙宗等,亦兴有力焉,迨至宋时而张三丰以绝技名世,内家祖之,明代则张松溪为最著,而陈元贇乃传其术于扶桑,彼日本之所谓柔术、武士道者,皆吾国拳术之流派也,迩年张子岷、李芳宸诸先生懔国势之凌夷,悯国术之衰微,力加提倡,特立专馆,各省闻风兴起者颇不乏人,而河北省国术馆亦早成立,惟自来精斯道者传授心法多属面命承学之士,钻仰为难,今束鹿薛君以国术之名家阐师傅之秘奥,编为讲义,解以详图,使学者得以研究科学之方法、领悟其中之妙用,较诸般刺蜜谛之译易筋经与夫前人之著内功图说者,亦何多让!吾知付梓后,其有裨于体育而可以强国者必非浅鲜,岂仅个人健身之助而已哉。

惜作义于国术未窥门径,扣槃扪燭之谈,固知其无当于要旨也,是为序。

中华民国十八年十月荣河付作义序于天津警备司令部形意拳术讲义序言《龙门史记》特传游侠,游侠者流,盖出于墨家之兼爱,兼爱以仁,游侠以武,其相反而寔相成者,犹孔氏之永生于仁、佛氏之大雄无畏生于慈悲也。

形意拳理论课PPT课件

形意拳理论课PPT课件

形意拳特点
整体来说,形意拳特点是: 朴实简练、动静分明, 动 作严紧、手脚合顺,身正 步稳、快速整齐,劲力充 实、 稳固沉着。拳谚中所 说的“两肘不离肋,两手不 离心”、 “起如钢锉,落如 钩竿”、“迈步如行犁,落 脚若生根”、 “三尖相照” 、“三节相随”等都形象地 反映了形意拳的 技术风格 特点。
形意拳基本拳法
• 虎形
• 虎形者, 有伏虎离穴之式, 而又有扑食之勇, 在腹内为肾 水. 丹书云: 虎向水中升是也. 又为风, 风从虎, 在拳中 而为虎扑, 臀尾 (名督脉, 又名长强). 起落不见形, 猛虎 坐卧出洞中是也. 其拳顺, 则清气上升, 而脑筋足也. 其 拳逆, 则浊气不降, 而诸脉亦不贯通也. 医书也: 督脉为 百脉之原, 督脉一通, 诸脉皆通, 即此意也. 学者务格虎 形之至理, 而淂之身心, 以通诸窍门.
• 现代盛行的形意拳,是由河北深州李洛能 从山西戴氏心意拳发展出来的,并加以定 名。
形意拳特点
1.简洁朴实,其动作大多直来直往,一屈一伸,节奏鲜明,朴 实无华,富于自然之美。
2.动作严密紧凑,"出手如钢锉,落手如钩竿”,“两肘不离肋,两 手不离心”。发拳时,拧裹钻翻,与身法、步法紧密相合,周 身上下好象拧绳一样,毫不松懈。
形意拳起源
• 形意拳尊岳武穆为始祖,其起源可以追溯 到清初山西姬际可。据说姬际可曾习艺于 河南少林寺学习心意把,又精通六合枪法。 后又得到岳武穆拳谱,后以岳飞拳谱为理 论,把大枪术化为拳法,并融合原来学的 心意把,创出此拳。姬际可门下,分成河 南、山西、河北等不同派系,分化成不同 的名字传承,包括心意六合拳、心意拳、 形意拳等。
形意拳特点
• 形意拳的技击理论有6项原则,即工(巧妙)、顺(自然)、勇 (果断)、疾(快速、突然)、狠(不容情)、真(使敌难于逃 脱),称为"六方之妙"。这6项原则对培养攻防意识,训练技 击技术具有指导作用。

形意拳五行拳之秘传练法

形意拳五行拳之秘传练法

形意拳五行拳之秘传练法形意拳被视为三大内家拳之一,其炸似惊雷的劲力历来为武家所推崇。

然而,现在很多人习练的形意拳,无论是演示还是实用均与健身操无二,忘记了使形意拳扬名的是其无坚不摧的刚劲功夫,还说是在追求所谓化劲功夫的最高境界。

张占魁一脉形意拳只讲刚劲、柔劲、刚柔相济。

何谓刚?何谓柔?何谓刚柔相济?劲以蓄而后发,刚劲、柔劲就是发劲、蓄劲的一紧一松。

武术所尽力追求的,最后都不过是一个刚柔相济而已。

任何实战拳法都离不开功力和打法的训练。

那么什么是功力呢?就是击打力量和击打速度的高度统一。

·来自“武宗”公众号·击打力量决非是推车、扛包的劲,而是瞬间的爆发力,击打力量和速度是成正比的,击打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同时,击打速度越快,击打力量也就越大(但是,只有功力的训练,没有合理的打法训练也是不行的,既所谓的“刀快切不着肉”)。

现在形意拳套路是越编越多,越练越奇怪。

然而有形意劲的却寥寥无几。

前人教拳,并非是人人都能得真传而登堂入室的。

内家拳的真传者万无一二。

学生和徒弟练的是不一样的;拳房里练的和在老师家里练的是不一样的;表演的和自己练的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不是正确的功力训练和打法训练,那与养生运动没有什么两样,功夫没有练出来,先把人给练坏了。

君不见现在有的形意拳变成了所谓'趟泥步”。

为什么变成了“趟泥步”呢?美名其曰“是用暗劲打人”。

实际呢?是因为有些“老前辈”把腿练坏了,之所以把腿练坏了,说句不客气的话就是因为劲不整,练错了。

大家都知道打足气的足球是很难把它踢坏了的,而打气不足的足球几场比赛下来就坏了。

所以,这里还有一个真传的问题。

什么是真传?正统?正宗?这里不仅仅是一个传承谱系的问题,还要同时满足于三个条件:1.继承了传统的训练体系;2.通过这个传统体系把自己练出来了;3.能让学生按照这个训练体系也能练出来。

只要是用正确的方法去练习,“形意一年打死人”并不是误传,其实又何必一年,半年足矣。

形意拳

形意拳

形意拳—站桩第一式(2007-06-08 10:39:20)转载标签:马世琦站桩形意拳第一式动作要领分类:气功武术先使身心放松,两手自然下垂,此时要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心不遐想,神不外驰,做到无欲无求,心静如水,并以舌上抵,两腿并立,深呼吸数次,轻吸缓呼,要求做到松、静、自然。

左脚向外横跨,茖步后调整重心,使两脚与肩同宽,脚尖向正前方,既不可内扣也不可外分及一前一后,要保持平、正。

然后十趾扣地,足心涵空,身体重量的70%落在后脚跟,而让30%的重量落在前脚掌。

膝微曲,似直非直,似曲非曲,膝欲曲而委中大筋欲直,前曲后伸,使大腿后侧肌肉形成上挺之力。

提住谷道,尾骨向前翻起,两臀相抱,欲坐而未坐,大腿根部折弯处向内微敛,可调直腰椎的生理弯曲。

腰椎拔直后,背部要求平、正,脊椎直,尾骨不得左右偏斜,保证了尾闾的中正,也保证了脊椎的正直。

两肩松开,微向内扣,使两肩欲交于前方,此时背部横向拉平。

来源:(/s/blog_4c9ed8bf0100096a.html) - 形意拳—站桩第一式_徐小周_新浪博客左手内侧“劳宫”按住腹部“气海”。

右手内侧“劳宫”搭在左手“外劳宫”,两手都不要用力按,要求若即若离。

两肘离开两肋,肘尖向前翻,使两“曲池”欲交于正前方,两肘同时还要下沉,有落地生根之意。

下颏内收,提起耳后高骨,使“百会”上顶,额向前顶,形成向上牵拔之力,与扣肩、合肘、沉肘,共同形成横竖相济的劲力。

舌上抵,扣住牙齿,但不要用力,口微闭。

姿势调定后,重要的是调息以配合内气的运行。

要求轻吸缓呼,吸气时意想气下重楼、过膻中以降丹田。

本势有利于固本培元,呼吸方法是平时所说的腹式呼吸,小腹一起一伏,状如婴儿。

形意拳—站桩第二式(2007-06-17 12:44:55)转载标签:形意拳马世琦站桩第二式动作要领逆腹式呼吸丹田膻中调息分类:气功武术第二式:站法身体各部位的要求与第一式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式以两手为掌,掌心向上,曲臂、沉肘、两手五指一一相对,两中指间的距离很小,但不要互相接触,两掌的高度应与“气海”平齐。

形意拳秘法讲义—站桩

形意拳秘法讲义—站桩

形意拳秘法讲义—站桩核心提示:孙禄堂,中国近代武术历史上的奇人,将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融会贯通的武学圣者。

但是近代历史对于这位武学奇人知之甚少,而武孙禄堂,中国近代武术历史上的奇人,将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融会贯通的武学圣者。

但是近代历史对于这位武学奇人知之甚少,而武学人物也因为种种缘故鲜有历史记载,故而曲解者有,不解者有,怀疑者亦不少,笔者由于机缘巧合,得知民间异人寿关顺老师是孙禄堂拳学正轨传人,而且是按照孙禄堂的整套体系训练以后出的真功夫,经过前辈引见结识这位当代的通家,而寿老师侃侃而谈,没有丝毫名家架子,把孙禄堂整个系统的毫无保留的告诉笔者,笔者不敢独专,遂把寿老师口述原文全部公开与习武、修身诸君子分享。

以下全部为寿老师口述原文。

修炼的基础,胎息功夫孙禄堂在传说中的功夫是确实存在的。

当代亲武学大师中亲眼见过孙禄堂功夫的人至今健在的仍大有人在。

近代、当代中对于孙禄堂先师了解的人不多,中国功夫的传承是口口相传的,这种方式在孙公的著作中都有详实记载,但是广大读者绝大多数是无从下手的。

因为我们现在所练习的功夫都是动中求静,而道家修炼功夫则是静中求动。

道家的修炼功夫主要是用来修炼成仙的,修炼的具体目标是还虚、胎息的境界。

胎儿生存在母体中主要是依靠脐带提供营养,静、动脉混合血这套工具运转。

胎儿的呼吸是靠毛孔,正常的情况下肺是不工作的,当婴儿出生后,羊水破裂,第一件事便是张开嘴巴,任督二脉打通,肺脏开始工作,所以婴儿的呼吸非常宏大,脉搏跳动特别快,毛孔呼吸的功能仅仅发挥25%的功效,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本体免疫能力是非常强的,这是先天修炼的秘诀,以达到长生的目的。

孙禄堂的形意拳和道家的修炼功夫是结合在一起的。

我想把我一生的经历的东西谈出来,证明孙禄堂的功夫的科学性。

先从动中求静开始入手,如何在动中能够求到静?首先从无极式入手,无极式要如何作到“沙地立杆”,“腾云驾雾”,要求是百会穴上顶,两肩向外拉开,向内微含。

读经典拳谱系列之四:薛颠《形意拳术讲义》

读经典拳谱系列之四:薛颠《形意拳术讲义》

读经典拳谱系列之四:薛颠《形意拳术讲义》壹第一节五行名解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

内有五脏,外有五官,皆与五行相配。

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此五行隐于内也。

舌通心,目通肝,鼻通肺,耳通肾,人中通脾,此五行之著于外也。

且五行有相生之道,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又有相克之义,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所谓变化无穷,五行相克,取其破他人之手势,盖拳术取名之义基在此矣。

取诸于身,则使五脏充实,而全体无亏;运用在外,能使体舒和畅;运用在内,能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坚实其内,整饰其外,以为平时练习之规则。

第二节形体合一易云: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八八六十四卦之数,皆从太极分散而来。

太极者,天命之性,即人之心意也,意者心之所发也,人为万物之灵,能感通诸事之应,是以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是故心意诚于中,而万物形于外。

在内为意,在外为形,合于术数,近取诸身内为五行,远取诸物外为十二形。

内外相合而形生焉,明乎斯理,则天地万物形体之合一,皆可默悟矣。

第三节拳经解释盖夫形意拳术之道理,内有七拳、八字、二总、三毒、五恶、六方、六猛、八要、十目、十一格、十四打法、十六练法、九十一拳、一百零三枪之秘诀。

次序述之以标明其义,使学者知其真意焉。

七拳法:头、肩、肘、手、胯、膝、足共七拳八字诀斩:劈拳截:钻拳裹:横拳胯:崩拳挑:践拳也即燕形也顶:炮拳云:鼍形拳领:蛇形拳二总法:三拳、三棍为二总。

三拳,是天地人生法无穷;三棍,是天地人生生不已。

三毒法:三拳三棍精熟即为三毒。

五恶法:得其五精,即为五恶。

六猛法:六合练成,即为六猛。

六方法:内外合一,即为六方。

八要法:心定神宁,神宁心安,心安清净,清净无物,无物气行,气行绝象,绝象觉明,觉明则神气相通,万象归根矣。

十目法:即十目所视之意。

十一格法:自七拳格起,至士农工商为十一格。

十四打法:手、肘、肩、胯、膝、足上下左右前后共十二拳。

形意拳-五行拳之劈拳功法奥秘(手上措拉劲胯上起伏劲脚上搓碾步刹车劲并要求摩肋起手体会合力与整力)

形意拳-五行拳之劈拳功法奥秘(手上措拉劲胯上起伏劲脚上搓碾步刹车劲并要求摩肋起手体会合力与整力)

形意拳-五行拳之劈拳功法奥秘(手上措拉劲胯上起伏劲脚上搓碾步刹车劲并要求摩肋起手体会合力与整力)劈拳如斧之劈也,练时眼看平,或看前手,头向上顶,胸任开展,小腹鼓气,臀向前挺,两膝稍屈,而两胯相夹甚紧,足随手前推前进,其前进之形如箭,盖其进也直而速,及其着地,则如箭之中物,足趾紧扣住地,步之大小,随身之长短,前腿虽有前进意,而亦含后扣意,在后之腿虽屹立不前,而颇有前催意,前后相夹,收回手时,收法在用力拳屈各指如拉重物然,收至心口,掌复变为拳矣,于是更自心口发,出须留意者,凡后拉而变掌为拳时,其掌皆含有下压之力,凡拳前伸时,皆含上挑之力,盖以其掌在前所止之处,较心口稍高也,进大步时后足即上垫,使两足距离有定,以免不稳,凡随拳而出之步,皆属垫步。

在劈拳内手足皆相随而为一。

劈拳打的是整体力,全身一体,一动无不动,发力也是全身整劲,没有局部用力。

先一动左手的一钻,钻前先有个身体略回缩,再展前钻,力是由这一展发出来的,不是单纯的手臂动作。

后手的劈也是腰脊一抖,加上前后手互争的力劈下的。

劈时腰臀有个向下一坐的小动作,这一坐,身体整体一沉,劈力就沉实异常,等于是用整个身体去劈。

全身一致地向前进击。

劈拳向前的力全是身体前移带来的,手上只有一个向下的劈劲,加上身体的移动才表现出手的运动是一个弧形轨迹。

劈拳起钻落翻比较鲜明,双臂翻转,劈敌之力由三节劲经臂旋劈出,腕掌翻转(劲在旋,形在翻)180度而出。

其轨迹为一弧度很小的抛物线,这样劈出去的力迅速而有透劲。

练习劈拳时发出去的劲透出掌指的方向前微下方才正确。

如偏向下方则势不稳力不连,杀伤力小且易被敌牵带;如偏向上方则力浮且易被敌乘隙而入;直对前方则无劈意。

小指翻天,前手钻出的拳要力钻边由内向外螺旋,要旋到小指一侧向上,即旋到拳心不是平向上而是斜向外向上。

只有小指翻天了,才说明肘充分地坠了,里裹了,才是形意的拧裹劲儿。

肘外张是无法小指翻天的。

后手劈的时候要边劈边向内螺旋,也是不离螺旋劲。

【功法】形意拳三体势完全讲义

【功法】形意拳三体势完全讲义

【功法】形意拳三体势完全讲义一、三体势站桩概述形意拳讲究“万法出于三体势”。

形意拳的宝贵,首先在于它的三体势桩法。

由三体势桩法训练,形成身法上的三体势结构,再在五行拳、十二形拳中运用、强化、巩固这种结构,最终建立起牢固的动力定型,使形意拳具备优良的健身、强身和技击自卫功能,成为科学的武术。

三体势结构,是形意拳的内在灵魂,而这种结构,首由三体势站桩训练而得,因此三体势站桩是习拳者真正进入形意拳之门的总钥匙、总开关。

忽略三体势站桩,没有经过严格训练而得其三昧,是很多人把形意拳练成花架子、伪形意拳的原因,也是很多人感觉空虚乏味,最终放弃形意拳的原因。

没有深厚三体势桩功的强大支撑,不可能建起宏伟的形意拳大厦。

三体势不只是一个预备势、警戒势、对峙势,它在身体的间架结构上从后脚到前手节节钝角相连,既具有强劲支撑力,又具有灵活变形变位的能力,内蓄弹劲,张弓待发,悬剑欲落,使用时省心省力,是形意拳一拍打法和准一拍打法的根本基础。

三体势站桩以训练身体的间架结构为主线,同时培蓄力、势、精、气、神。

二、三体势站桩的练法1、立正站立,两脚跟并拢,左脚尖朝正前,右脚尖朝右前,两脚中心线夹角约为45°。

2、左脚向前迈出。

以身高175cm为例,则两脚跟相距约65cm,成“稍息”姿势。

3、两膝、胯关节松开弯曲,身体下蹲。

躯干中正,百会与会阴上下对成一线,胸平微含,背微后弯,虚胸实腹,臀部向前包住,成“发懒腰”状。

重心偏于后腿,体重分配为两腿前三后七。

4、身右扭(俯视为顺时针转,以后说到身的扭、转、拧均准此,不另说明),成半向前半向右的斜身式(《李洛能拳谱》称为阴阳身),左手向前上抬起伸出,左食指尖在鼻尖正前与之对齐,同时右手提至于肚脐处,右腕塌在肚脐上。

两肩同高,一齐略向胸前扣合松沉,两肘下垂,两腕向下向外塌、手掌里扭(“向里”即向中),两手五指分开,掌心凹回,虎口撑圆,食指顶劲。

以上均不可用拙劲,要在尺寸上稍微留有余地,并加上几分用意。

形意拳的拳理拳法详解

形意拳的拳理拳法详解

形意拳的拳理拳法详解形意拳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以及它的技击价值、健身价值和表演价值,早已被广大群众所认识,学练者遍及神州大地,这无疑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为了帮助初学形意拳的朋友们纠正和克服在学练形意拳过程中较常见的毛病,现将这些毛病归纳为“十病”,一一列举,望朋友们注意克服:1、歪头缩颈,其势不正,前俯后仰,皆身是病。

2、张口吐舌,双目无神,任督难通,视物不清。

3、左右歪斜,驼背弓腰,重心不稳,步法不灵。

4、挺胸吐腹,努气拙力,气难下沉,心身受损。

5、出拳直臂,双肩高耸,三节不明,劲力难顺。

6、肛门不提,丹田气散,内中空虚,元气亏损。

7、胸腹暴露,两肋开张,自身不严,敌易入侵。

8、突臀挺胯,敞膝开裆,中门无守,敌攻难防。

9、腕成死弯,出拳上扬,攻击无力,易被人拿。

10、虚实不分,阴阳不明,开合无度,变化失灵。

以上为初学形意拳最易犯的十病,望朋友们注意纠正和克服。

“十病”要忌,而且“十目”要知。

何为“十目”?车氏形意拳中“十目”是指动作和形象名称而言。

它的具体内容是:斩截、裹挎、挑顶、云领,这四项为动作名称;鸡腿、龙身、熊膀、猴相、鹰捉、虎扑,这六项为形象名称。

凡学练形意拳的,这“十目”就是规范动作的标尺,故必须认真体会,循此去做,不可随心所欲,另辟蹊径。

“十目”与“十六”练法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几乎包含了形意拳理论的全部精华,务需认真体验,才能使拳艺精益求精。

克服了“十病”,又明白了什么是“十目”和“十六”练法,就要在“练”字上下功夫,在车氏形意门中,将“练”归纳为“十练”。

第一、练头头为全身之主,人的一切行为无不受头脑的指挥。

头为六阳之首,五官百骸,头为总领,所以,在演练形意拳的各种套路时,必须做到头要上顶、颈项要直、下颏要微收,以利领起全身,上下协调一致,使呼吸自然,任督二脉畅通,气沉丹田。

这样既利于手臂的自然发力,还可以利于保护喉部,以防不测。

不仅如此,头在总领手法、步法、身法变化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保护面部的五官。

形意拳格斗精义

形意拳格斗精义

形意拳格斗精义形意拳格斗精义通过桩势,招势,劲势,步法,撕扒的训练,练习者已具备了格斗的素质和技术,但具真实的格斗尚有一段距离.格斗是对敌,对敌则是生死斗,面临生死存亡,方显武者之勇猛气势,见义勇为,除暴安良是格斗的永恒主题.格斗有单兵徒手和群战冷兵格斗两大类,格斗以谋略为先,以武力为动,两军相对勇者胜,两勇相对智者胜,真正的格斗专家,没有一个是逞匹夫之勇的,都是智勇兼备的强手.格斗首重精神气势,无论与谁格斗,精神上要有压倒一切的气势,战略上藐视对方,视敌如蒿草,如幻影,有欲将恶敌撕成碎片的格斗意念,格斗时,惊起四梢,怒目圆睁,仿佛与敌有不共戴天之仇,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头要撞人,手要打人,步要过,神态要逼人,气势要袭人,不是疯龙胜似疯龙,这种精神气势不是装腔作势的张牙舞爪,而是形意拳高深功夫的自然体现,没有杀人意,不作格斗举,没有强大的实力,就没有所谓的精神气势.形意拳的战略原则是心毒称上策,手狠方胜人.与敌搏斗,毫无道义,出手伤人,残人,是其格斗时金科玉律,心毒手狠,视死如归,全力以赴地攻击敌人之要害,奸,诈,诡,巧,无所不用,欺骗,引诱,偷袭,埋伏,无所不用其极,战略不决定起点,但决定终点.有了这种战略上的气势,最终的胜利属于会运用战略的格斗高手!形意拳在战术上应重视敌人,尤重审应敌之法,形意拳虽外在气势豪雄,便是在心存谨慎,知己知彼的前提下发挥的,故不可骄矜,骄矜必败,观察对手精神是否虚灵,气质是否雄厚,身躯是否活泼,再观察其言论是骄傲,谦虚,还是矜持,其人所言与其人之神气形体动作是否相符,观此则敌人之虚实可知大概.应敌时,无谁先动,都要辨地势之远近,险隘,广狭,死生.近势的格斗,不动步,发腿出拳能打中的距离,眼要毒,手要奸,脚踏中门往里钻,眼有监察之精,手有拨转之能,足有行程之功,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乘其不备而攻之.由其不意而出之,这是近势速战速决的打法.远势的格斗,三步到六步的距离.远势打法不可直上,以防敌人以逸待劳,不等己发而彼发,动时不要将精神气势外露,要含蓄,似无意之情形,缓缓走至与彼拉近之处,相机而动,惊起四梢,快速扑上,拳脚交加,肘膝互用,夺势不饶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是远势以缓的打法.形意拳的战术训练法则有以下几种:一、虚实相生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就是假假真真,真真假假,真假虚实,关键在于能否相生,二者在战术应用中互能相生进而相通,虚通实,实通虚.实不舍虚,虚中无实,真砍实劈,只是拙力相拼,岂能胜人虚实相生,在于攻守得宜,进退得宜,闪展得宜,不致有攻无守,只知直捣对手而无变化.解决格斗中这一战术法则,关键在于训练得法,战术是招势的灵魂,在练习招势的过程中,操其虚实相生这一能力,并辅之以十分合理妥当的应变,应生的喂,垫方法的训练,尔后完全以格斗要求,有条件,有步骤地逐次操练,自然使其得法,使艺业上身.1、先虚后实例:甲方出蛇形手直取乙咽喉,乙本能上架,甲方变节奏撤回,又突以原路直刺乙之咽喉.2、先实后虚:例:甲左右马形攻击乙方面部,要实,然后变节奏出左马形,令对方露出破绽.3、左虚右实例:甲劈拳进攻对方面部,乙方上架,则甲乙右单马形重击乙之耳门.4、上虚下实:例:甲狸猫上树抓拍倒拉乙之面部,随之用脚踢对方裆部.5、上实下虚:例:甲猴儿蹬枝,踹乙方膝盖,乙方防守,甲则用前手马手重击对方面部.虚实相生的战术体现在招势的连环运用上是:声东击西,上惊下取的技术结构,这种战术,技术的配合绝不是机械的组合拳,连环腿,而是根据战况随机应变动,组合拳,连环腿,只是招势, 形意拳的技术是根据对方的实际情况凭下意识的直觉而变化.格斗是打人的功夫,而不是招势的组合与重复,故在格斗时应以人为本,无论先发后发,总要照顾到对手的情绪,意志,反应,注意等人为的因素,只有这样才会因人用招及时调整自己的技战术,但在初练时,可以用固定的技战术来应急,但最终要突破它的束缚,格斗是灵动的,灵活的,切不可拘泥于成法.二、奇正转换奇:在常态中突变节律和招势,正,常态出击,招出正路.正,不是堂堂正正,奇也不是鬼鬼祟祟,正与奇,互为所用,并非一成不变的模式和规格,形意拳任何一个招势无所谓奇正,在战术运用中,均有奇招和正招的作用,它在战术环境中所起的作用在刹那间所处的位置而论之.形意拳的格斗,绝非以正招攻之,而后再以奇招胜之补之,如果依此模式化,公式化,套路化的方法去打,何谈战术?关键是互相转换,互为奇正.例:甲以龙形攻击乙方未果,甲方突变节奏以崩拳命中,崩拳令乙方猝不及防,可称为奇,反之,甲方以崩拳击乙未果,变节奏用龙形使乙败北,此时龙形可称为奇,所以说,奇与正并非固定不变,恰恰是瞬息万变的,二者之间互相转换,相生相克,奥妙精深.形意拳格斗讲究“硬打硬要无遮拦”,格斗时不是一味地猛冲猛打,而是去“硬要”.要出对方的招势,要出对方的反应和时间差,然后再施以强攻硬搏,所以必须在行招运势时虚实相生,奇正转换,才能处处主动赢得最终的胜利.三, 敲诈逗引这种战术在技术表现形式为佯攻技术.在强攻硬搏不易得逞对手属防守型,不轻易发招,就需要敲诈逗引的战术法则,摸清其虚实,散开其架子,使其漏出破绽,令其为我而牵动.必须做的逼真,方可奏效.敲诈逗引为虚势,但必含其实,内藏数招,方可制人于瞬间.敲诈逗引之时或之后,必须首先具备严谨无误的保护招势,即使逗引无效,也不改于败露.如何敲诈,怎样引逗?必须严格的训练掌握运用技巧才能立于不败.敲诈逗引有多种变数,要少要,再笨的对手,在一次上当受骗之后,绝不会再轻易被勾引,聪明的敌人,还会将计就计,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例1:甲方用左马形佯攻乙方头部,充分吸引对方的注意力,迫使其防守或晃动,继而用龙形腿蹬踏乙方脚背.复用左马形重击对方头部.例2:甲方以狸猫上树一连串虚招佯攻对方头部,令其被迫防守继用穿档脚重击对方裆部.例3:甲方以白设吐信直插其双目,乙方抬臂上迎,我方在与其臂接触的刹那间,回手以肘为轴,用燕子抄水下插对手裆部,乙方下防,甲方则又以肘为轴上翻,崩拳击打对手胃部心窝,突然长手抽身,复以后手炮拳重击对手鼻梁.四、吃啥还啥吃,就是在刹那间使对方无还手之隙或无还手之机,在十分之一秒内,对方没有时间产生第二击,乃至无可回救,这就是吃掉了,此时就是还击的时间和空间了.这种法则体现在技术上是打迎击或反击.例1:甲乙对峙,甲方在乙方刚踏入圈内时,便以马形攻击乙方,令乙方在错愕中受击.例2:乙方用龙形腿攻击甲方的裆部,甲在起已出未至时,合身上步用虎扑将乙方击出.例3:乙方用马形进攻甲之头部,甲速缩身躲开,在其手拳的刹那间,用蛇形刁手插其双目.五、长刁冷抽在圈外的距离,也就是安全距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地击中对手.在敌我对峙,行场过步中寻觅战机,施放冷箭,可收令对手不意不备的效果.打垮敌人精神,使之恍惚,不知所措.例1:甲方在乙方尚未准备好时,用垫步突上,左右马形轮番攻击对方头部,令敌在不备中败北.例2:甲方在乙方退出圈外或停手时,速以崩拳,钻拳,炮拳连环进攻,不给乙方喘息之机,这时要抓住时机,猛冲猛打,宁可错不可断.六、漏引反击防守严谨,死抱门户,对手攻不进来,自己也攻不进去.漏法就是卖一个破绽给对手,令其贪利而进,放使对方进入我方布置的埋伏和圈套.引彼劲方可避实击虚,直捣冲要,但不可做作,以防对手将计就计.例1;甲乙对峙,甲方故意双手下置,露出头部空挡,诱乙方进攻,如乙方上套用拳攻击甲方头部,甲则闪避下潜,钻入乙方拳下,用连环崩拳猛击乙方胸窝肋部.例2:甲乙对峙,甲方高举间架,故意露出中下盘空挡,当乙用拳攻甲方之胸腹部的同时,甲方间架猛落,直接用劈拳,崩拳重击乙方面部要害.七,似有若无形意拳的动静之间,攻守之间,乃至任何一招势,可透形也可隐形,这叫似有若无.透形全身是露隐形十面埋伏.透形是示形造势,闪惊巧取,隐形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与敌周旋对垒时,应备的意念是似有若无,似无若有的无定形态,非有非无,也就是我无执,令敌也无执,令其恍恍然无可所对,狼吃刺猬无从下口.佯攻时要出形不见形,示形造势,强攻时要出形不见形,以求实效.八,倏忽无定倏忽无定是疾速间无定势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进退,闪展,腾挪,起落,换形的变化上,使对手无法捕捉战机和目标.如身势无定,攻防无定,又加以倏忽中的变化,必使对手恍惚无着,倏忽骤变,使对手无规可寻,无机可觅.格斗时,我方手法多变,虚实相生,乱踩梅花步,骤然而起,飘然而落,虽无定而得有度,非盲动,用急进陡路的招势牵动对手,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变招,变劲,变节奏,使对手忙于应付,陷于被动.施以倏忽无定的战术,必须周身一家,高度协调,才能纵横裨合,为所欲为!以上是形意拳徒手格斗的八大战术,战术的运用是交叉的,是相互渗透的,日常操练既要在招势的练习中体会战术的精妙,又要通过具体格斗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克敌制胜的战术,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变制变是战术的灵活性,故格斗时要根据敌人的特点而制定出针对性极强而有效的战术打法.真正的格斗,两强相遇,视敌如蒿草,很可能大意失荆州,视敌如毒蛇猛兽,又手软心怵,.敌人并非老虎,但也绝不是老鼠,既不是固若金汤,也不是不堪一击,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才会找出对方优势和略势来避实击虚,格斗并非比赛,在赛前对对手有详细的了解,知其擅长和弱点,比赛中的教练可以面授心宜,改变打法,真正的格斗全在格斗者的经验,在格斗开始,对敌人实力作出正确的判断和估计,才能制定应敌策略.格斗时,什么样的条件就用什么样的战术,直攻,强攻,佯攻,迂回,制长,制短,重创,突袭等战术的应用,都有其可以运用的特定条件,条件不具备,再好的战术也无法制敌.一、直攻战术:在没有需晃和假动作的掩护下,使用方法进攻对方条件:1. 当对方的反应下降,动作慢,步法不灵活时.2. 当对方技术不如我方好时3. 当对方露出空挡时4. 进入我们攻击圈时二、强攻战术:硬性突破对方的防线后,进攻对方.条件:1. 功力大,但技术不如对方时2. 经验不如对方时3. 对方近战能力差4. 对方的耐力和心理素质差强攻战术可以扰乱和破坏对手的心理平衡,战术准备和距离感,乱中取胜.猛冲猛打并不是盲目蛮干,而是扬长避短的打法.许多人都把形意拳的强攻硬搏当成了形意拳的风格,其实这只是形意拳惯用的战术,使用战术是建立在自身素质基础上的,自身功力大,技术精,反应快,体力好,自然横冲竖撞,挡之即摧,但是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对比,便有差距,如此,便不能摧枯拉朽地强攻应搏,甚至会失败,形意拳不仅是以强制弱,更关键的是以弱制强,这就需要以多变的战术来配合,顽强的拼搏来实现.三、佯攻战术:有目的地造成错觉,把对方引入歧途,实现真实的进攻.条件:1. 对方属防守型时.2. 对方反映快,善打截击,迎击和反击时3. 对方防守严密时四,迂回战术:利用步法的移动从侧面上.条件:1. 当对方力量大,正面进攻难以奏效时2. 当对方注意防守正面时五,重创战术:用力量打击对方,使其失去战斗力.条件:1. 自己功力大,技术好,但耐力比对方差时2. 对方技术好,但功力差时.3. 不能打持久战重创战术关键是准确,迅速,有力地打击对方的薄弱环节.六、反击战术:在对方单招或组合进攻后反击对方.条件:1. 对方猛打猛冲时2. 对方露出破绽时3. 我方主动防守,引进落空,消耗敌人体力.战术的应用是因人而宜的,万不可生搬硬套.失去了战术的意义.任何技战术的应用,都应注意效果,形意拳的最终目的是解除对方战斗力,要求速战速决,所以无论如何打法都要有效,但也决非是一招制敌的幻想,总之,要遵循打不准不打,打不重不打,打不死不打的原则,方为形意拳格斗之精要.冷兵格斗:形意拳的冷兵有手趁,手梢,袖靠,短棒,短刀,短鞭,在冷兵格斗中,形意拳的器械就不是刀,枪,剑,棍的长器械,不是器械是手臂的延长和一寸长一寸强的空洞说教,形意拳以短见长,手握冷兵再加上雄厚的功力和精湛的徒手格斗技术,简直就是如虎添翼,杀伤力大增,即使功力稍逊,亦可克敌制胜.现代社会的冷兵格斗,少见大枪,大刀的场面,既惹人注目,又不便携带,一般的江湖打斗者都十分亲睐短兵器械.拳成兵器就,何须习刀枪,冷兵格斗的大体原则都从属徒手格斗,但由于器械本身的型制决定了它的制敌方法,也不能混同于徒手格斗.一、手趁:手趁是形意拳的专用暗器.它的形制是一块和自己拳面大小的钢板,连接在一根四,五寸的细钢棍上,左右手备戴一个,格斗时可拍,可砸,扫劈互用,点刺连环,可用形意拳任何招势进攻,无不挡之即摧.平时不用时可随身携带.以备不测,对于冷兵,敌人任何一个暴露面前的部位都是薄弱环节,如敌方的胳膊或腿都是手趁的进攻目标,一经击中,立即丧失战斗力,也为后续招势扫清了道路,清除了障碍,尤其是敌方持械,我更应先废其手的制敌.手趁的隐蔽性极强,又不是钢制刀具,故在任何场合都可携带.二、手梢:手梢源于大梢子棍,类似二节棍,只是一长一短,可单可双,手梢是木制,主要打法有劈,撩,点,崩,刺,扫,是打群战的首选利器.平时插在腰间以备用.三,短棍:形意短棍迥异于一般短棍的单手握棍的打法,它的长度是自己肩关节至腕关节的距离,双手握棍可增强威力,格斗时近战威力极大.刺棍:前握棍的中段,后手握住棍尾,打形意的崩拳,攻击对方的咽喉,心窝和裆部,注意要连环应用,至少刺五下,疯狂出击.横棍:双手握棍,用棍身撞击敌方鼻梁,牙齿和咽喉,连续不断可用形意之虎形,马形的技法,发力依从拳法要领.砸棍:双手握棍,用棍尾下砸对方面部要害,锁骨,等胸部要害,亦可砸击对方来拳来腿,甚至可跃起砸击对方的头部,运行轨迹类似形意拳的劈拳和鹰形,发力依从拳法要领.形意短棍的应用关键是靠近敌方,所以攻击是要隐蔽,善与偷袭对方,可将短棍藏与于衣袖之内,运是就靠近对方的同时,将棍头抽出,后手握住棍尾,直接向敌方刺棍可以连刺,也可变化结合运用,最重要的是出棍的方式,不也有预兆.四、短刀:刀乃利器.短刀有刺刀,砍刀两类.匕首,弹簧刀,刮刀属刺刀类;西瓜刀.菜刀书砍刀类.短刀的长度是小臂的长度,太短没有威力,太长则又显笨重.短刀有刺,砍,劈,捅,划等技法.短刀有正握刀和反握刀,拇指向刀尖方向为正握,拇指向刀柄方向为反握.短刀的姿势是藏刀式,左手前伸,后手持刀放至胯下身后,正握反握均可.短刀的技法简捷,杀伤力极大,最主要是怎样收刀和出刀以及怎样带刀.出刀的速度决定成败.短刀可藏于腰间,可放在衣兜内,也可放在袖筒里,还可放在裤腿里,但不管怎样藏法,出刀一定要隐蔽,快速不要让对方觉察.一经出刀,便连续使用,切不可停,要疯狂地攻击,绝不手软,心毒手狠是玩刀者的心法.短刀可以去鞘将刀身夹于书中,出击时拔刀便刺,甚至松手书自然掉落,图穷匕现,出其不意.将短刀藏于黑色塑料袋中,手握刀柄,运用时可不必将袋解开,直接进攻即可.形意拳的冷兵格斗,凶险异常,将敌我双方都置于生死存亡之地,刀刀见红,血肉相搏,是极其残忍的杀人之术,故不到万不得已,生死攸关的地步不要轻用,否则定会惹祸上身,玩火自焚!望学者切记!冷兵格斗不是武打小说和影视,它属于战争,遵循战争的原则,冷兵格斗的原则是隐蔽,偷袭,暗算,埋伏.举例说明,敌我相交,我藏器于身,先以徒手和对手厮杀,突然冷兵攻击,击倒对方.或我以冷冰相搏,突然以拳腿相加,攻其要害.这都是偷袭暗算的战例.偷袭有正面的,也有背面的,有敌人提防的,也有敌人不提防的,总之偷袭要冷,要出其不意,不按常规出牌,方显冷兵搏杀之妙,这里不以武德论,保护自己,消灭敌人是冷兵格斗的主旨.形意拳格斗,还会遇到群战的打斗,这时就要精神气势当先,万不可发怵告饶,否则只能在乱刀之下垂死挣扎,切记不要纠缠,要跑,要开打,挨帮挤靠,不要让敌人包围住,先攻离你最近之敌,不管中与不中,飞身冲击,再击远方之敌,来回冲杀,杀开一条血路,逃离危险地带,千万别被对方的人多势重吓破了胆,其实真能接近你的就三个人,所以要痛下杀手以求自卫,还应注意背后之敌的偷袭,三步一回身或一步三回身,痛击身后之敌,置之死地而后生.形意拳的拳术,械术相辅相成,拳术是械术的基础,械术是拳术的升华,拳械合一,才能完成格斗的任务,绝非单纯的依靠徒手或冷兵,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我们渴望自由,也热爱生活,本无意于血腥与肉搏,但芸芸众生之中,战争与和平相伴,痛苦与欢乐并存,有一失必有一得,花难全开,月难全圆,未雨绸缪,藏器于身,善斗而不好斗,在刀风剑雨中体味人生之真谛.。

形意拳体用、练法、打法

形意拳体用、练法、打法

形意拳体用、练法、打法第一层本末体用之说自己练习者为(健)体,行之于敌为用。

说到这里,就涉及到体、用与拳之练法和打法四者不分的问题。

因在练本体时就要涉及到顾法与打法,要想取胜于彼,必先健其体,在练功时不出一切偏差。

要有明师指教,在练法中要通医理合道义,练法中又分为初练,长练和久练。

初练时,意念要注意到形体姿势正确与否(只因练武术练的是经脉之气,经脉之气要以形体来引动),由初练者至长练者就是把正确身形固定下来。

在这段时间内,自己练习时眼神不可散乱,或视一远点,或看自己之手,神气要定住,内外要合一,不可移动。

这就给大脑神经开始灌入了打法的印象。

由初练、长练身形正确固定之后,就转入久练阶段。

意念也就要随之转变,应注意到以打法为中心的习练。

开始利用拳经所云“眼前无人似有人”的意念练法,要幻想着敌我二人彼来我往相攻守,仿佛敌人在面前相较胜负的情景。

这就又给大脑皮层慢慢渗透至脑神经接到彼方的刺激,自动就有本能性的反应得以锻炼。

所以,在套路熟悉以后,练习时眼神就不能散乱,或视一远点,或看己手,要将神气定住,周身要活动,不可拘束,达到内外合一。

但到长练时,就要将身缩住(缩住丹田、即抱也),内外开合。

虽往回缩,外形之式还要舒展,顺中有逆,逆中有顺。

是故形意拳之道,内中之神气要中正相交,外形之形式要和顺不悖。

总之,身形动作要按合道之窍而内外合一(即形神合一),定而不可移动。

第二层体用之说敌我相较体为本。

敌我二人相较胜负之时,首先要顾住本体自身不受彼方之伤害,为“保其本”。

既保其体,所以说“本者体也”。

体者不受彼之伤害才有其末。

末者,是对彼所用之招术。

如若本体为彼所伤,末则自然消失,也就无用的必要。

因此,“本末体用”四字可使“体用”二字代称即可。

形意拳最主要的体用不分之说,是指出某一拳全是顾打相兼,所以说体用莫分。

拳经云:“起为躜,落为翻,起躜不见躜,落翻不见翻”。

又云:“起落躜翻一瞬间。

起也打,落也打,起落如同水浪翻,躜翻顾打俱周全”。

形意拳精义(珍贵)

形意拳精义(珍贵)

形意拳精义(珍贵)形意拳二十四法一、形意拳有八须:顶、扣、圆、毒、抱、垂、曲、挺。

每一须对应人体三处,合计为二十四法。

拳式站定,此八须具备焉,皆所以蓄力养气,使敌我者无所措,此亦五行拳特有者也。

三顶:头上顶,有冲天之雄;手外顶,有推山之功;舌上顶,有吼狮吞象之容。

三扣:肩扣,则气力到肘;膝胯扣则全身气凑;手足指掌扣,则周身力厚。

三圆:脊背圆,其力摧身;前胸圆,则两肘力全;虎口圆,则勇猛外宣。

三毒:心毒如怒狸攫鼠;眼毒如观兔之饥鹰;手毒如扑羊之饿虎。

三抱:丹田抱气,气不外散;胆量抱身,临事不怯;两肘抱肋,出入不乱。

(另一说为三敏即:心敏、眼敏手敏是也。

)三垂:气垂则气降丹田;肩垂则肩能摧肘;肘垂则肘能摧手。

三曲:两肱宜曲,曲则力富;两股宜曲,曲则力凑;手腕宜曲,曲则力厚。

三挺:颈挺则精气实顶,腰挺则力达四肢;膝挺则有弹力。

九要三弓:脊背相弓督脉上升;两肱两弓出势速猛;相股相弓进退灵通。

三垂:肩要下垂气力贯肘;肘要下垂气力至手;气要下垂丹田养守。

三扣:膀扣开胸精气上升;阴气下降任脉通行;手足指扣周身力雄。

三圆:脊背形圆精炁摧身;身形势圆旋转通神;虎口开圆刚柔齐伸。

三顶:头上顶有冲天之雄;手上有顶摧山之功;舌上有顶吼狮威容。

三摆:两肘要摆摆肘保胸;身形宜摆摆身形空;膝摆步拗旋转灵通。

三挺:挺颈贯顶精气上通;势若挺腰气贯四梢;一身抖挺力达四霄。

三抱:胆量抱身临事不乱;丹田抱气气不外散;两肱抱肋出入不繁。

起躜落翻:起要势躜,落要势翻,起要势横,落要势顺。

起为横之始,躜为横之终,落为顺之始,翻为顺之终,起躜落翻,四字理分清。

八论论身:前俯后仰,左侧右斜,正而似斜,斜而似正,阴即是阳,阳好是阴。

论肩:精气贯顶,肩要下垂,两肘齐心,手势相随,身力至手,肩肘所摧。

论肱:左肱前伸,右肱搰肋,似曲不曲,似直不直,曲相弓形,出用返方。

论手:右手在肋,左手齐心,两手阴阳,用力前伸,手随身动,势出宜迅。

论指:五指各分,形相似钩,虎口圆开,有刚有柔,力要至指,须从意求。

形意拳秘法讲义

形意拳秘法讲义

形意拳秘法讲义——站桩寿关顺著很久以来,我就想把练习形意拳的道理写出来,供诸位同好作为研究内家拳的基础。

但是,始终鼓不起勇气执笔。

因为我们人类的身体结构极其复杂,就算练了几十年拳术,所能体会、领悟的也是极为有限的。

以有限的认识去揭示极为无限的人体结构,岂非事倍功半,劳效微薄么?不过深入一想,实是似是而非。

作为一种博大精深的内家拳学,形意拳从魏晋创立,到唐宋昌盛,明末清初又复盛行,深受拳术爱好者的喜爱。

但是,在众多的拳术传习者当中,真正得到真传,明白拳术道理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这是由于以往的拳术传习者们,咸秉遵师训,口口相传,代代沿袭,所能形之于笔墨者极为稀少。

就算有有心人编撰拳谱,但往往生吞活剥,偏成韵语,当时果然便于背诵熟记,过后叩问其意,则多不能准确解释。

譬如:开始练拳必须从站桩入手,老师必然谆谆相告:“这是还虚功夫,是‘阴阳采补’的方法,是‘损其有余补其不足’的,还要路径是‘表里相循环,动静相结合’的作基础功夫。

站桩时有‘内三合,外三合’的规矩,有‘三害不可犯,九要不可忘’的方法,有‘三尖不找难达四梢,三根不照难求息调’的指示,有‘四正八柱’,将四肢百骸浑然成为一整体的练法、方法。

”练法与规矩,练了之后究竟与人体组织起了哪些作用?不知道这许多规矩方法与懂了这许多规矩方法有哪些差别?同样开始练,其后所得结果在程度上又有哪些不同?大家都知道拳术有外家内家之分,因何有此区别?既以内家而论,也有有体无用或有用无体,以及体用兼顾等类别,就是所谓体用也看在拳术中指的是什么,优劣何在呢?学生欲学拳,对拳的知识茫然无知,如何选择拳种,对拳种已有所认识则选择老师也可迎刃而解,不至于再糟蹋时间,我立志想做识途老马,使后来有兴趣于钻研拳术者得以避免走上歧路。

形意拳分三个步骤进行,所谓“三还九转是一式”,第一步求其正齐,上下一致,所谓一动百动,一静百静,有如春虫蛰;第二步求其力面扩大,所谓拉丝棉拉钢丝,好象满载的塌车由桥脚处车上桥面;第三步如春沼鱼由圆而满,由满而空,所谓人身一小天地,天地为一大天地,我即天地,天地即我,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也即是明暗劲化劲三步功夫,何以有明劲?是练精化气易骨也,暗劲是练气化神易筋也,化劲是练神还虚洗髓也,这三个步骤层次鲜明,姿势不变而所得结果也随着层次转移,练一年与练十年其效果截然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意拳秘法讲义——站桩形意拳分三个步骤进行,所谓“三还九转是一式”,第一步求其正齐,上下一致,所谓一动百动,一静百静,有如春虫蛰;第二步求其力面扩大,所谓拉丝棉拉钢丝,好象满载的塌车由桥脚处车上桥面;第三步如春沼鱼由圆而满,由满而空,所谓人身一小天地,天地为一大天地,我即天地,天地即我,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也即是明暗劲化劲三步功夫,何以有明劲?是练精化气易骨也,暗劲是练气化神易筋也,化劲是练神还虚洗髓也,这三个步骤层次鲜明,姿势不变而所得结果也随着层次转移,练一年与练十年其效果截然不同。

我们以呼吸而论,初步明劲时呼吸来往宏大,自己能听到声音,第二步暗劲呼吸仍然宏大,但已听不到声音,第三步化劲虽以轻如鹅毛置于鼻端,呼吸出入不有微动,而做到内胎息,所以有调息,调整呼吸,恢复呼吸,以本能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不论情绪波动或劳动强度扩大都不会影响到呼吸正常,故养生入手方法莫不以调息为主,调息莫不以摄心入静为主,息调则血液循环、消化、排泄等莫不随之正常化,祛病延年,可操胜券,尤其是体用兼有的形意拳最为有效。

一、站桩形意拳入手首先要站三体式,初步立正姿势名之曰无极式,头要顶,项要竖,目要平视,一任鼻孔自然呼吸,嘴要虚合,舌要顶上腭,齿要相叩,两肩下垂有松开意,两肘下垂有包裹意,两胯胯根要松,两膝如起步时略带弯曲,不可有死弯子,此时足根不扭,两足足尖不扣,整个体重移置于两足足根,两足前心与地似离非离,似着非着,好象沙地立竿,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又好象腾云驾雾,其目的要求做到虚无,摇摇欲坠的光景,即进入了静的境界,限制了思想不开小差,同时正因为把整个身体的重心平均分置与两足足根,做到了呼吸直贯脐下的腹式呼吸,也即是古人说的“真人呼吸入踵”的一种腹式呼吸,所以立无极式时要做到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思,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即所谓天地为一大天地,人身为一小天地,故有天地即我,我即天地的概念,绝对跨进静的境界,才能有恬澹虚无,精神内守,初步做到情绪安定,疾病勿侵,大家都知道头脑为人一身之主宰,呼吸中把主持大循环与小循环的气体交换,气体为人身上各器官各组织的原动力,所以有此处正则一身正,此处不正则无身正,头是整个身体的领导大队长,因此头顶而钻是顺劲,头落而翻是逆劲,顺劲是运动伸肌的锻练方法,逆劲是运动屈肌的锻练方法,但顺逆二劲决不是割裂开来,分别加以运动的,而是顺中有逆,逆中有顺的互相协作,不可分开,这就是呼吸纳入正轨,即不能呼长吸短或呼短吸长违反自然规律,也用不着注意呼吸,一任自然,所谓气不可御,御气则滞,也就不会犯上“有心御气,气反奔腾”的违反自然等毛病,所以顶头是调息(呼吸)的主要一环,竖项是稳定全身平衡姿势的要头,大家都知道维持平衡依靠身后的半规管,假使把头颈左右旋转,半规管离开水平位置,就要晕眩,影响身体立不稳,假使坐海船遇到风浪就要晕眩甚至引起呕吐,古人以项为姹女,象征阴柔,以腰为美男,象征阳刚,即以柔克刚调和阴阳,颇与人体生理符合,盖甲状腺激素主管抑制,肾脏腺激素主管兴奋,所以竖项塌腰使脊髓中枢和大脑中枢协作通畅,因为两腺激素分泌时与淋浴相仿,故以铅汞二物象征,该两腺分泌情状既不许有偏胜也不许有偏差,要相互协调,力持平衡,所以有熊经鸟伸之说,目的视线其范围就比五官中任何一官来得广,因为目有所视最易引起思想情绪波动,但是闭眼睡着虽不用目去视,而思想杂念如万弩齐发,会得纷至沓来,越是心想停止杂念而杂念越不肯听话,会得接二连三地窜跳出来,所以闭目垂帘并不是帮助入静的门径,谁有将目的视线调整在两目一样高低的水平线上,力避仰视为老阳,俯视为寒阴,配合顶头竖项及整个体重重心安放在两足足根,作为帮助摄心入静的一环,鼻为呼吸出入的主要器官,鼻孔中的设备其要有二:第一阻止灰尘吸入肺腔;第二调节空气温度,防止冷空气进入器官,所以必须用鼻孔专任呼吸之职,凡人用力不论寒暑都容易使嘴张开,其弊有二:一则在不知不觉帮助呼吸时容易将空气中的灰尘吸入肺腔;一则容易使牙齿不叩,舌头不顶上腭,引起喉干口渴,故必须将嘴虚合,万不可用力紧闭。

将舌头略卷向上轻轻顶上腭。

身上有四梢:一、骨之梢是牙齿;二、血之梢是毛发;三、肉之梢是舌头;四、筋之梢是指趾之甲,故舌为肉之梢又名鹊桥,舌顶上腭是使肉与肉之间气流通达,犹之乎河上驾桥,交通往来,不受阻隔,大家都知道,口中涎唾是六液头等重要的津液,其味淡,不象其它玉液或咸或腥,唾液中化学成分有许多种,至今尚末分析出来,但是都知道它起着帮助消化和润滑作用。

古人遵这唾液为华池之精,可以灌溉五脏,流利百骸,说也奇怪,如果你在劳动中能够能够舌顶上腭,不管多久而不感觉口渴舌干,因有上池之津润于所致,以津上出于舌间之尊泉穴,常用舌顶上腭,即能使津液不断自生,假使嘴不虚合,齿不相叩,舌不顶上腭,不消多少时间,就会感到口渴舌干,这种舌顶上腭是生理上的天然本能,并不是创造发明,而是与生俱有的东西,如果你注意一下初生婴孩在襁褓时,不管他熟睡也好,清醒也好,随时随地都能看到他们的舌尖本能地上顶于腭,直到后来在成长的环境中逐渐把这与生俱来的本能消失干净,现在不过力求恢复这个与生俱来的本能,牙齿为骨之梢,牙齿的运动要轻叩;两肩下垂是顺劲;两肘下垂有包裹意是逆劲;腰要塌,有往前往下按的意思;两胯胯根要向后缩,即是松的意思,这是气贯小腹时的关键性要着,才能把整个体重重心置于两足足根,此时即能步入杳杳冥冥,恍恍惚惚的虚无境地,落实到静的境界,古人说: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得来方法皆无用,身形应当如水流。

就在这个无极式的基础上改为太极式;右足用足根左足用掌心,如撑船时用的竹篙一样,左手掌心露盖于自己的肚脐眼,右手不动,向右旋时用左足根如研墨一般旋转,即拳中之研劲。

无极式时足尖不扣,足根不扭,太极式时两足足根各向外扭,两足足趾均向地扣紧,这样做既感到心平气和,依靠重心在两足足根,身子往下坐,松开胯根,右膝不冲过右足足尖,要膝与足尖垂直成一直线,左手在下,右手中指盖在左手食指上,两手与胸间人字骨相齐,这就是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内三合,然后迈步向前,即左足要在右足根的相齐一线向前迈出,要在不影响右足与右胯之下昼向前,如推东西向前,如按物向下的意思。

如拳谱上说:脚打踩意不落空,足根先着地,足尖后着地,在着地的同时,要与后足即右足时把两足足根向外扭,把两足足尖向下扣,两膝如同骑马般向里扣,右腿在极力松胯,即往后坐满在足根,然后用力往上蹬,如迈步跨过河浜,即拳谱上说:消息全凭后脚蹬,蹬腿啊!扣膝啊!扣足尖啊!扭足根啊!都不许显露形迹,在左足迈出的同时,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后拉,两手之指要撑开,大指与食指之间的虎口与人字骨在一水平线,肘要朝上极力往里裹,这是左手,右手往后拉,拉至肚脐眼,手腕靠脐停止,也要平腕竖掌,手根往外翻,裹肘不离肋,左手食指中指分开,如有两线牵着两眉,即拳谱上说:二指挑眉,右手的食指中指分开,极力往上翘,这就是二指挑肩,这就是三体式,右足足根与右胯与右肩成一条垂直线,左足足跟与左膝与左臂肘尖成一条垂直线,外三合是形意原的基本功,初练时老师往往传授形式,力求形式合乎规矩,亦不将平腕、竖掌、裹肘、翻手根以及扣足尖、扭脚跟相告。

考其原因:(一)初立时不能求得中正,不能前俯或是后仰或左偏或右,思想上照顾不到。

(二)难求中正,也就是气质不肯就范,故呼吸骤然变得宏大,手足鼓荡尤其是后足即右足抖得厉害,无法控制,故事实上不允许再想其它。

(三)初立时只能做到不俯不仰不偏不倚,在中正基础上使有吸则降的感觉。

(四)根据万物土中生的道理,故先从扣足尖扭足跟扣膝顶膝松胯塌腰蹬腿垂肩松肩裹肘平腕竖掌手根横翻二指挑眉挑肩竖项头目视虎口嘴虚合齿轻叩舌顶上腭呼吸自足趾手指及头顶等五处,要由下而在喊口令“一”均要做到。

(五)天得一则宁,地得一则静,得一则灵。

故就是说一要塌(塌腰、塌腕)二要扣(扣肩、扣膝、扣足尖)三要提(提肛,但决不可用意去提肛,如忍住大便一般,而是塌腰缩胯即包含了提肛)四要顶(顶头、舌顶上腭,顶手、顶膝)五要裹(裹肘、裹胯、裹膝)六要松(松肩、松胯)七要垂(垂肩、垂肘)八要缩(缩肩、缩胯)九要起钻落翻分明,头顶而钻,头缩而翻,手起而钻,手落而翻,腰起而钻,腰落而翻,脚起而钻,脚落而翻。

用这九要作为练拳工具,使人体由踵至顶浑然成为整个一块钢铁。

这九要是内家拳主要,得真传和得不到真传,知道家拳的九要而知道达到要道理者,往往有之。

所以人说练拳之人多于过江之鲫,而能其方法进入内家拳门者实如凤毛麟角。

在晚清民初的时候,国术导师李存义,外称单刀李者,从师齐奇兰了十五年拳,依然不到拳中道理。

后来其师齐奇兰向同门说这孩子不会走到别门儿里去的,一言之下才传授给他,所以李存义教人最多,但没有把真传传授给任何人,其珍视盖想见了。

因此初步练拳入要站三体式,站三体式内三合,不挺胸,不可鼓腹,不尚拙力,这拳中三。

心与意合,就要做到整个体重70%置于后右足跟,30%置于前左足跟,也就是单重。

单重并不是前足完全不用力,什么是心与意合?就是要用镇心猿拴民的方法时时牢记教师口授的八要:“心定神宁,神宁心安,心安清净,清净无物,无物气行,气行绝象,绝象觉明,觉明则神气相通”,神气相通即步入心息相依即意与气合了。

不妨举例,说明呼吸要在情绪安定之下才能达到平衡均匀。

古人说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恐则气散,痹则气滞,思则气结,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暑则气泄,寒则气收,任何情绪波动或气候变化时第一个受到影响的东西就是呼吸,所以《大学》上说有所愤恨,有所好乐,有所忧患,等等,则心不正,心不正自然影响到呼吸,所以要想方设法,求力与气合,普通一般想法,总以为要用力就得象举重挑担要咬紧牙齿屏住呼吸,这不是用先天自然之力,而是用的后天笨拙之力,所以拳谱上称之为一害,这先天自然之力,举例说明:比如人在劳动的时候感到身子疲劳,即会本能地举手投足,伸个懒腰就会觉得轻松愉快,试问伸懒腰要用力否?伸懒腰没有不用力的,这种伸懒腰用的力,不与举重用的力截然不么?举重用的力是后天的拙力,伸懒腰用的力是先天自然图示,为什么后天的力是拙力而名之谓害的道理何在?因为屏住气使肺毛细血管充血,不但影响肺所担任的职务,气体交换受到抑制,而且因为减少了心脏输入和输出量,大大损害了全身循环系统的周转,故而有害,拳中力主用先天自然之力,其道理也就昭然若揭、不辩自明了。

内求三合,力除三害,其出发目的,就是要求身体组织稳定,循环系统正常。

在内三合外三合的基础上尽量做到九要,根据万物土中生的道理,由下而上逐一检查足尖扣了没有,足跟扭了没有,膝往前顶了没有,扣了没有,胯松了没有,坐满在两足足跟没有,腿往上蹬了没有,腰往前向下塌了没有,肩往下垂扣了没有,两肘往下垂往里裹了没有,两腕要平着塌了没有,两手指要撑开,两手手掌要圆满,手根往外横翻,大指与食指之间虎口要极力分开,力求食指指竖直,左手食中二指象有二根线牵牢印堂间两眉眉端,右手食中二指指尖象有二根线牵牢右肩,最后检查竖项和顶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