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方性报纸平民化传播的新闻价值取向与人文定位
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浅析
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浅析作者:党政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07期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传播,媒体顺应市场化经济的需求,也逐渐走向市场化。
由于信息传播渠道逐渐广泛,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励,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吸引受众并抢占先机,成了各大媒体争相角逐的关键。
在这种市场化的驱动下,媒体开始转变新闻理念,新闻平民化应运而生,并受到广大群众的亲睐。
但是新闻平民化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有利影响,但是利弊总是相伴出现的。
关键词:新闻报道;信息传播;平民化视角一、概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媒体的发展也开始逐渐走向市场化,在这种趋势的驱动下,大众传媒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
在党对新闻工作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指导思想下,大众媒体也开始不断地改进报道方式,在报道中充分体现平民化,满足不同受众的需要,无论是在新闻选题,新闻语言,还是在采访角度上都更加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贴近社会底层,通俗易懂,更为大众所接受。
但是,由于市场化的过度需求,一些大众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故意去夸大平民化,过度的追求报道中的平民化,使得新闻报道逐渐出现了报道内容媚俗化的一种煽情主义,这给社会也带来诸多弊端。
受众不得不怀疑其报道内容的真实性,从而使得新闻价值也开始逐渐消解。
二、新闻平民化的概念及界定(一)什么是新闻报道平民化新闻报道的平民化,就是媒体从业者采用一种平民的视角制作新闻,姜红在《论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现象》中解释新闻报道的平民化,“是指新闻传播者从发现、选择、采访直至报道新闻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普通百姓生活状态的关注,对平民生活方式的展现以及对平民立场的认同。
”不仅深入到媒体从业者的大脑意识中、还包括新闻报道者对新闻题材的选择,除此而外,还在新闻作品的视角转换与语言风格中有所展现。
(二)新闻报道平民化的意义平民化视角在新闻报道中广泛运用,在整个传媒领域,都逐渐的形成了一种风潮,意义非凡。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平民化”视角越来越被重视。
所谓“平民化”,即是让报道更加接地气,更贴近群众生活,以普通人的视角来传递新闻信息。
这种报道方式能够使新闻更加生动、鲜活、容易被普通群众理解接受。
首先,“平民化”视角不仅适用于体育、娱乐等轻松的新闻报道,它同样适用于经济、政治等重要的新闻报道。
以经济新闻为例,过去的经济新闻往往只是简单地讲一些数据或政策,很难让普通群众真正理解和重视,反而容易埋没在繁琐的信息之中。
而采用“平民化”视角,将经济新闻放在普通人的角度去讲解,以生动、形象化的方式呈现,会更容易被消费者所接受。
其次,采用“平民化”视角可以加强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通过让新闻报道更平民化,报道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呈现,它更能够引发公众的共鸣和讨论。
对于一些涉及到大众利益的新闻,采用平民化视角的报道方式,可以更好地引起公众对该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从而达到提高社会影响力的效果。
再次,“平民化”视角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新闻品牌。
只有将“平民化”融入到新闻报道中,才能真正做到与民同行,成为广大群众信任的媒体品牌。
良好的新闻品牌涵盖了很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品牌的可信度和亲和力。
只有采用更真实、更接地气的报道方式,才能真正做到传递可信且亲切的信息,建立良好的口碑和美誉度。
最后,“平民化”视角也能够提升读者的参与感和忠诚度。
通过让普通人参与到报道中来,让他们来讲述故事,不仅可以提高报道的趣味性,还能够有效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忠诚度。
这种参与感和忠诚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新闻媒体的用户留存和粘性,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
总之,“平民化”视角是电视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新闻媒体广受欢迎的报道方式。
只有不断地加强对该视角的应用和深入探讨,才能在激烈的新闻报道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更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是一种对新闻报道的角度和方式的探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众对新闻报道的要求也逐渐增加。
传统的新闻报道往往以专业知识和权威性为基础,关注政治、经济等大众关注的话题。
这种报道方式可能会使观众感到疏远和无法理解,导致他们对新闻报道的兴趣和信任度下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视新闻报道开始注重平民化视角的运用。
所谓平民化视角,就是将新闻报道从专业技术和权威性的角度转变为更加亲民和贴近生活的视角,使普通观众对新闻内容产生共鸣和兴趣。
平民化视角要求新闻报道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关切。
在报道中,要注重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状况、家庭困难和个人成长经历等,使观众能够从报道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增强共情和亲和力。
在报道社区活动时,可以选择关注普通居民的参与度和活动效果,而不仅仅是传达政府的政策宣传。
平民化视角要求新闻报道更加注重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象。
新闻报道要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复杂的表达方式,而是采用平民化的语言和形象,使观众易于理解和接受。
在报道科技创新时,可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创新的意义和影响,而不是只关注技术原理和专业细节。
平民化视角还要求新闻报道更加注意表现人物的真实情感和态度。
观众更容易对真实的、有情感的人物故事产生共鸣和关注,因此新闻报道应该注重塑造真实的人物形象,讲述他们的真实故事,传递他们的真实感受。
这样的报道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关注,促进他们对新闻报道的信任和认同。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是一种注重关注普通人的实际需求和关切,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象,表现人物真实情感和态度的报道方式。
这种方式能够增强观众对新闻报道的兴趣和信任度,提高新闻传播的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电视新闻媒体应该积极探索和使用平民化视角,不断提升报道质量和观众满意度。
地市晚报经济新闻要力求平民化
落。但是 , 我依 旧以朋友 的身份和江建保持 着联系。直 到前不久 , 他突然告诉我 , 父母打算为他治腿。
注重人文关怀
对江建寻亲这 一新闻的采访 , 让我感触颇深 的另一
( 者单 位 : 作 钱江晚报 )
2 1 . 新闻实践 0 23
P A T A U N L M I R C I LJ R A I 采编■■_ ■—■■■I
— —
‘ 一 ‘
浅析《 农家报》 的办报经验
《 家报 》 农 是衢 州市 面 向“ 农” 一张报 纸 ,9 9 三 的 19 年 4月创办 , 经过几次 改版 、 版后 , 扩 目前发行量接近 1 0
万 份 。 受农村基 层干部 和广 大农 民的欢迎 , 衢州 地 深 在
采编札记 I R C I L O R A I A T A U N L M P C J S
地席嘣
地方晚 报是 以地方市 民 为主要读者 对象 的综合性 城市报纸 。经济 新闻是地方晚报始终 关注 的重点板块 , 是地方晚报 的传 统产 品。地方晚报 的受众定位 、 民属 市 性、 市场 策略 等 因素决 定 了其经 济新 闻应该 力求平 民
有百姓、 多一些百姓 情怀 , 不仅仅是 大众 的期盼 , 也是媒
化, 在经 济新 闻报道 时 , 心 中有百 姓 , 要 多一些 百姓 情 怀; 眼中有百姓 , 多一些百 姓选题 ; 中有百姓 , 文 多一些
百姓表 述 , 使地方 晚报 的经济新 闻更好地 为平 民百姓服
务, 实现地 方晚报经 济新 闻的大众化传 播 , 取得理 想 的
比如在 江建寻 亲的报道 中, 想一想 如果我 是江 建 , 面对 突然 出现 的关注 和希望 , 在媒体 散尽之 后 , 我会 想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近年来,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所谓“平民化”,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更加注重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强调人性化的报道方式,使得新闻更加贴近普通民众的生活。
这种趋势在电视新闻报道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不仅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也使得新闻报道更富有人文关怀。
本文将从“平民化”视角探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影响。
可以说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在过去,新闻报道更多地着重于重大事件、政治议题和国际形势等内容,而对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经历往往只是附带性的报道。
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和多样化,人们对于新闻内容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他们更加渴望通过新闻了解同样身边的普通人的生活,希望从中获得共鸣和感动。
电视新闻媒体也开始注重从平民的角度出发,将更多的报道关注点放在普通人身上,力求通过“平民化”的报道方式更好地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也对新闻报道的方式和内容产生了影响。
在过去,新闻报道往往是采访权威人士和专家,报道政治、国际等大事件为主。
如今,在“平民化”的趋势下,电视新闻报道更多地涉及到普通民众的生活,他们的生活举动、情感和故事成为了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新闻节目会安排主持人深入生活片区,记录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经历,把普通人的故事进行深入报道,这种方式符合观众对于真实、温暖新闻的需求,也提高了观众对于新闻的关注度和认同感。
这种“平民化”视角也让普通人感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价值和存在感,让他们的生活故事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和尊重。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平民化”视角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并非没有问题。
一方面,过分强调“平民化”可能会导致新闻报道失去客观性,由于过于关注普通人的情感和生活故事,报道可能会受到情绪化和个人情感的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客观性可能会被削弱。
过分强调“平民化”也可能导致新闻报道过分娱乐化,忽略了新闻传播的责任性和专业性。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电视新闻报道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既是一种信息传播的形式,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表达。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平民化”视角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报道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强调对普通人和普通事件的报道,力求从平民的角度出发,展现真实、贴近生活的画面。
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从“平民化”视角的定义及其影响入手,对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进行探讨。
我们来看看“平民化”视角的定义。
所谓“平民化”,指的是对普通人和普通事件的报道,强调真实、贴近生活的视角。
这种报道方式主张从平民的角度出发,关注人民生活的点滴,让普通人的声音得以传播,让普通人的生活得以展现。
相比于传统的新闻报道,这种新的报道方式更注重对社会底层、边缘群体的关注,更注重对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琐事的呈现。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影响深远。
它可以拉近新闻报道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在以往的新闻报道中,往往局限于政治、经济、社会等高层次议题,而忽略了普通人的生活。
而“平民化”视角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局限,让新闻报道更加贴近观众的生活,更有亲和力。
观众在看到这样的报道时,往往更容易感同身受,更有共鸣感,从而增加了对新闻报道的关注度。
“平民化”视角的出现也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在新闻报道中,对底层群体的报道往往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从而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这种报道方式,一些社会不公和丑恶现象得以曝光,得到社会的关注和谴责,从而推动社会向更加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
“平民化”视角的出现也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新闻报道中,对底层群体的报道往往能够展现他们的朴实、善良和努力,展现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强和乐观。
这样的报道不仅有助于树立社会正能量,还有助于引导人们向着正确的价值观前进。
“平民化”视角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报道对象的选择需要谨慎。
在使用“平民化”视角进行报道时,往往需要更加关注报道对象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电视新闻报道的“平民化”视角是指将报道对象定位为普通百姓,关注普通人的生活、需求和权益。
这种报道视角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公众对新闻报道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是电视媒体对观众的调查与反馈的结果。
公众对新闻报道的需求发生了变化。
过去,电视新闻报道主要关注政治、经济等大事件,以及名人、权威人士。
这种报道模式使得新闻与普通百姓的生活距离较远,公众无法从中获取自己关心的信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的关心焦点从政治、经济等大事件转移到了自身的生活和权益上。
他们更关心自己的工作、生活状况,以及身边发生的事件。
电视新闻报道需要更加贴近公众的需求,将报道焦点放在普通百姓的身上,关注他们的生活、需求和权益。
电视媒体对观众的调查与反馈也促使了报道视角的“平民化”。
为了保持收视率和观众数量,电视媒体常常进行观众调查,听取观众意见和建议。
近年来的观众调查发现,许多观众对过去的电视新闻报道提出了一些批评意见,认为报道距离他们太远,与他们的生活关系不大。
这些反馈使得电视媒体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报道视角,更加关注普通百姓,提供更加贴近观众生活的报道。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对于社会和媒体有着积极的影响。
它可以提高新闻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传统的新闻报道往往更关注政治、经济等权威人士的观点,偏向于权力方。
“平民化”视角将报道重心放在普通百姓身上,更能体现普通百姓的观点和需求,同时也能更客观地反映事实。
它可以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参与度。
普通百姓作为新闻报道的对象,能够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参与感,从而提高观众对新闻的关注和参与度。
它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和民主意识的发展。
通过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和权益,电视新闻报道能够反映社会的不公和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讨论,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和民主意识的发展。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何准确把握和反映普通百姓的需求和观点是一个难题。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电视新闻报道是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它不仅具有传播新闻信息的功能,还承载着社会责任和价值观的传递。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新闻报道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首先要明确的是,什么是“平民化”的新闻报道?“平民化”是一种新闻报道的理念,即将新闻主题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注重展现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和真实情感。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这种理念也体现在如何选题、如何报道和如何表现等方面。
随着传媒技术和社会发展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报道开始注重“平民化”,致力于将新闻主题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为大众提供一个更真实、更具参与性的视角。
首先从选题的角度来看,“平民化”视角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在以往的电视新闻报道中,往往会选择一些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重大事件作为新闻报道的主题,而忽略了普通人的生活。
而“平民化”的新闻报道将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关注他们的疾苦、追求和幸福。
一些贫困地区的故事、普通人的英雄事迹等等,这些都是“平民化”新闻报道的典型案例。
这种新闻报道的方式更贴近普通群众的生活,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也更容易触及人心。
其次是从报道的方式来看,“平民化”视角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往往是以记者为中心进行报道,而“平民化”的新闻报道更注重将普通人的声音和真实情感呈现出来。
通过采访一些普通百姓,反映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心情;通过直播等方式,将新闻事件的现场呈现给观众,让他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新闻事件的发生。
这种报道方式更容易让观众产生亲近感和参与感,也更有利于传递新闻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它不仅可以更好地传播新闻信息,还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希望越来越多的电视新闻媒体能够关注并倡导“平民化”视角,为大众提供更加真实、贴近人心的新闻报道。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指的是将新闻报道的主角角色从政府官员、权威专家等转变为普通民众,关注社会底层和普通民众的生活、工作和权益,让他们成为新闻报道的焦点和主角。
这种视角的引入是对传统新闻报道模式的一种改变和创新,旨在增加报道的多样性和真实性,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和关注度。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平民化”视角能够增加新闻报道的多样性。
传统新闻报道通常关注政府决策、权威专家意见等,报道内容单一,容易陷入官方视角。
而引入“平民化”视角后,新闻报道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社会问题和事件,并通过普通民众实地采访和讲述,展现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样一来,新闻报道能够呈现出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声音和观点,让观众更加全面地了解社会状况。
“平民化”视角能够促进新闻报道的深入和发现。
传统新闻报道往往只是简单地报道事件的发生和基本情况,很少深入探究事件的原因和背后的问题。
而引入“平民化”视角后,新闻报道可以从普通民众的生活和经历入手,通过采访和追踪报道的方式,深入挖掘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
这种深入探讨和思考能够使新闻报道更具有独特性和独到见解,为观众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思考的空间。
应注意在使用“平民化”视角时要注重报道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虽然“平民化”视角能够增加报道的多样性和真实性,但是记者在采访和报道过程中要保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不对事件进行歪曲和夸大。
只有这样,新闻报道才能够真正反映社会的多样性和真实面貌,让观众能够真正了解社会问题和事件的本质。
浅析社会新闻报道的平民化
是对一些负面的平视 , 是从“ ” 都 人 的角 度 观 察 体 验 , 对 采 是
访 对 象 物 质 的 、 神 的 、 性 的 、 性 的 、 俗 的 种 种 人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层 精 理 感 世
面的反映 , 报道反 映对人性的关怀。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 使
是 那 种 需 要 平 等 和 真 切 才 能 体 现 的尊 重 。 普 通 市 民 是 社 会 最 基 本 的 阶层 , 们 的 生 存 状 态 代 表 了社 会 的基 本 状 态 , 他 平
范 人 物 成 为重 要 的宣 传 对 象 。这 种 宣 传 是 通 过 先进 人 物 的 示 范 作用 来 表 达 主 流 文 化 价 值 的取 向 ,通 过 号 召群 众 向模
范 人 物学 习来 达 到 政 府 所 要 达 到 的 目的 。
当然 的牺 牲 品 。 在行 为表 层 , 者 本 位 的新 闻观 不 注 重 传 播 传 效 果 , 注 重 受 众 研 究 . 传 统 的新 闻 观 放 到 人 文 意 义 范 畴 不 把
研究上“ 说你 昕” 我 的灌 输 式 的 宣 传 , 于 传 者 本 位 的 新 闻 属 观 .传统 本位 的新 闻 观 看 到 了新 闻 传 播 对 社 会 变 革 的重 大 作 用 , 它 片 面强 调 和夸 大把 关 人 的 主 体 意 识 , 容 易 偏 离 但 很
新 闻 最 基 本 的 客 观 真实 原 则 , 反 新 闻规 律 。在 意识 深 层 支 违
[ 章编号 ] 文
民化 报 道 首 先 应 关 注 的 当 然 是 他 们 的喜 怒 哀 乐 。
在 社 会 新 闻 平 民化 报 道 的背 后 ,体 现 的是 科 学 而人 性
浅谈晚报新闻的平民化取向
广大党员按照 “ 四个一定 要” 的要求 , 更 好地发挥好模范作用。要 以提高思想政
治 素 质 和 全 面创 新 能力 为 重 点 ,切 实 加
把主要精力放在事业发展上 。 为此 , 要不 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机制 ,把思
升级 , 不断增强报业发展 的内部动力 , 推 动集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 加强和改进党 的组织建设 ,提高集 团领
越 感 ,改 变 那 种高 高 在 上 和低 头 看 世界 的思 维方 式 , 自觉 地 关 注周 围基层 老百
单就孩子们来说 ,他们所遇到的困 境各有不 同, 可他们都有一个共 同特点 : 非常珍惜来之不 易的求学机会 。面临着 随时辍学的忧虑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
姓的生活 、 生产 , 并且不断和他们平等交 流的意识。 换句话说就是“ 多替老百 姓说
性美 、 个性美。在境界上追求浓郁的人文
索、 勇于创新 , 把管理的重点放到建立健
全市场化经营和企业化管理的运营机制 上来 , 放到创新机制 、 优化配置 、 降低成 本、 提高效益上来 , 进一步促进集 团内部 运行机制 的转 变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 积
极 推 进 内部 管 理体 制 、运 行 机制 的全 面
之 。窘境 之 下 , 天 , 妹 俩 选择 喝农 药 一 姐
的同情和慰 问。 大家纷纷献上一份爱心 , 使这个女孩感受到了人间真情 ,开始重 结束 自己的生命。 妹妹走后 , 把
遗 憾 留 给 了人们 。为 了让姐 姐 别 再 对 生
重视新闻的人性化传播 ,讲究新 闻的人
对此 ,承德晚报》都及时给予 了关注 。 《 20 0 9年 7月份 , 滦平县 巴克什营镇贫困
浅谈都市报新闻的平民化取向——兼评《燕赵都市报》的几次新闻策划
个共同特点 :非常珍惜来之 不易的学 习机会 :面
临着随时辍 学的危险 ,他们部有 一个共 同的呼喊 : “ 爸爸 、蚂 妈 .我多 么想继续 上学 : “ 一点钱 , 捐
改 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专栏在社会各 界引起 ,强烈 的反响 .孩子们 可爱的脸庞 。可叹 的遭遇 ,可怜 的
紧紧联 系在一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市住房制 城 度改革 、 城市医疗制度改革 、 城市户籍 制度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等
媒 体在 市 场竞 争 中取胜 的根 本 。而 几 乎所 有 的
社会 主义国家的新 闻媒体注定要担负更多的社 会职能 。改革开放使神州大地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化 。但 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带来 的企业破产 、大批企 业职工 下岗失业 ,加上 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 ,致 使一些城市居 民的生插陷入 了困境 改善这些普通 市民的生存 状况是 党和政府正在解决 的难 点问题 。 新闻媒 体如何上为党和政府分 忧 .下为百姓解 难? 去年 3 , 《 赵都市报》聚焦都市贫困家庭 .发 月 燕
中只剩下年迈 的爷爷 、奶奶 ;有的燕子家庭 贫困 , 从 生下 来便没有 买过新 衣服 。甚至 没有吃过 方便 面 ;有 的燕子 家中只能让 姐妹两个 中的一个 上学 , 开学前夕 ,两个孩子相拥 而泣;有的孩子生来便被 父母遗弃 ,而随 后捡到他 { 她】的爷爷奶奶又相继 过世——从 未喊过 “ 爸” “ 爸 、 蚂蚂”的 燕子 ,再 次只剩下 自己一人… ・ ・ 燕子们所 遇的困境各有不问 。可他们几乎都有
力之 所 在 。
有工人 ,有农民.有军人 .有学生 ,有打工仔 .有 老板 。有胆刑人员 ,有离休 干部… …老夫妇互相搀
扶 ,将 5 O元送到 了报社 ;妈妈 带着女儿 以女儿的 O
浅析社会新闻报道的平民化
浅析社会新闻报道的平民化[社会新闻报道平民化,即社会新闻报道进一步走向普通人,关注人的生命意义,体现科学而人性的新闻观。
一、英雄主义时代的隐退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英雄崇拜的民族。
传统社会对理想人格的设计,自然经济和家庭组织网络,使国人的深层心理结构深深积淀了对英雄的敬畏、崇拜、信仰、认同和模仿。
在国人看来,这些具有伟大人格和力量的英雄,可以救人民于水火,同时又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伦理精神,是体现中国人最优秀的道德和最完美人生的典范。
因此英雄人物是中国人人格认同的首要目标。
建国后,国人的英雄崇拜意识得到进一步宏扬和强化。
新人新事新风尚的宣传成为社会新闻的主要内容,英雄模范人物成为重要的宣传对象。
这种宣传是通过先进人物的示范作用来表达主流文化价值的取向,通过号召群众向模范人物学习来达到政府所要达到的目的。
在英模人物的宣传上,最为成功最为典型的首推60年代的雷锋。
到了80年代,为鼓励青年为中华崛起而学习,树立了两个知识青年模范:陈景润和张海迪。
之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在各条战线上相继涌现出众多先进人物,同样是时代大潮中产生的典型人物,传媒作了同样的不遗余力、连篇累犊的宣传,但90年代的英模人物,其号召力和影响力大不如前。
过去,人们对英模人物的事迹反响十分强烈,每当树立起一个英模典型,就能在全国掀起一股人人学模范,人人争当英雄的热潮且经久不息。
而进入90年代,人们开始抱着不同的心态从各自的需要出发,对英模人物的方方面而进行评说,有的人赞赏钦佩,有的人不以为然。
为何不同时代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其关键在于时代背景变了。
英雄崇拜心理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得到强化,当现实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变,它的强化因素逐渐当代报纸社会新闻报道之研究削弱时,这种心理意识便会淡化。
二、社会新闻平民意识的形成与深化进入90年代,平民意识渗透进新闻报道中,新闻工作者开始沉入到充满市井烟火、人情世象的平民生活中。
将遍布于神州大地的普通中国人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散发的精神气息聚光、放大,使其近距离地、鲜活地展现在受众面前。
浅议新闻的“平民化”
浅议新闻的“平民化”所谓新闻“平民化”,就是新闻以普通百姓耳熟能详的视角进行采访写作,让普通大众最能参与和接受。
这就需要新闻从业人员摒弃因职业优势和技术优势带来的优越感,改变居高临下和俯视一切的思维方式,增强“平民意识”,寻找平民视角,关注百姓生活。
选择平民话题,关注百姓生活从传播角度说,新闻传播内容只有观众接受并认可,百姓关注并欢迎,传播过程才算完成。
而要实现这一过程,就必须要求我们多将视角对准平民百姓,关注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体现新闻工作者应有的人文关怀。
从目前来看,平民关注的题材很多,从经济生活到社会事件都已融入市民的生活中。
但是,其中最受关注的无疑还是批评性或焦点性事件报道以及重大事件报道,这类报道相对容易受到关注。
同时经济类的批评报道也引人注目,国际著名的商业类杂志《福布斯》,就是靠着在经济界准确、尖锐地批评一些商业公司而使其发行量节节上升的。
当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媒体,它肩负了新闻与宣传的两大任务,在完成宣传任务之外,在不与党的政策相违背的条件下,大力实施“平民化”举措,特别是加大完全用事实说话、有力度的曝光题材的采编,自然会得到读者的喜爱。
寻找平民视角,贴近百姓情感一名出色的记者必须善于平视生活,也就是要学会从百姓的角度看问题、搞报道。
具体地说,作为记者,在新闻报道中,无论是时政报道、经济报道、还是社会新闻报道,都要善于从平民百姓的角度去思考和选择报道的内容和主题。
多从基层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和群众日常生活的变化中发现具有普通意义或对全局有指导和启示意义的新闻。
譬如,报道一项重大政策或措施,要善于选择平民视角,通过具体的事实,反映这些政策措施会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而其中百姓又需要做些什么,等等。
选择平民视角,还要求记者更多地去关注新闻事件中的人的命运和人的价值。
同时,记者在语言语境的创造上也要体现平民意识。
比如,记者以新闻事件的目击者身份或采访者身份,在事件现场作报道,这时,记者就是百姓的代言人,他应该并且必须不加修饰地将现场的原生态展现给观众,观众需要得到什么信息,他都能告诉观众,观众藉此平等地获得新闻信息,从而充分满足了自己的求新、求真和求近的心理需求。
浅析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浅析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作者:王道昌来源:《记者观察·下旬刊》2020年第05期摘要:随着新闻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更多贴近民生的新闻报道开始出现,新闻报道采用平民化视角成为了一种新常态,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共鸣。
这样的特殊视角体现出了新闻媒体行业不断下沉,坚持以人为本,结合生活实际的工作理念,新闻从业者从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中取得突破,真正实现了从观众中来到观众中去的模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本文拟从多个方面浅析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关键词:新闻报道;平民化;视角新闻作为一种传统的传播媒介,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政府与党的喉舌,又是广大人民的耳目喉舌,拿《人民日报》来说,男女老少皆適合阅读。
但在过去一段时间,新闻报道都偏向于行政要闻以及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再者就是一些先进典型、模范的宣传。
而随着新闻行业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新兴媒体进入了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传统的新闻媒介也在改变,平民化视角开始出现,更多与民生相关的新闻和贴近群众生活的内容慢慢涌现。
一、视角平民化随着新闻媒体行业的不断下沉,新闻报道的内容不断趋于平民化,更加贴近民生和深入社会,越来越多的小人物受到了关注,老百姓的心声得到了传递。
正如央视曾经开展的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前往基层采访普通的劳动人民,听一听他们的心声,探访他们的工作环境和状态,致敬平凡中的伟大,当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共鸣。
社会是由一个个普通的群众所构成的,那些明星、企业家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要将更多的关注投入到普通的百姓,用平民化的视角来展现这个社会。
二、内容平民化在新闻报道中,内容无疑是核心要素,新闻报道中的内容应该是贴近生活实际的,有关社会民生的,必须是群众所关心的,这样平民化的内容才能得到大家的关注,随着新闻内容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怎样使新闻报道能够服务于群众,使观众能够得到新闻报道的价值,成为了当前新闻媒体行业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很多栏目开始尝试,比如开设相关的民生节目并公布了热线电话,一些与群众有关的问题、纠纷和事件都会得到关注与解决,这个过程在节目中都会播放。
新闻报道“平民化”问题及对策
人’ , 把人 当人 看 。 ” L 】 新闻报道的“ 平 民化 ” 突
破传统的“ 我播你看” 模式 , 注重受众的有效参
与 和积极 互动 。
一
、
新 闻报道“ 平 民化” 的成 因
“ 受者” 为中心转变 的价值观念 , 使新 闻本位 回 归“ 受 众 本位 ” o E 2 ] 人们 的意识 开始 从 盲从 转 向
( 一) 媒 介 体制 改革 的促进 过去 十几 年 , 我 国媒 介 体 制 以产 业 与 事 业
为两大发展主线 , 各个媒体为了加快构建 中国 电视媒介新 主体和新平 台, 打造一个立体 的电 视媒介格局 , 都使出浑身解数 , 开始革新新闻报
道 的方 式 , 并 以“ 平 民化 ” 为 突 破 口, 使 得 受 众
展 了新 闻报道 的领 域 。
层, 追 求也 由简单 的物质满足转 向多元化 的精
神文 化需 求 。新 闻报道 也开始 将镜 头 瞄准普 通 劳动 者 , 把 话筒 交 给普通 百姓 , 普 通人有 了在 镜
头前 发表 意见 、 行使 话语 权 的机会 。 二、 新 闻报 道 “ 平 民化 ” 问题剖 析
自主 , 从保 守 转 向 开放 , 从 等 级 转 向平 等 ; 人 们 的 注意 力 开始 从 政 治 转 向经 济 , 从 表象 转 向深
“ 平 民化 ” 从 平 视 生 活 的角 度 , 关 注普 通 人 的生 活状 况 , 关 注并 理解 普通 人 的命运 、 尊严 以
及抗争 , 挖掘普通人身上不普通的东西 , 从而拓
‘ 人’ 的 自我 发 现 和 自我 认 识 的 历 史 进 程 相 一
致, 新 闻报 道 ‘ 平 民化 ’ 就 是要 ‘ 将 人 还 原 成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什么是“平民化”?平民化是指将社会中普通人的生存环境、生活状况、思想情感等作为新闻报道的内容,通过讲述一般人的故事和生活体验来反映现实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强调通过讲述普通人的生活故事、社会事件和问题,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增进观众对新闻内容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这种平民化的方式不仅能够让新闻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也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关注和共鸣。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平民化的报道需要更加深入地挖掘普通人的故事和生活体验,这对于新闻从业者的专业水平和报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平民化的报道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为在报道过程中可能会忽略掉一些重要的社会问题和事件,导致报道的片面性和不全面性。
电视新闻报道在平民化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平衡,既要讲好普通人的故事,也要及时反映社会的热点问题和事件,做到新闻报道的全面和多元。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媒体技术的进步,平民化的报道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创新。
在新媒体时代,通过社交媒体和微博等平台,可以更加方便地触达到普通民众,收集到更多真实的生活故事和信息素材。
通过多样化的报道手法和表现形式,也能更好地传递普通民众的生活情感和社会体验。
未来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将更加深入和全面,为观众呈现更加真实和丰富的社会生活。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是一种重要的报道方式和表达方式。
通过平民化的报道,电视新闻能更好地反映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升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同时也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不断完善和深化平民化的报道方式,提升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到社会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000字】。
浅谈都市报新闻的平民化取向--兼评《燕赵都市报》的几次新闻策划
浅谈都市报新闻的平民化取向--兼评《燕赵都市报》的几次新
闻策划
韩自贤
【期刊名称】《采写编》
【年(卷),期】2002(000)003
【摘要】@@ 在市场竞争中,媒体和企业一样,必须有准确的市场定位,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风格.这是媒体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根本.而几乎所有的"都市报"从创办开始,就将自己定位为"市民报".一项体现"市民报"的主要特征,就是都市报新闻报道的平民化取向.
【总页数】4页(P37-40)
【作者】韩自贤
【作者单位】燕赵都市报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
【相关文献】
1.谈组织活动新闻策划程序—兼评’98山西首届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课程班开学新闻策划 [J], 雷六七
2.市场化报纸的新闻与营销定位兼谈《燕赵都市报》的发展理念和盈利模式 [J], 李炳庠;尹亚辉
3.都市报经济新闻的层次与受众分析——以燕赵都市报为例 [J], 刘江滨
4.都市报新闻标题制作"秘诀"——以《燕赵都市报》为例 [J], 和曼; 白树亮
5.报业运作中的新闻策划作用探析——兼议西藏报纸新闻策划实践及取向 [J], 周志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地方性报纸平民化传播的新闻价值取向与人文定位
浅析地方性报纸平民化传播的新闻价值取向与人文定位
――――以“冷血报道”为例
中北大学新闻传播系麻洁琼石少军
内容摘要:当今社会,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传播观念的变革;平面媒体利用自身的优势,尽可能将一段生活素材保持完整,给读者提供一个足够的空间,尽可能满足大众的需求,然而在此过程中所出现的冷血报道却不得不引
起我们的注意。
关键词:平民化冷血报道良知人文关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新闻媒体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尤其从80年代后,受众讨厌虚假,渴望真实的心态也越来越强烈。
而这种心态变化一旦介入到传播过程中,人们就要求媒体为自己提供真实的生活场景和新闻信息,人们更愿意去看一些真实的人和事物,更倾向于关注媒体的原生态报道,平民化节目就这样顺势成为了打动观众的最好的传播方式之一。
然而,在近几年,平民化报道中却出现了态度冷漠、缺少关心与关怀,一味吸引受众关注,带有炒作性的报道,我
们称之为“冷血报道”。
2006年春节,一名女孩在公交车上偷窃一台数码照相机,次日,多家报纸一哄而上,烘托《19岁少女成为狗年第一贼》,兴奋点集中在“19岁少女”身上;
近些年来出现的购房热,媒体在报道中却写到:《年轻买房族八成“啃老”》,“啃老”作者的言外之意不溢言表;
在报道第八届CCTV---MTV音乐盛典时,对于满文军和陈明获得内地最受欢迎奖这一情况,媒体在报道时,却说对这情况“大跌眼睛”,全然不顾歌迷的感受………
………
于是,为了攫取大众的眼球,冷血报道以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
一.“冷血报道”的现状分析
鉴于媒体在报道时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冷血报道,我们仅以山西省著名的大众报纸《太原晚报》为例,虽然它的报道影响力比较大,总体状况也比较好,但其中所存在的冷血报道也在引起我们的关注。
我们以《太原晚报》2006年10月8日到2006年10月14日的报纸为样本来探究冷血报道的现状,对冷血报道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以下是表格分析:
表一:《太原晚报》从10月8日到14日一星期内冷血报道出现的次数
表二:《太原晚报》10月8日至14日一星期内冷血报道具体分析:
上述两个表格可以看出,冷血报道在太原晚报上已经屡见不鲜了,同时,在其他一些地方性报纸上也出现了不少冷血报道。
而究其出现的分类可以看出,冷血报道在社会、娱乐、体育等软新闻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而相对地在时事等硬新闻中出现的比例比较少。
另一方面,这些出现冷血报道的软新闻,它们在内容的选择上有三个共同的特点:
第一百姓关注什么,它就集中反映什么;这在报纸的各个版块中都有体现。
例如:13日的晚报体育块《英格兰自毁防线》,12日热线块的《禁酒令有令不行》,11日娱乐块《〈玉战士〉笑场张静初圆场》等,在这些老百姓心中关心的事中很容易就出现了冷血报道。
例如在《“禁酒令”有令不行》中出现了这样的报道:三位中学生模样的男孩子买了五瓶啤酒,老板娘神情自若,而且跟几位小顾客谈笑风生,看来是熟客。
媒体对其报道中仅仅是这样陈述,但对学生模样的男孩子的写法却言语中透出了对其的蔑视,同时,对其为何会在“禁酒令”颁布后出现这种行为漠视至极。
第二重视朴素自然的美,重视撷取生活中的原生态画面。
在9日的《历经坎坷志愈坚――记残疾军人李盛伟》中出现了这样的词语:“扔石头、撞墙、绝食,几天几夜不吃不睡”,过分的夸张中隐含着媒体的麻木。
第三从人们熟悉的生活中,寻找人们不熟悉的内容。
在11日的《征途:市场是检验网游的唯一标准》中,“这个‘硬’道理似乎并不那‘硬’”,“口水和意气显然在影响着这个行业的理性与宽容”,“口型一致”、“史段之间的渊源‘地球人都知道’”便是从大家熟悉的网游开始入手的,但在报道时也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冷漠。
二.冷血报道出现的原因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唤“良知”回归,确实,麻木不仁侵蚀着一些媒体工作者的良心,为了“猛料”其他都漠然视之。
一些看似正面的报道,也隐含着这种漠然。
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受众个体有一种强烈地寻求与社会上其他人一致,情感共鸣的愿望,因为这不仅使他们能产生安全感和与人相处的和谐感,而且也能使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一种心理就为冷血报道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机会。
从受众本体论的来看,一切传播活动均随广
大受众的意志为转移,完整表达受众意图及生存状态和提高受众素质成为传播的出发点和归宿。
这样,编辑慢慢意识到受众已不愿再听编者强行灌输的观点,而开始回归生活,这样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报道就必须挖一些别人的“伤疤”来吸引受众,媒体在保持客观报道的同时,也为事情赋予了冷漠的色彩,这样也就出现了冷血报道。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编辑制作迎合受众
在大众传播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往往通过媒介来获知外界信息,并在媒介环境中部分地学习社会化经验,例如:新闻媒体在宣传时注重“真”、“善”、“美”,受众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并遵循这一原则,反之,一味地宣扬“暴力”、“色情”,受众的道德水平也会受影响。
现在,大众传播日益发达,编辑为了能够迎合大众,不论是在新闻的制作上还是在新闻内容
的编辑上,往往只注重事情本身,其他一概不管。
例如在成都某报纸上出现了这样的标题:《10米高空脚打滑哦嗬》,轻率的语气仿佛不是人命关天。
2.报道内容选择迎合受众
对于报纸而言,家庭、弱势群体、暴力行为等一直是媒体报道的热点问题,可对于这些社会问题,媒体非但少了许多同情,反而多了许多嘲讽与调侃。
在有些报道中,媒体称大多数待业,下岗人员和摊贩等自谋生计者为“闲散”、“闲杂”、“外地人模样的人”,这不能不让我们寒心。
3.写作手法迎合受众
报纸作为用笔写出来的天下,写作手法自然也各式各样,然而,近些年,由于报纸的影响力越来越弱,因而写作手法的变革也是一种必然,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为了尽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需求,写作时也常把最引人注意的地方人为修饰放在开头,例如:在9月22日《晶报》中《职
业二奶颠覆了什么》中开头这样写道:“二奶因为与重婚、纳妾等丑陋行为联系在一起,深为人们不齿,但由于做二奶能满足一些‘物质女孩’享乐的需求,因而‘二奶风’屡禁不止……”
4.价值取向的偏差
从新闻价值取向来看,一些报纸喜欢选取能让老百姓感兴趣、惊讶、震惊的文章,却忽视了其中应有的人文关怀。
拿《太原晚报》来说,里面的这类新闻有:“少年‘洪兴帮’落网记”(10月12日),“‘禁酒令’有令不行”(10月12日),“千万富翁建博客自曝被追杀”(10月11日)……三.冷血报道的应对策略
1.受众自身素质的提高
媒体影响着受众,同时,受众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媒介环境,随着受众水平(知识水平、道德水准等)的不断提高,必然要对媒介环境提出新的要求,这些要求正是促进新闻革新的最大动力。
因此,首先要提高受众自身素质。
2.度的把握
冷血报道不论是从标题的编辑上,还是内容的把握上,都向着“过分客观——麻木”靠拢和还原,这种做法最终也就导致了冷血报道的频繁出现。
新闻传媒人,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传媒人”,因而在报道时“度”的把握是相当重要的,于适当处收手,才不失作为“人”和作为“传媒人”的标准,才可有效减少冷血报道的数量。
即使是作为地方性的报纸,也应该把握住报道的底线。
3.良知与责任感
新闻人要有一颗良知的心,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服务百姓、服务社会,为正义而战,为百姓利益而战。
良知作为传媒人最基本的素质,尤其是在像太
原晚报这样的地方性报纸上,经常会出现新闻良知也人类伦理道德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孰轻孰重,舍谁取谁,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4.人文关怀
新闻报道应“以人为本”,从其核心和本质上说,也就是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新闻报道工作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精神,就是要把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放在中心地位,关心百姓、弘扬百姓,抛弃冷血报道,增加一些人文关怀。
地方性报纸更应贴近百姓生活,弘扬民族文化,充分发挥出大众化的优势。
结语:
大众传播在报道的新闻和传达的信息中,通常包括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进步与落后的价值判断。
大众传媒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客观上起着形成和维护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的作用。
这种作用是通过传媒的舆论导向功能发挥出来的,它可以通过舆论引导形成新的规范和价值,
又可以通过舆论监督来维护既有的规范和价值。
同时媒体应坚持“以人为本”,多一些关怀性报道,少一些冷血报道,还大众媒体一个纯净的媒介环境。
参考书目:
1.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第一版
2.刘京林著:《大众传播心理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2005年3月第二版
3. 蔡雯著:《新闻编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4. 李良荣著:《新闻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5. 冯广超著:《数字媒体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