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抗震建筑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甲乙类建筑分类表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甲乙类建筑分类表](https://img.taocdn.com/s3/m/cc577e71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c4.png)
施 跨度 桥
换流站工程中的主控通信楼、阀厅和就地 继电器室;供应 20 万人口以上规模的城镇集中供热的热电站的主要发 配电控制室及其供电、供热设施;不应中断通信设施的通信调度建筑 。
建 筑
(1)铁路建筑中 ,I、II 级干线和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 8、9 度地区的铁路枢纽的行车调度、运转、通信、信号、
仓
库
类
仓库类建筑中,储存放射性物质及剧毒、易燃、易爆物质等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危险 品仓库。
建
筑
5
基
罐、加压泵房和压缩间、调度楼及相应的超高压和高压调压间、高压和次高压输配气管道等主要设 施;
(4)热力建筑中 ,50 万人口以上城市的主要热力厂主厂房、调度楼、中继泵站及相应的主要 设施等。
础
(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力调度中心 ; 在交通网络 (2)火力发电厂 (含核电厂的 常规岛)、变电所的生产建筑中:单机容量为 300MW及以上或规 划容量为 8 00MW 及
2
建 筑
甲类
( 1)冶金工业、建材工业企业的生产建筑中,大中型冶金企业的动力系统建筑,油库及油 泵房,全厂性生产管制中心、通信中心的主要建筑,大型和不容许中断生产的中型建材工业 企业的动力系统建 筑; ( 2)化工和石油化工生产建筑中,特大型、大型和中型企业的主要生产建筑以及对正常运 行起关键作用的建筑;特大型、大型和中型企业的供热、供电、供气和供水建筑;特大型、 大型和中型企业的通讯、生产指挥中 心建筑; (3)轻工原材料生产建筑中,大型浆板厂和洗涤剂原料厂等大型 原材料生产企业中的主要装 置及其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建 筑; ( 4)冶金、化工、石油化工、建材、轻工业原料生产中,当具有火灾危险性时,使用或产 生具有剧毒、易燃、易爆物质的厂房以及存放这些物品的仓库,存放有放射性物品的仓 库。 (1)航空工业生产建筑中,部级及部级以上的计量基准所在的建筑,记录和贮存航空主要产 品(如飞机、发动机等)或关键产品的信息贮存 (如光盘、磁盘、磁带等)所在的建筑,对航空工业 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整机或系统性能试验设施、关键设备所 在建筑(如大型风洞 及其测试间,发 动机高空试车台及其动力装置及测试间,全机电磁兼容试验建筑 ),存放国内少有或仅有的 重要精密设备的建筑,大中型企业主要的动力 系统建筑; ( 2)航天工业生产建筑中,重要的航天工业科研楼、生产厂房和试验设施、动力系统的建 筑,重要的演示、通信、计量、培训中心的 建筑; (3)电子(信息)工业生产建筑中,国家级、省部级计算中心、信息中心的建筑,大型彩管、 玻壳生产厂房及其动力系统,大型的集成电路、平板显示器和其他电子类生产厂房 ; (4)加工制造工 业建筑中,当具有火灾危险性时,生产或使用具有剧毒、易燃、易爆物质的 厂房及其控制系统的建 筑; (5)大型的机械、船舶、纺织、轻工、医药等工业企业的动力 系统建筑。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95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95](https://img.taocdn.com/s3/m/a040b315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a4.png)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95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95是我国建筑抗震设计的标准之一,
主要用于确定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等级。
该标准将建筑分成了三类,分别是A、B、C类建筑,下面我们将具体进行介绍。
一、A类建筑
A类建筑指人员密集、重要设备和重要物资的存放场所,如超市、商场、医院、大型会议厅等。
这类建筑的抗震设防等级应为一级或二级,具体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等级和重要性来确定。
在设计中,应选择
使用高强度的混凝土和钢结构,采用加筋、加宽和加厚等加强措施。
二、B类建筑
B类建筑指一般工厂、学校、民用住宅、办公楼等,这些建筑物一般
不存放大量贵重物资和设备。
抗震设防等级应为二级或三级,具体等
级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高度、结构形式、使用年限、地质条件等来确定。
在设计中,应采用双排柱、直板墙、框架等结构形式,增加墙体
厚度和加固强度。
三、C类建筑
C类建筑指低层民房、小型仓库、车库、简易工房等,这些建筑物抗
震设防等级应为三级或四级,具体等级根据地震烈度、地质条件、建
筑物的结构形式、使用年限等来确定。
在设计中,应采用悬挂式结构、钢架结构、钢筋混凝土墙等,同时进行合理的加固措施。
以上就是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95的详细介绍,不同类型建筑的抗震设防等级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建筑师在设计时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设计,确保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安全性。
抗震能力最强的房子
![抗震能力最强的房子](https://img.taocdn.com/s3/m/8480784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b8.png)
抗震能力最强的房子
在建筑领域中,抗震能力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房屋的抗震性能直接关
系到人们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安全。
为了提高房屋抗震能力,建筑工程师们不断探索创新,设计出了一些具有极强抗震能力的房子。
结构设计
抗震能力最强的房子通常采用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
这种结构能够在地震
时具有较好的延性和韧性,从而减少房屋受到破坏的可能性。
此外,房子的承重墙和框架结构也会特别设计,以增强其抗震性能。
基础设计
一个房子的抗震能力也与其基础设计息息相关。
为了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工
程师会针对当地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测,并设计合适的基础结构,确保房屋在地震时不会因基础问题而倒塌。
防震设施
除了以上的结构设计和基础设计,抗震能力最强的房子还会配置一些防震设施,比如地震减震器、防震支撑等。
这些设施可以在地震时吸收部分地震能量,减小对房屋的影响,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
施工工艺
除了设计阶段的考量,施工工艺也对房屋的抗震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
程施工时,需要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设计要求,比如钢筋的连接、混凝土的浇筑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房屋的抗震能力。
综上所述,抗震能力最强的房子是通过结构设计、基础设计、防震设施以及施
工工艺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考量而得出的。
只有在各个环节都做到位,才能建造出真正安全可靠的房屋,为人们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提供更好的保障。
建筑物抗震等级划分标准
![建筑物抗震等级划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d96615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b6.png)
建筑物抗震等级划分标准建筑物抗震等级划分标准是对建筑物抗震性能进行评定和分类的依据,旨在确保建筑在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有必要的抵抗能力,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建筑物抗震等级划分标准通常是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材料、设计规范等因素来划分的。
在中国,建筑物抗震等级划分标准主要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文件规定。
建筑物抗震等级通常分为若干级别,一般包括“A、B、C、D、E”五个等级。
不同等级的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有所不同。
下面将简要介绍各等级建筑物的特点:•A等级:A等级是抗震性能最高的等级,通常用于关键设施或重要建筑物,如医院、应急指挥中心等。
这类建筑物在地震中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可以保证在轻度地震或中度地震中基本不受损害。
•B等级:B等级建筑物适用于一般重要建筑物,如学校、商业综合体等。
在中度地震中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但通常不会发生倒塌。
•C等级:C等级建筑物适用于中小型商业建筑、住宅等,对地震承载能力要求较低。
在中度地震中可能发生一定损坏,但多数情况下可以修复。
•D等级:D等级建筑物较为普通,主要用于居民住宅等,一般在中度地震中可能发生严重破坏,甚至有倒塌风险。
•E等级:E等级是抗震性能最低的等级,一般适用于防灾设施、简易建筑物等。
在中度地震中可能会倒塌,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特点,设计单位应根据相关规范和要求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和等级划分,并在实际建设中严格执行。
同时,对于已经建成的建筑物,必要时需要进行抗震加固或改造,提高其抵抗地震的能力,确保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建筑物抗震等级划分标准是保障建筑物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安全运行的重要依据,各级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有所不同,为了保障社会公众的安全,必须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和要求,确保建筑物具有必要的抗震性能。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218eb0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03.png)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抗震设防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造成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为了科学地进行建筑抗震设防,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分类,并根据其不同的用途和结构特点,制定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
一、住宅建筑。
对于住宅建筑,抗震设防应以保障居民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
在设计和施工中,应采用抗震设计规范,选用抗震性能好的材料,合理设置结构构件,提高建筑整体的抗震能力。
此外,还应加强对基础、墙体、屋面等关键部位的加固和维护,确保在地震发生时,住宅建筑能够安全稳固地承受地震力的作用。
二、商业建筑。
商业建筑通常承载着大量的人流和物品,因此在抗震设防中需要考虑到建筑的承载能力和疏散逃生通道的设置。
设计和施工中,应充分考虑商业建筑的使用功能,合理布局结构和设备,确保在地震发生时,商业建筑能够安全疏散人员,并保护物品的完好。
三、工业建筑。
工业建筑往往具有较大的空间和跨度,抗震设防需要考虑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在设计和施工中,应加强对工业建筑结构的加固和连接,提高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
此外,还应合理设置消防设备和安全通道,确保在地震发生时,工业建筑能够安全疏散人员,并保护重要设备和物资。
四、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包括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抗震设防需要考虑到建筑的功能性和社会影响。
在设计和施工中,应充分考虑公共建筑的使用需求,合理设置空间布局和安全设施,确保在地震发生时,公共建筑能够安全疏散人员,并提供必要的救援和医疗服务。
五、特殊建筑。
特殊建筑包括桥梁、水利工程、地铁隧道等,抗震设防需要根据其特殊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进行定制化设计。
在设计和施工中,应充分考虑特殊建筑的特殊性,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确保特殊建筑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安全稳固地运行和使用。
六、总结。
建筑抗震设防的分类标准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抗震设计和施工,以保障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不同类型的建筑在抗震设防中存在着差异,需要根据其特点和功能进行相应的抗震措施,以提高建筑的整体抗震能力。
四大结构类型PK,看哪种结构最抗震?
![四大结构类型PK,看哪种结构最抗震?](https://img.taocdn.com/s3/m/5c6ea3b5fab069dc50220155.png)
四大结构类型PK,看哪种结构最抗震?
同。
那么,什么样的房屋最抗震呢?
钢结构抗震级别★★★★★
特点:钢结构是以钢材为主要结构材料。
钢材的特点是强度高、重量轻,同时,由于钢材料的匀质性和强韧性,可有较大变形,能很好地承受动力荷载,具有很好的抗震能力。
应用:一般的超高层建筑(100米以上)或者跨度较大的建筑通常应用钢结构。
由于钢结构建筑的造价相对较高,目前应用不是非常普遍。
剪力墙结构抗震级别★★★★
特点:剪力墙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这种用剪力墙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
应用:在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或高度超过24米的建筑)中被大量运用。
框架结构抗震级别★★★
特点:由钢筋混凝土浇灌成的承重梁柱组成骨架,再用空心砖或预制的加气混凝土、陶粒等轻质板材作隔墙分户装配而成。
墙主要是起围护和隔离的作用,由于墙体不承重,所以可由各种轻质材料制成。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和抗震等级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和抗震等级](https://img.taocdn.com/s3/m/fcbc059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e.png)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和抗震等级地震是自然灾害中破坏性影响较大的一种,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承载能力直接关系到人身财产的安全。
为了提高建筑物在地震中的抗震性能,人们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采取了一系列抗震设防措施。
在抗震设计中,对建筑物的抗震等级和抗震设防类别进行明确是至关重要的。
一、抗震设防类别根据地震烈度、建筑性质、地质条件和使用功能等因素,国家将建筑物分为不同的抗震设防类别,主要包括一般性建筑、重要性建筑和特殊性建筑三类。
1.一般性建筑:指对人员生命安全要求一般、地震烈度较低或地震烈度较高但合理的地震能传递的一般性建筑,如住宅楼、办公楼等。
2.重要性建筑:指对人员生命安全要求较高、地震烈度较高但合理处理的重要性建筑,如医院、学校、消防站等。
3.特殊性建筑:指对人员生命安全及相关设备设施的安全要求极高、地震烈度要求较高的特殊性建筑,如核电站、大型水利工程等。
二、抗震等级根据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类别,抗震等级确定了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耐震性能等级。
抗震等级从一级到六级,等级越高,表明建筑物的耐震性能越强,抗震能力越大。
1.一级抗震:一般性建筑中的抗震等级,对地震烈度、建筑性质和地质条件的要求相对较低,能够在小到中等地震中保持完好。
2.二级抗震:重要性建筑中的抗震等级,对地震烈度、建筑性质和地质条件的要求较高,能够在中等地震中保持基本完好。
3.三级抗震:特殊性建筑中的抗震等级,对地震烈度、建筑性质和地质条件的要求非常高,能够在强烈地震中保持一定的功能。
4.四级抗震:较高级别的抗震等级,对地震烈度、建筑性质和地质条件的要求更高,能够在极强烈地震中保持较高的抗震性能。
5.五级抗震:极高级别的抗震等级,对地震烈度、建筑性质和地质条件的要求非常高,能够在极强地震中保持基本完好。
6.六级抗震:最高级别的抗震等级,对地震烈度、建筑性质和地质条件的要求最高,能够在任何强度的地震下保持基本完好。
综上所述,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和抗震等级的明确是建筑设计和施工中重要的抗震措施。
不同抗震设防类别的抗震设防标准
![不同抗震设防类别的抗震设防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35c857789eb172dec63b722.png)
确定地震作用时设防标准 7度(0.1g或0.15g) 8度(0.2g或0.3g) 9度(0.4g) 6度(0.05g)
甲类建筑 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
7
乙类建筑
6
7
8
9
7
丙类建筑
6
7
8
9
6
丁类建筑
6
7
8
9
6
确定
建筑类别 6度(0.05g)
确定地震作用时设防标准 7度(0.1g或0.15g) 8度(0.2g或0.3g) 9度(0.4g) 6度(0.05g)
8
9
9+
7
8
8
9
7
8
7-
8-
Ⅰ类场地
确定抗震措施时设防标准
7度(0.1g或0.15g) 8度(0.2g或0.3g)
8
9
8
9
7
8
7-
8-
Ⅲ类场地
确定抗震措施时设防标准
7度(0.1g或0.15g) 8度(0.2g或0.3g)
8
9
8
9
7
8
7-
8-
Ⅳ类场地
确定抗震措施时设防标准
7度(0.1g或0.15g) 8度(0.2g或0.3g)
确定抗震构造措施时设防标准 8度(0.2g或0.3g) 8 8 7 8-
9度(0.4g) 9 9 8 9-
确定抗震构造措施时设防标准 8度(0.2g或0.15g) 9 9 8 8-
9度(0.4g或0.3g) 9+ 9+ 9 9-
确定抗震构造措施时设防标准 8度(0.2g或0.15g) 9 9 8 8-
建筑抗震等级分类有哪些
![建筑抗震等级分类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a7b46b5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c.png)
建筑抗震等级分类有哪些
建筑抗震等级分类是评估建筑物对地震力的抵抗能力的重要指标。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建筑抗震等级分为四个等级:一级抗震、二级抗震、三级抗震和四级抗震。
下面将对这四个等级做详细介绍:
一级抗震
一级抗震是对重要的、对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影响较大的建筑,如医院、消防中心、指挥中心等提出的抗震要求等级。
这类建筑通常要求具备较高的抗震性能,能够在强烈地震中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并确保人员疏散安全。
二级抗震
二级抗震是对一般建筑物,如居住建筑、办公楼等提出的抗震要求等级。
这类建筑不像一级抗震那样要求极高的抗震性能,但仍需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能够在中等强度地震中不发生倒塌。
三级抗震
三级抗震是对次要建筑物,如一般工业厂房、仓库等提出的抗震要求等级。
这些建筑物通常不需要承载着关键功能,且对震害造成的影响较小,因此抗震性能要求相对较低。
四级抗震
四级抗震是对附属建筑物,如围墙、篱墙等提出的抗震要求等级。
这类建筑一般不承担结构功能,仅需满足基本的安全要求,因此抗震性能要求最低。
建筑抗震等级的划分主要是为了根据建筑的用途和重要性来确定相应的抗震性能要求,从而在地震来临时,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
在实际建设中,应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地震危险性,合理选择抗震等级,确保建筑物具备适当的抗震性能。
日本建筑抗震
![日本建筑抗震](https://img.taocdn.com/s3/m/76bcbd1bff00bed5b9f31d6d.png)
日本建筑抗震古旧建筑独户建筑:东京都都厅( Metropolitian Government Building)日本设计师,丹下健三在1986年设计的东京都都厅,耗资1569亿日元。
其主要结构形式为:铁骨构造、铁骨钢筋混凝土构造、钢筋混凝土构造结合体;在总层数达到51层之高的前提下,地上48层,地下3层;总高度:243.4m。
经历了二十几年的风风雨雨至今还竖立在日本首都东京。
独户、古旧建筑独户建筑与高层楼房相比整体重量轻,积层橡胶不起作用。
有效的抗震方法是在建筑物与基础之间加上球型轴承或是滑动体,形成一个滚动式支撑结构,这样可减轻地震造成的摇动。
弹性建筑:东京电通大厦(Dentsu Tower)这种弹性建筑物建在隔离体上,隔离体由分层橡硬钢板组和阻尼器组成,建筑结构不直接与地面接触。
阻尼器由螺旋钢板组成,以减缓上下的颠簸日本早就不用砖头盖房子了,五彩缤纷的“瓦片”是塑料制成的。
日本民用建筑的“墙体”多是“整体结构”,就是一大块儿、一面整体的“墙”。
这些墙体结构的内部是类似石棉一类的充填物。
日本各城市都在“防震建筑”上大做文章,有的城市建筑物的地基部分加上硬质橡胶和钢板,使建筑物本身结构有了弹性,能抗7级左右地震。
局部浮力:京王饭店日本开发了一种名为“局部浮力”的抗震系统,即在传统抗震构造基础上借助于水的浮力支撑整个建筑物。
普通抗震结构把建筑物的上层结构与地基分离开,以中间加入橡胶夹层和阻尼器的方式支撑建筑物。
相比之下,“局部浮力”系统在上层结构与地基之间设置贮水槽,建筑物受到水的浮力支撑。
水的浮力承担建筑物大约一半重量,既减轻了地基的承重负荷,又可以把隔震橡胶小型化,降低支撑构造部分的刚性,从而提高与地基间的绝缘性。
地震发生时,由于浮力作用延长了固有振荡周期,即晃动一次所需时间,建筑物晃动的加速度得以降低。
6到8层建筑物的固有周期最大可以达到5秒以上。
因此,在城市海湾沿岸等地层柔软地带也可以获得较好抗震效果。
我国古建筑抗震篇
![我国古建筑抗震篇](https://img.taocdn.com/s3/m/b82226b910661ed9ad51f399.png)
我国古建筑抗震篇中国古建筑从总体上说是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发展起来的,从建筑外观上看,每个建筑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下为基座,中间为柱子,门窗和墙面。
◆古建筑的结构中国古代木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
1、井干式即是以圆木或方木四边重叠结构如井字形,这是一种最原始而简单的结构,现在除山区林地之外,已很少见到了。
井干式结构房子2、“穿斗式”是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便于施工,最能抗震,但较难建成大形殿阁楼台,所以我国南方民居和较小的殿堂楼阁多采用这种形式。
穿斗式结构房子3、“抬梁式”(也称为叠梁式)即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
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空间的要求,成了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华壮丽建筑物所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
有些建筑物还采用了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形式,更为灵活多样。
抬梁式结构房子◆我国古建筑的抗震性能在我国古代建筑中,有不少经历多次强烈地震仍然完好无损的,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抗震的奇迹。
柔性框架、台基隔震、斗拱承托、榫卯连接,这是木结构古建筑的抗震机理。
房屋类木结构古建筑从下到上分为台基层、柱框层、铺作层及屋盖,其中木框架承受结构绝大部分荷载作用,而墙体只起分割和围护作用。
木框架分层示意图1、古建筑所用的建筑材料的抗震作用木材属于柔性材料,材质匀而具有耐拉耐弯和富有弹性,在地震过程中,木材能很好地吸收和消耗地震能量,并且具有较强的恢复变形能力,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可以产生较大的侧向变形而不致断裂破坏。
2、古建筑结构的抗震防震作用1)木结构古建筑物在外型上常采用长宽比小于2:1的矩形或近似正方形,这就使建筑物的质量和水平刚度随高度的变化而比较均匀。
规则对称的平面布置方式使建筑物的质心与建筑物的刚度中心最大程度地重合,极避免了建筑物在遭受地震作用时,由于建筑物的质心与刚心不重合而造成的扭转效应对墙体的剪切作用。
抗震建筑有哪些成功案例
![抗震建筑有哪些成功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28084f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76.png)
抗震建筑有哪些成功案例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然而,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先进的建筑技术,我们可以建造出能够抵御地震冲击的建筑,从而在灾难来临时保障人们的安全。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一些抗震建筑的成功案例。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因此在抗震建筑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出色的成果。
东京的晴空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座高达 634 米的电波塔,采用了先进的抗震技术。
它的结构设计独特,通过在塔基部分设置巨大的减震器,能够有效地吸收地震能量,减少塔身的晃动。
在多次地震中,晴空塔都保持了稳定,没有受到严重的损坏。
还有位于日本的东京国际会议中心,其建筑外形独特,内部结构复杂。
为了应对地震,设计师采用了隔震技术,在建筑物的底部安装了大量的橡胶隔震支座。
这些支座就像一个个巨大的弹簧,在地震发生时能够缓冲地震的冲击力,使建筑物与地面的振动相互隔离。
即使在强烈地震的情况下,这座会议中心也能够保持结构的完整性,为里面的人员提供安全的庇护所。
我国也有许多出色的抗震建筑案例。
比如,四川的成都博物馆新馆。
该建筑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当地的地震风险。
其结构采用了框架剪力墙体系,增加了建筑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同时,在建筑的关键部位还设置了耗能构件,能够在地震中吸收能量,减轻主体结构的损伤。
在 2013 年芦山地震中,成都博物馆新馆经受住了考验,没有出现明显的结构损坏。
另外,北京的中国尊也是一座具有卓越抗震性能的建筑。
它高达528 米,是北京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为了确保其在地震中的安全,工程师采用了多重抗震防线。
建筑的核心筒和外框架协同工作,共同抵抗地震作用。
同时,在结构中还设置了阻尼器,进一步消耗地震能量,控制结构的振动。
新西兰的基督城在经历了多次强烈地震后,也有一些建筑展现出了出色的抗震能力。
例如,基督城艺术中心。
这座建筑采用了独特的木结构和钢结构相结合的设计,木材的柔韧性和钢材的强度相互补充,有效地抵抗了地震的破坏。
某地区大型抗震的三层砖混结构建筑施工图
![某地区大型抗震的三层砖混结构建筑施工图](https://img.taocdn.com/s3/m/d3ca394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7.png)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https://img.taocdn.com/s3/m/360ca61176c66137ef061918.png)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
简称甲类。
2、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
简称乙类。
3、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
简称丙类。
4、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
简称丁类。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
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注:对于划为重点设防类而规模很小的工业建筑,当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体系的要求时,允许按标准设防类设防。
建筑抗震技术介绍
![建筑抗震技术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bbd823bf111f18583d05a15.png)
三、新型抗震技术
3.2 消能减震技术
地震中建筑物的节点处受力最大,破坏也最严重,因此在建筑物节点处设置阻尼器的消能减震技术也 应运而生。 在物理学上,能够造成自由振动衰减的各种摩擦和其他阻碍作用,称为“阻尼”。安置在建筑结构系 统上的阻尼装置,可以提供阻力来耗减地震能量,称为“阻尼器”。这种阻尼器用在建筑物的某些关键点 上,可大量消耗地震输入到建筑物的能量,保护主体结构免遭破坏。 阻尼器主要分为位移相关型、速度相关型及其他类型。粘弹性阻尼器、粘滞流体阻尼器、粘滞阻尼墙、 粘弹性阻尼墙等属于速度相关型,即阻尼器对结构产生的阻尼力主要与阻尼器两端的相对速度有关,与位 移无关或与位移的关系为次要因素;金属屈服型阻尼器、摩擦阻尼器属于位移相关型,即阻尼器对结构产 生的阻尼力主要与阻尼器两端的相对位移有关,当位移达到一定的起动限值才能发挥作用。摩擦阻尼器属 于典型的位移相关型阻尼器,但是有些摩擦阻尼器有时候性能不够稳定.此外,还有其它类型的阻尼器如 调频质量阻尼器(TMD)、液压质量振动系统(HMS)和调频液体阻尼器(TLD)等。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二、传统抗震技术
2.1 正确选择建设场地
选择:地势开阔平坦,土质坚实、 稳定、均匀地带; 远离:地震断裂带、古河道、河流、 湖泊、池塘岸边、山顶、陡坡、 软弱、软硬不均地段。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二、传统抗震技术
2.2 打牢地基 2.2.1 素土夯实法 挖至老土层,再分层回填夯实, 每层虚铺厚度20-30公分
所有纵横墙楼屋盖处、
与构造柱对应的部位、
楼梯间每层设圈梁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二、传统抗震技术
2.4.1.4 圈梁和过梁的设置 (1)圈梁
间距、截面尺寸(宽度同墙 宽)
建筑的抗震设防分类
![建筑的抗震设防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e2520a0b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a.png)
建筑的抗震设防分类
建筑的抗震设防分类主要是根据建筑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进行划分。
中国的国家标准将建筑分为以下四类抗震设防:
1.特殊设防类(甲类):这类建筑指的是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
生灾害的重大建设工程和建筑物。
由于其破坏后可能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或财产损失,因此需要进行特殊设防。
例如,大中城市的三级医院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县及县级市的二级医院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以及抗震设防烈度为8、9度
的乡镇主要医院住院部、医技楼等,都属于这一类别。
2.重点设防类(乙类):这类建筑指的是地震时不能中断或需要
尽快恢复的建筑。
这些建筑在地震发生时如果受到破坏,可能会产生重大社会影响或造成相当大的财产损失。
因此,它们的设防标准需要提高。
例如,消防车库及其值班用房,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筑(特别是承担研究、中试和存放剧毒的高危险传染病病毒任务的建筑),以及工矿企业的医疗建筑和抗震防灾指挥系统建筑等,都属于这一类别。
3.标准设防类(丙类):这类建筑指的是除甲类、乙类、丁类以
外的大量建筑,它们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设防。
4.适度设防类(丁类):这类建筑的应用人员稀少,震损不会造
成次生灾害。
在特定条件下,这类建筑可以适度降低要求进行设防。
例如,单层仓库,由于其存放价值低,人员活动少,且无次生灾害,因此属于这一类别。
总的来说,这四类抗震设防的划分是为了确保不同类型的建筑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根据其重要性和功能需求,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建筑抗震等级划分标准2020
![建筑抗震等级划分标准2020](https://img.taocdn.com/s3/m/e217fab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e.png)
建筑抗震等级划分标准2020建筑抗震等级划分标准是指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所处地区的地震危险性,对建筑物进行分类评定抗震能力的等级。
这些等级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一、地震等级划分1.一级抗震等级:对于一般建筑、次要交通要道上的建筑、小型保证燃放的建筑等,一般采用一级抗震设计。
这类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无人员伤亡,结构轻微损坏,可快速修复。
2.二级抗震等级:涉及城市密集地区、重点生产设施、医疗卫生建筑等,通常选择二级抗震设计。
这类建筑在地震后可能有些许破坏,但不影响基本使用功能。
3.三级抗震等级:对于高层建筑、重要交通枢纽、文化遗产等需要较高抗震性能的建筑,采用三级抗震设计。
这类建筑在地震中应保证结构整体稳定,无严重倒塌现象。
二、抗震性能要求1.结构抗震性: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发生破坏,或破坏程度控制在可修复范围内。
2.设备设施抗震性:建筑内部设备设施经得起地震破坏,不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3.非结构构件抗震性:如幕墙、隔断墙等构件应有一定的抗震性能,以减少碎片飞溅对人员伤害的影响。
三、建筑抗震评定建筑抗震评定是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地理位置、用途等方面的特点,对其进行抗震性能评估的过程。
评定的结果将决定建筑物所处的抗震等级,并在设计、施工、维护中进行相应的控制和管理。
建筑抗震等级的划分标准是建筑抗震设计中重要的参考依据,对于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减少地震灾害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地震灾害研究的深入,建筑抗震等级的划分标准也在不断完善,为建设更安全、更可靠的建筑提供了可靠的指导。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甲乙类建筑分类表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甲乙类建筑分类表](https://img.taocdn.com/s3/m/8361e4d2f8c75fbfc77db2bf.png)
仓
库
类
建
筑
仓库类建筑中,储存放射性物质及剧毒、易燃、易爆物质等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危险品仓库。
(2)消防车库及其值班用房。
(3)大中城市和抗震设防烈度为8、9度的县级以上抗震防灾指挥中心的主要建筑。
(4)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筑中,县、县级市及以上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主要建筑,除左款规定者。
承担研究、中试和存放剧毒的高危险传染病病毒任务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建筑或其区段
公
共
建
筑
和
居
住
建
筑
科学实验建筑中,研究、中试生产和存放剧毒的生物制品、天然和人工细菌、病毒(如鼠疫、霍乱、伤寒和新发高危险传染病等)的建筑
(2)化工和石油化工生产建筑中,特大型、大型和中型企业的主要生产建筑以及对正常运行起关键作用的建筑;特大型、大型和中型企业的供热、供电、供气和供水建筑;特大型、大型和中型企业的通讯、生产指挥中心建筑;
(3)轻工原材料生产建筑中,大型浆板厂和洗涤剂原料厂等大型原材料生产企业中的主要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和动力系统建筑;
1航空工业生产建筑中部级及部级以上的计量基准所在的建筑记录和贮存航空主要产品如飞机发动机等或关键产品的信息贮存如光盘磁盘磁带等所在的建筑对航空工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整机或系统性能试验设施关键设备所在建筑如大型风洞及其测试间发动机高空试车台及其动力装置及测试间全机电磁兼容试验建筑存放国内少有或仅有的重要精密设备的建筑大中型企业主要的动力系统建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抗震房屋裂纹自动愈合
据《生活科学》19日报道,英国科学家目前正在希腊的一处山坡上建造一种特殊的房屋,它能在地震中“自我愈合”。
作为利用纳米聚合体粒子研发特殊墙体的带头人,英国利兹市的“纳米制造业协会”在欧盟的资助下正在研究这种“自愈”的墙体。
据称,这种墙体在压力(地震期间)的挤压下,纳米聚合粒子将流入裂缝中并变硬,形成固体材料,从而对房屋的裂缝进行自动填补。
★希腊:智能减震屋
由于希腊属于地震多发国家,所以研究抗震的办法一直是当地科研人员的重要课题,而这座新型“智能减震屋”就是最新研究成果。
据研究人员介绍,“智能屋”的最大特色就是能够进行“自我保护和修复”。
“智能屋”里安装了多种传感设备,即便是对最轻微的震动也会有所察觉,并可借助屋内设备减少甚至抵消地震带来的震动。
“智能屋”采用的材料具有自动修复功能,一旦墙体在地震中出现裂缝,液态修补材料可以像胶水一样,粘住裂缝并迅速固化,从而防止房屋倒塌。
室内传感器还能迅速感知到温度的变化。
一旦室温瞬间升高到一定程度,传感器就会通过互联网或卫星信号,自动通知附近居民并向消防部门报警,从而降低地震引发火灾给人们带来的伤害。
据悉,首个“智能屋”将在一周内搭建完毕。
研究人员将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对它的实用性进行检验。
★美国:滚珠大楼
美国建造了一种可以防震的“滚珠大楼”,如硅谷最近兴建的一座电子工厂大厦,在建筑物每根柱子或墙体下安装不锈钢滚珠,由滚珠支撑整个建筑,纵横交错的钢梁把建筑物同地基紧紧地固定起来,发生地震时,富有弹性的钢梁会自动伸缩,于是大楼在滚珠上会轻微地前后滑动,可以大大减弱地震的破坏力。
★日本:抗震建筑百花齐放
★高层抗震大厦
日本大京公司一座号称日本最高(地上55层、高185米)的公寓,使用了与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相同的钢管168根,确保了抗震强度。
另外,该公寓还使用了刚性结构抗震体。
如遇阪神大地震级别的地震发生时,柔性结构的建筑一般要摇动1米左右,而刚性结构建筑只摇动30厘米。
三井不动产公司在东京都杉并区出售的一座免震结构公寓高达93米,建筑物的外围使用了新研制的高强度16积层橡胶,建筑物的中央部分使用了天然橡胶系统的积层橡胶。
这样,在6级地震发生时,就可将建筑物的受力减少至二分之一。
三井不动产公司2000年已向市场投放40栋这种建筑。
★弹性大楼
地震高发区日本在这方面也特别有经验,他们设计了一种“弹性建筑”,有较好的抗震性能。
日本东京建了12座弹性建筑。
经东京发生的里氏6.6级地震考验,证明在减轻地震灾害方面效果显著。
这种弹性建筑物建在隔离体上,隔离体由分层橡硬钢板组和阻尼器组成,建筑结构不直接与地面接触。
阻尼器由螺旋钢板组成,以减缓上下的颠簸。
★可漂浮的抗震住宅
这个巨大的“足球”其实是日本Kimidori房屋所制造的叫做Barier的住宅。
它可以抵御地震,并能漂浮在水面上。
这座特别的住宅售价约为1390000日元,(约为10万元人民币)。
★廉价的“抗震居屋”
日本一公司研制出了一种廉价的“抗震居屋”,这种居屋全由木材建造,最小面积2平方米,造价2000美元,它能够在主体房屋坍塌时屹立不倒,也能够抵御坍塌结构的冲击和挤压,很好地保护屋内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世界上发生过哪些特大地震?
萨摩亚8.0级地震引发海啸
2009年9月30日凌晨:南太平洋岛国萨摩亚和美属萨摩亚群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至少113人死亡,多座沿海村庄和度假胜地被毁。
印尼西爪哇省7.3级地震
2009年9月2日下午:印尼西爪哇省发生7.3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西爪哇省打横地区西南约142公里处的印度洋海域。
首都雅加达震感强烈,至少造成70死亡。
意大利中部6.3级地震
2009年4月6日9时32分:意大利中部发生6.3级强震,震中距首都罗马北部95公里,罗马震感明显。
造成至少278人死亡,多处房屋倒塌损毁,数万人无家可归。
日本东北部7.2级地震
2008年6月14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里氏7.2级地震,造成10人死亡,受伤人数超过260人,数十人下落不明。
测定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的摇晃强度与日本1995年阪神大地震相当。
中国四川汶川8.0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汶川发生8.0级地震,直接严重受灾地区达10万平方公里。
这次地震危害极大,共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
印尼7.9级地震
2007年9月12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部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印尼气象部门测定的地震震级为里氏7.9级,地震造成10人死亡,100多人受伤,印度洋地区纷纷发出海啸警告。
秘鲁8.0级地震
2007年08月15日晚间:秘鲁发生强烈地震,造成510人死亡,1500人受伤。
地震发生时,一座教堂至少有200人在参加宗教仪式,结果全部被活埋其中。
日本新潟县近海6.8级地震
2007年7月16日:日本中部地区发生里氏6.8级强烈地震,导致至少11人死亡,超过千人受伤,16000多幢建筑物受损,有1800多人过着避难生活。
日本千岛群岛8.3级地震
2007年01月13日:日本千岛群岛发生8.3级地震。
北海道的东部地区很快发出海啸警报,本州岛的东部地区也发出较低程度的海啸警报。
此次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印尼7.2级地震引发海啸
2006年07月17日下午:印尼爪哇岛附近发生7.2级地震,引起周边海域海啸。
海啸对沿岸房屋造成很大损坏,地震造成668人死亡,300人多失踪,900多人受伤,10万人流离失所。
印尼6.2级地震
2006年5月27日5时53分:印尼中爪哇省日惹市附近发生里氏6.2级地震,造成5732人死亡,十多名华人遇难。
地震发生在人口密集地区,震区有数百栋房屋倒塌。
中国捐千万元援助。
南亚7.6级地震
2005年10月8日:南亚次大陆北部发生7.6级强烈地震后,巴基斯坦、印度和阿富汗又发生强烈余震。
巴基斯坦官方证实死亡人数为20745人,但非官方地震死亡估计人数超过5万人。
印尼8.7级地震
2005年3月28日23时15分:印尼西部海域发生的8.7级地震,造成1300人死亡,其中华人占5成左右。
由于交通阻滞许多物资未能到位,部分重灾区出现灾民哄抢食品事件。
南亚8.9级地震引发海啸
2004年12月26日上午8点:印度洋发生8.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232010人遇难失踪。
政府和国际机构承诺捐助69亿美元的援助,全球私人捐金额则达到至少45亿美元。
伊朗6.3级地震
2003年12月26日:伊朗南部发生6.3级地震,死亡人数超过5万人。
中国政府向伊朗政府提供500万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著名古城巴姆市在强震中毁于一旦,损失不可估量。
日本关东大地震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区发生7.9级大地震,死者和下落不明者共达14.2万人。
1976年7月28日,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7.8级地震,造成24.2万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