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读后感

合集下载

《中国书法简明史》读后感1000字

《中国书法简明史》读后感1000字

《中国书法简明史》读后感1000字学习书法的首选书籍,他的几个优点!因为学习书法,关于书法的各类书籍最近看了没有上百部也差不多了。

这本书还是要重点推荐一下。

他有几个优点是一些市面上书籍不可比拟的。

1.资料的详尽。

学习书法,就必要了解书法的发展历史。

中国的书法史和中国的历史是一脉相承的血脉相连的。

中国的伟大的书法在历史上的身份不单纯如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是单纯的艺人、匠人、工人、技术人等,而是历史的创造者,书法家本身也是政治家、军事家、宰相、官员乃至皇帝本人。

这是中国特色常识,这里不列举了。

这本书的结尾部分是一份重要的附录,时间表,历代重大事件和书法家诞生、重要作品诞生的年代表,要厘清书法发展的进程以及每个书法在历史进程中的位置,这个时间表非常清晰明了,很多纪年记录都没有这个详实。

我曾经试图整理一份这样表格,但是发现背后需要巨大的工作量和资料支撑,非常艰巨,我仅仅整理了魏晋部分的书法就已经精疲力尽,然而这里作者把这项艰巨的工作完成了,简明的详实的表格,看上去非常没有技术含量,但是做过这个整理工作的人非常清楚,这是多么的艰辛。

感谢作者的伟大工作,这巨大的工程量就对得起这本书的价格了,哪怕没有前边的内容。

其次,作者引用了历代代表性的作品,都给出了版本最佳、完整的原图,这是非常重要的资料,你可以省去很多时间来自己蒐集这些资料,毋容置疑,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专家,一次性系统的掌握这些资料,也是要付出极大时间和努力的,我可以证明这一点。

第三,是对原图的内容详细的信息。

我们在学书法临帖的时候,你并不能清楚的知道那些书法家都书写了什么内容,尤其很多模糊的草书作品、残断的碑文、无可辨识的篆书古文,读后感而作者把历代著名作品的内容都给了极其详尽的注解,比如《洛神赋》的全文内容等等,这非常难得,你在这一本书里就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这些作品的内容,可以对照学习。

所以,这一本书的资料详尽程度是我看过的市面上所有书籍里最良心的版本,原始、详尽、带着无比的耐心,给出了这些宝贵的资料,很多资料都是几代人的研究成果,这是一次完美的汇整。

中国书法简史读后感

中国书法简史读后感

中国书法简史读后感《中国书法简史》是一部介绍中国书法发展历程的著作,通过对中国书法的起源、演变和发展进行全面的介绍,让读者对中国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中国书法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中国书法的演变历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它不仅是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更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通过对《中国书法简史》的阅读,我了解到中国书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而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书法体系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每一种书法体系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展现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气息和审美趣味。

在书中,作者还对中国书法大家的生平和作品进行了介绍,使我对中国书法大师们的艺术成就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从王羲之的《兰亭序》到米芾的行书作品,每一件作品都展现了大师们的才华和境界。

他们不仅在书法艺术上有着非凡的造诣,更在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上有着深远的意义。

通过对他们的作品的欣赏和学习,我对中国书法的艺术价值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除此之外,书中还介绍了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和对外交流。

中国书法不仅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也在世界范围内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中国书法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在于其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通过书中的介绍,我对中国书法的国际影响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书法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总的来说,通过对《中国书法简史》的阅读,我对中国书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它不仅是一种文字的书写方式,更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通过对书中内容的学习,我对中国书法的起源、演变和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中国书法的魅力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书法这一瑰宝,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书法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写给大家的中国书法史》读后感摘抄

《写给大家的中国书法史》读后感摘抄

《写给大家的中国书法史》读后感摘抄《写给大家的中国书法史》是一本由石川九杨重要著作,浦睿文化·湖南图书国画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元,页数:2021-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写给大家的中国书法史》精选点评:●独创性●真的把文字说的很明白,但是到了书法部分总觉得还不够浅白●用外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文字发展战略发展,有的论点还是很有意思的,成一家之言。

●书法普及书籍,学习●不知有没有讲日本书法史的书●对书法更了解了几句话。

很多地方并不能体会体悟到奥义。

●很有趣,而且确实有见地。

历史类的书还是要读外国作家写的。

●非常好!●很好的书法史入门图书,以笔触为展览馆分析形态,背景交代生动活泼到位。

帮我回忆和梳理了儿时学书时仅有感性认识的许多概念,让我接受了石刻的偏激重要性,除了解开了我的两个心结:其一,小时候临过一本收笔“平出”的字帖,当时非常抵触,因为觉得太蔫儿,现在终在领略其古意,其二,我的第二个书法老师行笔时总爱刻意颤抖,让我相信很不潇洒,现在也明白了这是一种“无限微动”的笔触,而老师的字其实颇有金农的意味。

推而广之,对三门艺术的历史了解得越多,就越不容易狭隘,奇特如去年被大众群嘲的张强的“拖拽书法”的表演,又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呢?唯一的阐释槽点是关于折法的描述,尽管用了拟声词,但还是不能脸孔领悟。

确幸之事是,书法史、东博特展、精美的画册,密集阅读三者,沉醉仿佛穿越时空,流连忘返。

●非常有意思且易读的书,再准备先读一遍好好写个笔记。

《写给大家的欧美书法史》读后感(一):有趣的书法史书籍阅读的第一本书法史类书籍。

生动有趣,刚刚开卷就被吸引。

甲骨、金文、篆书和隶书,感谢作者和译者引领我衷心一点点漫步优雅美丽的中国书法长路。

阅读后,去看字帖的心情十分强烈,是感染到了作者对书法艺术之美喜爱吧。

通读全书,看到了鸟虫样的金文、修长的篆书、波磔优美的隶书;打造出看书法从创造规则到冲破规则,从描摹画图变为独立文字又回到书画分;看《九成宫醴泉铭》,不自觉端肃;看《兰亭集序》,心痒欢欣;看《松泉迳》,似乎看到书写者在东篱下逍遥。

中国书法史读后感

中国书法史读后感

中国书法史读后感《中国书法史读后感之一》读了中国书法史,我就像走进了一个超级酷炫又神秘的艺术迷宫。

咱先说说篆书吧。

篆书那字儿,就像是古代的密码符号一样,弯弯绕绕的,笔画特别规整,就好像是用尺子量着写出来的似的。

我在想啊,以前的人写篆书的时候,是不是得特别有耐心?我写几个字就不耐烦了,人家得写那么多复杂的字,真牛!也许那时候的文人墨客,坐在那种古色古香的书房里,点着蜡烛,一笔一划地刻写篆书,那画面简直绝了。

再到隶书,隶书就比篆书“接地气”多了。

感觉像是篆书这个老古董开始“赶时髦”,变得更加舒展、飘逸了。

我觉得隶书的横画就像小扁担一样,挑起了整个字的平衡。

看到隶书的时候,我就想,这是不是古人在篆书的基础上突然灵机一动,说:“哎呀,咱能不能让字写得更快更舒服点呢?”于是就创造出了隶书。

楷书呢,那就是书法里的“正人君子”了。

规规矩矩,方方正正,每一笔都像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站得笔直。

我练字的时候,楷书可把我折磨惨了。

我就纳闷儿了,怎么写得好看就这么难呢?我看着那些书法家写的楷书,心里想:“你们是不是有什么魔法啊?”可后来我又想,也许人家就是练得多,就像那句老话说的“熟能生巧”呗。

行书就不一样了,它像是楷书在奔跑。

字与字之间就像好朋友手拉手,有一种行云流水的感觉。

我想象着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时候,那肯定是喝了点小酒,心情倍儿爽,然后一挥而就。

那字里行间都透着一种潇洒劲儿,就像一个风度翩翩的公子哥在翩翩起舞。

草书呢,我刚看的时候,差点没把我吓晕过去。

这字也太“疯狂”了吧,就像一堆线条在纸上打架,乱成一团。

可仔细一看,又觉得有一种独特的美感,就像是一种抽象的艺术画。

我想这草书可能只有那些特别有艺术细胞的人才能欣赏得了吧。

不过我也在想,也许这草书的创造者就是想打破常规,来一场文字界的“革命”呢?中国书法史就像是一部浩瀚的长篇小说,每一个朝代的书法都像是一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它独特的故事和魅力。

我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字怎么写,更多的是古人的智慧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中国书法观后感500字以上

中国书法观后感500字以上

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文字书写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

在观看中国书法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深邃的内涵。

中国书法的美感让我印象深刻。

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神韵,或挺拔如山,或蜿蜒如水,或刚劲有力,或柔美温婉。

字与字之间的布局和呼应也充满了艺术感。

黑白之间,挥洒自如,显得如此和谐而有力。

这种美感让我对书法产生了强烈的热爱和敬仰。

中国书法的文化内涵也让我深感震撼。

每个字都有其历史背景和故事,每个笔画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象征。

这种文化内涵的丰富性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我也意识到,书法不仅仅是一种文字书写方式,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

此外,中国书法还蕴含着深厚的人生哲理。

在书写过程中,需要用心去感受每个字、每个笔画的内在含义和力量。

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些含义和力量,才能把字写得更好。

这种体验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心正则笔正”的道理,也让我更加珍视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生智慧。

总的来说,观看中国书法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其独特的魅力和深邃的内涵。

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字书写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

通过学习书法,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也更加珍视和尊重这种文化和精
神。

我相信,这种体验和感受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汉字读后感

中国汉字读后感

中国汉字读后感中国汉字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文字,它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它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在《中国汉字读后感》一书中,作者深刻地诠释了汉字的魅力和价值,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了解汉字。

首先,汉字的魅力在于它的象形性。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它的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形态和意义。

通过汉字,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比如,“山”字就像是一座山的形状,“水”字就像是水流的样子。

这种象形性让汉字更加生动和形象,让人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其次,汉字的魅力在于它的多义性。

汉字有很多多音字和多义字,它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和用法产生不同的意义。

这种多义性丰富了汉字的内涵,使其更具有表现力和灵活性。

比如,“心”字可以表示心脏,也可以表示内心;“明”字可以表示光明,也可以表示明白。

这种多义性让汉字更加丰富多彩,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悟。

再次,汉字的魅力在于它的传承性。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汉字,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追求。

比如,“仁”字代表了中国传统的仁爱之道,“礼”字代表了中国传统的礼仪之邦。

这种传承性让汉字更加具有历史感和文化感,让人们更加珍视和传承。

最后,汉字的魅力在于它的美感。

汉字是一种具有美感的艺术形式,它的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的书写风格和艺术魅力。

通过汉字,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书法的魅力和韵味,可以欣赏到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和魅力。

比如,楷书、隶书、草书等各种书体都展现了汉字的美感和艺术性。

这种美感让汉字更加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让人们更加喜爱和推崇。

总之,《中国汉字读后感》一书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了解汉字的魅力和价值,让人们更加珍视和传承汉字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

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掘汉字的魅力,让汉字更加绚丽多彩,让中华文化更加灿烂辉煌。

【中国书法简史读后感2600字】

【中国书法简史读后感2600字】

《中国书法简史》读后感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具有几千的年传统文化历史。

千百年来,这片神州大地孕育了无数的才俊,他们在不同的历史节点,绽放着璀璨的光芒,以自己的卓越才智点缀着中国文化。

中国书法更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也是中国文化宝库里重中之重。

最近阅读了一些书法上的著作,自身对书法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中国书法进行了细致的介绍。

《中国书法简史》一书作者王镛便详细地解释了书法的源头,以及书法的发展过程,各大主流书法体系等。

中国书法通俗点来言,就是写字。

然而同一汉字不同地写法,给人不同的感受。

如同一位明星穿不同的衣服,会展现不同的气场风格,书法也是一样。

书法艺术作为汉字的基本书写艺术,发展了漫长的千年历史演变,形成了独特的美学艺术。

但是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导致电脑与手机的机械打字形势普遍化,人们的汉字书写能力大大下降甚至会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

并且多数人在对于书法展览作品的欣赏能力不高,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从仓颉造字到现代社会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这是世界历史文化中延续最长的传统文化并且时至今日依然在继续发展与传承。

随着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书法艺术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书法兴趣爱好者或是书法作品收藏家也是越来越多。

书法是一个历经了数千年文化传承与发展所传递下来的一个传统文化艺术,从古至今不断历练、发展与演变,直到今天,书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热爱,更多的人迷恋上了书法甚至高价收购书法作品以做珍藏。

所以书法欣赏在现代社会形成了一股潮流,这种潮流是在传统与流行之间形成的相互结合的艺术,人们通过对书法作品的欣赏,不但可以更加了解中国书法文化,更能达到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的效果。

但是当代大部分人都对于书法欣赏的认知并不能达到标准水平,很多人对于一幅书法作品是无法欣赏其中的内涵于艺术特点的,所以我希望通过我的论文能让更多人对书法欣赏的方法能有更好的认识,也能更好的弘扬和发展中国传统书法文化。

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读后感

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读后感

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读后感对于隋唐五代卷这一段历史的了解以前,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国家强盛,英雄辈出,又有大批的诗人吟诗作对,无论从经济、政治和文化、军事来说都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耀眼而炫目。

可当我真正的开始去查阅时却发现历史并非神话,光鲜的外表下总有一些肮脏的不为人知的事。

以下便是看了隋唐五代卷后自己的一些感悟。

朝代更替与政权更迭:每一个朝代的建立都是以牺牲部分人的利益甚至生命作为代价的,而在这期间,父子兄弟之情荡然无存,更谈不上其余的亲情了。

为了一个最高统治权,为了自身的利益,可以子杀父,父杀子,兄弟相残等等之类,不胜枚举。

在杨坚取代北周时,其就利用宣帝杨后父的身份掌朝政,以此代周。

而在唐高祖李渊也和隋炀帝是表兄弟的关系,并且从小玩到大。

他还是独孤皇后和文帝将其抚养长大,但最后也是反叛隋朝逼迫炀帝走上了死路。

父子相承,李渊儿子李世民也模仿其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杀死弟兄,逼父退位,好一个篡位夺权也可以这样的决绝,纵是“贞观之治”也掩饰不了其夺权时的残忍。

而后,武侯为取帝位,杀子李弘,作为一位母亲,亲自害死自己的骨肉也实属罕见吧!一个帝位,一个权力,一份利益,竟也可以将人性的丑恶展示的如此淋漓尽致,人啊,真是一个自私的动物。

政局的巩固:在一个朝代或政权建立之初总有许多谋士即有功之臣为君王献计甚至出生入死,可就算如此到最后也免不了在利用完了之后被罢黜甚至杀头。

以前总也搞不懂,为什么功劳越大到最后却落个家破人亡?直到今天才终于明白,原来只应了那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当你有价值时他就利用你以实现他的目标,而当目标实现之后却又发现你妨碍他的利益时就自然要除掉。

这就是为什么杨素这么有才的一个人最后竟然连生病都不能医治直到痛苦的死去。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只有正义的力量是最强大的,自古正邪不两立,每一个人都要做有正义感的人。

这本书让我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我很喜欢它。

中国书法读后感

中国书法读后感

中国书法读后感导读: 中国书法读后感(一)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书法史得发展历程。

整本书由前言,十一章介绍书法史发展历程得内容与赘语、跋、修订后记以及书法名碑得附图组成。

前言就已经向我们阐述了中国书法史“世界唯一”得艺术,就是中华文化审美得独特辉煌,向我们述说了整本书得大概轮廓。

在这本书得背后还有赘语、王春南先生所写得跋以及作者本人得修订后记,并且,还有众多得书法附图。

从小到大,在亲人得耳濡目染下,就对中国得书法产生了深深得敬意;读书时代中,老师们更就是满怀自豪地向我们介绍着颜真卿、苏轼等书法名家在书法当中得伟大成就,让我更就是对中国古代名家们顶礼膜拜。

近日抽空读了《中国书法简史》后,对中国得书法发展得历史及其在发展过程中更就是产生了进一步得了解。

在前言中就已说明中国书法就是世界“唯一得”艺术,就充分说明了中国汉字在世界文化上得特殊地位。

从原始图画中产生象形文字开始,就经过了不断得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华特色得文化。

在第一章中记述了美学家宗白华所说得一句话:“中国人写得字,能够成为艺术品,有两个主要因素:一就是由于中国字得起始就是象形得,二就是中国人用得笔。

”对于宗白华先生所说得原因,我就是比较赞同得。

正就是因为象形所具有得独特得图形,才赋予了她独特得意义,从而形成了独特得文字,也才吸引了众人。

不过我认为,中国得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不仅仅就是因为起始于象形,还应该包括它本身所具有以后继续发展得独特得其她五种造字方法,即形声、指示、会意、假借、转注。

几种因素结合起来,才构成了她得独特得魅力。

第二,关于她所说得中国人得笔,我想这就是无可争议得,就是值得国外友人赞赏得,就是值得每个中国人自豪得。

因为中国人练书法所用得笔就是用柔软得动物得毛所制成得,但就是非常得讲究腕力、笔力。

外国人曾评论柳公权得字:“中国人造出了世界上最柔软得笔,却写出了世界上最硬得字。

”这也就充分体现了中国书法得博大精深。

通读全书,了解了中国书法在历史上不同阶段得辉煌及遭遇,但它却延绵不断地发展起来了,而且还生生不息,在书法史上显示了它得灿烂辉煌。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7篇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7篇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7篇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篇1最近读了著名学者蒋勋写的《汉字书法之美》,非常喜欢,留一点阅读感想吧!声音与图像这世界上保留下的象形文字非常少,汉字就是其中之一。

以往学者们一直以为带有很多图案的古埃及文也是象形文字,后来因“罗塞塔石碑”(上面对照刻下了古希腊文、柯普特文、古埃及文)的出土,才发现原来古埃及文中的那些图案还是在表音,也不是象形文字。

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字大都是声音的记录,而汉字却是形象的记录,这就使得中国人一直以来的思维必然与其它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思维方式不同,使用象形文字应该使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更强。

因西方文化从声音出发思考问题,声音对于其文化来说非常重要,所以西方人重视朗读、重视表达。

同一时间发展出来的汉字文学《诗经》却恰巧相反——寓繁于简,简单几个对仗工整、音韵齐整的句子,就把复杂的时间空间变成一种“领悟”。

汉字文学似乎更适合“领悟”而不是“说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仅仅十六个字,时间的逝去,空间的改变,人事情感的沧桑,景物的变更,心事的喟叹,一一都在整齐精简的排比中,文字的格律性本身变成一种强固的美学。

”我有一种模糊的感觉,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才使得西方的音乐特别强调完整的逻辑性,而中国的古乐则截然不同,就好象是要从山中抓住一缕柔风、水中拮取一片波光,连音乐都象图画以及文字(简化的图画)一样处处有着“留白”,让人去领悟去想象……也就是说,中国的音乐也好,文字也好,图画也好,其基本的气息都是清淡而跳跃的,也许其表达并不连贯,但却非常适合去细细体会,受者的感觉越细腻,感受到的层次就越丰富。

中国的文字来自图画,这些图画打根儿上又都来自于自然万物,所以中国文化与自然简直有切不断的血脉联系,从诗经到后世的所有文章,“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吐言天拔,出于自然”,言必从自然开始,每首诗都似乎在描绘一幅画卷,离了自然,中国所有的艺术门类简直就没了吸收养分的土壤!欧洲一直使用拼音文字,才使得各国因发言不同而文字也不同,因为这些不同,所以欧洲在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状态。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汉字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

我在看过汉字书法之美这本书之后,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汉字书法的博大精深和艺术魅力,也更加懂得了为什么汉字书法能够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和传统的瑰宝。

一直以来,我对汉字书法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亲手写写字,尽管水平有限。

然而,一直以来都没有深入系统地了解过汉字书法的历史和发展,对于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精髓也只是略知一二。

而这本《汉字书法之美》就是一本很好的书,它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汉字书法的起源、发展、形态和审美特点,使我对汉字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首先,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汉字书法的起源和发展。

书中讲述了漢字的发展历程,包括古老的象形文字、金文和籀文的出现,以及篆书,隶书,行书,草书和楷书的发展演变等等。

通过对这些历史文物的考证和解读,我对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且深刻感受到汉字书法在整个中华文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文字的载体,更是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代表。

通过书中的叙述,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学士们对汉字书法的痴迷和钻研,以及他们对汉字的崇敬和怀旧之情。

其次,这本书还详细介绍了汉字书法的形态和审美特点。

书中从字体的结构、笔画的笔法、字形的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和阐述。

通过对不同字体的观察和比较,我发现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不同的字体代表着不同的风格和艺术特点,如篆书的古朴简练、隶书的秀丽端庄、草书的潇洒灵动等等。

这些字体的形态和审美特点,既反映了时代背景和社会风貌,又展示了书法家的个性和才华。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些字体,我对汉字书法的审美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欣赏其中的艺术之美。

此外,这本书还通过对书法名家的介绍和作品的展示,展现了汉字书法的博大精深和艺术魅力。

书中介绍了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米芾等一系列书法名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

通过观赏这些作品,我不仅深刻感受到了书法家们的才情和审美眼光,更发现了他们对汉字的独特理解和创新。

给孩子的中国书法史读后感

给孩子的中国书法史读后感

给孩子的中国书法史读后感
《给孩子的中国书法史》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书法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对书法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从简单到复杂地介绍了中国书法的起源和发展。

它详细地介绍了每个书法时期的特点,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等。

通过插图和文字的结合,给读者展示了不同书体的特点和美感。

同时,书中也介绍了一些著名的书法家和他们的作品,使我对中国书法名家的成就和贡献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读完这本书后,我更加意识到中国书法的重要性和独特之处。

中国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从古代的篆书起源到现代的行书和草书,每一种书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美感。

通过练习书法,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艺术的魅力。

同时,我也意识到练习书法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

在书法的世界里,每一笔每一画都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和修正才能形成完美的艺术作品。

这种耐心和毅力对于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不仅仅在书法上,在其他方面也同样适用。

总的来说,读完《给孩子的中国书法史》让我对中国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书法历史的书,更是一本能够激发我对艺术和中国文化的兴趣的书。

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中国书法,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传承下去。

《中国书法》的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中国书法》的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中国书法》的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中国书法》的读后感1从小到大,在亲人的耳濡目染下,就对中国的书法产生了深深的敬意;读书时代中,老师们更是满怀自豪地向我们介绍着颜真卿、苏轼等书法名家在书法当中的伟大成就,让我更是对中国古代名家们顶礼膜拜。

近日抽空读了《中国书法》后,对中国的书法发展的历史及其在发展过程中更是产生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前言中就已说明中国书法是世界“唯一的”艺术,就充分说明了中国汉字在世界文化上的特殊地位。

从原始图画中产生象形文字开始,就经过了不断的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华特色的文化。

在第一章中记述了美学家宗白华所说的一句话:“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由于中国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二是中国人用的笔。

”对于宗白华先生所说的原因,我是比较赞同的。

正是因为象形所具有的独特的图形,才赋予了他独特的意义,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字,也才吸引了众人。

不过我认为,中国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不仅仅是因为起始于象形,还应该包括它本身所具有以后继续发展的独特的其他五种造字方法,即形声、指示、会意、假借、转注。

几种因素结合起来,才构成了他的独特的魅力。

第二,关于他所说的中国人的笔,我想这是无可争议的,是值得国外友人赞赏的,是值得每个中国人自豪的。

因为中国人练书法所用的笔是用柔软的动物的毛所制成的,但是非常的讲究腕力、笔力。

外国人曾评论柳公权的字:“中国人造出了世界上最柔软的笔,却写出了世界上最硬的字。

”这也就充分体现了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

通读全书,了解了中国书法在历史上不同阶段的辉煌及遭遇,但它却延绵不断地发展起来了,而且还生生不息,在书法史上显示了它的灿烂辉煌。

从甲骨文到篆书,再到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世界奇迹。

从汉朝发展起来的立碑到魏晋南北朝的禁碑而中国人有发展出了墓志铭,这是中国人在保护中国书法得以流传下来的伟大贡献。

其中最受感触的还是古代书法家们在书法方面的孜孜以求的精神。

品读《中国书法》读后感

品读《中国书法》读后感

品读《中国书法》读后感我认为,书法艺术同京剧、武术、诗歌一样,都是中国的国粹。

从远古时代的甲骨文,再到成型于东汉、魏、晋时期的各个书法艺术形式,可见书法的形成与发展亦有其自己的历史轨迹。

随时代变迁,虽然现代人很难再在书法领域中见识到完整的书法典藏,但是每当我们信步于古老园林,或是厅堂楼阁,依旧可以看到呈现于牌匾上的古文字迹或是悬挂于高堂上的喜庆对联。

细品书法,它给予每个观赏者的不仅限于外现的字形,而更多的是内在的“意境”。

正如书中所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书法的道理极深极远,是进入众多高妙艺术的大门”。

1古代书法的发展因为个人没有多少本领可以驾驭对这段历史的描述,只是简单的做自我品评罢了。

书法起于甲骨文,观甲骨文,虽无汉字那般规整、统一,却透露出了几分活泼与灵动,这大概该归功于它是一种象形文字。

历史上同时期的象形文字还有古埃及的象形文与玛雅象形文,但都最终以文明的消失而未现于世,唯有中国的甲骨文留存并至今。

而象形文的发现也同样具有神奇色彩,若不是清代王懿荣因病求医,后得药方取药,遂得甲骨,也许至今我们也没有这般荣幸看到它的面貌,也就无法研究后来的金文的渊源。

金文的出现,依托于青铜器的铸造,字形同甲骨文相像,但比甲骨文要规整,排列也有序。

后至战国时期,为方便书写,对篆书做出了笔画上的简化,称为大篆。

秦始皇统一六国,随即统一文字,一改昔日的写意字体,而增强了文字的符号价值。

隶书的形成是在满足其功用价值的基础上更多的倾向于它的审美性,如“蚕头雁尾”的字形。

楷书笔画规范,法度较严,书写速度较慢,其形象最易识别,多用于正式场合。

行书是从楷书的快速书写而形成,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书体,其法度较楷体宽松。

草书书写最快,有些笔画、部分甚至被简化掉了,难以辨认。

2古代书法的意境组成元素书法不单单是外部字形的显示,加之作者也很少言及自己的作品,所以给欣赏者留有很大的遐想空间。

每一幅作品想要表达的意境并不是单一固定的,而是每个欣赏者根据自己的鉴赏力、思想、情感、文化底蕴对作品进行自我品评,进而由此探知作者内心想要表达的真实情境与意境,这也许是作者最想看到的,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式的一扫而过。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3篇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3篇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3篇《汉字书法之美》本书以身心灵感知的视角切入书法这个古老话题,将书法之道与现代人身心灵调适相结合,寻找逐渐遗忘的汉字记忆。

以下是第一故事本店铺整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1读完了蒋勋老师的《汉字书法之美》,合上书本,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里感动了许久,竟有一种读完红楼梦的怅怅与迷离之感。

读完这本书,我对汉字更添了一层敬畏感与亲切感。

那些有趣味有生活烟火气息的书法故事,才是书法本来的面目,政治书法的正襟危坐与森严,书圣们的法帖,也只是生活的平常问候,莫名的有一种亲近之感,突然觉得书法离我很近,像一位嘘寒问暖的好朋友,王羲之的《鸭头帖》、《肚痛帖》,都是与很有生活气息的书信便条而已,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郑重其事正襟危坐。

书法与民间,读到汉朝瓦当上的“千秋万岁”时,我感慨良久,家里在农村,我能感受的到那种质朴与平静的生活中父辈们对上苍深深的祈求,我的父亲、我的母亲、祖父祖母,他们都没有太大的奢求,只希望吃饱穿暖,过平凡幸福的日子;蒋勋说:“这四个字的美,是一种平凡生活的感动”“大部分人生活里的基本愿望其实很简单,希望能平安过日子,希望日子能长长久久过下去。

”这只仅仅是一种生活平凡的感动,凝练在最朴实无华的文字中。

蒋勋老师从美学的角度带领我们欣赏了书法的美,书法里面的精神境界与追求,而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外在形式的追求;特别是对于卫夫人《破阵图》横竖撇捺点的讲解,我对于书法有了更进一步的“美”的感悟与启发。

书法与生命的领悟,书法就是在带领我们感悟生命感悟自然,感悟千千万万的生灵。

如果能够领悟到书法与自然生命的连接,那么,书法创作自然会更加精进。

汉字书法之美读后感2现在的社会进步如此之快,网络交流如此发达,还需要练习写字、练习书法吗?大家日常交流也不靠书信往来,都是用手机、iPad或者电脑,通过微信、微博什么的来进行,很少动笔。

甚至,大部分人连读书也比较少,更多的是听书,或者看微信短文,时间这么宝贵,怎么可能还有大段的时间来练习书法?现在学书法还有意义吗!看了蒋勋老师的《汉字书法之美》,以上的疑问或许还没有完全消除,但是我却像掀起大戏台上幕帘的孩子,不经意间看到了后台里中国传统书法文化,精深博大!个人觉得中国书法,即使在现代社会还是非常有用的。

书法读后感心得(精选8篇)

书法读后感心得(精选8篇)

书法读后感心得(精选8篇)书法读后感心得篇1这学期,我报名参加了长安区教师书法培训,当时比较犹豫的是还要参加考试,但是为了多学些知识,多丰富自己,还是宁愿牺牲自己的双休日的时间,也要强迫自己一下。

目前考试已经结束,我感觉特别受益,对自己的书写,以及学生的书写都有很大益处!通过学习,我不仅使自己的书写水平得到了相应提高,还是自己的书写教学得到了很多的指导。

书法教学(解决教什么与怎么教)教学内容:姿势(写字姿势、执笔姿势)、笔画技法、独体字结构、偏旁部首、合体字结构、章法,要循序渐进、由简到难。

1、双姿教学:每节课课前进行双姿训练、重复双姿要领,课中进行个别纠正,双姿训练贯穿整个书法教学过程。

2、笔画教学:对所有基本笔画的三要素(起笔、行笔、收笔)和笔画五度(角度、力度、长度、弧度、速度)分析讲解到位。

3、结构教学:(1)整齐平正、布白均匀是基本规律。

(2)独体字结构规律:布局均匀(匀)、主笔突出(主)、因字立形(形)、收放均衡(衡)。

(3)合体字结构规律:要处理好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比例、长短、高低、大小、宽窄关系,伸让、主次关系;左右结构突出伸让有序,上下结构突出重心对正,包围结构要包容相称。

整体达到均匀、紧凑。

(4)连续各异、格调统一是书法艺术较高层次的要求。

4、章法教学:处理好章法三要素(正文、落款、印章),处理好行列、留有天地、左右。

落款的书体一般比正文的书体要活泼,款字的字径应小于正文的字径。

硬笔书法教学方法:(1)减轻学生写字负担,少留家庭作业,并重视平时作业书写质量。

(2)培养兴趣为主。

提高观察能力。

一年级重点抓好书写姿势、执笔姿势和基本笔画。

(3)开展写字活动:办展览、树榜样、举办师生书法赛、现场汉字书写节、参加校外书法赛。

(4)利用好字帖,临摹字帖是最有效的方法。

(选帖)读帖、摹帖、临帖、比较。

(5)及时评价鼓励:写字过程中的当场表扬(坐姿、握笔、书写)。

在学生临写的作业本上的符号表扬。

《中国书法》读后感

《中国书法》读后感

《中国书法》读后感《中国书法》读后感一、引言中国书法是我国独有的文化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通过书法表达情感,传承智慧,留下了一部部精彩的作品。

读完《中国书法》一书,我对中国书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二、中国书法的起源与发展1、甲骨文与金文在中国书法起源的初期,甲骨文被视为最早的书法形式,其简洁而工整的字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金文则在商代后期开始出现,字体充满了装饰性和艺术性,为后来的书法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2、篆书与隶书篆书是中国书法的第一种正式体系,以刚劲有力的笔画著称。

而隶书则是篆书演化而来,字体较为工整,行笔流畅,成为当时文书记录的主要字体。

3、楷书与行书楷书是隶书经过演化后形成的一种字体,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美感。

而行书则是以快速书写为特点,字体流畅,书写时留下了许多笔画的变化。

4、草书与隶书草书是书法艺术中最具表现力的一种字体,以其激情四溢、奔放自由的特点而闻名。

隶书则以规范、整齐为特点,笔画结构清晰,适合书写文书。

三、中国书法的艺术特点1、“意”与“形”的统一中国书法强调“心灵感悟”和“笔墨技巧”相结合,追求意境与形式的统一。

通过笔墨的变化和布局的创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主题,赋予作品以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2、线条与墨色的运用中国书法中的线条是极富变化和表现力的,通过不同的线条变化和粗细调节,表现出作品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而墨色则是书法表现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通过泼墨、拓印等技法来赋予作品丰富的质感。

3、空间与形式的协调中国书法注重布局的协调与平衡,通过字体的排列和构图的设计来营造作品的空间感。

同时,字体的大小、形状和位置的安排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作品的整体美感。

四、中国书法的价值与意义1、文化传承与历史记载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书法作品能够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思想文化。

因此,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读后感读书心得五篇

《中华传统文化》读后感读书心得五篇

《中华传统文化》读后感读书心得五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中华传统文化》读后感范文(一)读了《中华传统文化》这本书,对我的震撼很大,让我更深的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之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根。

这书介绍了剪纸艺术、戏曲、皮影等等内容,读着它,我仿佛推开那古老而厚重的大门,进入一个个令我新奇神秘,又让我欣喜不已的天地。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最喜爱手工剪纸了,记得在我很小的时侯,奶奶就教过我剪纸,剪花,剪四瓣花、五瓣花......左邻右舍都夸我心灵手巧。

每当手工课上剪纸时,我都兴奋不已,在手工课上我和同学们认真地学习剪窗花,剪燕子,做风车,这些在我的手上一点也不难,手工课的王老师经常奖励我一颗颗红星......当看了《中华传统文化》这本书后,我对民间剪纸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剪纸的兴趣更浓了,加上我本身有学画画的功底,想着剪着,剪的花样就越来越多了。

今年过年的时侯我剪了各式各样漂亮的窗花,贴在奶奶家的窗户上,把全家装扮得喜庆多了,过年的味也更足了,亲戚朋友来拜年,都说:“瞧,这窗花贴的多好看,喜庆得狠。

如今人们对过大年的意识越来越淡了,这老传统啊不能丢。

过年吗,大人孩子穿新衣,给孩子压岁钱,放烟花,吃饺子,走亲戚,窜门子,就图个热闹,团圆,一家子人乐呵乐呵......”每每听到大人的夸奖,都让我对这小小的窗花越发喜欢,对着不起眼的剪纸又有番新的认识,在这五彩斑斓的剪纸中,它蕴含的内容太多太多......这一书中还有一点吸引了我,那就是中国的戏曲。

书中介绍中国戏曲品种繁多,曲调优美,具有地方色彩。

比如中国的京剧,那可是大名鼎鼎,河南的豫剧,浙江的越剧等等。

作为一个安徽人,我不得不说说黄梅戏,它深受家乡父老的的喜爱,大街小巷的人们都能哼唱上几句。

去年学校的艺术节,我们年级排演的节目《黄梅小花》中,我还是领唱的主要演员呢!老师一字一句地教,我们一板一眼地学,每一个唱音,每一个手势,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我都力求做到位,字正腔圆,生怕学走了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书法》读后感
前言:
书法艺术同京剧、武术、诗歌一样,都是中国的国粹。

从远古时代的甲骨文,再到成型于东汉、魏、晋时期的各个书法艺术形式,可见书法的形成与发展亦有其自己的历史轨迹。

随时代变迁,虽然现代人很难再在书法领域中见识到完整的书法典藏,但是每当我们信步于古老园林,或是厅堂楼阁,依旧可以看到呈现于牌匾上的古文字迹或是悬挂于高堂上的喜庆对联。

细品书法,它给予每个观赏者的不仅限于外现的字形,而更多的是内在的“意境”。

正如书中所云:“‘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书法的道理极深极远,是进入众多高妙艺术的大门”
1古代书法的发展轨迹
自觉没有多少本领可以驾驭对这段历史的描述,只是简单的做自我品评罢了。

书法起于甲骨文,观甲骨文,虽无汉字那般规整、统一,却透露出了几分活泼与灵动,这大概该归功于它是一种象形文字。

历史上同时期的象形文字还有古埃及的象形文与玛雅象形文,但都最终以文明的消失而未现于世,唯有中国的甲骨文留存并至今。

而象形文的发现也同样具有神奇色彩,若不是清代王懿荣因病求医,后得药方取药,遂得甲骨,也许至今我们也没有这般荣幸看到它的面貌,也就无法研究后来的金文的渊源。

金文的出现,依托于青铜器的铸造,字形同甲骨文相像,但比甲骨文要规整,排列也有序。

后至战国时期,为方便书写,对篆书做出了笔画上的简化,称为大篆。

秦始皇统一六国,随即统一文字,一改昔日的写意字体,而增强了文字的符号价值。

隶书的形成是在满足其功用价值的基础上更多的倾向于它的审美性,如“蚕头雁尾”的字形。

楷书笔画规范,法度较严,书写速度较慢,其形象最易识别,多用于正式场合。

行书是从楷书的快速书写而形成,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书体,其法度较楷体宽松。

草书书写最快,有些笔画、部分甚至被简化掉了,难以辨认。

2古代书法的意境组成
书法不单单是外部字形的显示,加之作者也很少言及自己的作品,所以给欣赏者留有很大的遐想空间。

每一幅作品想要表达的意境并不是单一固定的,而是每个欣赏者根据自己的鉴赏力、思想、情感、文化底蕴对作品进行自我品评,进而由此探知作者内心想要表达的真实情境与意境,这也许是作者最想看到的,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式的一扫而过。

书法的意境可由它的节奏跟韵味表现出来,而书法对节奏的把握又依赖于书写时作者对笔力的控制。

有人说书法是没有声音的舞蹈,书法也有舞蹈的那种动态美,或刚健或柔美。

这些均依靠对笔力运行轨迹与速度轻重急缓的把握。

笔力中还包含几对矛盾:行与留,提与按以及平正与参差等。

行与留在于笔的运行上,在毛笔行进过程中,要时刻掌握力度,使毛笔能在恰当的时候、地方停下,或是将速度放慢。

平正要求字体看上去要大小合适、均匀、规整,但不可一味要求规整,而使字体缺乏灵动。

书法的意境自始而后至终都要归为统一,整体。

欣赏者最初看到和把握的角度是整体而不是顿足于单纯的一个字,这就要依靠字与字之间的联络,正如书中所说,书法中的联络有三种形式:一是血脉相连(形体与气势上联络成为整体,一气贯注),二是虚实相生(有笔画为实处,字字之间行行之间为虚处,一虚一实成为有机整体,其一虚一实是在点画落在纸上的瞬间一次性完成,笔墨一到,实处即成,虚处也由此而出),三是错落有致(以缤纷交错求其奇趣,于森严法度中求变化)。

这仿佛是人体的组织结构,人之所以能成为整体,需要的不仅是外在皮肉及其包裹的骨骼,更需灌之以血液、经络,将这些外在的表现加以连贯,才能成为富有灵性的生命体,而书法则是富有生命的艺术。

中国的书法不是一蹴而就的物象,而是富有生命的艺术品,虽没有舞蹈那般色彩斑斓,
但却同样能透过线条运行发现它美的东西,这种美并不像古代玉器那样耀眼夺目,而是隐讳的。

透过一种艺术我们可以了解到与之相对应的历史文化、社会状况,了解到作者所发生的故事和他创作时的心境等等。

我想这是作者所希望后人能体味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