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后计提折旧的探讨_陈亚娟
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分录

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分录
当一项建工程项目完成并转为固定资产时,会涉及到会计分录的处理。
在进行分录时,需要考虋以下几个方面:
1. 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成本核算,在建工程完成后,需要将其成本转入固定资产账户。
这包括建筑物、机器设备、土地使用权等相关成本。
2. 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折旧,因此在转固定资产时,需要考虋其折旧的计提和核算。
基于以上考虑,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分录可以如下所示:
1. 当建工程完成后,转入固定资产账户:
固定资产(建筑物/机器设备等)账户借。
在建工程账户贷。
2. 对已完工建工程的折旧处理:
折旧费用账户借。
累计折旧账户贷。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录仅为一般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具体的分录可能会受到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税务法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分录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处理。
同时,建议在进行分录前咨询专业会计师或财务人员,以确保分录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后计提折旧的探讨

算、 造价 或者工 程实际成 本等 , 暂估 价值转入 固定 资产 , 按 并按 有 关计 提固定资产折 旧的规定 , 计提 固定资产折旧。 待办理竣工决算 手续后再调整原来 的暂估价值 ,但不需调整原 已计提 的折 旧额” 。 本人认 为 , 该规定会给企业调整前后期利润提供空 间。 [ ] 例 甲企业 2 0 年 l 06 2月自行建造生产线 , 已竣工交付使用 , 但未办理结算 , 共发生成本 5 万元 , 8 采用直线法计提折 旧, 使 预计 用寿命 1 0年 , 处置时估计 发生处置 费用 2万元 , 没有残值 。 按新会
基 于上述观点 , 上例 的会计处理则为 :
20 年 1 06 2月 的会 计 处 理 :
借 : 定 资产 固 贷 : 建 工 程 在
60 0 000 500 80 0
20 0 00
预 计 处 置 费用
贷: 在建工程
预 计 处 置 费 用
5 0 0 800
200 0 0
× 5 2 பைடு நூலகம்5 o ̄ ) o ×1= 8 o (
.
以后 年 度 计 提 折 旧 的方 式 均 与 2 0 0 9年相 同 。
笔者认为 , 在没有办理竣工结算前 , 在建工程转为固定 资产入 账并计提折 旧,其估计金额同最后 的实际结算金额肯定会有所差
别 , 估 计金 额 的准 确 性 来 自于 会 计 人员 的职 业 判 断 。 而 如果 会计 人
4 00 00
2 0 年 6月 结 算 价 与 暂 估 价 的差 额 为 1 08 7万元 (7 6 )比例 7—0 ,
为 2 . %(77 )超 出了 1%, 20 8 1/ , 7 0 属于会计差 错 , 应作为 会计差错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相关问题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相关问题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营中都会涉及到一定量的固定资产,如土地、建筑物、机器设备等。
而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并不会永久,一般的固定资产都会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减值,因此需要对这些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出相关资产的价值变化。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相关问题正日益受到关注,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以全面了解和解决相关问题。
一、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概念和作用计提折旧是指在企业或单位的财务报表中,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价值逐年减少,计算出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以反映出资产的逐渐消耗和减值情况。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主要作用有:1. 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化:通过计提折旧,可以准确地反映出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变化情况,对企业或单位的财务状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分摊固定资产成本:固定资产一般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通过计提折旧可以将固定资产的成本逐年分摊到每个年度,使企业或单位能够更平均地分摊相关成本,有利于合理地进行经营成本的测算和分析。
3. 保护企业或单位的利润水平: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可以使企业或单位在财务报表中增加折旧费用,从而减少税前利润额,对应的减少纳税额,有利于减少企业所得税负担,保护企业或单位的利润水平。
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1. 固定资产价值确定的不确定性:行政事业单位涉及固定资产的种类较多,且使用环境、管理方式、维护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可能导致对固定资产价值的确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需要通过更加科学的方法和标准确定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以便进行合理的折旧计提。
2. 折旧方法选择的问题:目前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有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多种选择,但不同的折旧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
行政事业单位在选择折旧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最适合的折旧方法,以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化。
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会计与税务处理探讨

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会计与税务处理探讨发布时间:2022-02-16T08:21:16.864Z 来源:《中国电业》(发电)》2021年第16期作者:殷芹[导读] 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的发展也有了改善。
对于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而言,其对企业后续的发展与经营产生重要作用,还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
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作为会计核算资料准确性保障的条件,还是确保企业资产安全运用的媒介,企业管理者把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不仅要分析资产可以满足预定运用的状态,还要分析固定成本在预定运用之前所发生的必要成本,也就是必要支出。
新时期下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工作至关重要,需要相关人员重点研究。
殷芹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516001摘要:现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的发展也有了改善。
对于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而言,其对企业后续的发展与经营产生重要作用,还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应该重点研究的问题。
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作为会计核算资料准确性保障的条件,还是确保企业资产安全运用的媒介,企业管理者把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不仅要分析资产可以满足预定运用的状态,还要分析固定成本在预定运用之前所发生的必要成本,也就是必要支出。
新时期下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工作至关重要,需要相关人员重点研究。
关键词: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会计;税务处理探讨引言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时,做好风险透视和风险防范工作能够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
基于此,本文从在建工程结转固定资产风险透视分析展开论述,详细阐述了企业可以采取明确核准标准、落实权责划分、提高暂估价准确率、缩短审计工作周期、优化交付清单编制这几项防范措施来缓解固定资产结转风险。
1在建工程管理基础内容1.1合同与投资管理对于在建工程的合同管理,管理者要结合要求进行工程合同签订,同时依据规定要点把审核完成的合同文件交给财务单位备案,强调合同的重要性,促使合同保管工作不出现错误。
在建工程及转固核算业务问题探讨

在建工程及转固核算业务问题的探讨摘要:根据最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将在建工程并入《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中规范。
规定中主要涉及了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在建工程及转固核算业务作用和方法,并对在建工程和转固核算业务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
本文旨在就此提出一些建议和想法。
本文通过介绍在建工程相关明细科目的设置,其中主要包括二级明细科目及其明细科目说明;在建工程项目的细分,这主要针对企业新建、扩建等项目;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的相关内容;在建工程的抵押以及年底如何将在建工程转化为固定资产的问题。
通过对以上几部分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待在建工程的问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规范在建工程会计核算,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
关键词:在建工程核算转固业务核算会计准则探讨目录前言 (1)第一章在建工程相关明细科目的设置 (2)1.1在建工程科目概述 (2)1.2相关二级明细科目至少应反应的内容 (2)1.3主要应设置的二级明细科目说明 (2)1.3.1土建(进度款)科目 (2)1.3.2设备 (2)1.3.3待摊支出 (2)1.4其他说明 (2)第二章在建工程项目细分 (3)2.1工程项目细分的作用 (3)2.2财务核算工程项目细分的理论借鉴 (3)第三章在建工程转固相关问题探讨 (4)3.1转固时间的确定 (4)3.2转固类别的确定 (5)3.2.1解包小组的成立 (5)3.2.2资料收集 (5)3.2.3固定资产实体的确认 (5)3.3转固金额的确定 (5)3.3.1单个固定资产实体价值确认 (5)3.3.2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的分摊 (5)3.3.3项目共同费用的分摊 (6)3.4固定资产分类及折旧政策 (6)3.5工程决算后资产原值调整 (6)第四章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科目的会计分录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0)前言2006年制定并自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并没有关于在建工程的专门会计准则,而是将在建工程作为固定资产的一种取得形式和固定资产一并在《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中规范,国际会计准则也是如此。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再探讨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再探讨17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再探讨摘要: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科学技术日益进步, 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使固定资产面临技术寿命、经济寿命和资产贬值三大冲击。
现行的固定资产折旧范围,计提折旧总额,折旧方法要进行改革,使企业增加资金积累,扩大投资规模,促进技术装备现代化。
关键词:固定资产;技术寿命;经济寿命;资产贬值;折旧方法一、固定资产面临三大冲击近几年来,由于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固定资产更新资金严重不足,设备老化,资产贬值,使固定资产面临着技术寿命、经济寿命和资产贬值三大冲击。
(一)固定资产面临技术寿命冲击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政策的贯彻落实,承包租赁经营在各行业得到迅速发展,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对搞活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在承包租赁经营形式的背后却潜藏着新的冲击,使部分企业只顾眼前利益,拼设备吃老本、杀鸡取卵。
只强调产量、收入、利润,而忽视了对机器设备的维修与保养,致使机器设备长期超负荷运转或带病运转,使机器设备的使用性能日趋恶化。
因此,考虑有形损耗因素而预料的技术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固定资产面临着严重的技术寿命冲击。
(二)固定资产面临经济寿命冲击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出更多更便宜的同等固定资产,产生了新的工艺,新的设备比旧的工艺旧的设备有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或能生产出更好的新产品。
加上竞争意识的日益增强,机械设备逐步向高效率低能耗的现代化方向发展,陈旧老化的设备将逐步被淘汰。
导致设备的经济使用寿命相对缩短,潜伏着经济寿命冲击。
(三)固定资产面临资产贬值冲击尽管我国在平抑价格方面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但应该承认物价上涨的趋势仍然存在。
因此,“目前固定资产的原值差距很大,按原值计提的折旧,形成的更新改造资金难以实现原有生产能力的重置”。
[1]造成固定资产价值逐步萎缩,面临着因物价上涨而引起的贬值冲击。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以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以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摘要: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基础,固定资产对于企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在被使用一段时间后其会发生折旧,于是就会转移其价值。
伴随使用时间的延长,其消耗也会增多,消耗的价值会发生转移,成为产品成本,构成了企业的成本费用,最终会在利润中弥补。
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的成本费用不同,虽然折旧总额是相同的,但每年的利润影响又是不同的,产生的税务负担也是不同的,若采用加速折旧法,会使企业延迟纳税,根据货币的时间价值相当于获得一笔无利息贷款,最终对当前企业的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企业根据目前的状况把控对未来风险,以及根据最新的国家规定,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选择合适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困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问题,还对企业的营业能力和进步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利润;税费引言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固定资产对于企业的生存及发展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
固定资产在使用的时候不断在消耗,而消耗的这部分价值将会被转移到产品成本,构成了企业的成本费用,最终会在利润中弥补。
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及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那么企业必须要充分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做好此项工作。
其中的一项关键环节即为固定资产折旧,企业要结合实际发展情况,选择相应的折旧方法,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法,虽然折旧总额是相同的,但每年对利润的影响又是不同的,产生的税务负担也是不同的,最终对当前企业的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状况把控风险,依据最新的国家规定,谨慎的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在此基础上获得最多的利润。
1 固定资产折旧及会计核算的概述1.1 固定资产及固定资产折旧的概述所谓的固定资产,即为企业为了经营管理、提供劳务以及制造产品等而持有的一种非货币性资产,其使用寿命会超过一个会计年度,而且在将来或许还会发生经济的流入。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问题研究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问题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财政体制的不断变革,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扩大,支出压力过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方式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本文拟就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进行分析,探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思考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存在: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无法正确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行成本;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能科学合理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等弊端。
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方式,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做好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1.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的弊端1.1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固定资产构建后,账务处理为借记“事业支出”或“经费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成本一次性列支,不计提折旧。
在使用过程中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两个账户反映的都是购建固定资产时的原始成本,无法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实际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像电子、通讯、电器等固定资产,不需几年其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市场公允价值与实际价值会严重不符。
1.2无法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行成本从固定资产的自然属性看,每一种固定资产都会随着使用过程和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损耗。
由于不计提折旧使得这种损耗不能在成本之中体现,人为地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年度的实际运行成本,不能真正体现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特别是没有区分即期支出与长期支出的概念,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盈余不均衡,甚至乱开支的现象。
1.3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不需核算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固定资产管理效果与单位和部门业绩考核不挂钩,因此各单位和部门以及员工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资产闲置、低价出租、无偿出借等现象较为普遍。
对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探究

况和 经营成 果有 着十 分重要 的作 用 。而 固定资产折 旧方 法的选择 与 企业财 务状 况及 其 变动趋 势 密切联 系, 直接 关 系到 企业 当期 成 本的 大小、利 润的 高低 和应 纳税所 得额 的 多少。本 文结合现 实经济 情况 , 探讨 了不 同固定资产折
旧方 法及影响 企业选择折 旧方法的 因素 , 提 出 了为 企 业 选 择 适 合 自身 发展 的 折 旧 方 法 相应 建 议 。 关键词 : 企业 ; 固定 资 产 ; 折 旧 方 法
高, 对工程项 目的会计基础工作也提 出了更高的要 求 , 财务管理 人员应当具备 会计 工作所必 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 熟悉 国家 的有关法律 、法规 、规章和 国家统一会计制度 , 遵守职业道德 , 要充分结 合高速公路建设 项 目的特点和实 际, 不断强化 会计 核算 与分析 工作 , 增强会计信息 的准确性 , 避免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 , 保证 财务 管理职能和作用的充分 发挥 。同时, 开展财务各 项业务 知识竞赛 活动 , 进一 步营造财务人 员的学习氛 围, 以竞赛激 发全
企业 的 固定资产在 长期经营 活动 中可 以保持 实物形态不 发 生变 化 , 但在 固定资产实 际使 用过程 中不 断损耗 , 价值逐步转 移 到所 生产 的产 品 中, 或构成期 问费用 , 这种价值转 移的过程就 是 固定资产折 旧。 固定 资产 折 旧这种 费用没有在 计提时发生 实际
固定 资产折 旧方 法 程 的磨损程度计算 , 并能正确反映运 输工具、精密设备等使用程 ( 一) 平均年 限法 度, 把折 旧费用与业务成 果联系起来 , 但是 固定资产 的工作总量 平均年 限法下 , 各个 会计期 间的折 旧金 额相 同 , 折 旧金额不 是难 以可靠估计 的, 也没有考虑到更新改造支出和 维修费用 的递 随时 间变 化而变化 。该种方法 下假设 固定资产生产 能力 在不 同 增 , 以及 操作效率或收入的递减等 因素。 会计期间相 同, 折旧的累计额呈直线变化的趋势 。这种方法最大 ( 三) 双倍余额 递减法 的优点是计算简便 , 因此这种方法在企业实 际操作 中广泛使用 。 双倍余 额递减法 是这样一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 它先不考虑 但是这种 方法存在 很多缺点 : 首先 , 不符 合收入费用 配 比原则 。
营改增后不动产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问题探讨

营改增后不动产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问题探讨作者:梁庆海刘桂涛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第5期2016年5月1日起全面实行营改增后,企业在不动产在建工程管理方面面临一些风险问题,及后续转固定资产的要求也会带来变化,企业应把握好不动产在建工程成本核算,其涉及金额较大,周期较长,核算内容较为复杂,对于如何准确计量其转固定资产后价值显得尤为突出。
不动产在建工程是指企业正在建设而尚未竣工投入使用的不动产建设项目,其科目主要用于核算企业基建、技改等不动产在建工程发生的成本。
一、不动产在建工程转固存在的问题1.不动产在建工程转固不及时。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一固定资产》应用指南规定: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但在实际业务处理中,对不动产在建工程是否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判定有不同理解,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财务人员会认为所购建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1)固定资产的实体建造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或者实质上已经全部完成;(2)已经过试生产或试运行,并且其结果表明资产能够正常运行或者能够稳定地生产出合格产品时;(3)不动产在建工程后续的支出金额很少或者几平不再发生;(4)所购建的固定资产已经达到设计或合同要求,即使有个别地方与设计或合同要求不相符,也不足以影响其正常使用。
这种转固模式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和滞后性,同时整个系统流程缺乏有效的规范,财务人员对于不动产在建工程项目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不能进行准确的职业判断,主观性较强。
2.不动产在建工程转固金额不准确。
在实际发生的不动产在建工程项目中,经常会出现不动产在建工程项目已经完工,而承包方不能开具全额发票的情况,企业只能根据所取得的发票进行入帐。
在转固定资产时,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按照在建工程实际发生金额暂估价值进行转固;二是按照工程合同金额暂估价值进行转固。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讨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讨论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讨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讨论作者:阎肃来源:《财会学习》 2018年第33期摘要: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关键阶段,而事业单位在教育、医疗和城市建设与管理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就更加要求事业单位的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深化,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
本文主要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计提折旧的必要性、计提折旧的原理和方法展开讨论。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2012 年我国先后出台了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制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关键阶段,而事业单位在教育、医疗和城市建设与管理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就更加要求事业单位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深化,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
本文主要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计提折旧的必要性、计提折旧的原理和方法展开讨论。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 一)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 1 年( 不含1 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 1 年( 不含 1 年) 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 二)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根据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确定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例如依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四十三条:高等学校应当对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残值。
”但是随着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以及事业单位精细化管理的进一步深入。
对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的探讨---开题报告

对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的探讨1 研究背景1.1 课题的来源固定资产是企业进行循环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生产劳动资料,它在不断被消耗的同时也得以源源不断为企业带来利润,会计准则中通过对固定资产的静态折旧以计算消耗,并通过折旧方法对消耗进行补偿[1]。
通常来说,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按月进行计提(或提取),并按照会计准则计入企业运营成本或者企业生产成本,而在这之中关键的一环就是对固定资产折旧方式的选择,折旧计算的科学性,合理性保证了企业的所得税的缴纳和利润表的编制。
所以,对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的探讨成为了会计发展中重要问题之一。
1.2 课题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固定资产折旧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来判断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这四种方法在实际运用中的利弊和因折旧所带来的企业运营中所面对的税收及现金流问题。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固定资产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使用期限长,其效益的体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次性实现其效益的,也就是说固定资产的成本是逐期分摊,转移到它所生产的产品或者提供的劳务中去,这也符合企业所得税中收入与支出配比的原则要求。
所以,固定资产需要按照规定计提折旧,以确定企业所实际发生的成本。
2 文献综述我国采用年限平均、工作量、双倍余额递减或者年数总和等折旧方法。
在美国,企业在会计上普遍采用直线折旧法,而纳税申报时采用加速折旧法,会计上较为复杂的业务不是固定资产折旧本身,而是因会计和纳税申报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而出现的时间性差异。
英国的固定资产折旧普遍采用直线法,而年数总和法很少采用。
日本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普遍采用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
允许采用的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法、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和产量法,普遍用的方法是余额递减法。
固定资产的折旧不仅关系到资产本身的价值问题,也关系到企业运营多个层面的问题,固定资产折旧是对资产流转损耗的计量[10],准确客观的按照一定的方法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能够更加真实的反应企业的运行成本和此阶段的利润,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
政府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探讨

关规定,固定资产需计提的折旧为其成本,不考虑预计净残值。 的月份数。并将应补提的折旧额采用追溯调整法借记“累计盈
暂时未取得其价值依据的资产应以暂估价入账,并对其计提折 余”,贷记“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旧,待实际成本确定后,不需要再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新制度实施前已提折旧的,盘点时未发生账实不符的,单
财会研究
2019 年第 12 期(总第 228 期)
政府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探讨
罗丽萍
(隆回县不动产登记中心,湖南 邵阳 422200)
摘 要:为了适应新时期体制改革,提高财政透明度与公信力,构建服务型政府,加强廉政建设,自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各类 行政事业单位均施行《政府会计制度》。新制度的实施标志着现代政府会计制度的建立,是我国会计行业的一个里程碑,对于行政 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专业素养也是一场巨大的考验。本文依据《政府会计制度》、《政府会计准则第 3 号-固定资产》及其应用指 南,针对固定资产折旧,对如何做好新旧制度衔接,及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如何进行折旧的账务处理进行探讨。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确定
相对应的“期初数”栏。
会计主体应当根据应用指南中折旧年限表的规定,结合固
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存在的问题
定资产的实际情况,确定折旧年限,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一)对固定资产进行补提折旧会造成报表信息的不可比
并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
按照上述介绍的衔接方法对固定资产进行补提折旧,因为
(一)衔接前的准备工作 衔接前应当做好固定资产的清产核资工作,做到账账相
(二)折旧方法单一无法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准则只规定采用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两种折旧方法,没 有充分考虑固定资产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对于那些在 前期损耗较多后期较少,或者是由于技术进步确需加速折旧的 资产,使用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不符合配比原则。
工程施工企业计提折旧(3篇)

第1篇一、引言在工程施工企业中,固定资产的折旧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处理工作。
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损耗、过时等原因,其价值逐渐减少的过程。
为了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工程施工企业需要按照会计准则和相关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
本文将从折旧的概念、折旧的方法、折旧的会计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折旧的概念1. 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而长期使用、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如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
2. 折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损耗、过时等原因,其价值逐渐减少的过程。
折旧反映了固定资产价值的逐渐消耗。
3. 折旧费用:折旧费用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按照一定的折旧方法计算出的固定资产折旧金额。
三、折旧的方法1. 年限平均法:年限平均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按照预计使用年限平均分摊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 - 预计净残值) / 预计使用年限2. 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按照固定资产的实际工作量分摊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 - 预计净残值) / 预计总工作量3. 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年限平均法的基础上,将折旧率加倍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额 =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 预计净残值) × 双倍折旧率4. 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按照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分摊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值 - 预计净残值) × (预计使用年限 - 已使用年限) / 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四、折旧的会计处理1. 计提折旧(1)借:制造费用(或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2)贷:累计折旧2. 处置固定资产(1)借:固定资产清理(2)贷:固定资产(3)借:累计折旧(4)贷:固定资产清理3. 转销固定资产清理净损益(1)借:营业外支出(或营业外收入)(2)贷:固定资产清理五、工程施工企业计提折旧应注意的问题1. 合理确定折旧方法:工程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确保折旧费用的准确性。
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影响

ECONOMIC RESEARCH GUIDE2021年第15期No.15袁2021经济研究导刊《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政府会计制度》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1.将固定资产转入改建、扩建借:在建工程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同时: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贷:固定资产2.发生改建、扩建后续支出借:事业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大型修缮贷: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补助收入)固定资产发生相关修理费用时借: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依据实际发生的金额入账)贷:财政补助收入(依据实际发生的金额入账)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依据实际发生的金额入账)1.将固定资产转入改建、扩建借:在建工程(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累计折旧贷:固定资产(账面余额)2.发生改建、扩建后续支出(双分录)财务会计账务处理:借:在建工程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预算会计账务处理:借:行政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贷: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固定资产日常维修(双分录)财务会计账务处理:借:业务活动费用/单位管理费用/经营费用等贷:财政拨款收入/银行存款等预算会计账务处理:借:行政支出/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贷:从财政拨款预算收入/资金结存等新旧制度账务处理对比分析表12019年1月1日,随着政府会计制度在我国事业单位的全面实施,高校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对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确保新制度能顺利推进,高校对处于长期不提折旧的固定资产需要展开全面清查,其中如何准确计量资产价值、如何选择折旧方案以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是高校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主要变化(一)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账务处理差异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主要包括后续支出和计提折旧。
后续支出包括改建、扩建支出和日常维修等支出。
将高校固定资产转入改建、扩建时,如果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新制度规定将“固定资产”账面余额转入“在建工程”科目,没有非流动资产基金的增减变化。
《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在建工程转固问题研究》

《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在建工程转固问题研究》摘要: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后,对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及管理提出了更加精细化的要求,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对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过紧日子”有关要求,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面推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提质增效。
本文针对目前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房屋资产管理数据模糊、在建工程长期挂账、竣工财务决算严重滞后、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等问题,提出一些措施,进一步规范高校房屋资产管理制度,完善高校房屋资产管理模式,规避财务风险。
关键词:高校;在建工程;房屋资产;转固;问题;建议近年来,国家政策的高度关注以及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不断改革,使得高校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同时也对高校房屋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开展房屋资产清查盘点,及时规范做好房屋资产的入账,扎实做好在建工程账务清理等工作。
优化学校资产资源配置,提升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一、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在建工程转固的难点分析:(一)高校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流程不清晰高校资产管理一般分为房屋及构建物、土地及植被、仪器仪表等十六大类,其中房屋及构建物、公共基础设施等房屋资产占有极大的比重。
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高校资产管理在折旧的范围和年限上提出了具体的规定,包括国定资产在不同种类上的年限区分,折旧方式需根据固定资产的具体用途来选择等。
在基建财务与大财务“并账”过程中,因资产折旧延伸出大量旧固定资产的价值如何进行认定,固定资产折旧方式如何选择,房屋维修及修缮项目如何区分资本化和费用化资产等一系列问题。
急需高校结合自身实际以及教育部主管部门的要求,制定一套完整科学的房屋资产管理制度。
(二)高校房屋资产严重被低估,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我国很多高校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百年高校亦不在少数。
在国家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许多高校历经了合并壮大、分离独立等重大改革,在通货膨胀,规章制度、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巨变下。
行政事业单位在建工程转固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在建工程转固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王新惠
【期刊名称】《管理学家》
【年(卷),期】2024()6
【摘要】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对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持续投入。
我国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成就引人注目,国有资产总体规模不断壮大,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需注意到国有资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长期挂账在在建工程中;部分资产虽已投入使用,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及时转为固定资产,影响了政府会计信息质量,降低了国有资产使用效益。
在实务中,行政事业单位在建工程转固问题成为政府资产管理的痛点难点。
文章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在建工程转固难问题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对加快推动在建工程及时转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总页数】3页(P86-88)
【作者】王新惠
【作者单位】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机关财务结算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5
【相关文献】
1.财政部明确行政事业单位长期已使用在建工程转固工作要求
2.行政事业单位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问题与对策
3.科学事业单位在建工程未及时转固的问题探索
4.
行政事业单位在建工程转固问题探讨5.高校在建工程转固工作中的困难与对策探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王财
【期刊名称】《中外企业家》
【年(卷),期】2015(000)017
【摘要】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对企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每个企业重视的问题之一。
它不仅是会计核算保证会计资料真实性的需要,更是体现企业资产安全性的关键因素。
企业要将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必须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该项资产能够达到预定使用的状态,二是固定成本在达到预定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成本,即必要支出。
【总页数】2页(P53-53,55)
【作者】王财
【作者单位】吉林省珲春经纬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吉林珲春 1333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85
【相关文献】
1.在建工程试运行收入的会计与税务处理的差异分析——引申轨道交通企业的特殊税务处理 [J], 蔡丽明
2.营改增后不动产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r问题探讨 [J], 梁庆海;刘桂涛
3.GDBJ发电公司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房产税计税根据核定 [J], 张福宝
4.提高LNG接收站在建工程预转固定资产工作的思考 [J], 李丽涵
5.对水电站建设中在建工程预转固定资产的思考 [J], 张雪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

浅谈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生产经营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源,其价值最终转化为货币形态,在现代企业中对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固定资产折旧是对固定资产在企业生产中价值减少的一种弥补,其计提折旧的大小对所得税、现金流量及利润、经营决策有重大的影响。
中国的很多企业,特别是对什么是符合自身固定资产折旧的模式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使得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特别是施工企业,因为其固定资产使用地较为分散,企业如果想在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过程中节约在人财物环节的对应成本,这就有必要我们对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标签: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施工企业在固定资产折旧中所采用的折旧方法是影响企业的固定资产价值的关键因素,使用合理的折旧法可以使纳税人实现折旧抵税现值最大化。
现阶段我国在施工固定资产折旧政策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需要利用国外的先进理论方法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来合理选择适用的折旧法和调整改善我国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关于固定资产折旧的定义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是对固定资产由于日常中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一部分价值的补偿。
固定资产折旧是一种费用,只是这种费用没有在计提时发生实际的货币资金支出,属非付现成本。
论文研究的就是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因而有必要阐述固定资产折旧的内涵。
固定资产折旧主要受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计提折旧基数,二是折旧年限,三是折旧方法,四是净残值。
在这几方面中,最重要的就是折旧方法,而我们最常用到的就是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就是加速折旧法的一个典型。
下面介绍一些平均年限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理论。
1.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是指按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
它是目前最为普遍的一种折旧方法,又称“直线法”或“平均法”。
平均年限法适用于不同时期使用情况大致相同的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在特定时间计提折旧额的多少,主要取决固定资产的原值、预计使用年限、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所取得的残余价值收入和支付的各项清理费用等因素。
固定资产折旧问题之探讨

固定资产折旧问题之探讨
雷成娟
【期刊名称】《生产力研究》
【年(卷),期】2006(000)004
【摘要】由于固定资产可以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使用,并可以在多个会计期内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而在企业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及配比原则的要求,需
要将固定资产的价值按一定的分配方式在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内进行分配,以便正
确计算产品成本和当期损益.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包括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使用年限和折旧方法等四个方面.下面就固定资产折旧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一是固定
资产原值对折旧的影响;二是不同的折旧方法对折旧以及纳税额的影响.
【总页数】2页(P255-256)
【作者】雷成娟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0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折旧问题探讨 [J], 伦宗健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问题探讨 [J], 徐瑾
3.S公司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的探讨 [J], 常润洁
4.新政府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问题探讨 [J], 崔凯
5.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问题探讨 [J], 唐有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探索 TECHNICAL PR OBE
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后计提折旧的探讨
廊坊师范学院 陈亚娟
新会计准则规定:“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结
算的固定资产,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
到结算以后会计利润的准确性。如果将“待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
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改为“待
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并按会计差错更正
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且规定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的暂估入
账价值与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后的实际入账价值差额大于 10%为
会计差错(10%只是笔者想法,差额比例值得商榷)”。另外需考虑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的暂估入账价值是否加上到办理竣工决算
手续时将发生的现金流出,这样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的暂估入
账价值与办理竣工决算手续时的实际入账金额差额就会比较小,
对相应会计期间的利润影响也会较小,从而对企业利用其调整会
计期间的利润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基于上述观点,上例的会计处理则为:
2006 年 12 月的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
600000
贷:在建工程
580000
预计处置费用 20000
2007 年该生产线计提折旧的处置:
折旧费 =600000÷10=60000(元)
借:制造费用
60000
贷:累计折旧
60000
2008 年 6 月:
折旧费 =600000÷(10×2)=30000(元)
借:固定资产
170000
贷:在建工程
(编辑 袁晓玲)
·综合 2010 年第 1 期(上) 75
但未办理结算,共发生成本 58 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使
用寿命 10 年,处置时估计发生处置费用 2 万元,没有残值。按新会
计准则的规定,2006 年 12 月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
600000
贷:在建工程
580000
预计处置费用
20000
2007 年该生产线计提折旧的处置:
折旧费 =600000÷10=60000(元)
借:制造费用
60000
贷:累计折旧
60000
2008 年 6 月对该生产线进行结算,总结算价为 77 万元,则:
折旧费
=
600000 10×2
+
770000-90000 8.5×12
×0.5×12=70000(元)
借:固定资产
170000
贷:在建工程
170000
借:制造费用
30000
贷:累计折旧
30000
办理竣工决算的,应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
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暂估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按有
关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
手续后再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本人认为,该规定会给企业调整前后期利润提供空间。
[例]甲企业 2006 年 12 月自行建造生产线,已竣工交付使用,
账并计提折旧,其估计金额同最后的实际结算金额肯定会有所差
别,而估计金额的准确性来自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如果会计人
员将估计金额提高,而最后结算金额少于估计金额,定会造成结算
之前的期间利润偏低;如果会计人员将估计金额降低,而最后结算
金额高于估计金额,定会造成结算之前的期间利响
借:制造费用
77000
贷:累计折旧
77000
以后年度计提折旧的方式均与 2009 年相同。
通过上述两种会计处理方式的对比可以看到,在建工程转入
固定资产办理竣工结算后的折旧方式采用会计差错更正的方式进
行调整更符合配比原则,且使企业各年度的利润更为准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年 版。
170000
借:制造费用
30000
贷:累计折旧
30000
2008 年 6 月结算价与暂估价的差额为 17 万元(77-60),比例
为 22.08%(17/77),超出了 10%,属于会计差错,应作为会计差错
进行更正。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则 2007 年 1 月到 2008 年 6 月应提
折旧费为 115500 元[770000÷(10×12)×18],与按暂估价值的折
2008 年 12 月:
借:制造费用
40000
贷:累计折旧
40000
2009 年 12 月折旧的会计处理:
折旧费 =(770000-130000)÷8=80000(元)
借:制造费用
80000
贷:累计折旧
80000
以后年度计提折旧的方式均与 2009 年相同。
笔者认为,在没有办理竣工结算前,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入
旧相差 25500 元(115500-90000),应调整以前年度损益。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5500
贷:累计折旧
25500
2008 年
12
月的折旧费
=
770000-115500 8.5×12
×0.5×12=38500(元)
借:制造费用
38500
贷:累计折旧
38500
2009年12月的折旧额=(770000-115500-38500)÷8=77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