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荷塘月色》评课稿

合集下载

说课稿《荷塘月色》

说课稿《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荷塘月色》,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对课文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高中语文必修5本书共有文言文单元5个, 17篇文章。

涉及了5个方面的文章类型: 古代记叙散文、山水游记散文、议论性散文、人物传记和古代抒情散文。

《荷塘月色》属于山水游记散文, 也是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散文。

本单元学习的是写景状物散文, 而学习重点在整体把握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 品味文章的语言, 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在《荷塘月色》这篇散文里,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月色荷塘相互映衬的美丽图景。

文章语言优美, 典雅, 是一篇著名的散文。

所以, 在阅读这类的散文, 要展开想象, 力求身临其境, 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 体会文中所描绘的美景, 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对于那些美妙的句段, 要反复诵读斟酌,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基于教材以及三维一体的目标要求, 现做如下设计:1.知识与能力目标: 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 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感受语言的魅力, 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通感等修辞手法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掌握一些基本赏析散文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流露的情感, 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三)重、难点及确定依据这篇散文构思精巧独特, 语言优美隽永。

所以, 我将语言的运用技巧、赏析散文的方法作为教学的重难点。

(四)教学内容安排、拓展布置预习1.回忆初中学习的《背影》情况, 了解朱自清散文写作的特点, 、试赏析《荷塘月色》中的精彩语句。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二、说教法和学法教师是学生的对话者, 亦是课堂的组织者, 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必要的点拨是必不可少的, 但不能越俎代庖。

因此, 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朗读法、讨论法、欣赏法、讲解法,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5篇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5篇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5篇《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5篇教育教学中还需要注重评估与反馈,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意见,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水平。

现在随着小编一起往下看看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希望你喜欢。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精选篇1)第二课时重点:1、展示作者的散文意境美;2、品味华美的技法内容:1、回顾上节内容。

月光下的荷塘细腻而静美(比喻,拟人)2、导入本节内容。

我们会熟悉这样的场景:炎阳下,割麦的农民口渴会大口大口地喝水,那是在——喝水;再如,在老舍的笔下,祥子在烈日下拉车口渴时,象骡马一样大灌一通。

等等情形,是喝水,好听一点是——豪饮。

再比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等金陵十二钗的用小盖碗小口小口地喝水,是什么,那是——品。

阅读散文,尤其是朱自清的散文,再尤其是象这样的散文,只能象林黛玉喝水那样细细地品,,才能解其高妙之境,才能了解大师的文字魅力。

3、这里我们就来继续欣赏大师的散文的优美。

①荷塘上的月色a、月光——流水(照下来与水流下来相似)叶子和花——轻纱的梦(朦胧、恬静、柔美:特殊——具体→抽象)黑影——鬼(黑,不可捉摸)光与影——名曲(和谐、悠扬)b、灵动的词语:泻——照(写出了接受月光的饱和)浮——升(写出了雾的轻盈,还带出了质地)画——落(写出了无工而工——工巧)c、月光是本段的重点(上段是写荷塘):柔和、静美,让不安的人在这里找到了宁静。

② 荷塘的四周:课外小引: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和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

——苏轼此诗说明理解是需要联系的。

因此,作者写荷塘,不能仅仅写荷塘急、月色,四周也应该写到。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层次感,错落有致,还有绘图美。

比“周围都是树”要好得多;特为——“树”有人情味→“和谐”;树色——烟雾(迷茫、朦胧);丰姿——美好姿态;灯光——瞌睡人的眼(昏暗、没有精神——拟人)蝉声和蛙声——以动写静;不过,作者有点根深蒂固的“不宁静”时常袭上心头。

语文教研活动评课稿(3篇)

语文教研活动评课稿(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校语文教研组于本月开展了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多位优秀教师进行公开课展示,旨在通过观摩、研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共同探讨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二、公开课展示本次教研活动共有三位教师展示了精彩的公开课,以下是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概述:1. 张老师《荷塘月色》张老师的《荷塘月色》一课,以诗意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带领学生们走进荷塘,感受月光的温柔和荷花的美丽。

张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意境,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提高语文素养。

2. 李老师《背影》李老师的《背影》一课,以亲情为主题,通过讲述父子之间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

李老师注重挖掘文章的情感内涵,通过情境再现、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共鸣中体会家庭的温暖。

3. 王老师《背影》王老师的《背影》一课,以独特的视角解读了同一篇课文。

王老师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了解不同作者对同一题材的不同解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同时,王老师还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评课环节在公开课展示结束后,各位教师积极参与评课环节,针对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剖析和交流。

1. 张老师《荷塘月色》(1)优点:张老师的课堂氛围轻松愉快,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设计巧妙,注重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建议: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性内容,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荷塘和月色的文化内涵。

2. 李老师《背影》(1)优点:李老师的课堂情感饱满,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亲情的力量。

教学手段丰富,通过情境再现、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共鸣中体会家庭的温暖。

(2)建议: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王老师《背影》(1)优点:王老师的课堂思维活跃,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评荷塘月色公开课

评荷塘月色公开课

听左慧老师讲《荷塘月色》有感学科教学·语文彭小艳20130103007六月二十六号,在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全班同学去都匀三中听了优秀教师左慧老师给我们讲的一节优质课——《荷塘月色》,这节课从整体上来看讲的很不错,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一篇经典美文,无数老师已经给予解读,左慧老师从语言美的角度入手来进行一次探究活动,点明了这篇文章的主旨,从某一个点切入,来进行分析,课堂效果非常好。

左慧老师用故事导入的方式,主要让同学从炼字、修辞入手分析课文写景的第四、五、六段,并加以拓展、赏析,由此得出朱自清用语言来把心中的情化为眼前的景。

这节课老师范读、学生齐读、选个别同学读相结合,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的美,正符合散文教学要多读的特点,在读中感悟、咀嚼,朗读成诵。

通过这节优质课,我认识到要想教好语文课,老师自己要具备很高的文学修养,文学知识储备要高,这样才能教好学生。

比如左慧老师的朗读非常好,咬字清楚,感情真挚,真正给学生以示范作用。

在听了许多专家的点评之后,我也清楚认识到了左慧老师这节课还有一些改进的地方,这也值得我警醒,以后在教学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一、分析课文的时候,节奏可以更加的紧凑一些,多让学生自己分析,老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要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大胆讨论,老师最后知识简单总结。

二、教学模式、手段可以多样化,不要分析每一句、每一段都用同样的方法,避免引起学生的反感。

三、左慧老师局部的分析比较到位,可以说非常精细,但是整体上把握不够,分析、总结的连贯不够,对本文的主旨、重点分析不够,缺乏深度,如为什么要描写这样的景?情为什么跟景融合?可能也是由于时间的把握不准,到最后时间缺乏。

这就告诉我们要把握住时间,在课堂上合理分配时间。

四、课堂气氛还是不够活跃,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可以在课堂上采用追问的方式,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

五、要求学生朗读之前要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比如节奏、音量、停顿等等,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朗读水平有所提高。

《荷塘月色》优秀教案及反思(精选6篇)

《荷塘月色》优秀教案及反思(精选6篇)

《荷塘月色》优秀教案及反思(精选6篇)《荷塘月色》优秀教案及反思篇1《荷塘月色》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荷塘月色》教案及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荷塘月色》教案板块分析:“一花一世界”板块的重点是——感受写景散文的意境美。

《荷塘月色》是一篇经典的写景美文。

围绕“荷塘”“月色”创造意境,抒发情感。

此文上过多遍了,在新课程引导下,还用老办法来教?我比较赞同从诗歌鉴赏中学到的“意境美”出发,重点在学生的个体感受与体验上,在朗读的基础上梳理由哪些“意(情)”构成了哪些“境(景)”。

在阅读中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由此体会,写景散文的意境美,“一切景语皆情语”。

关于主题。

我不主张老教材上对“颇不宁静”的统一解读,把“憎恶黑暗现实”当作唯一答案,作为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朱自清有自己内心烦闷与家庭情况,在主题探讨活动中可让学生进行个性解读、多元解读,理解这哀愁背后一个知识分子的迷茫彷徨和爱国良知。

教学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

通过美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韵味。

2.把握情景交融的特点。

通过具体的鉴赏活动,领略作品的意境美。

3.通过主题的多元解读,理解作者矛盾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第四专题有哪几篇课文? 归类后明确学习的重点《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鉴赏写景散文的意境美《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鉴赏写人散文的细节美《祝福》《边城》——鉴赏小说的情节美与环境美《林黛玉进贾府》——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美2、同学介绍对朱自清的了解,老师总结4、抽查学生朗读《导、析、练》上的字词与解释。

5、学生朗读:要求第一步朗读,那种’把自己放进去’的朗读。

注意,在朗读《荷塘月色》的时候,你就朱自清!”提示:这篇文章的话语方式是自言自语。

因此,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要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怎么才能读出这种语气呢?关键是把自己当作朱自清,进入他的内心,把文章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

荷塘月色评课稿(5篇)

荷塘月色评课稿(5篇)

荷塘月色评课稿(5篇)荷塘月色评课稿1看了郭老师《荷塘月色》一课的教学实录,该课诱导得法、点拨到位,学生思维活跃、参与积极。

整堂课活实相济、精彩纷呈,下面就这一课的教学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优点:1、导入精彩。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灸人口的散文,阅读这样一篇文章,应该是一次很好的心理享受与情感体验。

郭老师先的导语引用朱自清自己讲的“我有一种神奇的本领,能从最寻常的事物中发现和创造令人惊异的美”,学生就想知道朱先生为何这么自信,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得的阅读兴趣。

2、注重朗读。

郭老师非常重视朗读,以读为本,整堂课都回荡着学生的朗朗读书声。

学生走进文本,在老师的激励、赞赏中,通过读中感悟,悟中再读,开启了思维的闸门,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从他们朗读中,绘出美丽恬静的荷塘月色图,感受到作者那种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

3、重点突出。

本课时的重点是教学第四、五、六自然段。

郭老师老师把握住了学段特点,通过抓重点词语、重点句子、教师范读、学生反复诵读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和荷塘四周景色的特点。

4、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品读、赏析,读中悟情”是这节课重要教学过程。

品读,教师设计了几个引导点:一要品读叠词妙用;二要品读各种通感修辞法的表达;三要品读重点句、段。

赏析,教师把它融于品读之中,强调于品读之后。

读中悟情,是这一教学设计精当之处。

一悟作者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二悟美好不能实现的苦闷的复杂心情;这样,学生就读懂了一篇文章,悟出了一个情,懂得了一个理。

以上教学品读,赏析的过程,设计清晰、适当。

实施教学时从内容到教法到学情,都显得清新、自然,尤其是学生读书很动情,饶有兴致地读,主动地探究问题,很好。

6、指导到位,语言幽默。

例如学生对通感的修辞掌握的还是不够熟练,老师用了“红杏枝头春意闹”和“甜言蜜语”等生动的例子深入浅出地分析,引导学生掌握。

郭老师的教学还很幽默。

又如用《荷花淀》的风格改写句子“叶子本是肩并肩秘密挨着,这遍宛如一道铜墙铁壁,是监视清华园所谓哨兵”,使学生在小声中感受到本文比喻的女性化是和景色和作者心情有关。

荷塘月色评课稿自用(精选多篇)

荷塘月色评课稿自用(精选多篇)

荷塘月色评课稿自用(精选多篇)第一篇:荷塘月色评课稿自用《荷塘月色》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给我们描绘一幅月色下的荷塘的美丽景象,语言优美、典雅。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对于本课,教师没有过多地繁琐地分析,点到为止。

重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反复品味,领悟渗透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情感和匠心独运的构思,以及语言艺术的魅力。

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体会情感),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

学习写景状物的散文,必须通过揣摩语言去整体感知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走进作者的心灵。

今天我们就借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来好好揣摩品味他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一、打造了学生主动的一堂课一堂学生主动的课,要求教师对教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才能将教材的课程价值最大化。

对教材的把握上邹老师将目标定位为:赏析课文第四和第五自然段,通过品读语言,领略朱自清先生笔下荷塘月色之美。

是把握住了本篇文章在独有的价值和地位的,它是一篇典范的写景抒情散文。

《荷塘月色》既承担落实写景状物这一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高一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这样的定位可说是目标明确,内容充实,重点突出。

以读带赏,体验与鉴赏相结合。

所以,让学生通过质疑探究,掌握写景状物及其语言特点,并能够身临其境,充分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美情,进入一种审美境界。

同时,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及思维品质的培养方面,本课也体现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

本课设计的着眼点在于要教会学生学会品味语言,又要教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如何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也即思维的开端),并让思维向纵深发展或创新方面发展,培养学生优秀的思维品质。

可以见诸于课堂安排上:首先,学生通过学生齐读的方法,使学生自然地涵咏体会荷塘月色的静美。

并且给以恰当的朗读点评,对节奏、重音等方面加以指导对学生的诵读技能有所帮助。

以学生自身感知到的感性认知为起点,再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全员参与、学生的主体性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巨大的学习潜能,张扬的个性得以精彩的展现。

《荷塘月色》全国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奖优秀教案范文七篇

《荷塘月色》全国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奖优秀教案范文七篇

《荷塘月色》全国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奖优秀教案范文七篇《荷塘月色》全国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奖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体会散文精练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学习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欣赏散文静静美的同时,感受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3、启发学生思维,引起想象,激发兴趣,提高写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情与景的交融,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矛盾心理。

三、教学方法1、创设情境,赏读式,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课件1、背景音乐2、图片:荷塘图、月光图、荷花图、星空图、月下树影图、荷叶图3、VCD片断:少女翩然起舞,裙幅舒展片断4、配乐朗诵录相片断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媒体显示:课题、背景音乐今天,我们要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名作《荷塘月色》,关于作者我们并不陌生,他的佳作,大家能说出哪些?(生:《春》和《背影》)大家知道,朱自清是著名的,他还被誉为什么?(生:民主战士)对朱自清是一位爱国知识分子,他积极参加民主运动本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真实写照朱自清不愧是一位诗人,他的散文具有诗一般的意境,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荷塘月色》的重点,即文中那静谧清幽的美流露出是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情与景在散文中达到完美的结合(二)讲授新课让我们一起先阅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下文中作者的行踪哪位同学能复述出作者出家门,去荷塘赏月的行踪(生: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晚上在院子里乘凉,想起白天常经过的荷塘,决定去看一看于是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经过一条小煤屑路,作者来到荷塘,观赏月下荷塘的美景,看完荷塘,作者又想起《西洲曲》最后作者回家,推门进去,发现妻已熟睡好久了)刚才这位同学复述作者行踪,还有哪些细节遗漏了呢?(生补充:作者观赏荷塘时,在荷塘边观赏荷塘里的荷叶、荷花等等,然后观赏的是月色,最后还观赏了荷塘四周的景色,这才引起联想,想到《西洲曲》,刚才没有把观赏四周的景物交待清楚)同学的发言很好,经过后几位的补充,我们更为完整了解了作者的行踪,请看作者是:带上门出去→沿着荷塘是一条小煤屑路→观赏荷塘月色看四周→推门进去(一)细读课文重点赏读4、5自然段,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在了解作者之后,我们要进一步知道,文章开头写了怎样的环境,创造出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体现一种什么心情?(生:当时在晚上十分安静,作者感到孤独,心情“颇不宁静”)颇不宁静的心情是文章的文眼,文章开头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交待了作者去荷塘的动机,也为全篇所体现的矛盾心理和思想感情定下了基调与下文关联的如小路的“幽静”,夜晚的“寂寞”,路上的“阴深”,月光的“淡淡”,以及惦着江南的“采莲”等等,象一条无形的纲,连接着全文的网,形成文章的语脉,从而含蓄地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丝,揭示本文的主题荷塘小路有什么特点?(生:路曲曲折折;树蓊蓊郁郁;月光淡淡;小路上十分幽静) 作者心情有无变化?(生:有变化开始比较忧愁“心里颇不宁静”,后来接近荷塘看到美景,有一丝丝淡淡的喜悦“我也象超出了平常的自已”,“便觉是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同学们分析的很好,作者的心情起伏不定注意“且”字,且:暂时表达作者对现实不满,对自由向往,这一部分写作者去荷塘,在小路上散步,抒发了月下独处的感受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来欣赏这“静静的美”吧!赏读第4段刚才我们通过画面,陶醉在月下荷塘的美景,那么作者写月下荷塘,抓住荷塘中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作者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水,用了大量的比喻)回答十分准确,作者又是如何对其进行描写?(生:作者形容荷叶“田田”、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你能说说看荷叶与亭亭的舞女的裙有何相似点呢?(生:荷叶与裙子在形状上十分相似,都是张开着样子)除了张开的样子相似,还有没有呢?媒介显示:芭蕾舞片断(生:噢,还有就是当舞女旋转起来裙幅舒展飘动,荷叶在微风吹拂下,也有起伏的动态美,相连的荷叶高出水面的姿态与亭亭的舞女的裙样)那么作者如何表现花的呢?(生:作者用“袅娜”、“羞涩”形容花,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袅娜”女子柔美,“羞涩”娇羞姿态写花像“明珠”、像“星星”,则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洁白、明净、光亮)几个比喻连用,其中本体相同,喻体不同称为博喻媒介显示:星空图作者怎么描写荷香呢?(生:比喻,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个比喻把嗅觉范围的“清香”和听觉范围的“歌声”联系起来共同点:两者(花香、歌声)给人的感觉都是时断时续,似有似无,因为歌声在“远处”、“高楼”上,这个比喻新鲜又能给人丰富的联想这种不同感觉的相互沟通和转移称为通感荷波和荷水又是怎么描述的呢?(生:“凝碧的波痕”比喻在月光下微风吹过密密的叶子的颜色和姿态,像凝聚起来的碧绿的波纹,静中有动,特别传神水:“脉脉”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荷水满怀感情)第4自然段的采用,比喻、通感、拟人等修辞手法,使眼前景物栩栩如生,柔美动人,给人以具体、生动、鲜明的印象景物由静态写到动态,这一段虽然没有提及一个“月”字,然而却处处写月,处处体现了月下荷塘的景物赏读第5段对月下荷塘的美景介绍完,作者笔锋一转到了荷上月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媒介显示:配乐朗诵第5自然段继荷塘之后,文章着重描写月色是如何展开的?(生:叶子和花上的投影→灌木丛和柳树上→总写在荷塘中的投影)用了哪些动词?好不好?为什么?(生:“泻”、“浮”、“洗”、“笼”、“画”泻:月光充沛,从高处落下浮:雾十分轻,扩散慢洗:花颜色十分洁白,鲜润笼:朦胧不可捉摸画:具有创造性的美感)分析的很好,朱自清不愧为语言大师,精练的动词,传神地写出景物的特点文章还连续用了三个比喻各突出月光的哪些特色?(生:“月光如流水一般”,这里刻画了月光流动、明净的样子“叶子和花仿佛在牛奶中洗过一样”,写出了月色中叶、花呈现出洁白、鲜润的特点“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写出月光照射下的叶和花的朦胧之美月光在灌木丛中和杨柳上的投影为什么一个用“黑影”,一个用“倩影”?(生:因为灌木丛浓密,在月光下显得黑糊糊一片杨柳条稀疏,在月光下显得很美,这两个词准确写出了不同形象的特点) “月光”与“小提琴”有何共同点?如何体会这句话?(生:这里运用通感把视觉和听觉沟通起来,它们的共同点是月色有明有暗,光与影相互配合,琴色有高有低,有急有缓,两者都给人以和谐的感觉,)第5段着力描写月色,先是正面写,后是反衬,光与影相互衬托,月色美与荷塘美巧妙结合,明与暗十分协调通过比喻、博喻、通感等修辞手法,描绘了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而作者苦闷的`心绪,也在这迷人的景色中暂时得到了解脱第6自然段下面一段写荷塘四周的月色,以树为中心对象,还写了远山,灯光、蝉声、蛙声等等文中“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什么意思?(生:这说明苦闷与寂寞的心情,又涌上作者的心头,所以热闹一点也没有感染他,作者由欣赏静静的美的同时,又回到了淡淡的哀愁)(四)巩固新课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中描绘了美的景、美的情,其特点是月色与荷塘交叉,动的刻画与静的刻画相互交错,情与景交融,形成一副素雅、朦胧、静美的画面表现作者忧与喜的矛盾心态,抒发作者关心国家命运的感情(五)再次欣赏重点片断同学们一起体会月下的荷塘,塘上月色的美景,深入体会作者淡淡的哀愁齐读第4、5自然段媒介显示:月下荷塘图,背景音乐我们深深体会到了散文情景的交融,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体现,下面我们就来实践一下,写一个抒情小片断—《雨中校园》(六)课堂小练笔媒介显示:作文《雨中校园》要求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抒情片断(字数300字左右) 例文:天空在不知疲倦地下着雨,朦胧的雨雾将整个校园轻轻地遮掩了在这雨雾中,好像一切都那么遥远、渺茫,就像从浓雾里传来的笛声漆黑的山林里飘出的鸟鸣声,悠远而又让人神往此时,唰唰的雨声,错综而热烈,深沉而和谐(七)布置作业《荷塘月色》全国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奖优秀教案篇2一、关于教学对象本课文教学对象为中专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

荷塘月色评课稿(通用4篇)

荷塘月色评课稿(通用4篇)

荷塘月色评课稿(通用4篇)荷塘月色评课稿篇1备课思路:考虑到高考改革全国卷的题型特点,现代文阅读对的考察比较淡化,加之这是高一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的第一篇散文,《荷塘月色》又是经典名篇,所以在设计这个课例时,主要想按照“品味画面——体味情感——达到共鸣”的思路来引领学生进行经典散文的探究阅读。

评课:x老师:(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经典散文阅读值得肯定,在要求学生“读”文章,深入文本方面做得比较到位。

(2)能让学生学有所获,注重方法性的指导,教会了学生从抓关键句和感受画面、品味意境的角度去体验作者的情感。

xx老师:(1)本课围绕散文的经典性展开教学,条理清晰。

第一个问题“一个夜晚”设计得很好,让学生快速地把握住了文章的情感线索。

(2)画面的鉴赏比较深入,能抓住散文语言的细微之处去引导学生鉴赏,体现了散文的`美。

(3)情感的共鸣,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完成了情感教学目标。

(4)老师在提问时指向性不太明确。

xx老师:(1)以“朗读——赏析语句——景语情语——主题”为思路展开散文教学值得肯定x老师:(1)认同教学目标,通过此文教会学生阅读散文的方法。

(2)在引导学生感受散文情感的时候,老师在未教之前学生就已经会从抓关键句和景物画面的角度去把握情感了,最后总结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什么样的句子是关键句,什么样的景语对应什么样的情语。

(3)最后一个环节——话题的共鸣,设置的问题有点类似心灵鸡汤,而跟这篇散文本身没多大关系,能不能再换一个问题,更能体现散文教学的统一性。

荷塘月色评课稿篇2讲完课后,两个校领导,和几个组内老师参与了评课,自从我来到这个学校很庆幸能够赶上这个年级班子。

尤其我们语文组,是一个充溢着正气而且很务实的的一个集体。

每次评课,大家都能够“献言进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一切都为了上一堂更好的课,让每个人都有进步。

这次当然也如此。

由教务处副主任徐老师主持,首先是我们的组长陈老师发言,陈老师面部肌肉缺少变化,他的笑是很难看到的,有时也笑,但你只能从他张开的嘴和大张的拍打在一起的双手看出他是在笑,你要想在他的脸上看出个蛛丝马迹是很难的。

李红平荷塘月色的评课

李红平荷塘月色的评课

评田静老师的《荷塘月色》课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的美文,最适合朗读品味,而教材也把它放在“慢慢走,欣赏啊”这一专题,其意图很明显,就是让学生体会散文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它的实现方式是活动体验,让学生在朗读、品味等个性化阅读中体验散文的音乐美、意象美和文化意蕴美。

田静老师在目标的把握上是很准确的。

她从标题直入有关描写荷塘月色的段落,展开品读活动,自始至终围绕让学生体会、品析意象美和意境美的目标。

抓住了关键词和重点,就是修辞和炼字展开鉴赏。

不过值得探讨的是朗读,它是体验散文音乐美的关键,也是学生体验其情感的手段和检验。

而这节课朗读只有2次,开头和结尾,这似乎不符合本文的特点,在实现目标上放弃了一个重要的手段。

田老师的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声音甜美,抑扬顿挫,能吸引的学生的注意力。

设计的问题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

写了什么,怎么描写(比喻相似点作用通感叠词),意境,炼字等等,环环相扣。

在师生对话中,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及时评价学生的,并做引导。

如学生答“还有荷花的波纹”,老师说“我们能否给它取个名字”,学生“荷波”。

当然走在美文欣赏中,有一点似乎走得仓促,就是感情的处理,体会作者的感情我以为放在第二节较为合适,这也正合“慢慢走,欣赏啊”这一专题名。

《荷塘月色》教学实录评析

《荷塘月色》教学实录评析

审美散文:教学内容的择定与开发——李镇西《荷塘月色》教学实录评析一、导入:轻拢慢捻,启悟学法1.启发学生语文学习要有单元意识让学生合上课本,然后抛出两个问题:教材第一单元有哪几篇课文?第一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关注单元学习重点: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2.读法点睛:从无疑处发现问题激疑: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那么,接下来就应该先解释什么叫“整体感知”,再解释“揣摩语言”,为什么书上却根本不讲什么叫“整体感知”,而直接就解释什么叫“揣摩语言”呢?生答有三:一是“整体感知”谁都懂,无需解释;二是整体感知是目的,揣摩语言是手段;三是看起来没解释,实际上在解释“揣摩语言”时解释了,因为书上明确写到“联系中心意思”“联系上下文”。

3.总结:揣摩语言一定要联系语境。

语境包括外部语境与内部语境。

外部语境指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人际关系等,而内部语境,就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上下文的照应等等。

所谓阅读,主要就是通过揣摩语言去整体感知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走进作者的心灵。

点评:教者的导入恰似慢火煲汤。

从一个看似遥远的话题聊起,越聊越热,进而形成一个知识共同体、审美共同体,越来越浓地煲出语文的味道。

不过,信马由缰的闲聊中是有着严密的语文教育考量的:建构学生优质的阅读习惯,启悟学生灵动的阅读智慧,寻找、生成最佳的教学切入点……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二、沁入:“把自己放进去”朗读1.朗读指点:揣摩品味的第一步就是朗读,那种“把自己放进去”的朗读。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

注意:朗读《荷塘月色》的时候,你就是朱自清!2.朗读点评:抽一名男生朗读,师生评价:读得太快,不像散步,像跑步。

3.示范朗读。

这篇文章的话语方式是自言自语,应该读出这种语气。

教者边范读第一段边讲解: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像这一句,是朱自清的想像,就应该读得缓慢些,读出一种向往的味道。

又如,妻在屋里拍着润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范文点评教案:《荷塘月色》

范文点评教案:《荷塘月色》

范文点评教案:《荷塘月色》《荷塘月色》点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荷塘月色》的故事背景和基本情节。

2、理解小说通过描绘“悠闲”、“安详”的环境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

3、反思自己的内心世界和面对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通过描绘环境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

2、掌握小说中人物形象和情节。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分析小说的环境来推测人物内心世界。

2、如何让学生在听取老师分析小说的同时,积极参与讨论,并且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要准备对小说的分析,一定要深入浅出,生动形象;2、班级要准备一份小说的读书报告。

五、教学步骤及课堂活动设计:一、导入小说《荷塘月色》的诞生是在一号南天门的草根文化中的。

小说讲述了一位年轻人品味生活,领略了古老风情,认识了一个淳朴的乡女,并由此一发不可收拾地走上了人生后半程的故事,风格独具特色。

现在我们就要来探讨这个故事。

二、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及情节1、人物形象分析小说中的主人公叫做孟浩然,他是一位诗人,诗歌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在小说中,孟浩然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青年才俊,不仅有高超的才华,而且还是一位非常风度翩翩的大侠。

而他最令人佩服的地方就是他善良的心性和无愧的爱情观。

他沉迷于江南的美景,也同样沉迷于心爱的女子,可是他却没有半点的花言巧语,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爱情的真谛。

而荷花是小说的另一个重要形象,小说里,荷花象征着那种“悠闲”、“安逸”的美好生活,同时也代表着孟浩然的内心世界。

2、情节分析小说以一个月圆之夜,在荷塘的荷叶上,孟浩然和小九相遇为起点,以孟浩然离去的时候通过刻下自己名字这一行为为结束。

通过小说情节的描述,我们可以感知到孟浩然对那种“悠闲”、“安逸”的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美好生活和爱情的追求。

而通过小九的形象,我们也可以看到那种从未有过经验的纯洁和真挚。

三、通过分析小说情节来推测人物内心世界孟浩然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渴望着那种“悠闲”、“安逸”的生活。

荷塘月色评课发言稿范文

荷塘月色评课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参加这次荷塘月色课程的教学研讨活动,并在此发表我的评课发言。

荷塘月色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使命。

以下是我对荷塘月色课程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首先,荷塘月色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课程以荷塘为背景,以月色为线索,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感悟,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升审美能力。

其次,荷塘月色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具有创新性和多样性。

教师们运用多媒体、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例如,在讲解荷塘月色这首诗时,教师通过播放背景音乐、展示荷塘美景图片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中的意境,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荷塘月色画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审美素养。

再次,荷塘月色课程在评价方式上具有全面性和客观性。

教师们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成长。

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然而,在荷塘月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以下是我提出的一些建议:1. 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如荷塘景观、民间故事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 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荷塘月色课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 强化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教学水平,为荷塘月色课程的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4. 拓展课程评价渠道。

除了教师评价,还可以引入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等多维度评价,使课程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总之,荷塘月色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文化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我上公开课《荷塘月色》的评课记录

我上公开课《荷塘月色》的评课记录

我上公开课《荷塘月色》的评课记录评课纪录第二节上完公开课,接着就在第三节,在电教馆二楼小会议室进行了评课。

评课记录摘要如下:黄汉林老师(教研组长):主要讲四点。

一、采用多媒体是一种高效的课堂教学手段。

例如采用多媒体播放flash视频朗读,真能让人感受到如诗如画的画面。

接着再讲通感,就有种真切的感受。

这对前面所举的课文中的两个例子的理解,起到了强化作用。

在我们学校,有些人还没用,或者干脆没尝试过。

二、上《荷塘月色》,我不知上了多少次,还没有专门用一堂课对语言作细致的赏析过。

三、用标准的普通话教学是一种常规,陈老师用了。

有的老师用,有的没用,有的老师自己不用而学生用了。

四、学生敢讲,放得开,能积极讲出自己的感受。

能把高一学生训练到这样的程度,不容易。

郭延明老师老师(资深语文教师):着重谈课时设置问题。

如果用一课时,或者是第一课时的话,那么“双圆”结构就不可不讲。

语文界讲“双圆”结构,首讲两篇,其一就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既然这不是第一课时,就不讲了。

其他问题也暂不讲了。

魏彩霞(资深语文教师):主要讲四个问题。

一、陈主任的教学角色亲切,教学节奏舒缓,学生有相对充足的思考可能。

二、体现了新课标理念。

比如对学生使用了“请、谢谢”等礼貌用语;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不同理解,在彼此的不断争鸣中逐步完善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对课文的理解;用一种全新的解读方式解读课文,对课文语言作专题赏析;用板书简明地串出教学主题。

三、当然,对学生的不同理解,可以尊重,也有必要做出明确的判断。

比方“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你根据学生的回答,说是对比;但是不是排比,要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四、“剥开来看,拆开来看”与“四个角度”关联不够紧密。

钟华老师(语文新锐):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最后总结中提到的“淡淡的情感”“淡淡的忧愁”,这个东西与前面的教授内容感觉联系不是很紧。

既然前面讲比喻的时候提到“峭楞楞,如鬼一般”,提到某版本没有这一句,目的是使此段的情感与有“喜悦”保持一致,那就应该分析此一句更是与“忧愁”保持一致。

《荷塘月色》说课稿以及课文

《荷塘月色》说课稿以及课文

《荷塘月色》说课稿及课文荷塘月色朱自清这几天心理颇不宁静.今晚在原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光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还零星地点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紧紧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与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一位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岭上奏着的名曲.荷塘的四周,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的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书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怀;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开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陈玉琴一、说教材《荷塘月色》是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一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由于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因此,这篇文章事实上是学生进入高中接触的第一篇现代文。

荷塘月色评课发言稿范文

荷塘月色评课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分享关于《荷塘月色》这篇课文的教学心得。

首先,我要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个交流的平台,让我有机会与大家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荷塘月色》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佳作,它描绘了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篇课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其内涵,引导学生领略其中的美妙。

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中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深入挖掘文章内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荷塘月色的音乐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培养语感。

3. 理解课文(1)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

(2)分析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3)分析写作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荷塘月色的感受,培养审美情趣。

5. 创新表达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荷塘月色的感受,提高创造力。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能力。

五、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2. 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3.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总之,《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我们要深入挖掘其内涵,引导学生领略其中的美妙。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学生们能够在《荷塘月色》这篇课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美好。

荷塘月色听课记录及评析

荷塘月色听课记录及评析

荷塘月色听课记录及评析听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听课地点:XX中学授课老师:XXX授课内容:《荷塘月色》一、听课记录导入环节授课老师通过播放一段轻柔的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为课程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接着,老师简要介绍了作者朱自清及本文的创作背景,使学生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

朗读环节老师首先进行了全文的范读,声音抑扬顿挫,情感饱满,使学生更好地领略了文章的意境。

随后,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分析环节老师引导学生从文章的结构、修辞手法、意境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对荷塘、月色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使学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淡淡的哀愁。

同时,通过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讲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互动环节老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解答和引导。

学生们积极发言,讨论热烈,课堂氛围十分活跃。

此外,老师还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共同探讨文章的主题和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评析本次《荷塘月色》的授课,整体上表现出色。

授课老师充分准备,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感悟文章的美。

以下是对本次课程的几点评析:优点:(1)导入环节自然流畅,通过音乐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环节充分展示了文章的韵律美,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朗读能力。

(3)分析环节深入透彻,通过对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内涵和意境。

(4)互动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不足:(1)在时间安排上略显紧凑,部分学生可能无法充分消化和吸收课程内容。

建议老师在后续课程中适当留出一些时间供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2)在小组合作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表现出一定的依赖性。

老师应加强对小组合作过程的监督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荷塘月色》评课稿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高中教材内的经典美文新教材把这篇文章从高一调整到高三其意图在于让学生感悟意境之美张老师立足于编者的意图把课堂重点放在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学会用诗意的心情去面对现实生活这是非常大胆的尝试这种积极探索的精神也是值得肯定的
本次工作室评课活动我分配的观察点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评课前我参考了徐老师制订的量表并进行了小幅修订在听课中我对这一观察点又调整了具体的评课指标分别是:课前学生对应掌握的知识重难点有无具体认识;课上学生理解知识的主动性、有效性课上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途径和具体表现(答题统计)课后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观察下面我就从我的这些观察角度对张老师的这堂课进行评价:
一、课前观察
张老师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是以思考问题的形式应该说提出的三个问题是紧扣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的但似乎并未形诸文字从学生的课本上看很多学生充其量不过是标注了段落序号对于预习的问题未形成文字答案对于高中紧凑的教学节奏而言学生预习不够充分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此外在课前老师用MTV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能在同时展示思考问题或教学目标的话个人觉得媒体运用的效果会更好
此外对于本堂课的知识点落实个人还是有疑问的:对于高三的
学生学习本文的意义何在仅仅是学会用诗意的心情去面对现实生活
能不能让课文讲授更实在一些呢
二、课堂观察
对于经典美文的讲授个人认为理想的状态是艺术性与实用性兼
备对于张老师的这堂课个人以为艺术性有余而实用性不足
首先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言本堂课的大部分时间学生都能做
到认真倾听听课精神不集中(具体表现为不能紧跟老师要求做出反应)的学生绝大部分时间不超过三人次对于高三文科班的学生而言我认
为这一数据是不错的问题比较大的是教师在播放录音时大多数学生
都在紧盯画面而非关注文本我认为这是老师运用媒体过度反而造成
学生关注目标出现偏差(授课伊始老师出示两幅荷花图片问学生那幅画面更符合本文意境学生回答第二幅更具朦胧美其实对本文的意境
美的理解就出现偏差)
其次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言本堂课学生的个体学习体验(阅
读思考)时间为9分钟群体学习体验(发言讨论)时间为9分钟总计18分钟从数据上看学生主动学习和被动接受的时间接近1:1是比较
理想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群体学习体验中生生互动时间较少(仅有讨论景是如何体现情的一问且时间不足3分钟)并且整堂课缺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时间
再次从学生答题情况统计来看本堂课学生回答问题人次为11
人回答问题人数为9人朗诵为2人板书为1人其中一位男生朗诵1次
板书1次回答问题3次显然本堂课学生运用知识的表现形式还是比较丰富的但学生的参与率还是比较低的此外学生回答问题优秀人次为5人次回答问题一般人次为4人次回答问题错误人次为2人次仅从数据上看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情况较好但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回答问题优秀主要集中在对景物描写的理解上而错误和一般的人次主要集中在对情的把握上从这个角度而言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似乎并未得到有效突破个人建议还是先景后情比较符合学生认知
三、课后观察
课后抽查学生课本4人基本无记录回答问题正确率约50%从抽样数据看学生并未真正走进朱自清苦心营造的美丽世界
同为高中教师张老师的这堂课给我启示良多工作室的活动让我感受到诗意语文的魅力体会到专业发展的甘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