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十一章 第二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教案1 (新版)苏教版
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人体废物的排出 教案1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11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第二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
(3)描述人体内废物排出的其它途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技能、合作学习意识和探究兴趣。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肾单位的结构,认同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树立卫生保健意识。
教学重点: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
教学难点: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教学方法:读书归纳法、小组合作法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视频。
2.学生准备:预习阅读教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1、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什么?执行什么的功能?2、每个肾脏由100多个肾单位组成,每个肾单位由哪几部分组成?3、血液由哪两部分组成?血浆中有哪些物质?我们的人体就像一个工厂一样,在制造出对我们身体有用的产品时,也产生了一些废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体废物的排出。
二、新课讲解(一)尿的形成1、肾单位教师讲述:肾单位的结构特征:①肾小球与肾小囊内壁紧密接触;②肾小囊腔与肾小管腔是相同的;③肾小管的周围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肾单位的这些特征都与尿的形成有关。
2、尿液的形成教师讲述:尿有这样两个形成过程。
(1)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起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滤过:演示小实验(2)肾小管的重新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播放视频:《尿液的形成》学生仔细观察P79表格,回答问题:要求:小组讨论,规定时间,选代表发言。
取某青蛙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数据。
请分析这些数据。
组织学生完成下列问题。
主要成分血液中(克/100毫升)肾小囊中(克/100毫升)尿液中(克/100毫升)水920980960蛋白质70微量0葡萄糖 1.0 1.00无机盐7.07.015尿素0.30.320.0讨论(1)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有什么区别,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作用?(2)肾小囊中液体和尿液有什么区别,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3)尿液和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结论:(1)同血浆相比,肾小囊中的液体还有很少的蛋白质,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
人体废物的排出-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人体废物的排出-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体的代谢产物,明确人体废物的种类和形态。
2.了解排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学习人体的排泄机制。
3.掌握如何正确排泄废物,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排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2.人体的排泄机制教学难点1.真实、形象地介绍关于排泄的生理反应。
2.将生理的行为与社会的卫生习惯有机结合起来。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教学内容1.人体代谢产物的种类和形态2.排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3.人体的排泄机制4.正确排泄废物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老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调查了解学生关于排泄和人体废物的基本知识。
第二步:学习内容1.人体的代谢产物–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和水–食物消化产生的尿素和尿酸–肝脏分解后产生的胆固醇和胆汁酸–细胞死亡、代谢產物等2.排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肾脏是人体排泄废物的重要器官,可以产生尿液并排泄废物,同时还起到水、钠和 pH 值的调节作用。
–肝脏是人体代谢废物的主要处理器官,经过肝脏代谢的物质可以被排泄出体外。
–肛门是人体废物排泄的出口,人体必须通过肛门才能排出废物。
3.人体的排泄机制–肾脏是处理尿液和排泄废物的重要器官,人体通过肾小球和肾小管调节身体水分、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
–肝脏分泌胆汁,主要是协助身体消化和代谢脂肪和酸类物质。
–肛门括约肌调节排便,同时也是人体废物排泄的出口,排出体外。
4.正确排泄废物–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每天按时去厕所–在如厕过程中要注意清洁卫生,使用厕纸擦干净–维持饮食健康,避免摄入过多脂肪和高糖高盐的食物第三步:学习总结回顾、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第四步:课堂互动开展简单的课堂互动,加强学生对本节课程知识的认识。
四、教学后记本节课是人体生化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从整体上掌握人体代谢、排泄、消化等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等形式来加强学生的学习,鼓励他们思考有关人健康与心理的问题,切实提高个人卫生水平。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11第2节人体废物的排出优质教案(1)
人体废物地排出【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说出泌尿系统地组成;描述肾地结构和特点以及肾单位地结构和功能。
2、通过对肾地实物观察,形成相应地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3、通过实验形成实事求是地科学态度目标达成:1、说出泌尿系统地组成;描述肾地结构和特点以及肾单位地结构和功能2、通过对肾地实物观察,形成相应地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习流程:【课前展示】学生自主展示【创境激趣】【自学导航】1、根据图填出人体泌尿系统地结构与功能。
2、人体地肾脏位于______地两侧,左右各一个、3.肾地结构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合作探究】1、观察并解剖猪肾。
(1).肾地外型像什么?怎样鉴别新鲜地猪肾?(2).对照实物认识肾地主要结构及它们地位置、颜色和形状特征。
2、肾单位有哪些结构特征?【展示提升】典例分析知识迁移根据肾地结构模式图回答问题(1)肾单位由[]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组成(2)肾小囊地一端包裹着_________,另一端连接肾小管。
肾小管细长而曲折,最终汇集成_________。
(3)肾单位形成地尿液,排到体外途径依次是()①膀胱②输尿管③肾脏④尿道A ①②③④B ③②④①C ③②①④D ④③②①【强化训练】1、人体地输尿管与肾脏地什么结构相连通()A.膀胱B.肾实质C.肾单位D.肾盂2、泌尿系统地最主要地器官是()A.肾脏B.输尿管C.膀胱D.尿道3.肾单位包括()A.肾小球和肾小管B.肾小囊和肾小管C.肾小球和肾小囊D.肾小体和肾小管4.由毛细血管形成地结构是()A.肾小囊B.肾小球C.肾小体D.肾小管【归纳总结】1、肾脏地结构2、肾脏地功能【板书设计】第一节人体泌尿系统地组成一、泌尿系统地组成和功能肾脏——形成尿液地场所泌尿系统地组成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二、肾脏:1、位置:位于腹腔背面、脊柱两侧左右个一个2、结构:肾脏分为皮质、髓质、肾盂三部分肾小球肾小体分布在皮质肾单位肾小囊肾小管——分布在皮质和髓质【教学反思】。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人体废物的排出学案 (1)
金塔县第三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学教练案○24班级:持案人:第十一章第二节人体废物的排出(1)课型:新授主备人:丁福章责任人:丁福章审核:曹军生时间:2017年月日【学习目标】1.概述尿液形成的过程。
2.分析说出尿液、原尿和血浆的成分区别。
一、温故知新1.人体泌尿系统主要有、、和组成。
这些器官中最主要的是,因为它是尿液的器官。
2.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肾单位由、和组成。
3.肾小球是一个球,由分出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在另一端汇集成。
套在肾小球外面,下接。
二、讲练结合,突破重点重点:尿液的形成过程,尿液、原尿和血浆的成分区别。
(一)结合课本分析与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和外,血液中其他成分都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和壁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
(叫肾小球的滤过作用)2.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所有的、大部分和部分的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血液。
在肾小管末端形成。
(叫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3.尿的形成包括和两个过程。
4.原尿与血浆相比成分上的不同是不含;尿液与原尿相比成分上不含。
(二)典型中考试题1.如图为肾单位结构图,据图回答。
1) 图中[1]是_______,[2]是_______,里面都流着血。
2) 图中[8]叫________,由_________组成,它的外面包着__________,其腔与[]_________相通。
3)[3]、[8]、[6]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
4)形成尿的过程中,当血液流经[8] 时,会发生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 ]肾小管时,肾小管会对原尿中的有用成分进行重吸收。
5)图中[6]中的液体为__________,与[8]处的液体相比,前者不含________和_________。
图中[7]内流的液体是________。
[7]与[1]相金塔县第三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学教练案○24持案人:比,液体中含氮废物和养料都_______。
2.下面是某医院提供的几个样本的原尿和尿液(g/l)的化验数据,请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注:表中“-”表示很少或无,“+”表示较多,“++”表示很多)葡萄糖蛋白质无机盐尿素水红细胞白细胞样本A 0 0 11 20 960 - -样本B 1 0 7.5 0.3 980 - -样本C 0 ++ 11 1.5 960 ++ ++(1)原尿是样本,因为其中含有。
七年级生物下册11.2《人体废物的排出》教案(新版)苏教版
-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如评估自己的健康习惯、设定健康目标等,以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如显微镜、肾脏模型、尿液样本等,并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同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指导和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置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以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此外,还应准备一些标记牌或指示物,用于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和讨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人体废物的排出”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2)排泄途径:学生需要理解排泄途径包括呼吸系统、皮肤和泌尿系统,以及各自排泄的废物类型。
(3)废物排出的意义:强调废物排出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性,包括调节水分平衡、排出代谢产物、防御病原体等。
(4)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例如观察尿液的颜色、气味等特征,以及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6.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学生将能够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他们将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想法和解决问题,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7. 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生动有趣的导入、实际案例和实验等活动,学生将能够激发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强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七、板书设计
【新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11.2《人体废物的排出》教案(1)
《人体废物的排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排泄的概念和尿的形成的基础知识。
2、掌握肾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
3、了解输尿管、膀胱、尿道的位置和功能。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猪肾的内部结构,通过观察泌尿系统模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和膀胱的剖面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2、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人体内有着非常完善的自身结构——泌尿系统,同时也使他们领悟到排泄这一生理过程是人体内保持清洁、使生命充满生机活力等美好状态的前提。
教学重点1、排泄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把排便、排尿等都称为排泄,本章中要纠正这种错误的理解,了解正确的排泄的概念。
也为后面新陈代谢的学习,打好基础。
2、肾脏的结构和尿的形成:排尿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也是本章的主题。
肾脏是尿形成的场所,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在了解了肾脏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学好尿的形成。
教学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肾单位结构复杂,又不能用眼直接看到。
即使有条件的学校,给学生创造在显微镜下观察肾脏切片的机会,学生也很难找到完整的肾单位。
而肾单位是产生尿液的结构单位,是看不到却很重要的关键知识点。
突破肾单位这个难点可以为尿液的形成订好基础。
2、尿的形成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涉及到原尿的形成与成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涉及到尿的形成与成分。
这里必须让学生明白肾单位中血液的来龙去脉和尿的产生与排出途径,也就是说要血路、尿路都清楚。
然而,让学生理解看不到的结构与其功能确有难度。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主要讲述排泄的概念,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脏的结构;第2课时了解尿的形成,尿的排出以及排尿的意义。
教学策略在开始本章的学习之前,先通过复习旧课的形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对体内代谢废物有一个初步认识。
如:“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进行了那些物质的交换?”“哪些物质要排出体外,为什么?”,有利于学生理解排泄的概念。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十一章 第二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教案1 (新版)苏教版
《人体废物的排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排泄的概念和尿的形成的基础知识。
2、掌握肾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
3、了解输尿管、膀胱、尿道的位置和功能。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猪肾的内部结构,通过观察泌尿系统模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和膀胱的剖面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2、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人体内有着非常完善的自身结构——泌尿系统,同时也使他们领悟到排泄这一生理过程是人体内保持清洁、使生命充满生机活力等美好状态的前提。
教学重点1、排泄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把排便、排尿等都称为排泄,本章中要纠正这种错误的理解,了解正确的排泄的概念。
也为后面新陈代谢的学习,打好基础。
2、肾脏的结构和尿的形成:排尿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也是本章的主题。
肾脏是尿形成的场所,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在了解了肾脏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学好尿的形成。
教学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肾单位结构复杂,又不能用眼直接看到。
即使有条件的学校,给学生创造在显微镜下观察肾脏切片的机会,学生也很难找到完整的肾单位。
而肾单位是产生尿液的结构单位,是看不到却很重要的关键知识点。
突破肾单位这个难点可以为尿液的形成订好基础。
2、尿的形成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涉及到原尿的形成与成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涉及到尿的形成与成分。
这里必须让学生明白肾单位中血液的来龙去脉和尿的产生与排出途径,也就是说要血路、尿路都清楚。
然而,让学生理解看不到的结构与其功能确有难度。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主要讲述排泄的概念,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脏的结构;第2课时了解尿的形成,尿的排出以及排尿的意义。
教学策略在开始本章的学习之前,先通过复习旧课的形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对体内代谢废物有一个初步认识。
如:“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进行了那些物质的交换?”“哪些物质要排出体外,为什么?”,有利于学生理解排泄的概念。
苏教版七年级下生物教案设计11.2人体废物排出(Word)
苏教版《生物学》教课方案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第二节人体废物的排出[课题]人体废物的排出(第[设计依照与构思]1课时尿液的形成)《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知识上要着重对中心观点的学习,在能力上要关注学生在获得知识过程中能力的培育。
七年级学生个体有差别,依据认知规律,这时的学生正处于详细运演阶段到形式运演阶段的过渡期,对直观的资料很敏感,已初步具备了必定的察看与思虑、剖析与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且有激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人体废物的排出》第一课时内容“尿液的形成”是本章中心观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本节与前方所学知识联系密切,所以研究新知前第一复习“肾的构成”,有益于知识的连接。
但这部分内容既抽象又缺少必定知识的铺垫,所以,需要教师为学生架“桥梁”搭“平台”,使学生的研究活动得以实现,所以在教课“肾的滤过作用和重汲取作用”这一难点时,学生着手制作模型,为学习搭建了平台,再联系生活实质联合多媒体演示、数据剖析等方式使学生踊跃主动参加学习过程,把知识化静为动、化抽象为详细、化难为易。
力争表现课程标准要求,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倡议自主、研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式。
启示学生联系生活实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在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培育学生关爱生命的感情。
[学习目标]、经过着手制作肾单位模型,能够说出肾单位各部分构造的名称。
、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小组实验,能够说明肾的滤过作用和重汲取作用。
(要点、难点)、经过合作研究、分享沟通,能够概括尿液的形成过程。
(重点)[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师制作有关课件;准备制作肾单位模型的资料。
学生准备生物兴趣小构成员设计制作肾单位模型;准备制作模型的资料;复习泌尿系统的构成、肾单位的构造、血液的构成有关知识。
[教课方法]教法:直观演示法、活动研究法。
学法:思虑评论法、剖析概括法、自主研究法、总结反省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学习新课前,我们先看一段视频。
苏教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人体废物的排出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2.描述尿液的形成进程和排出进程。
3.描述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二)能力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培育学生按如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
2.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主动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关注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置,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
2.引导学生熟悉人与环境的彼此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彼此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1.描述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2.描述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3.关注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置。
教学难点1.肾的结构与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的关系。
2.概述人体废物排出的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教师:上节课咱们学习了人体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到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尿的形成和排出等内容。
新课学习:一、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讲义P71的资料,并解读表中的数据。
教师出示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图示。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思考:(1)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份发生了什么转变?你以为排尿主要排出了哪些物质?(2)血浆和肾小囊内液(原尿)成份的转变,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3)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无,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4)成年人一日夜产生原尿约为150L,而天天的尿液量仅为1~。
这是什么原因?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1)与血浆相较,尿液中没有蛋白质、葡萄糖和氨基酸,而无机盐和尿素含量明显增加,水分则略有增加。
尿液主要排出无机盐和尿素,另外,还排出多余的水分。
(2)同血浆相较,肾小囊内液含有很少的蛋白质,含有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
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而很少透过蛋白质这样的大分子物质。
(3)这说明肾小管可从头吸收肾小囊内液中的全数葡萄糖。
七年级生物下册11.2人体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苏教版(new)
《第二节人体废物的排出》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阐述肾小囊壁和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滤过作用说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关注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技能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尝试与同学进行交流展示,形成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资料阅读,尝试对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纳,形成分析与归纳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体废物的处理,形成废物合理重新利用的观念二、教学重点:尿液的形成三、教学难点:尿液的形成四、教学方法和媒体: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直观演示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0 min 导入上课之前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上节课所学习的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这里我们介绍一种与泌尿系统相关的疾病-尿毒症.如果由于各种原因损害了肾,而且程度已经到了晚期,就无法将体内的毒素排出,这就是尿毒症。
据调查,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毒症患者在我国每年每一百万的人口中就有50~100人,其中不少是青少年。
肾功能丧失后,毒素就无法正常地排出体外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节人体废物的排出》图中肾单位的结构依次是: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集合管、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毛细血管网.用复习和尿毒症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体会健康珍贵。
15min 一、人体尿液的形成自主预习1、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和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经过肾小球的和形成原尿。
2、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比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经过肾小管的进入毛细血管中。
剩下的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最后流入肾盂。
3、排泄是指。
排遗是指。
小组为单位讨论表格中的内容,结合表格试图解决问题。
1、原尿是什么?原尿与血液成分相比,说明肾小球具有什么作用?原尿是肾小囊内液,说明了肾小球的选择性滤过作用。
2、原尿和尿液中分别含有哪几种成分?原尿中含有的成分有水、无机盐、尿素、氨基酸、葡萄糖、微量蛋白质。
尿液中含有尿素、水、无机盐。
苏教版生物七下11.2《人体废物的排出》配套教案设计
学生讨论:人粪尿处理不当,会对我们的健康带来什么影响?
四、总结:
尿液的形成
人体废物排出的途径
人体排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的处理
板书设计
第二节人体废物的排出
一、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二、人体废物的排出途径
肾水、无机盐、尿素
排泄皮肤水、无机盐、少量的尿素
肺水、二氧化碳
排遗大肠、肛门
(3)通过活动,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观察有关课件,形成相应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
(2)关注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3)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
1、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毛细血管。
3.比较尿液和血浆的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尿液的成分:水、无机盐、尿素
举出实例引导学生分析:
健康人的尿液成分
血尿病人的肾的哪个结构出现问题?
蛋白尿的病人的肾哪个结构出现问题?、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对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肾单位的结构进行分组提问。
引导学生总结在肾单位中血液是怎样流动的
学生结合之前的内容分析血液在肾单位中的流动
2、新课讲授:
一、结合教材分析表格
成分
血浆(g/l)
原尿(g/l)
尿液(g/l)
蛋白质
70.0
微量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十一章 《第二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课程教学设计(1)
第二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描述其他排泄系统。
4.认同肾脏的结构是与它承担的功能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一、导入新课水对人体非常重要,而排尿时却会排出很多的水。
那么,人体为什么还要排尿呢?你做过尿常规化验吗?这项检查能反映人体什么系统的健康状况呢?通过教材“想一想,议一议”导入对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1.排泄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
这些废物必须及时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
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过渡: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什么排出的呢?2.泌尿系统的组成(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73页图4-43,讨论以下问题:①由图示可以看出,泌尿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②注意观察标注的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推测一下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③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2)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予评价,并及时鼓励其他学生的回答。
(3)通过观察,结合收集的资料和已有知识进行思考、推测,得出: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组成,尿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的结论。
那么:尿液在泌尿系统中是怎样形成的?3.尿的形成和排出(1)尿的形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4-44“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讨论题:①肾单位由哪些部分组成?②肾小球是如何形成的?③肾小囊在哪里?和什么相连?④肾小管外面有什么,从哪里来的,又汇集到哪里?⑤肾小管和什么相连?学生讨论、思考后明晰: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十一章《人体废物的排出》教案 苏教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目标 1、概述尿液的排出过程。
2、明白排尿的意义。
3、了解皮肤的结构、皮肤的再生和皮肤的卫生保健知识。
4、理解皮肤的功能。
教学重点:尿液的排出过程与汗液的排出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人体每天要产生大量的尿液,这些尿液是如何排出体外的呢?人体除了依靠形成尿液排出废物外,还有那些排出废物的方法?我们应该了解哪些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怎样用这些知识指导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新课讲解1、尿液的排出师:请同学根据泌尿系统的结构,能不能简单叙述一下尿是如何排出的?生: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板书)2、排尿的意义泌尿系统的卫生:师:.排尿有什么重要性?学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从而很自然地得出排尿的意义。
师生:共同总结排尿的意义:排出废物,调节人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师:怎样注意泌尿系统的卫生①适量饮水②及时排尿③保持尿道外口清洁3、皮肤的结构夏天刚过,许多同学都发现自己的皮肤变黑了,这是为什么呢?人们常说“这个人的脸皮可真厚”,脸部的皮肤真的很厚吗?一些同学进入初二以后,发现自己的脸上长出了“小痘痘”,这是怎么回事又该怎样预防呢?皮肤常年暴露在外接触许多细菌,为什么不腐烂变质呢?人的肤色为什么会有差异……这些问题都与皮肤的结构密切相关。
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成年人的皮肤展开面积接近2平方米,重量约为人体重的1/20。
虽然是最大的器官,皮肤却很薄,平均2毫米左右,最薄的部位是眼皮的皮肤,只有0.5毫米,而最厚的部位是手掌和脚跟的皮肤,也不过为4-5毫米。
既然是“器官”,同学们回忆一下器官的概念,想想皮肤应该是由哪些组织,按着什么样的方式构成的呢?可以触摸自己手部或脸部的皮肤,体会一下,也许对寻找答案有所帮助人的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
死亡的表皮细胞不断脱落,有人计算过,把一个人一生中脱落的皮肤表皮加起来,平均重量将超过227千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废物的排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排泄的概念和尿的形成的基础知识。
2、掌握肾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知识。
3、了解输尿管、膀胱、尿道的位置和功能。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猪肾的内部结构,通过观察泌尿系统模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和膀胱的剖面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2、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人体内有着非常完善的自身结构——泌尿系统,同时也使他们领悟到排泄这一生理过程是人体内保持清洁、使生命充满生机活力等美好状态的前提。
教学重点
1、排泄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把排便、排尿等都称为排泄,本章中要纠正这种错误的理解,了解正确的排泄的概念。
也为后面新陈代谢的学习,打好基础。
2、肾脏的结构和尿的形成:排尿是排泄的主要途径,也是本章的主题。
肾脏是尿形成的场所,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在了解了肾脏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学好尿的形成。
教学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肾单位结构复杂,又不能用眼直接看到。
即使有条件的学校,给学生创造在显微镜下观察肾脏切片的机会,学生也很难找到完整的肾单位。
而肾单位是产生尿液的结构单位,是看不到却很重要的关键知识点。
突破肾单位这个难点可以为尿液的形成订好基础。
2、尿的形成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涉及到原尿的形成与成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涉及到尿的形成与成分。
这里必须让学生明白肾单位中血液的来龙去脉和尿的产生与排出途径,也就是说要血路、尿路都清楚。
然而,让学生理解看不到的结构与其功能确有难度。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主要讲述排泄的概念,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脏的结构;
第2课时了解尿的形成,尿的排出以及排尿的意义。
教学策略
在开始本章的学习之前,先通过复习旧课的形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对体内代谢废物有一个初步认识。
如:“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进行了那些物质的交换?”“哪些物质要排出体外,为什么?”,有利于学生理解排泄的概念。
在学习泌尿系统的组成时,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式图或模型,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课件进行演示,教师依照泌尿系统组成表中所列器官的顺序依次讲述。
肾脏的结构是本章的重点,讲述这部分内容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先进行动物肾脏的解剖实验,或由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在实验中对照课文的插图或挂图,辨认皮质、髓质和肾盂,使学生对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的结构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讲述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
讲述肾单位的结构时,利用彩图指出出球小动脉在肾小管外形成了毛细血管网。
讲清楚肾小囊有肾小管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肾小囊囊壁的内层细胞紧贴肾小球和外层细胞与肾小管相连的知识。
关于尿的形成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抓住结构特点说明功能。
2、讲述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
如讲述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时,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一昼夜形成的原尿约有150升,而实际排出的尿量只有1.5升?为什么原尿中会有葡萄糖,而排出的正常尿中却没有葡萄糖?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入新课:回忆呼吸的全过程。
设疑:呼吸全过程的最后一步,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将血液中的氧供给了细胞,氧进入细胞去做什么?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总是比动脉血多,这些二氧化碳是从哪里来的?
解疑:原来,人体通过消化、吸收得到的营养物质,在细胞内被利用。
其中,有机物的分解通常需要氧的参与。
有机物分解消耗了氧,产生了二氧化碳。
引出本章课题有机物的分解还产生水、尿素等其他废物(当然,有些废物能在体内“变废为宝”,不宜称为废物)。
这些物质通常被称为代谢终产物。
它们在人体内积聚多了。
对人
体有害,必须及时排出体外。
这就是本章要学习的课题——排泄。
2、比较排泄与排便(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应尽可能少给或不给专业性较强的名词术语,故不直给排遗的概念)的区别,理解排泄的概念。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对比:二者的排出物分别是什么?分别在身体的什么部位产生的?排出的途径是什么?排泄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3、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或挂图,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
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泌尿系统的组成。
提醒学生想着自己身体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的功能。
4、通过观察与实验活动,认识肾脏的结构:
活动(1):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学生分组实验.以小组为单位,便于学生观察得更细致.讨论得更充分。
每个小组最好都有一个标本进行观察。
观察后的肾脏可以用福尔马林浸泡起来.制成浸制标本,供下一届学本观察。
通过观察与小组讨论,认识与肾脏相通的管道,肾门处的血管与输尿管;肾的皮质与髓质;肾孟。
若教师进行演示实验,由于标本小,要配合挂图或投影片讲解,肾脏实物要放在解剖盘中让学生传看。
活动(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肾脏纵切片,在显微镜的,视野中找到较完整的肾小体。
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看挂图、看投影片等认识肾小体。
教师还可以制造简单的直观教具,如,向气球内吹气,当气球稍鼓时,一只手捏紧进气口;另一只手将鼓起的气球向下按,模拟肾小囊等。
通过实验、观察并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自己归纳肾单位的结构。
进而由学生小结肾脏的结构。
5、请学生总结本课的知识,提示总结的范围:排泄的概念、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肾脏的结构。
6、为下堂课置疑:我们已经知道了肾脏的结构,那么.究竟尿液是怎样形成的?我们下堂课再学习。
第二课时:
1、复习提问;
(1)对照挂图(或投影片)简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主要功能。
(2)对照挂图(或投影片)悦明肾单位的结构。
2、从学生答案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肾脏是形成尿的场所,又知道肾脏是有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的。
那么,尿是怎样形成的?尿是如何排出体外的?我们应该了解哪些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怎样用这些知识指导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是本堂课要探索、解决的问题。
3、安排自学与讨论活动,学习尿的形成。
给学生一些相关数据,结合书上尿的形成示意图,在复习了肾单位的结构以后,通过小组讨论,抓住结构特点学习尿的形成过程。
活动(1):读书与思考。
参照尿的形成示意图,看书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尿的形成过程包括两个连续的阶段—一滤过和重吸收。
两个阶段中被滤过和被重吸收的物质分别是什么?②肾单位的哪些结构特点与完成滤过和重吸收作用相适应?
③如图,在尿的形成示意图中,左上方血液进入球小动脉,左下方血液流出肾单位,血液在肾单位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④参看下表,思考:血浆与原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原尿与终尿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终尿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血浆、原尿和终尿的主要成分比较表
⑤为什么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只有1.5升?
⑥尿的形成示意图中肾小管中的尿流向何处?
活动(2):小组讨论思考题。
经过讨论,请一个代表完整叙述尿的形成过程,其他组员补充,使答案完善。
希望在讨论中能提出与泌尿系统有关的其它问题,鼓励同学提问,提倡组内互助。
活动(3):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指图(或投影片)讲述尿的形成过程。
教师点评。
4、以小组活动的学习方式,学习尿的排出。
①参看泌尿系统模式固,了解尿的排出路径。
②观察膀胱的模型或膀胱的剖面图,了解尿液排出的机制。
重点学习膀胱壁的结构(平滑肌)与功能(贮存尿),尿道括约肌的收缩与舒张,从而了解尿的排出。
③通过讨论,了解排尿的意义。
5、通过小组讨论,学习泌尿系统的卫生。
学习的目的重在指导自己日常生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6、小结:请学生概括尿的形成过程和尿的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