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提纲
马克思复习提纲[五篇模版]
马克思复习提纲[五篇模版]第一篇:马克思复习提纲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
重点: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唯物辩证法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难点:1、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2、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学时安排:6学时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3、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4、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参考书目: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论提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第一卷(节选)2、恩格斯:《反杜林论》(节选)、《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自然辩证法》(节选)3、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谈谈辩证法问题》4、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5、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具体内容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世界观与哲学(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以前一些哲学家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探讨,恩格斯第次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方面人们的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二)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提纲复习重点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物质的客观实在 2,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3,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4,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5,意识的能动作用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4,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5,真理的检验标准三.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4,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四.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2,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4,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5,资本主义所有制 6,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7,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五.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2,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3,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六.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2,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3,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4,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七.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解答】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自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创造这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其后由各民族各时代的马克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阶级属性无产阶级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狭义上说,广义上说2.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最高不得世界观和方法论。
鲜明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有崇高的社会理想物质丰富精神提高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3.马克思主义直接批判继承了哪些理论学说?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密斯大卫李嘉图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里叶罗伯特欧文-------------------------------4.什么是哲学?哲学,长期劳动实践中,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物质世界精神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精神何为第一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可知论不可知论6.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客观存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客观存在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坚持客观存在性,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体现辨证法和唯物论的统一7.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是什么?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1.世界物质性原理2.运动的普遍性绝对性原理3.规律的客观性原理4.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8.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什么?运动是指事物的一般变化和过程,标志着事物变动不定的动态过程.静止是运动的相对状态.是相对的,不是永恒的.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引言- 背景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目的和重要性声明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 阶级和阶级斗争- 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第三部分:阶级和阶级斗争- 阶级的概念和特征- 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和表现- 阶级斗争的历史演进- 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实践意义和现实效果第四部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基石- 事物的矛盾运动和解决-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第五部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内涵和作用- 生产关系的定义和特征-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生产力与社会制度发展的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第六部分: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的概念和来源-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假设- 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剥削问题- 剩余价值理论的评价和发展第七部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的定义和特征- 资产阶级的定义和特征-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冲突- 阶级斗争中的无产阶级觉醒和团结第八部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的定义和原则-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实践经验- 共产主义的理想境界和实现途径-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未来的展望第九部分:总结与展望-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复习总结- 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文章正文](请根据提纲进行逐一展开,详细叙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论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精选5篇)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考试重点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即教材第一、二、三章考试题型:单选题 15%;多选题20 % 判断题 10% 简答题20%材料分析20% 论述题15%主要内容:绪论: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第一章哲学及其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物质定义及其现代意义;意识的形成及其本质;运动与静止;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实践的含义、类型、特点;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交往实践;联系与发展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同一性与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分析法;质量互变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规律及其特点;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及其应用;第二章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层面与唯心主义认识论、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不同回答;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真理的含义、特点、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真理与谬误真理的检验标准;真理与价值统一、价值评价。
第三章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点;社会发展对动力因素: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科技革命等;群众史观的含义及其方法论意义;第四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第五章垄断形成的原因、垄断的实质及其危害;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主要形式;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与实质;第六章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第七章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两个必然与两个绝不;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分别是什么?3.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举例说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共5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共5则)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一、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ν狭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ν广义:不仅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们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比如列宁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各国共产党人和马克思主义者创新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其他的理解角度:ν(1)创造者、继承者:马克思、恩格斯,其他马克思主义者ν(2)阶级属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ν(3)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自然社会思维的普遍规律;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发展的规律ν(4)内容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3)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指导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科学理论。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们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2.规律的本质?答;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2)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3)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4)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复习提纲(很全)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3.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4.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5.联系的概念。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6.生产力、生产关系的概念。
(特别注意生产力概念)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第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性质和发展要求的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7.为什么说联系具有普遍性。
①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相互联系②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中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
理由有三:①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②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否了的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和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③给人们提供了认识时间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9.马克思主义首要和基本观点,实践的概念及类型。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类型有三:①物质生产劳动时间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③科学实验10.真理的概念,真理与谬误的区别。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符合11.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马克思主义原理复习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重点名词解释:1.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民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它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相对于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作的个别理论判断和具体结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根本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1)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2)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4.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5.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6.实践:实践是人类为满足一定的需要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7.规律:规律就是揭示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8.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9.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0.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11.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2019—2020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大纲一、本次期末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30个,每题1分,共30分;判断题10个,每题1分,共10分;简答题5个,每题6分,共30分;论述题1个,12分;材料分析题1个,18分。
导论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2、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3、马克思一生的两个伟大发现第一章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2、物质的根本属性和物质的唯一特性3、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4、唯物辩证法的总的特征和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5、联系的特点6、新事物7、唯物辩证法五对范畴的辩证统一关系及方法论意义8、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对立统一规律9、量变质变的辩证统一10、否定之否定规律第二章1、主体与客体的关系2、认识的本质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5、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6、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7、真理的标准8、真理的绝对性表现9、真理与谬误的转化,真理与谬误的关系10、实践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第三章1、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3、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4、社会意识形式5、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指导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7、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8、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9、个人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作用第四章1、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2、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4、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5、从理解劳动力成为商品入手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6、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的两重性7、资本和资本的本质8、剩余价值率m’=m/v9、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10、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1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表现1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第五章1、垄断产生的原因2、经济全球化的动因3、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第六章第七章1、共产主义社会的劳动2、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提纲整理
第一章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及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德谟克利特:原子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慧能:既非幡动,亦非风动王阳明:心外无物客观唯心主义朱熹:理在事先荀子:凡已知人之胜也康德:理性不可能了解和把握自在之物费尔巴哈:3.时间和空间:(不确定)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物质运动总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4.物质的含义及其属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5.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意识的本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从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6.矛盾的性质:(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是: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
一方面,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另一方面,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一、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答:马克思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二、社会发展动力及改革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答:社会发展动力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①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②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③最后,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2.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①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判断形势和确立工作重心的客观依据。
三、哲学的基本问题及物质的两种存在形式答:(一)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内容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二)存在形式:物质和运动及其存在形式理解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是物质的共同、一般本质,它通过运动表现出来,人们通过认识物质的运动而认识物质本身。
运动是最高程度抽象的哲学范畴,它概括了一切变化和过程的一般本质,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的变化在内。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一切运动和发展的实在基础;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
理解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和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
设想有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征。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无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一切运动和发展的实在基础,运动的原因也在物质自身。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要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要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哲学基础
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实践是哲学的基础,劳动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唯一有效形式。
3.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以及它们的本质及发展过程。
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两个阶级,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
5.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的历史使命,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部分:政治经济学基础
1. 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2.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进程和趋势,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3. 商品经济及其发展规律,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生成规律。
4.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构成,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
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转变和建立高度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第三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主要发展阶段。
2.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分化趋势。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的与中国
具体实际相结合。
4. 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对、的贯彻执行。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第四部分:其他
本部分包括其他内容,例如中国近代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
结尾
以上是本文的内容提要,马克思主义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思想之一,它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进程和历史趋势。
这里提到的一些理论和概念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对于深入理解这一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提纲第一章1、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概念、关系。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概念、基本观点。
怎样区分二者。
3、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关系。
社会的物质性的表现。
4、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容。
实践的基本特征。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
5、联系和发展的概念、特点、关系。
6、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内容。
质变和量变的概念。
度的概念、适度原则。
7、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概念、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8、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变化。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9、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10、规律及其客观性。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11、意识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第二章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特点。
2、不同哲学派别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3、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概念。
4、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与谬误。
真理的检验标准。
5、价值及其特性。
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价值评价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价值评价的作用是什么?6、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第三章1、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英雄史观的理论主张。
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它们的关系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概念涵义及其辩证关系。
5、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概念涵义及其辩证关系。
6、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7、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科学技术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8、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主义的含义1.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他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2、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3、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4、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理论意义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和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及割裂二者关系的错误观点1、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是有他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辅导提纲导论: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第一章: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运动的内涵;意识的能动作用;发展的内涵;本质与现象;现实与可能;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及其运用;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
第二章:实践的特征;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真理的内涵;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价值评价及其特点;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统一;检验真理的标准;自由与必然;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第三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改革在社会发展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的作用;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第四章:使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关系;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的产生;剩余价值率计算;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和超额剩余价值生产及其比较;资本有机构成;产业资本循环的不同阶段;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平均利润的内涵;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内涵;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表现形式及本质。
第五章:金融寡头统治方式;垄断资本;跨国公司的内涵;经济全球化的内涵、本质及其表现;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关系方面的新变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第六章: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条件和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最根本原因;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第七章: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实现共产主义的阶级力量;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导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提纲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①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②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主导作用,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结合时代特点和本国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③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2.唯物辩证法①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事物,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反对:切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片面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②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承认事物之间存在的客观联系,坚持联系观点看问题。
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③联系的条件性原理原理内容: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的,无条件的联系是不存在的。
任何具体的联系都依赖于一定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
反对:忽视联系的条件性,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是错误的。
④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无限多样,事物之间的联系也纷繁复杂、多种多样。
事物之间多样性的联系表现为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偶然联系与必然联系,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联系等等。
多种多样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
?方法论:人们要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对它所处的各种不同联系作出具体的分析。
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
⑤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可以叫做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系统是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的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的相互作用着的部分。
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区别:A.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界限。
整体不能同时又是部分,部分不能又是整体,二者不能混淆。
B.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和功能是不同的。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局部;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联系:A.二者不可分割。
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
B.二者相互影响。
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
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起决定作用。
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事物之间)方法论:首先树立全局观念,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其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反对: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和只重视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把整体和部分割裂开来的错误倾向。
⑥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反对:我们应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地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
⑦量变质变的原理(事物发展的状态)原理内容: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在新质的基础上,又会开始新的量变,再一次引起新的质变,如此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促成飞跃;重视量的积累,还要优化结构。
反对:反对不顾分寸、盲目乱干;反对瞻前顾后,贻误时机;反对忽视量的积累。
⑧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内容: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同时准备走曲折的路。
??反对:反对盲目乐观,对困难估计不足或悲观失望,对前途失去信心。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①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原理: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要重视实践的作用,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③在实践中发现和发展真理原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发展。
方法论: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④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原理: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⑤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⑥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A.认识具有反复性,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B.认识具有无限性,决定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C.真理具有上升性,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是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亦称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唯物史观包括以下几个内容: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突出表现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C.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D.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③阶级斗争与改革A.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5.价值规律基本内容:①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②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
③实行等价交换。
(价格≠价值,它只能存在于多次交换的平均数中,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作用:①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②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6.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
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①生产国际化。
②产品国际化。
③投资金融国际化。
④技术开发与利用的国际化。
⑤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经济全球化的载体: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科技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四个主要载体都与跨国公司密切相关,或者说跨国公司就是经济全球化及其载体的推动者与担当者。
经济全球化的作用:①有利于各国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一国经济运行的效率无论多高,总要受本国资源和市场的限制,只有全球资源和市场一体化,才能使一国经济在目前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摆脱资源和市场的束缚。
经济全球化,可以实现以最有利的条件来进行生产,以最有利的市场来进行销售,达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优状态,提高经济效率,使商品更符合消费者的需要。
?②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区域统一,使国际分工更加深化,各国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事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比较优势的产品的生产,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效益。
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产业的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可以弥补各国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不足,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迅速实现产业演进和制度创新,改进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开发新产品,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③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和生产力的较大提高。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实现了在全球化范围内的科技研究和开发,并使现代科学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传播,现代科技创新是世界性的,任何国家的科学技术活动,都必须也只能以世界上现有的科技成果为前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