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伤寒论讲义PPT课件
伤寒论
北京中医药大学 陈 明 教授
-
1
第一章 总 论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 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医学经典著作,为 张仲景所著,至今近二千年。它较为系统地 揭示了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规律,从 而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
-
2
一、张仲景其人
张仲景,东汉末年的大医学家,与华佗齐名, 因医学成就巨大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但 史书中张仲景无传,其名字最早见于晋代王 叔和的《脉经•序》:
《襄阳府志》:“张机,少时与同郡何顒客游
洛阳,顒谓人曰:仲景之术,精于伯祖。”
-
14
5、终成名医
《甲乙经序》、《太平御览》卷722“方术部”、 卷739“疾病部”记载:仲景为王粲(字仲宣) 诊病案。
“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 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 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居三 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曰:已服。仲 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 宣犹不言。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 日而死,终如其言。”
-
15
5、终成名医
❖ 刘渡舟老师诊治肺结核病人的故事
❖ 北京石桥胡同有一童性病人,男,48岁,患肺结核。 皮肉林立,咳嗽多痰,诊为“阴痨”。《医宗金鉴》 云:“阴痨细数形尽死”。刘老为患者配制琼玉膏, 并服百合固金汤等,病稍见起色,其友曹氏欣然来 告。但刘老却对朋友说:“药力不可持也,方今隆 冬,少阴得气之时,天水相连,肺金未至于绝。来 年入夏,火气用事,灼肺流金,端午节前恐难免 也。”后童性病人果死于五月初四日。曹氏对刘老 说:“中医其神乎!能决死生于百日之外,非设身 亲见则吾不信也。”
据说何顒看人很准,料事如神。
《太平御览·何顒别传》评价何顒为:“先识独 觉,言无虚发。”
北京中医药大学 陈 明 教授
-
1
第一章 总 论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 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医学经典著作,为 张仲景所著,至今近二千年。它较为系统地 揭示了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规律,从 而奠定了中医临床医学的基础。
-
2
一、张仲景其人
张仲景,东汉末年的大医学家,与华佗齐名, 因医学成就巨大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但 史书中张仲景无传,其名字最早见于晋代王 叔和的《脉经•序》:
《襄阳府志》:“张机,少时与同郡何顒客游
洛阳,顒谓人曰:仲景之术,精于伯祖。”
-
14
5、终成名医
《甲乙经序》、《太平御览》卷722“方术部”、 卷739“疾病部”记载:仲景为王粲(字仲宣) 诊病案。
“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 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 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居三 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曰:已服。仲 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 宣犹不言。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 日而死,终如其言。”
-
15
5、终成名医
❖ 刘渡舟老师诊治肺结核病人的故事
❖ 北京石桥胡同有一童性病人,男,48岁,患肺结核。 皮肉林立,咳嗽多痰,诊为“阴痨”。《医宗金鉴》 云:“阴痨细数形尽死”。刘老为患者配制琼玉膏, 并服百合固金汤等,病稍见起色,其友曹氏欣然来 告。但刘老却对朋友说:“药力不可持也,方今隆 冬,少阴得气之时,天水相连,肺金未至于绝。来 年入夏,火气用事,灼肺流金,端午节前恐难免 也。”后童性病人果死于五月初四日。曹氏对刘老 说:“中医其神乎!能决死生于百日之外,非设身 亲见则吾不信也。”
据说何顒看人很准,料事如神。
《太平御览·何顒别传》评价何顒为:“先识独 觉,言无虚发。”
伤寒杂病论医学
影响
该书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隋唐以来,历代医家对其进行了 大量的研究、注解和发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伤寒学派。至今,《伤寒杂病论》 仍被公认为是一部最有影响、最有价值的医学经典著作之一。
02
伤寒病因与病理机制
外感风寒因素
风寒侵袭
风寒之邪是伤寒病的主要外因,多因气候骤变、人体防御功能减弱而致病。风 寒之邪从皮毛、口鼻侵入人体,引起营卫不和、肺气失宣,导致伤寒病的发生 。
伤寒杂病论医学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伤寒杂病论简介 • 伤寒病因与病理机制 • 伤寒症状与诊断方法 • 伤寒治疗方法与药物应用 • 伤寒预防措施与养生之道 • 现代医学对伤寒杂病论的认识与应用
01
伤寒杂病论简介
作者与成书背景
作者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成书背景
在东汉末年,战乱频繁,疫病流行,人民病死率很高。张仲景家族原有两百多人,不到十年,死了三分之二,其 中因患伤寒而致死的占十分之七。张仲景在这样的背景下,痛下决心,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最终写成了《伤 寒杂病论》这部不朽之作。
03
伤寒症状与诊断方法
典型症状表现
持续高热
伤寒患者通常会出现持续高热 ,体温可达39-40℃,常呈稽留
热型,即24小时内的体温波动 不超过1℃。
相对缓脉
与高热不相符的缓慢脉搏,是 伤寒的重要体征之一。
消化系统症状
伤寒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 腹胀、便秘或腹泻等消化系统 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表情淡漠、 反应迟钝、听力减退等神经系 统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谵妄、
01
流行病学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伤寒疫区居住或旅行史,是否接触过伤寒患者或带菌者
该书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隋唐以来,历代医家对其进行了 大量的研究、注解和发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伤寒学派。至今,《伤寒杂病论》 仍被公认为是一部最有影响、最有价值的医学经典著作之一。
02
伤寒病因与病理机制
外感风寒因素
风寒侵袭
风寒之邪是伤寒病的主要外因,多因气候骤变、人体防御功能减弱而致病。风 寒之邪从皮毛、口鼻侵入人体,引起营卫不和、肺气失宣,导致伤寒病的发生 。
伤寒杂病论医学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伤寒杂病论简介 • 伤寒病因与病理机制 • 伤寒症状与诊断方法 • 伤寒治疗方法与药物应用 • 伤寒预防措施与养生之道 • 现代医学对伤寒杂病论的认识与应用
01
伤寒杂病论简介
作者与成书背景
作者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成书背景
在东汉末年,战乱频繁,疫病流行,人民病死率很高。张仲景家族原有两百多人,不到十年,死了三分之二,其 中因患伤寒而致死的占十分之七。张仲景在这样的背景下,痛下决心,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最终写成了《伤 寒杂病论》这部不朽之作。
03
伤寒症状与诊断方法
典型症状表现
持续高热
伤寒患者通常会出现持续高热 ,体温可达39-40℃,常呈稽留
热型,即24小时内的体温波动 不超过1℃。
相对缓脉
与高热不相符的缓慢脉搏,是 伤寒的重要体征之一。
消化系统症状
伤寒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 腹胀、便秘或腹泻等消化系统 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表情淡漠、 反应迟钝、听力减退等神经系 统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谵妄、
01
流行病学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伤寒疫区居住或旅行史,是否接触过伤寒患者或带菌者
伤寒论序ppt课件
阳失位,寒 暑错时,是 故生疫。而 愚民悬符厌 之,亦可 笑。”
可见当时疫气大流行。
完整版课件
19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
勤求古训:素问、九卷、八十 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
博采众方
平脉辨证
为《伤寒杂病论完整》版课,件 合十六卷
20
思过半:语本《周易系辞下》“知者观 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完整版课件
妄治之萬變。果可憚煩而或廢之乎。是
知委廢太半而不覺其非者。由乎不能得
完整版课件
32
其所以立法之意故也。(元·王履《医 经溯洄集·张仲景伤寒立法考》)
完整版课件
33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21
重点内容
字:撰选、平辨。
词:稔、横夭、撰、平、思过半。
句: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
感往昔之 沦丧,伤横夭之莫救。
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完整版课件
22
演:《说文》“长流也。”
长流
本义
长远
推衍;扩大
完整版课件
引申义
23
诊脉法的发展 遍身诊脉法
三部九候诊脉法
寸口诊脉法
张仲景重视三部九候诊脉
完整版课件
完整版课件
29
课外阅读
夫傷於寒有即病者焉。有不即病者 焉。即病者發於所感之時。不即病者過 時而發於春夏也。即病謂之傷寒。不即 病謂之溫與暑。夫傷寒溫暑其類雖殊。 其所受之原則不殊也。由其原之不殊。 故一以傷寒而爲稱。由其類之殊。故施 治不得以相混。以所稱而混其治。宜乎 貽禍後人。以歸咎於仲景之法。而委廢 其太半也。吁。使完仲整版景课件 之法果貽禍於後30
27
《伤寒杂病论介绍》课件
伤寒病的病因与病机
张仲景认为伤寒病的病因主要是外感风寒,病机则与营卫 不和、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伤寒病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张仲景提出了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治疗原 则,并针对不同类型伤寒病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杂病的治疗理论与方法
杂病的定义与分类
杂病是指除伤寒以外的其他疾病,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将 其分为脏腑、经络、气分、血分等类型。
全,不良反应较少。
《伤寒杂病论》在现代中医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术价值
《伤寒杂病论》作为中医经典著作之一,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为 后世中医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指导意义
《伤寒杂病论》对现代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中医 治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传承与创新
《伤寒杂病论》的传承与创新对于推动现代中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中医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方的现代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古方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如配伍规 律、药效物质基础等,开展系统的科学 研究,为古方的应用提供更加科学、可
靠的依据。
《伤寒杂病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
《伤寒杂病论》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治疗效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针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如感冒、咳嗽、哮喘等,运用《伤寒杂病论》的方剂进 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
经过多年学习和实践,张仲景逐渐在 医学领域崭露头角,被誉为“医圣” 。
他出生于医学世家,自幼便对医学产 生浓厚兴趣。
《伤寒杂病论》的成书背景
01
当时社会环境恶劣,疾病流行, 张仲景目睹了无数患者因得不到 有效治疗而痛苦不堪,决心深入 研究医学,著书立说。
02
在总结前人医学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张仲 景撰写了《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战乱频繁,疫病流行,人民病死率很高。张仲景家族原有两百多人,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有三分之 二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这促使他决心钻研医术,以解救人民的疾苦。经过多年努力,终于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这部不朽之作。
主要内容与特点
主要内容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 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 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从药物成本、治疗效果、患者负 担等方面,综合评估方剂的经济 价值和社会效益。
具体方剂举例分析
桂枝汤
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 、大枣组成,具有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的功效,用于治 疗感冒、流感等病症。
麻黄汤
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宣肺 平喘的功效,用于治疗哮喘 、支气管炎等病症。
极期
病程第2~3周常出现伤寒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如持续高 热、相对缓脉、肝脾肿大和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等。同时, 患者可能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
恢复期
病程第5周开始,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一般在1个 月左右完全恢复健康。
03
六经分类辨证施治原则
六经概述及相互关系
01
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是人体经络系 统的六个重要部分。
国际传播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理法方 药作为中医药的核心思想之一,也得到了广泛的 传播和应用。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开始了解和接 受中医药,并从中受益。
05
经典方剂介绍与临床价值 评估
经典方剂概述及组成特点
经典方剂定义
指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经过 长期临床实践验证,具有显著疗效的 中药方剂。
后世对理法方药发展贡献
主要内容与特点
主要内容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 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 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从药物成本、治疗效果、患者负 担等方面,综合评估方剂的经济 价值和社会效益。
具体方剂举例分析
桂枝汤
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 、大枣组成,具有解肌发表 、调和营卫的功效,用于治 疗感冒、流感等病症。
麻黄汤
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宣肺 平喘的功效,用于治疗哮喘 、支气管炎等病症。
极期
病程第2~3周常出现伤寒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如持续高 热、相对缓脉、肝脾肿大和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等。同时, 患者可能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
恢复期
病程第5周开始,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一般在1个 月左右完全恢复健康。
03
六经分类辨证施治原则
六经概述及相互关系
01
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是人体经络系 统的六个重要部分。
国际传播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理法方 药作为中医药的核心思想之一,也得到了广泛的 传播和应用。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开始了解和接 受中医药,并从中受益。
05
经典方剂介绍与临床价值 评估
经典方剂概述及组成特点
经典方剂定义
指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经过 长期临床实践验证,具有显著疗效的 中药方剂。
后世对理法方药发展贡献
《伤寒论》讲义--PPT课件
医学课件
3
第一节 伤寒学的基本定义与构成要素 伤寒学
《伤寒论》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组成部分,中医主 干桥梁课 研究对象 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及历代医家研究与 发展《伤寒论》的学术成就; 研究内容 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内涵、外延与理法 方药综合运用的基本规律; 最终目的 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与临床疗效。
自唐代以来,一直是临床医生必读课程
对日本、朝鲜、南韩医学也有深刻影响。
医学课件
6
二、《伤寒论》作者与成书
作者:张仲景,名机,公元150-219年,荆 州南阳郡人,东汉末年 伟大的医学家。被 后人称为“医圣”。
成书约200-209年间。 社会背景 学术背景
医学课件
7
三、《伤寒论》的沿革
《伤寒杂病论》 东汉张仲景著(成书200-209)
医学课件
4
构成要素
有独特的研究内容 有较长发展史,有不同流派形成 有研究人员和研究文献 在某一大的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医学课件
5
第二节 伤寒学的地位、形成与发展
一、《伤寒论》的地位
是中医经典著作
是我国第一部阐述外感病并兼述杂病的辨 证论治医著
是我国第一部将理法方药一线贯联的理论 联系实际的临床医学著作,奠定了中医辨 证论治基础。
20
六经辨证
是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 厥阴来划分外感病证治,是一个包括邪正、 阴阳、气血、脏腑、经络、气化、发展阶 段等理论以及治法、方药、调护在内的综 合性临床辨证论治体系。
医学课件
21
六经辨证体系:
三阳病:以腑病为主,正盛邪实
太阳病-为初起阶段,病位在表(膀胱),病
机为感受外邪,营卫失调。治以汗法。
我国古代名医——张仲景PPT课件
年内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于传染病,其中伤寒 病占百分之七十。“感往昔之论丧,伤横夭 之莫救”(《伤寒论》自序)。于是,他发 愤研究医学,立志做个能解脱人民疾苦的医 生。“ 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 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伤寒论》自 序)。当时,在他的宗族中有个人叫张伯祖, 是个极有声望的医生。
后世影响
张仲景为人敬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 这部著作当中体现出来的“辨证论治”的 重要医学思想,可以说,它的出现对后世 中医学发展起到了绝对的主宰作用。使用 寒凉药物治疗热性病,是中医的“正治 法”;而使用温热的药物治疗,就属于 “反治法”。但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疗 方法都是用于治疗热性疾病的,相同的症 状,不同的治疗方法,如何区别和选择呢? 就是要辨证。不仅仅是表面的症状,还要 通过多方面的诊断(望闻问切四诊)和医 生的分析(辨证分析)得出证候特点,才 能处方。这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诊断 方法,就是张先师著名的“辨证论治”观 点。这种理论的形成,正是建立在精深的 医理和严密的辨证分析的基础上的,它彻 底地否定了仅凭症状来判断疾病性质和治 疗方法的主观诊断法,也就确立了中医的 又一重要支柱理论——“辨证论治”的原 则.奠定了后世中药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朝政腐败。 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兵祸绵延, 到处都是战乱,黎民百姓饱受战 乱之灾,加上疫病流行,很多人 死于非命,真是 “生灵涂炭,横尸遍野”, 惨不忍睹。而官府衙门不想办法 解救,却在一味地争权夺势,发 动战争,欺压百姓。这使张仲景 从小就厌恶官场,轻视仕途,怜 悯百姓,萌发了学医救民的愿望。 汉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 他10岁左右时,就拜同郡医生张 伯祖为师,学习医术
《伤寒杂病论》序中有这样一段话:“上以
《中国医学史》第三章——伤寒杂病论
2.3 方剂疗效可靠
《伤寒杂病论》所载大部分方剂,经过后世长期的临床实 践,证明疗效可靠,切合临床实际,被尊称为“经方”。后人 赞誉《伤寒杂病论》“药味增减,分量轻重,差之毫厘,失之 千里”。 历代有成就的医家都重视研究《伤寒论》,他们并结合个 人临床经验,提出许多的见解,成为历代医家辩证论治的典范。 《伤寒论》的影响还远至国外,日本、朝鲜等国都将该书奉为 医学经典,深入研究。
《金匮要略》以脏腑论杂病,根据根据脏 腑病机进行辩证,从而确立中医脏腑辩证论治原 则,开后世脏腑辩证之先河。在病因方面,最早 提出了“三因致病说”。
进而刃不因越等壁 一南、通也三有纸 步宋虫,;条关有 发的兽为二 病时张 展陈所外者一因”仲 而言伤皮,者的、景 成的。肤四,学“根 的三以所肢经说饮据 。因此中九络,食《 学详也窍受提自内 说之;,邪出倍经 就,三血入“”》 是病者脉脏千、“ 在由,相腑般“虚 此都房传,疢起邪 基尽事,为难居贼 础。、壅内,无风 上”金塞所不节, ” :
成书过程
他所处的东汉末年,政治黑暗, 社会动乱,民不聊生,民弃农业,都 市田庄多成荒野,人民颠沛流离,饥 寒困顿。各地连续爆发瘟疫,家家有 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不到十 年间,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亡,其中死 于伤寒的占十分之七。
张仲景目睹这种人间惨剧,心中 悲痛欲绝,决心“勤求古训,博采众 方”,深入研究《素问》、《灵枢》、 《难经》、《阴阳大论》、《胎胪药 录》等古代医书,结合自己的临床实 践,著成《伤寒杂病论》这部临证医 学名著。 (书P28 第二段)
◇
作者简介
◇
成书过程
作者简介
张仲景,别名张机,东汉末年著名的 临证医学家,被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 做过长沙太守,因此有“张长沙”之称, 他的书方亦被称为“长沙方”。 年轻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经过多 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医名大振,成 为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 (书P28 第一段)
伤寒杂病论课件
03
六经辨证施治原则
六经分类及特点
太阳经
主表,为人体最外层的防线,常见症状有发热、恶寒、 头痛等。太阳经受邪,正邪交争于体表,通常病情较为 轻浅。
阳明经
主里,为人体阳气最旺盛的经络,常见症状有高热、口 渴、大汗等。阳明经受邪,正邪斗争激烈,病情较为深 重。
少阳经
主半表半里,为人体阳气初生的经络,常见症状有往来 寒热、胸胁苦满等。少阳经受邪,正邪分争,病情较为 复杂。
药物配伍
掌握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 和协同作用,避免不良反 应的发生。
05
预防措施与日常调养
预防措施建议
注重个人卫生
保持手部清洁,经常洗手,尤其在接触公共场所 物品后。
避免接触传染源
尽量避免与伤寒病患者接触,减少到人群密集场 所,降低感染风险。
疫苗接种
根据当地疫苗接种政策,及时接种伤寒疫苗,提 高身体免疫力。
如桂枝汤、麻黄汤等经典方剂在现代临床中仍然广泛应用,对于感冒、发热等病症具有显 著疗效。
辨证施治原则的体现
现代医生在运用《伤寒杂病论》中的辨证施治原则时,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 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针灸等非药物疗法的应用
《伤寒杂病论》中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涉及到针灸、拔罐等非药物疗法。这些疗法在现代 临床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影响
该书所确立的辨证施治原则和理法方药体系,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同时,该书所倡导的实践和应用精神,也激励着后世医家不断探索和 创新。
02
伤寒病概述
伤寒定义与分类
伤寒定义
伤寒是一种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长程发热、全身中毒症 状、相对缓脉、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
伤寒杂病论序张机字仲景
❖ 夭:早死,未成年而死。
❖ 古训:前人留下的遗训。据《毛诗》郑笺,古指 先王遗典,此指古代医学经典著作。
❖ 平:“辨”字之讹。一说:“平”通“辨”, 辨别。
❖ 为:成为,动词,这里指写成。
❖ 庶:或许,也许。
❖ 以:凭,根据,介词,后省代词“之”。 寻: 运用。《左传·傅公五年》:“三年将寻师焉, 焉用惧?”杜注:“寻,用也。”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學則亞之。多聞博識,知 之次也。余宿尚方術,請事斯語。 【语译】
❖ 天布五行:自然界分布着木火水金土五行。布:敷布, 布列,分布。
❖ 以运万类:而运转化生万物。 ❖ 五常:五行之常气。 ❖ 以有五脏:因而才有五脏的正常生理。 ❖ 府俞:气府腧穴。俞通“腧”。经气聚会之处为府。
❖ 人迎、趺阳:颈动脉(位于结喉两侧)、足背前胫动 脉。二者皆古代诊脉部位。
❖ 三部不参:上中下三个部位的脉象不互相参考。三部: 指上部人迎,中部寸关尺,下部趺阳。
❖ 动数发息:指医生根据发自于自己的呼吸,诊察病人 脉搏跳动的次数。息:一呼一吸。按《难经·十一难》 诊脉不满五十动叫失诊。
❖ 短期:死期,病至垂危阶段。
❖ 思过半矣:谓收益多。意即对伤寒病的问题就 能基本解决了。过:超过。《易·系辞下》: “知者观其辞,则思过半矣。”
第三段 〖原文〗
夫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人稟五常,以有五藏。經 絡府俞 ,陰陽會通;玄冥幽微,變化難極。自非才高
識妙,豈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農、黃帝、岐伯、伯 高、雷公、少俞、少師、仲文,中世有長桑、扁鵲,漢 有公乘陽慶及倉公。下此以往,未之聞也。觀今之醫, 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終始順舊。省 病問疾,務在口給,相對斯須,便處湯藥。按寸不及尺, 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陽,三部不參;動數發息,不滿五 十。短期未知決診,九候曾無髣髴;明堂闕庭,盡不見 察。所謂窺管而已。夫欲視死別生,實爲難矣!
❖ 古训:前人留下的遗训。据《毛诗》郑笺,古指 先王遗典,此指古代医学经典著作。
❖ 平:“辨”字之讹。一说:“平”通“辨”, 辨别。
❖ 为:成为,动词,这里指写成。
❖ 庶:或许,也许。
❖ 以:凭,根据,介词,后省代词“之”。 寻: 运用。《左传·傅公五年》:“三年将寻师焉, 焉用惧?”杜注:“寻,用也。”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學則亞之。多聞博識,知 之次也。余宿尚方術,請事斯語。 【语译】
❖ 天布五行:自然界分布着木火水金土五行。布:敷布, 布列,分布。
❖ 以运万类:而运转化生万物。 ❖ 五常:五行之常气。 ❖ 以有五脏:因而才有五脏的正常生理。 ❖ 府俞:气府腧穴。俞通“腧”。经气聚会之处为府。
❖ 人迎、趺阳:颈动脉(位于结喉两侧)、足背前胫动 脉。二者皆古代诊脉部位。
❖ 三部不参:上中下三个部位的脉象不互相参考。三部: 指上部人迎,中部寸关尺,下部趺阳。
❖ 动数发息:指医生根据发自于自己的呼吸,诊察病人 脉搏跳动的次数。息:一呼一吸。按《难经·十一难》 诊脉不满五十动叫失诊。
❖ 短期:死期,病至垂危阶段。
❖ 思过半矣:谓收益多。意即对伤寒病的问题就 能基本解决了。过:超过。《易·系辞下》: “知者观其辞,则思过半矣。”
第三段 〖原文〗
夫天布五行,以運萬類;人稟五常,以有五藏。經 絡府俞 ,陰陽會通;玄冥幽微,變化難極。自非才高
識妙,豈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農、黃帝、岐伯、伯 高、雷公、少俞、少師、仲文,中世有長桑、扁鵲,漢 有公乘陽慶及倉公。下此以往,未之聞也。觀今之醫, 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終始順舊。省 病問疾,務在口給,相對斯須,便處湯藥。按寸不及尺, 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陽,三部不參;動數發息,不滿五 十。短期未知決診,九候曾無髣髴;明堂闕庭,盡不見 察。所謂窺管而已。夫欲視死別生,實爲難矣!
伤寒杂病论绪论一
基础理论主要继承于《 内经》 难经》 其一 , 基础理论主要继承于 《 内经 》 《 难经 》 《 阴阳大 论》; 其二,诊法是从《 内经》 难经》而来, 其二 , 诊法是从 《 内经 》 《 难经 》 而来 , 不过其间的脉诊 系将《 内经 》 的三部九候法简化为上中下三部 ( 人迎 、 趺 系将 《 内经》 的三部九候法简化为上中下三部( 人迎、 少阴)诊法, 并将其与《难经》 阳 、 少阴 ) 诊法 , 并将其与 《 难经 》 的独取寸口法有机结 合而成; 合而成; 其三, 药学理论系全面继承了《 神农本草经》 其三 , 药学理论系全面继承了 《 神农本草经 》 及 《 胎胪药 录》的成果,并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发扬光大; 的成果,并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发扬光大;
—绪论一 伤寒杂病论》的成就 《伤寒杂病论》绪论一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的学术地位
《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历史背景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 郡(今河南南阳邓县)人。 今河南南阳邓县) 据文献推算,仲景约于公元150— 据文献推算,仲景约于公元 219年在世。约生于汉桓帝和平初年, 年在世。约生于汉桓帝和平初年, 年在世 大约经历了桓帝( )、 )、灵帝 大约经历了桓帝(17)、灵帝 )、少帝 )、献帝 (19)、少帝(3)、献帝(30)三 )、少帝( )、献帝( ) 个朝代。 个朝代。
其四, 方剂主要来源于上古的《 汤液经》 其四 , 方剂主要来源于上古的 《 汤液经 》 , 并 在此基础上“博采众方” 在此基础上“博采众方”而成 其五, 其诊治疾病的方法则是在综合前人理论 其五 , 的基础上, 并充分继承了包括公乘阳庆、 的基础上 , 并充分继承了包括公乘阳庆 、 仓公 淳于意及其老师张伯祖在内的先贤名家的经验 而成。 而成
伤寒杂病论序
伤寒杂病论序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伤寒杂病论简介 • 伤寒病概述 • 六经辨证施治原则 • 理法方药理论基础 • 伤寒杂病论对后世的影响 • 伤寒杂病论的现代研究与应用
01
伤寒杂病论简介
作者与成书背景
作者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成书背景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在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 写就了《伤寒杂病论》。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原书已失散, 后经王叔和等人收集整理校勘,分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
03
六经辨证施治原则
六经分类及其意义
六经分类
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 厥阴六经,是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 》中对疾病发展阶段和病理变化的总 结与分类。
六经意义
六经分类不仅揭示了疾病由表入里、 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还为辨证施治 提供了理论依据,使医者能够根据病 情的变化灵活调整治疗方案。
辨证施治原则的确立
伤寒病症状
伤寒病的潜伏期一般为7~23天,多数为10~14天。其典型症状包括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神情淡漠、脾大、玫 瑰疹和白细跑减少等。严重者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
诊断方法
伤寒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血常规检查及细菌学检查。其中,细菌学检查具有确诊意义, 如血培养、骨髓培养、粪便培养等。在病程第1~2周阳性率最高,可达80%~90%。
方剂组成与配伍规律
方剂组成要素
包括君药、臣药、佐药、 使药等,各药之间协同作 用,增强疗效。
配伍规律
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 ,遵循“君臣佐使”的配 伍原则,优化方剂组成。
方剂变化与加减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伤寒杂病论简介 • 伤寒病概述 • 六经辨证施治原则 • 理法方药理论基础 • 伤寒杂病论对后世的影响 • 伤寒杂病论的现代研究与应用
01
伤寒杂病论简介
作者与成书背景
作者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成书背景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在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 写就了《伤寒杂病论》。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原书已失散, 后经王叔和等人收集整理校勘,分编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
03
六经辨证施治原则
六经分类及其意义
六经分类
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 厥阴六经,是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 》中对疾病发展阶段和病理变化的总 结与分类。
六经意义
六经分类不仅揭示了疾病由表入里、 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还为辨证施治 提供了理论依据,使医者能够根据病 情的变化灵活调整治疗方案。
辨证施治原则的确立
伤寒病症状
伤寒病的潜伏期一般为7~23天,多数为10~14天。其典型症状包括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神情淡漠、脾大、玫 瑰疹和白细跑减少等。严重者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
诊断方法
伤寒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血常规检查及细菌学检查。其中,细菌学检查具有确诊意义, 如血培养、骨髓培养、粪便培养等。在病程第1~2周阳性率最高,可达80%~90%。
方剂组成与配伍规律
方剂组成要素
包括君药、臣药、佐药、 使药等,各药之间协同作 用,增强疗效。
配伍规律
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能 ,遵循“君臣佐使”的配 伍原则,优化方剂组成。
方剂变化与加减
《伤寒论讲义》 PPT课件
手。 有资料说:官至长沙太守。 公堂诊病。 弃官回乡。 弟子:卫汛、杜度。皆以医名。
医学课件
11
三.成书的时代背景与基础
地理因素: 学术因素: 实践因素:
医学课件
12
地理因素:东汉时期,南阳是 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号称南都,六大城市之一 宛周齐鲁,商偏天下,富冠海内 帝乡:名人多,教育发达。 张仲景为南阳旺族。
医学课件
13
学术因素:东汉时的理论与临 床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汉书艺文志》 《汉书平帝记》:楼护 《甲已经》 《汤液经》《辅行诀》 淳于意 郭玉 华佗
医学课件
14
实践因素:疫疬的流行激励了仲 景著书济世的愿望,也提供了实 践机会。
东汉时期:政治腐败,战争频繁。 自然灾害频发,大疫流行。 政治文化中心的黄河流域,在短短的
医学课件
38
另外,“六经辨证”实际上是后世医家对《伤 寒论》三阴三阳辨证的简称。
三阴三阳的本义和其在《内经》中的应用
依据阴阳气量的多少,将阴阳各分为三
太阳 三阳
太阴 三阴
阳明 二阳
少阴 二阴
少阳 一阳
厥阴 一阴
在《黄帝内经》用三阴三阳命名脏腑经络。
医学课件
39
三阴三阳在《伤寒论》中的含义
在《伤寒论》中三阴三阳是病证的概念
药:91味药,应用得当,炮制严格
药剂技术:丸、散、膏、汤、滴鼻剂、吹耳剂、 灌肠剂、肛门栓剂、阴道栓剂、含剂、茶剂
护理知识:为护理学发展的基础
医学课件
35
(四)病证分类
主证:六经病中的主要证候类型,典型,普遍规律. 兼证:主证的基础上兼有其他的病理改变 变证:又称坏病,失治误治后病情变化,不在六经病范
医学课件
11
三.成书的时代背景与基础
地理因素: 学术因素: 实践因素:
医学课件
12
地理因素:东汉时期,南阳是 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号称南都,六大城市之一 宛周齐鲁,商偏天下,富冠海内 帝乡:名人多,教育发达。 张仲景为南阳旺族。
医学课件
13
学术因素:东汉时的理论与临 床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汉书艺文志》 《汉书平帝记》:楼护 《甲已经》 《汤液经》《辅行诀》 淳于意 郭玉 华佗
医学课件
14
实践因素:疫疬的流行激励了仲 景著书济世的愿望,也提供了实 践机会。
东汉时期:政治腐败,战争频繁。 自然灾害频发,大疫流行。 政治文化中心的黄河流域,在短短的
医学课件
38
另外,“六经辨证”实际上是后世医家对《伤 寒论》三阴三阳辨证的简称。
三阴三阳的本义和其在《内经》中的应用
依据阴阳气量的多少,将阴阳各分为三
太阳 三阳
太阴 三阴
阳明 二阳
少阴 二阴
少阳 一阳
厥阴 一阴
在《黄帝内经》用三阴三阳命名脏腑经络。
医学课件
39
三阴三阳在《伤寒论》中的含义
在《伤寒论》中三阴三阳是病证的概念
药:91味药,应用得当,炮制严格
药剂技术:丸、散、膏、汤、滴鼻剂、吹耳剂、 灌肠剂、肛门栓剂、阴道栓剂、含剂、茶剂
护理知识:为护理学发展的基础
医学课件
35
(四)病证分类
主证:六经病中的主要证候类型,典型,普遍规律. 兼证:主证的基础上兼有其他的病理改变 变证:又称坏病,失治误治后病情变化,不在六经病范
中医医古文-《伤寒论》序优质课件PPT
2021/02/01
返回主页
13
返回
宾 语 前 置
2021/02/01
惟名利是务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彼何荣势之云哉?
下此以往,未之闻也。
1、以“是”、“之”为标志。
2、疑问代词为宾语。
3、否定句“之”为宾语。
返回主页
14
返回
2021/02/01
婴:《说文》本释“绕 也。”段玉裁考证应 “颈饰也。”
2021/02/01
2
返回主页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 的临床诊疗专书。书中精选 了三百多方,这些方 剂的药物配伍比较精炼,主治明确。如麻黄汤、 桂枝汤、柴胡汤、白虎汤、青龙汤、麻杏石甘汤。
2021/02/01
3
返回主页
课文
随文注释
余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
之色,未嘗不慨然歎其才秀也。怪 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藥,精
进:进身。
退:退居。 惷:同蠢。 徇:营求。
徇物,危若冰谷,至於是也! 2021/02/01
第一自然段小结
5
返回主页
余宗族素多,向餘二百。建安 向:先前。
紀年以來,猶未十稔,其死亡者,
三分有二,傷寒十居其七。感往昔
之淪喪,傷橫夭之莫救,乃勤求古 古训:指古代留下 訓,博采衆方,撰用《素問》、 的医学著作。
歸天,束手受敗。賫百年之壽命, 告穷:巫祝用尽办
持至貴之重器,委付凡醫,恣其所
法无济于事。 归天:归属天命,
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斃,神明消 即归属命运。
滅,變爲異物 ,幽潛重泉,徒爲啼 赍:持着。
泣。痛夫!舉世昏迷,莫能覺悟, 重器:喻人身体。 不惜其命,若是輕生,彼何榮勢之 异物:指死亡的人。
《伤寒杂病论介绍》课件
文化传承:《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伤寒杂病论的传承与发 展
伤寒杂病论的传承
创始人:张仲景 成书时间:东汉末年 传承方式:师徒传承,口耳相传 传承内容:包括伤寒、杂病、方剂、针灸等 传承影响:对后世中医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传承现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和教学研究
《伤寒杂病论Βιβλιοθήκη 介绍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添加目录标题
伤寒杂病论的 作者
伤寒杂病论的 内容
伤寒杂病论的 影响
伤寒杂病论的 价值
伤寒杂病论的 传承与发展
添加章节标题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
作者: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介绍
著作:《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的 代表作,被誉为“中医经典”
对后世的影响
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 影响了后世中医学的发展 成为中医经典著作之一 对现代医学也有一定影响
对现代医学的影响
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 提供了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本方法 对现代医学的临床实践有重要启示 促进了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伤寒杂病论的价值
学术价值
医学经典:《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对后世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传统医学传承:加强对《伤寒杂病论》的传承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传统医学
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医学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广《伤寒杂病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创新发展: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和研究成果,对《伤寒杂病论》进行创新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 现代社会的需求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理论体系:《伤寒杂病论》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包括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
伤寒杂病论的传承与发 展
伤寒杂病论的传承
创始人:张仲景 成书时间:东汉末年 传承方式:师徒传承,口耳相传 传承内容:包括伤寒、杂病、方剂、针灸等 传承影响:对后世中医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传承现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和教学研究
《伤寒杂病论Βιβλιοθήκη 介绍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PPT
添加目录标题
伤寒杂病论的 作者
伤寒杂病论的 内容
伤寒杂病论的 影响
伤寒杂病论的 价值
伤寒杂病论的 传承与发展
添加章节标题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
作者: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介绍
著作:《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的 代表作,被誉为“中医经典”
对后世的影响
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 影响了后世中医学的发展 成为中医经典著作之一 对现代医学也有一定影响
对现代医学的影响
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 提供了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本方法 对现代医学的临床实践有重要启示 促进了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伤寒杂病论的价值
学术价值
医学经典:《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对后世医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传统医学传承:加强对《伤寒杂病论》的传承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传统医学
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医学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广《伤寒杂病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创新发展: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和研究成果,对《伤寒杂病论》进行创新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 现代社会的需求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理论体系:《伤寒杂病论》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包括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方面。
《伤寒论》总论 ppt课件
《伤寒论》总论
四、《伤寒论》的辨证体系—六经辨证
1.六经的概念
①何谓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 少阴、厥阴。 ②六经的本义:阴阳本是古代哲学的一对 概念,阴阳定性、三阳三阴定量。 《内经》:“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 阳三阴” ③六经的来源:《内经》其用法主要有三
ppt课件 14
《伤寒论》总论
正史《后汉书》《三国志》无传。
现代所本者为后世医家记述:
ppt课件 5
《伤寒论》总论
晋•皇甫谧《甲乙经•序》载张仲景为王 仲宣望色诊病的故事; 唐•甘伯宗《名医录》最早记载其籍贯、 姓名、师授、官职等。
云:“仲景,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 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 郡张伯祖。”
明•李濂撰写“张机补传” ; 清•陆九芝撰写“补后汉书张机传”; 现代黄竹斋撰写《医圣张仲景传》。
ppt课件 3
《伤寒论》总论
《伤寒论》的评价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病 及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是我国第 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全面,理论联系 实际的中医经典著作。 外感病及杂病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ppt课件 4
《伤寒论》总论
一、《伤寒论》成书与沿革 1.《伤寒论》的作者:
张机,字仲景;东汉末年(公元 150~219年),南阳郡涅阳人,后世 尊称为医圣。
ppt课件 11
《伤寒论》总论
二、《伤寒论》的学术渊源与成就 学术渊源:《伤寒杂病论· 自序》 学术成就: A方法学:创立六经辨证体系,确立辨证论 治原则; B治法学:完善并且具体应用治疗八法; C方剂学:集汉以前方药之大成,方书之祖, 群方之冠; 此外:用药剂型多样,重视药后调护。
ppt课件 12
ppt课件 16
《伤寒论》总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仲景
东汉末年
华佗
司马迁 张陵 张角
东汉末年
汉武帝时期 (西汉) 东汉末年
主要成就(贡献)
蔡伦改进造纸术
《伤寒杂病论》发展 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 疗方法;被称为“医 圣”;提出“治未病” 的理论,提倡预防疾 病
“麻沸散”和五禽戏
《史记》是我国第 一部纪传体通史 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张角创立太平道
拓展延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张仲景、司马迁等人为了理想, 面对挫折,坚韧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 教学难点:道教和佛教
书写材料的变化
陶器→龟甲兽骨→青铜器→石材→秦代竹简 →西汉帛书→天水放马滩西汉地图→东汉蔡侯纸
造纸工艺流程图
小组讨论
蔡侯纸的优点有哪些? 优点:原料易找到、价格便宜、质量提高、便于推广 造纸术是如何向外传播的?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示意图
史海探究
议一议:两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
(1)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2)经济的发展 (3)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4)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5)在以前的文化成就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
总结提升
领域 造纸术
医学
医学 史学 宗教
人物 蔡伦
生活年代 东汉中期
(利用图示展现 )
造纸术传播示意图
神医—华 佗
华佗和张仲景
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擅长用 针灸和汤药为人治病,制成全身 麻醉药剂麻沸散,还创编医学体 操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医圣—张仲景
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 家。著有《伤寒杂病 论》一书 ,提出了 “治未病”理论。后 世尊称他为“医圣”。
SUCCESS
结合本课所学知识,总结学 习收获。
谢谢大家
SUCCESS
ANK YOU
2019/7/1
以张仲景和华佗的名字命名的药物
虎形
五禽戏
猿 形
鹿 形
熊 形
鸟形
历史巨著《史记》
1、通过材料研读学习司马迁等人为了理想,面对挫折坚 韧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从而达成本课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目标。
2、巧记知识小窍门 :武皇(黄)西迁记 武——汉武帝; 皇(黄)——黄帝;西——西汉;迁——司马迁; 记——《史记》。即:西汉司马迁编著的《史记》记 述了从远古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对中医学 的贡献、《史记》、道教和佛教等基本史实,思考历史现 象反映的时代特征,以及对当时和当代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识读《居延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造 纸工艺流程图》,讲解这些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提高解 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