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组学复习资料
蛋白质工程复习试题

蛋白质工程复习题一、名词解释结构域:基因突变:融合蛋白:蛋白的表达模式:蛋白质的分子设计:构型:构象:α氨基酸:原核表达: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蛋白质分子的四级结构:蛋白质的分子设计:分子伴侣:启动子:增强子:乳糖操纵子:二、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蛋白质结构测定的技术是()A 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B 核磁共振波谱技术C 生物信息学预测蛋白质结构D 缺失突变技术2. 下列不属于蛋白质结晶技术的是()A 悬滴法B 坐滴法C 微量扩散小室法D 插入突变法3. 增加蛋白质分子的热稳定性的常用方法是()A 提高脯氨酸的含量B 在蛋白质分子中引入二硫键C 增加蛋白质分子的α螺旋D 增加β折叠4. 蛋白质工程的最终目的是( )A 开发新产品B 创造新理论C 制造具有新性能的新蛋白质结构D 研究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5. 抗体属于()A 基因B 蛋白质C DNAD RNA6、不属于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基本组件的是()A α螺旋B β层C 环肽链D 结构域7、不属于强烈倾向于形成α螺旋的氨基酸()A AlaB GluC ProD Met8、蛋白质分子的完全从头设计属于()A 小改B 中改C 大改D 没改9. 蛋白质工程的基本原理是()A 中心法则B 热力学第二定律C 中心法则的逆推D 模型对比三、填空题1. 维持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作用力是()和()。
2.目的蛋白的表达模式检测的方法有()和()3.蛋白质分子设计的目的是()和()4.常用的蛋白表达系统有()、()和()。
5. 蛋白质工程的基本原理是()6.常用的蛋白表达系统有()、()和()。
四、简答题1.简述蛋白质工程研究的基本途径。
2.欲使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则表达载体的一般特点是什么?3、简述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测定蛋白质晶体结构的具体步骤。
4、简述目的蛋白原核表达的基本步骤。
5、简述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形成的过程.6、蛋白质分子设计的步骤是什么?7. 一个蛋白质由300个氨基酸组成,请简述用搭桥PCR的方法在该蛋白的150个氨基酸处插入GAATCT这6 个碱基的基本步骤。
蛋白质工程复习要点

1.定点突变技术:它以单链的克隆基因为模板在一段含有一个或几个错配碱基的寡核苷酸引物存在下合成双链闭环DNA分子。
用该双链闭环DNA分子转入宿主细胞,可解链成两条单链,各自可进行复制,合成自己的互补链,从而可得到野生型和突变型两种环状DNA,分离出突变型基因, 并引入到表达载体中就可经转化利用宿主细胞获得突变型的目的蛋白质。
2.杂合蛋白技术:原理:将不同来源的功能结构域经过组合,产生具有新的生物学功能的杂合多肽举例:鼠源scFv+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N-末端3.易错PCR(error prone PCR, EP PCR):利用低保真度TaqDNA 聚合酶,或者改变PCR 反应体系的条件,在新链DNA 聚合过程中随机引入错配碱基,经多轮PCR 扩增,构建序列多种多样的突变库。
特点:不改变基因长度,突变频率控制在适度范围,能有效地获得有益突变体举例:厌氧菌N. patriciarum 中,木聚糖酶4.DNA 改组技术(DNA shuffling):原理:先切割产生随机大小的DNA 片段,再用无引物PCR 将其连接成为接近目的基因长度的DNA分子,最后进行扩增得全长基因举例:α-干扰素5.交错延伸( Stagger extension process):原理:a.在PCR 反应中把常规的退火和延伸合并为一步,并大大缩短其反应时间(55 →5s),从而只能合成出非常短的新生链,b.经变性的新生链再作为引物与体系内同时存在的不同模板退火而继续延伸。
c.此过程反复进行,产生间隔的含不同模板序列的新生DNA 分子。
酯酶KCTC1767稳定性和底物耐受性。
6.酶工程:是酶学基本原理与化学工程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技术科学。
研究酶制剂大规模生产及应用所涉及的理论与技术方法。
7.蛋白质工程:通过对蛋白质已知结构和功能的了解,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利用基因定位诱变等技术,特异性地对蛋白质结构基因进行改造,产生具有新的特性的蛋白质的技术,并由此深入研究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使蛋白质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生化蛋白质复习笔记

第四章蛋白质化学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存在于所有的细胞及细胞的所有部位。
所有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蛋白质结构复杂,它的结构单位——氨基酸很简单。
所有的蛋白质都是由20种氨基酸合成的,区别只是蛋白质分子中每一种氨基酸的含量及其连接关系各不相同。
一、一、氨基酸的结构氨基酸是由C、H、O、N等主要元素组成的含氨基的有机酸。
用于合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称为标准氨基酸。
标准氨基酸都是α-氨基酸,它们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结合在α-碳原子上,区别在于其R基团的结构、大小、电荷以及对氨基酸水溶性的影响。
在标准氨基酸中,除了甘氨酸之外,其他氨基酸的α-碳原子都结合了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羧基、氨基、R基团和一个氢原子(甘氨酸的R基团是一个氢原子)。
所以α-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氨基酸是手性分子。
天然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为L-构型,甘氨酸不含手性碳原子,但我们习惯上还是称它L-氨基酸。
苏氨酸、异亮氨酸各含两个手性碳原子。
其余标准氨基酸只含一个手性碳原子。
二、氨基酸的分类根据R基团的结构可以分为脂肪族、芳香族、杂环氨基酸;根据R基团的酸碱性可以分为酸性、碱性、中性氨基酸;根据人体内能否自己合成可以分为必需、非必需氨基酸;根据分解产物的进一步转化可以分为生糖、生酮、生糖兼生酮氨基酸;根据是否用于合成蛋白质(或有无遗传密码)可以分为标准(或编码)、非标准(或非编码)氨基酸。
(一)含非极性疏水R基团的氨基酸这类氨基酸的侧链是非极性疏水的。
其中包括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甲硫氨酸(蛋氨酸)、脯氨酸。
(二)含极性不带电荷R基团的氨基酸这类氨基酸包括丝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酰胺、酪氨酸,其侧链具亲水性,可与水形成氢键(半胱氨酸除外),所以与非极性氨基酸相比,较易溶于水。
(三)碱性氨基酸pH7.0时侧链带正电荷的氨基酸包括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含咪唑基。
(四)酸性氨基酸包括天冬氨酸、谷氨酸四、氨基酸的理化性质(一)两性电离与等电点所有的氨基酸都含有氨基,可以结合质子而带正电荷;又含有羧基,可以给出质子而带负电荷,氨基酸的这种电离特性称为两性电离。
蛋白质组学复习资料

蛋白质组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是研究与基因对应的蛋白质组的学科,蛋白质组(proteome)一词,源于蛋白质(protein)与基因组(genome)两个词的杂合,意指“一种基因组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即包括一种细胞乃至一种生物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2、二维(双向)电泳原理:根据蛋白质的等电点和相对分子质量的特异性将蛋白质混合物在第一个方向上按照等电点高低进行分离,在第二个方向上按照相对分子质量大小进行分离。
二维电泳分离后的蛋白质点经显色,通过图象扫描存档,最后是呈现出来的是二维方向排列的,呈漫天星状的小原点,每个点代表一个蛋白质。
3、三步纯化策略:第一步:粗提。
纯化粗样快速浓缩 (减少体积) 和稳定样品 (去除蛋白酶)最适用层析技术: 离子交换/疏水层析第二步:中度纯化。
去除大部分杂质最适用层析技术: 离子交换/疏水层析第三步:精细纯化。
达到最终纯度(去除聚合物,结构变异物)最适用层析技术:凝焦过滤/离子交换/疏水层析/反相层析4、高效纯化策略:在三步纯化蛋白质过程中,同时考虑到纯化的速度、载量、回收率及分辨率的纯化策略。
5、离子交换色谱:离子交换色谱中的固定相是一些带电荷的基团,这些带电基团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结合。
如果流动相中存在其他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按照质量作用定律,这些离子将与结合在固定相上的反离子进行交换。
固定相基团带正电荷的时候,其可交换离子为阴离子,这种离子交换剂为阴离子交换剂;固定相的带电基团带负电荷,可用来与流动相交换的离子就是阳离子,这种离子交换剂叫做阳离子交换剂。
阴离子交换柱的功能团主要是-NH2,及-NH3 :阳离子交换剂的功能团主要是-SO3H及-COOH。
其中-NH3 离子交换柱及-SO3H离子交换剂属于强离子交换剂,它们在很广泛的pH范围内都有离子交换能力;-NH2及-COOH 离子交换柱属于弱离子交换剂,只有在一定的pH值范围内,才能有离子交换能力。
蛋白质化学复习题======1.doc

2. 在各种蛋白质中含量相近的元素是A. CB. HC. 03. 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中氮的平均含量是A. 8%B. 12%C. 16% 4.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A. 10 种B. 15 种C. 20 种D.NE. S D.20%E. 24% D. 25 种 E. 30种E. Tyr E. VaiB.氧化供能 D.抵御异物对机体的侵害和蛋白质化学(48题)1. 下列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中,哪种相对是不重要的?A. 作为物质运输载体C. 作为生物催化剂E.调节物质代谢和控制遗传信息5. 用酸水解蛋白质时,易被破坏的氨基酸是: A. Met B. Trp C. Thr D. Vai 6. 下列哪一种氨基酸的不解引起偏振光的旋转。
A. AlaB. GlyC. LeuD. Ser7. 氨基酸的等电点是:A. 溶液ph7. 0时氨基酸所带正负电荷数比值B. 氨基酸琉基和氨基均质子化的溶液PH 值C. 氨基酸水溶液的ph 值D. 氨基酸净电荷等于零时的溶液ph 值E. 氨基酸的可解离基因均是解离状态的溶液ph 值8. 关于多肽''Lys-Ala-Ser-Arg-Gly-Phe ”电泳的以下描述,哪项是错崛误的?A. PH3时泳向负极B. ph5时泳向负极C. PH7时泳向负极D. ph9时泳向正极E. PH9时泳向负极9. 含有 Gly 、Asp 、Arg 、Cys 的混合液,其 PI 依次分别是 5. 97、2. 77、崛 10. 76、5. 07, 在PH10环境中电泳分离这四种氨基酸,自正极开始,电崛泳区带顺序是A. Gly. Asp. Arg. CysB. Asp. Cys. Gly. ArgC. Arg. Gly. Cys. AspD. Cys. Arg. Gly. AspE.均处于同一位置10. 蛋白质吸收紫外光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 含硫氨基酸的多少B.脂肪族氨基酸的多少C.碱性氨基酸的多少 D.芳香族氨基酸的多少E.亚氨基酸的含量多少11. 哪一种蛋白质组份在280nm 处具有最大光吸收 A. Trp B. Tyr C. Phe D. Cys E.肽键 12. 除脯氨酸外,所有的a-氨基酸都能与前三酮作用是:A.红色反应 B,黄色反应 C.绿色反应 D.紫兰色反应E.紫红色13. 与前三酮反应呈黄色的氨基酸是A. PheB. TyrC. TrpD. HisE. Pro 14. 蛋白质分子中的主键是A.肽键B.二硫键C.酯键D.盐键E.氢键 15. 关于肽键特点描述的错误是A. 肽键中的C-N 键较N-C 键短B. 肽键中的C-N 键有单,双键双重性C. 肽键有顺反两种构型D.与C-N相连的六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E.肽键的旋转性,使蛋白质形成各种立体构象16.蛋白质三维结构的构象特征主要取决于A.氨基酸的组成,顺序和数目B.氨键、盐键、范德华等力和疏水力C.温度、ph和曷子强度D.肽键间及肽键内的二硫键E.各种氨基酸的形成的肽键17.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取决于A.蛋白质肽链中的氢键B.蛋白质肽链中的肽键C.蛋白质肽链中的肽键平面D.蛋白质肽链中氨基酸组成和顺序E.蛋白质肽链中的肽单位18.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A.蛋白质含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B.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C.蛋白质分子多肽链的折叠盘曲D.包括A.B.C.E,以上都不是19.关于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A.每种蛋白质分子必须有二级结构形式B.有的蛋白质几乎整个分子都折叠成片层状C.有的蛋白质几乎整个分子都呈a-螺旋状D.几种二级结构形式可用处于同一蛋白质分子中E.大多数蛋白质都有阡回折和三股螺旋结构20.a-螺旋的特点是:A.左手螺旋B.由4. 6个氨基酸残基构成一圈C.由肽键维持稳定D.在脯氨以残基处,螺旋最稳定E,以上都不对21.典型的a-螺旋是A. 2. 6ioB. 3. OioC. 3. 6BD. 4. OisE. 4. 41622.一个含有78个氨基酸的以-螺旋肽链其轴长度为A. 105AB. 117AC. 129AD. 131AE. 143A23.维持蛋白质以-螺旋结构的主要的化学键是A.肽键B.肽键原子间氢键C.侧链间氢键D.盐键E.二硫键24.某蛋白质的多肽链在一其区段为a-螺旋构象,在另一点区段为阡构象,该蛋白质的分子量为240. 000,多肽链外长度为5. 66xlO°Cm。
生物化学蛋白质化学复习题1

第二章蛋白质化学(1)一、单项选择题1.测得某一蛋白质样品的氮含量为0.40g,此样品约含蛋白质多少?A.2.00g B.2.50g C.6.40g D.3.00g E.6.25g2.下列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A.精氨酸 B.赖氨酸 C.甘氨酸 D.色氨酸 E.谷氨酸3.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A.盐键 B.疏水键 C.肽键 D.氢键 E.二硫键4.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A.天然蛋白质分子均有的这种结构B.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学活性C.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次级键维系D.亲水基团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bioooE.决定盘曲折叠的因素是氨基酸残基5.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特征是:A.分子中必定含有辅基B.在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多肽链的基础上,肽链进一步折叠,盘曲形成C.每条多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D.依赖肽键维系四级结构的稳定性E.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在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6.蛋白质所形成的胶体颗粒,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不稳定:A.溶液pH值大于pIB.溶液pH值小于pIC.溶液pH值等于pID.溶液pH值等于7.4E.在水溶液中7.蛋白质变性是由于:A.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改变 B.氨基酸组成的改变C.肽键的断裂 D.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E.蛋白质的水解8.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A.粘度下降 B.溶解度增加 C.不易被蛋白酶水解D.生物学活性丧失 E.容易被盐析出现沉淀9.若用重金属沉淀pI为8的蛋白质时,该溶液的pH值应为:A.8 B.>8 C.<8 D.≤8 E.≥810.蛋白质分子组成中不含有下列哪种氨基酸?A.半胱氨酸 B.蛋氨酸 C.胱氨酸 D.丝氨酸 E.瓜氨酸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是正确的,错选或未选全的均不给分)1.含硫氨基酸包括:A.蛋氨酸 B.苏氨酸 C.组氨酸 D.半胖氨酸2.下列哪些是碱性氨基酸:A.组氨酸 B.蛋氨酸 C.精氨酸 D.赖氨酸3.芳香族氨基酸是:A.苯丙氨酸 B.酪氨酸 C.色氨酸 D.脯氨酸4.关于α-螺旋正确的是:A.螺旋中每3.6个氨基酸残基为一周B.为右手螺旋结构C.两螺旋之间借二硫键维持其稳定D.氨基酸侧链R基团分布在螺旋外侧5.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包括:A.α-螺旋 B.β-片层 C.β-转角 D.无规卷曲6.下列关于β-片层结构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A.是一种伸展的肽链结构B.肽键平面折叠成锯齿状C.也可由两条以上多肽链顺向或逆向平行排列而成D.两链间形成离子键以使结构稳定7.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键是:A.肽键 B.疏水键 C.离子键 D.范德华引力8.下列哪种蛋白质在pH5的溶液中带正电荷?A.pI为4.5的蛋白质 B.pI为7.4的蛋白质C.pI为7的蛋白质 D.pI为6.5的蛋白质9.使蛋白质沉淀但不变性的方法有:A.中性盐沉淀蛋白 B.鞣酸沉淀蛋白C.低温乙醇沉淀蛋白 D.重金属盐沉淀蛋白10.变性蛋白质的特性有:A.溶解度显著下降 B.生物学活性丧失C.易被蛋白酶水解 D.凝固或沉淀三、填空题1.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蛋白质化学复习题-09

蛋白质化学复习题简述题氨基酸的分类?重要的理化性质?缩写符号。
氨基酸的分离与测定的常用方法?蛋白质中有哪些常见的氨基酸?写出其中文名称和三字缩写符号,它们的侧链基团各有何特点?什么是氨基酸的等电点,如何进行计算?何谓谷胱甘肽?简述谷胱甘肽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生物学作用)?多肽的骨架是什么原子的重复顺序,写出一个三肽的通式,并指明肽单位和氨基酸残基。
一个三肽有多少NH2和COOH端?牛胰岛素呢?什么是构型和构象?它们有何区别?蛋白质的定义及重要生理功能(在生命活动中有何重要意义)?蛋白质的重要性质?哪些因素可导致其沉淀?为什么?蛋白质有哪些结构层次?分别解释它们的含义。
简述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蛋白质分离与纯化的方法?方法的依据?蛋白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其基本结构单元是什么?写出其结构通式。
维系蛋白质结构的化学键有哪些?它们分别在哪一级结构中起作用?为什么说蛋白质的水溶液是一种稳定的亲水胶体?利用哪些化学反应可以鉴定蛋白质的N-端和C-端?简述蛋白质变性与复性的机理,并概要说明变性蛋白质的特点。
简述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蛋白质如何分类,试评述之。
简述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并举例说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简述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及其维持键.蛋白质是在哪些酶的催化下分解的?这些酶各具什么催化特点?生物体内的氨基酸可以合成哪些生物活性物质?简述凝胶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及亲和色谱的基本原理,并举例说明其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的具体应用。
试列举出三种电泳方法,比较其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试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主要特点及用途。
按层析过程的机理,层析法分哪四类?按层析操作形式不同又分为哪三类?凝胶过滤分离大分子物质的机理是什么?影响泳动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区带电泳的操作步骤一般有哪些?如何制备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电泳样品压缩成层原理。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原理。
采用电泳技术如何测定蛋白质分子量?如何测定蛋白质等电点?名词解释氨基酸和蛋白质的PI、简单蛋白质、结合蛋白质,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结构域、三级结构、四级结构?维系稳定的因素?α-螺旋、β-折叠、β-转角?Sanger反应、Edman反应、茚三酮反应、双缩脲反应、肽平面及两面角、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电泳、蛋白质变性与复性、分子病、肽及肽键、蛋白质的亚基、电泳、电渗作用、泳动度、分子筛效应、离子交换色谱、朗伯-比尔定律、摩尔消光系数、超滤法、冷冻真空干燥法、分配系数、阴离子交换树脂、分辨率、Rf值、差速离心法、盐析和盐溶选择题1.某一溶液中蛋白质的百分含量为45%,此溶液的蛋白质氮的百分浓度为:A.8.3% B.9.8% C.6.7% D.5.4% E.7.2%2.下列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A.组氨酸B.赖氨酸C.甘氨酸D.天冬氨酸E.色氨酸3.下列哪一种氨基酸是亚氨基酸:A.脯氨酸B.焦谷氨酸C.亮氨酸D.丝氨酸E.酪氨酸4.维持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A.离子键B.疏水键C.肽键D.氢键E.二硫键5.关于肽键特点的错误叙述是:A.肽键中的C-N键较C-N单键短B.肽键中的C-N键有部分双键性质C.肽键的羰基氧和亚氨氢为反式构型D.与C-N相连的六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E.肽键的旋转性,使蛋白质形成各种立体构象6.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A.天然蛋白质分子均有这种结构B.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学活性C.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次级键维系D.亲水基团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E.决定盘曲折叠的因素是氨基酸残基7.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特征是:A.依赖肽键维系四级结构的稳定性B.每条多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C.分子中必定含有辅基D.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E.在三级结构的基础上,由二硫键将各多肽链进一步折叠、盘曲形成8.含有Ala,Asp,Lys,Cys的混合液,其pI依次分别为6.0,2.77,9.74,5.07,在pH9环境中电泳分离这四种氨基酸,自正极开始,电泳区带的顺序是:A.Ala,Cys,Lys,Asp B.Asp,Cys,Ala,Lys C.Lys,Ala,Cys,AspD.Cys,Lys,Ala,Asp E.Asp,Ala,Lys,Cys9.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A.粘度下降B.溶解度增加C.不易被蛋白酶水解D.生物学活性丧失E.容易被盐析出现沉淀10.蛋白质分子在280nm处的吸收峰主要是由哪种氨基酸引起的A.谷氨酸B.色氨酸C.苯丙氨酸D.组氨酸E.赖氨酸11.蛋白质合成A.由mRNA的3′端向5′端进行B.由N端向C端进行C.由C端向N端进行D.由28SrRNA指导E.由4SrRNA指导12.氨基酸是通过下列哪种化学键与tRNA结合的?A.糖苷键B.磷酸酯键C.酯键D.氢键E.酰胺键13.哺乳动物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主要部位是A.细胞核B.高尔基复合体C.核仁D.粗面内质网E.溶酶体14.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特点是A.存在于细胞核内B.只对氨基酸的识别有专一性C.只对tRNA的识别有专一性D.对氨基酸、tRNA的识别都有专一性E.催化反应需GTP15.区分极性氨基酸和非极性氨基酸是根据A. 所含的羧基和氨基的极性B. 所含氨基和羧基的数目C. 所含R基团的大小D. 脂肪族氨基酸为极性氨基E. 所含的R基团为极性或非极性16.下列氨基酸中哪一种是生糖兼生酮氨基酸A.丝氨酸B.亮氨酸C.异亮氨酸D.精氨酸E.甘氨酸17.下列哪一种氨基酸不属于人体必需氨基酸A.亮氨酸B.异亮氨酸C.苯丙氨酸D.色氨酸E.酪氨酸17-1下列哪一种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A.酪氨酸B.苯丙氨酸C.亮氨酸D.异亮氨酸E.赖氨酸18.蛋氨酸不参与下列哪一种物质的生成A.半胱氨酸B.精脒,精胺C.肌酸D.胆酸E.肾上腺素19.有一个肽,用胰蛋白酶水解得:①H-Met-Glu-Leu-Lys-OH②H-Ser-Ala-Arg-OH③H-Gly-Tyr-Oh三组片段,用BrCN处理得:④H-Ser-Ala-Arg-Met-Oh⑤H-Glu-Leu-Lys-Gly-Tyr-OH两组片段,按肽谱重叠法推导出该九肽的序列应为:A. 3+2+1B. 5+4C. 2+1+3D. 2+3+1E. 1+2+320.上述9肽中含有的碱性氨基酸是:A.组氨酸,精氨酸B.精氨酸,赖氨酸C.谷氨酸,赖氨酸D.谷氨酸,丝氨酸E.丝氨酸,酪氨酸21.欲获得不变性的蛋白质制剂,可采用下述哪种分离方法:A. 生物碱试剂沉淀B. 重金属盐沉淀C. 常温乙醇沉淀D. 低温盐析E. 加热。
蛋白质工程复习题

蛋白质工程复习题名词解释构造域:生物大分子中具有特异构造和独立功能的区域,特别指蛋白质中这样的区域基因突变: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现象融合蛋白:将两个或多个开放阅读框按肯定序列挨次连接,融合阅读框表达出一杂合蛋白。
蛋白的表达模式:蛋白质的分子设计:构型:是一个分子中原子的特定空间排布。
构型转变必需有共价键的断裂和重形成。
最根本的分子构型为L-型和D-型,这种异构体在化学上可以分别。
构象:组成分子的原子或基团绕单键旋转而形成的不同空间排布。
构象转变,无共价键的断裂和重形成,化学上难于区分和分别α-氨基酸:原核表达:是指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将外源目的基因,通过构建表达载体并导入表达菌株的方法,使其在特定原核生物或细胞内表达蛋白质的二级构造:在一段连续的肽单位中具有同一相对取向,可以用一样的构象角来表征,构成一种特征的多肽链线性组合。
构造域:二级构造和构造模体以特定的方式组合连接,在蛋白质分子中形成2 个或多个在空间上可以明显区分的三级折叠实体,称为构造域。
蛋白质的三级构造:构造域在三维空间中以专一的方式组合排布,或者二级构造、构造模体及其与之相关联的各种环肽链在空间中的进一步协同盘曲、折叠,形成包括主链、侧链在内的专一排布。
蛋白质分子的四级构造:指蛋白质分子的亚基构造〔subunit〕,亚基的数目、类型、空间排布方式和亚基间相互作用的性质,构成四级构造的根本内容。
亚基:很多蛋白质作为完整的活性分子,是由两条以上的多肽链组成,它们各自以独特的一级、二级、三级构造相互以非共价作用联结,共同构成完整的蛋白质分子,这些肽链单位称为亚基。
其聚合整体称为寡聚体蛋白质的分子设计:从蛋白质分子水平上通过数据库等大量试验数据,结合现代的理论方法通过计算机设计的分子。
分子伴侣:一类在序列上没有相关性但有共同功能的蛋白质,它们在细胞内帮助其他含多肽的构造完成正确的组装,而且在组装完毕后与之分别,不构成这些蛋白质构造执行功能时的组份启动子:由核苷酸组成,本身并不掌握基因活动而是通过与转录因子的这种蛋白质结合而掌握基因活动的增加子:能强化转录起始的一段DNA序列为增加子或强化子乳糖操纵子:是参与乳糖分解的一个基因群,由乳糖系统的阻遏物和操纵序列组成,使得一组与乳糖代谢相关的基因受到同步的调控。
【公开课】202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蛋白质

【深挖教材·长句溯源】 1.胰岛素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还不具有降低血糖的生物学活性,请从
蛋白质的结构方面分析原因: 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不具有复 杂的空间结构,只有经过盘曲折叠形成空间结构后才能。行使正常 的生理功能 2.蛋白质变性后还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吗?请说明理由。
能。因为高温破坏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空间结构,没有 破坏氨基酸之间的肽键。
A.110、110 B.109、109 C.9、9 D.1、1
例2.某蛋白质由4条肽链组成,共含有109个肽键,则此蛋白质
分子,至少含有一NH2和一COOH个数及氨基酸数分别为多少 个(C )
A.105,105,105 B.110,110,110
C.4,4,113
D.1,1,113
二.举例
例3.现有氨基酸800个,其中氨基总数为810个,羧基总数为 808个,则由这些氨基酸合成的含有2条肽链的蛋白质共有肽 键、氨基和羧基的数目依次分别为( B )
3.下列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C )
A.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区别在于R基团不同
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能参与肌肉收缩
C.疫情期间,常使用酒精消毒,是因为它能使病原体蛋白的肽键断裂而变性
D.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
4.2021年11月,我国首次实现从CO到蛋白质的合成:以钢厂尾气中的CO为 碳源、以氨水为氮源,经优化的乙醇梭菌(芽孢杆菌科)厌氧发酵工艺,22 秒就可转化出乙醇和乙醇梭菌蛋白,该蛋白可用于饲料生产。下列叙述正确
元素 或基团
C
H
O
多肽E 201 348 62
多肽F 182 294 55
N 氨基 羧基
53
3
2
54
生物化学(第三版) 第五章 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课后习题详细解答 复习重点

第五章蛋白质的三维结构提要每一种蛋白质至少都有一种构像在生理条件下是稳定的,并具有生物活性,这种构像称为蛋白质的天然构像。
研究蛋白质构像的主要方法是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
此外紫外差光谱、荧光和荧光偏振、圆二色性、核磁共振和重氢交换等被用于研究溶液中的蛋白质构像。
稳定蛋白质构像的作用有氢键、范德华力、疏水相互作用和离子键。
此外二硫键在稳定某些蛋白质的构像种也起重要作用。
多肽链折叠成特定的构像受到空间上的许多限制。
就其主链而言,由于肽链是由多个相邻的肽平面构成的,主链上只有α-碳的二平面角Φ和Ψ能自由旋转,但也受到很大限制。
某些Φ和Ψ值是立体化学所允许的,其他值则不被允许。
并因此提出了拉氏构像,它表明蛋白质主链构象在图上所占的位置是很有限的(7.7%-20.3%)。
蛋白质主链的折叠形成由氢键维系的重复性结构称为二级结构。
最常见的二级结构元件有α螺旋、β转角等。
α螺旋是蛋白质中最典型、含量最丰富的二级结构。
α螺旋结构中每个肽平面上的羰氧和酰氨氢都参与氢键的形成,因此这种构象是相当稳定的。
氢键大体上与螺旋轴平行,每圈螺旋占3.6个氨基酸残基,每个残基绕轴旋转100°,螺距为0.54nm。
α-角蛋白是毛、发、甲、蹄中的纤维状蛋白质,它几乎完全由α螺旋构成的多肽链构成。
β折叠片中肽链主链处于较伸展的曲折(锯齿)形式,肽链之间或一条肽链的肽段之间借助氢键彼此连接成片状结构,故称为β折叠片,每条肽链或肽段称为β折叠股或β股。
肽链的走向可以有平行和反平行两种形式。
平行折叠片构象的伸展程度略小于反平行折叠片,它们的重复周期分别为0.65nm和0.70nm。
大多数β折叠股和β折叠片都有右手扭曲的倾向,以缓解侧链之间的空间应力(steric strain)。
蚕丝心蛋白几乎完全由扭曲的反平行β折叠片构成。
胶原蛋白是动物结缔组织中最丰富的结构蛋白,有若干原胶原分子组成。
原胶原是一种右手超螺旋结构,称三股螺旋。
弹性蛋白是结缔组织中另一主要的结构蛋白质。
一轮复习2.4细胞中的蛋白质

A.rRNA能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B.DNA和蛋白质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C.人体血浆中含有浆细胞分泌的蛋白质 D.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6.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蛋白有关 B.由蛋白质组成的细胞骨架与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C.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通常需要另一些蛋白质的参与 D.细胞膜的功能特性与膜上的载体蛋白有关,与其基本骨架的流动性 无关
②催化功能 绝大多数酶(消化酶、呼吸酶、溶酶体酶、溶菌酶等)
③运输功能 血红蛋白质、膜转运蛋白(载体和通道)
④调节功能 蛋白质类激素(下丘脑、垂体产生的激素、胰岛素等) (传递信息) 细胞膜上的受体
⑤免疫
抗体
⑦其他
荧光蛋白、Bt毒蛋白、抗冻蛋白等
P21 1.必修1 P28图28拓展:抗体和头发的主要成分均为蛋白质,但
1.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B.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组成不同的多肽链 C.将抗体溶于NaCl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 D.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
2.下列关于肽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α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8个肽键 B.蛋白质是由2条或2条以上多肽链构成的 C.蛋白质变性是由于肽键的断裂造成的 D.变性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核糖体
康小鼠进行实验,验证牙龈蛋白酶是引起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有害 蛋白,其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将多只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平均分成两组,让一组小鼠大脑感染敲 除牙龈蛋白酶基因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另一组小鼠大脑感染正常的牙龈卟啉单 胞菌。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鼠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的含量
蛋白质工程-复习提纲

蛋白质工程第一章——绪论一、蛋白质工程的定义?狭义定义:蛋白质工程就是通过基因重组技术改变或设计合成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蛋白质广义定义:蛋白质工程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和基因重组等技术改造蛋白质或设计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新蛋白质(简单来说:蛋白质工程就是一门改造设计蛋白质的学科)二、蛋白质工程的基本研究内容?研究内容总体可分为四大部分:(1)蛋白质的基础知识——结构、理化性质、生物功能、功能与结构的关系(2)蛋白质的物质准备——表达、纯化(3)蛋白质的研究方法——结构解析、分析鉴定、蛋白质组学研究(4)蛋白质的改造应用——设计改变、功能应用、蛋白质生物信息学或者可分为三大部分:(1)蛋白质结构分析——基础(关系学)(2)结构、功能的设计和预测——基础的应用与验证(实验科学)(3)创造和/或改造蛋白质——新蛋白质——终目标(工程学)三、蛋白质工程的应用(1)蛋白质工程应用蛋白质多肽药物、新型疫苗、工业用酶……(2)蛋白质工程意义1)在医药、工业、农业、环保等方面应用前景广泛2)对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和生命活动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3)是蛋白质结构形成和功能表达的关系研究中不可替代的手段(3)蛋白质工程的支持技术定点突变等遗传操作技术;蛋白质结构解析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蛋白质的设计、表达、生产技术第二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一、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调节功能、防御/攻击、支架作用、信息传递、运动功能、转运功能、储存功能、催化功能、结构成分二、蛋白质基本化学组件(1)氨基酸(amino)1)氨基酸种类:二十种天然氨基酸、稀有氨基酸、非天然蛋白质氨基酸2)氨基酸的化学组成与结构:①均含有C 、H 、O 、N 、S,以一定比例存在。
有些含有微量的金属元素(如铁、锌、钼、镍等)②易被酸、碱和蛋白酶催化水解为胨、肽。
共同的化学结构(除脯氨酸)3)氨基酸的性质极性氨基酸:Ser、Thr、Cys、Asn、Gln、His、Tyr——二硫键疏水氨基酸:Ala、Val、Leu、Ile、Phe、Pro、Met、Trp——疏水内核荷电氨基酸:Arg、Lys、His(+);Asp、Glu(-)——PI,蛋白分离谱特性、紫外线吸收特性——检测(3)肽单位、多肽链1)肽键定义:由一个氨基酸的α-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化学键。
蛋白质合成复习题

蛋白质生物合成一级要求单选题1 真核生物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启始tRNA是A 亮氨酸TrnaB 丙氨酸tRNAC 赖氨酸tRNAD 甲酰蛋氨酸tRNAE 蛋氨酸tRNA E2 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肽链延长所需的能量来源于A ATPB GTPC GDPD UTPE CTP B3 哺乳动物核蛋白体大亚基的沉降常数是A 40SB 70SC 30SD 80SE 60S E4 下列关于氨基酸密码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由DNA链中相邻的三个核苷酸组成B 由tRNA链中相邻的三个核苷酸组成C 由mRNA链中相邻的三个核苷酸组成D 由rRNA链中相邻的三个核苷酸组成E 由多肽链中相邻的三个氨基酸组成 C5 mRNA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根本上是由于A 含有核糖核苷酸B 代谢快C 含量少D 由DNA转录而来E 含有密码子 E6 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特点是A 蛋白质水解的逆反应B 肽键合成的化学反应C 遗传信息的逆向传递D 在核蛋白体上以mRNA为模板的多肽链合成过程E 氨基酸的自发反应 D7 关于mRNA,错误的叙述是A 一个mRNA分子只能指导一种多肽链生成B mRNA通过转录生成C mRNA与核蛋白体结合才能起作用D mRNA极易降解E 一个tRNA分子只能指导一分于多肽链生成 E8 反密码子是指A DNA中的遗传信息B tRNA中的某些部分C mRNA中除密码子以外的其他部分D rRNA中的某些部分E 密码子的相应氨基酸 B9 密码GGC的对应反密码子是A GCCB CCGC CCCD CGCE GGC A10 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转运氨基酸作用的物质是A mRNAB rRNAC hnRNAD DNAE tRNA E11 凡AUG三联密码都是A 蛋白质合成的终止信号B 线粒体蛋白质合成启动信号C 启动tRNA的反密码D 代表蛋氨酸或甲酰蛋氨酸E 蛋白质合成的启动信号 D12 蛋白质合成时,氨基酸的被活化部位是A 烷基B 羧基C 氨基D 硫氢基E 羟基 B13 多核蛋白体指A 多个核蛋白体B 多个核蛋白体小亚基C 多个核蛋白体附着在一条mRNA上合成多肽链的复合物D 多个核蛋白体大亚基E 多个携有氨基酰tRNA的核蛋白体小亚基 C14 关于密码子,错误的叙述是A 每一密码子代表一种氨基酸B 某些密码子不代表氨基酸C 一种氨基酸只有一种密码子D 蛋氨酸只有一种密码子E 密码子无种族特异性 C15 氨基酸活化的特异性取决于A rRNAB tRNA C.转肽酶D 核蛋白体E 氨基酰-tRNA合成酶 E16 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特点是A 只对氨基酸有特异性B 只对tRNA有特异性C 对氨基酸和tRNA都有特异性D 对GTP有特异性E 对ATP有特异性 C17 反密码子中的哪个碱基在密码子阅读中摆动?A 第一个B 第二个C 第一和第二个D 第二和第三个E 第三个 A18 关于蛋白质合成的终止阶段,正确的叙述是A 某种蛋白质因子可识别终止密码子B 终止密码子都由U、G、A三种脱氧核苷酸构成C 一种特异的tRNA可识别终止密码子D 终止密码子有两种E 肽酰-tRNA在核蛋白体“A位”上脱落 A19 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特异抑制剂是A 嘌呤霉素B 氯霉素C 利福霉素D 环己酰亚胺E 青霉素 D20 氨基酸活化所需的酶是A 信号肽酶B 氨基酰-tRNA合成酶C 磷酸酶D 蛋白激酶E GTP酶活性 B21 高等动物中代表蛋氨酸的密码子是A AUGB UGAC AAAD UGGE 启动部位的AUG A22 氨基酸搬运所需要的物质是A 多作用子(或多顺反子)的mRNAB 转肽酶C tRNAD 70S核蛋白体E 含7甲基三磷酸鸟苷“帽”的mRNA C23 tRNA与氨基酸相连的核苷酸是A UB GC CD TE A E24 终止密码子5’端第一个核苷酸是A UB GC CD TE A A25 细胞内的固有蛋白质,合成场所在A 粗面内质网上B 核仁内C 溶酶体内D 高尔基氏体内E 胞液内 E26 多肽链的合成开始于A 甘氨酸B 酪氨酸C 脯氨酸D C端氨基酸E 甲酰蛋氨酸或蛋氨酸 E27 多肽链的合成结束于A 甘氨酸B 酪氨酸C 脯氨酸D C端氨基酸E 甲酰蛋氨酸或蛋氨酸 D28 多肽链上可磷酸化的氨基酸是A 甘氨酸B 酪氨酸C 脯氨酸D C端氨基酸E 甲酰蛋氨酸或蛋氨酸 B29 大肠杆菌中多肽链合成时,其氨基末端都是下列哪个氨基酸残基?A 蛋氨酸B 丝氨酸C N-甲酰蛋氨酸D N-甲酰丝氨酸E 谷氨酸 C30 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mRNA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原因是它带有:A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遣传信息B 氨基酸C 高能键D 识别密码的结构E 各种辅因子 A31 组成mRNA分子只有四种单核苷酸,但却能组成多少种密码子?A 64种B 20种C 32种D 75种E 16种 A32 mRNA分子中的起始密码位于:A 3'末端B 5'末端C 中间D 由3'端向5'端不断移动E 由5'端向3'端移动 B33 mRNA分子中的起始密码是A UAAB UGAC UAGD AUGE UUU D34 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必须活化,其活化部位是:A α羧基B α氨基C α羧基与α氨基同时活化D 其他基团E 整个分子 A35 氨基酸活化需要哪种酶参加?A α氨基酸激酶B 氨基酰-tRNA合成酶C 磷酸酶D ATP酶E ATP合成酶 B36 氨基酸活化需要消耗A ATPB GTPC CTPD UTPE TTP A37 核蛋白体的结构特点是:A 单链蛋白质B 由大、小亚基组成C 四个亚基组成D 三个亚基组成E 亚基与NAD构成 B38 翻译的含义是指:A mRNA的合成B tRNA的合成C tRNA运输氨基酸D 核蛋白体大,小亚基的聚合与解聚E 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E39 mRNA的信息阅读方式是:A 从多核苷酸链的5'末端向3'末端进行B 从多核苷酸链的3'-末端向5'-末端进行C 从多核苷酸链的多个位点阅读D 5'-末端及3'末端同时进行E 先从5'-末端阅读,然后再从3'-末端阅读 A40 AUG的重要性在于:A 作为附着于30S核糖体位点B 作为tRNA的识别位点C 作为肽链的释放因子D 作为肽链合成的终止密码子E 作为肽链的起始密码子 E41 摆动配对是指下列哪些碱基之间配对不严格:A 反密码子第一个碱基与密码子第三个碱基B 反密码子第三个碱基与密码子第一个碱基C 反密码子和密码子的第二个碱基D 反密码子和密码子的第一个碱基E 反密码子和密码子的第三个碱基 A42 有关蛋白质中多肽链合成起动信号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 它位于mRNA的5'-末端B 它位于mRNA的3'末端C 它能被起动作用的蛋氨酰- tRNA所识别D 在起始复合物中的位置相当大亚基的受位E 本身代表蛋氨酸 B43 蛋白质合成的起动信号是:A UGAB UAAC UAGD AUGE AUU D44 哺乳动物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主要部位是A 细胞核B 核仁C 溶酶体D 高尔基复合体E 粗面内质网 E45 氨基酸是通过下列哪种化学键与tRNA结合的?A 糖苷键B 酯键C 酰胺键D 磷酸酯键E 氢键 B46 生物体编码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个数A 16B 61C 20D 64E 60 B47 下列关于氨基酸密码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密码有种属特异性,所以不同生物合成不同的蛋白质B 密码阅读有方向性,5'端起始, 3'端终止C 一种氨基酸可有一组以上的密码D 一组密码只代表一种氨基酸E 密码第3位(即3'端)碱基在决定掺入氨基酸的特异性方面重要性较小 A48 下列哪一项叙述说明遗传密码是不重叠的?A 多聚U-G指导多聚Cys-Val的合成B 单个碱基突变只改变生成蛋白质的一个氨基酸C 大多数氨基酸是由一组以上的密码编码的D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多肽链合成的起动信号均为AUGE 已经发现了3组终止密码 B49 遗传密码的简并性指的是:A 一些三联体密码可缺少一个嘌呤碱或嘧啶碱B 密码中有许多稀有碱基C 大多数氨基酸有一组以上的密码D 一些密码适用于一种以上的氨基酸E 以上都不是 C50 摆动(Wobble)的正确含义是A 一种反密码子能与第三位碱基不同的几种密码子配对B 使肽键在核蛋白体大亚基中得以伸展的一种机制C 在翻译中由链霉素诱发的一种错误D 指核蛋白体沿着mRNA从其5'端向3'端的移动E 热运动所导致的DNA双螺旋局部变性 A51 氨酰-tRNA促进多少个核糖核苷酸三联体的翻译?A 1B 2C 3D 20E 61 E52 能出现在蛋白质分子中的下列氨基酸哪一种没有遗传密码?A 酪氨酸B 苯丙氨酸C 异亮氨酸D 羟赖氨酸E 亮氨酸 D53 下列关于多核蛋白体正确的描述是A 是一种多顺反子B 是mRNA的前体C 是mRNA与核蛋白体小亚基的结合物D 是一组核蛋白体与一个mRNA不同区段的结合物E 以上都不是 D54 蛋白质生物合成时A 由tRNA识别DNA上的三密码B 氨基酸能直接与其特异的三联体密码连接C tRNA的反密码子能与mRNA上相应密码子形成碱基对D 在合成蛋白质之前,氨基酸密码中碱基全部改变,才会出现由一种氨基酸置换另一种氨基酸E 核蛋白体从mRNA的5'端向3'端滑动时,相当于蛋白质从C端向N端延伸 C55 下列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活化氨基酸的羧基与相应tRNA5'端核苷酸中核糖上的3'-OH以酯键连接B 原核生物完成多肽链合成以前,甲酰蛋氨酸残基就从N端切掉C mRNA上密码的阅读方向是由5'-3'端D 多肽链从N端→C端延伸E 新合成的多肽链需经加工修饰才具生理活性 A56 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肽链延长阶段,正确的描述是A 核蛋白体向mRNA5'端移动3个核苷酸的距离B 肽酰基移位到核蛋白体大亚基的给位上C GTP转变成GDP和无机磷酸供给能量D 核蛋白体上的tRNA从给位向受位移动E ATP直接供能 C57 原核生物多肽链的延长与下列何种物质无关?A 转肽酶B GTPC EFTu、EFTs EFGD 甲酰蛋氨酰-tRNAE mRNA D58 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肽链延长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A ATPB GTPC GDPD UTPE CTP B59 蛋白质生物合成时转肽酶活性存在于A EFTuB EFGC IF3D 核蛋白体大亚基E 核蛋白体小亚基 D60 下列哪一项不适用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肽链延长阶段A 新的蛋氨酰-tRNA进入受位B 大亚基"受位"有转肽酶活性C 转肽后"给位"上的tRNA脱落D 核蛋白体向mRNA3'端移动一个密码距离E 每合成一个肽键需要消耗2分子GTP B61 下述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核蛋白体上的移位应是A 空载tRNA的脱落发生在A位上B 肽酰-tRNA的移位消耗ATPC 核蛋白体沿mRNA5'-3'方向作相对移动D 核蛋白体在mRNA上移动距离相当于一个核苷酸的长度E 肽酰-tRNA由P位移至A位 C62 下列哪个因子不参与原核生物的蛋白质生物合成?A IFB EFTuC RFD p蛋白E EF-G D63 蛋白质生物合成中每生成一个肽键消耗的高能磷酸键数是A 5B 2C 3D 1E 4 E64 大肠杆菌合成的所有未修饰的多肽链,其N末端应是哪种氨基酸?A 蛋氨酸B 丝氨酸C 甲酰蛋氨酸D 甲酰丝氨酸E 谷氨酸 C65 转肽酶存在于A 核蛋白体大亚基B 核蛋白体小亚基C mRNA分子内D tRNA分子内E 胞液中 A66 转肽酶的作用是:A 促进"P"位上肽酰-tRNA中的肽酰基转移至"A"位B 使"A"位上的氨基酰-tRNA的氨基酰基转移至"P"位C 使胞液中的氨基酸形成肽链D 水解肽键E 连接两条多肽链 A67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肽链的延伸需要一个重要的辅因子是:A ETB IFC RFD ATPE GTP A68 镰刀形细胞贫血病人的血红蛋白的氨基酸被取代是由于:A DNA的核苷酸顺序改变B mRNA降解C 氨基酰-tRNA合成酶活性降低D rRNA的大,小亚基结构改变E rRNA的大,小亚基不能聚合 A69 下面哪些是不正确的?A 20种不同的密码子代表着遗传密码B 色氨酸(Trp)和蛋氨酸(Met)仅仅由一个密码子所编码C 每三个核苷酸编码一个氨基酸D 不同的密码子可能编码同种氨基酸E 密码子中的第三位是高度可变的 A70 氨酰-tRNA的功能主要决定于:A 氨基酸B 反密码子C 不变区D 氨基酸和反密码子之间的距离E 氨酰-tRNA合成酶活性 B 二级要求71 可识别分泌蛋白新生肽链N端的物质是A 转肽酶B 信号肽识别颗粒C GTP酶D RNA酶E mRNA的聚A尾部 B72 信号肽位于A 分泌蛋白新生链的中段B 成熟的分泌蛋白N端C 分泌蛋白新生链的C端D 成熟的分泌蛋白C端E 分泌蛋白新生链的N端 E73 信号肽段作用是A 指导DNA合成起动B 指导多肽链糖基化C 引导多肽链通过内质网D 指导RNA合成起动E 指导蛋白质合成起动 C74 细胞中分泌性蛋白质的合成与分泌所依赖的重要酶是A 信号肽酶B 氨基酰-tRNA合成酶C 磷酸酶D 蛋白激酶E GTP酶活性 A75 多肽链合成后加工所需的酶是A 核酸酶B 氨基酰-tRNA合成酶C 磷酸酶D 蛋白激酶E GTP酶活性 D76 mRNA的前体又名A 赖氨酸tRNAB 18SrRNAC 28SrRNAD hnRNAE 蛋氨酰-Trna D77 多肽链上可羟化的氨基酸是A 甘氨酸B 酪氨酸C 脯氨酸D C端氨基酸E 甲酰蛋氨酸或蛋氨酸 C78 与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起始阶段有关的物质是A 核蛋白体的小亚基B mRNA上的丙氨酸密码C mRNA的多聚腺苷酸与核蛋白体大亚基结合D N-甲酰蛋氨酸tRNAE 延长因子EFTu和EFTs A79 下列干扰素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是病毒特有的物质B 是细菌的产物C 是化学合成的抗病毒药物D 对细胞内病毒增殖无影响E 其生成需要细胞基因的表达 E80 下列哪一种核苷酸类化合物与干扰素作用机制有关:A ppGppB 2'5'pppA(pA)nC A5'pppp5'AD m7O5'ppp5'N5'PE Poly A B81 干扰素能抑制病毒蛋白质的合成,其作用机理是:A 能使eIF2磷酸化失活B 使蛋白激酶磷酸化水解C 使eIF2磷酸化后活性增加D 使eIF1磷酸化失活E 使RF1磷酸化失活 A82 干扰素可以诱导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的合成,此酶能催化:A ATP转变为2,5AB CTP转变为2,5CC GTP转变为2,5GD UTP转变为2,5UE TTP转变为2,5T A83 细胞内的2,5-寡聚腺苷酸能使哪种酶激活?A DNA聚合酶B RNA聚合酶C 核糖核酸酶D 连接酶E ATP酶 C84 血红素调节珠蛋白的合成,其作用机理是血红素抑制A 蛋白激酶活化B DNA复制酶C RNA聚合酶D 核蛋白体大,小亚基聚合E mRNA与核蛋白体结合 A85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信号肽在什么部位进行切除?A 细胞核B 线粒体C 胞浆D 内质网腔E 微粒体 D86 信号肽的作用是:A 指导蛋白质的合成B 指导DNA的复制C 指导RNA的合成D 引起多肽链通过粗糙内质网通道进入内质网腔E 引导多肽链进入细胞核 D87 信号肽主要是由下列哪组氨基酸构成?A 疏水氨基酸B 酸性氨基酸C 碱性氨基酸D 极性氨基酸E 中性氨基酸 A88 mRNA模板没有含胱氨酸的密码子,多肽链的二硫键的形成是由A 蛋氨酸转变来的B S-腺苷蛋氨酸转变的C 二个半胱氨酸的巯基氧化而成D 丝氨酸的羟基被二硫键取代E 甘氨酸巯基化 C 三级要求89 氯霉素的抗菌作用是由于抑制了细菌的A 细胞色素氧化酶B 核蛋白体上的转肽酶C 嘌呤核苷酸代谢D 基因表达E 二氢叶酸还原酶 B90 使核蛋白体大小亚基保持分离状态的蛋白质因子是A IF1B IF2 C.IF3D EF1E EF2 C91 白喉毒素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是因为A 它可作用于EFTuB 它可直接作用于EFT2C 它的A链有催化恬性D 它可作用于EFTsE.它可抑制EFT1 C92 与核蛋白体无相互作用的物质是A 氨基酰tRNAB 起始因子C mRNAD 终止因子E 氨基酰tRNA合成酶 E93 蛋白质合成的启动和肽链延长都需要的是A 信号肽酶B 氨基酰-tRNA合成酶C 磷酸酶D 蛋白激酶E GTP酶活性 E94 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模板A 多作用子(或多顺反子)的mRNAB 转肽酶C tRNAD 70S核蛋白体E 含7甲基三磷酸鸟苷“帽”的mRNA E95 可与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的物质是A 氯霉素B 嘌呤霉素C 四环素D 链霉素E 环己亚胺 A96 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特异抑制剂A 氯霉素B 嘌呤霉素C 四环素D 链霉素E 环己亚胺 E97 蛋白质合成的终止信号是由什么物质识别:A tRNA识别B 转肽酶识别C 延长因子识别D 起始因子识别E 以上都不能识别 E98 在研究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常利用嘌呤霉素,是因为它:A 阻碍氨基酰-tRNA与mRNA的结合B 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C 使肽链从核糖体复合物上释放D 抑制氨基酸活化酶活性E 防止多核糖体的形成 A99 在核蛋白体上没有结合部位的是A 氨基酰tRNA合成酶B 氨基酰tRNAC 肽酰tRNAD mRNAE GTP A 100 下列哪一项不适用于原核生物的蛋白质生物合成?A 起动阶段消耗GTPB IF2促进蛋氨酰-tRNA与核蛋白体小亚基结合C 起始因子有IF1、IF2、IF3三种D 延长因子有EFTu、EFTs和EFGE 核蛋白体大亚基有"给位"和"受位" B 101 下列关于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起动阶段核蛋白体小亚基先与mRNA的起动信号AUG部位结合B 肽链延长阶段分为进位、转肽、脱落、移位四个步骤C 每合成一个肽键需消耗2分子GTPD 在“受位”上出现UAA以后转入终止阶段E 终止因子只有一种可识别3种终止密码 E 102 下列哪一项不适用于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起始阶段?A 核蛋白体小亚基先与mRNA的起始部位结合B 起动作用需蛋氨酰tRNAC 起始因子(eIF)有10余种D 起动复合物由大亚基、小亚基、mRNA与蛋氨酰tRNA组成E 起始阶段消耗ATP A 103 下述真核生物的蛋白质生物合成正确的是A 在翻译的起始阶段氨基酰tRNA是甲酰化的B 单链mRNA决定着一种以上的多肽链C 环己酰亚胺(Cycloheximide) 阻断翻译过程中的延长阶段D 细胞液中的核蛋白全比原核生物小E 红霉素(erythromycin)抑制延长阶段 C 104 下述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特点哪一项是错误的?A 原核生物的翻译与转录偶联进行,边转录,边翻译B mRNA半寿期短,不稳定C 起始阶段需ATPD 有三种终止因子分别起作用E mRNA是多顺反子 C 105 四环素阻断原核生物多肽链合成的机制是A 与mRNA竞争核蛋白体的结合部位B 阻断mRNA的合成C 从mRNA-tRNA复合物中释放多肽链D 与核蛋白体小亚基结合E 阻止tRNA与氨基酸结合 D 106 链霉素阻断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原因是A 与核蛋白体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起动B 与核蛋白体大亚基结合C 阻碍氨基酰-tRNA进入受位D 抑制转肽酶活性E 过早终止多肽链合成 A 107 氯霉素抑制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原因是A 引起多肽链过早终止和释放B 引起对mRNA的错误C 引起DAN解骤D 抑制核蛋白体小亚基的活性E 抑制核蛋白体大亚基的活性 E 108 白喉毒素的致死效应主要是由于A 抑制信号肽酶B 与位于内质网膜表面的受体蛋白结合C 使延长因子2(EFT2)失活,阻断多肽链延长D 加速肽酰-tRNA从受位移至给位, 造成氨基酸缺失,从而生成无功能的蛋白质E 通过抑制GTP和蛋氨酰-tRNA在小亚基上的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的起始 C 109 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结合时,只能按照下列哪种配对原则?A A-U,G-CB U-G,I-U,I-A,A-U,G-CC A-U,U-G,C-ID A-I,A-G,U-CE C-U,U-G,A-C B 110 真核生物翻译80S的起始复合物是由下列哪些化合物组成:A Met-tRNA.40S.mRNA.60SB Met-tRNA.40S.mRNAC 40S.Met-tRNAD 60S.Met-tRNAE 60S.Met-tRNA.mRNA A 111 分子病是一种遗传病,其发病的机理是:A mRNA被水解B DNA的基因缺陷C 蛋白质水解D 病毒感染E tRNA结构异常 B112 起始因子IF—3的功能:A 如果与核糖体40S亚基结合,则促进40S和60S亚基的结合B 如果与30S亚基结合,则阻止30S和50S亚基的结合C 如果与30S亚基结合,则允许30S亚基的16S rRNA与mRNA的sD序列相互作用D 引导起始tRNA进入30S亚基E 活化核糖体GTP酶 B一级要求多选题1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肽链延长阶段需要A GTPB 转肽酶C 甲酰蛋氨酸tRNAD mRNAE Tu与Ts A B D E2 细胞内不同的多核蛋白体可有以下哪些差别A 合成的蛋白质不同B 与内质网结合状况不同C 所含核蛋白体个数不同D 所含mRNA不同E. 所含核蛋白体大小不同 A B C D E3 无密码子的氨基酸是A 精氨酸B 异亮氨酸C 羟脯氨酸D 鸟氨酸E 羟赖氨酸 C D E4 EFTu和EFTs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过程是A Ser-tRNA进位B 转录C 真核生物翻译D 肽链延长E 肽链终止 A D5 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需要的物质是A 30S亚基B ATPC EFTuD IF2E GTP A B C D E6 核蛋白体行使功能的所在细胞器是在A 高尔基体B 胞浆C 细胞核内D 粗糙内质网上E 溶酶体 B D7 tRNA的功能,包括A 活化氨基酸B 与核蛋白体结合C 在mRNA上寻找相应的密码子D 携带氨基酸E 与DNA结合 B C D8 关于遗传密码,正确的叙述是A 一种氨基酸只有一种密码子B 有些密码子不代表任何氨基酸C 每一密码子代表一种氨基酸D 在哺乳类动物与病毒,密码子不通用E 密码子与反密码子是摆动配对 B C E9 核蛋白体的功能部位有A 容纳mRNA的部位B 结合肽酰-tRNA的部位C 活化氨基酸的部位D 转肽酶所在部位E 结合氨基酰tRNA的部位 A B D E10 参与核蛋白体循环中延长阶段的物质是A 核糖体B MrnaC ATPD 转肽酶E EFG A B D E11 合成蛋白质需要的物质是:A 氨基酸B ATPC 铵盐D 维生素E GTP A B E12 下述真核生物核蛋白体正确的描述是A 自由存在于胞液中的,主要功能是合成清蛋白、胰岛素等分泌性蛋白质B 与内质网结合的,主要合成细胞固有的蛋白质C 与mRNA结合的核蛋白体亚基沉降系数为60SD 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起装配机作用E 核蛋白体为80S D E13. 下述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正确的描述是A 氨基酸随机地结合到tRNA上B 多肽链的合成是从羧基端向氨基端延伸C mRNA沿着核蛋白体移动D 生长中的多肽链最初是连结在tRNA上E 多肽链的合成是从氨基端向羧基端延伸 D E14 下列关于翻译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 mRNA上3个相邻核苷酸编码一个氨基酸B 特异的核苷酸顺序指令多肽链合成终止C 密码的最后一个核苷酸较前两个具有较小的专一性D 一组以上的密码子可以编码一种氨基酸E 多肽链的合成是从N端向C端延伸 A B C D E15 下列关于翻译过程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 在起始阶段核蛋白体与mRNA的结合是在mRNA的5'端或靠近5'端B 多肽链中C末端的氨基酸是最后掺入的C 存在一系列的肽酰-tRNA中间物D 氨基酰-tRNA将氨基酰基传给肽酰-tRNAE 需GTP A B E16 下列哪些成分是原核生物核蛋白体循环延长阶段所需要的?A 70S核蛋白体B mRNA的密码和氨基酰-tRNAC 延长因子(EFTu、EFTs和EFG)D GTP和Mg2+E 转肽酶 A B C D E17 原核生物核蛋白体循环的肽链延长阶段特点是A 应包括进位、成肽和转位B 要消耗1分子GTPC 需要延长因子EFTu、EFTs和EFGD 移位后肽酰tRNA定位于大亚基的受体上E 需ATP A C18 下述核蛋白体大亚基上两个结合tRNA位点哪些是正确的?A A位接纳氨基酰-tRNAB P位是肽酰-tRNA结合位点C P位有转肽酶活性D 终止因子能使P位上的转肽酶活性转变为水解酶活性E P位有ATP酶活性 A B C D19 EFTu和EFTs主要参与下列哪些代谢过程?A DNA的复制B RNA的转录C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起始阶段D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肽链延长阶段E 氨基酰-tRNA进入A位 D E20 与蛋白质生物合成有关的酶有A 氨基酰-tRNA合成酶B 转位酶C 转肽酶D 转氨酶E 脱羧酶 A B C21 与蛋白质生物合成有关的蛋白质因子有A 起始因子B 延长因子C 终止因子D P蛋白E σ因子 A B C22 每增加一个肽键需要经过下列哪些代谢步骤:A 进位B 转肽C 移位D 氨基酸活化与转运E 起始 A B C D23 多核糖体是指:A 在蛋白质合成时,是多个核糖体聚合在同一条mRNA模板上B 多个核糖体同时翻译C 各自合成一条相同的多肽链D 合成不同多肽链E 核糖体沿mRNA5’→3’方向移动 A C E24 转肽酶的功能有:A 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B 水解肽酰-tRNA,释放肽链C 识别终止信号D 催化肽键的形成E 识别起始信号 B D25 某一tRNA的反密码子的5’端第一个碱基为I, mRNA上密码子第三个碱基能与之互补配对的是:A AB UC CD GE T A B C26. 下面的陈述哪些适用于tRNA分子?A. 因为氨基酸不能固定到mRNA上,所以需要它们B. 它们比mRNA分子小得多C. 它们不需要媒介mRNA就能合成D. 它们不需要任何酶就能结合氨基酸E. 如果存在Rho因子,它们偶尔识别终止密码子 A B C 二级要求27 蛋白质合成后加工,包括A 蛋白质磷酸化B 信号肽切除C 蛋白质糖基化D 酶的构象改变E 蛋白质乙酰化 A B C E28 新生肽链合成后加工,可被磷酸化的氨基酸是A ThrB HisC TyrD SerE Gly A C D29 真核生物合成蛋白质,需要ATP的过程是A 氨基酸活化阶段B 启始阶段C 肽链延长阶段D 终止阶段E 二硫键的形成 A C30 下列哪些成分是原核生物核蛋白体循环终止阶段所需要的?A 70S核蛋白体B 遗传密码UAA,UAG,UGAC 终止因子(RF1和RF2)D GTPE 终止因子RF3 A B C D E31 肽链合成后加工的方式有:A 切除N末端蛋氨酸B 形成二硫键C 修饰氨基酸D 切除信号肽E 多蛋白的加工 A B C D E32 真核细胞合成蛋白质的特点是:A 先翻译后转录B 先转录后翻译C 在mRNA的合成还没有完成时, 就开始进行翻译D 是转录与翻译同时进行E 终止因子只有一种eRF B E33 干扰素要发挥其生理作用时必须要有下列哪种物质参加?A tRNAB eIF-2C 单股RNAD 双股RNAE 2-5A B D E34 肽链延长过程中消耗能量的过程有:A 进位B 转肽C 移位D 脱落E 脱酰tRNA由P位移到E位 A C35 核蛋白体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重要作用是:A 有多种蛋白质因子的结合部位B 有容纳与缔合模板mRNA的部位C 有与氨基酰-tRNA及肽酰tRNA的结合部位D 有与ATP.GTP结合的部位E 有与GTP结合的部位 A B C 三级要求。
高中生物课件-第3讲 蛋白质-高三一轮复习

核心知识一遍过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讲 蛋白质v1.阐明蛋白质通常由21种氨基酸分子组成,它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序列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细胞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完成。
必备知识考点一 蛋白质的结构、功能考点二 蛋白质的相关计算考点一蛋白质的结构、功能1.蛋白质的功能肌肉头发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称之为结构蛋白胃蛋白酶等消化酶血红蛋白运输氧气抗原抗体图中黄色区域的部分细胞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平衡消化道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水、无机盐氨基酸、甘油脂肪酸、葡萄糖残渣排遗(粪便)消化吸收血液机体组织细胞利用蛋白质必须经过消化成为各种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吸收判断:糖尿病病人既能注射,也能口服胰岛素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口服会在消化道里以蛋白质的形式被消化成氨基酸,而失去胰岛素的功能。
CH 2N COOH HH 甘氨酸CH 3CH 2N COOH H 丙氨酸亮氨酸缬氨酸C H 2N COOH CH H CH 3CH 3CH 2C H 2N COOHH CH CH 3CH 3氨基酸结构通式:C HCOOH H 2N R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 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
2.蛋白质的结构(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哪些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写出它们的R基。
C H NH2COOHCH2SH C H NH2COOHCH2SHCH NH2COOHCH2OHC H NH2H CH2COOH√√××-CH 2-SH-CH 2-OH2.蛋白质的结构(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1种。
必需氨基酸:有8种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婴儿有9种,多一种组氨酸),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这些氨基酸叫做必需氨基酸。
(携(缬氨酸)一(异亮氨酸)两(亮氨酸)本(苯丙氨酸)单(甲硫/蛋氨酸)色(色氨酸)书(苏氨酸)来(赖氨酸))非必需氨基酸:另外13种氨基酸是人体细胞能够合成的(氨基转换作用) , 叫做非必需氨基酸。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 第四讲 蛋白质

(3)基因表达过程中,氨基酸数与相应的碱基(核苷酸)数目的对应关系 三维设计P15 对点落实2.
某蛋白质由n条肽链组成,氨基酸的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控制该蛋白 质合成的基因含b个碱基对,则该蛋
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多为( D )
A.2/3ab-6b+18n B.1/3ab-6b C.(1/3b-a)×18 D.1/3ab-(1/3b-n)×18
吃熟鸡蛋更容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蛋白质的变性 过酸 、 过碱 、重金属盐或 温度 过高,会使蛋白质的空间 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但肽键并未断裂,依然能和双 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低温不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只是抑制其功能
a.空间结构改变(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变) b.生物学功能丧失(如:高温消毒、灭菌) 变性后变化 c.水溶性下降(易沉淀) d.更易被水解 (食物煮熟易消化)
人体的 蛋白质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考点一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和种类
判断一个化合物是1、否氨为基氨酸基的酸结的构依和据种:类
交流讨论①:至1少、氨都基含酸有(一蛋个白氨质)基元(素—组N成H2?)和C、一H个、羧O、基N(,—有C的OO还H)有;S等
2、结构②通都式有中,一各个类氨氨基基和酸一相同个的羧部基分连、接不在同部同分一分个别碳是原?子分子上式;是?C2H4O2N-R
(源于必修1 P22图2-6)胰岛素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还不具有降低血糖 的生物学活性,请从蛋白质的结构方面分析原因:
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需经盘曲、折叠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才能成为有活性的蛋白质
构建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多肽
C、H、O、N
种类 排列顺序
考点三 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直接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组学学习纲要讲授内容人类基因组序列(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揭示基因组的精细结构,显示了基因数量有限性和基因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与生命现象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
促使人们认识到:基因只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基因组学在基因活性和疾病的相关性方面为人类提供了有力根据, 但是基因的表达方式错综复杂,同样的一个基因在不同条件、不同时期可能会起到完全不同的作用。
因此研究生命现象,阐释生命活动的规律,只了解基因组的结构是不够的,还须对生命活动的直接执行者——蛋白质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事实上对蛋白质的数量、结构、性质、相互关系和生物学功能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任务。
以“蛋白质组”(proteome)为研究对象的生命科学新时代已经到来。
第一节蛋白质组学的概念及其发展史一、蛋白质组学的概念蛋白质组是澳大利亚学者Williams和Wilkins于1994年首先提出, 源于蛋白质(protein)与基因组(genome)两个词的杂合,指“一个细胞或一个组织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是对应于一个基因组的所有蛋白质构成的整体,而不是局限于一个或几个蛋白质。
同一基因组在不同细胞、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细胞,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不同的生理条件甚至不同的环境影响下,其蛋白质的存在状态也不相同。
因此,蛋白质组是一个在空间和时间上动态变化着的整体。
而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指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来研究蛋白质组的一门新兴科学,其目的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成份、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了解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揭示蛋白质功能与细胞生命活动规律。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了解某种特定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制造的蛋白质种类;明确各种蛋白质分子是如何形成类似于电路的网络的;描绘蛋白质的精确三维结构,揭示其结构上的关键部位——与药物结合并且决定其活性的部位。
蛋白质组概念的提出标志着生命科学的一个崭新时代——蛋白质组时代已经开始,它是继基因组研究之后的又一“大学科”。
即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在蛋白质多肽谱和基因产物图谱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是通过对基因表达产物——蛋白质进行整体、动态、定量水平上的研究来阐述环境、疾病、药物等对细胞代谢的影响,并分析其主要作用机理、解释基因表达调节的主要方式。
要对“全部蛋白质” 进行研究是非常困难的,功能蛋白质组学的提出解决了这一难题,其研究对象是功能蛋白质组,即细胞在一定阶段或与某一生理现象相关的所有蛋白质,它是介于对个别蛋白质的传统蛋白质化学研究和以全部蛋白质为研究对象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之间的层次,并把目标定位在蛋白质群体上,这一群体可大可小,从局部入手研究蛋白质组的各个功能亚群体,以便把多个亚群体组合起来,逐步描绘出接近于生命细胞的“全部蛋白质”的蛋白质组图谱。
功能蛋白质组学从理论和技术上使以“全部蛋白质”为研究对象的蛋白质组学更具体化,更易于从时、空、量效方面动态、整体、深入地研究生理状态下同一组织细胞在不同发育阶段或同一组织细胞在不同个体间或同一基因组在不同组织细胞间,以及病理情况下同一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的蛋白质表达模式和功能模式的变化,揭示一些重要的生命现象和一些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二、蛋白质组学的产生与发展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DNA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和蛋白质空间结构的X射线解析,开始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对遗传信息载体DNA 和生命功能的主要体现者蛋白质的研究,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90年代初期,美国生物学家提出并实施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经过各国科学家多年的努力,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了巨大成绩,一些低等生物的DNA序列已被阐明,人类DNA序列的框架图已经测定,迄今已测定的表达序列标签(EST)几乎覆盖了人类所有基因。
在这样的形势下,生命科学已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
在后基因组时代,生物学研究的重点已从揭示生命所有遗传信息转移到在整体水平上对生物功能的研究。
这种转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产生了一门称为功能基因组学的新科学。
功能基因组学的主要任务是解析和综合大量的遗传信息,阐明基因遗传信息与人类生命活动之间的联系。
基因的功能是通过其产物—mRNA和蛋白质来体现的。
近年来利用基因表达系列分析(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SAGE)、微阵列(microarray)和DNA芯片(chip)等新技术研究mRNA水平上的基因活动规律取得了较大进展。
但mRNA水平的基因表达状况并不能完全代表蛋白质水平的状况,mRNA与蛋白质间的相关系数仅为0.4~0.5,蛋白质才是生命功能的主要执行者,它存在着翻译后的加工修饰、转移定位、构象变化、蛋白质与蛋白质及蛋白质与其它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等自身特点,难以从DNA和mRNA水平得到解答,从而促使人们从组织或细胞内整体蛋白质的组成、表达和功能模式去研究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自“蛋白质组”概念提出并开始从整体蛋白质水平研究生命现象以来,蛋白质组研究在国际上进展十分迅速。
不论是基础理论,还是技术方法,都在不断地进步和完善。
许多种细胞的蛋白质组数据库已经建立,相应的国际互联网站也层出不穷,众多的制药厂和公司在巨大财力的支持和商业利益的诱惑下纷纷加入蛋白质组研究领域,蛋白质组研究的文章每年成倍增长。
1996年澳大利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组研究中心(Australia Proteome Analysis Facility,APAF),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同年丹麦、加拿大也先后成立了国家蛋白质组研究中心,随后美国、丹麦、瑞士、瑞典、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和德国等也加入了蛋白质组研究行列。
国际著名学府如哈佛、斯坦福、耶鲁、密西根、华盛顿大学、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巴士德研究所、瑞士联邦工业学院均挤身此类研究。
如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NCI)投资1 000万美元建立肺、直肠、乳腺、卵巢肿瘤的蛋白质组数据库。
NCI和FDA共同投资数百万美元建立癌症不同阶段的蛋白质组数据库。
英国建立三个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对已完成或即将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生物体进行蛋白质组研究。
独立完成人类基因组测序的Celera公司投资上亿美元独自启动了全面鉴定和分类汇总人类组织、细胞和体液中的蛋白质及其异构体,构建新一代的蛋白质表达数据库的工作,以帮助研究者更深入了解细胞生理和病理过程,并为药物的开发选择靶分子。
1997年召开了第一次国际“蛋白质组学”会议,预测21世纪生命科学的重心将从基因组学转移到蛋白质组学,为生命科学和医药学领域的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
1998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了第二届国际蛋白质组学会议,参加者大都来自各大药厂和公司。
1999年1月在英国伦敦举行了应用蛋白质组会议。
1999年5月在日本召开的国际电泳会议上,约三分之一的文章与蛋白质组有关。
我国也于1998年启动了蛋白质组学研究。
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举办了两次全国性的蛋白质组学研讨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功能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战略。
科技部已将疾病蛋白质组研究列入我国“973”计划项目和“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将“蛋白质组研究”列为重点项目。
我国在鼻咽癌、白血病、肝癌和肺癌蛋白质组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且于2003成立了中国人类蛋白质组组织(CHHUPO)。
并分别于2003年9月、2004年8月以及2005年8月召开了中国蛋白质组学首届、第二届及第三届学术大会,于2004年10月在中国北京召开了第三届国际蛋白质组学会议。
因此,蛋白质科学及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重要战略前沿,是生命科学突破与生物技术创新的必由之路,并且成为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引领自然科学与技术的龙头。
第二节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概述蛋白质组研究比基因组研究更复杂和困难,一方面,蛋白质的数目大大超过基因的数目。
人基因组有2.5~4.0万个编码基因,而其表达的蛋白质可达十几万或更多;另一方面,基因是相对静态的,一种生物仅有一个基因组,而蛋白质是动态的,即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同时还有着复杂的翻译后修饰。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加上修饰的氨基酸则更多,而DNA仅4种核苷酸组成。
因此,发展高通量、高灵敏度、高准确性的研究技术平台是现在乃至相当一段时间内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主要任务。
最初的蛋白质组学主要是研究蛋白质组的组成成分,即蛋白质组表达模式(expression profile)。
蛋白质组表达模式研究的支撑技术主要有双向凝胶电泳和以质谱为代表的蛋白质鉴定技术及生物信息学。
随着学科的发展,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展,蛋白质组功能模式的研究不断深入。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已成为蛋白质组学的重要部分。
一、蛋白质组表达模式的研究方法(一)蛋白质组研究中的样品制备通常可采用细胞或组织中的全蛋白质组分进行蛋白质组分析。
也可以进行样品预分级,即采用各种方法将细胞或组织中的全体蛋白质分成几部分,分别进行蛋白质组研究。
样品预分级的主要方法包括根据蛋白质溶解性和蛋白质在细胞中不同的细胞器定位进行分级,如专门分离出细胞核、线粒体或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蛋白质成分。
样品预分级不仅可以提高低丰度蛋白质的上样量和检测,还可以针对某一细胞器的蛋白质组进行研究。
对临床组织样本进行研究,寻找疾病标记,是蛋白质组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但临床样本都是各种细胞或组织混杂,而且状态不一。
如肿瘤组织中,发生癌变的往往是上皮类细胞,而这类细胞在肿瘤中总是与血管、基质细胞等混杂。
所以,常规采用的癌和癌旁组织或肿瘤与正常组织进行差异比较,实际上是多种细胞甚至组织蛋白质组混合物的比较。
最近在组织水平上的蛋白质组样品制备方面已有新的进展,如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 方法可直接在显微镜下从组织切片中精确分离特定的细胞或细胞群。
(二)蛋白质组研究中的样品分离利用蛋白质的等电点和分子量通过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的方法将各种蛋白质区分开来是最主要的基于胶的蛋白质组学分离技术。
双向凝胶电泳(2-DE)技术于1975年首先由O’Farrell等创立,其原理是第一向在高压电场下对蛋白质进行等电聚焦(IEF), 再在第一向垂直方向上进行第二向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第一向的IEF电泳,经历了从最初的载体两性电解质pH梯度等电聚焦电泳到80年代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电泳(immobilized pH gradient,IPG)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