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糖怎么不见了教案

合集下载

小班科学糖不见了教案

小班科学糖不见了教案

小班科学糖不见了教案小班科学糖不见了教案通用9篇作为一名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科学糖不见了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科学糖不见了教案1设计来源生活中有很多琐碎的事情,其中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科学现象。

如:“糖和盐不见了”这一活动作为小班的幼儿,也是经常见到的,但幼儿没有真正的去了解这种现象。

此活动提供给幼儿实践操作机会,既满足幼儿动手操作探索的欲望,又能在活动中让幼儿充分的去发现问题,积累经验。

如:幼儿在活动中观察溶解过程和了解溶解现象,激发了幼儿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

活动目标1、让幼儿发现糖和盐能溶解于水的现象,同时发现搅拌能加快溶解。

2、使幼儿知道有的物体在水里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里不能溶解。

3、培养幼儿对溶解这一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激发幼儿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1、每位幼儿一个杯子,一把小勺。

2、实验材料:白糖、红糖、盐、花生米、大豆、石子、温水。

活动过程一、情景故事“小鸭子买糖”导入。

故事内容:一只小鸭子相帮妈妈做事,妈妈让她帮忙买一袋白糖,小鸭子答应了。

小鸭子高高兴兴地买了白糖,到了河边,一不小心,把糖袋子弄破了,糖都撒倒了河里,小鸭子会游泳,连忙到河里去捞,可是她在河里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白糖,小朋友你知道白糖到哪里去了吗?二、实验操作:溶解现象。

1、教师示范实验(一):观察糖在水里的溶解现象。

小朋友想一想,小鸭子袋子里的白糖和盐哪儿去呢?(河水里去了)⑴先用小勺舀一勺白糖放入空杯子里,让幼儿看看杯子里的白糖颜色和形状。

(白色的、颗粒状。

)⑵让幼儿尝尝温水的味道,是无味的。

再向盛白糖的杯里倒入温水,让幼儿观察白糖在水里,教师用小勺搅拌几下,这时幼儿观察,白糖有啥变化?(白糖不见了)那白糖到哪儿去了呢?(跑到水里了)⑶让幼儿尝尝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变甜了)⑷教师小结:白糖在水里过一会不见了,水变甜了,我们就说白糖在水里溶解了。

小班科学糖不见了教案

小班科学糖不见了教案

小班科学糖不见了教课设计【篇一:小班科学教课设计:谁在水里不见了】教课目的: 1、在着手操作中比较察看认识溶解现象,产生察看的兴趣。

2、能初步记录与沟通自己实验结果,愿意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教课准备: 1、教师操作资料:糖、黄沙、赤豆假定干,一张大记录纸。

2、幼儿操作资料:分别装有糖、黄沙、赤豆的盒子假定干,水杯、分类盒、小调羹假定干,记录板、记录纸、粘贴纸人手一份。

3、实验记录:用贴标志的记录形式。

谁在水里不见了姓名:我的实验资料糖黄沙绿豆我的猜想我的实验 4、科学术语及词汇:溶解。

5、时间安排: 20~25 分钟。

教课过程:一、幼儿认识资料,激发实验兴趣。

教师出示装有糖、黄沙和赤豆的盒子,让幼儿经过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认识实验资料。

师:今日,我给你们带来了几样小礼品,看看它们是什么?二、幼儿实验操作——谁在水里不见了〔一〕、幼儿猜想,到集体记录板上记录猜想结果。

1、师:今日,三种宝宝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请它们藏到水里面会如何呢?你感觉哪个宝宝在水里会不见了? 2、幼儿独立思虑、进行猜想,沟通叙述。

3、幼儿到集体记录板上用粘贴小红花记录猜想结果。

4、教师小结:有的小朋友感觉糖宝宝到水里会不见,有的小朋友那么以为黄沙宝宝,还有的小朋友以为是赤豆宝宝。

大家的想法都不同样,待会我们一同来试一试,做一做,看看究竟是哪个宝宝在水里不见了。

〔二〕、幼儿实验,在自己的记录板上记录结果。

1、教师介绍实验资料,交待实验步骤。

师:①请小朋友选择一种宝宝,放在红色盒子里的小水杯里,用调羹搅拌一下,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它是否是在水里不见了?②假如这个宝宝在水里不见了,就把看到的结果用小红花粘贴在“我的实验〞里。

③记着,试一种记录一种,而后再去试此外一种,记录一种。

2、幼儿证明猜想 :将糖、黄沙和赤豆分别投入水中,察看谁在水里不见了。

3、幼儿实验记录:指引幼儿用粘贴小红花的方式将实验结果记录到自己的记录板上。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白糖不见了》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白糖不见了》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白糖不见了》活动名称:白糖不见了活动目的:通过这项活动,幼儿将了解物质的颜色,形状和状态,并探索如何使白糖不见。

适用年龄:3-4岁的小班幼儿活动时间:约30分钟材料:- 白色碗- 两小碗水- 白糖- 梳子或筷子活动步骤:1. 引入活动和孩子们讨论不同物质的颜色、形状和状态。

看看幼儿是否知道什么使液体和固体不同。

2. 实验步骤将一碗水放在白色碗里。

然后,将一些白糖放入该碗中,混合一下,直到糖完全溶解在水中。

让幼儿们观察白糖溶解后的状态,并和他们交流一下。

然后,让孩子们将另一碗水倒入白色碗中,混合在一起。

接着,让幼儿们用梳子或筷子小心地搅拌,直到白糖溶解。

当幼儿们再次观察碗里的糖时,他们会发现白糖并没有完全溶解。

要求幼儿们探究原因是什么。

3. 交流和总结让孩子们将他们学到的物质属性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询问他们自己平常都用哪些物质来制做食物和饮料。

另外,孩子们将分享不同的实验结果和他们意识到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评估方法:教师会观察幼儿对实验步骤和结果的理解程度,并通过问题回答和小组对话评估他们的收获。

此外,幼儿将被徵询他们如何应用所学到的信息,以及他们关于物质属性的意识和理解。

延伸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孩子们继续探究不同物质的颜色和形状、物质的状态变化等等,并在未来继续进行更多的化学实验,以让孩子们更深刻地理解不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

延伸活动:1. 探究液体和固体的不同性质让孩子们接触不同的物质,例如沙子、大米和石子,并探究它们的颜色、形状和状态。

然后,让孩子们将它们与液体进行比较,展示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教师可用半透明杯子和浴缸将水装满,让孩子们观察水的形状和颜色,以及它是如何流动和蒸发的。

2. 实验探究化学反应通过简单的化学实验,幼儿能够更深刻地了解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

让孩子们参与化学实验,例如:制作气球氢气机、制备酸碱指示剂、水也可以着火等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探究化学物质的不同特性和反应。

糖怎么不见了的小班科学教案

糖怎么不见了的小班科学教案

糖怎么不见了的小班科学教案科目:小班科学年级:小班教学内容:糖怎么不见了【引入】(200字)1.首先,老师可以带一个糖果盒子进入教室,向学生们问道:“谁喜欢吃糖果?”等几个学生回答后,老师可以打开盒子,让学生们看到里面的糖果。

2.老师再接着问:“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糖果会不见呢?”等学生们发表意见后,引导他们思考糖果可能去哪里了。

【实践探究】(800字)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在教室中放置一碗糖,不让学生接触,只观察,并记录看到的情况。

一段时间后,与学生们一起仔细观察碗中的糖是否有变化,是否有糖不见了。

2.向学生们提问:“糖会不见是什么原因?”让学生们先思考,再进行集体讨论,引导学生提出可能的原因。

3.进行简单的模拟实验:老师拿着一个糖果,让学生注视着,然后迅速藏到了教室里的一些角落。

问学生们:“你们知道这个糖去了哪里吗?”引导学生推测,最后找到糖果,解释原因是因为学生们用眼睛观察到了。

4.向学生们解释糖不见的原因:糖不见是因为我们看不见它,但是它还是在那里,只是它变成了别的东西(如溶解在水中)或者藏起来了。

5.进行综合实验:将一块糖放进一杯水中,观察一段时间后,让学生们看到糖果是否还在(只是变成了水中的甜味),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6.结合综合实验的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可见性和不可见性,并且解释了为什么糖会不见。

【总结】(200字)1.教师向学生复述一下整个实验过程,并提问学生们:“糖果原来在哪里?为什么会不见?”2.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学生们了解到物质的可见性和不可见性,在水中溶解的糖依然存在,只是化学方式改变了糖的形态。

3.提醒学生们在科学探索中要保持好奇心,主动思考问题,通过实验和观察的方式来寻找答案。

4.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更多关于物质的问题。

【延伸活动】1.每个学生都带一个糖果到教室,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换,以体验物质的不可见性和变化。

2.提问学生:“还有其他物质会不见吗?你们可以想象一下。

探究糖的消失现象: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探究糖的消失现象: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探究糖的消失现象: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引言甜食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包括糖果、巧克力等甜食品,但是突然发现这些美味的东西不见了,这时,就可以让幼儿来探究一下糖的消失现象。

活动目标通过模拟实验与实际操作,让幼儿们深入了解糖的消失现象,探究糖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开启幼儿的科学探究思维。

准备工作材料:白砂糖、杯子、蒸馏水、盐。

工具:勺子、搅拌棒、滤纸、滤器、袋子。

步骤一、个别探究1.将一勺糖倒入杯子中;2.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搅拌棒搅拌均匀;3.将加入的盐逐渐加入到糖水中;4.观察糖与盐的相互作用,糖是否消失。

二、小组讨论1.把糖和盐混合在一起,平分到几个杯子中;2.在不同的杯子中分别加入蒸馏水、橙汁、乳酸菌饮料等不同液体;3.观察不同杯子中糖的消失情况,分析不同液体对糖溶解的影响。

三、整合思考根据个别探究和小组讨论的结果,提出糖的消失现象与其他物质的作用因素、实验中使用到的科学概念。

实验结果与讨论幼儿根据个别探究和小组讨论的结果,得出了以下结论:糖与不同物质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相互作用。

对于单一的糖水来说,加入盐会使糖浓度减少,但糖不会完全消失。

而在不同液体中,糖的消失量也有所不同,可能是由于不同液体之间的物理性质不同,影响了糖分子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幼儿还提出了一些与糖消失现象相关的科学概念:1、盐溶解度:盐在水中的溶解度能够影响糖浓度。

2、溶解度:物质在不同液体中的溶解度不同。

3、过滤:过滤是一种物理分离纯净物质的方法。

结论通过此次实验,幼儿们深入了解了糖的消失现象以及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展示了他们的探究思维和科学探究的好奇心。

这种科学活动培养了幼儿对于科学实验的兴趣,为日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小班教案《糖不见了》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糖不见了》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教案《糖不见了》含反思一、活动背景:有一天,小班的老师发觉糖果盘里的糖不见了,于是她决议提出探究糖果不见的问题,并让孩子们一同参加探究糖果不见的过程中。

二、活动目标:1. 学习如何认真察看、比较、分类,提高察看本领。

2. 培育同学的古怪心和探究精神,加强孩子们的制造本领。

3. 学习使用试验器材和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开发科学思维和试验精神。

三、活动准备:1.买一盆圆头小白菜,一包写“糖”字的糖纸,一小包砂糖,一个玻璃杯,一小盘糖果,一个标有“糖”字的小盘子。

2.准备好细胞肥料。

3.充分了解活动目标以及活动所需要的物品,为活动顺当进行打下基础。

四、活动过程:1.引入环节老师将一盘糖果放在桌子上,告知孩子们:“今日老师看到糖已经不见了,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呢?我们来探究一下糖到哪里去了!”2.探究环节老师告知孩子们,我们要想方法把糖找回来,然后示范把糖纸贴在玻璃杯上,再将糖纸中写“糖”字的面对玻璃杯外,并用细胞肥料浇上去,然后用透亮的小盘子盖在玻璃杯上。

权威提示:细菌肥料在教学中宜用小剂量,尽量不让幼儿参加。

尽量削减幼儿与细菌的接触。

3.分组探究老师将小同学分成两组,让他们分别制作一个糖果盘,其中一个糖果盘里有糖果,另外一个糖果盘则没有。

老师示范后,引导孩子们本着追寻“失踪糖果”的目的,察看两个糖果盘的区分,并引导他们进行总结,依据察看、比较、分类的方法,认真找寻线索,从而通过探究找到糖果,反复试验,对比察看,直到找到“失踪的糖”。

4.结果总结老师让孩子们共同讲解找回失踪糖的方法,并对他们的思考、察看结果进行总结,帮忙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目标,予以他们正面的反馈和激励。

五、反思1.设计活动时,应当遵从“趣味性、活动性、探究性”的原则,才能真正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加强自信、激发灵感。

2.幼儿园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学问的层面,而应当重视让孩子们感受和体验本身的本领,这样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制造力和自信念。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教案
一、教案名称: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
二、活动目标:
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初步理解溶解现象。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一杯清水,一块方糖,一个搅拌棒。

2. 环境准备:确保活动区域整洁,光线充足。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教师先向孩子们展示手中的糖块,并问:“你们知道如果我把这块糖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吗?”引导孩子们猜测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 实验环节:
- 教师将糖块放入装有水的杯中,让孩子们观察糖的变化。

- 鼓励孩子们用搅拌棒轻轻搅拌,看看糖有什么变化。

- 引导孩子们观察糖在水中的变化,让他们描述看到的现象。

3. 讨论环节:
- 教师提问:“糖去哪里了?”引导孩子们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 教师解释糖溶解于水的科学原理,使孩子们明白“糖不见了”的原因。

4. 总结环节:教师再次强调糖溶解于水的现象,加深孩子们的理解。

五、活动延伸:
1. 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做实验,观察其他物品(如盐、糖精等)是否也能在水中消失。

2. 日常生活应用: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寻找类似的溶解现象,如洗衣服时洗衣粉的消失等。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溶解现象,还学会了观察和思考。

但在讲解科学原理时,需要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避免过于复杂的科学术语,以保持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教案
标题: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糖不见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初步理解溶解的概念。

2. 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准备:
1. 材料:热水、冷水、糖、透明杯、搅拌棒、勺子。

2. 环境:安静、明亮的教室。

三、教学过程:
步骤一:引入主题
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出糖不见了的主题,引发幼儿的兴趣。

步骤二:实验操作
1. 分发材料,让每个幼儿都有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以及适量的糖。

2. 教师示范如何将糖放入水中,并用搅拌棒搅拌,引导幼儿观察糖的变化。

3. 幼儿自己尝试在热水和冷水中分别加入糖,观察糖的变化。

步骤三:讨论分享
1. 教师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描述他们的观察结果。

2. 教师解释这是糖溶解的过程,帮助幼儿理解溶解的概念。

步骤四:总结延伸
1. 教师再次强调溶解的概念,并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溶解。

2. 结束活动后,可以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更多的溶解现象,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溶解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旨在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幼儿初步理解溶解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同时,也要注意安全问题,避免幼儿被热水烫伤。

五、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和讨论分享,评价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后期的生活应用,了解他们对溶解概念的理解程度。

探索糖消失的原因: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探索糖消失的原因: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
一、教学背景
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但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时吃到的糖会变得没有味道,甚至是“消失”了呢?这也许是一个陌生的问题,但它却来自于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探究糖消失的原因将成为我们小班科学实验的主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实验,让幼儿园小班学生了解有关糖的一些基本知识;
2、激发幼儿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4、提高幼儿自我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
碗、小勺、砂糖、水、压缩饼干、苏打水等物品。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
在活动开始之前,先给幼儿讲解一下糖的基本知识,比如糖的种类、糖对身体的作用等等。

接着,老师拿出一个碗和一袋糖,让幼儿猜猜里面有多少糖,然后倒入碗中,让幼儿用小勺把糖尝一下,看看有什么感觉。

2、实验操作
(1)将砂糖加入碗中,搅拌均匀,然后观察糖的状态;
(2)将一片压缩饼干放入碗中,观察糖的状态是否改变;
(3)将糖和水混合在一起,然后观察糖的状态是否改变;
(4)将苏打水和糖混合在一起,观察糖的状态是否改变;
(5)让幼儿总结出糖消失的原因。

3、讨论
在实验结束之后,让幼儿围绕糖消失的原因进行讨论,引导幼儿思考、发言,并由老师总结幼儿的探究结果。

五、教学反思
本次实验虽然简单,但是对于幼儿们来说,却是一次充满探究和乐趣的经历。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指导幼儿如何观察,发现问题,引导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加以总结。

希望本次实验能够激发幼儿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并提高他们自我探究的能力。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白糖不见了》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白糖不见了》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白糖不见了》教学目标•经过本课的学习,幼儿能够观察、比较、分类不同物体,并从中探究事物性能的变化;•让幼儿了解糖在水中的溶解性,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出糖的变化和溶解过程;•培养幼儿探究问题的习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白砂糖适量;•冷水若干;•热水若干;•透明杯子若干;•尺子和温度计;•一次性手套。

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10分钟)1.老师向幼儿介绍今天的主题《白糖不见了》。

2.老师给每个孩子发放一块小块糖,让他们尝一尝糖的味道,感受糖的味道和口感,并告诉他们今天我们将用这个糖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

2. 实验环节(30分钟)1.老师将一些糖倒入容器中,让幼儿观察糖的外观,并进行简单的描述和比较,心理上为后面的实验打基础;2.老师帮助幼儿准备两个杯子,分别放热水和冷水,用温度计检测水的温度,3-4个孩子为一组;3.小组一名幼儿戴上一次性手套,轻轻地搅拌杯中的水,并放入一小块糖,观察糖的变化,其他组员写下来观察的过程和结果;4.建议:老师可以让幼儿自主探索,解决问题;3. 总结评价环节(10分钟)1.老师跟幼儿进行简单讨论,让孩子们说出这个实验过程中有什么有意思的地方,最后结合自己学习经历简单总结一下,让幼儿养成总结的习惯。

2.鼓励孩子们自己探究更多的问题并试着回答,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教学扩展1. 课外扩展1.老师可在家长启发活动中,让孩子在家中用不同的糖,比较溶解度,更好的观察到糖的溶解过程,以及变化过程。

2. 课内拓展1.老师可让孩子自行带来不同的物质进行实验,如:盐、酒精、葡萄糖等,进行简单的实验,大家都可以分发材料做;2.老师可要求幼儿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让幼儿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3.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开展如何过滤物质、如何溶解等实验活动。

教学评价本次实验为幼儿量身定制,内容简单易懂,符合幼儿的认知和探究习惯。

在课堂中幼儿们认真观察,积极探究,思维活跃,主动提问,可见教学目标已达到,教学效果良好。

小班科学糖不见了教案9篇

小班科学糖不见了教案9篇

小班科学糖不见了教案小班科学糖不见了教案9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科学糖不见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科学糖不见了教案1活动目标:1.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及水在口味上所发生的变化。

2.愿意思考并积极探索常见可溶物在水中溶解的现象。

3.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1.每人1小杯水,1块方糖。

2.用于搅拌的汤匙。

活动过程:1.观察方糖溶解过程,引起兴趣。

教师:桌上有什么?糖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把糖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幼儿大胆猜测)。

先让幼儿品尝一下水,明确水是没有甜味的,然后让幼儿将方糖放入水中,观察糖在水中的变化,幼儿自由表达和交流自己的发现。

2.师幼讨论方糖溶解的现象。

教师:你们刚才看到方糖放到里怎么样了?教师:方糖真的没有了吗?猜一猜,它到哪里去了?教师:水应该是什么味道的?让幼儿再次尝一尝水的味道。

3.教师联系其他溶解现象,拓展幼儿经验。

教师:除了糖。

你还知道什么东西像糖一样在水里会化掉呢?教师:这些饮料是什么?拿出各种事先冲好的各种饮料,引导幼儿猜测。

每组幼儿自由选择一种饮料粉末进行尝试。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观察颗粒状的饮料,溶化时水的颜色变化状况。

小班科学糖不见了教案2活动目标:1、了解溶解的现象,学会观察比较易溶解和不易溶解的物体。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对溶解现象有好奇心,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饮料、杯子、勺子、温水、米、沙子、盐、糖、果汁粉、笔、装水的盆、抹布记录单。

活动过程:游戏引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饮料,请小朋友们和喝一喝,再告诉你的好朋友,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

(幼儿讨论)2、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甜的)为什么?(个别幼儿回答)3、师:小朋友说饮料是甜,因为里面放了糖。

小班科学教案糖果不见了

小班科学教案糖果不见了

小班科学教案糖果不见了小班科学教案:糖果不见了【引言】在小班幼儿园的学习中,有时候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趣味的活动来教授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

在这个科学教案中,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个有趣的问题:糖果不见了!我们将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们理解物体的消失和出现。

【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消失和出现的概念,并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推理出隐藏物体的可能性。

【教学步骤】1. 引入问题将一个糖果放在桌子上,并展示给小朋友们看。

然后,故意将糖果放入口袋中,并带着微笑表示“糖果不见了!”。

观察小朋友们的反应,引导他们思考:糖果到底去哪里了?2.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们一起讨论糖果从桌子上消失的可能原因。

鼓励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观点,例如糖果被人拿走了、魔术师使其消失了等等。

记录下学生们的不同观点,做成一张大图。

3. 观察实验接下来,进行观察实验。

分发一些小纸片给学生们,并让他们去找一些小物品,例如纽扣、小玩具等,放在纸片上。

随后,要求学生们合作,找到一种方法让物品“不见”,并记录下这个方法。

每个小组都要进行观察实验并记录下结果。

4. 实验讨论让学生们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记录。

引导他们讨论为什么物品会消失,以及是否有其他方法让物品重新出现。

帮助学生们梳理思路,思考糖果消失和出现的可能原因。

5. 探索活动准备几个简单的魔术道具,例如魔术帽、魔术手套等,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一下魔术。

魔术师可以示范一些简单的魔术,让学生们猜测物体消失和出现的原因。

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猜测。

6. 结论总结根据学生们的观察、实验和探索活动,帮助他们总结出糖果消失和出现的原因。

强调物质不会真正消失,只是暂时隐藏起来了。

通过讨论,学生们可以得出结论:糖果可能被人拿走、糖果被物品覆盖、糖果发生了变化(如变成了别的东西)等等。

7. 扩展活动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们对消失和出现的理解,可以进行一些扩展活动。

例如,使用一个空杯子,在学生们的眼前将一张纸片快速放入杯子中,然后故意倒空杯子,问学生们那张纸片去哪里了。

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糖宝宝不见了》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糖宝宝不见了》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糖宝宝不见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1.1 教学目标1.掌握水的基本性质,认识糖的特性;2.培养小班幼儿动手实验的能力;3.培养小班幼儿的观察力和创新思维。

1.2 教学重点1.掌握水的基本性质,包括颜色、味道、状态等;2.理解糖的特性,包括甜味、溶解性等。

1.3 教学难点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思考,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1.4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采用故事情节的形式让小班幼儿感受“糖宝宝不见了”的故事悬念,引导他们思考糖宝宝不见了的原因和寻找糖宝宝的方法,实现幼儿对水和糖的认识。

二、教学过程2.1 教学准备1.水和糖2.一个透明的容器3.塑料勺4.黑板和白板笔2.2 教学步骤2.2.1 创设情境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以下内容来构建教学情境:1.和糖宝宝一起去户外玩,经过一段时间的狂欢,糖宝宝却不见了;2.询问小班幼儿,为什么糖宝宝不见了?怎么办?2.2.2 实验糖的特性1.老师将一勺糖倒入透明容器中,让小班幼儿观察;2.老师倒入水,让幼儿再次观察,发现糖消失了;3.倒入更多的糖,幼儿们实验发现糖并不会消失。

2.2.3 省思1.鼓励幼儿讨论糖宝宝到底去哪了?2.引导幼儿理解糖的特性。

2.3 教学总结1.复习糖在水中的特性;2.总结:糖宝宝不见了是因为他溶解在水里了。

三、教学反思本课程采用了故事情节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小班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认识水和糖的基本性质。

同时通过讨论和引导,让幼儿懂得糖宝宝不见了的原因。

同时,教学中引导幼儿讨论糖宝宝去了哪里,既减少了自己灌输知识的比重,又提高了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独立思考和发散思维,幼儿更能理解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总而言之,为了让幼儿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教学内容应该贴近生活、贴近幼儿的思考方式。

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引导,让幼儿更有代入感,真正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实验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小班科学糖不见了教案8篇

小班科学糖不见了教案8篇

小班科学糖不见了教案小班科学糖不见了教案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科学糖不见了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班科学糖不见了教案1活动目标:1、能对糖的溶解现象有好奇心,并愿意用语言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2、能用搅拌的方法观察溶解的过程,及口味前后变化。

3、愿意积极探索,知道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有的不会。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每人一小杯水、一个勺子、糖、盐、米、奶粉、果汁粉、沙子。

豆子。

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一、导入猜猜你品尝的是什么。

老师随机给小朋友分两种饮料(白开水、糖水)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饮料给小朋友们尝一尝,然后再轻轻的告诉你的好朋友,你尝到的是什么味道的?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喝到的饮料是什么味道的?为什么有的是甜的有的是没有味道的?那你有没有在里面看到糖呢?糖宝宝到哪儿去了?二、开始1、教师示范小实验:观察糖溶解的现象。

(1)先让幼儿大胆猜测实验结果(2)教师和幼儿一起操作:先尝一口自己杯子里的水(无味),然后用勺子舀一勺子糖放入水中,看糖会发生什么变化?用勺子搅拌一下,观察糖到哪里去了吗?躲到水里去了!请幼儿再次品尝水(变甜)(3)请幼儿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糖放在水里化掉,不见了,这个过程就叫做溶解,我们的水就会变甜。

2、请幼儿自己操作。

(1)帮助幼儿拓展经验,引导幼儿说说还有什么东西会溶解?(2)师:老师这里还有米、奶粉、果汁粉、沙子、盐,你们也来试一试?(幼儿分组操作)观察溶解显现、颜色变化,发现有的物品不能溶解。

(3)幼儿自由交流实验结果,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三、结束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好多东西是可以溶解的,也有好多东西是不可以溶解的,小朋友们可以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们一起观察、发现、然后再来告诉我们的好朋友,好不好?设计意图:根据小班的年龄特点,科学课糖不见了在幼儿充满好奇心之时,让幼儿感知溶解的现象,培养幼儿的生活知识充满兴趣。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糖宝宝不见了》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糖宝宝不见了》

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糖宝宝不见了》本课程是针对小班幼儿开设的科学公开课,旨在帮助幼儿了解糖宝宝的消失过程和探究导致它消失的原因。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糖宝宝的基本情况和特征。

2.了解糖宝宝为什么会不见,以及消失的过程。

3.探究导致糖宝宝消失的原因。

能力目标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激发幼儿保护环境、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内容一:了解糖宝宝的基本情况和特征1.自我介绍:老师带领幼儿进行自我介绍,了解每个幼儿的名字和爱好。

2.介绍糖宝宝:老师向幼儿介绍糖宝宝的形状、颜色等基本特征,让幼儿对糖宝宝有基本的认识。

内容二:了解糖宝宝为什么会不见,以及消失的过程1.观察糖宝宝:老师向幼儿展示一盘放有糖宝宝的盘子,让幼儿观察糖宝宝的数量和分布。

2.讨论: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糖宝宝会不见?”让幼儿进行讨论,并尝试给出自己的答案。

3.进行实验:老师将一些糖宝宝放入盘子里,然后故意掉出一些糖宝宝,让幼儿观察糖宝宝的数量和分布,了解糖宝宝消失的过程。

内容三:探究导致糖宝宝消失的原因1.提问:老师提出问题:“哪些动物可能会喜欢吃糖宝宝呢?”2.观察:老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它们的牙齿特征,了解它们是否可能会喜欢吃糖宝宝。

3.团队合作:老师把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制作一些“食谱”,规定哪些动物可以吃糖宝宝,哪些动物不能吃。

三、教学方法1.问答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探究。

2.观察法:通过观察糖宝宝和动物的图片,帮助幼儿认识糖宝宝和动物的特征。

3.实验法: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幼儿亲身体验糖宝宝的消失过程。

4.团队合作法:通过分组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1.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幼儿掌握的知识和理解情况。

2.观察幼儿的实验和讨论过程,了解他们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3.观察幼儿的团队合作情况,了解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协作精神。

小班科学教案糖宝宝不见了

小班科学教案糖宝宝不见了

小班科学教案糖宝宝不见了小班科学教案:糖宝宝不见了引言: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科学教育,幼儿能够培养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节针对小班幼儿的科学教案,以"糖宝宝不见了"为主题,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习科学知识。

第一部分:引导发现问题1. 导入活动:教师带着一只名为糖宝宝的布娃娃,展示给幼儿看,并告诉幼儿糖宝宝最喜欢甜甜的糖果。

然后提问:“大家可曾见过一种糖果,能让糖宝宝一下子消失?”观察幼儿的反应。

2. 启发思考: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教师可以伸手拿起一颗糖果并说:“我有一颗很神奇的糖果,你们想不想知道这颗糖果是怎么让糖宝宝消失的?”引导幼儿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猜测。

第二部分:实验探索1. 提出问题:教师提问:“你们都有什么想法,糖宝宝是怎样消失的呢?”2. 实验设计: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些不同的材料:砂糖、酵母、小苏打、温水等。

让他们通过实验的方式,探索是哪一种材料能够让糖宝宝“消失”。

3. 实施实验:指导幼儿按照课前准备的材料和步骤进行实验。

例如,可以要求幼儿将酵母溶解在温水中、用小苏打加砂糖搅拌等等。

同时鼓励他们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结果讨论:小组幼儿分享实验结果。

教师帮助幼儿总结并形成结论。

可能的结论有:加入小苏打和酵母的温水中会产生化学变化,使糖宝宝看起来消失了。

第三部分:延伸学习1. 探究问题:在小组讨论完实验结果后,教师提出新的问题:“为什么加入小苏打和酵母的温水会让糖宝宝消失呢?”2. 分析原理:通过讨论和教师的解释,引导幼儿了解小苏打和酵母与砂糖的作用原理,解释为什么加入这两种材料后,糖宝宝会看起来消失。

例如,可以解释小苏打和酵母在水中产生的气泡,给予砂糖一个视觉上进行隐蔽的效果。

3. 拓展活动: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其他实验场景中,例如改变实验条件,尝试不同的物质,预测结果等。

第四部分:总结回顾1. 回顾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实验的结果,并再次强调小苏打和酵母对糖的角色。

小班科学教案糖不见啦

小班科学教案糖不见啦

小班科学教案糖不见啦教学目标:1.了解糖的由来、种类和作用。

2.掌握糖的变化和糖溶液的制备方法。

3.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1.糖的变化和溶液的制备方法。

2.分析研究糖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通过实验观察研究糖的变化。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了解糖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验所需材料:糖、水、试管、试管夹、加热器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询问学生对糖的了解。

通过学生回答,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呈现(15分钟)1.通过图片和文字,向学生介绍糖的种类和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关于糖的问题,如:糖可以溶解在水中吗?溶解后会发生什么变化?三、实验环节(3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实验的流程和步骤,并说明实验的目的是观察糖在水中的变化。

2.教师通过示范,使用试管夹将试管固定在加热器上,将适量的糖倒入试管中,并加入同等体积的水。

3.学生观察加热器中糖和水的变化,在教师引导下,记录实验现象和观察结果。

4.学生讨论糖在水中的变化,并做出解释。

四、总结(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并向学生提问,糖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2.教师介绍糖溶液的制备方法,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糖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列举出几个例子。

五、拓展应用(10分钟)1.学生进行糖溶液的制备实践,自行选择糖的种类和比例。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归纳总结糖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糖在生活中的作用的作文。

2.鼓励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思考糖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记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糖的变化,了解了糖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掌握了糖溶液的制备方法。

通过讨论学生对糖在生活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辨能力。

小班科学糖不见了教案

小班科学糖不见了教案

小班科学糖不见了教案教案标题:小班科学糖不见了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变化和消失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 促进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的发展。

教学准备:1. 清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

2. 一份小班科学实验材料清单,包括糖、杯子、水、搅拌棒等。

3. 一份小班科学实验步骤清单,详细描述实验过程。

4.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糖溶解和消失的过程。

5. 学生小组合作的指导原则。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入实验主题,例如:“今天我们将进行一个有趣的实验,我们要研究糖是如何消失的。

”2.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认为糖是如何消失的?”探究:3.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份实验材料清单。

4. 向学生解释实验步骤,并鼓励他们提出猜想和预测。

5.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6.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帮助他们理解糖是如何溶解并消失的。

总结:7. 向学生展示图片或视频素材,再次强调糖溶解和消失的过程。

8.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与他们的猜想和预测进行比较。

9.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物质是否也可以通过相似的过程消失。

拓展活动:10.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其他物质的变化和消失。

11. 提供更多的科学实验和观察的机会,以加深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消失的理解。

评估:12.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和记录的准确性、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13.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反思,了解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延伸: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理解程度,可以进行以下延伸活动:- 进一步探究其他物质的溶解和消失过程。

- 研究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热胀冷缩、固态变液态等。

- 进行更复杂的科学实验,如研究化学反应。

注意事项:- 确保实验材料的安全性,避免学生误食或接触有害物质。

- 监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如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遵守实验室规则。

- 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观察结果,促进思维发展和交流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设计背景
一天班级的小潘带了两块糖,活动期间他吃了一块,有的小朋友看见也想吃就像他要,他不给,活动结束多到了喝水时间,他怕别人抢就把糖藏在了水杯里。

等他想起自己的糖时在去找糖已经不见了。

他就找到我说有人偷吃了他的糖。

我拿起水杯发现原来他把糖放进有水的杯子中化了。

我就由此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观察糖在水中的变化过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发现。

2、增强幼儿的好奇心,并愿意思考“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发现。

难点:思考“糖怎么不见了”。

活动准备
没人一个小水杯,一块糖,汤勺。

活动过程
1、让幼儿观察糖溶解的过程,激发幼儿的兴趣。

看看你们的座子上都有什么?如果把糖放到水里去会怎么样?
今天老师请你们试试,仔细看看糖放到水里会怎么样。

幼儿实验、观察交流。

2、引导幼儿观察溶解现象。

你们刚刚看见糖放到水里怎么不见了?它到哪去了?他真的没了吗?他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
幼儿讨论交流
3、小结。

今天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糖放到水里去就不见了。

4、活动延伸。

你知道还有什么其他的东西向糖一样,在水里会化掉吗?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对引导幼儿好奇心、独立思考、表达等习惯是非常有益的。

但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还有待改进,本次活动可以进行分组教学,以此来增强幼儿的竞争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