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学术”内涵与路径求索
高校教学学术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新探
的实 践 中提 取 出 中心 问 题 , 通 过 使 用 合 适 的学 科 认 识 论 对 这 个 问题 进 行 探 究 , 并将 结 果 应 用 于 实 践、 交流 、 反 思 及 同行 评 价 的过 程 。 “ 教学学术” 意
味着 教师 通 过理 论 反 思 与 以往来 自教学 经 验 的知
一
教 学 学术 是学 术 的重 要 内涵 之 一 , 它 来 源 于 教学实践活动 , 并 通过 理 论 与实 践 的互 动 让 教 学 活 动更 有 价值 和效 率 。教 学学 术 与传 统 专业 学 术 存 在着 重 要 的 区别 。专 业 学术 以知识 发 现 与创 新 为 重任 ; 教学 学术 的使命 则 是 知识 的传承 , 即如 何
机结 合 , 教 师 只有 在 教学 活 动 中进 行反 思 , 并 总结 形 成 正 确 的 教 学 理论 , 才 能 有 效 指 导 和 控 制 教 学 行 为 。著 名 教 育 学 家杜 威 认 为 , 教 学 活 动 本 身 即 内含 反 思性 , 明确 提 出 , “ 教 学 需 要 对 于 任 何 所 依
学术的 实现 和深 入发 展 。
关键词 : 教 学学术 ; 价值 ; 实现路 径 中 图分类 号 : G6 4 1 文献 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2 — 0 8 4 5 ( 2 0 1 5 ) 0 4 — 0 0 5 5 — 0 3
一
、
教学 学术 理念 的来 源 与 内涵
2 0 1 5 年 第 4期
( 总第 2 8 6 期)
旋哼探圣
EDUCATI ON EXPL 0RAT1 0N
No . 4. 201 5
论教学学术的内涵及其发展策略
国内也有很 多学 者在后 来 的研究 中对 教学 学术 给 出定 义 , “ 学 学 术 是 从 学 术 统 合 的 如 教
人 的价 值被严 重 降低 , 生 、 学 公众 和政府 对 高等
教 育和 高 校 教 师 的质 疑 日益 高 涨 。在 此 情 况 下, 当时 的基 金会 主 席博 耶 对 高校 教师 的学术
起 , 使高 校 重 视 科 研 。2 促 0世 纪 8 0年 代 中后
期 , 学研究 的功利 主义 在美 国大学 盛行 , 科 评价 教师 主要 看 科研 成 果 而非 教 学 , 教师 无 法认 真 投入教 学 。在 许 多 大学 中 , 学 成 了可 有 可 无 教 的东西 , 教学 质量 滑坡 , 高等教育 的初 衷—— 育
理论 上对博耶 的教学 学术 思想做 了进 一步推进 ,
还通过学者项 目、 园项 目、 导项 目、 性 和 校 领 学术 专业学会项 目等将教 学学术运动付诸实践 。
二 、教 学学术 的涵义
会 。在过 去 的一 百 多 年 里 , 该基 金 会 作 为 民 间 组 织在 教 学促 进方 面做 了很 多 工作 和研 究 , 对
21 0 0年 6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纺 织 教 育
Te ie Edu ai n xtl c to
J un., 01 2 0 Vo125 . NO. 3
第2 5卷第 3期
论 教 学 学 术 的 内涵及 其 发 展 策 略
刘 毳
( 门大 学 教 育研究 院 , 建 厦 门 3 10 ) 厦 福 6 0 5
l ri ) 用更加 系统 和学术 性 的方法研 究在 学 en n , a g
关于教学学术的价值与路径设计
龙源期刊网
关于教学学术的价值与路径设计
作者:
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13年第11期
美国学者厄内斯特·博耶将学术分为探究的学术、整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
其中,“教学的学术”是一种通过咨询或教学传授知识的学术,即传播知识的学术。
“教学学术”的内容不仅仅涉及教学实践本身,还包括教学观念革新、教学内容知识和方法创新、教学成果展示与交流、教师成长制度保障和实施策略等层面。
教学学术对高职院校及其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以下价值:(1)契合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师资队伍建设目标;(2)实现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3)促进高职院校教师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统一;(4)满足“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需要。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学术发展可有以下路径:一是树立“教学即学术”的教师专业成长理念;二是建立健全以“双师型”教师建设为突破口的职称评审机制;三是构建以教学能力提升为核心的教师教学学术多样化发展模式。
摘自《职教论坛》2013年第十八期杨超,张桂春《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学术的价值与路径设计》。
提升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创新能力的路径探索
公关世界 \ PRWORLD培育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在创新型人才的培育过程中,高校教师所承担的责任尤为沉重,因而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教师团队,是培养出具备极强创造力的学生的有力保证。
因此,高等院校也应当在培养教师教育教学创新能力方面倾注大量的精力,最终促成高等教育的“换代升级”,培养出敢于探索、突破常规,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一、高校教育教学创新的重要性分析(一)现代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学生和教师对数字化工具、在线学习平台和教学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
现代高等教育机构需要积极适应和应用新技术,以提供更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首先,数字化转型为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机会,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和远程教育使学生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自由地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创造更具个性化和互动性的学习环境。
其次,技术创新也为高等教育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领域。
例如,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学生学习行为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但与之相对的是,不同地区和学生群体之间存在资源分配的差距,有些学生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技术支持和资源。
因此,高等教育机构需要努力解决数字鸿沟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平等地获得数字化学习的机会[1]。
除了技术引发的变革以外,全球化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选择机会,高校需要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学生和教师。
具体而言,全球化意味着学生和教师流动性的增加,学生可以选择到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学习,而教师也可以选择到其他国家的机构任教或进行学术交流,这使得高等教育机构需要更好地满足国际学生的需求,提供跨文化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在此背景下,跨国合作项目、双学位计划和学术交流活动逐渐成为提高学校国际声誉和吸引力的重要途径,高校也势必要承担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压力[2]。
基于“教学学术”理论的大学制度构建路径之探析
基于“教学学术”理论的大学制度构建路径之探析[摘要]自1990年博耶提出教学学术的概念以来,学界就其内涵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探讨,并已形成一定的实践成效。
本文从教学学术思想产生的背景展开,探究其理论价值的核心,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提出了以理念更新为前提,学术评价和职称晋升等激励机制为保障,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抓手。
研究生助教制度的实施为过渡的大学教学学术制度构建之路径,以缓解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重科研轻教学的矛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学术大学制度教师教学专业化发展[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6-0078-04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在于教师的教学水平。
当前,我国大学教学质量并不令人满意,在以学术为中心的大学环境中,在以学术为志趣的大学教师心目中,大学教学失去了原本的学术尊严与地位。
这一现象的产生源自于对学术的狭义理解,认为教学非学术,也源自于高校现行的学术评价和教师晋升制度的影响。
因此,高校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就应该首先树立正确的、全面的学术观念,回归教学学术的本真,重拾教学的崇高地位,构建基于教学学术理论的大学制度,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着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教学学术概念的提出教学学术产生于一个特殊的时代,一方面,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日趋繁荣,大学职能日渐丰富,高等教育系统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大学成为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和栋梁;另一方面,与空前繁荣相伴随的却是高等教育内在的空虚病态、问题杂陈,重科研轻教学、教师工作满意度降低、社会公信力下降、大学凝聚力减弱、人才培养质量下滑等矛盾凸显。
鉴于此,时任卡耐基教学基金会主席的博耶认为有必要对公众的批判作出回应,呼吁重新理解大学教师的工作。
他专门撰写了《学术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1990),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重新阐释大学教学问题,构建一种新的学术范式,以消解教学同科研之间的矛盾,重新唤起大学对教学的重视。
实践教学路径研究(3篇)
第1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实践教学路径的内涵、现状、优化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实践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高校实践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必要对实践教学路径进行研究。
二、实践教学路径的内涵实践教学路径是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措施。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目标是指通过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是根据实践教学目标,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需求,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教学内容。
3. 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方法是指为实现实践教学目标,采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和策略,如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
4. 实践教学评价:实践教学评价是指对实践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以了解实践教学的效果,为改进实践教学提供依据。
三、实践教学现状分析1.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部分高校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如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2.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难以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3.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4. 学生实践能力不足:部分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缺乏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四、实践教学路径优化策略1. 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完善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2. 提高实践教学师资水平: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3.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体系,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
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路径
李治国;李学锋
【期刊名称】《学理论》
【年(卷),期】2013(000)033
【摘要】本文从课程教学设计的角度,介绍了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梳理了设计教
学的实践路径,旨在促进课程建设水平的提升和教员的专业化发展。
【总页数】2页(P240-241)
【作者】李治国;李学锋
【作者单位】空军航空大学基础基地,长春 130022;空军航空大学基础基地,长春 1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
【相关文献】
1.融媒体时代大众传媒参与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社会语境和实践路径
2.“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论基础、现实选择与实践路径
3.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的理论基础
与实践路径4.构建中国抗疫方案群众之维:理论基础、价值功能与实践路径5."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论基础、现实选择与实践路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学学术的学术本质及其发展路径
教学学术的学术本质及其发展路径①李志河1,忻慧敏1,王孙禺2,王瑞朋3(1.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临汾041000;2.清华大学,北京100084;3.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摘要:教学学术理论与大学功能的完善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密切联系。
在辨析教学、卓越教学、学术与教学学术等概念相关关系的基础上,需要明确教学学术的根本性质。
教学学术有着教学属性与学术属性:教学是一种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是一种重要的学术研究方式与手段,教学学术体现了学术研究应有的思想意义和情感内涵,彰显了教学工作者的学术尊严感和荣誉感;教学学术的根本性质是学术。
教学学术存在于各类学术活动中,在知识、研究、交流等方面体现出了与其他学术的区别。
为了深化教学学术本质,应该着重加强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的联系、推动教学学术成果公开化、采取新型教学学术评价模式、强化教学学术与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教学学术;学术本质;学科专业建设;学术反思;教学研究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485(2020)06-0069-08DOI :10.16697/j.1674-5485.2020.06.011收稿日期:2020-03-03①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高校教师教学学术水平评价体系研究”(BIA180202)。
作者简介:李志河,山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忻慧敏,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生;王孙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瑞朋,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
教学在高等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学学术是教学的学术性体现程度最高的一种教学水平。
教学学术可以在多个方面提高教学活动的地位,并且促使大学教师更加重视教学工作,从而有利于凝聚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等功能,服务于人才培养这一高校核心工作。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博耶在《学术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教学学术”的概念,并对发现学术、整合学术、应用学术和教学学术进行了说明。
关于我国大学学术管理的路径思考
关于我国大学学术管理的路径思考作者:谢红星胡庆方来源:《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2011年第04期【内容提要】作为一种学术性组织,学术管理是大学管理的核心。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官本位”意识和行政系统管理模式的巨大影响,大学管理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之间的矛盾冲突一直存在。
如何让两种权力相向而行,共同推动学术繁荣与创新,应以教育法律法规为基础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并推动学术管理一系列深层次变革。
具体路径包括:完善和创新管理制度,让大学管理回归学术本位;重构学术组织体系和完善学术管理规则,让民主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学术他律与学术自律相结合,引导学者为学术而学术;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学术氛围,使学者们安心学术、潜心学术。
【关键词】高校学术管理实施路径【作者简介】谢红星,武汉大学副校长、教授,湖北省高等学校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胡庆方,武汉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教育学硕士。
大学是一个学术共同体。
以学者为主体,以学术活动为中心,以教育学生、传播知识和创造知识为使命,从而构成了大学的基本职能。
对于大学的管理,除了遵循大学作为一般社会组织的规律之外,还必须研究、思考大学管理的特殊性,探求适应其特点的管理模式、方法、手段,提出管理的目标、计划、实施、控制、评价等要求。
而大学的学术管理,以及与学术管理相适应的学术制度的建立,构成了现代大学的精髓。
可以说,学术管理是大学管理的核心。
在大学建立与发展的过程中,在其组织结构、体系基本确立后,行政权力相伴而生,行政管理便是题中应有之义。
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官本位”意识和行政系统管理模式的巨大影响,大学管理中一直有所谓学术权与行政权的讨论。
由于研究的视角,本文没有对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两者如何协调共同提升大学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研究,而仅从学术管理的路径提出几点思考,以求教于方家。
一、制度创新:让大学管理回归学术本位曾经在1988—1996年担任美国密西根大学校长的詹姆斯·杜德斯达在他的著作《21世纪的大学》中讲到:“大学活动的重点、形式与组织改变了我们所处的时代,去适应新的挑战。
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内涵与关系探究
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内涵与关系探究作者:李石羽郝东明刘京丽来源:《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2年第05期摘要:教学研究型大学作为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的主力军,承载着为社会培养大批人才的重任。
本文探讨了教学研究型大学在大众化背景下教学和科研被赋予的新内涵,并根据当前大学教学与科研失衡的现状,提出协调二者关系的途径。
关键词: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5-0062-02自洪堡时代以来,教学和科研就成为大学的两项重要职能。
在高等教育发展演化中,不断经历着协调发展与矛盾斗争的过程。
教学与科研已成为大学发展史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大学教学与科研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教育背景下具有不同的特点。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大学正呈现出“结构与形式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大学分型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
尽管目前我国大学分型标准并不明晰,但我国学者根据高校办学层次和科研实力,将我国大学大体分为三大类型: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对高校科研投入的不断增加,国内很多教学型大学的办学水平和科研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已逐渐过渡成为教学研究型大学。
教学研究型大学在高校中所占比重不断加大,成为我国大学的中坚力量。
如何理解教学研究型大学中“教学”与“科研”的内涵,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未来我国大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新内涵德国教育家洪堡曾提出:“大学教授的责任并不是‘教’,学生的职责也不是‘学’,而是从事研究,教师应诱导学生研究的兴趣,进一步指导学生的研究。
”教学研究型大学作为大众化教育阶段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大批复合型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绝不能简单地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定义其“教学”内涵。
其内涵必须要涵盖“教什么”、“怎样学”及与“科研”相互渗透等内容。
试论地方院校学科内涵建设的战略与策略
试论地方院校学科内涵建设的战略与策略作者:刘兵,梁贵友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第9期收稿日期:20150319作者简介:刘兵(1979- ),男,湖南汨罗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学科建设管理研究。
刘兵,梁贵友(遵义医学院研究生院,贵州遵义 563099)摘要:在高等教育迈入“以质量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地方院校必须坚持加强学科内涵建设,从自身实际出发明确学科内涵建设的基本战略和策略,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证自身的办学特色和比较优势,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赢得主动。
关键词:地方院校;学科;内涵建设;战略;策略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5)09-0085-03大学的学科具体表现为以学术队伍和教学与研究条件为基本载体,在一定的科学与知识的领域里的学术力量。
学科建设是对人类认识对象和知识体系的拓展和创造,强调以学术队伍为主体,以一定学科为研究对象,通过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对现有组织体系进行改造,以不断提高学科水平,传承和创造知识,形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地方高校要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学科建设。
学科内涵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学科内涵主要包括学科规划、学科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基地、学科环境等多方面要素,对学科发展起着基础性、根本性作用。
1地方院校加强学科内涵建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把学科内涵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因为它是体现高等教育规律与发挥高校职能的基本载体。
学科内涵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其成效集中体现在高水平人才的培养效果上,核心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人才与科技竞争的基石,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保障。
构建教学共同体的路径———以问题、知识路线图、科研项目为导航
构建教学共同体的路径———以问题、知识路线图、科研项目为导航作者:葛天博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6期葛天博(长江师范学院,重庆408100)摘要:构建教学共同体是课程教学范式改革的核心环节,实践性的探索证明,以问题为中心,以知识路线图为导航,以科研项目为平台的研究性学习作为建立师生教学共同体的黏汁,不啻为十分中肯的路径。
关键词:教学共同体;问题中心;知识路线图;项目平台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005-03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大学教育对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日趋强劲,但是,要在21世纪中叶完成三步走战略,完成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大学教育现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现行的高等教育从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存在着与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不适应之处。
据此,高等教育必须从教育观念、管理体制、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使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
就当下中国高等教育的教学环节而言,仍然盛行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输的方法,少主体式、主动式、开放式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式学习方式是这一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在社会急速变革与深度转型的背景下,以往追求效率、成绩、标准化教学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了。
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是一所高校成功的根本性标志。
“成功的学校是以人为本的共同体。
”“共同体”这一概念进入教育领域最早见于博耶尔在1995年发表的题为《基础学校:学习共同体》的报告,报告中用到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提出“学校是学习的共同体”,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是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
就教学共同体而言,其主体的立足点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即教学共同体尽管包括学校的其他文化影响,但最为关键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探索知识世界的合作与协同。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限定在教师所学所教的一维定式。
佐藤学教授指出,“同步教学”的课堂教学方式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经验,放弃了学习困难的学生,忽略了寻求发展性学习的学生,优秀的教育应该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并使每个学生都走向卓越。
大学内涵发展的背景与前景
大学内涵发展的背景与前景----7009244c-715a-11ec-b70f-7cb59b590d7d来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03期[摘要]我国成为高等教育大国后,要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道路。
高等教育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面临着从观念到体制机制的种种障碍。
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触及深层次矛盾就难以取得成效。
从内涵发展的角度看,许多高校在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还需要改进。
加强学科内涵建设是高校内涵建设的关键,学科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关键是科学研究,核心是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大学;外延发展;内涵发展【CLC编号】G640【文件识别码】a【物品编号】1671-8372(2022)03-0086-04onthebackgroundandprospectoftheconnotativedevelopmentofinstitutionsofhigherlea rningliuyao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应走以质量促进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从还原到符号的转换developmentfacesavarietyofobstaclesfromideologicalideastothemechanismsystem.it isclearthatwithoutreform,thereisnowayout;withouttouchingthedeep-seatedproblem,itishardtoseeresults.fromtheconnotationdevelopment,thereisneedtobeimprovedurgentlyintheaspectsoftalenttraining,scientificresearch,socialserviceaswellastheconstructionofteachingstaff.theleadingoftheuniversityt ostrengthentheconnotationisthedisciplineandspecialty建筑,基础是培训,关键是科学研究,以及重新开始教学。
高校“课程”的价值内核实践路径选择研究
高校“课程”的价值内核实践路径选择研究一、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课程作为教育实施的核心环节,其价值内核与实践路径选择显得尤为关键。
课程不仅承载着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任务,更是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深入探究高校“课程”的价值内核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路径,对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校课程价值内核的深入挖掘,分析当前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路径选择建议。
研究将从课程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创新、课程评价的完善等多个方面展开,以期为高校课程的优化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同时,本文还将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探讨课程价值内核与实践路径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高校课程体系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明确高校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核心作用,揭示课程实践中的关键环节与影响因素,为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作为培养未来社会精英和领袖的重要基地,其课程设置与教学质量逐渐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核心议题。
在我国,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速,高校课程的内涵与质量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和社会需求,如何深化高校课程改革,提升课程的内在价值,培养出既具备专业知识又拥有深厚人文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课程”的价值内核及其实践路径选择。
通过对国内外高校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挖掘课程背后的价值理念和教育目标,进而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课程优化策略。
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完善高等教育理论体系,还能为高校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同时,本研究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通过课程价值的重塑与实践路径的探索,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学习观,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优化后的课程体系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中教学学术发展的校本途径的研究
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中教学学术发展的校本途径的研究
李佳恒
【期刊名称】《教育教学论坛》
【年(卷),期】2018(000)002
【摘要】教学学术在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中不可或缺.教学学术是指教学专门化、系统化的状态和过程.教学学术的主要力量是教师,但是还必须包括其他教职员工.本文简要分析了教学学术的内涵,针对高等学校中存在的创新改革动力不足,教学学术
专业化程度不一,教学学术信息不对等三方面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从建立高校教
学学术研究的激励机制、改革高等教职员工培训制度、拓宽沟通共享渠道三方面着手进行改革,以促进高校教学学术发展,从而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
【总页数】2页(P231-232)
【作者】李佳恒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相关文献】
1.体育校本课程建设中的有效教学研究 [J], 王燕
2.Blog,Wiki在校本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J], 张伟;高宏卿
3.西部地方高师院校本科教育内涵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成果总结报告 [J], 杨树喆;梁宏;钟瑞添
4.西部地方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内涵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石河子大学为例
[J], 郭鹏
5.校本教学资源库在课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J], 林水啸;杨莹;游振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求索:以民主与科学推动三峡大学的制度创新
求索:以民主与科学推动三峡大学的制度创新
桑大鹏
【期刊名称】《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30)002
【摘要】三峡大学用“求索”作为自己的校训,这是十分明智的选择。
这一选择既表达了学校的理想,又是学校对自身的警策。
凡是本校的师生都知道,我校用“求索”作为校训取自屈原《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着十分明确的经典依据。
屈原的高洁情怀与《离骚》忧国伤时之精神以及由此关联着的博大深厚的文化传统是“求索”存在的语境、
【总页数】2页(P105-106)
【作者】桑大鹏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1
【相关文献】
1.三峡大学"求索"精神现状探究 [J], 翟佶
2."求索"校训与三峡大学精神 [J], 张朔
3.三峡大学求索溪水质监测与评价 [J], 聂小倩;李丽萍;郭强;赵小蓉;黄应平;胥焘
4.校园河道生态修复规划设计探讨——以三峡大学求索溪为例 [J], 陈小兰;黄绪;陈建军;肖玉辉;丁帮璟;张发;樊宗啸
5.民主与科学仍当求索——专家学者谈“五四”精神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开放大学的教学学术:内涵、意义及方法
开放大学的教学学术:内涵、意义及方法作者:钟志贤来源:《中国远程教育》2012年第09期【摘要】本文立足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要求,讨论了教学学术的内涵、意义和方法,以期为推进开放大学教学学术发展、服务教学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建构一种有益的理念和实践框架。
文章认为,教学学术是从学术的角度探讨“知识传播和学习绩效以及改进教学实践”的原理与方法。
教学学术对于全面理解学术的内涵、处理科研和教学的关系、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确保教学内涵建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教学学术有赖于转变学术范式,遵循学术规范,探索合理的学术评价标准和有效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开放大学;教学学术;内涵;意义;方法【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9—0010—14**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教育技术学)专项资助研究成果之一。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国际视野下的开放大学组织架构的比较研究》(编号:11ZD038)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引言教学学术是什么?为什么要重视教学学术?如何发展教学学术?教学学术对于开放大学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些是开放大学实现战略转型,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认真回答的问题。
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社会热议的焦点,社会对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表现出持久的种种忧思。
而对大学自身来说,科研和教学的错位张力使得教师严重背离核心角色和主要责任,“科研崇拜”像一把悬在大学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重科研轻教学一直是大学组织管理者和教师们内心挥之不去的纠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和系统培养观念;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要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教学学术”内涵与路径求索一、“教学学术”的提出背景与内涵特征“教学学术”的概念是1990 年美国教育家、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厄内斯特·博耶( ErnestL,Boyer) 针对美国大学“重科研轻教学”,导致本科生教学质量下降的现象而提出的。
他在《学术水平反思: 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报告中对学术进行了重新界定,并提出了“教学学术”的概念。
他认为,学术意味着从事基础研究,但一个学者的工作还意味着走出单纯的问题研究,寻求问题间的相互联系,在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桥梁,并把自己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1]。
由此,他提出要扩大学术的内涵,即探究的学术、综合的学术、应用的学术和教学的学术。
探究与应用学术是大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所形成的知识体系,综合的学术是形成学科间有机联系的知识体系,而教学学术则是在知识传播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
如果没有教学,知识的连续性就会中断,人类知识的积累就会面临削弱的危险。
没有教学的支撑,学术的发展将难以为继,所以“要给教学的学术以新的尊严和新的地位,以保学术之火不断燃烧”[2]。
由此观之,教学的学术性意味着教学不仅传授知识,而且创造和扩展知识: 教师的教学既是在培养学生,又是在造就学者。
教学学术包括: 有效地呈现学科知识,根据一定目的把不同领域的知识有条理地组织起来,使学科知识对学生来说更易接受、更有意义地掌握。
博耶从更高的层面对大学教学进行了学术定位,有助于人们扭转头脑中固有的传统大学教学观( 冯军,2010) 。
教学学术思想一经提出,就吸引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继任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李·舒尔曼认为: 凡是能被视为学术的活动,都应该至少具有三个重要特点,即公开的,能够面对批判的评论和评价,并能够与所在学术圈中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和使用。
“教学像其他形式的学术一样,是一种成果,它的显露需要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过程。
当教师将工作公开、接受同行评价和批评,并与所在专业社团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时,反过来又加强了自己的工作,这时教学就变成了教学学术。
”[3]在他看来,教学之所以能够成为学术,必须基于两点: 一是从过程上说,实践教学学术的过程和科研的过程是一样的,也必须经过问题的选择,查找与问题有关的相关资源,(期刊发表,先,发后付)(企/鹅号:二6②1五④二肆o玖)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这一方案,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反思的全过程。
所以,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探索的过程。
二是从本质上来说,教学学术研究也同其他科研一样,具有将成果公开、交流、评价和建构的特点[4]。
卡罗琳·克莱博( Caroline Kreber) 认为,教学学术是教师生产研究性和创造性的可见成果。
对教与学的研究被视为教学学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学学术是优秀的教学,由教学奖励或在教学评价上获得杰出评价来证明; 教学学术和学术性教学相似,将教育理论和研究运用于实践中的学术性取向[5]。
其实,教学和科研工作难以均衡发展,本科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同样困扰着我国。
在当下的大学,由于教师对“学术”内涵的理解过于褊狭,往往将传播知识的教学与科研或社会服务相对立,没有把教学上升到“学术”的层面加以理解,教学责任也未能得到应有重视,教学的启发性、探究性、创新性不强,也直接影响了本科教学质量。
尽管国内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质量工程”,但是,人们在现实中仍可发现,由“点”上出成效、有特色的“亮点”工程,往往是由一些基础较好的重点校、优势学科通过资源重组、集成优势建设而成,某些原本基础薄弱的学校、学科则基本维持不变。
学校层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很高,但教师的认同度、普遍参与率却较低。
多数高校的政策制度导向不变,整个社会的语境不变,对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差甚远。
只有以教学学术的理念来统领教学改革的思想,使重视教学、提高质量的观念首先植根于人们头脑,才能将教学改革深入推进,从而构建起系统全面的本科教学质量话语系统和保障体系。
二、“教学学术”的主要内容赖斯( R Rice) 在谈到教学学术时,认为至少包括三方面内容: 首先是概括的、综合的能力,其次是教学法知识,第三是学习的能力,主要研究学生如何学会学习。
国外还有学者认为,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主要包括: 熟悉本学科领域的有关教学理论及文献资料,教与学并重,对教学理论及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交流对教学的理论认识与教学实践经验。
看来,国外学者主要从教学学术的外延来解读教学学术的内涵。
在国内,有学者将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定义为: 大学教师在其学科领域进行教学时通过教学研究、合作交流、反思实践等活动表现出来的发现、综合、应用的能力。
还有学者认为,教学学术包括成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良好的交流和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持续的学习和研究能力; 也有学者根据学术是系统而专门的学识和知识的观点认为,教学学术是关于教学的系统而专门的学识和知识,既可以成为教师获得和运用的公共资源,也可以成为教师拥有和促进其有效教学的个体资源,它是与教学有关的特殊的学识和知识。
教学学术来自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并对其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教学学术表现在教师教学的全过程中,并产生可以证实和被同行评论的重要影响或成果[6]。
究其本质,教学学术不仅是教学的一种活动,更是一个探索的过程。
教学目的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方法的确立、教学情境的设计都离不开教师的探索与研究。
教学学术的研究,与分属不同专业学科的专业学术( 科研) 不同,它一般做的是跨学科的研究; 与大多是理论研究的专业学术不同,它更多侧重于具体的教学开展过程中的应用性、实践性研究; 不一定非要强调学术的高深性,但却更多地强调教学的实践性。
它必须是优秀的学术性教学,通过教学的积累、反思、改进,让大学教师自觉地、更好地传播本专业高深知识,生产的是学科教学知识、教学方法的知识等具有普适性的成果,诸如: 反思性的论文、教学讨论、课件、出版的相关教材、发表的文章和专著、研究计划、教学调研报告、教改课题等。
教学学术,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它既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创造知识的过程,在传授知识中创造知识; 在教学内容中,注重学科前沿知识的传授、注重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并对教学内容或学科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呈现以帮助学生成长; 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以研究性为主,如教学讲座、教学学术会议、教学研究活动、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参加课题研究等;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强调教师应富有教育知识、(期刊发表,先,发后付)(企/鹅号:二6②1五④二肆o玖)充满问题意识、灵活运用教学机智; 在教学目标上,强调教师在对学生充分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能与学生进行相互激发的交流互动。
教学后,教师必须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各方面进行理性反思( 彭春妹, 2010) 。
三、“教学学术”的路径求索当教学成为学术,教学也就将从传统简单的知识传递活动转变为一个复杂的、具有丰富内涵和无限探究疆域的学术领域。
大学教学活动也将从建诸于经验之上的简单操作性活动转变为建诸于科学之上的复杂性学术活动。
对教师来说,需要探究、分析教学和学习的性质,需要整合不同的学科知识来理解和应对课堂教学情境,需要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应用已知的关于学生学习的知识,需要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改造和扩展知识[7]。
这不仅赋予了大学教学活动复杂的内涵和宽广深远的探究空间,而且还赋予了大学教师进一步探究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责任和权利。
当教学成为学术,教学就成为一种需要运用高超智力的学术工作,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所引起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就都需要仔细研究。
正如舒尔曼所说的那样:“将教学视为学术的一种,就要不仅将教学作为一种活动,而且要作为一个探索的过程。
”这种对教学活动性质认识的转变对大学教学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教学地位、解决教学科研矛盾的功利目的,更重要的是它为大学教师深入教学研究、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为大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方向和路径。
第一,重新认识大学提升教学质量的内涵。
教学学术赋予了大学教师研究教学、改革教学的权利和义务,也明确了学生以及学生的“学”所应有的地位。
当教学成为学术,大学教师将既是教学的探究者也是教学质量的核心关系者,大学教师不仅应研究自己的教,还要更多地关注、研究学生和他们如何“学”。
教学质量建设的理念将发生根本变化,简单地严格规范教学管理和加大物质建设投入力度并不一定能直接提高大学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提高可能更主要地在于大学教师探究教学、改革教学的结果。
当教学成为学术,质量建设不再停留在严格管理和物质建设上,而是需要深入到教师和课堂教学的层面,教师将成为教学质量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核心主体,课堂教学将成为质量建设的重要阵地。
这样,大学教学质量建设的主体将从外部主体走向内部主体,质量建设标准将从外在形式标准走向内在内涵式标准,质量建设的控制也将从教学外部控制转化为教师内部控制。
第二,提升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
与传统的以知识发现和知识整合为特征的学术活动不同,教学学术涉及教师自身发展、教学目标、师生关系、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等复杂因素。
教学学术的评价应不同于传统的学术评价: 传统的学术评价将学术等同于研究,研究等同于“公开发表”。
教学学术的表现形式要丰富得多,因此,其评价方式也应该是多元的。
布莱斯顿等人认为教学学术的内容应该包括:学术活动、未发表的学术成果和发表的学术成果。
其中学术活动包括: 指导学生的科研项目研发新的教学大纲,考查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试卷命题,开列课程参考书目清单,开发新的课程等。
未发表的研究成果包括: 向同行发表关于新教学手段的演讲,实验新的教学方法,开发新的学生评价方法,就课程难点设计作业等。
发表的学术成果则包括: 针对新的教学方法、评价方法、教学实验的成果发表等。
只有将教学学术与传统学术置于同等的地位予以认可,才能真正推动教学的专业化,进而形成“教学共同体”。
“教学共同体”能够有效地通过辩论和批判积累教学知识、深化教学知识、创新教学知识。
教师通过对教学的学术研究,形成一系列的成果,最后可以将知识内容积累为精品课程群,精品教材集,视频公开课,教学成果奖系列内容等; 教师也可以申请教学成果奖、教学名师、教坛新秀等; 与此相应的,还要通过教师、成果的和谐匹配,加上先进的理念作先导,清晰的保障制度作配套,建立国家级、省级示范中心,创新实验区等等[8]。
第三,加强教师的探究式教学能力。
教师要由被动简单地参与教学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创造教学,由教学的被研究者变为教学的主动研究者。
大学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经验和长期积累的知识,对教学进行自己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构和创造性的教学,由教学的执行者和局外人转变为教学的创造者,以学术魅力、人格魅力全身心地融入和展现于教学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