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例4《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4.2.5《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
《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问题的提出: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
3. 解决问题的策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验证。
4. 解决问题的步骤: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自主探究: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方法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验证。
5. 实践应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解决问题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2. 教学课件:多媒体课件3. 教学工具:计算器、直尺、圆规等八、教学时间1课时九、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数学故事、参加数学竞赛等方式,拓宽自己的数学视野。
第二单元《解决问题(连续两问)》(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解决问题(连续两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解决连续两问的数学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连续两问的数学问题。
2. 加减法的运用。
3. 数学语言的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解决连续两问的数学问题,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两问的关系,正确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连续两问的数学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解题过程。
3.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连续两问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连续两问的数学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3. 实例演示:通过实例演示解题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解题方法。
4.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6.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连续两问的数学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八、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连续两问的数学问题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3.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九、教学资源1. 练习册。
2. 课件。
3. 小组讨论材料。
十、教学时间1. 1课时。
十一、教学效果1. 学生能够理解并解决连续两问的数学问题。
2. 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6 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6 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直尺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展示一个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解决问题2. 教学目标3. 教学难点4. 教学过程5. 练习巩固6. 作业布置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设计一些拓展性问题,让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4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6.4 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1. 理解问题的含义,学会读题、理解题意。
2. 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包括分析问题、列出算式、计算结果、检验答案。
3. 学会运用图像、图表等辅助工具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问题的含义,能够独立读题、理解题意。
2. 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力和耐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复杂问题的理解和解决,以及运用图像、图表等辅助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点: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教学课件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直线、曲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问题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通过一个简单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问题的存在,学会解决问题。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问题的含义2. 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3. 图像、图表等辅助工具的应用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7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几个苹果?2. 一个篮子里有7个篮球,另一个篮子里有8个篮球,两个篮子里一共有几个篮球?答案:1. 12个苹果2. 15个篮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学生初步感知问题的存在,通过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小组讨论等环节,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整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学习兴趣浓厚。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辅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教案)二
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带有“比……多……”这种句型的问题,能独立解决此类问题。
2.了解用加法求解“比……多……”的方法,能准确计算出数值。
二、教学内容
1.带有“比……多……”这种句型的应用问题。
以以下问题为例:
•小明有5个橘子,比小红多2个橘子,小红有几个橘子?
2.用加法求解“比……多……”
以小明和小红有橘子的问题为例,介绍如何用加法解决此类问题。
首先,将“比”的部分理解为“加”,即小明有5个橘子,我们可以写成5,比小红多2个橘子,即5+2=7(小明的橘子数加上多出来的2个),因此小红有7个橘子。
三、教学步骤
步骤一:引入
老师将一些带有“比……多……”这种句型的应用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步骤二:新概念引入
引导学生注意问题句式中的“比……多……”,并将其理解为“加”,来解决此类问题。
步骤三:练习时间
以小明和小红拥有橘子的问题为例,老师指导学生进行练习,可以和学生一起用上面提到的方法解决问题。
步骤四:巩固练习
老师开展讨论,将一些类似的问题放在黑板上,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解决问题。
步骤五:讲解总结
老师回顾当天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答总结问题。
四、教学评估
老师在课后布置带有“比……多……”这种句型的应用问题,让学生自主完成,并在下课前进行解答。
五、教学拓展
老师可以在课后让学生自主查找更多类似的问题,并尝试解决,以加深学生对“比……多……”这种句型的理解和应用。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版 (4)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版 (4)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途径,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围绕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典型问题,如:加减法、乘除法、长度、面积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问题解决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理解问题:学生需要理解问题的本质,抓住关键信息,进行有效分析。
2. 运用知识: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解决问题: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途径,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新课: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途径解决问题。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强调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版 (4)2. 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不足:部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3. 改进措施:教师可以通过增加实例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
---以上是一份关于“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版(4)”的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问题的实质,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材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出发,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比较大小等基本数学运算来解决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如加减法、比较大小等。
他们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也有所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实质,运用加减法、比较大小等基本数学运算来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建立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问题的实质,运用加减法、比较大小等基本数学运算来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问题的实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加减法、比较大小等基本数学运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4.学生操作:学生分组讨论,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归纳知识点。
6.巩固练习:设计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单元《解决问题(连续两问)》(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第二单元《解决问题(连续两问)》(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应用问题解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借助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耐心、观察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如何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如何理解问题信息,如何运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自主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小组学生分组,每组4-5人,每组分配1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解决)T: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解决问题。
请看一下你们手中的问题。
(展示问题)请让你们小组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思考一下如何解决。
让我们等一会儿合作思考这个问题。
2.整合思路(学生讨论一段时间后,教师引导学生,整合思路,把他们的想法归纳总结一下)T:同学们,现在我们来整合一下你们的思路。
你们有哪些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请说一说。
(学生回答)3.解题过程(学生围绕此问题,按照归纳总结出的方法逐步执行解决问题)T:同学们,通过我们的讨论和整合,我们已经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请大家先想一想需要进行哪些步骤,然后实际操作一下。
4.总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而得,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T:同学们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学习了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呢?请大家总结一下。
五、课后作业1.回家复习本节课所学的问题解决方法,给家长讲解。
2.自己在家里再发明一个问题并创造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下次课时分享。
六、教学方案总结本次课程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按照此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讨论、总结,不断优化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因此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勇气。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单元。
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3. 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案例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3.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教学视频和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巩固: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独立解决。
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2. 教学目标3. 教学难点4. 教学内容5. 教学过程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设计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并尝试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让学生掌握了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巩固,让学生深入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际问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7.3《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
7.3《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运用100以内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运用100以内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 探究新知- 利用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100以内加减法解决问题。
-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 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3. 巩固练习-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 强调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5. 作业布置- 布置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品质。
3.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作业,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思维品质和合作交流能力。
3. 评价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2. 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
3. 教学工具:计算器、练习本等。
七、教学进度1. 1课时。
八、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023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经历用加、减法计算解决“求比-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
2.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中,学会用画图的策略表示、分析数量关系,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渗透象形统计图的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用加、减法计算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采用画图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学校开展卫生评比活动,二年级评比结果出来了。
表格中每列分别表示一班,二班,三班,四班得到的小红旗,(图中标出班级)师:你能从这张统计图中知道哪个班级得的红旗最多,哪个班级得的红旗最少?师:相信认真观察的你一定发现了,2班得的红旗数最多,3班得的红旗数最少。
师:那这些班级到底得了多少面红旗呢?师:请看(课件出示)师:我们一起把题目完整的读一读:1班得了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二)新课探究【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师:读完题目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师:我们知道了一班得了12面,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
师:那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呢?是的,要求二班得了多少面?(2)理清数量关系师:从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这个数学信息中,你知道这是几班和几班比吗?师:没错,2班和1班在比较。
师:那哪个班级多,哪个班级少呢?师:是的,二班得的红旗多,一班得的红旗少。
(3)如何画图师:要求出二班得了多少面小红旗?我们怎样做才能更清楚的表示出这些数学信息和问题呢?师:确实,画图是个好方法,他能清楚地表示出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师:你打算怎么画图呢?请你自己动手试着画一画吧!师:都画好了吧!一起来看看。
师:我们先画一班得的12面小红旗。
师:2班得的红旗数应该怎样画呢?师:没错,2班得的红旗数要先画与一班同样多的12面小红旗,然后再画多的3面。
解决问题(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解决问题》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加法和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结果。
3.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1. 让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相关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一些与加法和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与加法和减法相关的问题。
二、新课讲解1. 老师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结果。
2. 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体会每个步骤的重要性。
3. 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强调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课堂练习1. 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共同探讨最佳解题方法。
3. 老师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总结与拓展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 老师布置一些与加法和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要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设计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人教版】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解决问题
【人教版】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解决问题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解决问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问题的本质,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能够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运算能力,但是他们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还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对于抽象的数学问题,他们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图片来进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问题材料和图片。
2.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数学问题?”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呈现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5.拓展(5分钟)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更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案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教案1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00页例2,“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三第11、12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对连除解决问题能正确求解。
教学难点:会用多种方法来解答。
教具准备: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两个课时的教学,现在学生已初步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为了让学生区分连乘与连除,结合教材特意设计了这一节连除。
(具体设计意图负载各个环节后)教学过程:一、基础训练:(1)口算。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老师带来了一些口算练习,你来?出示:5×3×2= 60÷3÷4= 7×7+1= 21÷3+9=…… ……(2)简单的解决问题。
出示:有30人参加团体操表演,平均分成5行,?师:能补充问题吗?引导学生总结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
(齐读)【设计意图】口算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两步的口算题给本节课的两部计算埋下伏笔。
“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把问题的提出留给学生,让学生做到真正的学习主人。
二、新授例题1、找信息搜集数学信息师: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团体操表演队的60位同学正在紧张的排练着。
我们来看看团体操的队形,左边的这些同学围成了一个大圈,右边的这些同学也围成了(一个大圈),我们来看看左边的这一个大圈,这几个同学围成了一个小圈,这一个大圈里有几个小圈(5个),右边的大圈里有几个小圈(也是5个),那么从这一幅图里你能收集到哪些信息?【设计意图】“说数学、做数学、创数学”是我校数学研究课题“数学阅读”的主旨,通过指导学生仔细认真的阅读主题图,以便保证学生收集的完整性、也是教会学生看图的基本方法,同时让学生知道了数学离不开阅读。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例4《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版⼩学数学⼆年级上册第⼆单元例4《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解决“求⽐⼀个数多(少)⼏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法。
2.能运⽤所学的知识解决⽣活中的⼀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法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步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增强合作意识。
2.进⼀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解决“求⽐⼀个数多(少)⼏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法。
难点: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板块⼀创设情境,⽣成问题谈话引⼊,展⽰情境。
师:昨天学校举⾏了⼀次卫⽣评⽐活动,成绩已经公布在学校的宣传栏⾥了,⼤家想不想去看⼀看⾃⼰班的成绩呢?⽣:很想去看⼀看。
师:现在让我们⼀起到宣传栏前看看⾃⼰班的成绩吧!(课件出⽰教材23页例4情境图)师:认真观察情境图,从图中我们能知道哪些信息?说给⼩组的同学听⼀听。
(师指名汇报)预设⽣1:我知道⼀班得了12⾯⼩红旗。
⽣2:我知道⼆班⽐⼀班多得3⾯。
⽣3:我知道问题是要求⼆班得了多少⾯。
师:同学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你们能利⽤这些信息求出⼆班得了多少⾯吗?(板书课题)操作指导:让学⽣通过观察情境图,描述图中的信息,不但能提⾼学⽣的语⾔表达能⼒,⽽且能培养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激发学⽣的学习兴趣。
板块⼆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画⼀画,分析题意。
(1)选择信息。
师:你能选择两个信息来计算“⼆班得了多少⾯”吗?预设⽣1:⼀班得了12⾯⼩红旗。
⽣2:⼆班⽐⼀班多得3⾯。
(2)画图分析。
师:为了更加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我们可以⽤画图的⽅法来帮助分析。
现在请同学们画⼀画。
(学⽣尝试画图)①让学⽣⾃⼰动⼿画⼀画,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
②⼩组讨论并汇报。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画图分析的?预设⽣:先画12⾯⼩红旗,表⽰⼀班所得⼩红旗的数量。
再在下⾯画和12⾯同样多的⼩红旗后,多画3⾯,表⽰⼆班所得⼩红旗的数量。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5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5篇)《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3页例题7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根据四则运算的含义选择合适的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说一说、比一比、画一画等数学活动,获得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法表征问题的方法。
3.让学生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基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验解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利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情景:圣诞节快到了,羊村要组织联欢会,帮助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出示题目情景 1.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初步感知。
2.表征数量关系,沟通实际问题与实际运算意义的联系。
① 理解题意,语言描述表征题意② 画图表征题意③ 列式解答④ 检查⑤ 回顾梳理,小结方法。
三、运用巩固,解决问题。
2.羊村举行摄影展览,如果每只羊要选出5张照片,6只羊一共要选多少张照片?独立尝试,汇报交流。
他们还准备了两袋苹果,一袋三个,另一袋六个。
我还准备了3袋梨,每袋6个。
你会问数学题并回答吗?独立尝试,汇报交流。
四、课堂总结:对话:今天天气真好!你得到了什么?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第二单元例5)【学习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例5 【课程标准描述】【学习目标】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歩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评价学习方案】1.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考题,明确要解决哪两个问题。
评估学习目标1。
2.通过分析数量关系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当一个问题缺少条件时,必须先补上条件才能回答,以此来评价学习目标2。
【学习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目标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们喜欢做什么?2、出示教材32页情境图,谈话:画面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教案-2021-2022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
4.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数学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加法和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购物找零、比较数量等。
举例:小华买了3个苹果,花费5元,找回2元。学生需要理解并计算出3个苹果的价格是5-2=3元。
2.教学难点
(1)在解决问题时,理解并区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用场景。
难点举例:在购物找零问题中,学生容易混淆用加法还是减法。
(2)在实际问题中,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实际情境相结合。
难点举例:将平均分配问题中的“平均”概念与除法运算联系起来,理解除法在此类问题中的作用。
(3)解决复合型问题时,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课堂上,我注意到学生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于加法和减法的应用较为熟练,但在乘法和除法的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这一情况,设计更多有关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巩固这两个运算方法。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他们通过合作交流,不仅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语言组织能力有待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给学生提供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数学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数学方法,如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这些方法是解决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基本工具,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数量的计算和比较。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说,如果有5个小朋友要平均分8个橘子,我们应该怎么计算?这个案例展示了除法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2.2.3《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
2.2.3《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1. 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步骤。
2. 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纠正错误,解答疑惑。
4. 小结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的理解。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解决问题基本步骤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合作交流表现。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2. 教学课件:PPT、动画等。
3. 练习题: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6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6 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版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6 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作业设计都有了深入的理解和充分的准备。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新课标版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具体章节为4.2.6解决问题。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们将学习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以及如何比较不同物品的价格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加减法计算总价,并能够比较不同物品的价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加减法计算总价。
而难点则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价格比较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关的教具和学具,包括PPT、实物模型、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购物的情景,让学生们理解实际问题解决的意义。
2.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向学生们展示如何运用加减法计算总价,并如何比较不同物品的价格。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能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相互交流解题方法,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简洁明了,主要包括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以及价格比较的概念。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将会包括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题目,让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并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我也会给出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让学生们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思考。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购物这一情景来让学生们理解实际问题解决的意义。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4)》参考教案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例4)》参考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用画图的方法解决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意识。
3.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用画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若干个圆片、三角形、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一)摆一摆,说一说。
教师在黑板上粘贴一行圆圈,共6个。
要求学生摆一行数量一样多的三角形。
如果要使三角形比圆圈多2个,让学生上黑板摆,并说一说想法。
圈出三角形和圆圈同样多的部分,再圈出三角形比圆圈多的部分,让学生思考三角形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
最后,引导学生计算三角形的数量。
二)揭示课题并板书设计意图:从学生感兴趣且直观的动手操作入手,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从而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为下一环节的研究做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一)探究解决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出示教材第23页主题图,让学生交流哪一列的班级在评比中荣获第一名以及其他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从简单的统计图中,搜集有效的信息,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各个量之间的大小。
然后,课件出示例4第(1)小题的条件部分,让学生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理解数量关系。
通过根据黑板上的圆片和三角形的对比图,学生模仿着用小棒摆,并同桌互相说一说摆法和算法,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3.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小红旗摆法图,演示画图过程。
学生交流图中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列式、解答。
4.学生交流。
在引导学生运用画图法解决问题后,留给学生交流其它解法的时间,让有能力的学生在研究上得到拓展延伸。
5.引导学生用减法来检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增强合作意识。
2.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难点: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谈话引入,展示情境。
师:昨天学校举行了一次卫生评比活动,成绩已经公布在学校的宣传栏里了,大家想不想去看一看自己班的成绩呢
生:很想去看一看。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到宣传栏前看看自己班的成绩吧!
(课件出示教材23页例4情境图)
师:认真观察情境图,从图中我们能知道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师指名汇报)
预设
生1:我知道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
生2:我知道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
生3:我知道问题是要求二班得了多少面。
师:同学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你们能利用这些信息求出二班得了多少面吗(板书课题)操作指导:让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描述图中的信息,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画一画,分析题意。
(1)选择信息。
师:你能选择两个信息来计算“二班得了多少面”吗
预设
生1:一班得了12面小红旗。
生2: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
(2)画图分析。
师:为了更加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我们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分析。
现在请同学们
画一画。
(学生尝试画图)
①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②小组讨论并汇报。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画图分析的
预设
生:先画12面小红旗,表示一班所得小红旗的数量。
再在下面画和12面同样多的小红旗后,多画3面,表示二班所得小红旗的数量。
2.自主解决问题。
师:你能根据图意计算出二班得了多少面吗
(指名板演,师巡视指导)
预设
生1:根据图意可以看出,要求二班得了多少面,应用加法计算,列式为12+3=15(面)。
生2:要求二班得了多少面,就是求比12多3的数是多少,因此用12+3=15(面)。
师:你们能验证一下他们的做法是否正确吗
预设
生3:我通过看图发现二班确实有15面小红旗,所以他们的做法是正确的。
生4:我计算3+12也等于15,所以他们的计算是正确的。
生5:我用15减12得3,和已知条件二班比一班多得3面相符,所以他们的计算是正确的。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好,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就要用加法计算,计算后可以用同学们说的方法验证一下做得是否正确。
师小结:解决问题时,列式算出得数后,不要忘记写单位名称和答语。
3.巩固所学,例题延伸。
再次出示教材23页例4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师:你们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
生1:三班比一班少得了4面小红旗,三班得了多少面
生2:一班比四班少得了1面小红旗,四班得了多少面
(生独立尝试解答,师巡视指导)
让学生用画图等方法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学生采用的信息不同,解题的方法不同,只要答案正确都要给予肯定)
对做对的同学,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对做错的同学,老师要及时帮助他们,保证每个同学都不掉队。
学生汇报结果。
(师板书)
预设
生1:三班得了多少面
12-4=8(面)
口答:三班得了8面。
生2:四班得了多少面
12+1=13(面)
口答:四班得了13面。
师:为什么有的用加法,有的用减法
生:因为要求的多少不同,求多的用加法,求少的用减法。
师小结:遇到比多比少的问题时,我们要看最后求的是多的量还是少的量,求多的量用加法,求少的量用减法。
操作指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掌握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方法,并让学生自主解决例题,这样可以让学生经历一个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一板块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验证答案这四个环节,使学生切实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板块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教材24页“做一做”。
(1)教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
(2)引导学生明确两个问题分别求的是多的还是少的。
(3)学生尝试独立解答并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25页1、2、3题。
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第1题和第2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方法。
解答第3题时,教师强调书写格式一定要规范。
3.拓展练习:超超的爸爸今年35岁,妈妈比爸爸小2岁,超超的年龄比爸爸小27岁,
又比弟弟大3岁,问妈妈、超超、弟弟今年分别多少岁。
操作指导:这一板块主要是对新知识的巩固应用,共分三个层次进行练习,这样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练习都有所提高和进步。
这样的练习不仅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还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板块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
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就用加法计算。
生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就用减法计算。
2.布置作业。
教材26页7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12+3=15(面)
口答:二班得了15面。
12-4=8(面)
口答:三班得了8面。
12+1=13(面)
口答:四班得了13面。
教学反思
《解决问题》这类教学要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
课我结合观察、思考、分析、推理等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堂生动活泼的数学课,教学效果可圈可点。
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我认为以下两点做得比较好:
1.课前创设了问题情境,通过二年级卫生评比的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又引导学生采用画小红旗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分析等方法经历策略形成的过程及问题解决的过程。
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亲身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