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光伏逆变器
光伏逆变器详细介绍(完整版)

保护功能
总结词
保护功能是确保光伏逆变器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包括过载保护、短路保护、过压保护 和欠压保护等。
详细描述
过载保护是指在负载超过额定值时,逆变器自动切断输出或降低输出功率,以保护设备 和电网的安全;短路保护则是在发生短路故障时,逆变器能够快速切断输出,防止电流 过大造成设备损坏;过压和欠压保护则是在输入电压过高或过低时,逆变器自动调节或
转换效率
总结词
转换效率是衡量光伏逆变器性能的重 要指标,它表示逆变器将直流电能转 换为交流电能的效率。
详细描述
转换效率越高,意味着逆变器在转换 过程中损失的能量越少,系统整体效 率更高。因此,选择高效率的逆变器 可以降低系统能耗,提高经济效益。
输入电压范围
总结词
输入电压范围表示逆变器能够接受的 直流输入电压的范围。
逆变器无法启动
检查电源是否正常,检查电缆 连接是否紧固。
输出电压异常
检查输入电压是否正常,检查 电缆连接是否紧固。
散热风扇不运转
检查散热风扇是否损坏,需要 更换散热风扇。
显示面板无显示
检查显示面板的连接线是否正 常,需要更换显示面板。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方向。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加速应用 ,提升光伏逆变器的能源管理
和运维水平。
并网、储能、充电等多功能集 成化成为技术发展新趋势。
模块化、定制化设计满足不同 应用场景需求。
未来市场预测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可再生能源政策的推动,光伏 逆变器市场前景广阔。
5G通信、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为光伏逆变器市场 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要点一
建筑集成光伏(BIPV)
将光伏板与建筑相结合,通过光伏逆变器将太阳能转化为 直流电能,供给建筑内部负载使用或并入电网。
光伏逆变器的无功功率控制技术研究

光伏逆变器的无功功率控制技术研究引言光伏逆变器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重要装置,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它在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减少对传统能源依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光伏逆变器也面临一些问题。
其中之一是光伏逆变器在电力系统中产生的无功功率,这可能会对电网稳定性和能效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对光伏逆变器的无功功率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光伏逆变器的基本原理光伏逆变器是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装置。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光伏电池板将太阳光转换为直流电能,然后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
光伏逆变器一般分为单相逆变器和三相逆变器两种类型。
对于单相逆变器来说,其核心部件是电容滤波器、整流器、逆变器和输出滤波器。
逆变器将直流电能转变为交流电能,并将其输出到电网系统中。
二、光伏逆变器产生的无功功率问题在实际使用中,光伏逆变器除了能够为电网输入有功功率外,还会产生无功功率。
无功功率分为感性无功功率和容性无功功率。
感性无功功率会导致电网电压降低,而容性无功功率则会导致电网电压升高。
这些无功功率的波动对电网的稳定性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光伏逆变器的无功功率控制技术为了解决光伏逆变器产生的无功功率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无功功率控制技术。
1. 串联型逆变器控制技术串联型逆变器控制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无功功率控制技术。
该技术通过调节逆变器的输出电流来实现无功功率的调节。
当电网需要感性无功功率时,逆变器控制器调节输出电流的相位和幅值,使逆变器输出感性无功功率。
当电网需要容性无功功率时,逆变器控制器调节输出电流的相位和幅值,使逆变器输出容性无功功率。
2. 并联型逆变器控制技术并联型逆变器控制技术是另一种常用的无功功率控制技术。
该技术通过改变逆变器的工作方式来调节无功功率。
当电网需要感性无功功率时,逆变器切换到逆变模式,将多余的有功功率转换为感性无功功率。
当电网需要容性无功功率时,逆变器切换到反向模式,将多余的有功功率转换为容性无功功率。
单相逆变器工作原理

单相逆变器工作原理
单相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电力转换设备。
其工作原理如下:
1. 输入电源:单相逆变器通常由直流电源供电,例如电池、太阳能电池板等。
直流电源的电压通常比较稳定。
2. 逆变器拓扑:单相逆变器采用不同的拓扑结构,例如全桥、半桥等。
拓扑结构决定了逆变器的性能指标。
3. PWM 控制:逆变器通过脉冲宽度调制(PWM)技术来实现将
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PWM 控制通过调节开关管的导通时间
和断开时间来控制输出交流电的幅值、频率和相位。
4. 滤波电路:PWM 输出的交流电是由频率较高的脉冲组成的
方波信号。
为了将其转化为纯净的正弦波交流电,逆变器配备了滤波电路,通常包括电感和电容。
5. 输出电路:滤波后的正弦波交流电经过输出电路传输到负载中。
输出电路的设计要考虑负载的容量,以避免过载和短路等问题。
6. 控制保护:逆变器通常还配备了电流、电压、温度以及过载和短路保护等控制和保护电路,以保证逆变器的安全可靠运行,并防止损坏负载设备。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单相逆变器可以将直流电源转换为交流电,
用于供应各种家用电器、电子设备以及工业设备等需要交流电的场合。
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关键是通过PWM控制实现直流电到交流电的高效转换。
光伏逆变器功能特点和主要技术参数说明

光伏逆变器功能特点和主要技术参数说明光伏逆变器功能特点和主要技术参数说明将直流电能变换成为交流电能的过程称为逆变,完成逆变功能的电路称为逆变电路,⽽实现逆变过程的装置称为逆变器或逆变设备。
太阳能光伏系统中使⽤的逆变器是⼀种将太阳能电池产⽣的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转换装置。
它使转换后的交流电的电压、频率与电⼒系统交流电的电压、频率相⼀致,以满⾜为各种交流⽤电装置、设备供电及并⽹发电的需要,它是光伏系统的⼤脑。
1.离⽹逆变器的主要特点(1)采⽤16位单⽚机或32位DSP微处理器进⾏控制;(2)太阳能充电采⽤PWM控制模式,⼤⼤提⾼了充电效率;(3)采⽤数码或液晶显⽰各种运⾏参数,可灵活设置各种定值参数;(4)⽅波、修正波、正弦波输出。
纯正弦波输出时,波形失真率⼀般⼩于5%;(5)稳压精度⾼,额定负载状态下,输出精度⼀般不⼤于±3%;(6)具有缓启动功能,避免对蓄电池和负载的⼤电流冲击;(7)⾼频变压器隔离,体积⼩、重量轻;(8)配备标准的RS232/485通信接⼝,便于远程通信和控制;(9)可在海拔5500m以上的环境中使⽤。
适应环境温度范围为-20~50℃;(10)具有输⼊接反保护、输⼊⽋压保护、输⼊过压保护、输出过压保护、输出过载保护、输出短路保护、过热保护等多种保护功能。
2.并⽹型逆变器主要性能特点(1)功率开关器件采⽤新型IPM模块,⼤⼤提⾼系统效率;(2)采⽤MPPT⾃寻优技术实现太阳能电池最⼤功率跟踪,最⼤限度地提⾼系统的发电量;(3)液晶显⽰各种运⾏参数,⼈性化界⾯,可通过按键灵活设置各种运⾏参数;(4)设置有多种通信接⼝可以选择,可⽅便地实现上位机监控(上位机是指:⼈可以直接发出操控命令的计算机,屏幕上显⽰各种信号变化如电压、电流、⽔位、温度、光伏发电量等);(5)具有完善的保护电路,系统可靠性⾼;(6)具有较宽的直流电压输⼊范围;(7)可实现多台逆变器并联组合运⾏,简化光伏发电站设计,使系统能够平滑扩容;(8)具有电⽹保护装置,具有防孤岛保护功能。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发展进程。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且可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并且伴随“智能电网”理论的兴起,分布式电力系统正日益受到关注,光伏逆变系统作为分布式电力系统的一种重要形式,使得对该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论文在分析光伏逆变系统发展现状与研究热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光伏逆变系统的主要关键技术,对直接影响光伏逆变系统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状态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光伏逆变器控制等技术进行了详细研究。
为研究光伏逆变系统,本文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光伏逆变系统模型,主要包括光伏电池模块,前级DC/DC变换器,后级DC/AC逆变器,以及相应的控制模块。
为了提高系统模型的准确性及稳定性,论文设计了一种输出电压随温度光照改变的光伏电池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Boost升压变换器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策略,并且将正弦脉冲宽度调制技术(SPWM)应用于逆变器控制。
最后在Matlab/Simulink软件环境下搭建了光伏逆变系统的整体模型,完成系统性的实验验证。
经过仿真实验验证,所提出的光伏逆变系统设计方案正确可行,且输出达到了设计要求,为进一步实现并网功能提供了条件,具有较高的实用参考价值。
关键词: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光伏逆变系统;正弦脉冲调制技术ABSTRACTWith intensify of the energy crisis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development of clean energy has got a promotion. The solar energy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because of its friendly-environmental advantage and renewable property. With the proposition of the Smart Grid, Distributed Power System has earned more attention. As an important form of Distributed Power System, photovoltaic inverter system is the key of the research in this field.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key techniques of photovoltaic inverter system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hotspot of PV inverter system and traverses the main techniques such as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 which has a direct influence on work efficiency and work condition and technology of PV inverter.In order to research PV inverter system, this paper builds an integral model, including PV battery model and DC/DC converter and DC/AC single phase inverter as well as corresponding control model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validity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the paper uses a PV battery model whose output voltage changes with intensify of the illumination and the real time temperature. And this paper proposes a control method of MPPT on the basis of Boost converter and applies the Sinusoidal PWM in single phase inverter control. At last, we will build an integral PV inverter system by using Matlab/Simulink software, to get a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Through many simulation experiments, the proposed photovoltaic inverter system design is correct and feasible. And the output indicators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The system paves the road to the further implement and grid connection and has a high practical value.KEY WORDS: PV battery;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PV inverter system;sinusoidal pulse width control (SPWM)目录第1章绪论 (1)1.1课题背景及意义 (1)1.2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简介 (2)1.3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3)1.4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4)第2章光伏并网逆变系统分析 (5)2.1逆变器拓扑结构 (5)2.2并网逆变器输入方式 (5)2.3并网逆变器的隔离方式 (6)2.4 并网逆变系统的方案及其工作原理 (7)2.4.1光伏电池的原理及数学模型 (8)2.4.2前级Boost升压电路工作原理 (10)2.4.3后级单相全桥逆变器的工作原理 (11)2.5最大功率点跟踪模块的原理及分析 (12)2.5.1最大功率点跟踪原理 (12)2.5.2 爬山法 (13)2.6本章小结 (15)第3章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及实现 (16)3.1并网逆变器的SPWM技术 (16)3.1.1 SPWM调制技术原理 (16)3.1.2单相单极性SPWM逆变器 (17)3.1.3单相双极性SPWM逆变器 (17)3.2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输出控制 (18)3.2.1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目标 (18)3.2.2并网逆变器的输出控制模式 (18)3.3并网电流闭环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21)3.4本章小结 (24)第4章基于SPWM的并网系统MATLAB/Simulink仿真 (25)4.1单相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仿真 (25)4.2光伏电池模型仿真 (25)4.3并网逆变系统的仿真 (27)4.4系统仿真结果及分析 (28)结论 (30)参考文献 (31)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分析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分析[摘要]伴随能源危机日益严重化,为更好地摆脱这一困境,便需积极开发及运用更多的绿色能源。
目前太阳能已被有效应用至光伏并网的发电领域,而并网式逆变器则属于其中的一个重要装置。
为更好地实现对光伏并网的逆变器有效控制。
本文主要对单相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整个系统设计开展深入研究,期望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此方面设计优化及其应用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或者参考。
[关键词]光伏并网;单相;逆变器;前言:伴随新能源科技持续地进步发展,对光伏并网逆变器提出更高的设计应用要求,为更好地落实光伏并网逆变器相关设计开发及其应用工作,对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开展综合分析,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光伏式逆变器光伏式逆变器,属于太阳能的光伏发电当中所应用一种逆变器,能够把太阳能电池所产生直流电,经电力电子式变换技术,促使其被转换成为可以直接并网及负载的相应交流能量,属于光伏系统当中重要部件[1]。
在一定程度上,光伏并网逆变器属于光伏电池和电网重要的一个接口装置,把光伏电池电能有效转换成为交流电能后,传输至电网当中,对于光伏并网整个发电系统所起到作用较为突出。
2、系统设计2.1在总体构思层面单项光伏并网逆变器,内含信号采样、L滤波、逆变器的驱动、硬件控制等电路,还有DSP单元、隔离变压装置、辅助电源等。
硬件控制当中的电路属于系统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硬件电路实际运行期间所产生相应的SPWM波,可以持续驱动着IGBT,以至于PID实现有效调节[2]。
PID单元在功能上,以锁相为主,其可针对电网电压予以采样输出,与电压呈正弦波实现向着至硬件的控制电路同步传送。
针对采样电路,其以电压电流相应霍尔传感系统装置为基础,有效采集电力电压和并网的电流;针对驱动电路,其能够加工处理好硬件控制相应电路实际输出的信号,对IGBT产生一定的驱动作用;针对滤波电路,则设为单电感形式的滤波。
为能够让逆变器实现有效地并网运行,便需基于电压源位置电流控制,有效控制逆变器实际所输出的电流,并实现对电压相位与其频率的跟踪控制,呈正弦形式持续输出幅值,并网总体功率因数将得以提高,相位与其频率控制整个过程相对简单,以硬件电路为基础,能够实现快速的速度控制操作响应,且能够更好地发挥DSP系统功能。
光伏单相逆变器并网控制技术研究论文(含中英文翻译)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单相逆变器并网技术研究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单相逆变器并网技术研究摘要随着“绿色环保”概念的提出,以解决电力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为目的的新能源利用方案得到了迅速的推广,这使得研究可再生能源回馈电网技术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何可靠地、高质量地向电网输送功率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在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系统中起电能变换作用的逆变器成为了研究的一个热点。
本文以全桥逆变器为对象,详细论述了基于双电流环控制的逆变器并网系统的工作原理,推导了控制方程。
内环通过控制LCL滤波中的电容电流,外环控制滤波后的网侧电流。
大功率并网逆变器的开关频率相对较低,相对于传统的L 型或LC 型滤波器,并网逆变器采用LCL 型输出滤波器具有输出电流谐波小,滤波器体积小的优点,在此基础上本系统设计了LCL滤波器。
本文分析比较了单相逆变器并网采用单闭环和双闭环两种控制策略下的并网电流,并对突加扰动情况下系统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
在完成并网控制系统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设计并制作了基于TMS320LF2407DSP的数字化控制硬件实验系统,包括DSP 外围电路、模拟量采样及调理电路、隔离驱动电路、保护电路和辅助电源等,最后通过MATLAB仿真软件进行验证理论的可行性,实现功率因数为1的并网要求。
关键词并网逆变器;LCL滤波器;双电流环控制;DSP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AbstractWith the concept of”Gree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was proposed.All kinds of new energy exploitation program are in the rapid promotion,which i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ower shortage,pollution and other issues.It makes exploring renewable energy feedback the grid technology has a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How to deliver power into the grid reliably and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problem,the inverter mat Can transform the electrical energy in the system of the renewable resource to be fed into the grid is becoming one of the hot points in intemational research.Based on the bridge inverter the analysis of the working principle and the deduction of the control equation have been presented. The strategy integrates an outer loop grid current regulator with capacitor current regulation to stabilize the system. The current regulation is used for the outer grid current control loop. The frequency of switching is slower in the high power grid-connected inverter. Compared with tradition type L or type LC, output filter and output current‟s THD of type LCL are all smaller.So on this basis, the system uses the LCL filter.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net current of the single-phase inverter and net single loop and double loop under two control strategies, and the case of sudden disturbance of the dynamic change of the system.In complete control system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MS320LF2407DSP‟s digital control hardware test system, including the DSP external circuit, analog sampling and conditioning circuit, isolation, driver circuit, protection circuit and auxiliary power, etc., via MATLAB software to validat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theory. Achieve power factor is 1 and network requirements.Keywords Grid-connected inverter;LCL filter; Double current loop control;DSP目录摘要......................................................... III Abstract ...................................................... II 第1章绪论. (1)1.1国内外可再生能源开发的现状及前景 (1)1.1.1 可再生能源开发的现状及前景 (1)1.1.2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系统 (3)1.2并网逆变器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4)1.3本文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6)第2章单相并网逆变器总体设计 (8)2.1并网逆变器组成原理及主体电路硬件设计 (8)2.1.1 系统逆变主体电路拓扑结构及原理 (8)2.1.2 系统主体电路参数设计 (9)2.2逆变器的SPWM调制方式分析 (10)2.3LCL滤波器的设计 (14)2.3.1 利用隔离变压器漏感确定LCL滤波 (14)2.3.2 LCL滤波器数学模型及波特图分析 (15)2.3.3 LCL滤波器的参数设计 (16)2.4并网控制策略的提出 (18)2.4.1 电流型并网模型分析 (18)2.4.2 几种控制方法分析 (20)2.4.3 使用双电流闭环控制策略 (23)2.5本章小结 (25)第3章系统仿真及结果分析 (26)3.1单相逆变器开环仿真 (26)3.2单相逆变器并网单闭环仿真分析 (27)3.3基于双电流环的单相逆变器并网仿真分析 (28)3.4突加扰动时系统动态分析 (29)3.5本章小结 (31)第4章数字化并网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2)4.1基于DSP的并网控制系统整体设计 (32)4.2系统电路设计 (33)4.2.1 DSP外围电路设计 (33)4.2.2 模拟信号采样电路 (34)4.2.3 隔离、驱动电路 (36)4.2.4 多功能控制电源设计 (37)4.2.5 保护电路设计 (38)4.3本章小结 (38)结论 (39)参考文献 (40)致谢 (42)附录1 (43)附录2 (52)附录3 (59)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 国内外可再生能源开发的现状及前景1.1.1可再生能源开发的现状及前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活动的增加,世界能源消耗急剧上升,世界能源消耗增长了20倍。
光伏微型逆变器拓扑

光伏微型逆变器拓扑光伏微型逆变器是一种用于将光伏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设备。
它在光伏发电系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光伏微型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对其性能和效率有着直接影响。
光伏微型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单相桥式拓扑、全桥式拓扑和半桥式拓扑等。
不同的拓扑结构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功率范围。
单相桥式拓扑是最简单、最常见的光伏微型逆变器拓扑结构。
它由四个功率开关器件和一个输出变压器组成。
在这种拓扑结构中,光伏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经过滤波电容器后,经过桥式整流电路得到整流的直流电。
然后,通过PWM控制技术,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通过输出变压器将输出电压调整到合适的值。
全桥式拓扑是一种更复杂的光伏微型逆变器拓扑结构,它由四个功率开关器件和一个输出变压器组成。
这种拓扑结构相较于单相桥式拓扑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和更好的电网适应性。
全桥式拓扑在光伏微型逆变器中的应用较为广泛,特别适用于高功率和高效率的光伏发电系统。
半桥式拓扑是一种介于单相桥式拓扑和全桥式拓扑之间的结构。
它由两个功率开关器件和一个输出变压器组成。
半桥式拓扑在功率密度和电网适应性方面介于单相桥式拓扑和全桥式拓扑之间。
在一些中小功率的光伏微型逆变器中,半桥式拓扑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选择。
除了以上提到的常见拓扑结构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拓扑结构,如多电平逆变器、多端子逆变器等。
这些拓扑结构通常应用于大功率光伏发电系统或特殊的应用场景中。
光伏微型逆变器的拓扑结构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性能要求来确定。
在选择拓扑结构时,需要考虑光伏电池板的功率和输出电压要求、电网的电压和频率要求,以及系统的成本和可靠性等因素。
光伏微型逆变器的拓扑结构也需要考虑功率开关器件的选择和控制策略的设计。
功率开关器件的选择应考虑其性能、效率和可靠性等因素。
控制策略的设计应考虑到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功率因数的改善和谐波的抑制等要求。
光伏微型逆变器的拓扑结构是影响其性能和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的设计 摘要:阐述了一种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系统。该光伏并网逆变器由DC/DC变换器与DC/AC变换器两部分组成,其中DC/DC变换器采用芯片SG3525来控制,DC/AC变换器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F240来控制。由于DSP实时处理能力极强,采用合适的算法能确保逆变电源的输出功率因数非常接近1,输出电流为正弦波形。该控制方案已经在实验室得到验证。
1 引言 21世纪,人类将面临着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在有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制约下能源问题将更加突出,这主要体现在:①能源短缺;②环境污染;③温室效应。因此,人类在解决能源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时,只能依靠科技进步,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可再生洁净能源。太阳能具有储量大、普遍存在、利用经济、清洁环保等优点,因此太阳能的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成为理想的替代能源。文中阐述的功率为200W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器,将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直接转换为220V/50Hz的工频正弦交流电输出至电网。
2 系统工作原理及其控制方案 2.1 光伏并网逆变器电路原理 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主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在本系统中,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额定电压为62V的直流电,通过DC/DC变换器被转换为400V直流电,接着经过DC/AC逆变后就得到220V/50Hz的交流电。系统保证并网逆变器输出的220V/50Hz正弦电流与电网的相电压同步。
图1 电路原理框图 2.2 系统控制方案 图2为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主电路拓扑图,此系统由前级的DC/DC变换器和后级的DC/AC逆变器组成。DC/DC变换器的逆变电路可选择的型式有半桥式、全桥式、推挽式。考虑到输入电压较低,如采用半桥式则开关管电流变大,而采用全桥式则控制复杂、开关管功耗增大,因此这里采用推挽式电路。DC/DC变换器由推挽逆变电路、高频变压器、整流电路和滤波电感构成,它将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62V的直流电压转换成400V的直流电压。 图2 主电路拓扑图 DC/AC逆变器的主电路采用全桥式结构,由4个MOS管(该管内部寄生了反并联的二极管)构成,它将400V的直流电转换成为220V/50Hz的工频交流电。
2.2.1 DC/DC变换器控制方案 DC/DC变换器的控制框图如图3所示。控制电路是以集成电路SG3525为核心,由SG3525输出的两路50kHz的驱动信号,经门极驱动电路加在推挽电路开关管Q1和Q2的门极上。为保持DC/DC变换器输出电压的稳定,将检测到的输出电压与指令电压进行比较,该误差电压经PI调节器后控制SG3525输出驱动信号的占空比。该控制电路还具有限制输出过流过压的保护功能。当检测到DC/DC变换器输出电流过大时,SG3525将减小门极脉冲的宽度,降低输出电压,进而降低了输出电流。当输出电压过高时,会停止DC/DC变换器的工作。由于推挽式电路容易因直流偏磁导致变压器饱和,因此,推挽式电路的设计难点在于如何防止变压器的磁饱和。在本电路中,除了注意电路的对称性之外,还设计了磁饱和检测电路,当流经推挽电路的两个支路电流失衡时,就会启动SG3525的软启动功能,使DC/DC变换器重新启动,变压器得以复位。
图3 DC/DC变换器的控制框图 偏磁检测电路如图4所示。图中只画出了磁环的副边。原边两个线圈接在主电路的变压器原边的两个绕组上,流过两个线圈中的电流方向要相反。当变压器发生偏磁时,某一方向的电流异常大,通过电流互感器检测,可在互感器的输出电阻R1上产生一个电压,如果该电压足够大,可以使稳压二极管D5导通,在电位器上产生压降,将电位器的值调到合适的阻值,使电位器上的压降大于三极管的门限电压,使三极管导通,接在芯片SG3525的脚8与地之间的电容放电,然后SG3525中的恒流源对它充电,SG3525重新启动,从而使变压器磁心复位。 图4 偏磁检测电路 2.2.2 DC/AC逆变器控制方案 DC/AC逆变器是光伏并网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以下将着重阐述该部分。DC/AC逆变器控制框图如图5所示。核心控制芯片采用了TI公司的TMS320F240。尽管单片机也能实现并网逆变器的脉宽调制,但是DSP实时处理能力更强大,因此可以保证系统有更高的开关工作频率。从图5可以清楚看出系统输入和输出信号的情况。 图5 DC/AC逆变器的控制框图 2.3 输出功率优化控制方案 在静态情况下,当并网逆变器与太阳能电池相连时,并网逆变器可等效为太阳能电池的负载电阻。当光强λ和温度T变化时,太阳能电池输出的端电压将会随之发生变化。为了有效地利用太阳能,应使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始终处于适当的工作点。因此,控制方案要求当太阳能电池的电压升高时,可以增大它的输出功率;反之就降低它的输出功率。
DSP的控制方案如图6所示,参考电压和太阳能电池的实际电压相比较后,其误差经过PI调节,将得到的电流指令(直流量)IREF与ROM里的正弦表值相乘,就得到交变的输出电流指令iref,再将它与实际的输出电流值比较后,其误差经过比例(P)环节,将所得到的指令取反,与采集到的交流侧电压Us相加后,所得到的波形再与三角波比较,就产生4路PWM调制信号(三角波的频率为20kHz)。 图6 DSP的控制方案 2.4 交流侧电压Us的检测 将同步变压器副边的同步信号,滤波、整流,就可以得到比较稳定的直流电,将其送到DSP的A/D转换口。由于最后得到的直流电压与电网电压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关系,因此,就比较容易换算Us的值了。
由于涉及到共地的问题,因此,采用了运算放大器的全波精密整流电路,如图7所示。
图7 Us的整流电路 2.5 电流指令的同步 并网时要求逆变器输出的正弦波电流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首先,将电网电压信号经过滤波整形为同步方波信号,再将其输入到TMS320F240的外部中断口XINT1,目的是为了捕捉电网电压的过零信号。如图8所示,电网电压正弦波,经过整形后就得到了方波。
当DSP检测到过零信号的上跳沿时,便触发同步中断,以此时间点作为基准给定正弦波信号时间起点,也就是正弦表指针复位到零;每当T1下溢中断(PWM实时控制)时,正弦表指针便加1,并从正弦表中取值。一个周期的单位正弦波数据被分成了400个点采用表的形式存放在存储器中。由于同步信号比较容易受到谐波和尖峰电压的干扰,因此在进入同步中断后可以先做一个延时,判断外部中断脚XINT1是否仍然是高电平,如果是高电平,就执行中断程序,否则就从中断程序跳出。
从图6的控制方案可看出,IREF与正弦表中数据相乘后,便形成了幅值可调的正弦波的电流给定信号,然后,再实时比较电流给定值,经过P环节后,所得信号反相后,与采集到的交流侧电网电压信号Us相加,所得波形与三角波比较,就产生了PWM波,控制桥臂的通断。总之,输出电流和电网电压的同频、同相的要求是通过电流跟踪控制实现的。
2.6 PWM脉宽调制波的产生 PWM波的产生是通过TMS320F240的全比较单元输出的,频率为20kHz。从图6可知,调制脉冲的产生是通过将电流指令值与实际电流值比较后,经过P环节,所得到的波形与三角波(频率为20kHz)比较后获得的。因此MOS管Q3、Q4、Q5、Q6(见图2)脉冲的产生时刻可以从图8得出,参照正弦波与三角波调制,两者相交决定了PWM的脉冲时刻。实际由采样的波形(实际上是阶梯波)与三角波相交,由交点得出脉冲宽度。本系统是在三角波的底点位置对波形进行采样而形成的阶梯波。此阶梯波与三角波的交点所确定的脉宽在一个采样周期内的位置是对称的,如图9所示。
图8 同步信号波形
图9 正弦脉宽调制波形 图9(a)正弦波B与三角波的交点决定了Q3的导通时刻;正弦波A与三角波的交点决定了Q5的导通时刻。
图9(b)为Q3的脉冲示意图,同一桥臂上Q3与Q4的脉冲是互补的。
图9(c)为Q5的脉冲示意图,同一桥臂上Q5与Q6的脉冲是互补的。
2.7 TMS320F240软件控制流程 这部分的软件主要分成4块,即主程序,T1下溢中断,T2下溢中断和同步中断。流程图如图10所示。T1下溢中断每50μs发生一次,程序主要用来生成PWM波;T2下溢中断每10ms发生一次,程序主要用来产生电流指令;同步中断大约每20ms(网压周期)发生一次。 图10 软件流程图 2.8 系统保护 本系统设计有直流侧过压、欠压,交流侧过流,过热等多种保护。当出现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电压过压、欠压故障的时候,由TMS320F240向SG3525发出一个信号,封锁DC/DC的脉冲,使其停止工作,当检测到直流电压恢复正常时,DC/DC又自动复位开始工作;当出现交流过流、过热故障时,程序进入中断服务子程序,封锁所有驱动信号。当故障排除后,手动复位,系统重新启动。
3 主要元器件选择与实验波形 推挽式电路MOS管选用的是IRFP350(耐压400V,漏源额定电流为16A)。桥式逆变电路MOS管选用的是IRFPC40(耐压600V,漏源额定电流为6.8A)。DC/DC滤波电感L1选用1.2mH,DC/AC滤波电感L2选用33.4mH。
图11是逆变器输出侧并网时电压和电流的波形。电网侧电压为220±20%,电流的有效值为1A左右。
4 结语 本文阐述了一种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系统。DC/DC控制器的拓扑结构采用推挽式电路,是用芯片SG3525来控制的,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