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重点

合集下载

运动疗法的重点知识点

运动疗法的重点知识点

运动疗法的重点知识点1. 什么是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一种利用运动和身体活动来达到康复和健康目标的治疗方法。

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式,可以用于预防、管理和康复各种疾病和损伤。

运动疗法可以通过改善个体身体机能、心理状态和社交能力,促进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

2. 运动对身体的影响运动对身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心血管系统运动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压和心率,减少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2.2 呼吸系统运动可以增强呼吸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道通畅,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2.3 骨骼系统运动可以增加骨密度,强化骨骼,预防骨质疏松症和骨折。

2.4 肌肉和关节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灵活性和耐力,保护关节,减少关节炎和运动损伤的发生。

2.5 代谢和体重控制运动可以提高新陈代谢速率,促进脂肪燃烧,调节体重,预防和管理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

2.6 免疫系统运动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感染和慢性疾病的发生。

3. 运动疗法的应用3.1 康复医学运动疗法在康复医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运动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的独立性和生活质量。

3.2 心理健康运动疗法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非常明显。

运动可以缓解焦虑、抑郁和压力,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改善心理状态。

3.3 内分泌系统运动疗法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运动可以促进激素的分泌和平衡,改善内分泌紊乱导致的疾病。

3.4 神经系统运动疗法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很大。

适量的运动可以改善大脑的认知功能、注意力和记忆力,预防神经系统疾病。

4. 运动疗法的原则4.1 个体化运动疗法需要根据个体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定制,因为不同人需要不同类型和强度的运动。

4.2 渐进性运动疗法应该从小到大、从浅入深进行,遵循逐步适应的原则,以避免过度运动导致的损伤。

4.3 多样性运动疗法应该包括不同类型的运动,以全面锻炼身体的各个方面,增强身体的综合功能。

临床运动疗法学考试重点

临床运动疗法学考试重点

临床运动疗法学考试重点选择题:1.在完全卧床休息的情况下,肌力每天丧失1%~3%,每周丧失10%~15%;如卧床休息3~5周,肌力即可减少一半。

2.天鹅颈畸形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

如:双手小关节出现天鹅颈样畸形的疾病是(B)。

A.系统性红斑狼疮B.类风湿关节炎C.干燥综合征D.强直性脊柱炎E.多发性肌炎3.颈椎牵引的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7%~10%;腰椎牵引重量至少>25%体重才可克服牵引时的摩擦力;腰椎电动骨盆牵引时首次牵引重量一般为体重的30%。

4.帕金森病四大典型症状:①静止性震颤;②肌强直;③运动迟缓;④姿势步态异常。

注:典型病例可见面部表情减少,称为“面具脸”;手指节律性震颤,形成所谓“搓丸样动作”;站立时呈头部前倾,躯干俯屈的特殊姿势;行走呈小碎步样前冲,称“慌张步态”;手指的精细运动障碍,书写时字越写越小,称“小字症”。

如:①以下哪项是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D)A.肌肉强直常从肢体远端开始B.平衡功能障碍,共济失调步态C.随意运动时震颤明显D.“小写征”E.失语解释:肌强直多自一侧上肢的近端开始,逐渐蔓延至远端、对侧及全身。

②下列哪项不是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A)A.运动性震颤B.泌汗异常和便秘C.慌张步态D.运动减少E.肌张力增高解释:帕金森病临床常见功能障碍:a.运动功能障碍(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b.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唾液和皮脂分泌增加,多汗,肢体远端皮温低,排尿困难,便秘,体位性低血压等);c.精神症状(对任何事物失去兴趣,精神活动缺乏、消极,表现为抑郁、痴呆等);④临床并发症,如压疮,感染等。

5.运动量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是循序渐进的治疗原则。

6.产生肌力最大的肌肉收缩形式是离心收缩。

如:肌肉产生最大力量的收缩形式是:(C)A.等长收缩B.向心性收缩C.离心性收缩D.等动收缩E.等张收缩注:各种收缩时产生张力大小的顺序依次为:离心性收缩>等长收缩>向心性收缩7.关键点的控制主要包括:①中心控制点:胸骨柄中下段,主要控制躯干的张力;②近端控制点:头部、骨盆、肩部等,分别控制全身、骨盆和肩胛带部位的张力;③远端控制点:手指、足,分别控制上肢、手部、下肢及足等部位的张力。

运动疗法重点

运动疗法重点

一.名词解释1.运动疗法:以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主要应用物理学中的力学因素)称之为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关节松动术:是治疗关节功能障碍,如僵硬、可逆的关节活动受限、关节疼痛的一门康复治疗技术。

3.协调训练:是指恢复平稳、准确、高效的运动能力的锻炼方法,即利用残存部分的感觉系统以及视觉、听觉和触觉来促进随意运动的控制能力。

4.肌力指肌肉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

5.肌肉耐力:指有关肌肉持续进行某项特定任务(作业)的能力,其大小可以用从开始收缩直到出现疲劳时已收缩了的总次数或所经历的时间来衡量。

6.平衡能力:指人体所处的一种稳定状态,以及不论处在何种位置、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的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即当人体重心垂线偏离稳定的支持面时,能立即通过主动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使重心重新返回到稳定的支持面内,这种能力就称为平衡能力。

二.非名词解释制动制动对机体的影响(一)消极:(1)心血管血容量减少,心率增加,每搏量下降,血流速度减慢,血栓形成,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由卧位到直立位)。

(2)呼吸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通气效率降低;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增加(3)肌肉骨骼1.肌代谢障碍:在制动的最初几个小时内,肌蛋白的合成速度便开始下降。

2.肌萎缩制动可造成废用性肌萎缩,以神经性瘫痪引起的肌萎缩最为明显。

肌萎缩速度为非线性的,即制动早期肌萎缩最快,呈指数下降趋势。

快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少超过慢肌纤维。

伸肌萎缩的程度要重于屈肌。

3.肌力下降由于肌萎缩、支配肌运动的神经兴奋性下降、运动单元募集减少等因素,导致肌力下降。

肌力下降的速度要比肌萎缩的速度快。

肌力下降和神经功能障碍又是造成步态不稳和运动协调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4.肌性挛缩制动会导致肌膜的胶原纤维发生改变,使肌膜硬化、弹性下降。

由于肌膜的限制作用,将会使整块肌丧失其伸展性,造成肌性挛缩。

5.骨代谢异常骨钙负平衡,骨密度降低(4)内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高;雄激素分泌减少;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甲状腺素和甲状旁腺素分泌增高心钠素早期升高,后期下降;胰岛素和前胰岛素C肽分泌增高(二)积极影响:1.有助于减轻局部损伤的疼痛和肿胀,保证损伤组织的自然修复过程。

运动治疗技术

运动治疗技术

运动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是一个以运动和体育运动为主的治疗方法,通过对身体的运动和锻炼,帮助人体恢复和增强其自身的机能。

运动治疗技术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

运动治疗技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其中最常见的包括运动疗法、康复运动、音乐疗法、艺术疗法等等。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从身体和心理方面恢复健康,同时也可以提高人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促进自我发展和成长。

一、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运用运动和体育锻炼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项治疗技术。

它重点针对不同类型的疾病和人口群体进行个性化的运动方案,包括慢性疾病、心脏疾病、肺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遗传疾病、偏瘫、失智症、多发性硬化等等。

运动疗法可以帮助身体健康,使人体机能更加优异。

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帮助人们降低血压、降低血糖、降低血脂、提高免疫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降低心理压力和紧张感等等不过,对于不同疾病的运动疗法亦有不同要求,患者应根据医师要求进行运动。

二、康复运动康复运动是一种可以帮助拥有身体残疾或受伤的人们恢复他们的身体机能的技术。

康复运动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伤害,包括骨折、脊椎损伤、关节退化、肌肉病、脑损伤及截肢等等。

康复运动的目标是恢复身体功能,让身体的受损部位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康复运动根据患者的伤害类型和他们的身体条件进行个性化的治疗,而治疗方案与训练周期亦讲究安排和数量等,聚焦骨骼肌肉恢复,帮助患者重新掌握动作技能,增加身体的稳定性,提高体质水平。

三、音乐疗法音乐疗法是一种采用音乐和音乐活动进行心理和情感康复的技术,主要针对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可能产生问题的患者,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等。

音乐疗法利用音乐和创造性的音乐活动,帮助人们缓解压力和紧张感,促进放松和情绪管理,以及提高个人的自尊心和自我肯定感。

常见的音乐疗法活动包括音乐演奏、组合训练、创作音乐、唱歌和舞蹈。

四、艺术疗法艺术疗法是一种将创造性活动作为治疗精神疾病和康复的基础,通过绘画、音乐、手工艺、创作等形式的艺术形式来帮助人们康复。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

等速收缩
二、运动疗法的基本方法
【运动疗法的基本方法】
㈠ 生物力学方法 1.定义
生物力学的方法是指肌肉关节活动按生物力学 的原理——力、运动、耐力等进行治疗,从而保 持人体良好的平衡和运动能力。
治疗时每次只集中在一个关节、一块肌肉或肌 群和一种运动上。
方法:主、被动运动,各种器械运动等。
【运动疗法的基本方法】--生物力学方法
体位转换训练的护理要点: * 每次训练时仅给予最小辅助;并依次减少辅助 量。 * 向患者分步解释动作顺序及要求。
【运动疗法的内容】--步行训练
㈦ 步行训练 * 对象:因伤病损害而造成步行障碍者 * 训练前准备:ROM训练、肌力训练、耐力训练、 下肢负重训练、合理选用辅助用具(矫形器、助 行器、拐杖、手杖和轮椅等) * 步行基本动作训练:减重支持步行→平行杠内 步行→杠内持杖步行→杠外持杖步行→弃杖步行 →应用性步行。
【运动疗法的内容】--平衡训练
协调训练与平衡训练的区别: 平衡功能的训练侧重于身体重心的控制,以粗
大动作、整体动作训练为主。 协调功能训练侧重于动作的灵活性、稳定性和
准确性,以肢体远端关节的精细动作、多关节共 同运动的控制为主,同时强调动作完成过程的质 量,例如在动作的完成是否正确、准确、是否出 现肢体的震颤等。
缺点: (1)所获得增强的肌力仅出现在该姿势练 习的关节角度。 (2)用力时要屏气,对高血压病患者不利 。
等长运动 等张运动
3.等速收缩 在整个运动范围内肌肉的收缩速度,即运动的
角速度为一定,是等长、等张收缩的综合,自己 不能完成,需依靠特殊装置才能完成。如赛百斯 (Cybex)
可作为测定肌力的一种方法。 作用:是最好的增加肌力的方法。
【运动疗法的内容】--关节活动度训练

运动疗法期末重点笔记总结

运动疗法期末重点笔记总结

运动疗法期末重点笔记总结一、运动疗法的定义和原理(500字)运动疗法(Exercise Therapy)是以运动为手段,通过系统性的、有针对性的运动训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物理疗法。

运动疗法的原理是通过运动能够调整身体的生理机能,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血液循环,最终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运动疗法的适应症(800字)1. 心脑血管疾病:运动疗法对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血压、改善血脂水平、增加心肌供血和心肺功能,对心脑血管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2. 呼吸系统疾病:适当的运动有利于改善肺功能,扩充肺活量,增加肺泡通气量,促进气体交换,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恢复和预防具有积极意义。

3. 消化系统疾病:运动疗法可提高胃肠蠕动,促进食物消化吸收,改善肠道功能,预防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肠道功能紊乱等。

4. 神经系统疾病: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增加神经细胞的代谢活动,对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帕金森病等有一定的康复作用。

5. 骨骼和肌肉系统疾病:运动疗法对骨质疏松、骨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等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骨密度,改善肌肉力量和柔韧性,提高关节的稳定性,促进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康复。

6. 代谢性疾病:运动疗法可以提高基础代谢率,加速脂肪的分解和消耗,促进体内代谢产物的排出,对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

7. 精神心理疾病:适当的运动可以释放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情绪的稳定和心理的健康,对精神心理疾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三、运动疗法的运动选择与方法(2000字)1.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中低强度、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呼吸量,促进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对心血管疾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

运动疗法的重点知识点

运动疗法的重点知识点

运动疗法的重点知识点一、运动疗法概述运动疗法是一种通过特定的运动方式来促进身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它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灵活性,同时还可以调节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等精神问题。

二、适用人群1.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2.处于康复期的人群,如骨折后恢复训练、手术后康复训练等;3.想要增强身体健康的人群,如长期久坐不运动的上班族等。

三、运动方式1.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车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

2.力量训练:如举重、引体向上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

3.柔韧性训练:如拉伸、瑜伽等,可以提高关节灵活性。

四、注意事项1.选择适合自己身体条件和年龄的运动方式;2.运动前要进行充分的热身,避免受伤;3.运动时要注意呼吸,避免窒息;4.不要过度运动,以免引起身体损伤;5.运动后要进行适当的放松和拉伸。

五、运动疗法的作用1.改善心肺功能: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加氧气摄入量。

2.增强肌肉力量: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预防骨质疏松。

3.提高关节灵活性:柔韧性训练可以提高关节灵活性,预防关节炎。

4.调节情绪:运动可以释放身体内的压力和紧张感,缓解焦虑和抑郁等精神问题。

六、常见的运动疗法1.水中健身:水中健身可以减轻关节负担,适合患有风湿性关节炎、膝盖痛等人群。

2.普拉提:普拉提可以改善姿势、塑造身材、增强核心稳定性。

3.瑜伽:瑜伽可以缓解压力、调节情绪、提高身体柔韧性。

4.太极拳:太极拳可以缓解关节疼痛、调节血压、增强免疫力。

七、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1.在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运动;2.选择适合自己身体条件和年龄的运动方式;3.注意身体反应,如出现头晕、心悸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运动;4.不要过度运动,以免引起身体损伤;5.避免在高温或寒冷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

《运动疗法技术学》 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课程标准

《运动疗法技术学》 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课程标准

《运动疗法技术学》教学大纲Exercise Therapy Technology课程代码:学时:24 学分:1.5 理论学时:24 实验或讨论学时:0 适用专业:课程性质:选修撰稿人:审定人: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运动疗法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应用各种形式的主动和被动进行具体操练,以促使病人康复的一类疗法。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运动治疗工作的原理,熟练掌握各种运动疗法技术的原理和技巧,并掌握常见疾病的各种运动治疗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运动疗法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2.掌握运动疗法技术中各种训练技术的操作要点。

3.掌握常见病的运动疗法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课程教学改革本课程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出发,使学生先学会做,再逐步学懂弄通,实现课程实施从“知识中心”向“任务中心”转变。

实践操作意林轮知识支撑,理论知识一实践操作玮依托,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为一体,互相补充,实现对治疗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治疗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 1学时第一节概述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念2.常用运动方法及设备3.应用范围及禁忌症第二节运动功能评定 0.5学时知识点:1.肌力评定2.上肢及手功能、平衡功能、协调性的评定本章小结重点:1.常用运动方法2.肌力评定难点:运动疗法中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独立性评定思考题:举例说明肌力评定的不同等级的临床表现教学方法:讲授第二章常规运动疗法技术5学时第一节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念2.影响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的因素3.训练方法4.适应证与禁忌证5.临床应用第二节关节松动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述2.周围关节松动技术3.脊柱松动技术第三节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念2.肌力下降的原因3.增强肌力和耐力训练的基本原理4.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5.临床应用第四节恢复平衡能力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念2.平衡功能障碍的原因3.训练原则和方法4.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临床应用第五节协调性功能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运动控制的神经生理学基础2.运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训练效果3.运动控制功能的障碍4.协调功能障碍的分类及表现5.协调性训练及其影响因素第六节体位摆放、身体移动及站立步行功能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体位摆放、翻身及坐位移动训练2.移乘训练3.轮椅操作训练4.拐杖和助行器的使用及恢复步行能力训练第七节心脏功能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2.常见导致心功能减退的因素3.心脏功能评定4.心脏功能训练的基本方法第八节呼吸运动及排痰能力训练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述2.呼吸系统检查和功能评定3.呼吸训练4.胸腔松动练习5.咳嗽及体位引流第九节水中运动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述2.水中运动的分类3.设备及用具4.训练内容及注意事项5.临床应用第十节医疗体操 0.5学时知识点:1.基本概述2.姿势矫正体操3.肌肉放松训练4.体力恢复训练本章小结重点:1.心脏功能评定2.呼吸系统检查和功能评定3.医疗体操4.关节松动技术5.恢复平衡能力训练及协调性能力训练难点:本章功能训练的临床应用及表现思考题:功能训练对于什么样的病人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教学方法:讲授第三章脊柱牵引疗法2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1.定义及发展简史2.脊柱牵引的生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3.脊柱牵引的分类4.脊柱牵引装置5.适应证和禁忌证6.脊柱牵引研究进展第二节颈椎牵引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颈椎牵引生理效应2.常用颈椎牵引方法3.注意事项4.不良反应及其预防第三节腰椎牵引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腰椎牵引生理效应2.常用腰椎牵引方法3.注意事项4.不良反应及其预防第四节关节功能牵引 0.5学时知识点:1.关节活动范围受限2.关节功能牵引实验研究结果3.关节功能牵引基本方法4.注意事项本章小结重点:1.颈椎牵引技术2.腰椎牵引技术3.关节功能牵引难点:牵引技术的注意事项及临床应用思考题:牵引技术的优缺点是什么教学方法:讲授第四章神经生理学疗法 3学时第一节 Bobath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概述2.治疗原则3.常用治疗技术4.临床应用第二节 Brunnstrom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概述2.成人偏瘫患者的运动模式3.评定方法4.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第三节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 1学时知识点:1.概述2.本体感觉促进技术3.运动模式4.临床应用第四节 Rood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概述2.基础理论3.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第五节 Vojta疗法 0.5学时知识点:1.概述2.理论基础3.Vojta姿势反射4.中枢性协调障碍5.治疗技术6.临床应用本章小结重点:1.Bobath疗法2.Brunnstrom疗法3.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4.Rood疗法5.Vojta疗法难点:五种疗法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思考题:五种疗法的区别教学方法:讲授第五章运动再学习疗法2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概念第二节基本原理 0.5学时知识点:1.脑损伤后功能恢复2.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综合征3.限制不必要的肌肉运动4.反馈对运动控制的重要性5.调整重心6.训练要点7.创造恢复和学习的环境第三节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 1学时知识点:1.上肢功能训练2.口面部功能训练3.从仰卧到床边坐起的训练4.坐位平衡训练5.站起与坐下训练6.站立平衡训练7.行走训练本章小结重点:1.运动再学习疗法的基本原理2.运动再学习疗法的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难点:运动再学习疗法的治疗技术思考题:运动再学习疗法的医学原理教学方法:讲授第六章引导式教育2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定义第二节基本理念 0.5学时知识点:1.功能失效、功能生效及引导式教育的目标2.性格3.学习理论及其应用4.动作学习理论第三节引导式教育实践 1学时知识点:1.评定2.应用的器具3.教育小组4.节律性意向5.引导员6.诱发技巧7.每日活动常规8.习作程序本章小结重点:引导式教育的基本理念与教育实践难点:引导式教育实践的步骤思考题:如何进行引导式教育实践教学方法:讲授第七章按摩疗法2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1.按摩疗法简史2.按摩疗法的作用3.适应证和禁忌证4.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5.学习按摩的态度和要求第二节按摩手法 0.5学时知识点:1.手法的种类、操作及临床应用2.按摩手法的要求3.按摩手法的练习4.各种手法的应用5.按摩时的体位6.按摩介质和热敷第三节按摩疗法的临床应用 1学时知识点:1.软组织损伤、颈椎病、落枕、腰背下肢痛、头痛、偏瘫2.脊髓损伤、脑瘫、先天性肌斜颈、类风湿性关节炎本章小结重点:按摩手法难点:按摩疗法的临床应用思考题:按摩疗法的优缺点教学方法:讲授第八章麦肯基力学诊断治疗方法4学时第一节概述 0.5学时知识点:1.概念与定义2.理论基础第二节诊断方法 0.5学时知识点:1.病史采集2.体格检查3.三大综合征4.向心化现象第三节治疗原则 0.5学时知识点:1.姿势综合征的治疗原则2.功能不良综合征的治疗原则3.移位综合征的治疗原则第四节颈椎的治疗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坐位后缩(治疗技术1)2.坐位后缩加伸展(治疗技术2)3.卧位后缩加伸展(治疗技术3)4.手法牵引下后缩加伸展和旋转(治疗技术4)5.伸展松动术(治疗技术5)6.后缩加侧屈(治疗技术6)7.侧屈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7)8.后缩加旋转(治疗技术8)9.旋转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9)10.屈曲颈椎(治疗技术10)11.屈曲松动术(治疗技术11)第五节胸椎的治疗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直坐屈曲(治疗技术1)2.卧位伸展(治疗技术2)3.伸展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3)4.直坐旋转(治疗技术4)5.伸展位旋转松动术和手法(治疗技术5)第六节腰椎的治疗技术 0.5学时知识点:1.俯卧位放松(治疗技术1)2.俯卧位伸展(治疗技术2)3.俯卧位重复伸展(治疗技术3)4.俯卧位伸展加压(治疗技术4)5.俯卧位持续伸展(治疗技术5)6.站立位伸展(治疗技术6)7.伸展松动术(治疗技术7)8.伸展松动加猛力手法(治疗技术8)9.伸展位旋转松动术(治疗技术9)10.伸展位旋转松动加猛力手法(治疗技术10)11.侧屈旋转手法(治疗技术11)12.侧屈旋转加猛力手法(治疗技术12)13.卧位屈曲(治疗技术13)14.站立位屈曲(治疗技术14)15.抬腿站立位屈曲(治疗技术15)16.侧方偏移的手法矫正(治疗技术16)17.侧方偏移的自我矫正(治疗技术17)第七节麦肯基方法的禁忌症 0.5学时知识点:1.绝对禁忌证2.相对禁忌证本章小结重点:1.颈椎的治疗技术2.胸椎的治疗技术3.腰椎的治疗技术难点:脊椎治疗技术思考题:麦肯基方法的优缺点教学方法:讲授第九章运动疗法技术新进展 3学时第一节强制性运动疗法 1学时知识点:1.概述2.强制性运动疗法技术特点3.强制性运动疗法应用4.强制性运动疗法研究进展5.强制性运动疗法的局限性第二节减重步行运动训练 1学时知识点:1.概述2.减重步行训练设备3.评定指标4.训练方法5.临床应用第三节运动想象疗法 1学时知识点:1.概述2.运动想象疗法的实施3.运动想象能力的评定4.临床应用研究本章小结重点:1.强制性运动疗法2.减重步行运动训练3.运动想象疗法难点:这三种疗法之间的对比思考题:运动疗法技术的新发展还有哪些教学方法:讲授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平时成绩:习题作业/课堂小测验/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结课后考试:闭卷;总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

《运动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运动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运动治疗技术》教学大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运动治疗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应用各种形式的主动和被动进行具体操练,以促使病人康复的一类疗法。

?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正确理解运动治疗工作的原理,熟练掌握各种运动治疗技术的原理和技巧,并掌握常见疾病的各种运动治疗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掌握运动治疗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二、掌握运动治疗技术中各种训练技术的操作要点。

?三、掌握常见病的运动治疗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学时分配序号单元学时理论实践合计?1 ?运动疗法概论 2 ?0? 2?2? 体位转换训练技术 2? 4 ?6?3? 关节活动维持与改善技术 4 ?6 ?10?4? 关节牵引技术 1 ?1? 2?5? 增强肌力技术 8? 12? 20?6? 耐力训练技术 2? 0? 2?7? 肌肉牵拉技术 4? 4 ?8?8? 关节松动术 10 ?12? 22?9? 平衡功能训练技术 2? 4 ?6?10? 协调功能训练技术 2? 2 ?4?11? 步行功能训练技术 2? 4? 6?12? 呼吸训练技术 1 ?1? 2?13? 医疗体操 2? 4? 6?14? 肌肉功能恢复技术 8? 10? 18?合计 50 ?64? 114?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节运动疗法概论(理论2学时;实践0学时)?【教学内容】?1.重点讲授运动疗法的概念和特点,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对人体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重点讲授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制定方法。

?3.讲授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要求:1.掌握运动疗法的概念和特点,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对人体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制定方法。

?3.熟悉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节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理论2学时;实践4学时)?教学内容:?1.介绍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的生物力学原理。

?2.讲授体位转换训练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运动疗法重点

运动疗法重点

运动疗法一、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的区别和联系?联系:物理疗法包括物理因子疗法和运动疗法。

区别:1、物理疗法:是运用躯体运动、按摩、牵引、机械设备训练等力学因素和电、光、声、磁、冷、热等其他物理因素预防和治疗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2、物理因子疗法:是使用光、电、水、蜡、声、磁、力等物理因子预防和治疗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3、运动疗法:是在物理治疗中利用力学的因素缓解患者症状或改善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二、运动疗法的三大类1、传统的运动疗法:1)、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运动疗法2)、增加肌力的运动疗法3)、增加肌肉耐力的运动疗法4)、增加肌肉协调性的运动疗法5)、恢复平衡功能的运动疗法6)、恢复步行功能的运动疗法7)、增强心肺功能的运动疗法2、神经生理疗法1)、Bobath疗法2)、Brunnstrom疗法3)、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4)、Rood疗法3、运动再学习疗法三、肌肉的收缩形式1、等张收缩1)、向心收缩2)、离心收缩2、等长收缩3、等速收缩四、影响肌力的因素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2、肌肉的初长度3、肌肉的募集4、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五、维持和增加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方法维持:被动运动、主动运动、CPM增加:关节松动术、牵伸疗法、摆动疗法(60%Rom)、保持—放松、收缩—放松、绞木棒法、低温热塑板矫形六、关节的附属运动有哪些?1、分离2、滑动七、麦特兰德手法分级及作用级别标准Ⅰ级治疗者在病人关节起始端,小范围、节律性的来回松动关节Ⅱ级治疗者在病人关节活动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的来回松动关节,但不接触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和终末端。

Ⅲ级治疗者在病人关节活动范围内,大范围、节律性的来回松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Ⅳ级治疗者在病人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小范围、节律性的来回松动关节,每次均接触到关节活动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紧张作用:Ⅰ、Ⅱ级用于治疗因疼痛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Ⅲ级用于治疗关节疼痛并伴有僵硬Ⅳ级用于治疗关节因周围组织粘连、挛缩而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八、关节松动术的治疗作用1、生理效应2、组织的伸展性3、增加本体反馈九、关节松动术的适应症1、关节疼痛、肌肉紧张及痉挛2、可逆性关节活动降低3、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4、功能性关节制动十、牵伸技术的适应症1、由于软组织挛缩、粘连或疤痕形成,引起肌肉、结缔组织和皮肤缩短,造成关节活动度降低。

(大三上)·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重点资料复习参考

(大三上)·康复治疗学专业运动疗法重点资料复习参考
0~20 分,提示平衡功能差,患者需要乘坐轮椅; 21~40 分,提示有一定平衡能力,患者可在辅助下步行; 41~56 分,说明平衡功能较好,患者可独立步行。 <40 分提示有跌倒的危险。
(七) 协调性的评定:(P40)
(八) 步态分析:(P43) 步行周期(gait cycle):正常行走时,从一腿迈向前以足跟着地时起,至该腿足跟重新着地止,为一个步行周期。 在每个步行周期中,该册下肢要经历的站立时相(stance phase)和摆动时相(swing phase),分别占整个周期的 60%
3
·康复治疗学专业
运动疗法技术学
仅供参考(139201)
第二节 关节松动技术
1、 关节的分型: 单轴关节:包括:滑车关节,如指间关节、肱尺关节;车轴关节(圆柱关节),如近侧、远侧桡尺关节。 双轴关节:包括:椭圆形关节,如桡腕关节;鞍状关节,如拇指的腕掌关节。 三轴关节:包括:球窝关节,如肩关节;杵臼关节,如髋关节;平面关节,如肩锁关节等。
张力明显增高。 等.张.收.缩.:.指在有阻力的情况下进行的肌肉收缩,收缩过程中肌张力基本保持不变,但肌长度发生变化。 4、 向心性收缩:当肌肉收缩时,肌肉的起点与止点之间的距离缩短,称为向心性收缩,这种手术的运动学功能是 加速。例如,屈曲肘关节时的肱二头肌收缩,伸膝时的股四头肌收缩。 离心性收缩:当肌肉收缩时,肌肉的起止点之间的距离逐渐加大延长,其主要作用是使动作的快慢或肢体落下 的速度得到控制,称为离心性收缩,其运动学的功能是减速。 5、 代谢当量(metablic equivalent,MET):是以安静且坐位时的能量消耗为基础,表达各种活动时相对能量代谢水平 的常用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心肺功能。1MET=耗氧量 3.5ml/(kg·min)。 6、 超长负荷原则(overload principle):肌肉产生最大强度收缩所需负荷的 60%,并持续训练 6 周。 1RM(一次抗阻力运动的最大值):指受试者仅能完成一次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最大抗阻力重量。

高血压急症的运动疗法

高血压急症的运动疗法

高血压急症的运动疗法一、引言高血压急症是指由于高血压导致的一系列严重的、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征,包括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急性左心衰竭等。

在我国,高血压急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除了药物治疗,运动疗法也是治疗高血压急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高血压急症的运动疗法。

二、高血压急症的运动疗法原理1. 改善心脏功能:运动可以增强心肌的收缩力,提高心脏的泵血功能,降低血压。

2. 调节神经体液:运动可以促进体内内啡肽、前列腺素等物质的分泌,这些物质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3. 降低体重:运动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降低体重,减轻心脏负担,降低血压。

4. 改善胰岛素抵抗: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改善糖代谢,降低血压。

三、高血压急症的运动疗法选择1. 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这类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压。

高血压患者在进行有氧运动时,应保持中等强度,避免剧烈运动。

2. 抗阻运动:如哑铃、杠铃、弹力带等。

这类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新陈代谢,降低血压。

高血压患者在进行抗阻运动时,应选择低强度、多次数的训练方式,避免屏气。

3. 柔韧性运动:如瑜伽、普拉提、太极等。

这类运动可以改善关节活动度,降低血压。

高血压患者在进行柔韧性运动时,应避免过度拉伸,以免引起血压波动。

4. 平衡训练:如单腿站立、倒走等。

这类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降低血压。

高血压患者在进行平衡训练时,应注意安全,避免跌倒。

四、高血压急症的运动疗法实施1. 运动前评估:在开始运动疗法前,高血压患者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心血管风险等,以确保运动安全。

2. 制定运动计划: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运动喜好和实际条件,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

运动计划应包括运动类型、强度、频率、持续时间等。

3. 逐渐增加运动量:高血压患者在进行运动疗法时,应从低强度、短时间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以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文体疗法学(2)--考试重点

文体疗法学(2)--考试重点

文体疗法:采用体育运动项目和娱乐项目作为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的一种疗法,在康复治疗过程中起着PT、OT疗法的补充。

国际上又称为适应性体育、娱乐疗法、体育运动疗法。

我国称为康复体育、娱乐疗法。

文体疗法的内容:①体育项目;②娱乐项目;③轮椅技能训练;④带领患者走出医院去适应社会的情况;⑤组织活动。

体育手段的分类及其特点:1)健身类:简单、轻缓、强度不大。

2)娱乐类:富有趣味性、轻松愉快。

3)竞技类:按规定的条件进行智力、体力、心理、技术、战术等方面的比赛。

文体疗法的作用:①对疾病的治疗作用;②对残疾的改善作用;③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④对生理功能的积极影响;⑤对心理的良好影响;⑥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文体疗法的特点:①主动性、竞争性、趣味性;②全身性、综合性、应用性;③集体训练;④与PT、OT具有相似处也有不同之处。

文体疗法与PT、OT疗法的相同和不同点:文体疗法PT、OT疗法相同点康复医学基础;身体功能的恢复、保持和提高;进行身体活动的训练;增强体力、促进健康。

不同点全身的综合的应用的主动的相对集体的体育学部分的局部的基本的部分被动的相对个体的PT、OT学文体疗法训练的基本原则:①超负荷原则;②按需训练原则;③循序渐进原则;④区别对待原则;⑤全面训练原则;⑥系统训练原则;⑦自觉性原则常用的运动训练方法分类:①语言法;②直观法;③练习法其它运动训练方法的分类1)按负荷与间歇的关系: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法、间歇训练法2)按训练方法分类组合:单一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综合训练法2)按训练方法运用组合形式:游戏法、比赛法讲解法:治疗师在训练过程中运用语言表达表达形式有讲解、口令、指示等几种,讲解是其中的主要形式。

示范法:示范是治疗师以具体动作为范例,使练习者明确所学习的动作形象、技术结构、要领的一种方法。

完整法:将一个身体练习从它开始姿势直至结束姿势完整地教给患者的一种方法。

分解法:把一个完整的身体练习,合理的分为几个部分,按部分逐次进行练习,最后完整地掌握它的一种方法。

运动疗法重点

运动疗法重点

运动疗法重点运动疗法是一种通过体育锻炼来进行康复和调整的治疗方法,已经在医学和康复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运动疗法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身体活动功能、加强肌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减轻疼痛和改善心理状况等。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运动疗法的重点内容。

1.运动疗法的原则治疗时必须坚持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不同的身体情况和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运动疗法的治疗时间也需要根据患者身体状况而定,并在康复过程中进行动态评估和调整。

此外,还需要注意运动负荷的逐步增加和足够的保护措施,以避免运动损伤。

根据不同的功能目的和临床应用,运动疗法可分为康复性运动疗法、适应性运动疗法和防病性运动疗法。

康复性运动疗法主要用于康复恢复期的患者,适应性运动疗法则是通过调整运动强度和量来适应患者生理和心理状态等,防病性运动疗法则是用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在选用运动疗法的方法时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功能情况进行选择。

通常有短暂的最大耐力运动、肌肉力量训练、柔韧训练、平衡训练、氧气运动和游泳等方法。

4.氧气运动氧气运动是一种需要较高耗氧量的运动,它通过增加肺功能和能量代谢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免疫力和调节情绪。

氧气运动通常包括跑步、快走、游泳和有氧运动等。

5.平衡训练平衡训练也是一种重要的运动疗法,它可以增强人体的平衡能力,改善姿势控制和增强骨密度。

平衡训练适用于老年人和一些脑部功能障碍的患者。

6.柔韧训练柔韧训练可以增加人体的灵活性和关节活动范围,减轻疼痛和改善肌肉功能。

柔韧训练包括常规的按摩、拉伸和瑜伽等。

7.肌肉力量训练肌肉力量训练是一种增加肌肉力量、改善身体功能的训练方法。

肌肉力量训练可以有效减轻关节疼痛、增加骨密度和改善身体姿态。

总之,运动疗法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容易接受的治疗方法。

在选择运动疗法的方法时,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并始终遵循个性化和安全的治疗原则。

运动疗法不仅可以改善身体和心理状态,还可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运动疗法技术学重点

运动疗法技术学重点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1、Bobath疗法的常用技术包括哪些?
2、偏瘫患者常见的痉挛模式
3、常见的偏瘫患者的RIP模式
4、Bobath疗法中经常利用的反射抑制性机制
5、床上各种良姿位的摆放
6、运动再学习疗法的步骤
7、运动再学习疗法各组成部分的的基本成分
8、运动再学习疗法的各组成部分的常见问题及训练方法
9、手拐的使用方法,腋拐的使用方法
10、拐杖和助行器的高度调整
11、牵引的定义
12、影响脊柱椎体分离程度的因素
13、持久牵引、持续牵引、间歇牵引的区别
14、脊柱牵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15、疼痛的分类
16、三大综合征
17、向心化现象
源-于-网-络-收-集。

运动疗法技术学重点(泰山医学院)

运动疗法技术学重点(泰山医学院)

第一章绪论1.物理疗法:应用物理学因子来治疗疾患的方法叫做物理疗法。

2.运动疗法:以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称为运动疗法。

3.运动疗法技术的分类:①常规运动疗法技术: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运动疗法。

增强肌力的运动疗法。

增强肌肉耐力的运动疗法。

增强肌肉协调能力的运动疗法。

恢复平衡功能的运动疗法。

恢复步行功能的运动疗法。

增强心肺功能的运动疗法。

②神经生理学(NPT):Bobath疗法Brunnstrom疗法本体感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Rood疗法等③运动再学习法(MRP)④其他4.常用运动方法:(填空)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

5.手法肌力检查(MMT):是一种不借助任何器材,仅靠检查者徒手对受试者进行肌力测定的方法。

0级(O):受试肌肉无收缩。

评定结果为:全瘫,肌力为正常肌力0%1级(T):肌肉有收缩,但不能使关节活动。

评定结果为:微有收缩,,肌力为正常肌力的10%2级(P):肌肉收缩能使肢体在去除重力条件下做关节全范围活动。

评定结果为:差,肌力为正常肌力的25%3级(F):肌肉收缩能使肢体抵抗重力做关节全范围活动,但不能抵抗外加阻力。

评定结果为:尚可,肌力为正常肌力的50%4级(G):肌肉收缩能使肢体抵抗重力和部分外加阻力。

评定结果为:良好,肌力为正常肌力的75%5级(N):肌肉收缩能使肢体活动抵抗重力及充分抵抗外加阻力。

评定结果为:正常,肌力为正常肌力的100%第二章(一)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1.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是指利用各种方法以维持和恢复因组织粘连或肌痉挛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各种关节功能障碍的运动疗法技术。

2. 影响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的因素:⑴正常的生理性因素:①拮抗肌的肌张力②软组织相接触③关节的韧带张力④关节周围组织的弹性情况⑤骨组织的限制⑵病理性因素:①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②神经性肌肉挛缩③粘连组织的形成④关节内异物⑤关节疾患⑥疼痛、保护性痉挛⑦关节长时间制动后3. 训练方法:被动运动、良肢位摆放4.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①用于能引起关节挛缩僵硬的伤病②肢体瘫痪禁忌症:①肌肉、肌腱、韧带有撕裂②骨折未愈合③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或皮肤手术后初期④心血管病患者不稳定期,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⑤深静脉血栓⑥关节旁的异味骨化(二)关节松动术1.关节松动术:是治疗关节功能障碍,如僵硬、可逆的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关节疼痛的一种康复治疗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运动疗法:以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主要应用物理学中的力学因素)称之为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关节松动术:是治疗关节功能障碍,如僵硬、可逆的关节活动受限、关节疼痛的一门康复治疗技术。

3.协调训练:是指恢复平稳、准确、高效的运动能力的锻炼方法,即利用残存部分的感觉系统以及视觉、听觉和触觉来促进随意运动的控制能力。

4.肌力指肌肉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

5.肌肉耐力:指有关肌肉持续进行某项特定任务(作业)的能力,其大小可以用从开始收缩直到出现疲劳时已收缩了的总次数或所经历的时间来衡量。

6.平衡能力:指人体所处的一种稳定状态,以及不论处在何种位置、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能自动的调整并维持姿势的能力,即当人体重心垂线偏离稳定的支持面时,能立即通过主动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使重心重新返回到稳定的支持面内,这种能力就称为平衡能力。

二.非名词解释制动制动对机体的影响(一)消极:(1)心血管血容量减少,心率增加,每搏量下降,血流速度减慢,血栓形成,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由卧位到直立位)。

(2)呼吸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通气效率降低;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增加(3)肌肉骨骼1.肌代谢障碍:在制动的最初几个小时内,肌蛋白的合成速度便开始下降。

2.肌萎缩制动可造成废用性肌萎缩,以神经性瘫痪引起的肌萎缩最为明显。

肌萎缩速度为非线性的,即制动早期肌萎缩最快,呈指数下降趋势。

快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少超过慢肌纤维。

伸肌萎缩的程度要重于屈肌。

3.肌力下降由于肌萎缩、支配肌运动的神经兴奋性下降、运动单元募集减少等因素,导致肌力下降。

肌力下降的速度要比肌萎缩的速度快。

肌力下降和神经功能障碍又是造成步态不稳和运动协调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4.肌性挛缩制动会导致肌膜的胶原纤维发生改变,使肌膜硬化、弹性下降。

由于肌膜的限制作用,将会使整块肌丧失其伸展性,造成肌性挛缩。

5.骨代谢异常骨钙负平衡,骨密度降低(4)内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高;雄激素分泌减少;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甲状腺素和甲状旁腺素分泌增高心钠素早期升高,后期下降;胰岛素和前胰岛素C肽分泌增高(二)积极影响:1.有助于减轻局部损伤的疼痛和肿胀,保证损伤组织的自然修复过程。

2.减少在病情不稳定的情况下发生进一步损伤的危险。

2.降低组织和器官的能量消耗,以保护受损的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关节活动度训练(一)适应证1.用于能引起关节挛缩僵硬的伤病2.肢体瘫痪(二)禁忌症1.肌肉、肌腱、韧带有撕裂2.骨折未愈合3.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或皮肤手术初期4.心血管病患者不稳定期,如心肌缺血、心悸梗死5.深静脉血栓6.关节旁的异位骨化(三)利用器械进行的持续关节被动活动(CPM)仪器简介:是一种有效的预防关节活动受限的被动活动方法,可以防止关节损伤、促进关节软骨再生和修复。

使用方法:将肢体固定在CPM支架上,在选择治疗条件。

速度:仪器上最慢为13min1周期,最快为45s 1周期;角度屈髋范围为10°~80°,膝关节屈曲范围为10°~115°,踝关节跖屈40°,背屈20°;时间:仪器一般工作1~2小时后停10分钟,可每日进行5~16小时,亦可连续用2~4w。

注意事项:适用于关节受损后卧床的患者,活动速度宜慢,角度逐渐增加,可长时间连续用,对于能离床活动的患者不太适合。

肌力训练(一)肌力训练的原理P98-99(1)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的目的1.爆发力。

2.耐久力。

(2)肌肉收缩的形式1.等长或静力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肌肉起止点之间的距离无变化,其肌纤维长度基本不变,以不发生关节运动,但肌张力明显增高。

2.等张或动力收缩是指在有阻力的情况下进行肌肉收缩,收缩过程中肌张力基本保持不变,但肌长度发生变化,产生关节运动。

根据肌肉起止部位的活动方向,可分为向心性收缩和离心性收缩。

(3)训练时负荷量的增加形式根据训练的目的不同,负荷量的大小不同。

当训练的目的为增强肌力时,应加大负荷量,加快运动速度即缩短训练的时间;而以增强耐力为目的时,则负荷量应相对减少,重负次数应增加,训练的时间应延长。

(二)肌力训练的原则1.阻力原则2.超常负荷原则(1)强度(2)时间(3)频率(4)间期(5)肌肉收缩的方式3.肌肉收缩的疲劳度原则训练时应使肌肉感到疲劳但不应过度的原则。

(三)相关肌群的训练方式:等长训练1)徒手等长运动受训肢体不承担负荷而保持肌肉的等长收缩活动。

2)肌肉固定练习适用于肢体在石膏固定中,要求肌肉收缩时不能引起任何关节的运动,如骨四头肌在伸展位石膏固定的情况下进行等长收缩练习。

3)利用器具可利用墙壁、地板、肋木和床等各种固定不动的器械和物品,保持肌肉的等长收缩。

平衡训练(一)原则P1141.支持面由大到小2.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3.身体重心逐步由低到高4.从自我保持平衡至破坏平衡时维持平衡5.在注意下保持平衡和在不注意下保持平衡的训练6.从训练时睁眼过渡到闭眼7.破坏前庭器官的平衡来保持身体的平衡。

(二)维持平衡功能的因素P112平衡功能的正常依赖于三种因素:1.人体具有保持身体位置安定的能力即稳定力,在身体最小的摆动下身体能保持姿势。

2.在随意运动中能调整姿势。

3.能安全有效地对外来干扰做出反应,保持动态稳定性。

(三)平衡障碍原因P113(1)肌力和耐力的低下特别是驱赶和下肢的肌力低下,将大大影响患者的平衡功能。

对于肌力低下的患者,若不能及时调整身体的反应能力,不能做出相应的保护性反应,患者就很容易受伤。

(2)关节的灵活度和软组织的柔韧度下降平衡的维持除了需要躯干及上下肢的肌力加以维持外,肢体关节活动范围是否正常灵活也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对于患者来说,仅有良好的关节活动范围是不够的,还要有肌肉的柔韧性以及伸展度,特别是跨两个关节的长肌肉,如肱二头肌的缩短,将大大影响患者的长坐位保持与稳定性。

(3)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障碍对于脑卒中患者,维持平衡功能的3个因素均有可能受到损害而导致平衡失调,从而保持姿势、调整姿势及维持动态稳定的功能均下降。

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失去平衡时,身体会自然产生平衡反应,这些复杂的反应是由中枢神经和肌肉及骨骼系统控制的。

(四)平衡的分级一级平衡:静态平衡;二级平衡:自动态平衡;三级平衡:他动态平衡协调训练(一)原则(1)无论症状轻重,患者均应从卧位训练开始,待熟练后再在坐位、站立位、步行中训练。

(2)从简单的单侧动作开始,逐步过渡到比较复杂的动作(3)先做容易完成的大范围、快速的动作,然后再做小范围、缓慢动作的训练。

(4)上肢和手协调训练应从动作的正确性、反应速度较慢、动作节律性方面进行。

(5)下肢协调训练主要采用下肢各方面的运动和各种正确的行走步态训练。

(6)先睁眼训练,后闭眼训练。

(7)两侧症状轻重不等者,向从轻侧开始;轻重相同者,原则上先从右侧开始。

(8)每一动作重复3次或4次。

(二)上肢训练方法(1)双上肢交替上举:左右上肢交替上举,要求过头,并尽量伸直,逐渐加快速度。

(2)双上肢交替屈肘:双上肢前平举,前臂旋后,左右交替屈肘,逐渐加快速度。

(3)交替摸肩上举:一侧上肢屈肘,手摸同侧肩部,然后上举,左右交替。

(4)前臂交替旋前、旋后:双上肢前平举,左右前臂交替旋前、旋后,快速进行。

(5)掌心掌背拍手:双手在胸前掌心互击,然后双手手背互击,交替进行。

(6)手指指腹轮替相触:双手于胸前,一手5个手指的指腹相继与另一手的相应指腹相触,快速轮替进行。

(三)下肢训练方法(1)双足交替拍打地面:患者坐位,左右交替伸膝、屈膝、坐位抬腿踏步。

(2)交替外展、内收:患者高椅坐位,双小腿外展,然后内收,左足在内收位时放于右足前,再外展内收,内收位时右足在左足前,交替进行。

关节松动术(一)分级分级振动技术分为5级第1级在关节活动起始处做低幅有节奏的震动;第2级在关节活动范围内,尚未达到极限时,做大幅度有节奏的振动;第3级在运动范围极限处抵抗组织的阻力,做大幅度、有节奏的振动;第4级再运动范围极限处,抵抗组织的阻力做小幅度、有节奏的振动(二)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任何因力学因素(非神经性)引起的关节功障碍,包括:关节疼痛;肌肉紧张或痉挛;可逆性关节活动降低;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功能性关节制动等。

对进行性关节活动受限和功能性关节制动,关节松动术的作用主要是维持现有的活动范围,延缓病情发展,预防因不活动引起的并发症。

最佳适应证是关节附属运动丧失继发形成的关节囊、韧带疾病等。

2.禁忌症:关节活动已经过度;外伤或疾病引起的关节肿胀、渗出;关节的炎症;未愈合的骨折、韧带紧缩或粘连。

(三)治疗作用1.恢复关节内结构的正常位置或无痛性位置,从而恢复无痛、全范围的关节运动。

2.关节固定时间过长时,会导致关节软骨萎缩,关节松动术可使滑膜液流动而刺激生物活动,提供并改善软骨的营养。

3.关节固定后,关节内纤维组织增生,关节内粘连,韧带及关节囊挛缩,关节松动术可维持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延展性和韧性。

4.关节受伤或退化后本体感觉反馈将减弱,从而影响到机体的平衡反应。

关节活动可为中枢神经系统提供有关姿势动作的感觉信息,例如:关节松动术不能改变疾病本身的进展,如类风湿关节炎,或受伤后炎症期。

在这些疾病的情况下,治疗目的是要减轻疼痛,维持可用的关节内活动并减少因活动限制所造成的不良结果。

(四)凹凸定律:若移动的关节面是凸面,滑移的方向与骨骼产生角运动的方向相反;若移动的关节面为凹面,滑移的方向与骨骼产生角运动的方向相同。

这种力学关系称为“凹凸定律”。

(五)周围关节松动术见PPt体位摆放、身体转移(偏瘫患者):(一)摆放P140仰卧位:患侧肩胛和上肢下垫一长枕,手指伸展位,平放于枕上。

长浴巾卷起垫在大腿外侧,防止下肢外展、外旋。

膝下垫上毛巾卷,保持伸展微屈。

健侧卧位:患侧上肢伸展位,下肢取轻度屈曲位,放于长枕上。

患侧卧位:患侧上肢外展、伸展位,患侧下肢轻度屈曲位放在床上,健侧下肢向前跨过患侧放于长枕上,健侧上肢放松,放在躯干上(二)床上转移翻身(1)从仰卧位到患侧卧位:患者仰卧,双侧髋、膝屈曲,双上肢Bobath握手伸肘,肩上举约90°,健上肢带动患上肢先摆向健侧,再反方向摆向患侧,以借摆动的惯性翻向患侧。

(2)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患者仰卧,健足置于患足下方。

双手Bobath握手上举后向左、右两侧摆动,利用躯干的旋转和上肢摆动的惯性向健侧翻身。

由卧位到床边坐位(1)独立从健侧坐起:①患者健侧卧位,患腿跨过健腿。

②用健侧前臂支撑自己的体重,头、颈和躯干向上方侧屈。

③用健腿将患腿移到床缘下。

④改用健手支撑,使躯干直立。

(2)独立从患侧坐起:①患者患侧卧位,用健手将患臂置于胸前,提供支撑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