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语文统编版二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第1课 古诗二首 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第1课 古诗二首 教学反思

1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一)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村居》一课时,我先把学生带入一个青草萋萋、百花盛开、花香四溢的教学情景中。

在这美丽的春天里,采用了各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比赛读等),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在初步感知整首古诗的基础上,老师与学生配上音乐吟诵古诗,在肢体语言的帮助下,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并在自己的头脑中模模糊糊地创造出古诗所特有的意境。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没有让学生来说一说古诗的意思,没有一句一句地讲解古诗文,而是让学生在吟诵古诗中感悟语言,在歌声中想象意境,在舞蹈中创造图画。

学生们学习的兴致盎然,这节课结束了,但古诗的韵味永存。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本节古诗教学课,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就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具体体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搭建平台,让学生通过理解字词的意思,通过一遍一遍地诵读,进一步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咏柳》整堂课的教学来看,流程进行得很好,从对“咏”的理解,到对柳树从远到近的认识,以及作者从对柳树的观察到充满奇妙的想象所体现出的对春的无限的热爱之情,课堂中呈现得都很好。

不足之处是,老师表现得多,学生发挥得少,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

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如果在课中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树,并写上一两句赞美柳树的话,让学生能提前从色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妆成般的柳树,也能从形态方面感知何为万条绿丝绦。

这样一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就会更加容易一些。

(二)《古诗二首》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村居》是清朝文人高鼎写的一首诗。

早春二月,绿草茂盛,黄莺飞舞,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的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全诗展现了春天生机盎然、儿童活泼可爱的特点,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1古诗二首(教案逐字稿).doc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1古诗二首(教案逐字稿).doc

1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莺、拂”等10个生字,会写“诗、童”等8个字,积累“堤、剪”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莺、拂、堤、醉”4个生字,会写“诗、童、趁”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村居》。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季节?(展示春天美景图)图片上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请用你喜欢的词语来描述一下。

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你最想干什么呢?生:(回答关于春天的描述和自己的活动想法)师:很好,大家描述得都很生动。

清朝诗人高鼎也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并且有感而发创作了《村居》这首诗。

(展示插图)师:请大家观察这幅图中的景物和人物,然后说说你看了之后的感受。

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师:没错,这是一幅充满春意的画面。

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诗人高鼎。

他是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后期的诗人。

他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主要作品有《拙吾诗稿》。

师:(板书诗题)那么,“村居”是什么意思呢?生:(回答“村居”的含义)师:对,“村居”就是在乡村居住的意思。

接下来,请大家听写这些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进行听写练习)二、识记生字,把握节奏1.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插图,并范读古诗。

师:同学们,请观看这幅插图,我将为大家范读一首古诗。

请大家一边看插图,一边听我朗读。

生:(观看插图,聆听教师朗读)2. 学生自由读古诗,同桌互读并相互正音。

师:现在,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带拼音的生字,把诗句读通顺。

读完后,可以和同桌互相读一读,相互纠正发音。

生:(自由朗读,同桌互读)3. 指名读古诗,教师进行正音。

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第15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本篇课文中的两首古诗分别向我们展现了夏天和春天的美景。

学习古诗离不开想象,所以在本教学设计中,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展开丰富的想象。

同时,借助多媒体展示优美画面,体会古诗的意境。

注重朗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古诗。

另外,学习古诗的同时,进行随文识字,用多样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妙趣横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2.黄鹂、白鹭的图片。

学生准备:熟读古诗,完成预学案作业。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走近古诗1.出示荷花图,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自己看到的。

2.八百多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这样的画面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

揭示课题,指名读诗题。

“晓”字可联系“春晓”来理解。

边一座有名的佛寺。

林子方,是诗人的朋友。

4.谁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5.齐读诗题。

6.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诗中,看看杨万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听听字音读得是否准确。

(教师强调:“慈”是平舌音,“竟、映”是后鼻音。

)4.我们读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课件出示已划分节奏的古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请学生自由地读一读。

(2)指名读。

(3)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合作读。

5.出示本课生字:晓、慈、毕、竟、映。

(1)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2)抽读词语卡片:知晓、慈爱、毕竟、倒映。

三、品读诗境,感受画面(一)品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播放轻柔的音乐)师:八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诗人杨万里刚刚走出净慈寺,清风拂面,一幅赏心悦目的景象映入眼帘。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课前思考:古诗的教学除了理解诗句的意思之外,难点在于引发想象,通过诵读进入诗中意境从而领悟诗人的感情。

教学则可以利用两首古诗的异同来展开,从而渐进教学目标:一、景色入手,疏通诗句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直观可感的图片、影像比较感兴趣。

两首古诗的插图恰恰将诗中所描绘的景色直观地呈现与学生眼前,资源相同,如果巧妙利用再结合查找字典进行疏通诗句的教学自是事半功倍。

二、由情及景领悟意境疏通了诗意,和诗人的距离近了,此时可利用两首诗的异,使诗人的情感通过景色的不同再度升华。

1、我们再来看一看两幅插图,同是秋天的枫树,色彩和形态一样吗?(前者红叶似火、激情涌动,后者枯枝老树昏鸦)2、请同学们将两首古诗都来读一读,能不能在诗中找一找原因。

(一爱一愁)3、心境的不同,同样的景色也有了不同。

我们再来读一读《山行》,作者的喜爱还表现在哪里?你能用朗读表现吗?(小径通幽、白云飘渺、红叶似火……)4、我们再来读一读《枫桥夜泊》,找一找诗人淡淡的愁还体现在哪些景色之中?(寒鸦老树、月落凄清、夜半钟声)也来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5、怎样将这一爱一愁读出来,自己试一试;找一位同伴,把一爱一愁表现给大家。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

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基础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为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1、提供学生足够的感悟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让学生集中思考、各抒己见,虽有点乱,但要珍惜这样的时刻。

”在实际课堂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在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去讨论。

如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着启发。

二年级古诗二首教学反思简短

二年级古诗二首教学反思简短

二年级古诗二首教学反思简短哎呀,教二年级的小朋友学古诗二首,可真是让我感受颇多呀!
想想课堂上,小朋友们那一双双好奇的眼睛,就像闪闪发光的小星星。

当我给他们讲解古诗的时候,他们有的皱着小眉头努力思考,有的兴奋地举起小手,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自己的想法。

这情景,难道不像春天里争奇斗艳的花朵吗?
我问小朋友们:“你们能想象出诗人描绘的画面吗?”有的说能看到美丽的荷花在池塘里跳舞,有的说能感受到微风吹过脸庞。

看着他们充满想象力的回答,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可也有让我着急的时候。

比如,有的小朋友总是记不住诗句,这可咋办?难道能任由他们这样吗?当然不行!我就变换着方法,带着他们多读多背,就像带着小蜗牛慢慢爬坡。

最后我觉得呀,教二年级小朋友古诗,就得像春风化雨一样,耐心再耐心,用有趣的方式让他们走进古诗的美妙世界。

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爱上古诗,不是吗?。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15 古诗二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言运用: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思维能力: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审美创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祖国的壮美河山。

【课前解析】本课有两首古诗,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两位作者都着意于对色彩的描绘,并用对仗工整的诗句勾画出美好的画面,令人赏心悦目。

关注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诗人早晨出门送别友人时即景起兴而作。

作者以满湖的荷花荷叶为写作对象,先发感叹,再写实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绝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在听闻平定“安史之乱”后,心情愉快所作。

诗人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无限生动的春景图。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五个上下结构,三个左右结构,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整体识记。

其中“莲”是上下结构,要重点强调,“含”和“岭”可比较识记,有点和无点,要提醒学生细心分辨清楚。

【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点】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教学难点】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下来。

3.能初步了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走近作者1.教师导入新课。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杭州西湖的美景吧!你们知道杭州这个著名的景点吗?教师打开西湖的知识窗,引导学生欣赏。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 教学反思-1《古诗二首》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 教学反思-1《古诗二首》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资料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资料 1 教学反思
一、教学语言富有诗意 有人说,语文的最高境界是诗意。

在本节课中,我采用精炼而富有诗性的教学语言,引领学生放飞想象,指导学生咀嚼品味。

学生灵活的思维被激活,发现的火花被点燃,诗意的表述被引发。

二、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情感
一开课,我通过动情的语言,借助优美的音乐、画面等,把春天的种种意象变成一首“立体交响乐曲”,为学生奠定了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和知识基础。

三、读写结合,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 教学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是否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我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中,安排学生由说到编到创,这样的设计,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

在这样的 学习场中,创新的火花时时闪现。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更有内在的成功体验。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每课)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学反思(每课)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目录课文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诗词的内容的环节。

这个环节在备课中没有把握好教学目标,特别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诗歌大意不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到有难度,缺少了学习的兴趣。

低段诗歌教学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到情感朗读中来,我设计的动态画面孩子们很喜欢,但是没能利用好。

在孩子们看到画面时,首先应让孩子们先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色,然后再让学生们说说看到这些美景的心情如何,带着这样的心情读一读古诗,情感朗读指导相信效果会更好。

2找春天根据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

在教学中,我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让孩子在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在媒体的直观的演示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识字任务。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运用“创设情景,感染气氛,情景朗读”让学生对生活中美的情景有所思考,并对春天的生活有了感性的认识,一边导看一边导思。

利用多媒体资源刺激了学生的眼、耳、脑等感官,激发了学生兴趣和学习欲望。

3开满鲜花的小路这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但是这个童话故事中出现的角色比较多(一共有9个角色:长颈鹿大叔、邮递员黄狗、鼹鼠先生、松鼠太太、刺猬太太、狐狸太太、小松鼠、小刺猬、小狐狸),故事情节上下两个部分课时跨度比较大(收到奇怪的包裹——到春天才发现这是美好的礼物),故事上下两部分的情节衔接过度不是很清晰,引导学生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涵有一定的难度。

4邓小平爷爷植树“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从那时起,祖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展开了现代化建设的新画卷,走进了万象更新的春天。

这位老人的“春天的故事”,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反思《村居》和《咏柳》是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篇课文,两首诗都是以“柳”来写春景、春意,呈现出一派轻柔旖旎、生机盎然的动人景象。

整堂课,我侧重在“读”上花工夫,以读解意,以读悟情,具体表现在:1.以“音读”奠基础。

首先要求学生读正确,即读准字音,不落字,不加字,不重复,发音响亮清楚。

其次,要读准节奏、读出语气。

教学时,我先是让学生自由读,交流重点字词,然后我给学生范读,为后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

然后,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景。

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比赛读、师生对读等,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直至熟读成诵。

2.以“意读”显策略。

《村居》所描写的场景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因此,教学时,我让学生回忆自己和小伙伴们放风筝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画面,把生活中的体验带入到古诗学习之中。

然后结合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边读古诗边看插图,理解诗句大意。

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

教学《咏柳》时,联系《村居》中描写杨柳的诗句,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然后,结合课题,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咏”,读懂诗题,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说出诗句描述的美景。

教学《咏柳》时,学生对“碧玉”和“丝绦”两词不熟悉,我就结合图片,引导学生将“碧玉”和“丝绦”与柳树进行对比,在比较中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3.以“情读”突重点。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熟读成诵以至理解诗的大意。

“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教学时,学生完成对内容的理解后,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如个别读、小组比赛读、师生对读等,读出诗歌的味道。

如,“忙趁东风放纸鸢”要读得欢快活泼;“不知细叶谁裁出”尾音要上扬,读出疑问的语气;“二月春风似剪刀”则要读出恍然大悟、满心愉悦的感觉。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材料《古诗二首》教学反思反思《古诗二首》教学,我觉得既有优点,也有不足。

一、优点本课教学的优点就在于有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这从学生踊跃发言的课堂表现,以及下节课对本课教学检查的成绩上都可以看出。

但教学效果往往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着的,那么这一课促进课堂高效的因素有哪些呢?我觉得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学设计的新颖有趣。

以前我对古诗的教学一般都是先读背后鉴赏的。

首先是把它当作读背材料加以读背,因为还没有理解诗意,读背也就基本上是死记硬背。

其次才是鉴赏,我一直的做法是从词句的翻译着手,然后赏析,最后讲解学案和巩固案上的练习。

仔细思量,这样的鉴赏教学设计不仅琐碎而不连贯,教学的理念也是相当的落后。

试图一一对应地用散文语言来翻译那充满灵性的诗句,常常使诗失去了固有的韵味;而过多的理性分析往往也是以剥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代价的,结果是吃力而不讨好;为应对考试而编写和讲解学案和巩固案上的练习,难以避免地有将文学鉴赏课改换成习题讲解课之嫌。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对古代诗歌教学,仅仅当作读背材料死记硬背是不行的;机械灌输、被动接受也是不行的。

必须教给学生古诗赏析的方法,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自己去欣赏品位,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进行诵读积累,才能使古诗教学的目标真正达成。

本着上述考虑,我在本课备课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设计,通过大量的查阅和思考,决定采用“以诗解诗”的方法,先对诗歌进行赏析,再在赏析的基础上指导诵读。

“诗言志。

”诗歌是抒情文学,绝大多数诗歌抒发的情感都是可以用诗句来概括的。

我们老师如果能够找到并给出能够概括这种情感的诗句来,让学生顺着这个诗句去自主赏析,实际上就相当于给学生一把钥匙,让学生去打开保险柜一样,学生主动了,本来感到困难的赏析也变得容易了。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一、反思教学目标本次教学我设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即让学生了解《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这两首古诗的背景、诗意和表达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讲解、讨论、朗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通过本次教学,我意识到,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

目标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指引,也是教学效果的评估标准。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实施。

二、反思教学方法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讨论、朗读等。

通过讲解,学生了解了古诗的背景和基本含义;通过讨论,学生深入理解了古诗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通过朗读,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在讲解古诗时,我有时过于注重字词的解释,而忽略了整体意境的把握。

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

在朗读环节,部分学生的语速和语调掌握得不够准确,需要加强练习。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整体意境的把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加强朗读训练。

同时,也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反思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这两首古诗的基本含义和意境。

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在朗读环节,部分学生的语速和语调掌握得不够准确,但整体上能够感受到古诗的美感和韵律。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讲解。

部分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加强练习。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和讲解的深度和广度,加强朗读训练的力度。

同时,也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方法,如多媒体教学、课外拓展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诗。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教学反思:古诗二首-村居 咏柳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教学反思:古诗二首-村居 咏柳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优点之处:1.抓关键字词,体会情感。

在设计中我抓住诗句中的重点字词,体会作者把景写活,在体会中,我善于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想像,每一句诗即是一幅画,引导学生抓好这些关键字词,想像画面读出情感,感悟诗人的喜爱之情。

2.学习生字时,由于是二年级的学生不用像一年级那样,我适当放手让学生从己有的知识想出识记的办法,注意了低中年级的对接,而且我还运用了字理识字的方法来辅助学生识字,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和积累。

3.注意语文课“听说读写练”相结合,实现学生的“双基”训练。

在设计中,我将这五要素融入到课堂中。

古诗以诵读为主,我在指导读时,则结合自己参加语文朗读培训班时学到的古诗朗读技巧来指导,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时,注意“横看三字尾,竖看起承转合”,教师范读指导,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

4.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差异,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

在课堂中,问题简单的给后进生回答,难的,同桌互助,如有自学后两句时,这方面的关注会更突出一些。

不足之处:1.教学时间的安排不适当,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在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把握不是很好,这还需不断地进。

2.在引导学生理解诗句进,方法“增换调补”没有落实到位,出现学生在回答理解诗句时,还是停在按字解释上,只有几个尖子生可以用,这个方法有一定的难度,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使用。

3.在指导朗读时,由于时间的分配不妥,所以在“悟情”环节中,没能更深入地去体会诗人的情感,所以学生在读时,诗人味没读出来。

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改进措施:1.上课时间时刻提醒自己注意时间,每到一个环节都有意识的去看看时间,严格按照备课教案来上课。

2.低年级重视多读,以读助讲。

减少老师的废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春晓》是一首富有情趣的五言诗。

这篇讲读课文有一幅插图,画的是几只鸟站在开满桃花的枝头上,春燕和鸟在空中飞翔,正是诗的意境。

这首唐诗有四行两句。

作者描述了一幅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

第一句讲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窗外传来了一片婉转悦耳的鸟叫声,这是通过所闻描述春天早晨的情景。

第二句讲朦胧中想起昨天夜里听见刮风下雨的声音,经过风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凋落了。

这是通过所想来描述春天夜里的情景。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古诗的特点,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再现古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通过朗读领悟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村居》展现的是在草长莺飞、杨柳依依的春光中,儿童放学归来,放飞风筝,自由自在的村居生活,这首古诗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体现快乐学习,自主学习的理念。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走近古诗,体验春天的.美,感受村居生活的情趣。

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通过比较、辨别,理解诗意;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感悟诗境;通过动手拼图,培养想象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想象拼图,口语训练环节,让学生在理解诗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构建自己心目中的“村居图”,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扩大古诗学习的外延。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2古诗作为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作品,是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重要的组成部分。

入选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有许多描写色彩的诗句。

教学时抓住富有色彩的词语,对于正确理解诗的意境、领悟诗的感情,有很大帮助。

所以在古诗教学时采用了抓诗眼,释词,顺句,连篇的教法。

《咏柳》和《春日》两首诗学生非常熟悉,早已倒背如流,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情朗读、背诵每个环节都非常顺利,但是到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时就卡住了。

孩子们有的拿出词语手册来解释某些词的意思,大多数能运用书上的注释解释。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学反思第一篇嘿,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想和你们聊聊我教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后的一些想法。

教这两首古诗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那小模样,真是可爱极了!我一开始特别担心他们理解不了古诗里的意思,毕竟这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有点难。

但当我用一些有趣的故事和生动的画面来解释时,他们居然听得津津有味。

不过呢,在课堂上还是有几个小调皮偶尔会走神。

哎呀,这可让我有点着急,得想办法把他们的注意力拉回来。

让我开心的是,大部分孩子在朗读古诗的时候,声音可响亮了。

那童声童气的朗读,感觉就像一群小诗人在吟诵。

还有啊,在提问环节,有些孩子的回答真的让我惊喜万分,他们的小脑瓜里居然有那么多奇妙的想法。

但是,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方法上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说,可以多让孩子们自己去想象古诗中的画面,然后分享出来。

总的来说,这次教学有欢笑,有惊喜,也有不足。

我会继续努力,让孩子们更加喜欢古诗,感受咱们传统文化的魅力!第二篇哈喽呀!今天来和大家说一说我给二年级小朋友教古诗二首的那些事儿。

一开始上课,我心里还有点小紧张呢,怕小朋友们不喜欢古诗。

结果呢,他们一看到大屏幕上的古诗,那小眼神立马就被吸引住了。

教的过程中,我尽量把古诗讲得简单有趣。

像做游戏一样,带着他们一句一句地理解。

可还是有几个词,孩子们有点迷糊,看来我解释得还不够清楚。

小朋友们读诗的时候,那声音可甜啦。

不过,有的小朋友读音不太准,我得一个一个帮他们纠正。

课堂上做练习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孩子很快就做完了,还做得特别好;但有的孩子就有点吃力。

这让我明白,以后布置作业要更有针对性。

还有哦,小组讨论的时候,那场面可热闹了,每个孩子都争着说自己的想法。

看着他们积极的样子,我心里特别欣慰。

但是我也发现,自己给孩子们自主思考的时间还是少了点,以后得让他们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这一次的教学,让我更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啦,我也会不断改进,让古诗课变得更精彩,让孩子们都能在古诗的世界里快乐遨游!。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村居》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在学习《春晓》一诗的过程中,我们体验了诗人孟浩然对春天的喜爱、珍惜之情,今天我们再来看看诗人高鼎眼中的田园乡村中的春天。

在课前预习中我已经安排范读,安排学生对生字进行圈画、注音,这对课堂上对生字的认读打下了基础。

在上课时,我首先进行范读,让学生再次体验对诗句韵律的把握,而后让学生自读。

但在安排自读过程中,学生总是齐读,方法单一,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要多加训练,让学生明白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读法,以便更好地进行朗读训练。

诗中“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前一句的意思学生可以理解。

而后一句不好理解,这部分我直接进行讲授。

但是整体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的体会很泛泛,虽然通过想象进行启发,学生对春天的美丽有所感受,但不够强烈,说明平时的情感积累不够,也说明情感升华还不到位。

在生字讲解中,我对会认字和会写字用不同颜色的粉笔进行了区分,学生能够加深印象;在识字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组词及时增加同音不同字的区分、多音字的积累,这些有助于学生对生字的掌握。

但在生字教学中存在练习不够的问题,我只是在诗文中让学生认字,而没有单独考察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在会写字的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多参与,让学生自己体验字的书写,建立写字的结构观念。

在整首诗文的讲解中,教师主导地位太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没有让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诗文体验中。

而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设置的问题没有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在今后的课堂上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需要注意的。

在习惯养成方面,还需要不断强化,在课堂上学生的坐姿、举手、回答问题等课堂表现有所改善,而写字的正确姿势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习惯养成不能单单看这一节课的表现,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强化训练。

另外需要关注个别学生在课堂上走神的现象。

当完成教学写这篇教学反思的时候,我心中涌动的是浓浓的感谢和感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很难定位,仅仅将古诗作为识字的载体,教学时满足于一遍一遍地读,缺失了发展学生思维、语言的重要环节,形同囫囵吞枣,让学生逐字逐句地理解研讨,对于学生来讲,又是强人所难,会令他们丧失情趣。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与反思课文古诗二首(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与反思课文古诗二首(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与反思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能够:
1.了解中国古诗的韵律和结构;
2.能够感受古诗的婉约和含蓄;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学习两首古诗:
1.李白《将进酒》
2.杜甫《登高》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老师出示李白的《将进酒》古诗,用音乐的方式播放一遍,带领学生听诵古诗,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语感。

Step 2:学习《将进酒》
1.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将进酒》的韵律和结构特点:
–七绝:诗句四个字,四句一组;
–抑扬格:一上一下,两个字押韵。

2.老师播放唐代乐曲《将进酒》,带领学生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婉约和含蓄。

Step 3:学习《登高》
1.老师出示杜甫的《登高》古诗,让学生读一遍,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韵律和结构特点:
–七绝:诗句四个字,四句一组;
–抑扬格:一上一下,两个字押韵。

2.老师播放大自然风景画面,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感受古诗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Step 4:反思
1.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于这两首古诗的理解以及感受进行反思。

2.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这些韵律和结构特点来创作自己的古诗。

3.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课堂参与度。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诗的韵律和结构,通过听诵和朗读,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语感。

同时通过反思,学生对于这些古诗的理解和感受更加深入,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课堂参与度。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中国古诗。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二首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利用导学案进行上课,孩子们开始敢于表现自己,认可自己,大胆发言了,课堂出现了议论纷纷的喜人场面,面对这一切,教师们兴奋之余也不得不思考,怎样让这种热情继续保持下去?目前使用的评价机制需不需要细化或者有所推陈出新?总是同一模式,孩子会不会天长日久而出现审美疲劳?小学语文教学夯实学生的文字基础,读悟结合,读写结合怎样在新模式中一样完美实现?带着重重思考,进入了古诗二首的教学。

传统对于古诗的教学,我们采用解诗题,知诗人,明字义,连诗意,读诗句,悟诗情的方法,屡试不爽,孩子们学的轻松,记得牢靠。

其中少不了老师的喋喋不休,编制导学案的时候,同年级教师认为,这两首诗诗句意思一目了然,直接设置探究点两个即可,均从此诗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入手。

集体备课时,大家没有太多意异议,真的一节课走下来,再次碰头的时候,无不后悔不已,很怀念传统上法的轻松、清晰和踏实。

产生如此挫败感,细究其因:1.我们将探究点定位过高,在没有学生对于诗意流畅的理解基础上就要体悟作者的写诗意图,有些空中建楼阁——设计者沾沾自喜,建筑工人愁眉不展。

2.传统教学一节课一首诗,而现在一节课两首诗,还要把表述角度完全不一样,说明道理几乎相同的两首诗同时解读。

孩子大有思绪混乱,不知所晕的感觉。

3.具体操作中,关于两个探究点的学习,教师在同一时间内让学生自学,对学,群学。

产生思绪混乱,影响对每首诗清晰的认知。

课后,后悔不已。

高效课堂的初衷是节省时间让孩子们在书的海洋里自由徜徉,而我呢,却不得不再用一节课帮他们把混乱的思绪理顺。

痛定思痛,不禁产生种种假想:如果在学案的设计中,讲第一个探究点设定为:你认为这两首诗各讲了什么?(利用已经习得的学习古诗的方法,不理解的字词可以通过工具书,同伴,老师解决),给一定的自学时间,然后对学,汇报,这样,好同学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后进同学也能在小不步子中走的踏实。

当这一步成功后,设置第二个探究点:这两首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可以重点探究一首。

银州区实验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1 1古诗二首教学反思参考1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银州区实验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1 1古诗二首教学反思参考1 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优点之处:1.抓关键字词,体会情感。

在设计中我抓住诗句中的重点字词,体会作者把景写活,在体会中,我善于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想像,每一句诗即是一幅画,引导学生抓好这些关键字词,想像画面读出情感,感悟诗人的喜爱之情。

2.学习生字时,由于是二年级的学生不用像一年级那样,我适当放手让学生从己有的知识想出识记的办法,注意了低中年级的对接,而且我还运用了字理识字的方法来辅助学生识字,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和积累。

3.注意语文课“听说读写练”相结合,实现学生的“双基”训练.在设计中,我将这五要素融入到课堂中.古诗以诵读为主,我在指导读时,则结合自己参加语文朗读培训班时学到的古诗朗读技巧来指导,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时,注意“横看三字尾,竖看起承转合”,教师范读指导,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

4.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差异,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

在课堂中,问题简单的给后进生回答,难的,同桌互助,如有自学后两句时,这方面的关注会更突出一些。

不足之处:1。

教学时间的安排不适当,出现前松后紧的情况,在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把握不是很好,这还需不断地进。

2。

在引导学生理解诗句进,方法“增换调补”没有落实到位,出现学生在回答理解诗句时,还是停在按字解释上,只有几个尖子生可以用,这个方法有一定的难度,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多使用。

3.在指导朗读时,由于时间的分配不妥,所以在“悟情”环节中,没能更深入地去体会诗人的情感,所以学生在读时,诗人味没读出来。

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改进措施:1。

上课时间时刻提醒自己注意时间,每到一个环节都有意识的去看看时间,严格按照备课教案来上课.2。

低年级重视多读,以读助讲。

减少老师的废话。

识字2 部首识字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借助部首识字的方法。

2.学会本课的生字,知道部首所代表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古诗二首》教学反思
(一)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村居》一课时,我先把学生带入一个青草萋萋、百花盛开、花香四溢的教学情景中。

在这美丽的春天里,采用了各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比赛读等),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来。

在初步感知整首古诗的基础上,老师与学生配上哑语吟诵古诗,在肢体语言的帮助下,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古诗的意思,并在自己的头脑中模模糊糊地创造出古诗所特有的意境。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没有让学生来说一说古诗的意思,没有一句一句地讲解古诗文,而是让学生在吟诵古诗中感悟语言,在歌声中想象意境,在舞蹈中创造图画。

学生们学习的兴致盎然,这节课结束了,但古诗的韵味永存。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

本节古诗教学课,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就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具体体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搭建平台,让学生通过理解字词的意思,通过一遍一遍地诵读,进一步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咏柳》整堂课的教学来看,流程进行得很好,从对“咏”的理解,到对柳树从远到近的认识,以及作者从对柳树的观察到充满奇妙的想象所体现出的对春的无限的热爱之情,课堂中呈现得都很好。

不足之处是,老师表现得多,学生发挥得少,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

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如果在课中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树,并写上一两句赞美柳树的话,让学生能提前从色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妆成般的柳树,也
能从形态方面感知何为万条绿丝绦。

这样一来,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就会更加容易一些。

(二)
《古诗二首》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村居》是清朝文人高鼎写的一首诗。

早春二月,绿草茂盛,黄莺飞舞,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的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全诗展现了春天生机盎然、儿童活泼可爱的特点,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咏柳》是首咏物诗。

这首诗前三句描写了柳树之碧绿、柳枝之柔长、柳叶之细巧,而最后一句巧妙地从描写柳树转移到赞美春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

课文重点是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述的场景。

一、教学效果
1.创设情境。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采用游戏导入,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阶段学习的重点。

识字教学我坚持的是“多次复现”原则,主要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有层次,有梯度地读生字,读后让学生自主选择地识记字形,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写字环节中,我将教师示范指导放在学生试写感悟之后,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教师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我为学生搭建自由的舞台,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诗意思。

这无疑给课堂带来一泓活水,学生们个个兴致勃勃,他们在交流中发挥了自己的才能,在相互配合中培养了合作精神。

二、成功之处
1.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习惯。

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使学生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
从而渐入古诗意境。

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进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在学生个别朗读谈想法的时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与感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

使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感受到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

三、不足之处
我也感觉有些欠缺: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精神,学生必须积极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且要有一定的参与面。

我想这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到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精神、学习意识、学习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并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我觉得应该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之积极、主动地学习;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多给学生创设质疑问难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学生勤思、多问。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创设情境,从游戏导入新课,然后自主探究,抓识字教学和诗意理解,接着学生朗读课文、感知诗词的内容。

(三)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途中,看到柳树后突发感想所创作的一首诗。

当时正是初春时节,柳树吐露新的嫩芽,呈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村居》这首诗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
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深受学生的喜爱。

一、教学效果:1.在教学中我首先从古诗的题目入手,让学生理解《村居》的含意,让学生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农村居住时所看到的春天的情景。

那么诗人看到了什么呢?通过课件演示与诗词有关的春天的景物动画,如:小草、黄莺、杨柳、儿童、纸鸢等画面,借助这些画面来学习诗句,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
出示古诗,学生边读边体会诗句表达的意思,让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2.在备课的过程中首先是考虑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我专门搜寻了一组表现诗词内容的动画课件,借助动画还有鸟声、风声、雨声的音乐,带学生入情入境,提高学生对《村居》美景的感受。

学生通过画面联想到诗句,有助于学生背诵古诗,学会怎样从古诗的上一句联系到下一句所描写的意境。

在学生自主探究环节,这一环节主要体现在识字写字和理解诗意两个方面。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阶段学习的重点,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两种方法相互结合的方式。

二、成功之处:授课前,我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树,并写上一两句赞美柳树的话,好让学生提前从色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妆成般的柳树,也从形态方面感知何为万条绿丝绦。

这样一来,学生对古诗内容较容易理解一些。

导课时,学生展示的作品超出了我的想象,当他们双手举起自己的作品时,我禁不住叫了起来:“哇!太美了,我仿佛置身于柳树林!”然后,依次点了三个孩子单独展示自己的作品,他们的描述令我惊叹,也令在场的老师们惊叹。

看来,准备工作做得很好。

授课时,我采用叙事的方式来贯穿整首诗,从一千年前的某一天开始,引出地点、人物,缘何出现了《咏柳》这首诗。

三、不足之处:1.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集中识字的把握比较好,但在随文识字的时候,因为怕教学任务不能完成,教学时,基础打的
不够扎实,没有采取多种的形式让孩子反复读,反复认。

2.老师表现得多,学生发挥得少,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

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四、改进措施:平时上课教师自己要放开手脚,偶尔“跑跑题”不要太拘泥课堂目标、程序,开放活动的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把活动的舞台交给学生,把活动的时间交给学生,把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