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导学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教案(下册)
二次备课
6、在星空中(一)
【教学目标】
1、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如果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不同。
2、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主要标志。
3、发展团结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正确的星座的概念(星座是远近不同、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视觉图像)。
【教学难点】、制作星座模型,对模型进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释。
4、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5、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
二、给月相排序
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农历什么时候的?
3、(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
4、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
4、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四、观察白天的月相
1、你们认为什么时间观察月相比较合适?
2、引导学生确定观察月相的时间,清晨或傍晚观察月相。
3、思考讨论:观察月相,主要观察记录月相的哪些内容?
4、引导学生了解月相的记录内容:月相的形状、亮面的朝向、月相的位置、月相的农历时间、以及观察时的具体时刻等。
2、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计划,设计时注意:
(1)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模拟实验?
(2)如何做实验?
(3)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象?
(4)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发生了?
四、月食的成因。
1、谈话:请同学们推测一下月食发生的原因。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又是如何的呢?
2、学生思考推测。
3、你能将月食发生的示意图画出来吗?(学生尝试画出月食成因示意图。)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下第三单元《探索宇宙》教案1
《探索宇宙》教案教学内容:科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61—64页。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收集资料的方式了解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
2、会制作多级火箭模型。
3、能够收集有关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行星探测器及航天飞机的图片和资料。
4、搜集人类的航天灾难故事。
知识与技能:1、知道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的关系。
2、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了解人类走出地球的历史。
3、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4、认识各种典型的航天器。
5、了解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主要航天灾难。
6、了解我国的航天史。
7、知道中国正在进行的航天事业——嫦娥计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到人类探索太空的自豪感。
2、体会到科学家和宇航员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3、从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中体会到一种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严。
教学重点、难点:能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宇宙方面的知识。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收集各种神话故事、星球的图片、有关宇宙和探索宇宙的资料。
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问题:出示浑天仪图片提问:这个图片里的物体大家认识吗?学生观察并回答。
讲述:浑天仪是我国古代人民用来研究月球和其他星球的仪器,是东汉的张衡发明的,这表明500多年前,人们就开始用一些仪器来探索宇宙了,今天我们来看看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
(出示课题)2、让学生围绕文本内容提出问题。
3、师目标导向,提出问题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有什么关系?4、明确问题,准备探究。
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人类观测太空的历史和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一、探索望远镜1、教师:人类探索宇宙少不了要用到望远镜,你知道有一些什么样的望远镜?2、学生交流教师课件展示各种望远镜,并作相关介绍。
(如伽利略的折射望远镜、牛顿的反射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等,还可以补充介绍其他望远镜,如我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轨道望远镜等)3、讨论:了解了这么多的望远镜,你认为望远镜是怎样帮助天文学家提高探索宇宙的能力的?科学技术是怎样影响望远镜的发展的?4、学生讨论交流。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教案.doc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教案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教案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过程与方法、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2、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3、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学生准备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教学过程】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学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
)2、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从军行(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
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
(板书题)4、阅读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6、师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及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宇宙》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宇宙》这一单元主要包括对宇宙的基本认识,如恒星、行星、卫星等,以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学辅助工具和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和观察能力,但是对于宇宙的认识还较为有限,需要通过系统的教学,帮助学生建立宇宙的基本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宇宙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恒星、行星、卫星等基本宇宙天体的概念和特征。
2.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的基本原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宇宙天体的概念和特征。
2.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的基本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与实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宇宙模型、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2.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宇宙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对宇宙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是怎样的?”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详细介绍恒星、行星、卫星等宇宙天体的概念和特征,并通过动画形式呈现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根据呈现的内容,总结恒星、行星、卫星等宇宙天体的特征,并尝试解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宇宙天体特征和宇宙起源演化的理解程度,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宇宙的奥秘,如宇宙的边界、宇宙中的生命等,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6.小结(3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宇宙天体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原理。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观察和描述一下夜空中的恒星、行星等天体,并尝试解释其形成和运动的原因。
8.板书(随教学过程进行)板书宇宙天体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导学案课主备人孙树林初审孙树林终审吴谦备课小组理化生组教学内容:1地球的卫星教学目标: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同地球不同。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3、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4、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5、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活动导学案【活动方案】(学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
)(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从军行》(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阅读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小组内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轮流发言;发言者要说明信息的来源;有冲突的地方要记下来,然后分类整理。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2、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3、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5太阳系》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5太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3.5太阳系》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中的各种天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形象的模型和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太阳系的直观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天文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可能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太阳系的基本知识,如太阳、地球、月球等。
但他们对太阳系的整体认识还不够系统,对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了解也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建立起完整的太阳系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系的组成,知道太阳系中有哪些行星、卫星等天体。
2.掌握太阳系中各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太阳系的组成及其各天体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观察、分析太阳系中的各种天体。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太阳系的有关知识。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模型等,了解太阳系的组成。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太阳系中各天体之间的关系。
4.实践活动:学生动手制作太阳系模型,加深对太阳系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太阳系的图片、模型等。
2.太阳系模型:用于学生实践活动。
3.学生分组:提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太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太阳系,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太阳系的组成,介绍太阳、行星、卫星等天体。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太阳系的模型,加深对太阳系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太阳系中各天体之间的关系。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教学设计(新版)2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教学设计(新版)2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书中的第三单元《宇宙》的教学设计。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认识恒星、银河系、太阳系等概念,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从而培养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观察宇宙现象,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组成,认识恒星、银河系、太阳系等概念,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宇宙的组成,恒星、银河系、太阳系的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教学难点:恒星、银河系、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地球在宇宙中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2.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宇宙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宇宙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宇宙相关知识的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
2.实验器材:星空模拟器、星空图、模型等。
3.学习资料:分发给学生相关宇宙知识的阅读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宇宙的壮观景象,引导学生思考:宇宙是什么?宇宙中有哪些奥秘?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呈现(15分钟)介绍宇宙的组成,呈现恒星、银河系、太阳系等概念,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宇宙的奥秘。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教学设计(新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教学设计(新版)一. 教材分析《宇宙》这一单元主要包括了地球、太阳系、银河系以及宇宙的构成等内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文字等形式,生动地展示了宇宙的奥秘。
本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于宇宙的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的理解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宇宙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球、太阳系、银河系的构成,认识恒星、行星等基本天体,掌握宇宙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宇宙的构成、恒星、行星等基本天体的特点。
2.难点:宇宙的演化、大爆炸理论等高级知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创造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辅、参考资料。
2.教学PPT、视频、图片等媒体资源。
3.实验器材、模型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宇宙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宇宙的美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对宇宙有什么认识和疑问?”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球、太阳系、银河系的构成,讲解恒星、行星等基本天体的特点。
通过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示宇宙的奥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恒星、行星等天体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教师进行点评。
提问学生:“宇宙是由什么构成的?恒星和行星有什么区别?”5.拓展(10分钟)介绍宇宙的演化、大爆炸理论等高级知识。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宇宙》这一单元主要包括太阳系、恒星、银河系等知识,旨在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
本单元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借助图片、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宇宙知识较为抽象,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太阳系、恒星、银河系等宇宙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等科学素养。
3.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系、恒星、银河系等宇宙基本知识的掌握。
2.难点:宇宙知识的抽象理解,观察、操作等科学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模型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教具,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启发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宇宙模型、太阳系模型、恒星图片等。
2.课件:宇宙相关知识的PPT。
3.作业: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宇宙模型、太阳系模型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宇宙的构成,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太阳系、恒星、银河系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宇宙的构成。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宇宙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
操作教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宇宙模型、太阳系模型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巩固(5分钟)提问: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宇宙知识的掌握程度。
回答: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6.小结(5分钟)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宇宙》是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这一单元主要包括对宇宙的基本认识,如宇宙的组成、恒星的演化、行星的运动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宇宙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宇宙也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宇宙的深入了解还不够,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来进一步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的基本组成和恒星的演化过程。
2.掌握行星的运动规律。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恒星的演化过程。
2.行星的运动规律。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宇宙的基本组成、恒星的演化过程和行星的运动规律。
2.实验法:进行天文观测,验证行星的运动规律。
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宇宙的理解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如教材、课件、天文观测设备等。
2.安排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天文观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宇宙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宇宙产生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对宇宙有什么了解?”,让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的看法。
2.呈现(15分钟)讲解宇宙的基本组成,如恒星、行星、星系等,并介绍恒星的演化过程,如生命周期、超新星爆炸等。
3.操练(10分钟)利用天文观测设备,让学生进行实际观测,验证行星的运动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天体的位置和运动,并记录观测结果。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测结果和心得体会,加深对行星运动规律的理解。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如大爆炸理论、宇宙膨胀等,并讨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如航天技术、黑洞研究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宇宙的基本组成、恒星演化过程和行星运动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如绘制宇宙结构图、写一篇关于宇宙探索的文章等,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10 / 31
4、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5、学生思考回答。 (预设: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 跟月球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关.不是因为月球的 形状在发生变化。) 6、播放月相变化的课件.巩固并小结:月相变化跟月球不 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7、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 的.哪些是错误的?
(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 ——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5、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
2 / 31
知道了些什么? 6、师: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
容.说给大家听听。 7、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
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预设: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
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 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 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作业: P50 第 3、4 题
教学后记:
课时教案
课题: 三、3.我们来造“环形山” 课型:实验课
第 1 课时
11 / 3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批
(1)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注
(2)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
因。
2、过程与方法:
(1)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2)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
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
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像.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宇宙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教案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过程与方法:、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2、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3、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教学过程】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学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
)2、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从军行》(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
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
(板书课题)4、阅读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5、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6、师: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导学案教学目标: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同地球不同。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3、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4、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5、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活动导学案【活动方案】(学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
)(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从军行》(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2、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3、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阅读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小组内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要求:轮流发言;发言者要说明信息的来源;有冲突的地方要记下来,然后分类整理。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
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
4、(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5、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6、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二、制作我的“月球卡”1、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2、师:从刚才汇报的情况看,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月球的运动;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有关人类登月的故事。
3、小结: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很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三、拓展延伸1、在课外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2、在讨论中产生的分歧是否已经解决? 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板书设计地球的卫星——月球一、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二、制作月球卡:月球的运动、基本数据、地形特点、人类登月故事等2、月相变化教学目标:1、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3、持续地观察月相的变化过程。
4、初步意识到宇宙是一个变化的系统。
5、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月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持续一个月进行观察,在观察过程中详细记录月相的形状,位置。
教学准备月相成因示意图、月相变化的课件、皮球、电灯活动导学案【活动方案】教师给每个学生几张相同大小的圆纸片,请学生在纸上画月相,然后把它们剪下来。
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且判断黑板上所画月相的正误。
在小组中讨论,自己剪出的月相大致是一、画月相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2、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3、你能把看到过的月相画下来吗?4、让几位学生把画月相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全班观察分析。
这些月相相同吗?有哪些不同?生活中能否见到这样的月相,为什么?5、说说这些月相分别是什么时候能看到的?二、给月相排序1、请每位学生再画一个月相,并剪下来。
2、(出示一组标有时间的圆圈的挂图)你能把剪下来的月相准确地贴在上面的圆圈里吗?农历什么时候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观察黑板上的挂图上贴出的许多月相,小组讨论并交流:有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能否用做模拟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月相变化?用什么来模拟,怎样模拟?学生思考回答预设: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跟月球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它的一半有关,不是因为月球的形状在发生变化。
解释: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同。
3、教师出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变化过程图,让学生们讨论:你们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否有规律?有什么规律?你们认为下半月的月相将如何变化?6、小结:月相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性的。
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三、模拟月相变化1、设疑:月相的变化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吗?是伴随着月球的什么运动发生变化的?2、可参照课本第49页进行模拟实验,观察“月球”的亮面大小一样吗?亮面朝向一样吗?3、提问:通过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你有什么发现?4、播放月相变化的课件,巩固并小结: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
5、对比一下,我们前面排序时所贴的月相,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板书设计月相变化规律: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成因:月球围绕地球公转3、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目标:1、环形山是月球地形的主要特征。
2、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3、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4、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
5、能够大胆地想像,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通过造“环形山”的体验活动,探究环形山的成因。
教学难点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教学准备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活动导学案【活动方案】学生汇报观察到的月球地形的特征。
集体交流,并作出判断:哪些方法比较符合月球的实际情况。
实验方法:1、喷水法:将注射器连接胶管并把胶管插入沙子底部,用力将注射器中的水推出,观察现象。
2、撞击法:用重球砸向沙堆,观察现象并记录……说说哪些方法能成功地模拟出月球上的环形山。
一、月球上的环形山。
1、谈话激趣:古人用肉眼观察月球,把月球上的阴影想像成了月兔和桂花树,现在人们已经能近距离观察月球了,让我们来看看月球表面到底是什么样的?2、(教师出示环形山图片),这是一张宇航员近距离拍摄下来的月球图片,从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3、提问:为什么人们将月球上的山脉称为环形山?4、进一步分析图片,说说这些环形山有何特点?5、教师补充有关环形山的资料。
6、小结环形山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二、制造“环形山”。
1、提出:我们来造“环形山”好吗?2、讨论:怎样人工制作月球上的“环形山”模型?用什么方法?这个方法的根据是什么?3、制订造“环形山”的计划:选择哪些模拟实验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月球上的哪些环境?如何做好这个实验,才能使造出来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环形山的特点比较符合?4、评价学生造好的“环形山”,主要从相似性方面评价。
三、提出环形山成因的假说。
1、交流: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造“环形山”的?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2、推测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推测的学生阅读课本52页环形山的成因资料(或播放有关环形山成因的录像资料)。
理由是什么?在你的假设中,有哪些是需要进一步去寻找证据的?四、阅读有关环形山成因的资料。
1、谈话:刚才同学们对环形山的成因进行了大胆的推测,下面我们看看科学家提出了哪些假说?他们用了哪些证据来支持假说?有哪些证据是我们模拟实验中没有注意到的?2、思考:你们需要重新修改自己的推测吗?如果需要,主要修改什么?板书设计我们来造“环形山”环形山特点:分布杂乱、数量众多、有大有小、有深有浅。
成因:火山喷发说、撞击说(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4、日食和月食教学目标: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
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3、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4、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活动导学案【活动方案】(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讨论并交流: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从这些特点中你有何推想?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计划,设计时注意:(1)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模拟实验? 一、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1、设疑激趣: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月相变化,知道月球的圆缺变化是在一个月内发生的,可是有时在一个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圆缺变化的全过程,你们看过吗?这叫什么现象?你们听说过日食和月食吗?关于日食和月食你有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
2、讲述:我们先来研究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3、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1)太阳被一个物体挡住了;(2)挡光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3)挡光的物体是运动着的;(4)挡光的物体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4)地球、挡光物体和太阳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
6、提出问题:根据日食的特点,你认为日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二、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
1、刚才有同学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
怎样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证(2)如何做实验 ?(3)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象? (4)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发生了? 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一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一生手持乒乓球代表地球,一生手持玻璃球当月球自西向东运动,用玻璃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一周,看看在什么情况下看不见太阳。
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